用十日观察法法研究校园环境卫生研究报告

绵竹市天河小学
&&&&&当前的位置: &&
&& 校园“和雅”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校园“和雅”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日&
& 来源:& & 查看次数:4171次
校园“和雅”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绵竹天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5.12后,教育的重建更重要的是思想的重建。结合自身办学渊源、教育特色和文化资源,我们广泛调研、多方策划、集思广益、缜密论证,历时一年,提出了“和雅”办学理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雅”文化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的理念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天人合一”、“中和”、“合而不同”、“和为贵”等思想。
1、“天人合一”观&
“天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点。“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人的人生精神,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儒、佛、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基本一致。
2、“中和”的理念
古人有“中和”一词,《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指在正道的“和谐”情况下,天地便自然能安定,万物便自然能成长。
&&& 3、“和而不同”的观念。
古人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
4、“和为贵”
《论语·学而》载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
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和”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是涵盖自然、社会、内心等层面与各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一种高尚的民族精神。
“和”表达出和睦、和谐、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为贵”和“贵和”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千百年来,“和为贵”、“与人为善”、“仁者爱人”等,渗透于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则。
(二)、现代中国的“和雅”文化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并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课题和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能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创造活力,又能使社会矛盾和冲突缩减到最低限度,保障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使经济增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关于“天河”校名的解读——蕴含“和雅”文化
“天河”本指宇宙之银河。浩渺苍穹,众星之河,寓博大、包容之意,呈厚德、精深之象。“天河”二字的寓意深刻,天河——容纳很多颗星星,容纳万星,众星之”和”而成天河,天河之“和”而容众星闪耀。和而不同,各显纷呈;和而不同,各雅其雅。
水在天而为“天河”,在地而为海。天河有纳万星之气象,大海有纳百川之胸怀,晋张华《博物志》有“天河通海”之说,此为二者相合之处。在“5.12”特大地震之后,全校绝望无助之时,学校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大力援助,与海军接下了难解之缘,这是冥冥之中的“和”。
(四)、学校的变化—— “和雅”文化是历史造就的
天河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是应绵竹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调整,于2006年秋成立的一所城乡结合小学。由城区直属绵竹市回龙街小学和乡镇小学东北镇小学合并而成,这也是绵竹市第一所城乡结合学校。现在既有本部、也有分部。这就涵盖了既是城乡的融合、还有本部与分部的结合、融合。历史注定要“和”的。原回龙街小学和东北中心小学都是具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底蕴的知名学校,各雅其雅。强强组合,这也是“和雅”文化的最佳契合点。
(五)经历大地震所引发的思考——既和且雅
学校地震后的永久性学校,得到了江苏亲人和台湾红十字会的援建。我们大陆同胞与台湾同胞皆为华夏民族子孙,海峡两岸儿女齐心协力为学校重建、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重建亲密联系,这是中华儿女情的大融合,这是江苏与天河的和,更是学校感恩大爱的最佳支点。在硬件援建的同时,我们不能只是依靠,我们更要学习的是江苏及台湾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与此同时,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同时,也要体现“中和”之道,感恩与自强教育并重,感恩与立己同行。这样才是“和而雅”“和且雅”。
地震给人们带来最大的启发——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天与人的统一和谐。而地震中人们的抗震精神:众志成城、我们在一起、手拉手、心连心······这种互助、自强的精神,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六)、学校的生源特点——需要“和雅”文化
学校的学生有城区的、有失地农民、有进城务工子女,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加快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城乡结合部的我们更是担负着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使命。农村孩子需要具有现代文明礼仪的行为,而城市孩子也需要从农村孩子身上学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需要共同成长为知书达理、礼正而博学社会新人。
同时,要改变教师、家长、学生的看法,“礼正而博学”,在文化知识的培养的同时能做到儒雅知礼,从而达到校训“知书达理”二者之间的和谐。
(七)学校的长远发展——呼唤“和雅”文化
我们对前期“和雅”校园文化的初步建设,在家长和老师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统计中,96%的老师家长关心学校发展,关注学校“和雅”文化的建设,乐于参与,满怀信心。同时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提出了问题和思考:
1、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校家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典型,推广和雅,浓厚“和雅”氛围。
2、应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阶段性目标,制度、措施尽可能详尽具体。让孩子和家长都明确和雅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具体落实,步步深入。
3、走廊、墙壁、园林、文化石等处建筑文化尽早布置建设,先形成视觉“和雅”;
4、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比如普通话、校园环境、师生专项活动等。
5、集思广益,不光是献言纳策,还要让更多老师们切实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动口,动手,动心以切实践行“和雅”。……
&“和雅”校园文化建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面临诸多不“和雅”之处, 问题即课题,更指明了我们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促使教师、学生、家长等和谐儒雅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文化底蕴进一步积淀,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人文素养。
2、通过研究,使我们校园形成浓郁的和雅文化氛围,真正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育人场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优质教育。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形成学校师生的行为文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4、凝练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学校办学精神,塑造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形成浓郁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和雅润泽、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
三、课题概念界定: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和雅”字面上的解释:1.温和文雅2.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3.指诗词的风格和平雅正。衍生到今天,“和”多为“和气、和睦、和顺、和谐”之意;“雅”多为 “文雅、高雅、美好不俗”之意。“和雅”成为一个符号,意为:和谐高雅、和平雅正。
&“和雅”校园文化是指建设独具天河小学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于学校教育而言:和者:立人、立学、立教、强校之根基;雅者:正也,激发潜能、完善道德、提升修养、展示品位之途径。 “和者为仁,雅者治学。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学校在“和而不同,各雅其雅”思想的指引下,分阶段建造和雅学苑。
1、校园环境文化:
⑴国学长廊
国学长廊设计在进校门左手的围墙边,在长廊进口上方适当地方,设置横匾,既标明长廊名字,又可视为对联的横幅,匾上只书写两个字:国 学
长廊进口处,悬挂对联一幅,如下:
行万里路人可太和;
读万卷书我自高雅。
&&& 长廊中左右柱子上依次设置文化造型,用仿古造型。一根柱子为一块造型,每块造型的四面都可书写文字,反映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同时反映学校的国学教育和经典诵读。原则上左边柱子书写原文,右边书写译文,如:
左边第一根柱子(如下是四个面上依次呈现的原文文字)A.&&&&&&&&&&& 《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 圣人训& B.&&&&&&&&&&& &首孝悌 次谨信& C.&&&&& 泛爱众 而亲仁& D.&&&&& 有余力 则学文
右边第一根柱子(如下是四个面上依次呈现的译文文字)E.&&&&& 《弟子规·总叙》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F.&&&&&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G.&&&&&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H.&&&&&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国学长廊的打造,让孩子们于绿荫下抱书,在清风中畅想,书亭悬读书楹联其上,长廊绿树红花掩映其中,是多么惬意且诗意的画面。
⑵书法天井的打造
天井内设置桌椅、廊架、绿地、文化石,以全面反映学校书画教育特色,国学经典。廊架、文化石上的文字如下:
天井名字:墨海源
卷轴呈现天井名字,文字为:墨 海
【字画令人和雅】
和为道德之心,雅为书画之才;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长廊柱子上制作内容建议:
(1)&&&&&&& 以竹简、大理石、木质雕刻,罗列出中国书法各个演变时期的代表作。
(2)&&&&&&&&&&&&& 字体包括:甲骨文、秦大篆、小篆、汉唐隶、行书、草书、狂草、楷书等。
(3)&&&&&&&&&&&&&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郑板桥、赵孟頫、米芾、苏轼、毛泽东……
(4)&&&&&&& 醒目处重点体现“写字与做人”的关系:
需要制作的文字内容如下——
写字&&&&& 端端正正写字
l&&&&&&&& 书法的五种字体、书写的五大规范:
【字体·书法五体】楷书字正,行书字和,草书字畅,隶书字阔,篆书字劲。
【字法·书写五律】写规范之字,写工整之字,写方正之字,写端雅之字,写艺术之字。
做人&&&& 堂堂正正做人
l&&&&&&&& 做人的五大素养、成才的五大品质:
【人才·成才五要】知识渊博,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磊落,信仰科学。
【人格·树人五道】做智明之人,做美鉴之人,做德厚之人,做体健之人,做勤劳之人。
(5)&&&&&&&&&&& 书法知识普及:如著名书法家的介绍、笔墨纸砚的讲解……
书画展示:固定呈现古今中外著名的绘画作品,定期展示学生、老师的书画作品。
2.文化石上文字
用各种字体,如甲骨文、秦大篆、小篆、汉唐隶、行书、草书、狂草、楷书等字体镌刻如下四个字,原则上一个石头一个字:
和&& 雅&& 德&& 才
⑶国学文化园的打造
地点:学校右上角园地。
该主题文化园林,集大成式地全面反映天河小学个方面的“和雅”文化,及其对和雅教育的积极影响。其中的很多内容构成了和雅教育的内容。基本内容包括:天人之和雅、天地之和雅、军民之和雅、古今之和雅、诗书圣贤之和雅、日月山水之和雅、地方文化中的和雅、学校既有的教育中的和雅等。
1.园林名字:天河苑
大石呈现园林名字,文字为:天 河
【天人合一·天河毓我和雅】
日月两轮天地和,人和当法天地和;
诗书万卷圣贤雅,我雅须学圣贤雅。
2.园中诗书长廊——诗书圣贤雅文化:
长廊文化主题名:诗书圣贤廊
集中呈现一些古今中外的圣贤、经典名著。意象反映“诗书、圣贤”对天河小学的“和雅文化、和雅教育”启迪。
廊进口设置制作横匾(横幅)、楹联,文字如下:
读万卷诗书和雅不二;
看百家圣贤德才合一。
长廊左柱子上文化牌,全面呈现:选择古今中外最有代表意义的五大诗书呈现。
长廊右柱子上文化牌,全面呈现:选择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的五大圣贤呈现。
3.园中山水亭子——山水日月和文化:
园中适当地方修一亭,亭外置山、水。
亭子文化主题名:山水日月亭
意象反映“天人合一、天地和合”文化。
亭子进口设置制作匾,文字为:宇宙也和
亭子进口设置制作楹联(只求意对),文字如下:
乾清乾覆日月光华
坤宁坤载山水灵秀
⑷感恩文化墙的打造
整个文化墙嵌入墙壁之中,外面封上钢化玻璃,分三部分设计:(1)第一部分
在该部分墙面的适当位置设置如下主题文字
爱&&&&&&& 大爱如山·深情似海
分为五个板块:一是“灾难中挺起不屈脊梁”;二是“感恩海军”;三是 “感恩江苏”;四是“感恩台湾”、五是“感恩爱心人士”。以图片资料为主,还可以再现学校自编的感恩教材《感动天河》、视频材料《一路有你》中的素材。衬以不同的背景,并陈设海军捐赠模型,在结尾处设置一大理石面的镌刻的“天河师生铭记恩情”的文字,以示我们永远的感恩之心。
(2)第二部分
在该部分墙面的适当位置设置如下主题文字
军&&&&&& 少年军校·同学风采
以图片资料反映学校少年军人的风采。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少年军人风采”,反映我校学生在军事训练及军事实践活动中的生龙活虎的场面;二是“天河海军情”, 反映海军板房援建我校时,天河学生们与海军叔叔的情谊;三是“橄榄梦”,反映我校学生与上海 61539部队的活动场景,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并表现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的敬仰和长大后当军人的志愿。
⑶第三部分
园中文化牌——地方和雅文化带:
设置两大文化牌子,集中反映当地最能体现“和雅文化”的绵竹年画、名酒剑南春。
年画&&&& 〖绵竹年画〗
始于北宋天朝,民间艺术,七彩和而年画雅百代。
名酒&&&& 【剑南春酒】
源起大唐盛世,宫廷御酒,五谷和而名酒雅千年。
2、&&&&&&&&&&&& 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各项规则制度的建立,要以国学经典中的“中”“和”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的客观实际,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
从“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学校新文化建设核心理念出发,使学校管理制度改革走向——“制度文化”。
3、&&&&&&&&&&&& 学校教师文化:
建构天河小学“和而不同”的教师观,我们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①&&&&&&&&&&&&&&& 开阔视野——大家报告
②&&&&&&&&&&&&&&& 名师导航——拜师求艺
③&&&&&&&&&&& 走进经典——读书活动
④&&&&&&&&&&&&&&& 共同发展——教师沙
⑤&&&&&&&&&&&&&&& 搭台引荐——展示风采
⑥&&&&&&&&&&&&&&& 思想碰撞——教后反思
4、学校学生文化:
①学生的文明礼仪文化
学校已经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一年有余,还需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学生的礼仪,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校的形象,表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与师长见面问候的礼仪;上课起立、下课道别的礼仪;与老师交往的礼仪;接待来宾和家长的礼仪;学生在食堂活动的礼仪;学生集体活动中的礼仪、外出活动的礼仪等。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使学生举止文明,品味高雅,通过外塑形象实现内强素质,最终学会做人。
②学生活动文化
健康而丰富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空间,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挖掘学生潜力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我们开展:
文化艺术节——以“主动参与、展示自我、挑战未来”为主题,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节活动。主要形式有演讲比赛、漫画比赛、学生辩论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黑板报设计大赛、读书征文等。
科技节活动——围绕科技教育设计主题,开展学生喜爱的科技活动,主要形式有专题报告、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学科竞赛、兴趣小组活动等。
体育节——举行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棋类比赛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体育活动。
五、实施途径:
1、“和雅”课题研究小组定期有计划有系统地深入开展研究,讨论出具体的阶段目标和各项工作细化的指标,为为师者,为生者提供“和雅”标准规范,推进建设进程;
2、广泛宣传,加强学习,开展“和雅”大讲坛,校长讲、行政讲、老师讲,人人讲,充分感受和雅,理解和雅;
3、分阶段分点,步步具体落实,案中的师生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典型,推广和雅。
4、、多在活动中树立做得好的老师、学生、家长榜样,宣传表彰,浓厚“和雅”氛围;
5、扩大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师生、家庭、社区共同体”。协调家庭、社区、学校的和雅教育,开展与社区、学校有关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主动争取家长和社区其他社会力量对学校实施和雅教育的支持,建立和雅教育中心组织机构和活动制度,保证教育活动有效、持久地开展。积极为家长、社区创造了解、参与、支持学校实施和雅教育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提出改进学校工作意见的条件,使学校教育工作更为有效。
6、走廊、墙壁、园林、文化石等处建筑文化尽早布置建设,先形成视觉“和雅”;
7、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比如普通话、校园环境、师生专项活动等。
8、集思广益,不光是献言纳策,还要让更多老师老师家长学生切实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动口,动手,动心以切实践行“和雅”。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行动实验法、个案法、活动法。
1、活动法: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多彩的专项活动并保存好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学生活动为主。
2、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需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
4、数据统计法和理论研究法检测实验结果。
研究对象:全体师生
七、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
时间:2009年3 月至 2009年 8 月
方案实施内容:
1、组织培训教师,考察论证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校园文化主题;
2、进行各项调查分析;
3、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
时间:2009年9月——2010年12月
方案实施内容:
1、在学校营造浓郁的“说和雅”“论和雅”的氛围。
2、完成校园内一部分的文化设施:国学长廊、和雅大道、主题浮雕
3、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和雅”校园制度文化。
4、按学月开展“和雅”主题活动,探索适合我校的和雅教育的模式。第三阶段:
时间:2010年1月——2011年12月
方案实施内容:
1、“‘和雅’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修订完善。
2、完善校园内的文化设施:文化园、文化墙、及教师书吧、各主体功能室的环境布置。
3.“和雅教育”课堂模式的初步建立,“国学经典”的校本教材的初稿完成。
4、和各有好学校结对子,借助先进的经验,完善学校的和雅教育体系和活动模式。
5、组织开题,讨论、制定阶段实施规划,展开研究,积累资料,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
时间:2011年1月——2012年12月
方案实施内容:
1、&&&&&&&&&& 学校的和雅教育环境初步完成,精细学校的文化布置和环境改造。
2、&&&&&&&&&& 进行和雅经典文化主题活动的经验总结,整理。
3、&&&&&&&&&& 完成学校和雅经典校本教材的编写,进入课堂正式使用。
4、&&&&&&&&&& 完成学校的《和雅颂》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工作。
5、&&&&&&&&&& “传承国学经典,打造和雅学苑”的校园文化展示活动。
6、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八、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分工:
专家组成员:
四川省教师培训中心教科室主任&& 祝帅
绵竹市师培中心主任&&&&&&&&&&&& 罗大文
绵竹市师培中心科研室主任&&&&&& 代志荣
绵竹市师培中心科研员范俊
(指导学校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课题负责人:校长&&&&&&&&&&&&&&& 王琴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的领导与管理,负责课题全面工作。)
主研人员:张杰先& 尹显华& 吴华富 杨广军 何斌& 朱永会 俞华平& 黎孝江& 余维蓉 李中健 罗小霞 陈明宇& 李琴& 尹莉
(形成方案;负责具体工作的策划、督导;开展调查活动并统计分析;采集课题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存档;形成成果集……)
参研人员:全体老师
(落实各项活动;及时反馈活动成效;配合课题组落实课题细节工作……)
九、研究成果表现方式:
1、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国学长廊、书法天井、国学文化园、文化墙等设施形成了育人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文化。
2、学校的网络、电教设备完善,在宣传和雅教育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3、制定并完善了“和雅”校园的各项文化制度。
4、开发出全套的适合学校和雅教育的校本教材。
5、开发出全套的弘扬传统国学的校本写字教材。
6、学校关于“和雅”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7、学生、家长、老师、社会各界关于此课题的文章及原始资料。
8、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总结。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保障体系:
1、人力保障:我校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和骨干教师,参与此课题的主研员有全国优秀老师两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27名,占学校一线教师的32%。他们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近五年参研的省市级课题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仅2007——2009年,学校就十余人的科研论文获国家等级奖;六十余名教师获省市等级奖;三十余篇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交流。
2、制度保障:学校课题组分工明确,有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督促、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
3、资源保障: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学校以多种形式为此课题提供信息经费支持。各部门团结协作,推动课题有效开展,有序进行。
4、措施保障:注重过程管理,实行跟踪考评。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是过程,过程的关键是参与,特别是活动文化,过程就是氛围,参与就是效果, “关注过程,重在参与”是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此,根据活动文化项目特点,定期组织展评活动,对活动情况实行滚动考评,在滚动考评的基础上,对活动成果进行奖励和推荐。
5、经费保障:
绵竹市天河小学“和雅”校园文化建设课题小组&&&&& 2009年11月
【】【】& & & &
绵竹市天河小学&版权所有 邮箱:
联系电话:
地址:四川省绵竹市 邮政编码:618200
技术支持:旌城网景 蜀ICP备号-1《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关注时代形势
当前,经济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并存和碰撞,这种道德、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特别是在目前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入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的价值体系“断裂时期”,不少华夏民族中值得继承与发扬的元素被抛却了,党中央提出加强树根立魂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当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更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要“立于礼”。享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国,其完备的礼仪知识、规范体系,不仅对东方,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都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可见,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二)聚焦我国农村小学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礼仪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小学生抓起。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使得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了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的基本特点是: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父母长时间在工厂上班,加夜班很频繁,早出晚归,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管教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礼仪教育。
2、学校方面
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学礼仪道德教育总的来说,是一种以德育条目为中心的教育,在方法上采用的权威式的说教方式,过于空泛抽象,脱离生活,不重体验。对小学生而言,缺乏知识性、价值性和意愿性。一方面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教科书中有关道德观念的优点,向学生进行“推销”,不允许有任何异议;另一方面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某些道德条目并养成某些道德习惯,过早地以成人的行为规范约束儿童,压抑了儿童的天性,极易造成儿童对道德认知的反感,明显背离了道德教育的目的。这已严重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言行不一和“知行”脱节的现象。
3、社会方面
中国当今的社会正处于一种大变革、大转型时期,于是国民心态出现一些“危机”:金钱绝对第一,精神成了金钱的奴隶;不文明和反文明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荣辱观、是非观混淆,公德心缺乏,个人行为失范,个人主义抬头。与此同时,官场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西方腐朽文化的大势侵入,现代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假冒伪劣的严重危害,赌博抹牌的不良风气,给孩子的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导致现在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礼仪教育方面还十分欠缺,一些学生对师长出言不逊,对同学态度粗暴,行为野蛮无理,处处盛气凌人,毫无礼仪修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进行实践与探索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目前的礼仪教育情况,向有关部门提供尽可能准确的参考资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的新的礼仪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美德”,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都具有重在的作用。
(二)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个性不但地完善,培养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懂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素养。另外,学校除了教授学生掌握知识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双重职能,而文明礼仪则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一面。
2、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今天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而达到这种和谐的根本就是人们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一个人只有讲文明、懂礼仪,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把事情办好、办成。
(三)实用价值
1、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该校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2、礼仪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认识教育和礼仪实践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在结合农村小学自身情况、学生实际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研究,以此为抓手,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农村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
2、社会学依据: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与交往。
3、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生活于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包括环境、气氛、班风、规范、人际关系、学风等)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集体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习得基本的道德素质。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构建小学生礼仪教育及其文明素养培育的教育内容体系,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礼仪教育特有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的内容
1、确立适合小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体系和确定具体教育内容;
&&2、探索小学生文明礼仪培育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3、探索小学生文明礼仪培育的基本评价内容与方式。
五、研究的对象、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双星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研究阶段(2009.3——2009.8)
1、收集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分析研究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
2、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基础性调查,了解研究的可行性程度,确立研究方向;
3、咨询专家导师,论证课题,完善理论框架,确立课题研究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09.9——2010.5)
1、培训教师,组织学习相关理论;
&2、构建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的目标体系与基本框架,编写礼仪教育校本课程;
&3、摸索并积累礼仪教育途径、方式与策略;
&4、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礼仪教育的成果与问题。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0.6——2010.12)
&1、实践礼仪教育,不断加以修正、完善教育目标与内容;
&2、对学生、家长、教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模式实施的辅助系统,收集资料,处理数据。
&3、进行经验筛选,撰写中期报告。
&4、建立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方案的要素、方式、手段、项目和指标。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1.1——2011.3)
&1、分析、反思研究结果,撰写主报告。
&2、咨询、论证,修改主报告。
(三)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文献调查法等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不同年段学生的差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2、“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礼仪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寻找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经验总结法:模式筛选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成果及效果
(一)文字成果
撰写了《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
汇编了《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主题班会集;
汇编了《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案例集
(二)取得的效果
1、学生行为得到了改善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整个学生群体的外显行为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在学校里良好的基本礼仪行为:碰到老师能打招呼,问声“老师好!”;仪容仪表也好了,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戴首饰;卫生习惯也变了,没有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语言也文明了,听不到脏话粗话;暴力行为也不见了,几乎看不到打架现象。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得到上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并且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在家长会中说:“学礼仪让我们的孩子文明多了,回到家里,都会主动的做家务,家里来了客人能泡茶给客人喝,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2、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校风
学生的行为变好了,文明的校风也就浓厚了。曾经在学校里任教的教师和就读的学生回到母校,都由衷地说,现在的母校真是今非昔比,校园环境美了,学生也文明多了。真的,看不到过去脏乱的现象,学生有包满的精神风貌,校园有洁雅的环境,师生有和谐的人际氛围。
3、德育工作得到了提升
检验学校德育实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学生外显行为上的变化。现在学生的行为变文明了,证明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成效。首先,全员育人的氛围正在形成: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上倾注了心血,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教师除了教书外,还承担着育人的职能,与差生结对,加强了教师的育人职能,现在老师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就会主动制止,同时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如很多吸烟的教师,以前都有随手乱扔的现象,但自从开展文明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后,随手乱扔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现,教师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次,德育生活化的方式也正在形成。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德育评价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灵活性;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现在我们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的行为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4、家长教育观念正在转变
在农村,家长育儿观念比较陈旧与落后,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品德稍差一点没多大关系。但是通过家长会、家访工作等等,家长的育儿观念正在转变,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家长认为:“读书不行不要紧,如果行为习惯坏了,那一辈子就完了。”以前,家长最关心的是子女的成绩,现在家长首先问的是子女在学校里表现如何。
七、对课题研究的再思考
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掌握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的基础上,生成礼仪智慧,养成礼仪习惯。所以礼仪教育必须先从启发每一个学生都“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的自觉开始,如何启发学生的自觉并使之持续,不要出现学生从学校回家,到了家中没有礼仪课,就忘了“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有教养的人”,这是影响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本课题进一步研究并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也将是本课题的价值所在。除此以外,我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交往最密切的人群,虽然我们在预期之外看到了教师、家长礼仪行为的一些变化,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和列入研究规划,其效果还未完全挖掘,在新的研究阶段中如何适当增加并有计划地实施这一内容的研究实践,将教师和家长在礼仪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也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不学礼,无以立》轩辕楚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2、《礼仪大全》蔡践编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3、《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5、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4期
6、李贤荣主编《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天观察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