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 散伙里有讲抽水马桶卖几万是哪集

自媒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0.50
自​媒​体​定​义​、​特​点​、​与​传​统​媒​体​的​比​较​、​自​身​的​瓶​颈​以​及​突​破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49.8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罗辑思维140718期:托克维尔讲什么 观后感
  本期罗辑思维,罗胖从《旧制度和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的角度,回顾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状况,寻找法国未来发展的良方。若是真要给大革命后的法国开一张方子的话,原理来自《论美国的民主》。而这张方子能够治很多病,适合很多情况。
  自治,个人、小社群负责任的自治,公共精神照耀下的自治,自治的自由主义者。在视频最后,罗胖总结陈词、阐明道理时举的例子让我感触颇深。鹿晗的粉丝,在他4月20日生日那天,将他微博的评论数稳稳地保持在420万;在成龙大哥60岁生日时,以鹿饭的名义送上生日祝福。这些是对鹿晗的爱,对鹿晗负的责任。
  公共精神常常给人以误解,我原来也是那么认为,每天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政治大事,每周看《军情观察室》关心世界军事大势,我要不够有公共精神?不不不,你这不对,罗胖说,真正的公共精神是关心身边你可以发挥自己能动作用的“小”事,用行动作出改变。回想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和这观点非常契合,看新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看到的每一个新闻事件其实都对你的生活没有影响——除了增加闲聊的谈资,它们反而分散你的注意力,占用你干正事的时间。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自看到那篇文章起,我已三月没看新闻了。
  小社群发挥自治力量,让自己所在的地域小圈子更美好,比如视频中说到的,电梯坏了,造成各种问题,但是就是不自己解决,巴望着政府施以援手。多大个事嘛,需要多少钱嘛,一人凑一点,自己修好不久完了嘛,至于等那么久,求着政府,还一直得不到解决吗?
  由此我联想我爸他们厂子里的情况。在我的印象中,我爸的老板们(老板和帮他工作的亲戚们)很抠门。走廊的灯在白天开着,会有吼叫;厕所——不是城里那种抽水马桶——的冲水器坏了,半年多了不休,要靠人力用桶接水自己大力泼来冲;洗菜台,也是洗衣台,两个水龙头,经常出现滑丝现象,基本要一周一换,后来嫌费钱,干脆把一个口堵死,只留一个水龙头,也怪,只有一个水龙头了,最少都要一个月才换一次;男厕所——女厕所我不知道——有个水龙头,主要用于晚上洗澡时接热水,滑丝了,到现在已经半年了,愣是一直没换,靠一根木条和一个砖头去抑制住水的流失;伙食团的饭菜——工人就中午吃一餐,平均下来每个人的成本不会超过两块钱,可以想见肉有几片,买的菜有多贱;……。一定还有其他问题,但是也不多了,我一时想不到了。
  整个厂40多个工人,还有些工人家属,各种设施都是自己用,坏了,需要换,要给老板反应啊;生活条件差,要求改善,要给老板反应啊。当然老板也看到了,他就是无动于衷,那么就该大家联合起来,大家轮流,隔三差五去表达一下意愿;最后老板还是不解决,光是在背后抱怨是没有用的,这时就自己要自己动手了,能自己修的有能力的上;需要花钱的,大家凑,也是小钱。最后懂弄好了,看老板情何以堪!若是他还很好意思,这种老板不值得效力了,把他开了吧——不过要慎重,工作不难找,也不好找!
  倒是也有自治联合的事例。厂里的洗澡水,不是什么太阳能热水器,也不是天然气烧水,是自己用木材烧,然后用桶提到厕所就洗了。洗澡是刚需,老板不解决,自己就必须办了。木材是不缺的,这里是成板厂,各种废木料多得是,但是用水量大——以前是一口超小的锅,用煤炉烧,整个厂的人排下来,从下午6点要弄到10点才算完,所以需要一口大锅,我老爸就和几个工人一起,用红砖码了一个灶,找了一个大铁桶,洗干净烧水,别看我叙述简单,当时弄了整整一个下午,一是要在厂里各处找到足够的砖,二是大铁桶太脏洗干净很费一番力。
  我就是趁此契机将对老爸厂里的不平事抱怨一下,没有其他的了。(奇怪,口头上我说了好几次,激情早该释放了,居然还有写出来的欲望。)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坐在马桶上才能想明白的道理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严重提醒:美女们、有胃病以及特别爱护我的读者,一定不要读这篇文章,请立即离开……^_^)上个世纪结束的时候,欧美一些国家...
嫉恶如仇 从善如流杨恒均微信号:yanghengjun2013欢迎分享转发严重提醒:美女们、有胃病以及特别爱护我的读者,一定不要读这篇文章,请立即离开……^_^)上个世纪结束的时候,欧美一些国家搞了一个评比,请各国民众投票选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结果你一定想不到,既不是原子弹,也不是互联网,连民主制度和普世价值也名落孙山,排名第一的竟然是——抽水马桶。一开始还以为外国人恶搞,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坐到抽水马桶上使劲一想,才“扑通”一下想通了。原来,这抽水马桶带给大家方便时的方便,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我小的时候,每年都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在上厕所时双腿疲软体力不支,或者一不小心,一头栽进大粪池里活活——淹死?我一直认为是臭死的。真的,我不骗你,不相信,你去试一下蹲在一个大化粪池上“方便”的滋味,我向你保证,那比没有互联网和民主自由更让人难以忍受……^_^我是大学毕业到北京参加工作后才第一次住进了有抽水马桶的房子,对这玩意,几乎是一见钟情,从那以后,每天都离不开了,估计如果终老前不病得卧床不起的话,一定会和她白头偕老的。当然,我情有独钟的还是自家的马桶,那份静谧那份舒坦那份惬意那份浪漫……你没有从我文章中感觉到特别的味道吗?不过,由于满世界跑,总不能背着自家的马桶吧,所以,我和世界各地的抽水马桶也结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奇缘,大多当然是“一夜情”啦。下面,本人根据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总结一下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旅行时与天下的抽水马桶们相遇的两种情形……啊,忍不住了,请问,厕所在哪里啊?……谢谢,然后你推门进入机场、餐厅、商场或者公共场所的厕所,推开一个小门……第一种情形:一股臭气扑鼻而来,你几乎想落荒而逃,找个荒山野岭就地解决,但情况危急,时不我待,你只好憋气吞声,左手捂住鼻子,右手去按抽水马桶的冲水钮,“哗啦”……你不敢看,但听到它们都被争先恐后地冲走了,你身体却更觉沉重,可你不敢坐下,你得先忍住。于是,你撕下一大条卫生纸或者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消毒纸巾,用两个手指夹住马桶圈,轻轻放下,然后,你开始有条不紊地工作,你先得一点一点擦洗靠背和马桶圈,那上面一定有很多水滴——谢天谢地,但愿是水滴啊。有时马桶圈上有鞋印,你就得使劲擦,擦洗过后,你再次冲水,然后用卫生纸垫在马桶圈上,然后,你小心地慢慢地坐下……注意,一定要小心一点,你不能确定这个马桶的身体是否依然健康,如果禁不起你压,那就大件事了……然后,你总算松了一口气,随即松了更多的气……方便过后,如果你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很有德行的人,你会顺手再按一次冲水钮,然后拍屁股走人……第二种情况是我到香港和后来出国到欧美澳等国家碰上的。刚刚出来时对比特别明显,甚至有些不习惯……推开那扇小门,那白白胖胖丰腴得有如杨贵妃似的马桶亭亭玉立地等在那里,一副哀婉可怜不见不散的样子,简直让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你“呼哧”一屁股坐下来……坐下后才大吃一惊,竟然忘记先冲水,也没有先清洗一遍啊,不过来不及了,好在朝四周一看,几乎都毫无例外的干干净净,根本就用不上习惯性地冲一次水,正因为太干净了,你忘记了当一次义务厕所清洁工……这种前后鲜明的对比让坐下来后的你开始前思后想,这并不是宾馆的厕所啊,好像也没有清洁工啊,而且,国外的清洁工实在太贵,这些公共厕所哪里请得起那么多清洁工呢?可是,刚进来时就发现这里这么干净,好像刚刚被清洗过似的,怎么回事?不过,蹲了几次,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问题是偷听和观察隔壁那个抽水马桶上的老外的动静得来的。看起来一进来就坐上马桶的绝不是我一个,但在他们使用完冲水后,我却发现他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听到卫生纸擦拭的声音。然后再听到一次冲水。后来我就知道了,原来,我推门进来看到这么干净的抽水马桶是上一个使用者擦拭过的……好了,我的江湖传奇讲完了,如果让你感到胃部不适,我很抱歉,不过文章开头时我已经善意提醒过你了。我能够理解,支持和反对我的读者这时一定都会说,啊,老杨头又要借题发挥,要用中西两国如何使用抽水马桶来对比民众的素质、文明与非文明以及民主国家民众的真正无私了……扯——让我怎么说你呢?我现在讲的可是比互联网、原子弹和民主自由更重要的发明抽水马桶啊,你就不能暂时忘记一下民主自由?你扯到文明、文化和道德的差异上,我能够理解,但我切身的感受却让我觉得这次真的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因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智商问题。如果你不嫌弃,我多罗嗦几句。第一,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你到公共厕所去方便,你一定会清洗抽水马桶的(特别是坐圈)。请注意我上面讲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中国大陆,你坐下前一定会清洗掉排泄物,特别是马桶圈和后背的“水滴”;第二种情况下,外国人使用厕所前后,他们也得清洗一次,但不是进来的时候,而是起来后离开前。两次清洗的劳动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在中国,你为大家清洗粪便;在外国,你清洗自己留下的污迹。第二,清洗他人的粪便,你是在做好人好事,比目前公布的雷锋同志的事迹还感人(雷锋没有帮不认识的那么多人清洗过厕所嘛),但你做好事的态度成问题,因为你得捂住鼻子带着厌恶,甚至在心里还咒骂前一个使用者:妈的,吃什么东西,这么臭啊,你去死啊!第二种情况下,前一位使用者已经替你清洗好他使用过的抽水马桶,你放心使用,使用后你清洗自己用过的,这时,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你全身轻松了,而且,你也知道,自己的污迹总是没有别人的那么难闻……^_^第三,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当你走进中国大陆一个臭气烘烘的马桶旁,或者坐在澳洲一个干干净净的马桶上,你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与自私自利的中国人比起来,素质高的外国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真是惭愧耶……如果你这样想,我就要嘲笑你的无知了。因为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外国人很自私,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他们蹲过马桶后之所以要清洗干净,并不完全是不想把臭味留给下一个“伦敦”者,而是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使用后不清洗,你使用后也不会清洗,大家使用后都不会清洗,那么,下一次他再进入厕所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保证他们每次都能跑回家坐马桶吧),他需要弯下涨得满满的肚子清洗他完全不认识的某个人奇臭无比的大便……从这方面说,中国人要无私得多,你只要蹲过公共厕所,你都能够在单位学习中自我表扬曰:我学习雷锋好榜样,曾经无数次的清洗过同胞们的大便,义务干过厕所清洁工;你还可以到没有机会出国的同胞们面前自豪地高喊:在中国,我为国人擦厕所;在国外,老外为我洗马桶,耶——所以我说,中国和澳洲人对待抽水马桶的不同做法,和文化、文明、人种和宗教都没什么关联,也请不要和个人品德联系起来,因为,你很难解释这样一个现象:难道私德不好的中国人竟然喜欢清理别人留下的大便,为此而不惜把自己的大便留给别人?除非性变态,这哪里说得过去啊,唯一的解释就是:只有弱智才会这样做。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智商的问题。经过我的这个分析,我想,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人都像一条龙、且都有点小聪明的中国人加在一起的时候,不但会变成一条虫,而且会是智商低得分不清谁的排泄物更难闻的那种虫……不好意思,怎么一和抽水马桶联系起来,人就变得粗俗了?我还是文明一点吧。其实,文明一点的说法也有,而且是约定俗成的,那就是如今的中国人搞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互害的社会”,大家都在做一样的工作,但却互相伤害,又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利益。这里只是举例抽水马桶的例子,其实,国人所做的千奇百怪的互相伤害,绝大多数当然要强烈过大便的臭味。而澳洲等西方国家每个人几乎做同样的工作,却形成了一个“互利的社会”,差别如此之巨,原因何在?从抽水马桶的例子,我想你怎么都说不出是文明、人种、道德和宗教的原因吧?在抽水马桶事件中,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入厕之前和之后冲洗厕所,这其实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但却让你感觉到胃部不适的痛楚……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和发达国家的差别,却没有看到希望。有些人要死要活,感觉到绝望,其实,这问题很容易想通,坐到抽水马桶上就能够想明白的:我们和他们的区别也就是规定、游戏规则和制度的不同而已……好了,如果你一下子没有搞懂我在说什么,去吧,到抽水马桶上去好好想一阵子……^_^ ^_^杨恒均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yanghengjun2013
与大家分享我的行踪、想法与打算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自媒体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罗振宇:我如何守着《罗辑思维》“等包养” - 推酷
罗振宇:我如何守着《罗辑思维》“等包养”
注:4月19日,
“来吧、点亮你的移动未来”系列沙龙首场线下活动开幕。本周气温最低的春日,沙龙现场让自媒体、移动媒体未来等话题持续升温。围绕“移动端的媒体机会”这一话题,来自媒体圈的资深评论人、自媒体创始人、传统媒体人以及移动互联创业者将纷纷发表观点,寻求思维碰撞。
(现场图文直播,请关注
官方微博微博:@钛媒体)
我今天就讲两个传统媒体向移动端媒体破巨,推翻两座大山,整个逻辑就通,否则就不通。这两座大山一个我称之为
叫内容为王,把这个破掉
什么时候内容不为王了,不靠广告挣钱了,媒体就有救了
。谢文老师老搞世界终结主义,你解决不了的我来解决。
我同意谢文老师有一个概念,
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绝无出路,不会有任何例外
,原因是什么?我就来解释这个问题。就因为它是一个组织体在做事,我们先回到互联网的深处,谢文老师那个抽象太理想了,抽象到理工男的水平,我只能站在文科男的水平来抽象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把剪刀,是一个粉碎机,都让此前所有带着大陆思维想问题的人,突然之间醒来,在大陆时代,他们关心的是我边境有多长,我囤了多少粮草,身边有多少妹子,想的是这个。但是当他一旦到了群岛,只站在一个孤岛上的时候,发现他囤积的东西越多,死的越快,因为这个时候你有多少变得不重要,有多少人愿意跟你往来才变得重要。所以大陆时代是帝国时代,而群岛时代多少要学学新加坡,跟你联络的人越多,愿意到你这儿补给、修船、上岸、娱乐这才是重要的。这是最基本的差别,几乎所有的商业版图都面临变化。
刚才谢文老师一直在讲碎片,我都同意,不过这个碎片不会一直碎到是信息的程度。其实你刚刚也在讲这个问题,
到最后这个世界碎片到最后的时候,我认为它会止步于一个概念—人
。这是在尝试自媒体所有逻辑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坚信所有的媒体和世界、版图和传播,最终的粉碎化解体止步到人和人的联合,成为这个世界基本的途径。我在陈云峰的屁股之前,我说什么是互联网?到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去找,
互联网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它除去了一切可能的组织化方式,除去了一切强制性的绑定关系,形成了互联网世界的基本模型。
最终它就没有任何强制吗?没有任何绑定?纯然的自由吗?我们终其一生是看不到了,但它确实是在往那个方向走。
都是年轻人,我认为谢文老师也很年轻,既然逮到了人类发展的机会,为什么我不做机会里的事情,这是我看这个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回到刚才我下的那两个判断。为什么广告模式肯定不对?
因为广告模式它一定是基于某种强制性相邻关系。
对传统媒体,你看我头版报道,一不小心扫到中缝的广告,对电视台来讲,你看我的电视剧,我正一和道一的广告,遥控器按我没我看,给你来一个羊羊羊,恒源祥,这是强制性关系。基本上互联网公司宣称自己找到盈利模式的时候,这家公司离死不远了,基本陷入了自我的逻辑怪圈。你会发现人类在商业世界里发明了广告,其实是运气。因为广告的模式和其他的商业模式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所有的商业都是我创造客户的体验越好,带来的价值越多,我越挣钱。而广告模式不是,
广告模式不是带来价值越多越挣钱,而恰恰是带来越多的钱,就越毁灭原来的价值。
我举个例子,我原来当记者的时候,我采访了迅雷的老板,说你商业模式找到了吗?不算找到了。我说你不是有广告了吗?广告不算商业模式。很简单,他说我做下载的,我下载到底是越快越好,还是越慢越好,如果把下载作越来越慢,广告客户停留时间越短,就不挣钱。努力方向和盈利能力正好相反。
所以所有的广告都是邪门歪道,所谓移动媒体时代广告不成立,不是因为屏幕小,是因为所有的相邻关系都在被拆碎。比如说优酷互联网广告起来了,视频广告如何如何,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浏览器插件。强制性地相邻关系在代码世界里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我原来还试图替江南春的分众传媒辩护一下,写字楼的屏还真是跑不掉,上楼必须要经过你这里,不得不得看一眼,从建国门到永安里一定要经过赛特。我后来看到所有上电梯的小朋友都看手机的时候,连最后一个可能会形成强制性的相邻关系,你会发现它也将最终解体。所以广告模型是根本就不成立的,在移动互联端的世界,随着世界越来越碎片化,所以过去的这种媒体都在靠广告。如果是这样形成的话,没有任何机会。
下面我们说另外一句话,为什么内容为王也不重要?其实这个妄念十几年前纽约时报就在讲,不管互联网发展到哪一天,只要纽约时报都能存在,不管是纸本的,还是互联网的,都得看,这个道理看得铮铮铁骨,听着非常有道理。但是他们忘了一点,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体验过传媒经济的人,经济、商业和交易的真正目的才开始显现。在传统的实体经济里面,我们理解的商业,其实都是半个商业。因为所有交易的特点,都是价值,我们当时学会讲一句话,有价值必有价格。只要你为客户创造价值,就一定可以兑换为价格。可是这个道理是半个道理,真正整个道理是这样的,有价值,并且有稀缺性,才有价格。
即使在传统社会,我们讲对人类生存最有价值的物资是什么?空气,而空气为什么不能卖钱呢?因为不具备稀缺性,它太多了,所以它就不值钱。只有既有价值,又有稀缺性的东西才能兑换为价格。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东西又出现了,那个东西试图靠收费失败的传统媒体,真正问题不是你的信息没有价值,不是。也不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没有好的付费习惯,也不是。说实话我有时候不去付费,付费动作本身太麻烦了,根本不是钱的事,真正稀缺的是什么?已经是我的注意力,而不是你的内容。你给我看,我看就是给你面子。
其实在媒介的诞生史上,一直以来它的价值区间就在变化,我们回到当年发明印刷器的时候,在这之前书是没有版权的概念。因为最值钱的,最稀缺的是生产书的劳动力,那个时候订书匠是很值钱的。但是当印刷机出现的时候,这个不值钱了,而稀缺呈现出在内容环节,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版权、作家的荣誉等等。
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很快发现这个也不值钱了,因为内容有的是,不管是有价值的、没价值的,不重要,因为太多了。
只要发生交易,我们一直在关心自媒体和未来媒体的商业模式,所谓商业模式我要找个可交易的点,交易的点在哪里会出现?一定是在稀缺性这个点上会出现,未来的稀缺性会建立在哪里?绝对不会建立在那里。所谓的内容为王为什么说它错?就错在这里。我个人给出的答案是魅力人格体。你说人就说人,为什么非要搞一个词出来呢?不是指的纯粹的魅力,可能是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具体的人,比如说杨幂,比如说习近平都可以。它也可以是一个组合,比如说天天兄弟、快乐家族、羽泉,可以是一个组合。甚至还可以不是一个人,比如说蜡笔小新等等。在这三种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价值、有魅力,魅力比价值还重要的一个可感知的人格形象。这可能是未来整个价值链上稀缺性的营造点。可以从影视剧、好莱坞大片里看得出来,一半的成本支出是明星的片酬,国内电视剧市场这个数字还不止,应该是60%以上的投资是一号男和二号男的成本片酬。为什么呢?是价值链分配给他们的。
道理很简单,你要看电视剧,全中国一年生产好几千部,看电影全球一年生产好几千部,光印度宝莱坞生产的,我估计一天24小时看都看不完。必须获得稀缺性的识别,这个识别明星可以带给你,冯小刚拍的电影一年就一部,姜文几年都没有一部。解决了稀缺性的问题,所以人家值钱,就这个道理。这是我讲的内容和人格体之间的关系。
其实从博客时代我们已经看出来这个迹象,就是内容越来越不孤立地存在,你喊一声你感冒了,大家说你死不死,不高兴的事说出来大家高兴高兴,你不是杨幂,你不是徐静蕾。未来世界的传播,内容更严重地和人格体绑定,这是未来传播的一个规律。正是在这两个否定的基础上,广告不靠谱、内容不靠谱,所以自媒体出现了。
我现在做的这个逻辑思维是一个野心还比较大的实验,不是说挣多少钱,恰恰没想挣多少钱,但想把几条路走通,第一中国特色体制外的媒体能不能走通,第二换一种渠道的博弈,看能不能把这个双方博弈的两个支点都找到。第三就是挣到能养活这个团队的钱,同时推进的是三场实验。
回答三个问题,自媒体怎么挣钱?怎么形成价值?讲一个比方吧,我认为传统媒体是所谓的大河模式。就这条河流从哪儿发源?从三江源一直到途径每一条河道,一直到入海口,路径没有清晰,组织体系是谁?靠什么盈利、发行多少,非常清晰一条大河。而自媒体不是大河模式,它是雪山模式。一座山我们干自媒体的人,只管在山顶下雪,堆堆,越多越好。至于春暖花开之后,这些雪水是顺着几条河流,具体什么路径,中间改不改道,总而言之一定下山。所以很多人都在说自媒体,你说自媒体就是陈云峰吗?还是
吗?自媒体根本不是我,我们在自媒体上已经落后到第三拨了。
自媒体真正的三拨人。第一拨人是潘石屹流。第二拨人是罗永浩流。
第三拨人才是我们这逻辑思维流。这三拨人什么关系呢?第一拨叫产业链自己生长出自媒体,就产业链的媒体化。潘石屹就是SOHO现在中国的媒体,这是我录播客的摄像机,这是我写博客的地方。他自己就是自己表演的舞台,他自己去自建媒体,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过去的广告模型下,传统媒体和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横向合作,我称之为叫买欢关系,一次性给完拉倒,是一夜情之间的关系。
媒体在这儿,生产残余注意力,是注意力残值卖给产业链,形成这种横向协作关系。未来在体验经济下,一切产业本质都是媒体的时候,所有产业链都必须生长出自己的媒体性。
我老举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到欧洲、法国去玩,在巴黎突然司机一脚刹车,下车下车买香水,我说买什么香水?说买香奈儿5号,说这个东西不得了,玛莉莲梦露说过,香奈儿5号是女人的第一件衣服,而送人香水我需要一句话,这句话我找到了,于是我就下去买,至于这个香水我是不关心的,它好不好用,味道喜不喜欢?一概不重要,重要的是送礼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顶在前头。女孩子只要知道,我就能送得出去,未来的体验经济下,产业链必须有自己的媒体性,如果理解不了这个,你就不能理解苹果现象、小米现象和现在的锤子现象,这个不用我深说。这个就是未来产业链的价值。
我说的第一个模型是潘石屹模型,在产业链上自己生长出媒体。
这个看得体多了,苹果就是整个一个大的预演,一个人能给产业链带来多大家知。
第二个是媒体人自建产业链
,李开复除了自己一身的名气,你可以像罗永浩那样开英语学校,就做手机,其实罗永浩做什么都无所谓,他就是做文化衫也能卖出钱。
逻辑思维我们这第三条模型是什么?我称之为叫“等包养模型”,我现在建好了一个媒体体验,卖给谁不知道,那就是等着人来包养,现在处于李师师的训练期,先懂琴棋书画,至于哪位恩客来把我宠信了,不知道。
但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其实理解互联网时代,也不要想的那么神奇。工业时代恰恰是人类的一个变态,它持续了200年左右的时间,依靠打造组织,依靠来压迫人性,形成了工业时代特定的繁衍。但互联网提供了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机会和手段,让人类可以重新回到超强组织化时代之前的那个时代。我的逻辑思维就是抛弃大众思维的方式,就是村口一老头每天下午两点准点讲故事,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听就来听。至于挣不挣钱不见得,至于我靠什么挣钱,可能性太大。我随便说,比如说我可以收会员费,走老路了吧。错了,我所有值钱的全部都免费,我的会员费,比如说一年收你200块钱,是干什么?是你可以骂我。我所有内容都是免费的,我马上上线APP,这期说得不好,你加入会员才有资格说,我推出这样的会员,打嘴巴,5块钱打一次,拿皮鞭抽12,放抽水马桶里冲走20,你要是想表扬我,讲得不错,点根烟5块,喝杯咖啡20。不是过去把价值截流,说白了,我卖的是游戏道具。
动感地带积分你总有吧,换。信用卡积分你总有吧,换。所以传统媒体的思维只懂羊毛出在羊身上,羊一群羊,天天拔羊毛。我的模式很简单,我在山坡上放一群羊,天天到林子后头拔狼的毛。
说这么多最后我想说一点,唯一我不太同意谢文老师的判断,
我认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
陈云峰挣几万就对了,所以我天天在我的微信平台上,所有给我提意见的,一律撵走。道理在哪里?有那么一个故事,叫九尾猫的传说,一只猫修炼九条尾巴就成仙了,就这第九条尾巴最难,难在哪儿呢?你帮人办一件好事,长一条新尾巴,脱一条旧尾巴。有一天遇到一个年轻人,帮他一个忙,猫就问这个少年,说你提个建议吧,提个愿望吧,我满足你,我好长条尾巴出来。那少年说你跟我回家吧,待两天,我想想提个什么要求,两天之后这个少年跟这个猫说,我希望你长出第九条尾巴。那好了,猫成仙了,长出了第九条尾巴。
什么道理?传统社会当中,不知道各位发现一个现象没有?就是所有为你服务的商家都有可能让你去恨他。就像QQ、腾讯为多少人提供了多少伟大的服务,可是3Q大站,有几个是不骂它的。我们理论上都知道所有的富人之所以富,只要不是富二代,他有钱是因为他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这钱财是他应得的。可是我们都在恨富人。为什么?就是因为工业社会把功能和情感分开了。而在未来体验经济下,新传媒经济,当一切产业皆是传媒的,而一些传媒必将是产业的时候,我之所以能成,不是因为我想成,而是因为你们想我成。你们不是觉得凭什么我交200块钱会员费,让罗胖子挣钱,而是你觉得他们不容易,只有当我把这个境界练到了,只有当我聚拢了一批这样的人,不管是一万、两万,还是十万,只要我找到他们,我就成了。第九条尾巴我就练成了,这可能和此前整个传媒不一样的逻辑。它形成的商业模式,很可能不是大而强,而长久,它可能就是很小的,我只服务几万人。
可能是很美的,不追求那种广大的服务性,我可能有缺欠,性格上的毛病,但只要大家认同。也可能不会很久,50岁不到的时候我就退休了,这有什么关系,本来就是一个群岛时代。
已发表评论数()
&&登&&&陆&&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20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