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十年的变化 随便十年 要简练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转)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30年里的每一天中国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在改革开放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我们在各方面都有深切的体会。
镜头闪过1978年,行人们穿着款式单一的衣服,颜色沉闷得只有黑、灰、蓝、白、绿。文革十年,是一段抹杀个性的年月,稍微花哨的衣服就代表了“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1978年,是一个起点。国门打开,思想解放,观念更替。人们逐渐认同了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于是,深藏数十年的爱美之心,率先在服饰上得以释放。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牛仔裤、超短裙……服装时尚潮流中涌现出一个个新名词。30年的时间,人们的衣着打扮,改变了整个城市的色彩。
我想粮票对于曾生活在1978年的人们并不陌生,那时吃饭都得靠它。而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粮票已然成为过去式。
由于粮食供应的解禁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前只有在年夜饭上才能吃到的鸡鸭鱼肉,现在餐餐都能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餐饮服务业不断壮大,从个体小吃店到KFC等国外速食店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不过短短三十年。吃得好了,各种富贵病却困扰着现代人,也因此人们更注重饮食的健康。如何吃得更加健康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民热烈讨论的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住房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那时主要是靠单位分配住房,而且房屋面积不是很大。上海亭子间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期间的讲话拉开了中国房改的序幕,近年来,居民的住房越来越宽敞、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住房价格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穷人买不起房,富人囤房的强烈对比显示出在住房问题上的不公平。近期,国家连续出台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的相关规定,表明党和政府对住房问题的重视,标志着改革开放后房改新时期的到来。
小时候爸爸送我去上幼儿园,踩的是自行车;上小学爸爸送我去补习班,骑的是摩托车;到了高中,我偶尔会“打的”去学校;而现在的孩子们乘着爸爸妈妈的小轿车去学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建设更新中。特别是在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年,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令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在最新的消息中,台湾与大陆开放旅游,不只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出行的便利,也见证了台海局势的发展。
回首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在无数琐碎的小事中都能反映出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恢复高考后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就没有这些人才在各方面对国家的建设,就没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改进。因此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发展,更是思想上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是小平同志对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对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正确意识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相信有了这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在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会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思想、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的发现30年的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改革开放发展史。 改革开放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之“衣”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用好听的话讲,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还是供应紧张。那时买布得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上挣得也少,一个月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想置办件新衣裳得在过年时。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
30年前,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可是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
30年前,绿军装,鞋,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装束。谁要是穿有颜色的服装,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在那清一色的年代,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虽然喇叭裤作为一种“怪现象”出现,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人们大开眼界。随后,像什么“港裤”、“体形裤”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让人们紧跟潮流走。 体形裤也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当时特流行,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大小几乎都穿过几条。冬天天冷,为了保暖,大家还都在里面套毛裤,箍紧的双腿就像圆规,现在看起来是有些可笑。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的确很时尚。” 《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上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
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蝙蝠衫宽宽大大的袖子,一改传统服装的样式,让人们耳目一新,当时穿上很时髦。 牛仔裤在那个年代曾掀起过热浪。现在它被所接受。但在当时也是‘不良青年’的专利,由于它过于颓废、前卫,被大多数人所拒绝。不过经过时间的磨砺,牛仔裤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不光年轻人喜欢,上年纪的人同样可以穿牛仔裤,它成了最招人喜欢的服装。”80年代:色彩缤纷时代的来临在很多人看来,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之后。人们看到大喇叭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比基尼的中国“处女秀”1985年8月,全国体育界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家体委规定,参加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的女运动员,必须穿三点式泳装,因为这样才符合国际标准。可是,各地的选拔赛穿不穿三点式,没有规定。于是许多大城市一次一次地讨论研究,一次一次地请示报告。结果,这么大一个中国,竟没有一个城市敢领这个先。而第一个穿着三点式在选拔赛上成功地登台亮相的,竟是广东省的一个体育健美专业户——熊国晖培养的四名女运动员,因为,他不需要那么多的研究、请示、汇报。这就是在今天已经极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国内亮相。 多少年来,封建思想的幽灵顽固地盘桓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即使时间已到80年代,即使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即使我们已拥有了众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业家等中国女性的骄傲。 西方有句俗语:“比基尼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自由。”对于80年代的中国,“女性的形体不能袒露于众”——这种观念如同最后一道镣铐,仍然紧紧地锁着国人的心。 一个巨人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90年代:这个世界变化快 1998年,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大意是:假如昨天在或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用奇怪。90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从地摊货到专卖店 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在广州上大学的同学捎带当时很时髦的健美裤,没想到同学暑假回北京时带的好几条健美裤大家都不愿意要,原因是健美裤已经过时了。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间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所谓的品牌服饰,于是“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专卖店遍布于京城热闹的新街口、西单等繁华地区。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他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人们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标志。尤其是中国女性,当她们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普遍女白领的共识。 是“寒流”也是“韩流”除了对品牌的追崇外,服装的大胆尺度也开始挑战中国人的眼球。内衣外穿、露脐装、哈韩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当露脐装、吊带装最早在中国出现时,让很多人的眼光无所适从。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你能看到穿着单薄的美女袅袅掠过你的视线,“要想俏,冻得跳”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私人的普遍、办公条件的优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轻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纷飞。
哈韩族的主要服饰特征则是穿着肥大并伴有大窟窿的及地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很多人都以为是穷得没钱买衣服,只有少数经常阅读时尚类杂志的人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其实这种服饰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然而这样的穿着搭配方式如寒流一般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恰好叫“韩流”。21世纪:个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人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服装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御寒,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中国元素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在电影节领奖台上惊艳亮相的一袭肚兜式晚更是让中式服装跻身世界时尚前列。这种东方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于是乎,唐装也随着这股热潮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老人置办一身唐装尽显雍容华贵,孩子过百岁穿上唐装小袄越发喜庆可爱,时尚女性身穿经过改良的中式礼服参加小型party,所有男士都会行“注目礼”。 有句话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服装作为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超越了民族的范畴,只有当传统和现代真正结合的时候,当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时候,时尚才能展现出最为夺目的光芒。 我的衣服我做主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也许并不是穿了一件不得体的衣服,而是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这叫“撞衫”,这是现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如果说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女性对于服装的追求要通过品牌穿出品位和档次,那么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一部分有条件的高端女性开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对于一个真正时尚的女性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可以从北京专门飞到广州或香港,而目的仅仅好似为了买一双跟自己的服装匹配并且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袜子。 当然,寻求个性化服装也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马小姐可以说是生活在时尚最前端的人群之一。开着车的她曾一度是世界名牌的忠实推崇者,Gui,Prada, Chanel, Fendi等世界级品牌都是她衣柜里的“常客”。她最喜欢的电影是《穿Prada的女魔头》,最懊恼的事情是“撞衫”,最常说的口头禅是:“这可是限量版噢!”她经常会突发奇想的来一些DIY的独创,例如把一条新买牛仔裤的裤边剪掉,然后做成一对结缝在裤腿的两边,或者是把长袖外套的袖子剪掉改成马夹。在平时的穿着搭配上她也经常会不按常理“出牌”,西服下面配运动裤,连衣裙下面穿旅游鞋,她不无自豪的说:“我现在的穿衣风格就是“混搭”加“个性”,我要穿出我自己的独特魅力。”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遭遇”80后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大“晒衣服”,意思就是把自己钟爱的服装拿出来展示,供网友欣赏。其中不乏有DIY的作品,也有在不起眼的小店里淘到的精品。每个人都希望通过服装来体现自己的独特品味、灵感创意,以不媚俗、不趋同、不随波逐流来彰显自我。 当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21世纪是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GDP是什么呀,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包括什么,一个国家生产出的全部产品,以及劳动成果和价值,三言两一句句话能概括多少,准保你算一天一夜也算不过来,怎么让你一个房地产就把什么问题都说明了,那这样讨论问题完全就是不合理的嘛,那还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说的了本文内容于 7/6/:36 AM 被鐵洫豪情编辑
而且在第3代形成之前,敢于对外国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说不,比如敢把越南当练兵场打了10年,敢于对岸的余孽叫嚣的时候拉来了所谓世界老大,我们也敢于针锋相对的军演摆气势!但是第3代确立后呢,首先连个所谓的邪教组织都可以公开冒出来了,而为了抵消邪教的影响,甚至不要脸的演假戏来证明是所谓的邪教!甚至于外国的飞机到我们国家让我们国家的飞机到坏掉了飞行员都牺牲了,反而是我们的错了,更不要说某国在外国公然攻击我国的大使馆的了!现在呢,连些瘪三国家都敢欺负我们天朝上国了!本文内容于 7/6/:07 AM 被小编Q编辑
只是买不多,一次买1斤能吃3天。哈哈。每天都想着吃肉。你们可能是边远地区吧,
小伙子,我国建国是60年,人为划分前30后30的人是别有用心的,是否定老一代革命家和老一代全国工农群众的,也是否定了每个家庭中的父母一辈的辛勤付出。是不科学的划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你注意下这个时间差吧,从我爸妈上班算起至买第一套房子足足十几年,所以我最佩服母亲那一代女人,不会嫌男人穷会跟男人一起奋斗一起养家,我爸娶我妈时候家当除了一套床铺什么都没有,现在有房没车女人也未必会嫁给咱吧,所以我一直以为还是人性的差异,现在房子是贵但是那个时候也不便宜印象最深的其实还不是房子而是吃穿,八十年代人是尝过饿肚子滋味的,小时候牛奶喝不起肉汤喝不起新衣服买不起,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处境了,你说那时再穷点的还不得二十年后才买得起房,那年代是个能吃饱肚子就感到幸福的年代,现在吃什么穿什么都不是问题,现实网络提供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条件,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一辈子也走不完,这都不够还是觉得没有日本迪士尼好,你说这到底是社会还是人性的问题呢,社会当然有问题,人性的问题也不小
生平:票证诞生于日,当时国务院下发《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必须凭所在城镇的户口领取购粮证和粮票,随后几十年,凡是你想得到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证供应。直到1993年,全国范围内停止票证的发放使用,票证才正式“退休”。
高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吃饭、穿衣、购物,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只需要掏钱或者刷卡即可,但在20多年前,票证却是那个时代最流行的名词。它是那时老百姓的命根子,没有粮票寸步难行。票证,可以说是中国价格改革的见证者。
商品实行凭票证供应,是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是短缺经济的表现,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日,中央政务院发布命令,提出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随后,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同一年,还发放食用油票,只在本地区内使用。
最多时达到156种
1954年,发放了布票、棉絮票,按人限量供应,也是在本地区使用。
1957年,发放了肉票、白糖票。
1958年发放了肥皂票、碱面票、鸡蛋票、鱼票、糕点票、香烟票,这些票证都是按户按人限量供应。
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票证浓缩了过去的历史,记载着人间沧桑。当这些各有特色的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抢购风潮生平:“抢购风潮”在中国的价格改革过程中是一个不得不谈的名词,它留给那一代人至今仍记忆犹新的难忘经历。中央在1988年决定实施价格“并轨”,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实行“价格闯关”,这直接导致当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物价上涨,进而产生了波及大江南北的抢购风潮。
高峰:定格在1988年
1988年7月,统计局公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为19.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一下子催生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首先掀起涨价风的是上海,从当年第一季度末起,上海的很多生活必需品价格都大幅上调,上调幅度高达三成。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过惯了“紧巴巴”日子的老百姓立刻嗅出了里面不同寻常的气味:市场可能要变了,钱可能不值钱了,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全国的物价如脱缰的野马,抢购风潮随即在全国蔓延。
广州也不例外,由于担心拿在手上的钞票贬值,很多市民纷纷将存在银行中的存款拿出来,到市场上疯狂抢购。
家住侨光西路的方志远说:“当时很多人使用的还是面额10元的‘大团结’,而当时的大件家电价格并不便宜,一台电视机要五六百元,一台冰箱也要1000多元,很多人拿出厚厚的一大叠钞票一口气买下几台冰箱和洗衣机,然后装上板车运走,场面非常壮观。”
“商场也非常高兴,因为一些滞销的产品也在此次抢购风潮中销售一空。1988年的那次抢购我相信没有人会忘记,现在什么都不用抢购,觉得真幸福。”方志远说。
商店库存滞销品全卖光
对于那些没有这么多钱的普通家庭来说,抢购的第一商品就是开门7件: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些人一下子抢购了数十包火柴——每包10盒。许多商店在一天之内被全部买空。
这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抢购风潮,在一个多月后渐渐平息下来。根据统计局统计,在1988年8月,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商品零售总额增加了13%,其中粮食增销30.9%,棉布增销41.2%,电视机增销56%,电冰箱增销82.8%,洗衣机增销130%。中央从10月起调整政策,提出“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到1989年年初,抢购风潮才最终告一段落。
1992年到1995年的4年中,CPI年平均增幅也在14.58%,1994年甚至达到21.7%,商店把多少年的库存品都卖掉了。有不少人喜欢讲当时的一个笑话:某人到商店抢购电扇,售货员说这电扇是坏的,转不动,那人非要买,说“我买回去修不就行了”。.倒爷这张照片上,很多人聚集在一个路口,他们在干吗?这是1979年夏天,杭州庆春路、众安桥路口,这里是杭州两个买卖票证的地点之一。他们在用粮票交换鸡蛋,一斤粮票在农村能换8到10个鸡蛋,在城里只能换五六个,这些“倒爷”就在城乡之间倒卖粮票,赚取差价。在以前倒卖粮票是要被当作“投机倒把”被抓的。生平:在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过渡中,双轨制诞生了。同一种商品,存在计划内、外两种价格,高额差价也催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倒爷”。“倒爷”们通过有政府背景和资源的人或公司,以计划价格买进,然后再按市场价格卖出,从中赚取高额差价。一直到1992年,我国实施全面的市场经济之后,中国的“倒爷”风才偃旗息鼓。
高峰:上世纪80年代
1984年广州市场上普通钢材计划内价格为1000元/吨,而市场价格则为2000元/吨,只要能搞到钢材批条,再将钢材转手卖出就能变成暴发户。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据专家估算,双轨制在当时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每年至少在11000亿元以上,占GDP的9%,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流入了“倒爷”的腰包。通过这种非正常的方式,中国诞生了首批暴发户。. 农转非流行时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转非”,故名思义,即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民变为“城里人”。改革开放前,因严格的户口管理政策,农民转变身份的机会很小。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农转非”开始流行。被征地的农民、教师、民警的家属等,成为受益者。2003年,北京粗略估算每年约5万人办理农转非。
但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进城农民的生计成为突出的遗留问题。日,朝阳孙河乡35名农转非居民签字实现“非转农”,重新获得村民的福利待遇。
日,公安部披露,我国将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万元户万元户,意指一户人家有了一万元人民币。这一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新名词,很快席卷大江南北,并演变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的代名词。
《半月谈》1985年第4期报道:广西梧县潘地村,四五年间冒了富,全村30户人家,除了原五保户刘大娘年收入2000元外,都是万元户,小山村被人誉为“小金库”。
当时,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仅有几十元人民币,提起万元户,大伙眼睛都放光,很多乡镇、工商行业以出现了多少个万元户为光荣指标。如今看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正好印证人们在改革开放初期,致富的强烈渴望及其所产生的空前喜悦。
从此,“致富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
无论是交通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等的变化,都正在并将继续改变民众的生活。
深圳市深南大道 城市公共交通 在地面交通方面,以上海市为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公交车上一平方米站着11双脚,在市中心的主要马路上公交车时速仅仅8公里的状况很普遍,而到了2007年,全市有公交线路927条,公交车辆16944辆,运营里程达11.32亿公里,全市公交客运量达26.50亿人次。 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以北京市为例。
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试运行。一期工程自日动工,建设工期4年零3个月。从北京站至古城路站共设16座车站及一座地面车辆段,运营线长21公里。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开始试运营。售票办法,凭单位介绍信,在各车站。购票,单程票价为一角。开始运行区段共十座车站,全长10.7公里,日开行列车60多列。
1981年,北京地铁年客运量为6466万人次,开行列车为88500列,日均开行列车为243列,日均客运量为17.7万人次。
日,北京地铁进入自动售检票时代,使用了38年的纸质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启动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的一周时间内,北京地铁全路网进站刷卡量1153万次,出站刷卡量1149万次,共发售单程票卡268万张。 民用航空
八十年代的北京首都机场航站楼 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首都机场T3航站楼 至2006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998架,其中客机952架,座位15.3万个;货机46架。 2007年上半年,民用航空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167亿吨公里、8669.9万人和182.8万吨。 水路运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港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江客运是沿江地区老百姓出行的重要工具,曾经出现客船票一票难求的紧张局面。 1985年,长江干线25个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
上海黄浦江 2007年国内水路运输共完成货运量22.2亿吨、货物周转量1.56万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2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77.78亿人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国拥有沿海运输船舶9322艘,净载重量2450.6万吨位;内河运输船舶18.02万艘,净载重量5266.25万吨位,沿海和内河船舶的合计净载重吨是2000年的2.7倍。 铁道运输
八十年代的广州火车站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2008年的广州火车站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到2006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7083.8公里,居亚洲第一位。 私家车
可曾记得这样畅通的二环路,早已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八十年代,国内几乎没有私家车。
每天的例行拥堵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指出,至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 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 自行车
北京有自行车730万辆。这730万辆自行车若一齐出动,以2米的间隔计算,就是14600公里,可以从北京排到莫斯科还要有余。
而如今,骑自行车不仅是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且也为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 建国初期,我国从继承发展传统建桥技术着手,修建了大量的石拱桥;直至60年代中期,才有机会吸收外国的建桥经验,开始大量修建钢拱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桥,使桥梁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上海杨浦大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变了过去单一由国家投资建桥,变为“贷款、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新办法”。桥梁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造了一批大跨径、特大跨径的新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建造跨越大江大河和海湾的大跨径桥梁,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公路桥梁24万座,共计865万延米,其中特大桥1139座,大桥12741座
住房变化关键词 [关键词一:房改] 1998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福利分房的旧体制被迅速打破。这就是“房改”的开端。 [关键词二:土地招拍挂] 土地招拍挂就是土地的招标,招商,拍卖和挂牌。是看土地利用规划规定的土地用途对土地使用权的一种出让方式。 [关键词三:宏观调控]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 [关键词四:房价 ] 定义:房价是指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楼盘的价格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而很复杂的事情. [关键词五: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关键词六: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 [关键词七:城市化]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 [关键词八:烂尾楼] 烂尾楼,是指已经办理用地、规划手续,项目开工后,因开发商无力继续投资建设或陷入债务纠纷,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产项目。 [关键词九:住房制度改革] 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制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关键词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关键词十一:合作建房] 个人合作建房是指依法具完全有民事行为能力和一定的购房能力并愿意在某个城市居住的多个自然人共同出资,通过委托咨询代理机构全权代理运作、银行监管资金、房地产开发机构进行开发的方式建造房屋供自己居住的一种合作消费模式。 [关键词十二:集资建房] 集资建房是按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通过筹集资金进行住房建设的一种方法。政府、单位、个人的出资比例由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个人出资不得低于房改当年成本价的30%。 [关键词十三: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按“单位资助、个人缴存、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归集起来的一种具有保障性 和互助型的长期住房储金,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归职工个人所有。 百姓讲述三十年来自己的住房故事 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后的买房故事
采访对象:段师傅
[印象: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不过段师傅敢于为了自己的正当权益积极争取。住房公积金,咱百姓买房时还真不能缺少。]
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从此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房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
段师傅是某国企工人,现年55岁。他说,要说起住房公积金,他跟它还是颇有一点故事的。段师傅回忆说,虽然中央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式确立的文件是1994年下发的,不过广州市早在1992年就开始就在一些事业单位和国企进行部分试点,而他们厂正式施行这一制度却是在1995年。“当时我也不太懂这个住房公积金到底有什么用。只不过领导说等大家退休了公积金就能派上大用场,而且厂里也会帮我们缴一半。”段师傅当年每月工资是800元,按照当年公积金缴纳的规定,个人和单位的最低缴存比例为基本工资的5%,所以每月要打进段师傅公积金的账户额是80元。
当时由于工厂的效益不错,段师傅在1996年分到了一套位于同德围的60平方米的房子。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住在白云区同和镇自家的宅基地中。由于一直忙于工作,段师傅也不怎么关注公积金的缴纳情况,直到2000年段师傅一家想在市区购买商品房需要提取自己的公积金才发现: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只有三千多!经过调查,段师傅发现实际上厂里只为他缴纳了1995年—1997年的公积金,这也是为什么5年过去了他的公积金账户只有三千多元的缘故。而存在这一同样情况的,还有厂里其他18个老员工。
得知这种情况后,段师傅马上查阅了公积金的相关规定制度。他发现,在国务院1999年4月颁布实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其第20条明确规定: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段师傅作为19个员工的代表去找厂里的领导协商,不过新来不久的厂领导告诉他,如果要补交公积金的话所涉资金数额大、时间长、核算难,操作难度很大,而且厂里在96年已经为他们一些员工提供了福利分房,所以不缴纳他们的住房公积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段师傅在咨询了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后却不是这样,工作人员告诉他,缴纳住房公积金与单位有否为其员工提供住房没有关系,即使从单位分了房的或者自购了住房的员工,一样要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
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段师傅向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了举报,希望能迫使厂里能为他们补交以往几年欠下的住房公积金。“我们走的是一条非常规范的法律途径。我们要争取的东西,在国家的法律上都有写的。”段师傅说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他却经常看书看报,特别是喜欢看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政策条例。
在行政的压力下,厂里终于把欠下的19个员工的住房公积金共十万多元缴纳清楚。而段师傅也靠着提取的公积金贷款在市区买了一套新房。
“事实上,据我所知,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为员工及时缴存住房公积金,而很多人也不太清楚或者不重视自己的住房公积金”。段师傅说,现在的房子都这么贵,要想买房子住房公积金这块一定不能忽视。 一个80后的买房奋斗史 我在几天前刚刚买下了马驹桥一套总价68万的期房。看到现在网上很多人在一边在喊房价高,一边在喊跌。估计你们一定会在心里笑我傻,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还买房?也有人会认为我大款,活该冤大头。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对那些大骂房价高导致自己买不起房的人说,买不起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没有信心,从而失去为买房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其实,我也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大学毕业三年多,每月领着四、五千的薪水过活。这一次买房让我的钱囊空空如也,现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遭遇破产的小老板,既没有任何积蓄,每个月还要还债。但我却没有很多房奴的悲观心理与焦虑情绪。相反,我却觉得有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豪情壮志,好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踏上了再一次白手起家的征程。
因此,并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看着现在很多没有买房的人,不是破口大骂房价、开发商和政府,就是逃避现实,或扛起“不买房”的大旗,到处拉拢、壮大“不买房”队伍。说实话,两年前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分子,虽然表面上嘲笑着那些蜗牛样的房奴,佯装潇洒,而内心中感受到的却是深切的危机感,由衷地佩服与羡慕那些通过自己打拼在北京安下家的同学、朋友。
但面对父母和女友的时候,心里更是发虚。他们一提要买房的事,我就拿出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房价必跌论”,跟他们大谈买房不值,不能被开发商和银行剥削云云。而我更清楚这其实是我的一种责任的逃避,和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但那时看到房价涨的那么快,我就狠下心,一定要努力赚钱,有那么多人都买到了房,为什么自己竟连想也不敢想呢?
有了这个决心之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攒钱计划,目标就是2年后,能够攒下15万的首付。2年前,我和女友的积蓄加起来有1万,这样就需要我们每年要净攒7万元,而那时我们的工资加起来一年也正好是7万,相当于一年之内一分也不能花!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就想出各种开源节流的方法。在节省支出方面,我们采取的是能省就省的原则,所有需要开销的地方,均找到可以最省钱的方法。比如吃饭,以前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吃,后来一律改成在家做法,且是隔一天吃一次炒菜,并且菜量做的大,以便第二天还能有剩余带到公司吃。不炒菜的时候,就是煮饺子、面条、或外面买来馅饼、包子等,这样算下来,每人一顿饭才3、4块,吃饭这项刚性支出的降幅就达到了70%!
弹性支出诸如购买报纸、CD、杂志、零食等基本上全部砍掉了,从三环边又搬到通州,房租节省500。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硬性支出包括房租、吃饭、生活必需品、水电煤气等加起来也得1000元。 为了房子,我把婚礼上缴给了国家 采访对象:小曼
[印象:为了买房,小曼把自己买婚纱的钱都搭进去了]
朋友说我是一个幸运儿,刚毕业一年就买到房子了,避开了现在的房价暴涨,我不说的话,有谁知道我为了房子连婚礼都没了?
05年家里就催着我们结婚,我跟老公就开始看房子。开始时是打算买市区的二手房的,要知道那时候滨江东的二手房也才四五千一个平方啊!可是公公婆婆不同意,他们不喜欢住别人住过的房子。不得已,我们只好去远一点的地方看房。那时候房子已经开始涨价了,市区的房子基本要八九千,我跟老公刚毕业,两个人加起来也就五六千的收入,又都是不想欠债过日子的人,只好考虑远一点的地方。那时候看了好多地方,越秀区、东山区没希望之后,就重点看海珠区和天河,那时候天河还有便宜房子。我们就看中了一个,在员村。员村一直都是一个工厂聚集的地方,以前是不被看好的,但是05年的时候已经多了很多大的楼盘,有一个就在赛马场旁边,不过也要七八千一方。我们自然没敢下手,于是一手房、二手房一起抓。最后看中的那个,其实是别人买了没住过的房子,装修了一大半,面积不大,60多平,总价30万,隔了两个房间,还可以看到“一线江景”。我们都很喜欢,想着30万刚好是能承受的价格,就下定了。
就在这个时候,中介跟我们说了,那房子的业主是要“实收”。我有点懵,他再解释,说是税收、手续费和佣金都由我们来付。我让他算给我们看,一算,又多了花一万。我很不满,虽然我是第一次买房,功课还是有做的,同事买过房子,这手续费哪有这么贵?可中介说了,那房子是全新的,5千一方已经比其他新房子便宜,那多出来的契税业主就不愿意给了!而且他买那房子还没“住”满五年,营业税是要收全部的,比之前三四千的税多了上万!
我们两边家里都不算特有钱的,这次买房,30万要一次性付款,已经动用了两边家庭能用上的钱。我跟老公都是勤俭的人,可是刚出来工作没多久,两个人的积蓄加起来也就只有1、2万,原本是打算拿来摆酒的。要为了房子牺牲婚礼吗?我跟老公都很踌躇。
我那些姐妹都等着我结婚穿漂亮婚纱,等着做漂亮的伴娘,她们都觉得这样对我太不公平。我虽然不说话,可也在是心有余戚戚焉。
老公那边一开始不敢做决定,怕我没有婚礼会伤心。可是老爸跟我说你看新闻,总是说国几条又出台了要控制房价,可是谁知道能不能控制?结婚能等别人控制好再结吗?
我最后还是答应先买房。登记之后,房产证有了两个并排的名字。那是我用婚礼换回的房子。我把房子上缴给了国家。 月供近5000的单身80后 05-06楼价起飞阶段的购房者心声:
采访对象:YJ
[印象:也许80后啃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啃老的勇气。一个外乡人,在陌生的城市,总不能像没有脚的鸟,一直飞着……]
YJ是本市一份知名报纸的编辑,于2006年底在中山大道的XX明居买了一套三居室的二手房,月供近5000元,供期10年。
还完月供没钱吃饭就花老本
对于如今仍为单身女孩子的YJ来说,现在每个月最重要的事,就是工资一下来就取去还贷。“如果当初选择15年的还贷期,可能会轻松一点。但算一算利息,觉得太不值得了。”习惯了精打细算的YJ说,多一年还贷期,就要多付1万多元的利息;尤其是在加息预期一直存在的情况下,供得起就尽早供,跑赢加息步伐再说。
当记者问及自己一个人供房,压力大不大时,YJ一句“还好吧,因为我打算这两年结婚,无论和谁”吓坏了人。YJ笑笑说,“由于首付是 家里帮忙给的,所以自己的手头还有些钱,月供完后没钱吃饭,就花老本,呵呵,不过现在也花得差不多了。”
YJ说自己是一个乐天派。“买房前,看着帐户的钱一点点多起来,偷着乐;买房后,我会算一下自己已经还了多少钱,知道这套房产有多少成是属于自己的,也很开心。”
虽然工资几乎都贡献给了月供,但在YJ看来,化妆品、吃饭、衣服仍一点都不能省,该买的钱还是照付不误。80后是出了名的啃老族,尽管如此,YJ月供近5000元也不容易,何况是一个飘于这个城市的小女子。
从“菜鸟”到买房“专家”
也许出于职业的敏感,2004年YJ已经想买房子,那时房价上涨的火苗刚复燃,可是那会刚毕业不好意思跟家里说。“2005年底,看着房价开始上涨,特别想买,但当时跑房地产线的同事和我说,有宏观调控政策出来,可能会降降温,我就信了……没想到2006年房价一路高歌,涨势凶猛。”YJ说,当时每天坐公车经过那些楼房,都觉得心很慌,一方面觉得自己买不起,另一方面觉得没有房子总是个问题。
就这样煎熬了几个月后,YJ再也忍不住了,2006年8月开始到处看房。“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中介说税费要几个点,我问什么是税费。一个一起看房的人怂恿我合买下一套房,然后和他平分隔成两套,我也差点就动心了。”回想起这些经历,YJ觉得既好笑,又担忧,因为这就是很多初次买房者的普遍心态——冲动,容易耳软,而且没有经验。
几个月下来,YJ成了半个专家。后来看房子的时候,甚至有中介怀疑她是同行打探信息来了。“十·一国庆放假,想着有空,我几乎跑遍 了海珠和天河各个楼盘,一天看十几套房,假期结束,我的购房意向也差不多定下来了。”YJ笑话自己比楼记还厉害。
当买房成了80后的潮流
“很奇怪,身边很多年逾30的人都没买房,倒是那些同是80后的朋友都买了房,而且是一窝蜂地一起买,像传染一样。”YJ说,身边很多买房的朋友目前都是单身,而且都是03、04年大学毕业,“我们这一代人,家里已经有一点积蓄,能帮忙还一些首期;而且05年房价开始上涨时,自己也已经工作一两年了,有一点积蓄和投资头脑,最容易有冲动去买房。”
YJ买下这套房子时,不少朋友表示不理解,认为有房子的女孩子不容易嫁出去,何况一买就是三房单位,每月供款要那么辛苦。“我认为,广州的土地就那么多,市区的楼价迟早是要继续往上涨的。如果自己打定了主意在广州扎根,就不要计较女孩子买房有没有问题,毕竟现在省下的钱,以后也是属于未来老公的。”YJ说,但买房也要看准,不要因为楼价猛涨心一急,就将就着买下一套房,毕竟这是自己要住上很多年的房子。
在YJ的影响下,她身边不少原本坚持要由以后老公买房的闺密,也开始了找房之路。和YJ同一年毕业的一位闺密,最后在天河北买下了一 套两房单位。“她经常说,现在我们就真的是‘待嫁闺中’,有房子了,只差一个男主人住进来了,呵呵。”本文内容于
9:52:43 被田可欣编辑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首这30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就拿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食”来说开去吧! 刚改革那会,国家比较困难,大家都不富裕,吃这方面就没太大的讲究,只要有的吃就不错。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中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 “吃了吗”成为老百姓的日常交际语言,不得不说是为生活所迫。 这一时期大家的主食也就是——
式样味道都比较单一。1984年西式快餐出现。 据合众国际社日报导,中国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开张,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 除了汉堡包之外,还出售热狗、油炸食品、榨鸡、冰激淋卷、煎薄饼和份饭。 之后的几年里,肯德基和麦当劳相继来到中国。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我们告别了油盐糖肉油凭票买、每人每月细粮定量的捉襟见肘的年代!各种各样的蛋禽肉鱼都能上老百姓的餐桌!
时间进入21世纪,追求纯净、健康、自然的饮食习惯成为现代人的时尚,如今绿色放心肉、无公害蔬菜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大家也开始变着法做出各式的美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衣食住行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