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作品的剧作初次公演时赢得了整个剧场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萧伯纳作品很兴奋,跑到后台情不自禁地握住女主

萧伯纳戏剧节于尼亚加拉小镇举办50周年庆典_中奢网艺术频道
欢迎您登录!
萧伯纳戏剧节于尼亚加拉小镇举办50周年庆典
诞生于1963年的萧伯纳戏剧节(Shaw Festival)在2011年4月至11月将迎来50周年庆典。这个夏季庆典活动将在历史悠久而且风景迷人的尼亚加拉湖边小镇(Niagara-on-the-Lake)隆重揭幕。
这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个专门以爱尔兰剧作家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及其同时代剧作家作品为主题的戏剧节。届时,这里三个剧院的四个将会一起上演戏萧伯纳戏剧节期间的不同剧目。
本剧季的领头大戏(Flagship Production) 是根据萧伯纳戏剧《卖花女》改编的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所谓领头大戏,既是戏剧节的开场大戏,又是明确将在整个剧季上演的剧目。此次,《窈窕淑女》将从4月13日上映,一直持续到10月30日结束。
说到萧伯纳戏剧节的舞台制作,不得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气息。每次观看戏剧表演,观众总是看到演员们在前台的表现,很少有机会可以深入到舞台后方,全面了解戏剧背后流程和演员的辛苦付出。不过在萧伯纳戏剧节上,制作方为观众提供了专门的后台参观机会,观众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后台,了解幕后。戏剧节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每出戏用到的服装道具不计其数,但均要一丝不苟的制作。因为的剧院都是中小型剧院,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很近,容不得马虎的制作,所有服装道具都要真实再现萧伯纳时代的风格。不仅演员外在穿着如此,就连内衣也要严格按照当时的样式复制。表演的过程中,尽管观众看不到内衣,但为了给演员一种从内到外均能细腻感受当时人物的体验,所以内衣也要从一而终的遵循旧时的风尚。此外,演员所佩戴的假发也是由专业技师订做,均用真头发一根根的织出。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戏剧节也特别推出了针对30岁以下人士的&30元优惠票价&。
详情请参考:
中奢网官方微信:Luxuscn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luxuscn,关注中奢网官方微信,更多高端生活资讯一手掌握。
读完这篇文章,您心情如何?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奢问答精华
12小时点击排行
博客推荐290
专注于高品质生活方式的,、、的权威奢侈品发布平台Copyright (C)
中国奢侈品网o中奢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萧伯纳的“上海一日游”:宋庆龄接风 鲁迅为书作序
萧伯纳的“上海一日游”:宋庆龄接风 鲁迅为书作序
中国文明网 
人民政协报
&&&&1933年初,在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的邀请下,77岁高龄的萧伯纳偕夫人将到上海作短暂访问。消息一传出,上海文化界的反应空前热烈,各大媒体竞相刊登萧伯纳来沪的消息及其作品,而上海的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也都纷纷撰文予以评说。2月2日,《申报?自由谈》发表郁达夫的《萧伯纳与高尔斯华绥》:“我们正在预备着热烈欢迎那位长脸预言家的萧老。”2月9日,《申报?自由谈》又发表玄(茅盾)的文章《萧伯纳来游中国》;2月15日起连载宜闲(汪倜然)翻译的中篇小说《黑女求神记》。而萧伯纳抵沪的当天和次日,《申报?自由谈》还连续两天刊出“萧伯纳专号”。
&&&&2月17日一大早,中国电影文化会及上海剧团联合会代表洪深、戏剧协会代表应云卫和上海各界青年400多人手持旗帜,高举“Welcome to our Great Shaw”的标语,齐聚税关码头,等候萧伯纳的光临。而事实上,在当天清晨5时,与萧伯纳同任世界反帝大联盟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已经和杨杏佛等乘汽轮驶往吴淞口并上船迎接,他们在皇后轮上相见甚欢,还共进了早餐。在长达4个小时的密谈中,宋庆龄和萧伯纳围绕“危机的中国与红色的苏俄”展开探讨。萧伯纳迫切想知道危机的中国里正在发生的一切,他问中国对日本的侵略有什么准备,问“满洲国”是一个怎样的政府,问南京政府与红军能不能成立一种联合战线来抵抗日本,甚至迫不及待地问:“苏维埃区域在哪里?有多大面积?”后来在宋庆龄的反复相邀之下,原本因夫人身体不适而心情郁烦、无心登岸的萧伯纳,这才“游兴复浓”,“愿登岸一行”。
&&&&上午10时左右,萧伯纳与宋庆龄在杨树浦兰路码头上岸,先到外白渡桥旁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同来沪访问的各游历团团员会见,随后又来到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会晤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
&&&&中午12时,宋庆龄在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设宴为萧伯纳洗尘,接待这位不远万里来沪的贵宾,参加欢迎午宴的有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伊罗生和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等。鲁迅接到蔡元培的电话赶到孙宅时,午宴已进行到一半。萧伯纳见到鲁迅时,幽默地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而且比高尔基还漂亮”,鲁迅则诙谐地回答:“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宴会上,萧伯纳一边像天真的孩子学习使用中国筷子,一边随意地闲聊素食、中国家庭制度、大战、英国大学的教授戏剧、中国茶等。
&&&&午宴后,宋庆龄等一行人陪着萧伯纳在院子里散步。当时申城的天气连日阴霾,可萧伯纳一来,老天竟然也变了脸,居然出现了太阳。“萧先生真是好福气。”有人说:“在多云喜雨的上海见到了太阳!”“不。”萧伯纳机智地反驳:“应该说这是太阳福气好,能够在上海见到萧伯纳!”一番诙谐的对话引得众人大笑不已。随后,这几位中外文化精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杨杏佛不在其中,疑为摄影者);萧伯纳还分别与宋庆龄以及蔡元培、鲁迅在孙宅花园草地上合影,后来鲁迅还不无幽默地说:“并排一站,我就觉得自己的矮小了……假如再年轻三十年,我得来做伸长身体体操。”
&&&&下午2时30分左右,萧伯纳应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叶恭绰、宋春舫、邵洵美、张歆海、谢寿康等人的邀请,赶到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世界文化协会一间小厅参加了由四五十人出席的欢迎会,萧伯纳作了风趣的演讲,剧作家洪深担任翻译。因为萧伯纳提出要与梅兰芳见面,所以,虽非笔会会员的梅兰芳也应邀出席了欢迎会,于是不会说汉语的萧伯纳和不会说英语的梅兰芳作了简短的交谈。萧伯纳首先问及中国京剧中为何有锣鼓等声音。梅兰芳解释说:“这是因为京剧来自民间,以往在乡间旷野演出,必先敲锣鼓以招引观众前来观剧,后来京剧虽然移至城内剧场演出,这一锣鼓喧天的传统仍然保存了下来。”梅兰芳又补充说:“中国古典戏剧当中也有不喧闹的,如昆曲就是一种。”事后,在场的张若谷第二天在《大晚报》上发表了《五十分钟和萧伯纳在一起》,为萧伯纳的幽默、机智作了生动的速写。整个笔会过程大约持续了30多分钟。临别时,邵洵美代表中国笔会向萧伯纳赠送了一套由梅兰芳提供的北平泥制京剧优伶脸谱和一件古绣衣作为礼物,这些脸谱有“红面孔的关云长,白面孔的曹操,长胡子的老生,包扎头的花旦”,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令萧伯纳爱不释手。
&&&&下午3时左右,萧伯纳回到孙宅宋庆龄寓所,在花园的草地上,接受了蜂拥而至的上海各大媒体记者的采访,其中包括英、日、白俄的记者。中外记者以萧为中心排成半圆阵,一个接一个向他发问。萧伯纳先是不愿多说,后在不断追问下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他“振其雄辩,滔滔不绝,间杂以诙谐讽刺,警语透关”,对当时中国政局和抗日,对社会主义和苏联,对英国对华政策,侃侃而谈,妙语如珠。
&&&&下午4时30分,萧伯纳在宋庆龄与杨杏佛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一?二八”淞沪抗战遗址。抗战名将翁照垣因有事离沪,让殷志龄代为欢迎,并向萧伯纳赠送了一册自己写的英文版《淞沪血战回忆录》作为纪念,并留函给萧伯纳,希望他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可歌可泣的情况,也让世人知晓日本侵略中国、危害世界和平的罪行,一如郁达夫在报纸上撰文所说的:“我们对于萧的希望,就想他能以幽默的口吻去向世界各国说出我们政府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来侵后的幽默。”
&&&&晚上6时许,萧伯纳结束了他仅8个半小时的短暂的上海之行,乘汽轮返回“不列颠皇后号”,11时北上赴秦皇岛,继续他的中国之行。而上海文化界围绕萧伯纳的报道和评论却仍在继续,《论语》1933年3月第12期用几乎整期的篇幅刊登了蔡元培、鲁迅、宋春舫、邵洵美、洪深和主编林语堂对萧伯纳访沪的各种感想;同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第2卷第5期发表萧伯纳剧本《安娜珍丝加》(熊式一译)和赵家璧写的《萧伯纳》;而由野草书屋印行、鲁迅作序、“乐雯(瞿秋白)剪贴翻译并编校”编辑的《萧伯纳在上海》一书,则为萧伯纳在上海的惊鸿一瞥,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文字记录。 (周惠斌)
(责任编辑:萧伯纳_皮格马利翁_的讽刺效果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萧伯纳_皮格马利翁_的讽刺效果分析|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乔治·萧伯纳——【一品中国】专题,汇总最新乔治·萧伯纳相关资讯_新闻_图片
当前位置:
> 乔治·萧伯纳
上一位人物:
&&&&&&下一位人物:
姓  名:
中 文 名:萧伯纳
别  名:乔治·伯纳·萧
性  别:男
国  籍:
出生年月:日
简  介:
萧伯纳()Shaw,Bernard,剧,评论家。本名。日生于首都柏林,日卒于英格兰东部海瑞福德郡一小村镇。年在从事新闻工作,在《报》、《星期六评论》上写了很多关于和戏剧的评论。他在易卜生影响下,一贯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并于1891年发表了评论文集《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乔治·萧伯纳 个人简介乔治·萧伯纳萧伯纳( Bernard Shaw,日-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萧伯纳的戏剧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干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把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对话和思想感情交锋来表现性格冲突和主思想。萧伯纳的戏剧性语言尖锐泼辣,充满机智,妙语警名脱口而出。他的最著名的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其喜剧作品《卖花女》(Pygmalion)因被
Lerner 改编为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该音乐剧又被改编为同名卖座而家喻户晓。三十年代初,萧伯纳访问苏联和,与高尔基,鲁迅结下诚挚友谊。乔治·萧伯纳 人物概述日,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于宋庆龄住宅。萧伯纳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伯林一个小公务员家里。他的父亲是个没落,母亲出身于高贵的乡绅世家,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教育。萧伯纳的、青年时代是很不幸的。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移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他的父亲不仅形象极丑,而且是个谁都不喜欢的懒惰者,多半是整天醉醺醺的。老婆孩子的事情一概不管。萧伯纳15岁时就不得不出去找事做。20岁时,萧伯纳去了伦敦,却不知到何处寻找作,后来他参加了许多讨论社团。起初他总是感到困窘,逐渐地情况好了起来,他知道怎么把话说得通晓明白,不久他就被各种集会邀请前去做演讲。在12年的时间里,他是靠演讲过日子的。然而萧伯纳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他想将这新发现的才能应用于写作。于是,他给自己规定每日必写5页,不管好坏,一概不拘。就这样过了4年,他从自己的那些文章里总共才得到30美元的稿费,这不免使他很失望。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写作,他接着写了5部长篇小说,全部被60家出版社所拒绝,这令他更加沮丧。但他吸取了当初演讲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坚信自己这次也不会失败。他鼓励自己,仍然每日写一定数量的文章。就这样全力以赴,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萧伯纳成了世界上最有名气、收入最多、最为人们所喜爱的作家之一。成功是主动的进取,不是被动的乞求施舍。乔治·萧伯纳 生平介绍日生于都柏林 1870年父母分居。本年,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因家境困难,未能升 学。 1871年到一家公司当抄写员,后又充任会计。 1876年移居伦敦母亲处,依靠母亲。想靠写作生活,没有成功。但他毫不 气馁,博览群书练习写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879年第一部小说《未成熟》遭到卡普曼荷尔书局审稿人的拒绝。 1882年9月,听了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利·乔治的一次演讲。从此开始注意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并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改良主义的费边社成立,萧伯纳参加该社,并成为该■织者之一。发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 1885年开始写长篇小说《凯雪尔·拜伦的职业》和《不合理的姻缘》。本年开始和威廉·阿杰尔合作从事戏剧创作。因没有取得协调一致,剧本最后搁浅。 1886年完成《凯雪尔·拜伦的职业》。 1887年完成《不合理的姻缘》,开始写小说《的爱情》。 1888年完成《艺术家的爱情》。是年,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邀他参加易卜生名剧《之家》的业余演出。剧评家威廉·阿切尔朗诵易卜生《培尔·金特》一剧给他听,萧伯纳开始研易卜生。 1891年发表关于易卜生戏剧创作的评论《易卜生主义的》。 1892年发表第一个剧本《鳏夫的房产》。 1893年发表关于妇女问题的剧本《荡子》(又译《好逑者》)。 1894年发表《华伦夫人的职业》一剧,揭露道貌岸然的绅士淑女原来是榨取妓女血泪钱的妓院主。但此剧在英国无法上演。由《鳏夫的房产》、《荡子》、《华伦夫人的职业》三剧编成萧伯纳第一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集》还发表了《武器与人》。 1895年写成《风云人物)一剧,揭露资产阶级的伪善面目。 1896年完成《难以预料》一剧,触及资产阶级家庭的瓦解问题。 1897年《康蒂坦》和《魔鬼的门徒》两剧发表。《康蒂坦》、《武器与人》、《风云人物》、《难以预料》四剧组成萧伯纳的第二个戏剧集《愉快的戏剧 集》。《魔鬼的门徒》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三剧组成萧伯纳第三戏剧集《为清教徒写的三剧本集》,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愤慨。 1900年发表《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 1903年发表阐述自然哲学思想的第一部作品《人与超人——喜剧与哲学》。 1904年发表剧本《英国佬的另一个岛》。 1905年在英同工人运动高涨及俄国1905 年革命的影响下,发表了剧木《巴巴拉少校》。此剧表现信仰“金钱和炸药”的军火商安德琳夫和女儿巴巴拉之间的冲突。 1907年发表历史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 1908年发表关于家庭和婚姻问题的剧本《》。 1910年《贵贱联姻》、《芳妮的第一个剧本》发表。 1911年写出剧本《医生的穷境》。 1913年写出反宗教喜剧《安特洛克利斯与狮子》。 1914年发表论文《战争常识谈》,表明自己对战争的观点。 1917年写出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知识分子绝望情绪的剧本《伤心之家》。十月革命发生,萧伯纳是亚欧最早同情和拥护这一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代表人物之一。 1919年《伤心之家》发表。 1920年《伤心之家》上演。 1921年变种的生物戏剧《回到马修斯拉时代》发表。同年,在英国共产党理论刊物《劳运月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论文《无产阶级专政》。 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29年《车》发表。 1931年访问苏联,在度过七十五寿辰。高尔基写信向他祝贺,称颂他是“勇敢的战士”,还说“你活了一世纪的四分之三,对于人们的保守倾向和庸俗见解用你尖刻的俏皮话给以致命的打击,不知几多次了。”回国后,萧伯纳发表演说撰写文章,赞扬苏联人民的卓越成就,并多次公开声称未来的世界属于社会主义。 1932年发表剧本《真相毕露》 1933年访问中国。2月17日到达上海。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会面。是年,发表最后一部小说《黑女求神记》。 1936年发表剧作《意外岛上的傻子》、《女百万》、《日内瓦》、《好国王查理第二治下的时代》。 1944年政论书籍《政治指南》发表。 日卒于英格兰东部海瑞福德郡一小村镇。日逝世。 乔治·萧伯纳 写作思想乔治·萧伯纳乔治·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主义主张。萧伯纳的第一部剧作,是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重利盘剥的《鳏夫的房产》。2年后写出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则是对资本主义另一条生财之道的鞭挞和剖析。剧中的华伦夫人出身贫苦,靠开妓院发家后,供养女儿受高等教育,指望女儿能凭身份和教养找个“有钱的男人”,从而跻身上流社会。但却对女儿隐瞒了身世,女儿在洞悉原委后尽管谅解了母亲,却不再接受其供养和教训而自去独立谋生。以上两剧是典型的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也是萧伯纳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包括这两出戏在内,萧伯纳年共写了51部戏,其中除《圣女贞德》是描写青年女者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唯一一部悲剧外,大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意味的笑剧、闹剧、狂剧以及历史剧、哲理剧、政治幻想剧等,题材、手法虽有变化,讽刺、暴露的精神则始终如一。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魔鬼的门徒》、《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 、《人与超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医生的困境》、《安德洛克勒斯与狮子》、《皮格马利翁》、《伤心之家》、《回到玛土撒拉》、《车》等。乔治·萧伯纳 爱情观萧伯纳说过:“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爱上一个人不需要靠努力,只需要靠“际遇”,是上天的安排,但是“持续地爱一个人”就要靠“努力”,在爱情的经营中,顺畅运转的要素就是沟通、体谅、包容与自制 (面临诱惑有所自制)。有许多人总是被“际遇”所迷惑与苦恼,意念不停、欲念不断、争逐不散,而忘了培养经营感情的能力才是幸福的关键。 所以不要去追问到底谁才是我的Mr.Right,而是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若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就算真的Mr.Right出现在你身边,幸福依然会错过的,而活在犹疑与遗憾当中,这不就是许多“爱情虚无症”的遭遇与心态吗?乔治·萧伯纳 不朽名著乔治·萧伯纳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前期主要有《不愉快戏剧集》,包括《鳏夫的房产》(1892)、《荡子》(1893)和《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等;《愉快的戏剧集》由《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4)、《风云人物》(1895)和《难以预料》(1896)组成。第三个戏剧集名为《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其中有《魔鬼的门徒》(1897)、《凯撒和克莉奥佩屈拉》(1898)和《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7)。进入 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乔治·萧伯纳 主要作品电影《窈窕淑女》●《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 ●《圣女贞德》(Saint Joan) ●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 ●《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 ● 《人与超人》 (Man and Superman) ●《伤心之家》(Heartbreak House) ●《华伦夫人的职业》(Mrs Warren's Profession) ●《巴巴拉少校》(Major bara) ●《苹果车》(The
t) ● 《医生的两难选择》 (The Doctor's Dilemma)乔治·萧伯纳 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在1925 年颁发的,它被延了一年,于1926年和该年的奖金同时颁发。当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到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乔治·萧伯纳身上时,他非常幽默地说:“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只金铃?”当时有一家新闻社报道了萧伯纳对于记者的谈话。萧伯纳说:“这件事我实在有点想不通。我想我之所以获奖是由于我今年没有写出半个字。”没写半个字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从这位大师的中,可以窥见萧伯纳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据说,他不仅对诺贝尔文学奖是这样,对其他荣誉和头衔也是这样。他认为,人活着不应该追求虚荣和名誉。 在诺贝尔文学奖角逐场上,萧伯纳是一群“老兵”当中的一个,他的名字一再被提出,他的作品也曾被考虑,被扬弃,然后再度被考虑。十四年前,也即是在1911 年,萧(伯纳)已在世界文坛上赫赫有名,首次被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诗人墨累伊所推荐,成为1911年度的候选人。当时诺贝然的常任秘书威尔生对萧伯纳没有好感,便以所谓的“太会诡辩、无情、不文雅”为理由而未被竞选上。1921年,他又被一批学者提名,被列入竞争侯选人之一,不过,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霍尔斯陶穆将他列在名单的第三位,结果又一次落选。1923年,萧(伯纳)以他的唯一著名的大型悲剧《圣女贞德》轰动整个文坛。并且《圣女贞德》在英、法、德、瑞典等国一再被搬上戏剧舞台,造就了一批戏剧女明星,萧(伯纳)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这一年,他再度被提名。瑞典文学院院士的支持态度较之1921年更加积极,三年前的“慢三步”一跃而变成为“上头牌”。在授奖大会上,霍尔斯陶穆对萧(伯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当萧(伯纳)接到瑞典学院以“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励性的讽刺常蕴含着一种高度的诗意美”的评语而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通知时,他表示出一种冷漠的态度。在朋友的再三劝导下,他才领了那张奖状,并把它挂在墙上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他将所得的六千五百英镑的奖金用来建立了一个英瑞基金会,以褒奖和扶持后起的作家们。他的这一措举得到了文坛有识之士的齐声喝采。 乔治·萧伯纳 主要作品介绍圣女贞德像萧伯纳漫长而多产的文学生涯延续了七十年,仅剧本就有五十一个,本书选收的四个剧本,是其几类主要题材以及不同创作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华伦夫人的职业》《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取材于现实生活。华伦夫人出身贫苦,在操了皮肉生涯之后,由于经营有道,发展成为欧洲多个大妓院的。为了不让女儿薇薇重蹈覆辙,她以嫖资供女儿接受高等教育。当薇薇最终了解到母亲的苦难经历后,她谅解了母亲的过去,但还是在经济上和母亲决裂,决心依靠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本剧描述了主人公人生哲学的形成和性格发展的全过程。这个曾饱受苦难的原本正直的女人,目睹无数从事诚实劳动的妇女濒于死亡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对正直而遭受苦难是否值得产生了怀疑。她的职业虽然卑鄙下贱,但却给她带来了和体面,因而她从不想放弃这种职业。她认为除了罪恶的行当外,没有别的什么可干,她要靠它发财,她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律并从中取利。剧作者以主人公的尖锐台词透视出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真正关系的内幕。 《匹克梅梁》《匹克梅梁》 (1912)是剧作家的一部最著名的喜剧作品。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创作并上演了二十八个剧本,虽然在戏剧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却没有在观众中广为流行。直到这部喜剧上演,并被拍成电影、上了广播,他才真正作为喜剧大师赢得了观众的普遍接受与欢迎。“匹克梅梁”即神话中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善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个少女像,并且爱恋上了这个,爱神受到感动,便给了雕像以生命,使他们二人结为夫妇。剧作家借用这个名字和典故以表示剧中语音学家息金斯和卖花女伊莉莎的关系。息金斯对语音学有着精湛的研究,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在菜市场卖花的穷姑娘伊莉莎有语言天赋,于是将她带回家中,调教并打扮成一个华丽、高贵而端庄的公爵夫人,让她在大使夫妇举行的晚宴和游园活动中大出风头而没有露出破绽来。然而,息金斯是个独身主义者,不可能与她结婚,而伊莉莎既成不了真正的公爵夫人,又不能再回菜市场卖花,遂被置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本剧的意义,除了其喜剧效果外,还在于它表现了剧作者的语音天才。萧伯纳是一位对英语语音有着特殊研究的剧作家,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口音来表现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思想性格。在本剧中,他把鲜为人知的语音学知识及其重要性介绍给了广大观众。 《圣女贞德》《圣女贞德》 (1923)是萧伯纳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贞德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青年女爱国者,笃信宗教,对查尔斯十分忠诚。她领导农民群众击退英军对奥尔良的围攻。但在贡比涅战争中,被勃艮第人所俘。她被卖给英国占领军后,交付教会法庭审判,诬为女巫,在卢昂广场处以火刑。贞德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一个被尊为圣人的传奇人物,众多著名作家都以贞德为主人公进行过创作。萧伯纳在阅读了所有关于描写贞德的著作之后,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他着重突出了贞德的个人意志,赋予这个人物以现实意义。但他在强调个人意志时,也说明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并且进而认为,人类害怕他们的圣贤和英雄,因此必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圣女贞德》是一部内涵极为丰富的作品,它对宗教信仰、妇女问题、社会形态乃至影响历史发展及个人命运的政治因素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发人深省的讨论。贞德这个身着男装、不谈恋爱的新女性形象也为英国舞台增添了一个成功的现实主义人物。 《苹果车》《苹果车》 (1929)是作者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剧名出自英国一句成语“打翻苹果车”,意思是挫败别人的诡计或阴谋。这是一部作者称之为“政治狂想曲”的政治闹剧。执政的工党首相卜罗塔斯与国王马格纳斯相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卜罗塔斯和内阁大臣们向国王发出最后通牒:未经同意,国王不得发表讲话或授意报刊写文章,否则内阁便宣布解散。国王则声称退位,并要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被选进国会,将组织一个政党,而那时他的刚继位的儿子很可能叫他组织内阁。首相意识到即使眼下取得权力,将来也会败在国王手下,于是被迫宣布取消最后通牒,一切恢复如旧。这个剧本旨在说明,统治集团内部各党派之间既争权夺利又妥协勾结,无非是要从国家的财富中为自己夺取更大的份额。因而无论是马格纳斯或卜罗塔斯当政,国家的实质都不会改变,因为他们也不过是被财阀操纵的傀儡而已。剧本明确指出,国家的实际政权掌握在垄断联合企业有限公司的手中。 乔治·萧伯纳 人物名言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 --Bernard Shaw   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女人;每个不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两个女人。 —萧伯纳   I was born intelligent - education ruined me. --Bernard Shaw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 —萧伯纳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ut nobodys perfect...... so why practice? --Bernard Shaw   完美无缺苦练来……但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干吗要苦练呢? —萧伯纳   If it is true that we are here to help others, then what exactly are the others here for? --Bernard Shaw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帮助别人的,倘若此话非虚,那么请问,别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干什么的? —萧伯纳   Since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people appear bright until you hear them speak. --Bernard Shaw   由于光速比音速快,所以在我们听到人们开口之前,个个都显得很聪明。 —萧伯纳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 is Mastercard & Visa. --Bernard Shaw   金钱并非一切,还有信用卡呢。 —萧伯纳   One should love animals. They are so tasty. --Bernard Shaw   人们应该喜爱,它们好吃来着呢。 —萧伯纳   Every man should marry. After all, happiness is not the only thing in life. --Bernard Shaw   每一个男人都应该结婚。毕竟,幸福不是人生中惟一的东西。 —萧伯纳   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Bernard Shaw   明白人从不结婚,结了婚就不明白了。 —萧伯纳   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Bernard Shaw   成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看,无怪乎成功人士都拿他当自家亲戚看。 —萧伯纳   "Your future depends on your dreams." So go to sleep. --Bernard Shaw   “未来取决于梦想。”所以赶紧睡觉去。 —萧伯纳   There should be a better way to start a day than waking up every morning. --Bernard Shaw   开始新的一天,应该有比每天早上一觉醒来更好的方式。 —萧伯纳   "Work fascinates me", I can look at it for hours. --Bernard Shaw   “工作令我着迷”,我可以一看好几个小时。 —萧伯纳   G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ernard Shaw   上帝造就了亲戚;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选择朋友的机会。 —萧伯纳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s you know. So why learn? --Bernard Shaw   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忘得越多。忘得越多,知道得越少。那么何必学呢? —萧伯纳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获奖作品 展开收起年份(公元)获奖作者国籍获奖作品1901年(),诗人法国《孤独与深思》1902年(),历史学家《风云》1903年(),戏剧家、诗人、小说家《挑战的》1904年(),诗人。法国《金岛》(),戏剧家、诗人《伟大的牵》1905年(),小说家《你往何处去》1906年(),诗人、文艺批评家《青春诗》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小说家、诗人英国《老虎!老虎!》1908年(),哲学家德国《精神生活漫笔》1909年(女)(),作家瑞典《骑鹅旅行记》1910年(),作家德国《特雷庇姑娘》1911年(),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花的智慧》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剧作家、诗人德国《群鼠》1913年(),诗人、社会活动家《吉檀枷利—饥饿》1915年罗曼·()作家、音乐评论家法国《约翰·克利斯朵夫》1916年魏尔纳·海顿斯坦姆(),诗人、小说家瑞典《朝圣年代》1917年卡尔·耶勒鲁普,作家。《磨坊血案》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说家丹麦《天国》1919年卡尔·施皮特勒()诗人、小说家。《奥林匹亚的春天》1920年()小说家、戏剧家、诗人挪威《大地硕果—畜牧曲》1921年阿纳托尔·法郎士()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法国《苔依丝》1922年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作家西班牙《不吉利的姑娘》1923年(),诗人、剧作家爱尔兰《丽达与天鹅》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作家波兰《福地》1925年乔治·萧伯纳(),戏剧家爱尔兰《圣女贞德》1926年(女)(),作家。意大利《邪恶之路》1927年(),哲学家法国《创造进化论》1928年西格里德·温塞特(女)(),作家挪威《—主人—十字架》1929年(),作家德国《魔山》1930年(),作家美国《巴比特》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诗人瑞典《荒原和爱情》1932年()小说家、剧作家英国《有产者》1933年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作家俄国《米佳的爱》1934年路伊吉·皮兰德娄()小说家、戏剧家意大利《寻找自我》1936年尤金·奥尼尔()剧作家美国《天边外》1937年()小说家法国《蒂伯—家》1938年赛(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作家美国《大地》1939年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作家《少女西丽亚》1944年约翰内斯·威廉·扬森()小说家、诗人丹麦《漫长的旅行》1945年列拉·米斯特拉尔(女)()诗人智利《柔情》1946年赫尔曼·黑塞()作家德国《荒原狼》1947年()作家、评论家法国《田园交响曲》1948年()诗人、剧作家、批评家英国《四个四重奏》1949年()作家美国《我弥留之际》1950年亚瑟·威廉·罗素()数学家、哲学家国《哲学—数学—文学》1951年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诗人、戏剧家、小说家瑞典《大盗巴拉巴》1952年 作家法国《爱的荒漠》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英国《不需要的战争》1954年()作家。美国《老人与海》1955年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作家冰岛《渔家女》1956年()诗人西班牙《悲哀的咏叹调》1957年()作家法国《局外人》、《鼠疫》1958年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诗人、小说家前苏联《日瓦戈医生》1959年()诗人意大利《水与土》1960年圣.琼.佩斯,作家法国《恋歌》1961年()小说家前南斯拉夫《桥·小姐》1962年()作家美国《人鼠之间》1963年()诗人希腊《“鸟”号》1964年让·保尔·萨特()犹太人,哲学家、作家法国《苍蝇》1965年米哈伊尔·亚历山大奇·肖洛霍夫()作家前苏联《静静的顿河》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犹太人,作家以色列《行为之书》(女)()诗人瑞典《逃亡》1967年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诗人、小说家危地马拉《人》1968年()小说家《雪国》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作家法国《等待戈多》1970年()作家《癌病房》1971年()诗人智利《情诗·哀诗·赞诗》1972年海因里希·伯尔()作家德国《女士及众生相》1973年()小说家、剧作家《风暴眼》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作家瑞典《乌洛夫的故事》哈里·埃德蒙·马丁逊()诗人瑞典《露珠里的世界》1975年()诗人意大利《生活之恶》1976年,作家美国《赫索格》1977年()诗人西班牙《天堂的影子》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作家美国《师·原野王》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诗人希腊《英雄挽歌》1980年()诗人波兰《拆散的笔记簿》1981年(1905~)德语作家英国《迷惘》1982年(1928~)犹太人,记者、作家《百年孤独》1983年()作家英国《蝇王》、《金字塔》1984年()诗人捷克《紫罗兰》1985年(1913)小说家法国《弗兰德公路》、《农事诗》1986年(1934~)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尼日利亚《雄狮与宝石》1987年()苏裔美籍诗人美国《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1988年(1911~)作家埃及《街魂》1989年 CamiloJoseCela 作家西班牙《为亡灵弹奏》1990年,诗人墨西哥《太阳石》1991年(女)(1923~),作家南非《七月的人民》1992年(1930~)诗人圣卢西亚《西印度群岛》1993年(女)(1931~)作家美国《所罗门之歌》1994年(1935~)小说家日本《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1995年希尼(1939~)诗人爱尔兰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女),诗人波兰1997年,讽刺剧作家意大利《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1998年,记者、作家《盲目》1999年,作家德国《辽阔的原野》2000年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法国《灵山》2001年(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英国《到来之谜》2002年,作家匈牙利《无形的命运》2003年库切(1940~)作家南非《耻》2004年(1943~)女作家《教师》2005年(),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英国《看房者》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1952~),作家《》2007年(DorisLessing,1919—),女作家英国《笔记》2008年勒o克莱齐奥(-MarieGustaveLeClézio,1940—),“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法国《乌拉尼亚》2009年(又译作、赫塔·穆勒),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德国
重要事件:
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代表作品:
《华伦夫人的职业》 、《匹克梅梁》
道格拉斯·诺斯
真是一个传奇的女人,纯洁,神秘,英勇,无惧,壮烈,她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
英国侵略法国,攻占法国大部分领土,那是法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在英国士兵的铁蹄下,法国人名饱受摧残与侮辱……
农家女孩贞德不断地给法国的王储写信,以...
te...
中文名称: 萧伯纳 性别: 男 生卒年:
国别: 英国 生平简介生平简介萧伯纳,爱尔兰人,生于都柏林。英国剧作家、政论家。1876年移居英国。1879年开始文学活动。1884年参加创建费边社,写了很多有关社会和政治的著...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
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爱尔兰] 生平年表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爱尔兰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
萧伯纳()shaw,georgebernard 英国剧作家,评论家。本名乔治·伯纳·萧。日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日卒于英格兰东部海瑞福德郡一小村镇。其母是优秀女中音歌手。萧伯纳中学...
说话幽默、犀利,语言艺术高超当首推萧伯纳,例子如下:1、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他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发生的原因。”
2、有一次,萧伯纳因脊椎骨...
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
ki.net/kns50/detail.aspx?filename=.nh&dbname=cdfd2007这个网址是一篇论文关于萧伯纳的戏剧道德观,是英语论文但有中午翻译,你自己去看...
事后,有人问萧伯纳,...
苏东坡与老道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苏东南亚坡在杭州做官时,一时闲暇游莫干山。中途疲乏,见一庙宇便进去休息。主持老道见来人衣着简朴,便冷冷地指着椅子说:"坐!"然后对道童喊:"茶!"老道在与来客闲聊中,发觉来者很有才华,非普通书生。即将来客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萧伯纳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