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三八三分钟说课课视频

《论语》十二章 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说课导学案 课件 教学视频朗读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备课中心 /teacher/ja/122.htm
&&《论语》十二章
您现在的位置: → [] →
《论语》十二章 共『50』篇教案教学设计
『』『』『』
&[]&[阅读次数:8]&[]&[阅读次数:115]&[]&[阅读次数:287]&[]&[阅读次数:214]&[]&[阅读次数:298]&[]&[阅读次数:309]&[]&[阅读次数:222]&[]&[阅读次数:1389]&[]&[阅读次数:940]&[]&[阅读次数:1218]&[]&[阅读次数:1512]&[]&[阅读次数:1356]&[]&[阅读次数:1147]&[]&[阅读次数:1959]&[]&[阅读次数:1513]&[]&[阅读次数:5195]&[]&[阅读次数:1127]&[]&[阅读次数:1289]&[]&[阅读次数:2057]&[]&[阅读次数:2075]&[]&[阅读次数:986]&[]&[阅读次数:577]&[]&[阅读次数:1932]&[]&[阅读次数:2416]&[]&[阅读次数:1790]&[]&[阅读次数:2712]&[]&[阅读次数:1096]&[]&[阅读次数:3382]&[]&[阅读次数:1101]&[]&[阅读次数:772]&[]&[阅读次数:922]&[]&[阅读次数:3148]&[]&[阅读次数:6828]&[]&[阅读次数:3157]&[]&[阅读次数:3747]&[]&[阅读次数:1158]&[]&[阅读次数:2724]&[]&[阅读次数:591]&[]&[阅读次数:459]&[]&[阅读次数:502]&[]&[阅读次数:1962]&[]&[阅读次数:4351]&[]&[阅读次数:310]&[]&[阅读次数:466]&[]&[阅读次数:1106]&[]&[阅读次数:1000]&[]&[阅读次数:863]&[]&[阅读次数:6253]&[]&[阅读次数:382]&[]&[阅读次数:3333]
&(关键词之间请用全角的逗号隔开,比如“高考,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初三化学九年级化学课堂实录及教师说课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宁静致远——孙丽英小学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省级课题“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 孙丽英 &&&&更新时间: 23:00:17
&&&&&&&&& 赣州市于都县城关小学课题组&& &&&&&&执笔:孙丽英
&&& 【摘要】
&&& 本课题研究以&原生态理论&为指导,以自然教育思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改变了从书本到作文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的传统习作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探讨与实验检验,拓宽了小学生习作素材的获取途径,优化了原生态习作的指导方式及评价策略,在习作教学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能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和谐统一,在根本上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益。
&&& 【关键词】
&&& 原生态理论&&& 原生态&&& 习作的&生态场&&&& 原生态课堂&&& 原生态习作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习作教学都能提供广阔、优质的空间,但习作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习作教学尤其是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薄弱的环节,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习作教学都被&边缘化&了: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与鲜活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比较守旧,从书本到作文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由于作文的过程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学生习作不是为需要而习作,也不是为了交流而习作,只能按老师出的题目要求进行编、骗、仿。有些教师还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的人要我写些什么,怎么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瞄着分数&、&力争高分&的近乎科举考试的训练,忽视了作文教学中课堂生态个体的创造性,泯灭了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开拓进取精神,导致学生习作中普遍出现虚假化、机械化、僵硬化、成人化的毛病。
&&& 其实,如果我们从学生的&生命&本体去考察,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真烂漫的,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对万物他们有自己至真至纯的独待体验。有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妈妈洗脚,我也给您讲《小鸭子的故事》!&就是借用童真来打动观众,这正是其成功之处,儿童习作就需要这种纯真本色。
&&& 近些年来,教育教学工作者也认识到了习作教学的严峻现实,纷纷开展了习作教学的研究实验,涌现了&情境作文&、&素描作文&、&新感觉作文&、&多思性习作&&自主性习作&等教改实验,这些习作教学实验各有其自身价值,为推动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从总体上看,真正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为宗旨的习作教学研究很是稀少,有的习作教学实验忽视学生的情感活动,过分强调文章的思想性;有的习作教学实验,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以人为本&,过于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在一旁当起了&甩手掌柜&,学生习作成了信天游。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习作教改实验,一些教学一线的的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与时俱进&,对传统的习作教学来了个全盘否定,只追求教学表面的轰轰烈烈,很少关注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 &原生态理论&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系统观、生态观,促使课堂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实践、体验;又要促使课堂生态的改善,通过转变课堂教学生态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平衡课堂群体生态,建设生态空间环境,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鉴于此状况,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课题实验。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我们提出&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课题实验,目的在于改变学生随意编造作文的观念,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在习作中展示生命活动,表现原生态的自我。开展&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在理论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揭示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规律,让习作教学富有人性美、自然美,促使学生开阔视野,饱读书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抒发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践上,其意义在于拓宽小学生习作素材的获取途径,优化原生态习作的指导方式及评价策略,解放学生的眼睛、耳朵、嘴巴、双手、双脚、大脑和心灵,引导学生在广阔的阅读和生活空间里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情感,能尽兴地、无拘无束地、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习作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童真童趣,表现&原生态&的自我,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表达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能力,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实现和谐统一,低耗时高效率地达到小学习作训练要求,促使习作素质全面提高,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 1、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自然,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回归自然&,提倡教育应充分展现人的自然本性,回归人的善良、快乐、自由的自然状态。
&&& 2、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发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行为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理念。
&&& 3、以何克抗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应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 4、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论。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就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都为原生态习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5、《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的要求中指出,学生要&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来。&强调作文要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发练笔兴趣,而原生态习作以其放胆作文的优势,最能调动学生了无隔阂地畅所欲言。
&&& 三、概念的界定
&&& 1、原生态。&原&指原来、原汁原味,意味着和谐自然,不刻意雕琢。&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 &态&是指形状、样子。&原生态&就是自然状态下的、未受人为人工影响和干扰的原始生态或生态原状。 &原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发展成长的样子。&
&&& 2、习作的&生态场&。指教师撤消人为的框框,为学生提供无拘无束的生态场景,让学生在此场景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积累习作素材,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建构起来的习作&生态场&,是塑造原生态课堂的基础与前提。
&&& 3、原生态课堂。&原生态课堂&指的是让生命实体(主要指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的课堂。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而是要求教师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生为本的&原生态课堂&,&原生态课堂&把课堂教学视为面向人的生活世界,主张课堂教学回归到生命实体的活动中去,回归到学生具体的年龄、成长阶段和时代背景中去,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 &原生态课堂&还生命以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这样的课堂定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行&原生态习作&。
&&& 4、原生态习作。&原生态习作&,是指学生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原汁原味、了无隔阂地写下来,学生在作品中尽情地展示生命的&原生态&、生命的&自然美&,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
&&&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有效方法、途径、规律和指导方式以及评价策略;
&&& 2、通过研究实验,低耗时高效率地达到小学生习作训练的要求,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转变学生随意编造作文的观念,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书我心&;让学生明白习作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自己精神生活、生命的一部分,能从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健康发展。
&&& 3、通过研究实验,培植教师&作文,是为了生命的发展&的习作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打造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意识强、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秀教师队伍。
&&&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 1、研究原生态习作素材的获得方法,实现习作内容原生态。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外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这就是造成学生作文无话可说、随意编造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因此,本课题首先要研究的内容是:①研究如何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②研究怎样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开放学生的生活,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③研究如何激发孩子的观察热情,帮助孩子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侧重从&动情点&、&不同点&&观察日记&这几方面去研究如何养成观察习惯、培养审美情趣、建造观察材料库。
&&& 2、研究原生态习作的实施途径,实现习作方式原生态。
&&& 本课题的第二项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如何创设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当众说话,在瞬间思维下能准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并让别人了解,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②如何教给学生有效的表达方法,让孩子在极其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进行科学的说话训练,谈论日常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发展连贯的语言,丰富文采。③如何在写作内容、表达形式、表情达意上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表现童趣,自由释放情感,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和美好的情操陶冶,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了。
&&& 3、研究原生态习作教学的基本流程,优化原生态习作的指导方式。
&&& 4、探讨原生态习作的评价策略。
&&&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原生态习作的评价策略进行探讨:
&&& ①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 ②怎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 ③该采取怎样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④如何把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 六、课题研究的策略
&&& 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本课题坚持以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加大理论与实践交叉点上的研究力度,及时捕捉实践中具有理论价值和普遍性的问题。在学生获取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之后,指导学生写作,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 ②发展性策略。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强调了针对性和适应性。
&&&③多样性策略。本课题研究努力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地去研究习作教学诸因素的关系问题,寻求方法的多样性、结论的丰富性。
&& ④创造性策略。课题组成员们勇于实践、大胆创造,努力取得原创性的成果。
&& ⑤有序性策略。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按步骤、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实验工作;整体把握,分层推进,突出重点,提高实验研究效率。
&& ⑥反馈性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们不断搜集师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及时调查研究进程,纯化信息反馈功能。
&&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 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边完善。行动研究法是主要研究方法,辅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思辩和实证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采用学习、培训等方式,丰富参与实验教师的相应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定期开展系统性的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式是边课堂实践,边调整实验思路,修正实验方案,使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朝着有研究价值、有应用价值、有指导意义的方向发展。
&& 2、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充分学习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指导作用的各种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分析和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收集、整理,取其精华,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3、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研究中,分析的案例分两大类:一类是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及经验小结;另一类是实验教师的研究课例以及课后反思性实验小结,课题组成员对这些课例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总结出经验并加以推广。
&& 八、课题的研究实验过程
&& 本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半,主要分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8月,课题方案的制定与相关理论的学习,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
&& 本课题酝酿于2006年,2007年2月正式确立,确立本课题之后,我们马上着手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与相关理论的学习。第一阶段所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 1、组建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 本课题确立之后,我们首先组建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刘健贇为组长,科研处主任何鹏万、教导处副主任谢文英、小学特高级教师孙丽英为副组长,在全校语文教师中遴选出林洁、易建强、何晓琼、刘岚琇、杨淑芳、钟萍萍、曾萍、康小虎、刘淑芳等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小组主力成员,并请县教研室段德烽主任作宏观指导,请省、市小语会委员、市小语学科带头人、县小学语文教研员段爱华老师具体策划与指导。我们对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概念的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等进行了充分严密的探讨交流,经过半年多的研讨商榷,于2007年6月制定了严谨详实的课题研究方案,让下一步课题研究的开展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 2、了解习作教学的现状,明确研究实验的目标
&& 我校课题组先安排课题组成员到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兄弟班级乃至在全校展开调查,通过走访任教的语文老师,阅读学生习作,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习作的现状,发现习作现状很不容乐观: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与鲜活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比较守旧,多数从书本到作文本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学生不为需要而习作,不为交流而习作;作文的过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命题作文,有的教师甚至强调学生要注意作文的思想性,从小让孩子用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空洞枯燥的语言去表现所谓的&中心&或表达自己不真实的感情。针对此现状,课题组决定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拟订了长期与近期目标,在全校分学段进行辐射式研究。
&& 3、加强向名师、专家学习,树立科研意识
&& 课题研究是一种活动、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要为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学校文化场的建设非常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流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习作课题研究也空前兴旺。为了更高更快地提高实验老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了摸清习作教学的规律和不同流派的教学模式风格,为了尽快了解全国各地习作教学的研究进展和已经取得的阶段成果,更为了本校课题组的有效推进和健康发展,课题组加强了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培训。
&& ①确立中心发言人,分享学习成果,树立科研意识
&& 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教师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通过分层培训方案,借助多种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我校扎实推进课题实验的重要举措。隔周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是学校的特色活动之一,是课题组成员相聚一堂和思想碰撞的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分享智慧与学习交流的黄金时机。我们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意见》、崔峦会长写的《小学语文教学论》、万明华老师著的《有效的语文教学》等书籍,从理论上为本课题研究夯实了基础。为了提高研究时效,在科研处、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每个学期初就制定好一个学期的工作计划,部署好整个学期的工作安排和重点,做到&谋定而后动&。每周活动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发言围绕一个主题,以&小切口、深挖洞&为特点开展课题研究,力求每次活动着眼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研究必要性。我们围绕&目前我校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习作教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走向&、&小学生习作心理分析&、&如何有效地开展原生态习作教学研究&、&如何指导低段看图写话&、&怎样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等小专题以点带面地进行有目的地探讨,指导实验教师们将个体自主研修活动与群体研究的方式相结合,针对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教改尝试与理性反思,较好地解决了教研与科研两张皮现象。会上,中心发言人确定话题,安排交流汇报的内容,以自己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带动全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及时反馈,热烈讨论,气氛融洽和谐,学术氛围浓厚,树立了课题组成员严谨的科研意识。
&& ②走进名师课堂,学习先进理念
&&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课例评析、名课观摩是我校课题组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我们利用一切机会购买学习资料和刻录光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利用网络资源,分享彼此手中收集的习作教学案例论文,共赏精彩。一旦发现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组就集体印发,人手一份认真组织学习研讨。课题组成员在听和看的同时拨动思维的琴弦,激活了情感的共鸣。名师就是名片,我们崇拜名师但不盲目跟从,我们欣赏名师经验但不硬搬。自去年以来,课题组组织老师观摩了孙双金、贾志敏、李白坚、王崧舟等一大批特级教师的优秀录象课,精彩课例。观课中学习他们组织课堂的高超艺术,深入浅出的独特韵味,收放自如的大气磅礴,灵动四溢的教学设计。听课是一种享受,评课更是一种提升。看名师课堂,说自己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教学行为研究中领悟到课改新理念,在观念碰撞中理解新课改,从而唤醒实验教师的研究意识、尝试热情,有效促进了教学理论的消化与吸收。
&& ③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实行同伴互助,实现互补式双赢的发展态势
&& &校内老师走出去,校外名师请进来&的双向选择机制一直是我校工作的运转模式之一,在长期的贯彻实施下,学校的一大批教学能手应运而生,使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本课题组针对本组教师老中青搭配、人员少而精的特点,实行传帮带工作制,如请来县教研员段爱华老师作现场指导,为实验教师出谋划策;经验丰富的孙丽英老师、谢文英副主任、杨淑芳老师经常为年轻老师指点迷津;指导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课堂为载体,实行推门听课学习制,经验丰富的教师主动请缨上研讨课;调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总结经验,实现经验分享制;分年段有目的地推出各种习作课型,打造精品课例,实现年段统一备课制。本学期我们尝试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试点,围绕看图写话与体验作文集体备课,推出优秀课在全校教研会上展示,同时将课堂录象展示在校园网,提供集体研讨范例。在听课、赏课、说课、评课、反思的渐进性流程中,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经验型教师学会了创新,实现了互补式双赢,形成课题良好的发展态势。
&& 4、加强管理,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 ①建立明确的科研管理运作机制,才能实行有效的科研课题管理;课题管理必须有序运转,才能常抓常新。在课题管理机制上我们实现了以校长主管,科研处何主任为龙头,课题组长孙丽英牵头,实验教师分工负责的纵向管理体系。同时以校刊《童声报》为依托,及时报道最新的教研信息和研究动态,与兄弟学校课题组互通信息,有机渗透。
&& ②课题研究做到定期、定时、定点,落实任务有效果,切实保障实验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活动开展采取集中与分散、集体研讨与个体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相结合的方式。双周周三下午为课题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专题内容。
&& ③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让现有资源与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做到用好现有资源,调动校内资源,挖掘社会资源,搜集网络资源,为开展实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9年6月,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全面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提炼有效的实施途径、教学与评价策略,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 本课题在第二阶段所开展的研究实验工作主要有:
&& 1、强化学习,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 本课题于2007年11月被批准立项为省级研究课题。2007年12月,课题组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课题负责人孙丽英老师作了详细的开题报告,让实验老师从理论上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方法与进程。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开始组织课题组会议,讨论本学期围绕课题所要开展的工作,部署好每位课题组成员所要开展的工作,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课题方案,先各自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每位成员要对本课题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集中学习,边学习、边讨论商榷,提出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揣摩。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每位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理论和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继续认真学习《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意见》《小学语文教学论》《有效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等理论书籍,加深了对本课题的理解,为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2、积极开拓习作渠道,为学生积累丰厚的习作素材,探索习作素材的获取方式。
&& 学生之所以会随意编造作文,是因为他们头脑中积累的素材很贫乏,为此,课题组着重开拓以下渠道,为学生积累素材。
&& ①以课堂为主阵地,每个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取了课内活动素材
实验班级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课,为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空间;开展&吹泡泡比赛&、&掰手腕比赛&、&拔河比赛&、&pk木头人&、&联欢会&、&护蛋行动&等活动,为学生获取课内活动素材、放飞个性提供平台。&
&& ②结合时事形势,因地制宜,组织了各种课外活动,积累了课外生活素材
&& 我校组织了学生参加了全县举办的&迎奥运&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学校在中高年级开展了&情系奥运、放飞梦想&讲故事比赛;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之后,我们又举行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向灾区人民献爱心,要求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每年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前往长征公园、长征第一渡扫墓,祭奠烈士英灵。今年初,学校两名学生不幸患上重病,大队部组织了&真情涌动、爱心飞扬&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周就募捐到三万余元。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提高了生活、学习的能力,也解决了写作&无米之炊&的烦恼。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空间,为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 ③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利用学科联系,开发各学科习作素材
&& 为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题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注重开发习作素材。如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科学课中的&种豆芽&、&反冲力&等实验,引导学生轻松体验,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积累素材;利用音乐课中的美妙音乐让学生学会倾听,发挥想象;收集美术课上的精美图画,让学生练习给画配诗;利用春游、秋游、参观、观看电影展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办展览、编小报、写作文等形式积累素材&&
&& 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资源素材
&&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外出机会少,知识面较窄,积累的素材也不丰富,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网络资源中搜索祖国美丽风光,各地风土人情,各种奇禽异兽、奇花异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象素材。
&& 3、努力构建习作&生态场&,塑造原生态课堂,探究原生态习作的实施途径、指导与评价策略。
&& ①培植学生的习作理念,为原生态习作奠定理论基础
&&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原因。因而,课题组老师经常借助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习作与生命的关系,深入理解习作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比如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鲁迅等许多伟人以及平凡的人,用写日记的形式,留驻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并告诉学生,日记与随笔是一种写作,这种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旋律的流转。教师们还经常从报纸或作文书上找来范文,声情并茂地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心与心可以通过文字互相碰撞;教师和学生之间开辟心灵交流的信箱,通过书信来往,畅谈人生,让学生感受习作就是一种倾吐,一种交流,培植了&作文为人际之间的交流而存在,作文为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而存在&的习作理念,为原生态习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 ②贴近儿童生活,建构习作的&生态场&
&&&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就要撤消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
&&& ● 自由聊天,让童心精彩飞扬。教师有计划地创设聊天机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说个痛快,满足他们交流、表达的需要,然后把说的内容用片断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轻轻松松地进行了片断小练笔,又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素材。在课外活动中,课题组老师常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完全自由地交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话题不限,然后逐步要求他们实话实说,说一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培养学生参与发言的自豪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积极表达、踊跃参与的热忱,为进入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 ● 奇思妙想,让想象展开翅膀。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们经常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比如在黑板上画了一滴水,一个圆,让学生展开想象。
&& ● 写好&成长日记&,真情体验生命。要让学生喜欢写作,只有让学生写他们乐于写的事情,用他们喜欢的语言去表达,才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如果小学生把校园、家园以及街坊村落活动中的亲身感悟和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苦涩,向往和梦想,用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地而又真实自然地记录、倾吐出来,这样的作文才是学生真实生命的组成部分,才是原生态的作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二至六年级开展写&成长日记&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日记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史记&,是学习真人的一种历练;认识到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日记与随笔,就是一种写作。
&& ③大胆放手,塑造&原生态&&课堂
&& ● 改革命题方式。老师们常把作文的命题权放给学生,还经常将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命题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命题的灵活性,让学生写熟悉的想写的东西。
&& ● 体裁自主化。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课题组老师基本上淡化文体,让学生自由表达,放手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文体去习作。除记叙文外,我们还尝试用诗歌、童话、剧本等体裁创作。
&& ● 充分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我们尝试过根据儿歌、古诗词进行扩写,根据开头续写故事,根据结尾补写情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作欲望。课后,我们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大量吸收语言营养,并写好读书笔记,把点点滴滴不成文的感受记下来,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美丽的词句能让学生习作增色不少。
&& ● 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孩子的习作,让孩子敢于写真话。学生完成习作后,要么师生共评,要么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让学生修改习作,并且告诉学生,无论文中的想法多么可笑,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都应给予表扬。
&& 4、把握习作教学特点,确保教学实验有序有效地进行。
&& ①分年段确立习作训练点。习作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它以识字为基础,以阅读为依托,以课堂为基地,以生活为载体,是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联系,是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实践研究中,实验老师不断摸索,总结规律,突出学段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培养习作兴趣,改变传统习作&闭门造车&的陋习,步步为营、整体推进课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构建习作课题的完整体系,我们分年段确立研究重点:一年级重点训练看图写话,画图配话;二年级老师利用学生表演,化静止的图片为直观的表演,以激发兴趣为主要目的指导习作;三四年级重点训练流利地朗读和半自动化的书写技能,注重文段训练,以写通顺为目的,重在贯彻&我手写我心、快乐作文&理念,如孙丽英老师利用左手写字的体验活动,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写具体;高年级以读促写,重在引导关注生活,实现读写迁移,如五年级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同步仿写、随文练笔,先后指导学生创作相声、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有趣的习作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扬。各年段训练重点各有侧重,但又互相联系。实验老师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循序渐进地推动研究的不断深入。
&& ②注重课内外结合,引领学生体验习作快乐。&多读胸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习作离不开读和写、仿和创。在综合阅读课题组研究不断深入的推动下,我们课题组把习作与阅读巧妙结合,不断推动习作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引导学生在大量开展阅读、诵读名家名篇中积累语言丰富词汇,领悟写法怡情悦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欣赏能力。&晨读午诵暮少白&推动的是&读写结合式&习作模式的不断发展。如在学校的大力提倡下,各班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一到三年级主要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等,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四到六年级主要诵读《中国古典诗歌选》、唐诗宋词等;观察生活,留心周围事物,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生活,萌生了&自主式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的新鲜出炉,如五年级杨淑芳老师鼓励学生每天一篇习作,自由作文,初见成效;做中学写让体验式作文成为学生热捧的宠儿,如六年级曾萍老师通过让学生学泡茶来指导习作;创设情境让情境作文生机勃勃&&不同的教学特色在习作教学中异彩纷呈,赋予作文教学生命化的价值。
&& ③校内外比赛相补充,搭建师生共同发展平台。为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习作水平的综合实力,课题组以&《小学生作文》举办的&新蕾杯&作文赛、&语文报1+1读写竞赛&、&《小学生之友》读刊用刊征文比赛&、&即兴作文&等国家级、省级、校级比赛为契机,精心指导、扎实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写&放胆文&,倡导他们积极参与,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自由发挥。近一年来赛事中频传喜讯,共有数百人次在各级习作竞赛中获奖。在作文展示课、观摩课中,实验教师们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共同备课、反复磨课、集体听课、认真评课,整个流程全员参与,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整体素养,历练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 5、积极推广研究实验,整体推进课题研究。
&& ①以点带面,在全校积极推广研究经验。课题组对全校教师开放实验课堂,在完成正常的语文教研任务之余,常在全校语文老师中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经验。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带动下,其他语文教师也纷纷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中,涌现了曾纪茂、肖禄英、张秀玉、丁淑华、熊石秀、刘淑华、温秀华、郭卫萍等一大批新的主力成员,尤其是曾纪茂副主任,他从2007年底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以来,锐意改革和创新,不断地为本课题研究想出新点子,探索新路子,为本课题课堂教学的改革深入锦上添花。在大胆探索的同时,我们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并在教学中积极推广,掀起了课题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热潮。如实验班把学生习作结集印制出来,送给普通班学习,促进交流,各班设立&习作展示台&,向全校师生开放,;&快乐采蜜集&的设计和使用疏通了阅读和习作的沟通渠道;报刊杂志的发表成为师生展示杰作、向兄弟学校介绍经验的的舞台,积极推广、推陈出新、抛砖引玉是我们课题组不懈追求的目标。
&& ②加强学科联系,整合学科研究。本课题研究工作繁杂,过程艰巨,绝非几个老师所能胜任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也需要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在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刘健贇校长的引导下,本课题与学校校数学市级课题&挑战同伴&相互融合,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每天的学习所得写好数学日记,两个课题相辅相成,数学日记为原生态习作提供了舞台,原生态习作也让&挑战同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课题组要求教师利用网络优势,多学习名师的blog,认真写好案例分析,撰写教学论文,并将之发在自己的blog上,这样,与本校的省级电教课题&基于blog的校本教师终身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相得益彰。本课题还与科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等综合课进行了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新了课题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以科研为中心的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有效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了本课题的研究实验。
&& 6、开展专题研讨课与专题讲座,以研究带动指导,以指导促进研究。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课题组的老师在实践中已摸索出了一些原生态习作的指导策略与评价策略,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为此,课题组专门开展了习作指导与习作讲评专题研讨课,孙丽英老师上了《掰手腕》的习作指导课;林洁老师上了习作指导课《一件&&& 的事》;何晓琼老师上了习作指导课《父母的爱》;钟萍萍老师上了习作指导课《我学会了&&& 》;曾萍老师上了习作讲评课《如何将细节写具体》;杨淑芳老师上了习作指导课《怎样准确地使用词语》等。为了将课堂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课题组开展了专题讲座活动,课题负责人孙丽英老师主讲了《原生态习作的指导策略》《让习作走进生活》,县教研室段爱华老师主讲了《原生态习作的教学策略》《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科研处何鹏万主任主讲了《习作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原生态习作教学指导》,谢文英副校长主讲了《让童心在笔尖飞扬》《细节还原,把作文写具体》,曾纪茂副主任主讲了《如何建构习作生态场》,何晓琼主讲了《多元修改,让作文更精彩》,康小虎主讲了《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不真实的问题》等等,通过专题研讨课与专题讲座,课题组提炼出了原生态习作的指导与评价策略,也让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 7、认真总结,课堂实践与教后反思相结合。
课题组成员依照&学理论&&开展实验教学&&写反思&的程序,边研究边总结,通过总结,不断完善。在课题组活动中,孙丽英、何晓琼、刘岚琇、钟萍萍等老师在上完公开课以后,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优秀典型教案《&记一次成功的经历&作文教学案例》《&学会做一件事&作文教学设计》《&吃西瓜&教学案例》《我手写我心&&三年级作文&我爱吃的水果&作文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等,课题组成员听完后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及受到的启发。课题组成员还多渠道收集有特色的素材,提炼撰写出科研论文,送全国、省、市参评或投稿于教育教学期刊,促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提高,以此辐射并推进整个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由负责人孙丽英最后定稿,形成了第二阶段研究报告,既让课题组成员明白课题取得的成效,也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8月,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 1、分学段检测实验对象
&& 2009年6月份,课题组分学段对全校参与实验的班级并选择非实验班级进行了多次检测,低中年级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说话、写话的水平,同时检测其能否大胆交流,是否乐于表达;高年级先采用调查问卷,检测其阅读面、阅读方式与习作素材的获取方式,习作能力检测则以即兴作文为主,设置一个活动情境或话题,不定题目,让学生自由创作,检测其能否做到文从字顺,有无真情实感,能否个性表达,检测其修改习作的态度与能力。
&& 2、采用纵向与横向比较,认真分析检测结果
&& 检测完之后,实验教师认真分析检测结果,与实验前的调查问卷进行纵向比较,并与非实验班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研究实验的成果与发现,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指明方向。
&& 3、周密部署结题工作,写好结题报告与课题延伸计划
&& 这期间,课题组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就课题的结题工作做了周密的和精心的准备。课题组老师从参与实验的学生作品中遴选出400多篇优秀作文,分年级编制成四本优秀作文集。课题组的主力成员对实验阶段的原生态习作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心得、研究成果等进行了梳理,整理出了一本《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集》、27个优秀教育教学课件、一本《优秀论文集》,一本《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资料汇编》。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参加省、市课题办举办的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课题组长根据实验情况,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写出课题延伸计划。本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非常重视资料的收集,拍摄下呈现课题研究的过程和面貌的近十个场景,对主力成员的课堂教学还进行了影像采撷。总结阶段,课题组将拍摄到的影像资料、课题组主力成员设计制作的27个优秀课件以及记录研究过程与部分研究成果的图像资料集锦统一刻录在一张dvd光盘上,利于展示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推广科研成果,也为自己酿造取长补短的机会。
&& 九、课题的研究实验成效
&&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验,本课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下面从理论贡献、实践意义及推广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 (一)理论贡献
&& 1、发展了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
&&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作文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关爱生命、联系生活、启发创造的和谐的生命活动场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了新课标下的习作教学理念:习作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出发,确定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必须有效地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实践,相互批改;必须尊重学生的表达愿望和表达内容;应努力给学生建立一座快乐的精神家园,筑造一个开放的创造空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和能力的培养。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实现由重&写作知识& 转变到重&写作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 2、探索出原生态习作的有效教学模式,为其他的习作研究教学提供了理论范例
&& 通过反复的研究探讨、课堂实验,我们探索出了&观察体验&&表达再现&&评价激励&&再次观察&&修改提炼。&是原生态习作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为其他的习作研究教学在理论上提供了范例。
&& 3、丰富和发展了新课程观
&& 通过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实践检验,丰富和发展了新课程观:教材绝不是圣经,教材只是辅助工具,习作教材有时甚至只是个引子,教师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习作需求,灵活地运用教材,既能走进教材,又能够走出教材,进行成功地超越。
&& 4、论证了新的学生观
&& 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启发者、引导者,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习作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童真和童趣,表现&原生态&的自我,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 5、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理论
&& 在本课题的研究实验中,网络为教师提升业务素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习作提供了素材,证明了只要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就能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一些否定、排斥电化教育的教师打消疑虑,能积极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 6、创新了研究方法,开创出一套学科间相互融合开展课题研究的有效模式
& 本课题研究与学校数学市级课题&挑战同伴&相互融合,与本校的省级电教课题&基于blog的校本教师终身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相得益彰,还与科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等综合课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新了课题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以科研为中心的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有效模式。
& (二)实践意义
&& 1、探究出学生获取原生态习作素材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生动活泼的素材
&& ①拥抱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 为了避免孩子习作&无米之炊&的现象,我们常组织实践活动:一是校内内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或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二是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们利用节假日,安排家长带孩子去野外郊游;常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大扫除、&&& 上门为孤寡老人做家务活、为父母洗脚等活动,有意识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孩子提供的广阔的认知天地,积累习作素材。
&& 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素材
&&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加之赣南老区较为贫困,所以多数小学生没有出过赣州市,对祖国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了解不多,所以一遇到写景的文章,学生常常搜肠刮肚也难以下笔,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课题组老师上网搜集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设计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学生足不出户饱览了祖国的秀丽山水、风土人情,有如身临其境,习作中涌现出不少不是黄山人胜似黄山人的喜人现象。
&& ③链接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
&& 书上的习作内容,有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提笔后无从下手,如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一单元要求写关于龙的作文,学生对龙知之甚少,如叫他们写,收上来的肯定是一篇篇&假作&,于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决定,链接生活&&让学生回家去找自己最喜爱的一只小动物或一样最喜爱的小物件观察,并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因爱生趣,学生喜出望外,都侧重从&动情点&仔细观察自己的所爱之物,一篇篇真情佳作由此诞生。
&& 小学生感知的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常常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因此,我们注重指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并帮助他们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把观察到的内容有的放矢地体现在习作中。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桔子》时,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先让学生用眼看桔子的外表,再用手摸其表皮、掂其重量、放在桌面上滚一滚,然后以鼻子闻其气味,剥开表皮用嘴尝其滋味,随后开动脑筋想其作用等等,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了解桔子的属性,真实地、深入地认识桔子,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表象。孩子们观察事物,容易走马观花,抓不住特点观察。比如在观察人物外貌时,不少孩子只观察人物的眼睛、脸庞,因而导致描写时千人一面的现象。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多个人物的五官、发型、衣着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为写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厚积素材。
&& ④指导课外阅读,善于积累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能保证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视野,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学生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盲目性,为此,我们让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将好词、佳句进行分类整理,也可以将从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有趣内容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这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途径。
&& 2、摸索出原生态习作的实施途径与指导策略,利于原生态习作教学有效进行
&& 通过研究实验,我们摸索出了以下原生态习作的实施途径:
&& ①贴近生活,建构生态场
&& 开始实验时,一提起作文,有些学生就愁眉苦脸,老觉得无话可写。而在生活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而且童心稚趣,广博知识蕴藏其间,见多识广。因此,我们安排时间让学生说个痛快,满足他们交流、表达的需要,然后把说的内容用片断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轻轻松松地进行了片断小练笔,又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素材。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常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完全自由地交谈自己的所见所闻,话题不限,然后逐步要求他们实话实说,说一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培养学生参与发言的自豪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踊跃参与的热忱,为进入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 ②依托日记,梦&想&成&真&
&&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曾经说过:&要想写清楚,就必须要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要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要真正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口&的能力,日记无疑是一个较好的载体。课题组尝试了以日记为载体,设计以&三想式日记&&&&感想式日记&、&畅想式日记&、&幻想式日记&为助跑器,让学生在起跑线上真实地开始习作。
&& ③整合教材,返&璞&归&真&
&& 教材绝不是圣经,教材只是辅助工具,习作教材有时甚至只是个引子。课题实验中,教师都能灵活运用教材,既能走进教材,又能够走出教材,进行成功地超越,使让习作教学更真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
&& ④融入体验,去&伪&存&真&
&&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只有融入自身的体验,写出来的作文才最真实,最富生命力的。比如,&三八&妇女节,我们常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把妈妈的表情以及当时自己的心情写在日记本上;在上《苹果里的五角星》之前,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家庭作业:用两种方法切苹果,一种是竖切,一种是横切,边切边注意观察,写下过程,并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及想法写下来。融入学生的观察和体验的习作,能够防止学生&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能够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因为自己动手做了,切身体验了,习作的语句也就更丰富、更生动具体。
&& 课题实验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指导策略息息相关,在指导学生进行原生态习作时,我们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 ①给&机会&。实验组的老师,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开设&谈天说地&,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叙述在学校或家里、社会的所见所闻,谈论日常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开始演讲时,一般不定题材、不设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当学生的水平有了提高之后,慢慢地增加一些要求,如把话说通顺、流利,再提高要求:要具体生动,详略得当。说完之后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有序列地训练学生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 ②给&方法&。课题组老师常抄出一些范文,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分析,吸取其表达上的优点,并让学生进行仿写,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有效的表达方法。
&& ③给&自由&。在写作内容、表达形式、表情达意上,实验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大胆表现童趣,自由释放情感,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和美好情操的陶冶,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 ◆ 命题自主:以往受作文命题的限制,学生往往需要应付书本上的作文命题,违心地述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被埋没了。课题组老师尝试不出题目,不定框框,鼓励学生用心诉说,于是学生的笔下处处闪耀着生活的光彩。从调查的结果看,学生愿意写、乐于写,习作中流露出的&孩子气&、&童稚语&随处可见。广大教师认为,自主命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吐环境。
&& ◆ 选材自由:题材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实际。学生之所以会说假话空话,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在课题实验肿,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只要达到了这&两个真&,什么题材都可以。
&& ◆ 表达自然:冰心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为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话和泪珠。&所以,课题组老师积极创设情境,让作文充分展示小学生生命的原生态,让孩子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学生习作的&原生态&。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关于春天的作文,我们没有照本宣科,强迫学生非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不可,而是让他们自由表情,写放胆文。结果出现了&老实说,我根本不喜欢春天,因为雨爷爷太贪玩了,一到人间就耍个没完没了,白白的墙壁被他弄哭了,路面被他涂上了&润滑油&,害得我们不得不穿上笨重的雨鞋,时不时要提防摔个&大马趴&&&&这样的真情习作。
&& 3、探究出了原生态习作的一套绿色评价策略,利于实施科学评价
&& ①多些人文宽容,培养学生的习作志趣,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 课题组老师每接到一批新的实验学生,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本时,常常是拿着放大镜找写得通顺的话,偶然遇到一个好词、好句一定不放过画上&☆&的机会。等教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写得不错了,一般不怎么修改,除非明显的漏字、错别字会指出来,对于一般基本能读通的句子,基本上是不改的,相反会画上波浪线,写上一两句表扬的话。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童心、童真、童趣,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化。
&& ②多些欣赏激励,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 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课题组的老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时刻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给他制定的习作标准较高,达到了标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习作水平较差的同学,老师会降低标准,让他们跳起来也能摘到&桃子&&&得到高分与表扬,如对于一些平淡文章或是拙作,课题组老师不会草率评价,而是用心研读,看看有无出奇的段落;若段落也一般,则会耐心搜寻,看看有无优美的语句,哪怕只有几个贴切的字词,也不吝啬赞扬。
&& ③多些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每一次习作,学生写好草稿后,课题组老师都要求学生反复、大声地读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成功,发现不足,并自己修改。老师常会抄出一些典型文章,在全班组织修改,让学生积淀修改方法。除自改外,老师们还常常让学生互相批改,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换习作,根据评价标准对所给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创新的表达进行欣赏式评点,对习作中的错别字,遣词造句不够准确,描写不够具体的段落提出自己的建议,修改完毕后,在作文最后写上总的评价语,再签上修改者的名字,提高了学生的评改能力。课题组老师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常要求学生将作文拿给家长看或读给家长听,让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再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 ④采用&成长记录袋&、&积累分&等方法,把握好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开学初,课题组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成长记录袋&,每次的习作,老师都给予中肯的评价,一个月小结一次,对进步快的同学给予热情的鼓励;对进步较缓慢的同学,多谈心,找出原因,帮助其进步。学期末,根据&成长记录袋&评出&进步明星&、&习作明星&。
&& 学生在每次习作时,课题组老师让学生边写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圈出之后,让孩子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则加两分。老师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整体评价,&积累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水中月也不是镜中花,只要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稍一努力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高。同时,&积累分&是没有上限的,所以趣味性、挑战性也就更强了。实验证明,孩子们为了能在自己作文本上圈得更多,写好后不但会在自己的作文上反复地找呀、划呀,还喜欢去看看别人的作文,取他人之所长补充到自己的文章中来。谁也不愿意自己落后,渐渐地,班上形成了一股&积累竞争风&,孩子们积累的心理需要被唤醒了,评价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 通过&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历练,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实验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撰写成教学论文加以推广,涌现了何晓琼、钟萍萍等教坛新秀,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今年,何晓琼、孙琴莉老师在全县教学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
&& 5、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习作志趣
&& 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读写结合&的观念,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习作兴趣等方面与本课题实施前有了明显的变化。(详见表1)
阅读面及阅读方式
课本为主;
年15万字左右
班级和家庭见闻
教师布置就写
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探究型
年100万字左右
校园、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见闻
利用学校各种学习资源拓展习作空间
乐意写作,坚持每天一次小练笔
能自改习作,会相互修改习作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 6、转变了学生随意编造的观念,提高了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与习作水平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了学生随意编造作文的观念,学生基本上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笔书我心&;明白了习作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自己精神生活、生命的一部分,能从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多数学生能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健康发展。大部分学生不再把写作当成是一件苦差事,而是把习作当成了一件乐事,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在40分钟内写出450字以上的文从字顺的文章,多数习作能抒写童真,洋溢着童趣,充满个性,充满灵性。
&& 7、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品质和语文能力
&& 课题组成员整合优化、生成创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校本资源,为学生原生态习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过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本课题研究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习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和合作精神,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多数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关心他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变得懂事了,好学善问,思维变得活跃,知识面广,口头表达和动手能力都提高了。我们在每个年级选了几个班作为实验班,实施本课题研究,其余班级为普通班,经过这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普通班与实验班之间在习作兴趣、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差别。(其对照结果如表2)
留心观察生活(%)
大胆交流感受(%)
积极参加活动(%)
做到文从字顺 (%)
习作条理较强(%)
有真情实感(%)
习作富有个性(%)
自觉修改习作(%)
会修改同伴
愿意共享成果(%)
自觉加大课外阅读量(%)
口头表达与动手能力有了提高(%)
创造与合作精神得到增强(%)
&& (三)推广价值
&& 《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实验研究成果,得到了全国各级教育部门与教育专家的认可,也受到了教育同行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具有推广价值。
&& 1、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建构习作生态场,塑造原生态课堂》《&&&&&& 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巧设情境,融入生活》《让习作走进生活》《提高随文练笔实效的策略》《解决无米之炊的烦恼》分别发表于国家级刊物《语文研究与教学》与省级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作文与考试》上;《返朴归真,本色课堂》刊登在《中国教育教学论坛》。
&& 2、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提高作文实效之我见》《真情点拔,雕琢生花妙笔》《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获全国二等奖;《让绿色评价走进习作教学》获全国三等奖;《让课堂生发生命的绿色》《回归童真,构建快乐课堂》《凸现习作原生态,塑造原生态课堂》《注重体验,放飞想象,放胆习作》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思考与实践》《构建习作生态场,塑造原生态课堂》《想像作文教学初探》等均获市一等奖。今年,课题组老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在省、市课题办举办的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10多人获奖。
&& 3、课题组教师开发设计的27个教育教学课件,在全县习作教学交流会上推广,被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拷贝借用。
&& 4、课题组编辑的《优秀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集》在全校乃至全县兄弟学校的教师中争相传阅。
&& 5、学生参与实验后的研究成果《快乐的愚人节》发表于《小学生作文选刊》;《&怪&老师》《女孩子的发型》《烤红薯》《于都长征大桥》《奶奶的&谎言& 》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小学生作文》;《灾区小朋友,我想对你说》发表于《中国剪报》。
&& 6、2007年,学生参加《小学生之友》读刊用刊征文比赛,有10多人获县一等奖,4人获省二、三等奖;2008年,学生参加《小语报》1+1全国小学生读写大赛,有7人获金奖,10多人获银奖,几十人获铜奖;年,学生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大赛,有4人获市级奖,20多人获县级奖;2009年3月,学生参加全国少年简妙作文竞赛,3人获一等奖; 2009年5月,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放胆作文大赛,3人获奖;2009年5月,学生参加全国调查报告征文大赛,1人获一等奖;2009年5月,学生参加《小学生作文》举办的&新蕾杯&作文大赛,有7人获一等奖,70多人获二、三等奖。
&& 7、每个年级编辑的《学生优秀作品集》,受到了非实验班老师与学生的青睐与好评。
&& 十、实验体会
& 两年多的研究实验,我们受益匪浅,也别有一番体会:
&& 1、证明了原生态习作研究的可行性与价值
&& 几年的研究实践与成果,证明了&小学生原生态习作的研究&的确能改变学生随意编造作文的观念,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学生能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作文,在习作中尽情地展示生命活动,表现原生态的自我,学生的习作素质得到了提高,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实现了和谐统一,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
&& 2、加强组织领导是研究实验成功的保证
&& 本课题能取得显著成效,加强组织领导是课题成功的保证。为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刘健贇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和以小特高教师孙丽英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实验工作的宏观调控并在经费、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小组负责整个研究实验工作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拟定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总结研究实验工作等,环环相扣,步步落实。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对课题负责,保证了本课题研究实验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 3、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是研究实验成功的有力措施
&& 课题组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8%,年龄结构合理,多数成员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有奉献精神,业务素质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理论上较欠缺。因此,我们邀请了博学多才的市学科带头人段爱华老师参与本课题研究,策划指导实验工作,有计划地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参与实验的老师常相互切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常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为课题研究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教师队伍,确保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 4、加强硬件建设是研究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 为了利于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加大了投入,每个办公室重新配备内存大的电脑,建立校园局域网,建起了一套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接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添置了两台摄像机等,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实验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5、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是研究实验成功的关键
&& 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不能有半点虚假。在整个研究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抱着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是本课题取得成功的关键。
&& ◆ 执行方案的规范性。在课题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研究实验按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开设各种活动,探索原生态习作素材的获取方法;开展课堂实验教学,探求原生态习作的实施途径与指导策略;与多个学科课题相融合,摸索出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寻求最佳评价方案。
&& ◆ 收集资料的及时性。在研究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及时收集资料,包括各个研究过程的影像资料,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数据。
&& ◆ 研究报告的真实性。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研究报告,包括里面的各种数据、图表,我们都力求真实可靠,对存在的问题不隐瞒,大家齐心&& 协力寻找对策解决。
&& 十一、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 1、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与困惑
&&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少数参与实验的老师有些急功近利,对于常用来考试的习作题材练得较多(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而对于鲜见试卷的题材(如写景的作文)常会有蜻蜓点水的现象,这就制约了学生习作素质的全面提高。尽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尽情地写,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一部分学生放得还不开,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停留在真实地记录生活的层面,不能生动形象地加以描述。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不少困惑:我们应当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生活素材的能力,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当中,既能写出自已的生命活动,又不偏离目标;作文教学是难点、热点,又是一个久久难以治疗的顽症&&客观上的&随意性&、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都容易导致无序的状态。这些困惑提醒我们要将这一课题继续研究下去,让课题更具可操作性、成效性。
&& 2、今后的研究思路
&& 课题虽然已结题,但习作教学是个永恒的课题,今后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 ①进一步开展原生态习作的验证性研究,构筑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内容和具有开放性的写作知识系列。
&& ②不断探索出新的指导原生态习作的策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原生态习作,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创生实用的写作技巧。
&& ③强化学习,让教师和学生牢固树立&作文,是生命的发展&的习作教学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
&& ④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希望吸纳更多的有志之师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使我们的习作教学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效果,造福更多的学生。
&& 参考文献:
&& ●叶圣陶:《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意见》 作于1919年1月
&& ●崔 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 ●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出版
&&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 ●杨涛:《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结项要求》2008年8月
&& ●杨新艳:《&生态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八式步枪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