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哪有少女卖处卖必利劲的

&當前位置: &&&&&&&&沛縣&沛縣上一篇下一篇字體: || 本文來源: 互聯網  沛縣位于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西北部,處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是淮海經濟區1.2億人口的中心城市。境內交通通訊便利,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徐沛鐵路縱橫南北,與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鐵路接軌。公路四通八達,境內通車裏程1300公裏,自然形成連接魯南、皖北、豫東和蘇北的交通樞紐。距徐州觀音機場僅有90公裏,可直達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廣州、廈門、深圳等國內大中城市。程控制電話裝機容量20萬門,移動電話、寬帶高速互聯網等到現代通信網絡已形成 。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裏,秦時置縣,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稱,以漢文化發源地著稱四海。縣內有歌風台、大風歌碑省級重點保護及有價值的文物如大風歌碑、漢畫像石、漢代陶器等2000余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沛縣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地,有“明先世家”之稱。建有融漢城公園、漢街等爲一體的漢文化景區。  地理位置  沛縣位于江蘇省西北端,東靠微山湖、昭陽湖,與山東省微山縣毗連,西北與山東省魚台縣接壤,西鄰豐縣,南界銅山縣。地處北緯34度28分~34度59分,東經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長約6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總面積1576平方公裏。沛縣境內無山,全部爲沖積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東北部降至31.5米左右。  境內有9條骨幹河流,屬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沛縣屬溫暖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幹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幹多變,年平均日照2307.9小時,年平均氣溫13.8度,一般年平均降水量766毫米。轄15個鎮,共325個行政村,50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120.48萬,耕地面積114.66萬畝,農村承包土地面積93.57萬畝,農村承包土地人口 78.58萬人,人均承包耕地1.19畝。  縣情概況  位置沛縣位于江蘇省最北端,微山湖西岸,  面積1576平方公裏  人口121萬人。  行政區劃沛縣轄16個鎮級單位:  龍固鎮在“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江蘇沛縣,最具有龍文化色彩的地方便是龍固鎮。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稱作“真龍天子”的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義之後,便在龍固(當時稱湖陵)打響了消滅暴秦的第一仗,使這座千古名城真正成爲龍騰之地。龍固鎮地理條件較優越。它位于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是華北大平原的組成部分。境內無山丘,河渠縱橫。境內有三河尖、龍東、龍固三座大型煤礦。龍固坑口矸石發電有限公司,徐州天成氯堿有限公司、江蘇海嘯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型工業企業。  楊屯鎮位于江蘇省沛縣東北部,地處風景秀麗的微山湖畔,與山東接壤。全鎮總面積41平方公裏,耕地3.2萬畝;下轄1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41個自然村,總人口58297人。2006年底,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GTP)7.4億元,財稅收入3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先後被評爲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省平安創建先進集體,市文明鎮、人口與計劃生育示範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縣經濟工作先進鎮、財政工作先進鎮。楊屯鎮已成爲沛縣的農業大鎮、工業強鎮、商貿重鎮  大屯鎮沛縣工業強鎮、農業大鎮。鎮域有塑編、紡織、服裝加工、電子、化工、航運、裘皮工藝、鑄造8大主導産業,有百萬元以上工業企業276個,分布在一個兩個工業園和5個工業小區內,2006年工業總産值303355萬元。塑編業和服裝加工業是大屯優勢産業,有江蘇塑編第一鎮、沛縣服裝加工第一鎮之稱。大屯鎮農業以優質無公害稻米和小麥爲主,重點發展生態肉鴨養殖業。2006年,鎮域擁有生態肉鴨養殖基地3個,鴨棚1008總量棟,年養殖總量2800萬羽,養鴨總産值5.1億元,純收入5600萬元,棚均年純收入5.6萬元,有全國生態肉鴨養殖第一鎮之稱。大屯鎮財政收入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6年財政總收入6229萬元,一般預算收入3945萬元,位列全縣第一名,在徐州市114個鄉鎮中分列第11名和第8名。2007年,大屯鎮財政收入將突破億元大關。大屯鎮是江蘇省文明鎮、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2003年至2006年連續四年被評爲沛縣經濟工作標兵鎮,年連續兩年被評爲徐州市經濟發展十強鎮。  經濟開發區創建于2001年12月,是江蘇省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暨首屆“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評選活動中,沛縣經濟開發區在參與評選的200多家國家和省級開發區中脫穎而出,被評爲長三角地區最具投資價值最具投資潛力的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管委會設置辦公室、招商局、財政局、社會事業局、規劃建設局、行政執法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和開發區派出所等“一辦七局”,機構逐步健全,職能更加完善。  沛城鎮位于江蘇省北端,微山湖西畔,總面積114平方公裏,總人口19.2萬人,轄兩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19個街道委會。沛城鎮是沛縣人民政府駐地鎮,沛城鎮文化遺産豐富,名勝古迹衆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等曆史景點馳名中外。沛城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了化工、食品、機電、機械、冶金、建材、紡織、服裝、樂器等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近年來,國內外客商紛紛來沛城鎮投資興業,現已有新加坡、香港、台灣、浙江、河南、張家港等20余家投資商在沛城鎮建立了生産企業,商業商場體系建設已具規模,劉邦大酒店、燕山飯店等星級賓館日臻完善。沛城鎮已成爲新興的工商業城鎮。湖西農場湖西農場原是微山湖西岸淺灘,淤積後,逐漸形成良田,地勢平坦,西高東低,高差3米,地層表面爲沙土和亞沙土,土質肥沃,物産豐富,河網配套,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東臨微山湖,京杭運傍境而過,境內菜園河、韓壩大橋、韓壩五拱大橋、蘇北堤河等重要水系,縱橫交錯,網狀交織。西靠徐沛公路,沿湖公路等鎮村公路以鎮區爲中心向各村輻射,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極爲便利。  胡寨鎮位于沛城東南,距縣城約10公裏,西靠徐沛公路,東臨微山湖,京杭運河穿境而過,與境內鹿口河、王店大溝、紅光幹渠、順堤河、蘇北堤河等重要水系,縱橫交錯,網狀交織;西靠徐沛公路,沿湖公路穿境而過,長40余公裏的沛胡路、胡玄路、胡鹿路、胡十路等鎮村公路以鎮區爲中心向各村輻射,道路四通發達,交通極爲便利。胡寨鎮原是微山湖西岸淺灘,淤積後,逐漸形成良田,地勢平坦,西高東低,高差3米,地層表面爲沙土和亞沙土,由于地屬黃泛沖積平原,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土質肥沃,物産豐富,河網配套,水利成龍,因此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糧食作物盛産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經濟作物以花生、油菜、西瓜、蔬菜等爲主,養殖業主要有豬、羊、雞、鴨、牛以及水産養殖等。胡寨鎮注重自然資源綜合開發,業業並舉,特種種養殖業發展迅速,支撐農村經濟半壁河山。  魏廟鎮位于沛縣東南部,距沛城23KM,北接胡寨鎮;南與五段鎮相連;西南與張莊鎮毗鄰;西與張寨鎮接壤;東靠微山湖,又隔湖與山東省微山縣的高樓相望。總面積57.2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5947畝。2003年末,全鎮計有12384戶,總人口56718人,有滿族、回族、朝鮮族等七個少數民族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9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984人。鎮區位于鎮域西部,面積2.2平方公裏,鎮區人口規模1.2萬人,常住人口 7090 人,其中非農人口及流動人口 3524人。魏廟鎮因其境內曾有一座宏偉壯觀的廟宇而得名。相傳明末山西魏姓遷居于此,初時定爲“魏堡”,康熙年間,魏姓在莊西頭建一玄帝廟,遂改名爲魏廟。1926年開始建區,稱銅山縣第三區;1939年—1945年屬銅山縣第三區區公所;1947年,南部屬銅山縣第三區魏廟鄉,北部屬沛縣第二區漢台鄉;1949年10月劃歸山東省騰縣專區;1953年,劃歸江蘇;1957年撤區並鄉稱魏廟鄉;年稱魏廟人民公社;1983年—1990年稱魏廟鄉;1991年1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成魏廟鎮。  魏廟鎮民間剪紙刺繡曆史悠久,全鎮幾乎各村都有會剪紙刺繡的婦女,作爲一種業余愛好,她們在勞動之余剪枝花卉貼在小孩的肚兜上,衣服上,鞋上,再用七彩線依樣底刺繡,鮮豔美觀,花樣繁多。隨心所出:三月春桃,九月秋菊,還有“長命百歲、金玉滿堂、鳳穿牡丹”等花樣。在趕上誰家女兒出嫁,男兒結婚時,給剪個“雙喜、並蒂蓮雙鴛鴦、龍鳳呈祥”等,運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的圖案花紋,貼在陪嫁的器皿家具上,倍增喜慶吉祥的氣氛。鎮區還有不少心靈手巧的木匠,在木器上刻成各式花紋,把“歲寒三友”等搬上家具。近年來,有不少木匠改用新漆噴繪,在家具上描繪出各式圖案花卉,並在民間廣泛流傳。魏廟鎮地處微山湖泛區,系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適宜種植小麥、水稻、棉花、大豆、油菜等各類作物。境內湖灘河塘較多,盛産魚、蝦蘆葦等。全鎮魚塘、網箱放養、稻田養殖面積達2萬畝,可年産各類魚、蝦、蟹等水産品1.5萬噸。  五段鎮位于沛縣東南部,與二省三縣四鎮毗鄰,東靠&日出鬥金&的微山湖,&黃金大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48.7平方公裏,鎮區面積2.1平方公裏,人口近5萬人,可耕地面積6萬畝,灘塗和淺水面積近4萬畝。五段鎮河道縱橫,水豐草茂,且水陸交通便利,是優質大米、高産小麥、特種蔬菜、特種水産品的重要産區。素有蘇北 “魚米之鄉的美稱。五段鎮共有男女勞動力2萬余人,勞動力資源豐富。寬帶網絡、全鎮通訊、郵電發達,擁有電話和無線電5000余部,直達世界各個城市,擁有11萬伏的變電所一座,電力設施齊全,電力充足。五段鎮河道縱橫,成網絡分布,東枕千帆正勁的京杭運河,懷抱貫穿東西的五段港河。沛五路東抵五段港口,借舟直走人文古迹微山島,西連鄭沛路和徐沛鐵路。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訊,以及底蘊豐富的文史淵源,日益亮麗的小城鎮風貌,是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理想環境。  張莊鎮地處沛縣的最南部,屬兩縣七鎮結合部,是徐州和沛縣之間的接點鎮,轄31個行政村,人口9.2萬人,面積10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9萬畝。交通便利,鄭沛公路、張敬路、張五路、崔孟路穿境而過。初步形成了強鎮富民的五大支柱産業,板材加工業生産領先于沛縣各鎮、瓦業生産爲徐州地區最大的基地、中西樂器生産爲全省重鎮、桑拿制造占全國市場70%;農業打造亮點、形成特色,按照“支部引領、協會運作、黨員帶頭、農民主體”的模式,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設施菜、設施鴨、設施菌生産基地。近年來,張莊鎮先後被評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江蘇省“學、做、建”先進鎮,省體育強鎮,市社會治安安全鎮,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鎮,縣經濟工作先進鎮等一系列稱號。  張寨鎮沛縣張寨鎮總面積104.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9.47萬畝。鎮區位于鎮域中東部,面積1.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926人。張寨鎮位于沛縣城南十公裏,距徐州四十公裏,東依胡寨、魏廟兩鎮,南與張莊河口兩鎮接壤,西與棲山、朱寨相鄰,北挨沛城鎮。徐沛一級公路、徐沛鐵路穿境而過,棲唐張公路、肖五公路、沛敬公路縱橫交錯,鎮內水泥路四通八達,交通極其便利。鎮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徐沛鐵路沿河、鹿口北支河、沛敬大溝、王店大溝分布境內,爲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鎮內建有張寨、唐樓、付廟三個農貿市場,五條商業街,成爲城南重要的農副産品集散地。  敬安鎮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敬安鎮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與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曆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古老的黃河從這裏經過,留下了神龜擱淺的傳說。據史冊記載,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此地,下馬緊鞍而得名“緊鞍”,後人取諧音爲敬安,延用至今。據史志記載:“敬安集始建于鹹豐四年(公元1895年)城(指彭城)西北七十五裏,舊屬五鄉,轄村五十二”。日 ,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專程來敬安視察棉花生産;1982年和198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會長費孝通兩次來敬安考察小城鎮建設;1997年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來敬安視察小康村建設,對敬安兩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鎮內水資源豐富,爲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鎮內農副産品資源豐富,已形成特菜、果品、優質棉、糧食四大生産基地。其中牛蒡和辣椒制種成爲全國最大的種植基地,鋼鐵、建材、紡織生産是這個鎮的主導産業,爲經濟的繁榮起著支撐作用。  河口鎮地處沛縣西南部,東鄰美麗的微山湖畔,西靠大沙河萬頃果品基地,是市、縣新規劃建設的重點城鎮之一。全鎮轄區面積88平方公裏,人口6.6萬人。省道徐豐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距徐州50公裏,距徐州觀音機場80公裏,距徐州京杭大運河港50公裏,距沛縣縣城及沛縣港25公裏。境內有8條省、縣際公路,縱橫交錯,交通極爲便利,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河口鎮農副産品資源豐富,以盛産山藥、牛蒡、韭黃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爲“特菜之鄉”。以河口爲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種植牛蒡、山藥、苔蒜、韭黃、蘆筍等20余萬畝;果品有皇家嘎拉蘋果、日本紅富士、新紅星等;養殖業發展迅速,肉鴿、波爾山羊等已形成規模。河口鎮已成爲江蘇省無公害特種蔬菜生産基地、優質果品生産基地、畜禽繁殖養殖基地。“沛公”牌山藥、牛蒡已通過江蘇省首批無公害農産品認定。河口鎮工業經濟迅速崛起,高起點的工業園區建設日臻完備,初具規模,已形成農副産品加工、電線、電纜、皮革、化工、鬃刷、針織、機械、電子,八大支柱工業體系,二百余個品牌産品、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地,部分産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地區。  棲山鎮位于沛縣西南部,距沛城20公裏,人口66萬,面積956平方公裏,南接徐豐一級公路,北連豐沛公路,交通便利。擁有4000門的電話程控交換機和傳輸光纜化通訊系統,信息傳播迅速、便捷。35萬千伏變電所一座,電力設施配套齊全,電力供應充足。棲山人稱“奇山”,是沛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山,如今這座山因自然演變形成一個深40多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大石坑,石坑周圍有泉眼,泉水細流,終年不斷,形成了“仰頭不見山,低頭看碧潭”的獨特景觀。棲山鎮曆史悠久,文化燦爛。乾隆46年,黃河決口,淹沒沛城,沛縣縣政府遷至棲山,作縣治達70年之久,成爲當時沛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71年、1973年、1983年先後發現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墓葬五處,出土了大量文物,均被市、縣兩級博物館收藏,其中漢畫像石、彩繪陶盤均被鑒定爲國家一級文物,是名副其實的國寶。棲山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白酒、特菜加工、桐木板才、童車、面粉、化工、生物有機肥、飼料等骨幹企業,工業産品一百余種。徐州高祖酒業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命名爲“明星企業”。農副産品資源豐富,鎮域及周邊地區種植面積40多萬畝,高標准日光能溫室1600棟,蔬菜品種有山藥、牛蒡、蘆筍等;果品有美國黑提葡萄、日本紅富士蘋果、水蜜桃等;養殖業形成規模,擁有百頭奶牛場一個,百頭養豬場4個,五萬羽養雞場1個,年産600萬只鴨苗孵化場1個。棲山鎮已成爲江蘇省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果品生産基地、畜禽繁殖養殖基地。“沛公”牌山藥、牛蒡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商標。鎮域內3個農貿市場,2個專業市場,1個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標准化綜合商城。棲山鎮規劃布局合理,結構緊湊,樓房林立,街面硬化整潔,環境優美,市場繁榮,已成爲沛縣西南部的商貿中心。棲山鎮致力于經濟建設,財興人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協調持續健康發展。  鹿樓鎮地處蘇北大平原,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土地總面積125平方公裏,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鎮,總人口8萬多人。京滬、龍海鐵路在此交彙,境內京杭大運河、大沙河縱貫南北,321省道橫穿東西。距豐、沛兩縣城均爲15公裏,距京福高速公路40公裏,距徐州觀音機場90公裏,可直達國內大中城市,水、陸、空交通便捷。安裝有衛星地面接收系統,開通程控電話8000多門,移動網絡覆蓋全鎮,交通通信發達。本鎮屬黃河沖積平原,土壤沙質,光照充分,年均日照2400小時,氣候溫和。年均降水量870mm,無霜期長達到200天之久。境內水資源豐富,大沙河縱貫南北16公裏,帶狀水庫集中分布轄區,長年蓄水量達5000萬立方米。電力資源充足,供電容量達2萬千瓦時。徐州煤礦大屯煤電公司雙樓西風井礦坐落鎮北,享受優惠電價。物産資源豐富,林果、瓜油、特菜、糧棉、波爾山羊、肉鴨、肉牛、蛋雞、生豬等農副産品爲農業主導産品。結構調整特色鮮明,觀光農業、特色農業、規模農業異彩紛呈,林果 、花生、棉花種植業,畜禽養殖業久負盛名,是蘇北第一農業大鎮,素有“果都林海”、“肉羊肉鴨之鄉”的美譽。已形成萬畝林木、萬畝果品、萬畝花生、萬畝棉花和年出欄30萬只肉羊、1000萬羽肉鴨的六大特色産業版塊。特別是集觀光、體閑、旅遊等爲一體的西部大沙河生態觀光農業經濟帶的建設,使這一地區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日益凸顯。私營個體經濟方興未艾,形成了以農副産品加工爲龍頭,機械制造、生物制劑、板材加工、紡織、鑄鋼爲骨幹,民營工業園區爲依托的工業發展體系。農業主要發展農副産品深加工、特色種植、養殖,重點引進種畜種禽、中介、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工業主要圍繞適應市場需求,提升産品檔次,擴大産品外銷,增加出口創彙項目,重點引進林木、果品、棉花、花生深加工、塑料編織袋生産及飼料加工等項目。  朱寨鎮位于沛縣西部,轄區總面積82平方公裏,社會總人6.1人萬。朱寨鎮東鄰沛城,西靠大沙河,沛豐路、沛鴛路橫穿東西,沛敬路、龍河路縱貫南北,交通極爲便利。朱寨鎮北依大屯煤電公司,鎮內坐落著徐州礦務局張雙樓礦,煤電資源十分豐富。在農業生産上,已形成了萬畝稻米良種繁育基地、萬畝梨果生産基地、萬畝淺水藕生産基地等特色農業基地;在畜禽養殖上,充分發揮近城靠礦優勢,大力發展肉鴨、良種豬等優質品種生産基地,其中肉鴨年出欄量已達2000萬羽,主要銷往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沛縣華物園特種養殖場被農業部列爲“國家級種豬基因工程實驗基地”。在工業生産上,目前已形成了以工藝鑄造、木材加工、精細化工等三大支柱、多輪驅動的良好局面。爲來鎮外商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辟了闫集、梅村、燕牌坊等三個工業園區,並制定了相應優惠政策。朱寨鎮黨委、政府竭誠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洽談,攜手合作,共創偉業。  安國鎮地處微山湖西畔,距沛城20公裏,距沛屯火車站5公裏,人口11萬,面積103.3平方公裏。沛王公路、沛龍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極爲便利。大沙河橫穿南北,引水河與微山湖相通,與京杭大運河、徐沛河相連,形成極爲便利的水上交通運輸。全鎮通訊、郵電發達,擁有電話和無線電話4700余部,傳真直達世界各個城市。大型國有企業徐州礦務集團張雙樓煤礦坐落境內,年産原煤200萬噸,煤炭資源豐富。110KV變電所1座,35KV變電所2座,電力設施齊全,電力充足。安國鎮曆史悠久,漢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素有“五裏三侯,一代帝王鄉”之稱。西漢時绛侯周勃生于周田村,安國侯王陵的府第在安國集,颍陰侯灌嬰的食邑在灌嬰村,漢高祖劉邦小時候居住在劉邦店。安國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鑄造、釀酒、缫絲、紡織、塑編、木材加工、機械制造等八大工業體系,工業産品100余種。徐州古沛酒業有限公司、華東紙制品有限公司、徐州春燕水泵廠、中外合資徐州宏泰毛紡織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發展迅猛。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私營個體戶口1100余戶,私營企業200余家。建成了張雙樓、劉邦、五座樓、周田、蔡家五大工業園區,形成了板皮加工、塑料編織、鑄造加工、機械制造四大主導産業。有台灣、山東、浙江等外地客商100多家來鎮投資辦廠。安國鎮農副産品資源豐富,有優質小麥、“無公害水稻”、“高蛋白玉米”等糧食作物7.4萬畝,芸豆5000畝,黃皮洋蔥1000畝、脫毒土豆1000畝、東北毛茄1000畝、越冬甘藍1000畝、大沙河無籽西瓜14000畝、優質紅富士蘋果4000畝、桑園5000畝。有年出欄300萬羽的肉鴨養殖基地、年出欄150萬羽的合同雞養殖基地、有大型的波爾山羊養殖基地。安國鎮環境優美,市場繁榮,小城鎮建設功能齊全。形成了“鎮村一體,共同繁榮”的格局。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拼音Pei Xian  産業結構  沛縣已形成煤炭、電力、化工、機械、食品、紡織六大工業體系。近年來,國內外大企業紛紛來沛縣投資辦企業,現已有新加坡、香港、台灣、廣東、珠海、浙江等30余家投資商在該縣建立了生産經營 企業。商業市場體系建成已具規模,劉邦大酒店、燕山飯店、歌風賓館等星級飯店、旅館日臻完善。福太隆、維多利亞、人民市場、金貿廣場、香港城、電子城、裝飾城、食品城爲主體的沛城沛縣位于江蘇省西北端,東靠微山湖、昭陽湖,北與山東接壤,處于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  曆史沿革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爲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龍飛地”之稱。  沛縣曆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  秦統一中國後,建沛縣,屬泗水郡。西漢改爲沛郡,轄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  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  元代沛縣先後屬濟甯府、濟州。明、清時隸屬徐州、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民國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于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  1953年1月,隸屬于徐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曆史 。  交通沛縣瀕臨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兼有公路、鐵路、航運、航空之便。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徐沛鐵路縱貫南北,與歐亞大陸橋、京九、京滬、京廣鐵路接軌;正在建設中的徐濟高速公路穿越全境,10分鍾可進入全國高速公路網;1小時可達徐州觀音機場。 徐濟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建設,將結束沛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曆史。豐沛鐵路的建設對豐縣和沛縣的建設將有重大的意義。  綜合經濟近年來,沛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工業已形成鋁、鹽、煤、電、農産品加工五大支柱産業,農業形成生態肉鴨、創彙特菜、優質稻米三大主導産業,城市建設正朝著塑造蘇北名城的目標邁進。2007年完成GDP173億元,財政收入17.0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90元。  沛縣資源沛縣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探明煤儲量24億噸,可均衡開采100年,境內有部、省、市屬8對礦井,年産原煤1200萬噸,占全省煤炭總産量的40%,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時,境內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以沛縣爲半徑50公裏內,分布著充足的鹽鹵、石灰石、白雲岩、高嶺土、石膏、鉀長石、石英砂等礦藏。農林資源特色鮮明,數量充足,牛蒡、山藥、淺水藕等特菜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林地面積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44種農副産品被省有關部門論證爲無公害農副産品,23個農産品被國家認定爲綠色食品。  地理資源地形沛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爲典型的沖積平原形。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13。8℃,年平均降水量757。8毫米,年日照時間230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6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2%。  水資源境內水資源較豐富,東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楊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樓河、龍口河、徐沛河、蘇北堤河、順堤河等。地下水儲量約22.19億立方米。  礦産境內以煤炭資源最爲豐富,煤田面積爲160平方公裏,已探明儲量爲23。7億噸,具有煤層多、煤層厚、儲量大、煤質好、分布穩定而有規律等特點。現在,年産優質原煤已達1000萬噸以上,是我國沿海地區主要的煤炭基地之一。  旅遊資源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裏,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美譽。作爲漢文化的發祥地,沛縣文化遺産豐富,名勝古迹衆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射戟台等曆史景點馳明中外。較高價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風歌碑、漢化石像、漢代陶器等均爲國家稀有文物。沛縣民風淳厚剛毅,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唢呐之鄉。  作爲曆史文化名城,沛縣文物古迹衆多。縣博物館珍藏文物兩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戰國時代的陶器,有漢畫像石。沛縣被列入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漢代大風歌碑、漢代範氏井、秦代琉璃井、漢代呂母冢、棲山漢墓群、漢代泗水亭、漢代呂布射戟台、明代張貞觀墓、明遺民閻古古墓、清代曉明寺中西合璧建築群等。  沛公園沛公園位于江蘇省沛縣新城區的中部,是連接主城區與副城區的生態景觀濕地,由北京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規劃占地6平方公裏。東西長4公裏,南北寬1.5公裏。沛公園  沛公園是以入湖通道挖工莊河爲軸心進行規劃建設的,挖工莊河原爲一條貫穿新城區中心,東接微山湖,集排澇、灌溉于一體的河流,河流兩岸爲農田和村落,地勢低窪,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兩岸,自然景色較美。沛公園有六大景區組成:即以觀賞沿河兩岸自然風光爲主的水上遊覽區;以休閑垂釣、親水觀光爲主的碼頭垂釣區;以登高望遠、極目遠眺爲主的登山觀景區;以濕地植被、野化農田爲主的濕地保護區;以觀賞田園風光爲主的農業觀光區;以休閑放松、回歸自然爲主的森林苗圃區。沛公園建成後將成爲我縣增添一處亮麗景點,同時爲老百姓提供一片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漢之源景區,也叫世界劉氏總會會館。漢之源景區占地135畝,總投資5000萬元,修建3個休閑廣場,3座景觀橋,1個親水平台,5座亭榭;綠地面積達105畝,種植各類喬、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配套完善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公園主要由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樊井留痕、泗水飄香、鴻門軒、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點組成。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曆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樊哙跟隨劉邦起事前煮狗賣狗肉非常出名,他殺了狗沖洗狗肉就是在這口井邊。  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爲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陳列館、世界劉氏源流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漢畫像石精品展示長廊等組成。大家細細觀賞劉氏會館,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這兒你可欣賞到衆多書法名家題寫的一幅幅《大風歌》作品,這正中的巨幅作品是武中奇的墨迹,那蒼勁潇灑極富個性的筆墨讓大家心靈感到震撼,大家可以揣摩出這位書法大家在揮灑這幅作品時心中一定激蕩著當年劉邦唱《大風歌》時的情懷,不然,他那筆墨何以有如此的神采和情韻?  衆多的《大風歌》書法精品,懸挂的第一幅是毛澤東的墨迹。據說這幅作品沛人最早是在中國博物館看到的。這是毛澤東書寫送給他的女兒李納的。毛澤東爲什麽要給他的女兒李納書寫劉邦的《大風歌》?這是很值得我們尋味的。據載:毛澤東曾七次來到徐州。這位領袖詩人曾向徐州的領導提出想到沛縣看看歌風台,看看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唱《大風歌》的地方,後因當時道路不好,也或許是徐州的領導考慮到主席的安全,沒能如願。1995年,毛澤東的女兒李納來了,那時的歌風台還在縣文化館內,李納已人過中年,衣著十分樸素,她說她這次來沛縣看歌風台,是爲了圓毛澤東他老人生前想來沛縣的這個心願的。  劉氏會館布置的內容很多,漢家天下,劉氏源流。這是劉氏家族的多種版本的族譜。這是四百余年漢家大業中劉氏的諸位皇帝的石刻。這是從沛縣出土的珍貴的漢畫像石,站在這些被黃水掩埋後又重見天日的漢畫像石前,恍若一步走進兩千年前的漢朝。以石爲紙,以刀作筆,先人的藝術,讓冰冷的石頭變得溫馨而有生機。民俗館是劉氏會館的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的領導和遊客來到這裏,都感到非常驚歎。這些已經成爲曆史的諸如紡車、織布機、花轎、磨、碾、風箱、水缸、水桶、太平車、土車子、鋤、犁、耩子等等,昨天還是我們生産和生活的工具,好像一夜之間,就被新的生活淘汰了。在這裏,我們好像聽到了曆史的腳步聲,恍惚又回到了昨天的農耕文明中。對于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他們來到這兒,對這兒的許多舊物都會十分陌生。如果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之後呢?我們的後人會更加感到生疏。然而,曆史是不能割斷的。辦這個民俗館,它的作用,它的意義,我們無論怎樣評述都不會過份。可以說沛縣城巿建設的文化品位不僅在她的外部造形上,更涵蘊在她的深層的內容中,這個民俗館就是一個內容。  漢高祖原廟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風,當時爲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宮,後稱沛宮。劉邦去世後,他兒子劉盈繼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诏,將沛宮改建爲“漢高祖原廟”。前殿有高祖廟,後有寢宮,春秋享祭。曆經兩千多年,屢圮屢修,直至清末鹹豐年間被黃河水患沖沒,1996年重修。現廟門額爲當代大書法家趙樸初題寫,大殿“樂沛殿”爲徐州書協主席王冰石題寫。大殿塑高祖劉邦镏金巨像,兩側有兩漢24帝畫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漢高祖原廟銘”碑。  漢街爲十字形仿漢街,總長近1000米,石板鋪路,兩邊全部爲青磚黑瓦的仿漢建築。古玩店、書畫店相對集中于此,漫步漢街,可以觀光旅遊,可以休閑購物,可以品嘗特色小吃,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仿漢商業街。  呂母冢即呂後父母的合葬墓。原墓封土極高,周圍植蒼松古柏,墓前有衆多石碑、石龛、石翁仲,今已不存,“古沛八景”中“蔓草寒霜呂墓秋”的景象已不見了。樊井和呂母冢兩處古迹縣政府正准備重新修複。  呂布射戟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兼並。淮南王袁術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想先攻擊劉備以奪沛縣,再圖虎踞徐州的呂布,派大將紀靈率精兵三萬直取沛縣。劉備名爲豫州刺史,實只沛縣一地,兵將不足萬,自料不敵,便向呂布求救,呂布紮營西南。次日一早,呂布在營中設宴,召紀靈、劉備共飲,並勸雙方罷兵。紀靈不敢應允,呂布怒令左右,植戟于轅門百步之外,說:“吾若一箭射中戟枝,當各散兵;不中可留決鬥。有不從我言者,並力拒之!”語畢取箭登台,一發即中戟枝。紀靈懼怕呂、劉合力攻己,遂罷兵而去。這就避免了沛縣境內的一場戰禍,爲此,沛人將此台作爲曆史的見證保存了下來。  沛縣漢城沛縣漢城 位于沛城中心地段,占地近千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樓等組成,多是仿漢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壯觀,集餐飲遊樂、購物覽勝、訪古探幽于一身。占地989畝,投資1.5億元,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漢文化廣場、濱水觀光帶、春雨樓等組成,是一座集遊、購、娛、吃、住、行等配套一體的“城中之城”。成爲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上的風景名勝區。  漢城公園占地508畝,陸面300畝,水面208畝,投資近5000萬元。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楊柳飄拂、松柏勁拔。少兒區的各類設施可供孩子們遊玩嬉戲,青年區的舞廳和九迥廊可供舞蹈歌唱,老年區可供老人琴棋書畫,水面可以觀魚、遊泳、劃船。兩座虹橋把各區連綴起來,給人以迥環曲折、美不勝收之感。在蒼松翠柏之中的小山丘後有老子的隱居著書處。公園核心部分爲漢魂宮區,有漢阙、望樓、漢魂宮、沛宮、配殿、仙人承露台。各宮殿均有匾額楹聯,爲書法名家手書,組成了古意盎然、雄偉壯觀的仿漢建築群。東西兩廂爲碑廊,東爲捐資碑廊,西爲詠沛古詩碑廊,名家手法。漢魂宮下層深入地下,可供表演漢代歌舞。二層大殿有“漢高祖劉邦坐殿”蠟像群塑。漢高祖劉邦端坐龍椅,背後二宮女隨侍,左前有一執圭常侍(俗稱太監)。階下右爲蕭何、張良、王陵、陳平,左爲周勃、樊哙、曹參、韓信。君臣各俱情態,現商討治國安邦大計狀。漢魂宮四周牆壁用巨型青石淺浮雕鑲嵌爲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更增加了漢魂宮的莊嚴肅穆。沛宮中央有巨型高祖頭盔、寶劍、盾牌的雕塑,東西山牆鑲嵌大型浮雕,西爲垓下之戰圖,東爲還鄉歌大風圖。漢魂宮和仙人承露台都有噴水設施,銀色水柱和清滢湧流伴著音樂般的水聲,令人賞心悅目。  與漢城公園隔路相望的是漢街、歌風台、漢高祖原廟。這之間還預留著大片空地,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綠草花木,可容上萬人聚集,被人們稱作漢文化廣場。  漢宮區爲漢城公園七大景點之一,由漢魂宮、沛宮殿、東西配殿、東西望樓、仙人承露台、漢阙、碑廊等一系列漢代建築組成,是典型的漢代皇家園林建築。沛縣漢魂宮取意于《史記》記載。劉邦日“吾雖都關中、萬歲後魂魄猶樂思沛”。今人爲弘揚大漢精神、于是1996年建造。漢魂宮上下四層、內有劉邦與群臣“金殿議事蠟像”、展覽廳、演藝廳等。上右圖爲漢魂宮夜景。  微山湖:從山東濟甯到江蘇徐州,有首尾相連的四個湖,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被人們稱作“南四湖”。在沛縣境內的有昭陽湖和微山湖,湖岸線60余公裏,面積約100平方公裏,現沛縣人統稱爲微山湖。風光秀麗,景以水潤,境以山幽。微山境內湖光、山色、島嶼、森林、 荷花蕩、蘆葦蕩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獨特。微山湖 面積1200平方公裏,爲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萬頃蘆葦蕩莽莽蒼蒼,廣袤壯美景象。大運河穿湖而過,縱貫南北,構成特有的“湖中運河”景觀。微山湖水産資源豐富,有“日出鬥金”之說。魚、鼈、蝦、蟹、藕、菱、葦等水産品種類繁多,在旱天又可澆灌兩岸數萬頃莊稼,千百年來兩岸人民以湖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每當夏秋之季,蓮葉接天,荷花映日,遊魚戲水,岸柳成行,無邊的蘆葦叢中,棲聚著各類水禽60余種。碧波蕩漾,白帆點點,群鳥和鳴,漁歌互答,湖光山色,一派生機。微山湖的美,是一種天然的、綜合了野趣與柔情的美。尤其每年六、七、八、九月份,湖中萬頃野生荷花連片盛開,蔚爲壯觀,得到遊客“黃山歸來不看嶽,微山歸來不賞荷”之廣泛贊譽,可謂神州第一荷花蕩。  微山湖還是革命聖地,抗日鐵道遊擊隊就是以微山湖爲根據地的。抗戰期間,劉少奇和陳毅就是從沛縣的豐樂村被地下工作者護送過微山湖到延安的。陳毅還留下一首過微山湖的詩:“橫越江淮七百裏,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這是一幅微山湖的夜景圖,令人如臨其境,而那一個“慰”字則寫出了一個革命家豪邁的情懷。遊了微山湖,大家還可以去微山島看看,那兒有張良墓,張良可是漢初的三傑哦,是劉邦的軍師,打仗,出謀劃策都是他的,劉邦和他的關系就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差不多。  泗水亭公園:離漢城不遠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公園。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爲漢高祖劉邦“試爲吏”時的遺迹。乾隆版《沛縣志》謂“漢高祖爲泗水亭長,即此亭也”。實際上是沛人爲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建亭作紀念的。《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爲文。”可見亭爲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玙《宿沛縣泗亭驿》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迹琉璃井。琉璃井群衆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遊,爲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曆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幹。”以小巧玲珑、古香古色、江南風韻爲特色、與漢城公園遙相呼應。公園內有“射戟台”、“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迹,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沓而至。  樊巷、樊井樊巷即劉邦著名將領樊哙故裏,後封舞陽侯,官拜左丞相。漢初到明代,樊巷是一條小吃商業街,熱鬧非常。樊井據說即樊哙時屠狗煮狗用水之井。故址在今北外環路南,月牙河東頭,原巷已不存,井仍在。  歌風台原是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征服淮南王英布回鄉宴父老歌大風的遺址。沛人爲紀念這次盛典,“因台作寶”,後漢明帝來沛祭高祖原廟時,在台前立碑,命隨行大文字學家,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  ,镌刻碑上,雖經近兩千年歲月,黃水地震,碑上字迹剝蝕,但斷碑仍在,台也屢毀屢建。現歌風台爲1996年重修。台高近10米,台內設有《漢高祖勝迹展》,台上有劉邦漢白玉雕像,北部歌風殿內立有漢代歌風碑,元代摹刻碑和1984年摹刻碑及“漢湯沐邑”的大屏風。東西兩廊爲碑廊,台南部建了兩層閣樓,成爲漢城區至高點,登上頂層,漢城區種種景觀盡收眼底,爲全國最高大的台式建築之一,整個歌風台,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公元前195年,沛人在劉邦唱大風歌處築一高台,名爲“歌風台”,歌風台曆經滄桑,屢建屢圯。圖中歌風台爲1996年重建,面積12600平方米,台高10米,前樓後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台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及兩面二廂古今著名石刻作品,台內常年舉辦《劉邦聖績展》《漢代文物展》等。  高祖原廟公元前190年,劉邦的兒子劉盈(漢惠帝)追懷高祖功德,诏令天下,興建高祖瑞,特許沛縣立“漢高祖原廟”。漢高祖原廟海內外劉氏尋根祭祖地方,廟內有劉邦金身坐像一座。  沛縣城雕建于1996年,高22米,位于城南鄭沛路入城處。四根巨柱擎起晶體圓球,金色巨龍環繞球上,象征著“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沛縣正以騰飛的姿態奔向二十一世紀。  特産名吃沛公家酒江蘇沛公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坐落于沛縣,是全國500家最大飲料制造企業之一,江蘇省主要曲酒生産基地,年生産能力10000噸。沛公酒1989年獲中國輕工部食品協會“中國名牌”稱號。1990年獲輕工部優質食品獎;1992年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建國43周年全國首屆優質酒消費者信任獎;1995年榮獲江蘇省食品博覽會金獎和消費者協會推薦産品。沛公商標連續三屆被評爲江蘇省著名商標,“沛公牌”曲酒連續二屆被認定爲江蘇省名牌産品。  古沛郭家燒雞唐朝祁國公郭子儀戎馬一生,德高望重.其子孫多爲驸馬.郭暧爲六子忠孝正直,曾上演過打金枝.成爲一代佳話.後人曾爲宮廷禦廚,憑郭家秘方煮制的燒雞味美絕倫.世代單傳流傳至今!曆盡歲月滄桑時代變遷,口味依舊未改變.後掌門人郭德修于1886年輾轉來到古老的沛縣安家立業,故取名爲古沛郭家燒雞店.  鼋汁狗肉沛縣鼋汁狗肉是漢高祖劉邦之故裏沛縣之名特産之一。在沛縣,狗肉是酒宴中之上等佳肴,外地人來沛縣尋覽漢皇遺蹤,必要品嘗狗肉。沛縣狗肉色澤鮮亮,醇香撲鼻,味美不腥,香味持久,肉質韌而不挺,爛而不膩。相傳,劉邦做泗水亭長後,經常在樊哙的店裏吃狗肉,而且從不付賬,樊哙很氣憤,于是把店搬到河的對面,劉邦無法渡河,郁悶之際,有一老鼋路徑此地,劉邦就乘老鼋而過,繼續在樊哙的店裏免費吃,于是樊哙很氣憤,一怒之下便殺了老鼋,劉邦得知樊哙殺了老鼋,非常氣憤,將樊哙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後不准用刀。樊哙無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縣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傳至今。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經故裏沛縣,宴請鄉親,以狗肉作飲,酒酣,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今守四方!”今天,沛縣狗肉伴隨《大風歌》名揚四海。  李寨白酥梨色香味全,表黃裏白,光亮美觀,具皮薄、汁多、核小、肉細等特點。梨汁含糖量14-16度,且含多種維生素,藥用價值極高。具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特殊功效,常食對人體大有裨益。李寨鄉栽種白酥梨面積達3萬畝,年産優質白酥梨1億公斤,連年獲部優、省優、市優産品稱號。  崔寨冬桃冬桃樹自然生長結果,不用嫁接。春天它開花比普通桃樹早七、八天,桃兒長到櫻桃般大小時即停止生長,秋後再長個兒。直到冬天的“大雪”季節才成熟,生長期達250多天。成熟的桃子,表面有一層白色絨毛綠瑩瑩的,綠裏透出紫紅,色澤鮮豔。核小,核與靠近的果肉呈赤紅色,使人聯想起它經曆了風雪嚴寒,獻給人們的是丹心一片。冬桃性寒味甘醇,能治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大屯李家燒雞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李玉芝先生首創。李氏第一家,是在大屯的唯一正宗産品。經過幾十年的生産經營采用活雞宰殺,獨特傳統工藝,配料丁香、草果、毛桃、沙仁、肉寇等十幾種名貴藥材,由精油烹炸老湯清炖而成,集色鮮美味、脫骨透香、肥而不膩爲一體,盛譽全國各地。(王朝網路 )简体版:& & &&  [url=http://tc./baike/detail_37523.html][img]http://image./baike/2.jpg[/img][/url]
沛縣位于江蘇省西北部,徐州市西北部,處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之地,是淮海經濟區1.2億人口的中心城市。境內交通通訊便利,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徐沛鐵路縱橫南北,與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滬鐵路接軌。公路四通八達,境內通車裏程1300公裏,自然形成連接魯南、皖北、豫東和蘇北的交通樞紐。距徐州觀音機場僅有90公裏,可直達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廣州、廈門、深圳等國內大中城市。程控制電話裝機容量20萬門,移動電話、寬帶高速互聯網等到現代通信網絡已形成 。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裏,秦時置縣,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稱,以漢文化發源地著稱四海。縣內有歌風台、大風歌碑省級重點保護及有價值的文物如大風歌碑、漢畫像石、漢代陶器等2000余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沛縣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地,有“明先世家”之稱。建有融漢城公園、漢街等爲一體的漢文化景區。
  地理位置
  沛縣位于江蘇省西北端,東靠微山湖、昭陽湖,與山東省微山縣毗連,西北與山東省魚台縣接壤,西鄰豐縣,南界銅山縣。地處北緯34度28分~34度59分,東經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長約6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總面積1576平方公裏。沛縣境內無山,全部爲沖積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東北部降至31.5米左右。
  境內有9條骨幹河流,屬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沛縣屬溫暖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幹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春季天幹多變,年平均日照2307.9小時,年平均氣溫13.8度,一般年平均降水量766毫米。轄15個鎮,共325個行政村,50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120.48萬,耕地面積114.66萬畝,農村承包土地面積93.57萬畝,農村承包土地人口 78.58萬人,人均承包耕地1.19畝。
  縣情概況
  位置沛縣位于江蘇省最北端,微山湖西岸,
  面積1576平方公裏
  人口121萬人。
  行政區劃沛縣轄16個鎮級單位:
  龍固鎮在“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江蘇沛縣,最具有龍文化色彩的地方便是龍固鎮。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被稱作“真龍天子”的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義之後,便在龍固(當時稱湖陵)打響了消滅暴秦的第一仗,使這座千古名城真正成爲龍騰之地。龍固鎮地理條件較優越。它位于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是華北大平原的組成部分。境內無山丘,河渠縱橫。境內有三河尖、龍東、龍固三座大型煤礦。龍固坑口矸石發電有限公司,徐州天成氯堿有限公司、江蘇海嘯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型工業企業。
  楊屯鎮位于江蘇省沛縣東北部,地處風景秀麗的微山湖畔,與山東接壤。全鎮總面積41平方公裏,耕地3.2萬畝;下轄1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41個自然村,總人口58297人。2006年底,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GTP)7.4億元,財稅收入3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先後被評爲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省平安創建先進集體,市文明鎮、人口與計劃生育示範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縣經濟工作先進鎮、財政工作先進鎮。楊屯鎮已成爲沛縣的農業大鎮、工業強鎮、商貿重鎮
  大屯鎮沛縣工業強鎮、農業大鎮。鎮域有塑編、紡織、服裝加工、電子、化工、航運、裘皮工藝、鑄造8大主導産業,有百萬元以上工業企業276個,分布在一個兩個工業園和5個工業小區內,2006年工業總産值303355萬元。塑編業和服裝加工業是大屯優勢産業,有江蘇塑編第一鎮、沛縣服裝加工第一鎮之稱。大屯鎮農業以優質無公害稻米和小麥爲主,重點發展生態肉鴨養殖業。2006年,鎮域擁有生態肉鴨養殖基地3個,鴨棚1008總量棟,年養殖總量2800萬羽,養鴨總産值5.1億元,純收入5600萬元,棚均年純收入5.6萬元,有全國生態肉鴨養殖第一鎮之稱。大屯鎮財政收入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6年財政總收入6229萬元,一般預算收入3945萬元,位列全縣第一名,在徐州市114個鄉鎮中分列第11名和第8名。2007年,大屯鎮財政收入將突破億元大關。大屯鎮是江蘇省文明鎮、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2003年至2006年連續四年被評爲沛縣經濟工作標兵鎮,年連續兩年被評爲徐州市經濟發展十強鎮。
  經濟開發區創建于2001年12月,是江蘇省政府批准的省級開發區。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暨首屆“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評選活動中,沛縣經濟開發區在參與評選的200多家國家和省級開發區中脫穎而出,被評爲長三角地區最具投資價值最具投資潛力的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管委會設置辦公室、招商局、財政局、社會事業局、規劃建設局、行政執法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和開發區派出所等“一辦七局”,機構逐步健全,職能更加完善。
  沛城鎮位于江蘇省北端,微山湖西畔,總面積114平方公裏,總人口19.2萬人,轄兩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19個街道委會。沛城鎮是沛縣人民政府駐地鎮,沛城鎮文化遺産豐富,名勝古迹衆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等曆史景點馳名中外。沛城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了化工、食品、機電、機械、冶金、建材、紡織、服裝、樂器等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近年來,國內外客商紛紛來沛城鎮投資興業,現已有新加坡、香港、台灣、浙江、河南、張家港等20余家投資商在沛城鎮建立了生産企業,商業商場體系建設已具規模,劉邦大酒店、燕山飯店等星級賓館日臻完善。沛城鎮已成爲新興的工商業城鎮。湖西農場湖西農場原是微山湖西岸淺灘,淤積後,逐漸形成良田,地勢平坦,西高東低,高差3米,地層表面爲沙土和亞沙土,土質肥沃,物産豐富,河網配套,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東臨微山湖,京杭運傍境而過,境內菜園河、韓壩大橋、韓壩五拱大橋、蘇北堤河等重要水系,縱橫交錯,網狀交織。西靠徐沛公路,沿湖公路等鎮村公路以鎮區爲中心向各村輻射,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極爲便利。
  胡寨鎮位于沛城東南,距縣城約10公裏,西靠徐沛公路,東臨微山湖,京杭運河穿境而過,與境內鹿口河、王店大溝、紅光幹渠、順堤河、蘇北堤河等重要水系,縱橫交錯,網狀交織;西靠徐沛公路,沿湖公路穿境而過,長40余公裏的沛胡路、胡玄路、胡鹿路、胡十路等鎮村公路以鎮區爲中心向各村輻射,道路四通發達,交通極爲便利。胡寨鎮原是微山湖西岸淺灘,淤積後,逐漸形成良田,地勢平坦,西高東低,高差3米,地層表面爲沙土和亞沙土,由于地屬黃泛沖積平原,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土質肥沃,物産豐富,河網配套,水利成龍,因此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糧食作物盛産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經濟作物以花生、油菜、西瓜、蔬菜等爲主,養殖業主要有豬、羊、雞、鴨、牛以及水産養殖等。胡寨鎮注重自然資源綜合開發,業業並舉,特種種養殖業發展迅速,支撐農村經濟半壁河山。
  魏廟鎮位于沛縣東南部,距沛城23KM,北接胡寨鎮;南與五段鎮相連;西南與張莊鎮毗鄰;西與張寨鎮接壤;東靠微山湖,又隔湖與山東省微山縣的高樓相望。總面積57.2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5947畝。2003年末,全鎮計有12384戶,總人口56718人,有滿族、回族、朝鮮族等七個少數民族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9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984人。鎮區位于鎮域西部,面積2.2平方公裏,鎮區人口規模1.2萬人,常住人口 7090 人,其中非農人口及流動人口 3524人。魏廟鎮因其境內曾有一座宏偉壯觀的廟宇而得名。相傳明末山西魏姓遷居于此,初時定爲“魏堡”,康熙年間,魏姓在莊西頭建一玄帝廟,遂改名爲魏廟。1926年開始建區,稱銅山縣第三區;1939年—1945年屬銅山縣第三區區公所;1947年,南部屬銅山縣第三區魏廟鄉,北部屬沛縣第二區漢台鄉;1949年10月劃歸山東省騰縣專區;1953年,劃歸江蘇;1957年撤區並鄉稱魏廟鄉;年稱魏廟人民公社;1983年—1990年稱魏廟鄉;1991年1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成魏廟鎮。
  魏廟鎮民間剪紙刺繡曆史悠久,全鎮幾乎各村都有會剪紙刺繡的婦女,作爲一種業余愛好,她們在勞動之余剪枝花卉貼在小孩的肚兜上,衣服上,鞋上,再用七彩線依樣底刺繡,鮮豔美觀,花樣繁多。隨心所出:三月春桃,九月秋菊,還有“長命百歲、金玉滿堂、鳳穿牡丹”等花樣。在趕上誰家女兒出嫁,男兒結婚時,給剪個“雙喜、並蒂蓮雙鴛鴦、龍鳳呈祥”等,運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的圖案花紋,貼在陪嫁的器皿家具上,倍增喜慶吉祥的氣氛。鎮區還有不少心靈手巧的木匠,在木器上刻成各式花紋,把“歲寒三友”等搬上家具。近年來,有不少木匠改用新漆噴繪,在家具上描繪出各式圖案花卉,並在民間廣泛流傳。魏廟鎮地處微山湖泛區,系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適宜種植小麥、水稻、棉花、大豆、油菜等各類作物。境內湖灘河塘較多,盛産魚、蝦蘆葦等。全鎮魚塘、網箱放養、稻田養殖面積達2萬畝,可年産各類魚、蝦、蟹等水産品1.5萬噸。
  五段鎮位于沛縣東南部,與二省三縣四鎮毗鄰,東靠&日出鬥金&的微山湖,&黃金大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48.7平方公裏,鎮區面積2.1平方公裏,人口近5萬人,可耕地面積6萬畝,灘塗和淺水面積近4萬畝。五段鎮河道縱橫,水豐草茂,且水陸交通便利,是優質大米、高産小麥、特種蔬菜、特種水産品的重要産區。素有蘇北 “魚米之鄉的美稱。五段鎮共有男女勞動力2萬余人,勞動力資源豐富。寬帶網絡、全鎮通訊、郵電發達,擁有電話和無線電5000余部,直達世界各個城市,擁有11萬伏的變電所一座,電力設施齊全,電力充足。五段鎮河道縱橫,成網絡分布,東枕千帆正勁的京杭運河,懷抱貫穿東西的五段港河。沛五路東抵五段港口,借舟直走人文古迹微山島,西連鄭沛路和徐沛鐵路。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訊,以及底蘊豐富的文史淵源,日益亮麗的小城鎮風貌,是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理想環境。
  張莊鎮地處沛縣的最南部,屬兩縣七鎮結合部,是徐州和沛縣之間的接點鎮,轄31個行政村,人口9.2萬人,面積10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9萬畝。交通便利,鄭沛公路、張敬路、張五路、崔孟路穿境而過。初步形成了強鎮富民的五大支柱産業,板材加工業生産領先于沛縣各鎮、瓦業生産爲徐州地區最大的基地、中西樂器生産爲全省重鎮、桑拿制造占全國市場70%;農業打造亮點、形成特色,按照“支部引領、協會運作、黨員帶頭、農民主體”的模式,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設施菜、設施鴨、設施菌生産基地。近年來,張莊鎮先後被評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江蘇省“學、做、建”先進鎮,省體育強鎮,市社會治安安全鎮,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鎮,縣經濟工作先進鎮等一系列稱號。
  張寨鎮沛縣張寨鎮總面積104.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9.47萬畝。鎮區位于鎮域中東部,面積1.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2926人。張寨鎮位于沛縣城南十公裏,距徐州四十公裏,東依胡寨、魏廟兩鎮,南與張莊河口兩鎮接壤,西與棲山、朱寨相鄰,北挨沛城鎮。徐沛一級公路、徐沛鐵路穿境而過,棲唐張公路、肖五公路、沛敬公路縱橫交錯,鎮內水泥路四通八達,交通極其便利。鎮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徐沛鐵路沿河、鹿口北支河、沛敬大溝、王店大溝分布境內,爲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鎮內建有張寨、唐樓、付廟三個農貿市場,五條商業街,成爲城南重要的農副産品集散地。
  敬安鎮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敬安鎮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與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曆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古老的黃河從這裏經過,留下了神龜擱淺的傳說。據史冊記載,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此地,下馬緊鞍而得名“緊鞍”,後人取諧音爲敬安,延用至今。據史志記載:“敬安集始建于鹹豐四年(公元1895年)城(指彭城)西北七十五裏,舊屬五鄉,轄村五十二”。日 ,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專程來敬安視察棉花生産;1982年和198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會長費孝通兩次來敬安考察小城鎮建設;1997年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來敬安視察小康村建設,對敬安兩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鎮內水資源豐富,爲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鎮內農副産品資源豐富,已形成特菜、果品、優質棉、糧食四大生産基地。其中牛蒡和辣椒制種成爲全國最大的種植基地,鋼鐵、建材、紡織生産是這個鎮的主導産業,爲經濟的繁榮起著支撐作用。
  河口鎮地處沛縣西南部,東鄰美麗的微山湖畔,西靠大沙河萬頃果品基地,是市、縣新規劃建設的重點城鎮之一。全鎮轄區面積88平方公裏,人口6.6萬人。省道徐豐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距徐州50公裏,距徐州觀音機場80公裏,距徐州京杭大運河港50公裏,距沛縣縣城及沛縣港25公裏。境內有8條省、縣際公路,縱橫交錯,交通極爲便利,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河口鎮農副産品資源豐富,以盛産山藥、牛蒡、韭黃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爲“特菜之鄉”。以河口爲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種植牛蒡、山藥、苔蒜、韭黃、蘆筍等20余萬畝;果品有皇家嘎拉蘋果、日本紅富士、新紅星等;養殖業發展迅速,肉鴿、波爾山羊等已形成規模。河口鎮已成爲江蘇省無公害特種蔬菜生産基地、優質果品生産基地、畜禽繁殖養殖基地。“沛公”牌山藥、牛蒡已通過江蘇省首批無公害農産品認定。河口鎮工業經濟迅速崛起,高起點的工業園區建設日臻完備,初具規模,已形成農副産品加工、電線、電纜、皮革、化工、鬃刷、針織、機械、電子,八大支柱工業體系,二百余個品牌産品、銷售網點遍布全國各地,部分産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地區。
  棲山鎮位于沛縣西南部,距沛城20公裏,人口66萬,面積956平方公裏,南接徐豐一級公路,北連豐沛公路,交通便利。擁有4000門的電話程控交換機和傳輸光纜化通訊系統,信息傳播迅速、便捷。35萬千伏變電所一座,電力設施配套齊全,電力供應充足。棲山人稱“奇山”,是沛縣境內唯一的一座山,如今這座山因自然演變形成一個深40多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大石坑,石坑周圍有泉眼,泉水細流,終年不斷,形成了“仰頭不見山,低頭看碧潭”的獨特景觀。棲山鎮曆史悠久,文化燦爛。乾隆46年,黃河決口,淹沒沛城,沛縣縣政府遷至棲山,作縣治達70年之久,成爲當時沛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71年、1973年、1983年先後發現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墓葬五處,出土了大量文物,均被市、縣兩級博物館收藏,其中漢畫像石、彩繪陶盤均被鑒定爲國家一級文物,是名副其實的國寶。棲山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白酒、特菜加工、桐木板才、童車、面粉、化工、生物有機肥、飼料等骨幹企業,工業産品一百余種。徐州高祖酒業有限公司被徐州市政府命名爲“明星企業”。農副産品資源豐富,鎮域及周邊地區種植面積40多萬畝,高標准日光能溫室1600棟,蔬菜品種有山藥、牛蒡、蘆筍等;果品有美國黑提葡萄、日本紅富士蘋果、水蜜桃等;養殖業形成規模,擁有百頭奶牛場一個,百頭養豬場4個,五萬羽養雞場1個,年産600萬只鴨苗孵化場1個。棲山鎮已成爲江蘇省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果品生産基地、畜禽繁殖養殖基地。“沛公”牌山藥、牛蒡已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商標。鎮域內3個農貿市場,2個專業市場,1個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標准化綜合商城。棲山鎮規劃布局合理,結構緊湊,樓房林立,街面硬化整潔,環境優美,市場繁榮,已成爲沛縣西南部的商貿中心。棲山鎮致力于經濟建設,財興人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協調持續健康發展。
  鹿樓鎮地處蘇北大平原,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土地總面積125平方公裏,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鎮,總人口8萬多人。京滬、龍海鐵路在此交彙,境內京杭大運河、大沙河縱貫南北,321省道橫穿東西。距豐、沛兩縣城均爲15公裏,距京福高速公路40公裏,距徐州觀音機場90公裏,可直達國內大中城市,水、陸、空交通便捷。安裝有衛星地面接收系統,開通程控電話8000多門,移動網絡覆蓋全鎮,交通通信發達。本鎮屬黃河沖積平原,土壤沙質,光照充分,年均日照2400小時,氣候溫和。年均降水量870mm,無霜期長達到200天之久。境內水資源豐富,大沙河縱貫南北16公裏,帶狀水庫集中分布轄區,長年蓄水量達5000萬立方米。電力資源充足,供電容量達2萬千瓦時。徐州煤礦大屯煤電公司雙樓西風井礦坐落鎮北,享受優惠電價。物産資源豐富,林果、瓜油、特菜、糧棉、波爾山羊、肉鴨、肉牛、蛋雞、生豬等農副産品爲農業主導産品。結構調整特色鮮明,觀光農業、特色農業、規模農業異彩紛呈,林果 、花生、棉花種植業,畜禽養殖業久負盛名,是蘇北第一農業大鎮,素有“果都林海”、“肉羊肉鴨之鄉”的美譽。已形成萬畝林木、萬畝果品、萬畝花生、萬畝棉花和年出欄30萬只肉羊、1000萬羽肉鴨的六大特色産業版塊。特別是集觀光、體閑、旅遊等爲一體的西部大沙河生態觀光農業經濟帶的建設,使這一地區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日益凸顯。私營個體經濟方興未艾,形成了以農副産品加工爲龍頭,機械制造、生物制劑、板材加工、紡織、鑄鋼爲骨幹,民營工業園區爲依托的工業發展體系。農業主要發展農副産品深加工、特色種植、養殖,重點引進種畜種禽、中介、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工業主要圍繞適應市場需求,提升産品檔次,擴大産品外銷,增加出口創彙項目,重點引進林木、果品、棉花、花生深加工、塑料編織袋生産及飼料加工等項目。
  朱寨鎮位于沛縣西部,轄區總面積82平方公裏,社會總人6.1人萬。朱寨鎮東鄰沛城,西靠大沙河,沛豐路、沛鴛路橫穿東西,沛敬路、龍河路縱貫南北,交通極爲便利。朱寨鎮北依大屯煤電公司,鎮內坐落著徐州礦務局張雙樓礦,煤電資源十分豐富。在農業生産上,已形成了萬畝稻米良種繁育基地、萬畝梨果生産基地、萬畝淺水藕生産基地等特色農業基地;在畜禽養殖上,充分發揮近城靠礦優勢,大力發展肉鴨、良種豬等優質品種生産基地,其中肉鴨年出欄量已達2000萬羽,主要銷往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沛縣華物園特種養殖場被農業部列爲“國家級種豬基因工程實驗基地”。在工業生産上,目前已形成了以工藝鑄造、木材加工、精細化工等三大支柱、多輪驅動的良好局面。爲來鎮外商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辟了闫集、梅村、燕牌坊等三個工業園區,並制定了相應優惠政策。朱寨鎮黨委、政府竭誠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洽談,攜手合作,共創偉業。
  安國鎮地處微山湖西畔,距沛城20公裏,距沛屯火車站5公裏,人口11萬,面積103.3平方公裏。沛王公路、沛龍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極爲便利。大沙河橫穿南北,引水河與微山湖相通,與京杭大運河、徐沛河相連,形成極爲便利的水上交通運輸。全鎮通訊、郵電發達,擁有電話和無線電話4700余部,傳真直達世界各個城市。大型國有企業徐州礦務集團張雙樓煤礦坐落境內,年産原煤200萬噸,煤炭資源豐富。110KV變電所1座,35KV變電所2座,電力設施齊全,電力充足。安國鎮曆史悠久,漢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素有“五裏三侯,一代帝王鄉”之稱。西漢時绛侯周勃生于周田村,安國侯王陵的府第在安國集,颍陰侯灌嬰的食邑在灌嬰村,漢高祖劉邦小時候居住在劉邦店。安國鎮工業發展迅速,已形成鑄造、釀酒、缫絲、紡織、塑編、木材加工、機械制造等八大工業體系,工業産品100余種。徐州古沛酒業有限公司、華東紙制品有限公司、徐州春燕水泵廠、中外合資徐州宏泰毛紡織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發展迅猛。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私營個體戶口1100余戶,私營企業200余家。建成了張雙樓、劉邦、五座樓、周田、蔡家五大工業園區,形成了板皮加工、塑料編織、鑄造加工、機械制造四大主導産業。有台灣、山東、浙江等外地客商100多家來鎮投資辦廠。安國鎮農副産品資源豐富,有優質小麥、“無公害水稻”、“高蛋白玉米”等糧食作物7.4萬畝,芸豆5000畝,黃皮洋蔥1000畝、脫毒土豆1000畝、東北毛茄1000畝、越冬甘藍1000畝、大沙河無籽西瓜14000畝、優質紅富士蘋果4000畝、桑園5000畝。有年出欄300萬羽的肉鴨養殖基地、年出欄150萬羽的合同雞養殖基地、有大型的波爾山羊養殖基地。安國鎮環境優美,市場繁榮,小城鎮建設功能齊全。形成了“鎮村一體,共同繁榮”的格局。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拼音Pei Xian
  産業結構
  沛縣已形成煤炭、電力、化工、機械、食品、紡織六大工業體系。近年來,國內外大企業紛紛來沛縣投資辦企業,現已有新加坡、香港、台灣、廣東、珠海、浙江等30余家投資商在該縣建立了生産經營 企業。商業市場體系建成已具規模,劉邦大酒店、燕山飯店、歌風賓館等星級飯店、旅館日臻完善。福太隆、維多利亞、人民市場、金貿廣場、香港城、電子城、裝飾城、食品城爲主體的沛城沛縣位于江蘇省西北端,東靠微山湖、昭陽湖,北與山東接壤,處于淮海經濟區的中心部位和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
  曆史沿革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爲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龍飛地”之稱。
  沛縣曆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
  秦統一中國後,建沛縣,屬泗水郡。西漢改爲沛郡,轄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
  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
  元代沛縣先後屬濟甯府、濟州。明、清時隸屬徐州、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民國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于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
  1953年1月,隸屬于徐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曆史 。
交通  沛縣瀕臨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兼有公路、鐵路、航運、航空之便。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徐沛鐵路縱貫南北,與歐亞大陸橋、京九、京滬、京廣鐵路接軌;正在建設中的徐濟高速公路穿越全境,10分鍾可進入全國高速公路網;1小時可達徐州觀音機場。 徐濟高速公路已經開工建設,將結束沛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曆史。豐沛鐵路的建設對豐縣和沛縣的建設將有重大的意義。
綜合經濟  近年來,沛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工業已形成鋁、鹽、煤、電、農産品加工五大支柱産業,農業形成生態肉鴨、創彙特菜、優質稻米三大主導産業,城市建設正朝著塑造蘇北名城的目標邁進。2007年完成GDP173億元,財政收入17.0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90元。
沛縣資源  沛縣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炭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探明煤儲量24億噸,可均衡開采100年,境內有部、省、市屬8對礦井,年産原煤1200萬噸,占全省煤炭總産量的40%,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時,境內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所屬的國有大型企業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以沛縣爲半徑50公裏內,分布著充足的鹽鹵、石灰石、白雲岩、高嶺土、石膏、鉀長石、石英砂等礦藏。農林資源特色鮮明,數量充足,牛蒡、山藥、淺水藕等特菜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林地面積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44種農副産品被省有關部門論證爲無公害農副産品,23個農産品被國家認定爲綠色食品。
地理資源  地形沛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爲典型的沖積平原形。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13。8℃,年平均降水量757。8毫米,年日照時間230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6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2%。
  水資源境內水資源較豐富,東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楊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樓河、龍口河、徐沛河、蘇北堤河、順堤河等。地下水儲量約22.19億立方米。
  礦産境內以煤炭資源最爲豐富,煤田面積爲160平方公裏,已探明儲量爲23。7億噸,具有煤層多、煤層厚、儲量大、煤質好、分布穩定而有規律等特點。現在,年産優質原煤已達1000萬噸以上,是我國沿海地區主要的煤炭基地之一。
旅遊資源  沛縣是漢高祖劉邦故裏,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龍飛地,帝王將相鄉”之美譽。作爲漢文化的發祥地,沛縣文化遺産豐富,名勝古迹衆多,泗水亭、歌風台、高祖原廟、射戟台等曆史景點馳明中外。較高價值的文物藏品2000多件,其中,大風歌碑、漢化石像、漢代陶器等均爲國家稀有文物。沛縣民風淳厚剛毅,崇文尚武,是全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唢呐之鄉。
  作爲曆史文化名城,沛縣文物古迹衆多。縣博物館珍藏文物兩千多件,有原始人打磨的石器,又春秋戰國時代的陶器,有漢畫像石。沛縣被列入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漢代大風歌碑、漢代範氏井、秦代琉璃井、漢代呂母冢、棲山漢墓群、漢代泗水亭、漢代呂布射戟台、明代張貞觀墓、明遺民閻古古墓、清代曉明寺中西合璧建築群等。
  沛公園沛公園位于江蘇省沛縣新城區的中部,是連接主城區與副城區的生態景觀濕地,由北京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規劃占地6平方公裏。東西長4公裏,南北寬1.5公裏。[url=http://tc./baike/detail_37523.html][img]http://image./baike/7.jpg[/img][/url]沛公園
  沛公園是以入湖通道挖工莊河爲軸心進行規劃建設的,挖工莊河原爲一條貫穿新城區中心,東接微山湖,集排澇、灌溉于一體的河流,河流兩岸爲農田和村落,地勢低窪,一些水面大小不等的坑塘分布兩岸,自然景色較美。沛公園有六大景區組成:即以觀賞沿河兩岸自然風光爲主的水上遊覽區;以休閑垂釣、親水觀光爲主的碼頭垂釣區;以登高望遠、極目遠眺爲主的登山觀景區;以濕地植被、野化農田爲主的濕地保護區;以觀賞田園風光爲主的農業觀光區;以休閑放松、回歸自然爲主的森林苗圃區。沛公園建成後將成爲我縣增添一處亮麗景點,同時爲老百姓提供一片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漢之源景區,也叫世界劉氏總會會館。漢之源景區占地135畝,總投資5000萬元,修建3個休閑廣場,3座景觀橋,1個親水平台,5座亭榭;綠地面積達105畝,種植各類喬、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配套完善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公園主要由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樊井留痕、泗水飄香、鴻門軒、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點組成。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曆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我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樊哙跟隨劉邦起事前煮狗賣狗肉非常出名,他殺了狗沖洗狗肉就是在這口井邊。
  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爲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陳列館、世界劉氏源流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漢畫像石精品展示長廊等組成。大家細細觀賞劉氏會館,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在這兒你可欣賞到衆多書法名家題寫的一幅幅《大風歌》作品,這正中的巨幅作品是武中奇的墨迹,那蒼勁潇灑極富個性的筆墨讓大家心靈感到震撼,大家可以揣摩出這位書法大家在揮灑這幅作品時心中一定激蕩著當年劉邦唱《大風歌》時的情懷,不然,他那筆墨何以有如此的神采和情韻?
  衆多的《大風歌》書法精品,懸挂的第一幅是毛澤東的墨迹。據說這幅作品沛人最早是在中國博物館看到的。這是毛澤東書寫送給他的女兒李納的。毛澤東爲什麽要給他的女兒李納書寫劉邦的《大風歌》?這是很值得我們尋味的。據載:毛澤東曾七次來到徐州。這位領袖詩人曾向徐州的領導提出想到沛縣看看歌風台,看看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唱《大風歌》的地方,後因當時道路不好,也或許是徐州的領導考慮到主席的安全,沒能如願。1995年,毛澤東的女兒李納來了,那時的歌風台還在縣文化館內,李納已人過中年,衣著十分樸素,她說她這次來沛縣看歌風台,是爲了圓毛澤東他老人生前想來沛縣的這個心願的。
  劉氏會館布置的內容很多,漢家天下,劉氏源流。這是劉氏家族的多種版本的族譜。這是四百余年漢家大業中劉氏的諸位皇帝的石刻。這是從沛縣出土的珍貴的漢畫像石,站在這些被黃水掩埋後又重見天日的漢畫像石前,恍若一步走進兩千年前的漢朝。以石爲紙,以刀作筆,先人的藝術,讓冰冷的石頭變得溫馨而有生機。民俗館是劉氏會館的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的領導和遊客來到這裏,都感到非常驚歎。這些已經成爲曆史的諸如紡車、織布機、花轎、磨、碾、風箱、水缸、水桶、太平車、土車子、鋤、犁、耩子等等,昨天還是我們生産和生活的工具,好像一夜之間,就被新的生活淘汰了。在這裏,我們好像聽到了曆史的腳步聲,恍惚又回到了昨天的農耕文明中。對于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他們來到這兒,對這兒的許多舊物都會十分陌生。如果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之後呢?我們的後人會更加感到生疏。然而,曆史是不能割斷的。辦這個民俗館,它的作用,它的意義,我們無論怎樣評述都不會過份。可以說沛縣城巿建設的文化品位不僅在她的外部造形上,更涵蘊在她的深層的內容中,這個民俗館就是一個內容。
  漢高祖原廟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沛,宴父老,歌大風,當時爲他在沛城南建了行宮,後稱沛宮。劉邦去世後,他兒子劉盈繼位即惠帝,惠帝五年(前190年)下诏,將沛宮改建爲“漢高祖原廟”。前殿有高祖廟,後有寢宮,春秋享祭。曆經兩千多年,屢圮屢修,直至清末鹹豐年間被黃河水患沖沒,1996年重修。現廟門額爲當代大書法家趙樸初題寫,大殿“樂沛殿”爲徐州書協主席王冰石題寫。大殿塑高祖劉邦镏金巨像,兩側有兩漢24帝畫像。院中青松翠柏,立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漢高祖原廟銘”碑。
  漢街爲十字形仿漢街,總長近1000米,石板鋪路,兩邊全部爲青磚黑瓦的仿漢建築。古玩店、書畫店相對集中于此,漫步漢街,可以觀光旅遊,可以休閑購物,可以品嘗特色小吃,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仿漢商業街。
  呂母冢即呂後父母的合葬墓。原墓封土極高,周圍植蒼松古柏,墓前有衆多石碑、石龛、石翁仲,今已不存,“古沛八景”中“蔓草寒霜呂墓秋”的景象已不見了。樊井和呂母冢兩處古迹縣政府正准備重新修複。
  呂布射戟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兼並。淮南王袁術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他想先攻擊劉備以奪沛縣,再圖虎踞徐州的呂布,派大將紀靈率精兵三萬直取沛縣。劉備名爲豫州刺史,實只沛縣一地,兵將不足萬,自料不敵,便向呂布求救,呂布紮營西南。次日一早,呂布在營中設宴,召紀靈、劉備共飲,並勸雙方罷兵。紀靈不敢應允,呂布怒令左右,植戟于轅門百步之外,說:“吾若一箭射中戟枝,當各散兵;不中可留決鬥。有不從我言者,並力拒之!”語畢取箭登台,一發即中戟枝。紀靈懼怕呂、劉合力攻己,遂罷兵而去。這就避免了沛縣境內的一場戰禍,爲此,沛人將此台作爲曆史的見證保存了下來。
  沛縣漢城沛縣漢城 位于沛城中心地段,占地近千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沛公大酒店、春雨樓等組成,多是仿漢建築,古色古香,古樸壯觀,集餐飲遊樂、購物覽勝、訪古探幽于一身。占地989畝,投資1.5億元,由漢城公園、漢街、漢高祖原廟、歌風台、漢文化廣場、濱水觀光帶、春雨樓等組成,是一座集遊、購、娛、吃、住、行等配套一體的“城中之城”。成爲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上的風景名勝區。
  漢城公園占地508畝,陸面300畝,水面208畝,投資近5000萬元。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楊柳飄拂、松柏勁拔。少兒區的各類設施可供孩子們遊玩嬉戲,青年區的舞廳和九迥廊可供舞蹈歌唱,老年區可供老人琴棋書畫,水面可以觀魚、遊泳、劃船。兩座虹橋把各區連綴起來,給人以迥環曲折、美不勝收之感。在蒼松翠柏之中的小山丘後有老子的隱居著書處。公園核心部分爲漢魂宮區,有漢阙、望樓、漢魂宮、沛宮、配殿、仙人承露台。各宮殿均有匾額楹聯,爲書法名家手書,組成了古意盎然、雄偉壯觀的仿漢建築群。東西兩廂爲碑廊,東爲捐資碑廊,西爲詠沛古詩碑廊,名家手法。漢魂宮下層深入地下,可供表演漢代歌舞。二層大殿有“漢高祖劉邦坐殿”蠟像群塑。漢高祖劉邦端坐龍椅,背後二宮女隨侍,左前有一執圭常侍(俗稱太監)。階下右爲蕭何、張良、王陵、陳平,左爲周勃、樊哙、曹參、韓信。君臣各俱情態,現商討治國安邦大計狀。漢魂宮四周牆壁用巨型青石淺浮雕鑲嵌爲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更增加了漢魂宮的莊嚴肅穆。沛宮中央有巨型高祖頭盔、寶劍、盾牌的雕塑,東西山牆鑲嵌大型浮雕,西爲垓下之戰圖,東爲還鄉歌大風圖。漢魂宮和仙人承露台都有噴水設施,銀色水柱和清滢湧流伴著音樂般的水聲,令人賞心悅目。
  與漢城公園隔路相望的是漢街、歌風台、漢高祖原廟。這之間還預留著大片空地,錯落有致地栽種著綠草花木,可容上萬人聚集,被人們稱作漢文化廣場。
  漢宮區爲漢城公園七大景點之一,由漢魂宮、沛宮殿、東西配殿、東西望樓、仙人承露台、漢阙、碑廊等一系列漢代建築組成,是典型的漢代皇家園林建築。沛縣漢魂宮取意于《史記》記載。劉邦日“吾雖都關中、萬歲後魂魄猶樂思沛”。今人爲弘揚大漢精神、于是1996年建造。漢魂宮上下四層、內有劉邦與群臣“金殿議事蠟像”、展覽廳、演藝廳等。上右圖爲漢魂宮夜景。
  微山湖:從山東濟甯到江蘇徐州,有首尾相連的四個湖,即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被人們稱作“南四湖”。在沛縣境內的有昭陽湖和微山湖,湖岸線60余公裏,面積約100平方公裏,現沛縣人統稱爲微山湖。風光秀麗,景以水潤,境以山幽。微山境內湖光、山色、島嶼、森林、 荷花蕩、蘆葦蕩等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獨特。微山湖 面積1200平方公裏,爲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萬頃蘆葦蕩莽莽蒼蒼,廣袤壯美景象。大運河穿湖而過,縱貫南北,構成特有的“湖中運河”景觀。微山湖水産資源豐富,有“日出鬥金”之說。魚、鼈、蝦、蟹、藕、菱、葦等水産品種類繁多,在旱天又可澆灌兩岸數萬頃莊稼,千百年來兩岸人民以湖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每當夏秋之季,蓮葉接天,荷花映日,遊魚戲水,岸柳成行,無邊的蘆葦叢中,棲聚著各類水禽60余種。碧波蕩漾,白帆點點,群鳥和鳴,漁歌互答,湖光山色,一派生機。微山湖的美,是一種天然的、綜合了野趣與柔情的美。尤其每年六、七、八、九月份,湖中萬頃野生荷花連片盛開,蔚爲壯觀,得到遊客“黃山歸來不看嶽,微山歸來不賞荷”之廣泛贊譽,可謂神州第一荷花蕩。
  微山湖還是革命聖地,抗日鐵道遊擊隊就是以微山湖爲根據地的。抗戰期間,劉少奇和陳毅就是從沛縣的豐樂村被地下工作者護送過微山湖到延安的。陳毅還留下一首過微山湖的詩:“橫越江淮七百裏,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這是一幅微山湖的夜景圖,令人如臨其境,而那一個“慰”字則寫出了一個革命家豪邁的情懷。遊了微山湖,大家還可以去微山島看看,那兒有張良墓,張良可是漢初的三傑哦,是劉邦的軍師,打仗,出謀劃策都是他的,劉邦和他的關系就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系差不多。
  泗水亭公園:離漢城不遠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公園。公園因有泗水亭和碑而得名。泗水亭爲漢高祖劉邦“試爲吏”時的遺迹。乾隆版《沛縣志》謂“漢高祖爲泗水亭長,即此亭也”。實際上是沛人爲紀念劉邦任過泗水亭長,建亭作紀念的。《水經注》載:“縣治南垞上,東岸有泗水亭”。《地道記》稱“沛縣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爲文。”可見亭爲漢代所建,亭中立碑,仍用班固原文。明代詩人王玙《宿沛縣泗亭驿》詩有句“千古龍飛地,令人感廢興”。園內還有沛縣的另一著名古迹琉璃井。琉璃井群衆又稱作八寶琉璃井,井石欄內有數不清的勒痕。有關它的傳說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遊,爲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曆代詩人都有吟詠。二是傳說李三娘打水之井。五代後漢高祖劉知遠微時來沛縣娶李三娘,國滅後三娘回到沛縣,自食其力,在此井汲水灌田。三是劉邦回鄉歌大風時,軍隊人多,把石欄勒出道道繩痕,明詩人閻爾梅詩曰:“軍多汲盡琉璃井,無數繩痕泐石幹。”以小巧玲珑、古香古色、江南風韻爲特色、與漢城公園遙相呼應。公園內有“射戟台”、“泗水亭碑”等多處古迹,泗水亭碑記載了劉邦起義前在沛縣的前半生,吸引了國內外漢學家紛沓而至。
  樊巷、樊井樊巷即劉邦著名將領樊哙故裏,後封舞陽侯,官拜左丞相。漢初到明代,樊巷是一條小吃商業街,熱鬧非常。樊井據說即樊哙時屠狗煮狗用水之井。故址在今北外環路南,月牙河東頭,原巷已不存,井仍在。
  歌風台原是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征服淮南王英布回鄉宴父老歌大風的遺址。沛人爲紀念這次盛典,“因台作寶”,後漢明帝來沛祭高祖原廟時,在台前立碑,命隨行大文字學家,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url=http://tc./baike/detail_37523.html][img]http://image./baike/0.jpg[/img][/url]書法家曹喜大篆書《大風歌》
,镌刻碑上,雖經近兩千年歲月,黃水地震,碑上字迹剝蝕,但斷碑仍在,台也屢毀屢建。現歌風台爲1996年重修。台高近10米,台內設有《漢高祖勝迹展》,台上有劉邦漢白玉雕像,北部歌風殿內立有漢代歌風碑,元代摹刻碑和1984年摹刻碑及“漢湯沐邑”的大屏風。東西兩廊爲碑廊,台南部建了兩層閣樓,成爲漢城區至高點,登上頂層,漢城區種種景觀盡收眼底,爲全國最高大的台式建築之一,整個歌風台,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公元前195年,沛人在劉邦唱大風歌處築一高台,名爲“歌風台”,歌風台曆經滄桑,屢建屢圯。圖中歌風台爲1996年重建,面積12600平方米,台高10米,前樓後殿,布局勻稱,雄渾壯觀,台上有大風歌碑、劉邦塑像及兩面二廂古今著名石刻作品,台內常年舉辦《劉邦聖績展》《漢代文物展》等。
  高祖原廟公元前190年,劉邦的兒子劉盈(漢惠帝)追懷高祖功德,诏令天下,興建高祖瑞,特許沛縣立“漢高祖原廟”。漢高祖原廟海內外劉氏尋根祭祖地方,廟內有劉邦金身坐像一座。
  沛縣城雕建于1996年,高22米,位于城南鄭沛路入城處。四根巨柱擎起晶體圓球,金色巨龍環繞球上,象征著“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沛縣正以騰飛的姿態奔向二十一世紀。
特産名吃  沛公家酒江蘇沛公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坐落于沛縣,是全國500家最大飲料制造企業之一,江蘇省主要曲酒生産基地,年生産能力10000噸。沛公酒1989年獲中國輕工部食品協會“中國名牌”稱號。1990年獲輕工部優質食品獎;1992年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建國43周年全國首屆優質酒消費者信任獎;1995年榮獲江蘇省食品博覽會金獎和消費者協會推薦産品。沛公商標連續三屆被評爲江蘇省著名商標,“沛公牌”曲酒連續二屆被認定爲江蘇省名牌産品。
  古沛郭家燒雞唐朝祁國公郭子儀戎馬一生,德高望重.其子孫多爲驸馬.郭暧爲六子忠孝正直,曾上演過打金枝.成爲一代佳話.後人曾爲宮廷禦廚,憑郭家秘方煮制的燒雞味美絕倫.世代單傳流傳至今!曆盡歲月滄桑時代變遷,口味依舊未改變.後掌門人郭德修于1886年輾轉來到古老的沛縣安家立業,故取名爲古沛郭家燒雞店.
  鼋汁狗肉沛縣鼋汁狗肉是漢高祖劉邦之故裏沛縣之名特産之一。在沛縣,狗肉是酒宴中之上等佳肴,外地人來沛縣尋覽漢皇遺蹤,必要品嘗狗肉。沛縣狗肉色澤鮮亮,醇香撲鼻,味美不腥,香味持久,肉質韌而不挺,爛而不膩。相傳,劉邦做泗水亭長後,經常在樊哙的店裏吃狗肉,而且從不付賬,樊哙很氣憤,于是把店搬到河的對面,劉邦無法渡河,郁悶之際,有一老鼋路徑此地,劉邦就乘老鼋而過,繼續在樊哙的店裏免費吃,于是樊哙很氣憤,一怒之下便殺了老鼋,劉邦得知樊哙殺了老鼋,非常氣憤,將樊哙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後不准用刀。樊哙無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縣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傳至今。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經故裏沛縣,宴請鄉親,以狗肉作飲,酒酣,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今守四方!”今天,沛縣狗肉伴隨《大風歌》名揚四海。
  李寨白酥梨色香味全,表黃裏白,光亮美觀,具皮薄、汁多、核小、肉細等特點。梨汁含糖量14-16度,且含多種維生素,藥用價值極高。具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特殊功效,常食對人體大有裨益。李寨鄉栽種白酥梨面積達3萬畝,年産優質白酥梨1億公斤,連年獲部優、省優、市優産品稱號。
  崔寨冬桃冬桃樹自然生長結果,不用嫁接。春天它開花比普通桃樹早七、八天,桃兒長到櫻桃般大小時即停止生長,秋後再長個兒。直到冬天的“大雪”季節才成熟,生長期達250多天。成熟的桃子,表面有一層白色絨毛綠瑩瑩的,綠裏透出紫紅,色澤鮮豔。核小,核與靠近的果肉呈赤紅色,使人聯想起它經曆了風雪嚴寒,獻給人們的是丹心一片。冬桃性寒味甘醇,能治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大屯李家燒雞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李玉芝先生首創。李氏第一家,是在大屯的唯一正宗産品。經過幾十年的生産經營采用活雞宰殺,獨特傳統工藝,配料丁香、草果、毛桃、沙仁、肉寇等十幾種名貴藥材,由精油烹炸老湯清炖而成,集色鮮美味、脫骨透香、肥而不膩爲一體,盛譽全國各地。上一篇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王朝網路無關。王朝網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網友評論 &&&&&&&&王朝美圖& 11:55:56&&&頻道精選
&更多內容··········&最新評論··········&熱點推薦&01&&02&&03&&04&&05&&06&&07&&08&&09&&轉載本文&UBB代碼&HTML代碼複製到剪貼板...&&王朝简体&&|&&|&&|&&|&&|&&|&&|&&|&&|&&|&&|&&|&王朝分站&&|&&|&&|&&|&&|&&|&&|&&|&&|&&|&&|&&|&王朝編程&&|&&|&&|&&|&&|&&|&&|&&|&&|&&|&王朝简体&&|&&|&&|&&|&&|&&|&&|&&|&&|&&|&&|&&|&王朝其他&&|&&|&&|&&|&&|&&|&&&&&2005-&&版權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哪有香烟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