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装健身器材网影响休息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超期服役”健身器材损坏谁来修?
  10:45:45 来源: 
  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家门,活动筋骨健健身。  可是,有不少市民反映,小区内的健身器材损坏十分严重,暗藏安全隐患,健身器材如今已变成健身&弃材&。  健身器材&ldquo
  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家门,活动筋骨健健身。
  可是,有不少市民反映,小区内的健身器材损坏十分严重,暗藏安全隐患,健身器材如今已变成健身&弃材&。
  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现象,在居民小区是否普遍?是什么原因造成健身器材损坏?社区健身器材该由谁来维护?连日来,本报民生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健身器材成健身&弃材&
  3月19日下午2时,在振兴西路三里铺风景小区内,有10多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拉家常。他们对面就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安装着不少健身器材。但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太空漫步机少了一条腿;大转轮的转轮不翼而飞了;背部按摩机没有了把手&&
  &这些健身器材安装了至少七八年了,因为没人管没人修,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也没法锻炼身体。&赵大妈说,他们小区的健身器材有一半多都损坏了,能用的也锈迹斑斑,让人很不放心,&健身器材上的零件都生锈了,万一从上边摔下来咋办?&
  在东昌路新世纪花园小区,记者发现,该小区内的大多数健身器材也&伤痕累累&:上肢牵引器没有牵引绳,太空漫步机上的踏板不知所踪,四位蹬力器全部折断,运动腰部肌肉的转盘有的已不能转动&&
  据该小区居民刘先生介绍,原来广场上安有10多种健身器材,后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缺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成了摆设。&损坏严重的都被拆除了,目前只剩下几个单杠和伸展器等几种器材了。&
  在开发区天安新村小区,一听记者问及小区的健身器材,小区居民李女士直摇头:&锈的锈、坏的坏,除了小孩子在这儿玩一玩外,大人们基本上都不在这里建身了。&李女士指着一个折断的蹬力器说,这个健身器材已经损坏很长时间了,但一直无人过问,如今成了一堆废铁。旁边的梅花桩轮缺少一个轮子,地上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铁杆。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鼎舜花园、卫育小区、滨河花园、温泉花园东区等10多个小区,发现这些小区内&缺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还真不少,往日的健身器材如今变成了健身&弃材&。
  &超期服役&和使用不当是损坏的主因
  记者调查发现,小区健身器材损坏严重与其&超期服役&有很大关系。比如新世纪花园小区、三里铺风景小区等小区内安装的健身器材已接近10年之久。
  那么,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究竟是多长呢?记者在这些健身器材上都未找到答案,而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此也一头雾水。最后,记者经查阅资料发现,自2004年以来,我国曾发布过两次《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最近的版本是2011年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将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提高到8年。
  另一版本是2004年3月发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旧版本将室外器材的使用寿命分为三类,并明确规定了使用寿命。
  第一类是具有杠面弹力性能的单杠和双杠,由于此类器材长时间反复使用造成的弹性变形,容易使横杠产生疲劳裂纹和断裂,因此规定的安全使用年限较短,仅为2年。
  第二类是具有转动、摆动或滑动等含有各类活动性零部件的器材,如漫步机、秋千、跷跷板等,此类器材各类活动性零部件有经常性的磨损现象,安全使用寿命为4年。
  第三类为其他无任何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固性器材,如固定式踏桩、平衡木、仰卧起坐床等,其安全使用寿命确定为6年。
  由此可见,健身器材都是有使用寿命的。而按照这一标准,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的现象在城区很多小区都非常普遍。
  &这些健身器材整日被风吹日晒,零部件经常性地磨损,又没人来维护,不坏才怪呢。&
三里铺风景小区的张先生认为,如果健身器材的维护工作做得好,使用年限可以适当增加。但如今大部分小区都缺乏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没有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导致许多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有市民反映,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健身器材受损不容忽视的因素。&有些人一点也不爱惜这些器材,把它们当成了孩子的玩具,任由孩子随便玩弄。时间长了,再结实的器材也会被弄坏。&滨河花园的郭大爷指着一台废掉的单人健骑机说,以前,他就看到过有人抱着孩子一起玩耍,有的人则任由孩子甩漫步机的踏板。
  健身器材由&热&变&冷&
  &这些健身器材刚安装上的时候,大家都有新鲜感,每天早晨和晚上,都有很多居民在广场上健身。后来慢慢地人就越来越少,现在几乎都没有人使用这些器材健身了。&
  三里铺风景小区的杨先生说,健身器材之所以由&热&转&冷&,一方面是因为器材残缺不全,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居民特别是年龄大的人不敢使用。另一方面,健身器材品种太单一,满足不了居民的实际需求,很多人对其失去了兴趣。
  &现在广场上只剩下单杠、仰卧起坐等健身器材,这些都不太适合老年人,年轻人也不爱玩,如果再增加或修理一下大转轮、背部按摩机等健身器材就好了。&杨先生认为,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健身运动,只不过现在家门口仍缺乏适合大众的健身器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现在天气宜人,但是很多小区内的健身广场上却静悄悄的,很少有人在广场上健身,有的居民甚至将自家的被子、衣服等放到健身器材上晾晒。
  对于这种尴尬局面,有的小区居民抱怨,健身器材多半是&有人安装,无人管理&,一些小区安装好了健身器材,却没有人维护。&有的健身器材吱吱呀呀,有的晃晃悠悠,上去就让人感到害怕,谁还敢锻炼呢?&
  &天暖和了,大伙儿都想出去运动一下,但现在小区内的健身器材能用的不多,有的老年人只好出去跳广场舞,但跳舞时音响放大了又会与周围的邻居闹矛盾。&
一位姓冯的大妈对记者说,她希望小区内多增加一些既安全又好用的健身设施,以便让老年人在闲暇时间有个健身的好去处。
  小区健身器材谁来管谁来修?
  如果小区健身器材坏了,该向哪个部门反映?应由谁来负责维修和更换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居民认为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应该由物业公司来维护。
  &健身器材有的是开发商安装的,有的是体育彩票捐赠的,物业没有这笔维修经费。&一家物业公司的负责人称,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小区健身器材费用由物业承担,作为小区里的公共设施,物业有责任负责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可一旦坏了就无能为力了。
  &如果是健身器材的螺丝松了或根基不稳了,物业能修一修,一旦碰到零部件损坏或丢失的情况,物业就没能力维修了。&一位张姓物业经理说,目前物业公司是微利保本行业,主要靠服务来经营,根本没有资金投入到这方面。
  &要弄明白健身器材损坏谁来维修,应先弄清楚健身器材的来源和归属。&市体育局群体科负责人称,城区公园、广场和部分小区内健身器材是由体育局从体彩公益基金中拨款捐赠的,这部分健身器材的管理应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即安放在哪里就由哪里负责。
  这位负责人说,如果健身器材在保质期内坏了,应该由生产厂家负责维修;如果是个人造成的损坏,应该由业主个人承担。对于超期服役的健身器材,应由地方管理部门统计上报,市体育局根据计划会考虑更换或维修。器材安置所在地监管不到位、维护和报修不及时,也是健身器材损坏严重的原因之一。&其实,维护好健身器材,单靠物业的力量不行,居民自身的素质也要提高,健身器材是为公众服务的,每位小区居民都应该像爱护自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健身器材。&
  谁来为&断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疗伤&?应该建立一套怎样的管理机制,来彻底解决健身器材维修难的问题?这的确是个亟待破解的民生难题。
责任编辑:庞玉伟
】【】【】
内容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更多关于 健身器材 的新闻:
精彩图片:
聊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聊城新闻网是聊城报业传媒集团所属《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刊登新闻及其他作品的唯一授权使用单位,上述作品电子版的版权均为聊城新闻网所有,严禁任何网站擅自转载或盗用。
任何网站转载聊城新闻网作品,需事先征得本网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聊城新闻网,作者□□□”等字样。
截止今日,聊城新闻网没有书面授权任何网站转载使用本网作品。
近期发现聊城若干网站擅自盗用聊城新闻网发布的新闻报道、照片、视频等。为此,特郑重声明:凡转载聊城新闻网作品的网站,务必于三日内将本网作品撤除,并保证以后不再转载,否则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聊城新闻网电话:&&|&&&&|&&&&|&&
小区健身器材不完全“体检报告”
核心提示:■健身器材成了晒衣架。  昨天是“全民健身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走访省会15个小区,为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做“体检”。记者调■健身器材成了晒衣架。  昨天是“全民健身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走访省会15个小区,为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做“体检”。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区健身器材状况良好,但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还有一些小区目前没有健身器材,居民盼望有关部门尽快安装。  健身器材良好的小区占大多数  昨日上午7点,记者首先走访了省医保宿舍、中天世都、省直东苑小区等。不少老人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处锻炼,“小区的健身器材虽然不多,但是都挺好用,而且功能性挺强。以前好多老人都到街心公园去打拳,现在家门口就有器械了。早上都是老人们在这里一边聊天一边锻炼,晚上基本上都是孩子玩,打乒乓球,玩跷跷板,特别热闹。”省直东苑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健身器材小广场目前是居民们最爱扎堆的地方。  随即,记者又走访了7个小区,健身器材都维护良好。  亲亲小镇四五台器材“缺胳膊少腿”  在亲亲小镇,记者看到健身器材损坏了将近一半。其中有四五台“缺胳膊少腿”,成了摆设。“有一次我路过时正好看到有几个小孩在损坏了的健身器材上玩,急忙制止了他们。那些器材断裂的地方都很尖,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孩子,太危险了。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多关注一下咱们小区健身器材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和更新。”居民张先生见到记者采访,十分着急地反映。  棉四生活区的多台器材有破损  在棉四生活区,记者看到,这里的一台三人太空漫步机中有两条腿儿已经着地,荡不起来了;一台腿部按摩器的两个按摩柄上塑料外层都已脱落,只剩下里面的铁芯;另外一台双人腰背按摩器只有半边能用而另外半边不知所踪,断口用一条旧毛巾包裹着。  正在休息的王大爷告诉记者,这套健身器材是2012年安装的,才用了两年,但最近几个月有些器材就开始出现故障。“一些器材比如太空漫步机很受大人小孩喜欢,用的多了焊接处就会发生弯折或断裂,不能正常使用。焊口断开后露出的铁边很锋利,因为担心伤到孩子,我们就拿毛巾把铁边包起来,”王大爷说虽然有破损,但大家没有反映过,“不知道反映给谁。”   健身场地一旁还有一张乒乓球桌。“这张乒乓球桌也是同一批捐赠的,现在我们都爱用它,有时候人多了还要排队,要是再多安几张桌就好了。”记者观察到,这张备受青睐的乒乓球桌中间却没有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些孩子经常中午过来打球,56号楼一位老人觉得扰民,就私自将中间的网拆除了,至今也没人给装上。  谈中园部分健身场地成了停车场  在谈中园,记者看到一张残破的乒乓球桌,桌面从中间断开,一半尚存,另一半斜靠在旁边一台腰背按摩器上。一位锻炼身体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这套健身器材安装了5年,大部分还完好无损,只有两张乒乓球桌“提前下岗”,“原来经常有小孩在上面蹦来跳去闹着玩,有人干脆当自家桌子用,在上面放这放那,真正想打乒乓球的却没的用。”  记者留意到有的健身器材上搭着件衣服或插着把扇子,变成居民的“晾衣架”。原来的一张乒乓球桌因破坏严重被清理走,中间空出一片场地又成了部分业主的“停车场”。记者随机问了几位居民,健身器材损坏了是否知道该向哪个部门报修,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不清楚。“小毛病我们自己能解决的就尽量不找人,要是坏得严重就没办法了。”  没有健身器材的小区居民挺着急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有一些小区例如棉三小区、省安装公司宿舍、东方名邸等没有健身器材,居民想健身只能出门遛遛弯,或自己买来羽毛球拍在空地上打球。一位遛弯的老人说,“小区没有健身器材,整天在家门口遛弯儿也没意思,真想让人给咱们小区也安装几台。”  物业:希望联合业主共同维护  就小区内健身器材的破损问题,记者联系了谈中园物业。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小区居民一般都能按照使用说明科学使用健身器材,偶尔出现小问题物业也会及时处理,但有时因为看管不严,小区里的孩子经常有破坏的行为,他们也很无奈。为此,物业呼吁家长对孩子加强监管和教育。对于用健身器材晾衣服以及在健身场地停车的问题,他们表示会派保安加强管理,保证物尽其用。  针对亲亲小镇健身器材破损问题,记者多次拨打亲亲小镇物业电话,但都没能联系到相关人士。  居委会:破损情况会及时上报  对棉四小区健身器材破坏的问题,小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居委会之前曾在门口贴出健身器材的报修方式和联系电话,但并没有人报修过,“安装人员当时特意给居委会留了电话,如果有人报修,我们肯定已经联系厂家过来维修了,”居委会文体委员建议,小区里健身器材出现损坏后居民最好第一时间反映给居委会,杜绝安全隐患。  谈中园所属的东安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回复记者说,由于本届居委会刚上任不久,有些问题还没来得及处理。关于谈中园小区内乒乓球桌破损的问题,他们正准备上报,请上级部门尽快派人过来解决。  市体育局:健身器材有维修专用资金   针对小区里健身器材的维修问题,市体育局建议,首先应明确其所属单位。如果是体育部门捐赠的健身器材,居民可直接按照器材上的标签给厂家打电话,或上报居委会,由居委会联系厂家维修。2012年之后安装的健身器材保修期已经延长至8年,如果超出保修期,可以使用捐赠单位在各区分配的健身器材维修专用资金。  针对有些小区没有安装健身器材的情况,体育局工作人员作出解释:由于资金等条件有限,目前捐赠的健身器材还普及不到所有小区,但能保证各居委会辖区内都有一定数量的健身器材。他说,如果居民想要申请在小区内安装健身器材,可以上报居委会,由居委会逐级反映给相关部门。  健身教练:适当增加儿童专用健身器材  针对小区健身器材的状况,记者采访了多位专业健身教练。教练们提出,如今人们锻炼身体的观念正在增强,居民在小区内就近利用健身器材十分便利。但有些人可能并不了解科学的使用方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这样既不利于健身器材的维护,也可能会伤害自身,建议在小区内普及正确的健身器材使用方法。  如果健身器材发生破损,应及时上报维修,并暂停使用,以防造成人身伤害。另外,建议相关部门对各小区健身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对超出使用年限的器材及时更新,排除安全隐患。  同时,教练们还提示,大多数小区内没有儿童专用的健身器材,成人健身器材很多都不适用于孩子,这也是一些孩子使用成人健身器材不慎受伤的原因之一,希望相关部门予以重视,能够适当增加儿童专用的健身器材。  (原标题:小区健身器材不完全“体检报告”)
&&/yx/jbzq/&&/yx/yxqy/&&/yx/jkss/&&/yx/qwys/&&/yx/rcys/&&/yx/ydjk/&&/yx/jkxw/&&/yx/wwwq/&&/yx/&&/yx/jbbk/
购物车(0)&&&昆明掏300万为公共健身器材“看病” 6月底或首次大修
市内不少健身器材损坏严重,市民锻炼成难题。 实习记者张昊哲/摄
进入夏天,清晨时分或晚饭过后,在公园里、小区内、大街上总能看到人们用健身器材锻炼的身影。如今,“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新时尚,昆明各地也增加了公共健身点,然而,功能各异的健身器材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化损坏无人维修等问题,潜在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今日,记者对昆明市公园、小区及大街上的健身器材走访调查发现,多数健身器材年久失修、锈迹斑斑、无人管理等情况普遍存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苦恼 健身器材出问题
市民不知向谁反映
“如今喜欢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尤其老年人很喜欢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器材安装的时间久了,损坏程度较大,用来健身很不安全。”北市区王旗营小区一名住户说,她一般都会在早晨锻炼身体,但由于小区的健身器材损坏太严重,有些已经不能使用了,给想健身的住户带来很大困扰。“平时没见过有人来维修,很想和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但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该住户有些苦恼。
在江岸小区附近的龟龙湖公园里,6套健身器材看上去成色都很新,但有一个“健腰器”底部已经裸露出来,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由于该公园内游人较多,很多调皮的孩子还会在损坏的“健腰器”上玩耍,看起来非常危险。“公园里的健身器材损坏应该是属于公园管理方处理吧,但具体归什么部门管理我们也不清楚。”一名带着孩子玩耍的妈妈说。
走访中发现,在部分健身器材上面标注着使用年限,多数器材为4至6年,但上面却没有标注安装日期。
无论是设置在公园、小区,还是街边的健身器材都很受市民欢迎,但安装后无人维护是不少小区都存在的问题。对于老化的健身器材该向哪个部门反映,大部分市民表示不知情。
调查 有人安装没人管
器材“受伤”严重
在走访中了解到,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残疾”健身器材,主要原因或许还在于使用者的不爱护和人为损坏,市民对公共器材的保护意识缺乏。“体育局给我们安装了这么多健身器材,是为了让我们能很好地锻炼身体,但是我见过有人在使用时肆意破坏器材,还有人随意用脚踩踏器材,现在器材坏了这么多,和这些人使用不当有很大关系。”一名正在翠湖北门健身的老大爷说。
对于小区健身器材损毁严重的情况,大部分市民也会质疑,难道小区物管不应该管理这些损坏的健身器材吗?
“小区里面的健身器材是为了让小区住户锻炼身体安装的,作为物业,我们会定期对健身器材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破损情况都会进行修理,但由于每天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的人较多,部分人认为器材是公共财物,不好好爱护也没关系,因此小区里人为破坏器材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器材零部件可能两三个月就得更换一次,但由于有些器材设备零部件很难买到,只能用铁丝进行简单固定。”某小区物管处工作人员说。
“既然安装了这么多健身器材,就应该有相应部门来管理,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市民张先生说。
回应 器材归属地管理
将进行全市大维修
针对昆明市大量健身器材存在老旧、损坏的情况,本报记者致电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群体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复:“目前昆明确实存在大量的健身器材需要维修的情况,但由于之前一直缺少维修经费,就一直没有落实。今年由市级体育彩票拨出300万元公益金,对全市破旧的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处理。”
他表示,不同的器材配置不一样,安装一套完整的器材需花费元,而这次维修全市健身器材,是在安装器材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复,具体每套器材需要多少钱来维修,还要看具体损坏程度。有的可能只需要换个零部件,而损坏比较严重的就需要整套更换,所以在接下来的维修中工程量会比较难以估算。
该工作人员介绍,昆明市内的健身器材是由各个属地文体局进行管理的,目前昆明市区有接近1400套公共健身器材,且分布在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管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从今年年初开始,市体育局已经对全市健身器材损坏情况进行了统计,预计到6月底结束统计工作,之后将进行器材维修。一般情况,健身器材的使用年限是5至8年,预计明年开始,市民们就能使用焕然一新的器材了。并且从今年起,之后每一年都会按时按期对器材进行管理和维修。”该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健身器材安装在公共场所,各有利弊。对于想健身的市民来说很方便,大部分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但有部分不爱护公共财物的人,在使用器材时没有公共意识,随意破坏,也有人会顺手拿走一些零部件,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器材‘缺胳膊少腿’。由于维修健身器材有一定难度,希望市民们能爱护健身器材,保护公共设施。”(都市时报 实习生陈蕾)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家门口的健身器材还安好吗? - 读报 - 评校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家门口的健身器材还安好吗?
08:10:57 来源:京江晚报 责任编辑:评校网 网友评论
  文&朱秋霞&俞佳融  近年来,不少社区都安装上了室外健身休闲设施,业内称为“健身路径”。一条“健身路径”一般由蹬力器、压腿器、单杠等10件左右器材组成。这些家门口的健身器材因为方便有效,广受人们的喜欢。没事的时候,去蹬蹬腿、扭扭腰、玩玩单双杠,既锻炼了身体,还能和邻居们隔三差五地见个面、聊聊天。然而,日晒雨淋,年久失修,一些社区的这一免费“健身房”兼社交场所因器材损坏或场地失修,失去了健身休闲的功能,成了“摆设”,甚至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近日,家住梦溪花苑的陈女士向记者反映了这个问题。  曾经的“社交场所”荒废了  家住梦溪花苑的陈女士原本对小区内的健身广场并不感兴趣,但是自从孙女会走路之后,早晨和傍晚带着孙女在那里玩游戏便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小区里很多有学龄前宝宝的家庭几乎都在那里带宝宝晒太阳、玩游戏,而他们自己也在这里聊一聊哪里的奶粉便宜啦,什么时候该打什么疫苗这样的话题。就像陈女士说的,“这块不大的广场既是大人的免费健身房,也是宝宝的社交场所、家长们交换育儿经的地方。”  “不过,这里的健身器材已经坏了有一年多了,两个漫步机各只剩一只脚了,跷跷板的扶手不知去了哪里,自从这里的健身器材坏了以后,带孩子去那里玩的家长就越来越少了。”  在这个健身广场,记者看到,没有把手的跷跷板依然可以上下撬动,只是一头锋利而尖锐的铁锈露在外面,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划伤人,而两台漫步机也都只剩下一条腿,如果有孩子贸然上去晃动,可想而知是很危险的。  陈女士说,家长们喜欢带孩子来这里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这里的地面是由塑胶垫子铺起来的,就算小孩在上面跌倒也比在水泥上跌倒要轻得多。但是记者看到,就像运动器材会损耗一样,这里的塑胶垫子因为年月长的缘故也损坏了。暗红色塑胶已经被磨损的可以看到垫子下面的水泥,边缘也卷了起来,有些地方的垫子已经与下面的水泥脱离,轻轻一拉就松动了。  “因为有安全隐患,所以大家逐渐就不来了。”在陈女士眼里,这个健身广场已经从原先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变成一个危险场所。  器材老化、场地损坏成主因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我家山水、江滨新村、南马路、京河小区等地方的“健身路径”,有些地方因为新装不久,加上维护的较好,依然保存的完好,但是像梦溪花苑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在京河小区最南面的一块健身场地,记者看到,原先铺设的镂空砖中已经长出了不少野草,可以想见平时少有人在此玩耍。路过的叶先生说,这块场地上的健身器材大概是在2004年左右安装的,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虽也维修过几次,但是毕竟时间长了,器材老化严重,很多都锈迹斑斑,再加上场地条件不好,坑坑洼洼的,因此并没有很多居民来此锻炼。附近的居民也希望这块场地能够修整一下。  在南马路附近,也有一块场地和这儿的情况类似。贺家弄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器材老化、场地损坏是少数健身路径荒废的主要原因,而长时间的日晒雨淋、缺乏专业维护以及部分人员使用不够爱惜是造成器材和场地损坏的主要原因。  正东路街道文化站站长王凤花说,原先健身路径一般由体育局提供器材,社区则提供场地和进行维护,如果需要维修的话由居民向社区提出,安排专人维修;如果需要更换或者新装的话,则需要由社区向本辖区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市体育局。由市体育局有关部门到现场进行察看,符合条件方可列入计划。  提档升级,资金难题有望解决  一个多月前,酒海街社区为南马路附近一个已经“老旧”的健身路径申请的健身器材已发下来了,但一直还没有安装。“那块场地,地面不平整,杂草丛生,器材老化严重,有部分甚至已严重损坏,为此我们去年向体育局申请了一批新的器材。”酒海街社区主任华君介绍说。“器材有了着落,场地问题却成了难题。”  华君说,场地的费用并不少,一块场地全部弄好大概需要2万块钱左右,在新型的有物业管理的小区,这部分费用由物业承担,因为对完善小区配套有益,大部分物业也乐于承担,但是在一些老小区,之前这部分经费主要是由社区来承担,筹集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南马路的健身点借着物业管理提升的“东风”,这次有望完全实现旧貌换新颜。但是其他一些老片区可能未必会这么凑巧。  贺家弄社区工作人员也说,整个贺家弄片区并没有一片健身场地,去年也打算申请新开辟一块,但是考虑到资金来源问题,一直未付诸实施。  但是,今年市体育局的一个新举措将有望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镇江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梁赤斌带来一个好消息,今年镇江市将对全民健身工程进行一个全面的提档升级。由原先的以社区为单位,变成以街道为单位来整合信息上报给区级文体局,然后由区文体局上报市体育局,再由体育局统一安排。而且与原先不同的是,现在街道只需提供平整的水泥地,其他如铺设塑胶场地等事项将由市体育局统一施工。  评校网,详情请访问:
&&相关新闻
网友关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外健身器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