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帐号的java rdp密码加密算法是用什么算法加密的

RSA算法_百度百科
RSA是1977年由(Ron Rivest)、(Adi Shamir)和(Leonard Adleman)一起提出的。当时他们三人都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RSA就是他们三人姓氏开头字母拼在一起组成的。RSA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它能够抵抗到目前为止已知的绝大多数密码攻击,已被ISO推荐为公钥。今天只有短的RSA钥匙才可能被强力方式解破。到2008年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可靠的攻击RSA算法的方式。只要其钥匙的长度足够长,用RSA加密的信息实际上是不能被解破的。但在和理论日趋成熟的今天,RSA加密安全性受到了挑战。RSA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
RSA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所谓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就是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一种“由已知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密码体制。
在中,加密密钥(即公开密钥)PK是公开信息,而解密密钥(即秘密密钥)SK是需要保密的。E和解密算法D也都是公开的。虽然解密密钥SK是由公开密钥PK决定的,但却不能根据PK计算出SK。
正是基于这种理论,1978年出现了著名的RSA算法,它通常是先生成一对RSA 密钥,其中之一是保密密钥,由用户保存;另一个为公开密钥,可对外公开,甚至可在中注册。为提高保密强度,RSA密钥至少为500位长,一般推荐使用1024位。这就使加密的计算量很大。为减少计算量,在传送信息时,常采用传统加密方法与加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即信息采用改进的DES或IDEA对话密钥加密,然后使用RSA密钥加密对话密钥和信息摘要。对方收到信息后,用不同的密钥解密并可核对信息摘要。
RSA算法是第一个能同时用于加密和的算法,也易于理解和操作。RSA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算法,从提出到现今的三十多年里,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中要求采用2048长的密钥,其他实体使用1024比特的密钥。RSA密钥长度随着保密级别提高,增加很快。下表列出了对同一安全级别所对应的密钥长度。
对称密钥长度(bit)
RSA密钥长度(bit)
ECC密钥长度(bit)
这种算法1978年就出现了,它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的算法。它易于理解和操作,也很流行。算法的名字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Ron Rivest,AdiShamir 和Leonard Adleman。早在1973年,英国国家通信总局的数学家Clifford Cocks就发现了类似的算法。但是他的发现被列为绝密,直到1998年才公诸于世。
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所谓非对称,就是指该算法需要一对,使用其中一个加密,则需要用另一个才能解密。
RSA的算法涉及三个参数,n、e1、e2。
其中,n是两个大质数p、q的积,n的二进制表示时所占用的位数,就是所谓的密钥长度。
e1和e2是一对相关的值,e1可以任意取,但要求e1与(p-1)*(q-1);再选择e2,要求(e2*e1)mod((p-1)*(q-1))=1。
(n,e1),(n,e2)就是密钥对。其中(n,e1)为,(n,e2)为私钥。[1]
RSA加解密的算法完全相同,设A为明文,B为密文,则:A=B^e2 mod n;B=A^e1 mod n;(公钥加密体制中,一般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e1和e2可以互换使用,即:
A=B^e1 mod n;B=A^e2
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但是否等同于大数分解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因为没有证明破解RSA就一定需要作大数分解。假设存在一种无须分解大数的算法,那它肯定可以修改成为大数分解算法。 RSA 的一些变种算法已被证明等价于大数分解。不管怎样,分解n是最显然的攻击方法。人们已能分解多个十进制位的大素数。因此,模数n必须选大一些,因具体适用情况而定。
首先要使用概率算法来验证随机产生的大的整数是否质数,这样的算法比较快而且可以消除掉大多数非质数。假如有一个数通过了这个测试的话,那么要使用一个精确的测试来保证它的确是一个质数。
除此之外这样找到的p和q还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首先它们不能太靠近,此外p-1或q-1的因子不能太小,否则的话N也可以被很快地分解。
此外寻找质数的算法不能给攻击者任何信息,这些质数是怎样找到的,尤其产生随机数的软件必须非常好。要求是随机和不可预测。这两个要求并不相同。一个随机过程可能可以产生一个不相关的数的系列,但假如有人能够预测出(或部分地预测出)这个系列的话,那么它就已经不可靠了。比如有一些非常好的随机数算法,但它们都已经被发表,因此它们不能被使用,因为假如一个攻击者可以猜出p和q一半的位的话,那么他们就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算出另一半。
此外密钥d必须足够大,1990年有人证明假如p大于q而小于2q(这是一个很经常的情况)而,那么从N和e可以很有效地推算出d。此外e = 2永远不应该被使用。[1]
由于进行的都是大数计算,使得RSA最快的情况也比DES慢上好几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现。速度一直是RSA的缺陷。一般来说只用于少量。RSA的速度比对应同样安全级别的对称要慢1000倍左右。
比起DES和其它对称算法来说,RSA要慢得多。实际上Bob一般使用一种对称算法来加密他的信息,然后用RSA来加密他的比较短的对称密码,然后将用RSA加密的对称密码和用对称算法加密的消息送给Alice。
这样一来对随机数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对产生对称密码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否则的话可以越过RSA来直接攻击对称密码。
和其它加密过程一样,对RSA来说分配公钥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分配公钥的过程必须能够抵挡一个从中取代的攻击。假设Eve交给Bob一个公钥,并使Bob相信这是Alice的公钥,并且她可以截下Alice和Bob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她可以将她自己的公钥传给Bob,Bob以为这是Alice的公钥。Eve可以将所有Bob传递给Alice的消息截下来,将这个消息用她自己的密钥解密,读这个消息,然后将这个消息再用Alice的公钥加密后传给Alice。理论上Alice和Bob都不会发现Eve在偷听他们的消息。今天人们一般用数字认证来防止这样的攻击。
1995年有人提出了一种非常意想不到的攻击方式:假如Eve对Alice的硬件有充分的了解,而且知道它对一些特定的消息加密时所需要的时间的话,那么她可以很快地推导出d。这种攻击方式之所以会成立,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加密时所进行的模指数运算是一个位元一个位元进行的而位元为1所花的运算比位元为0的运算要多很多,因此若能得到多组讯息与其加密时间,就会有机会可以反推出私钥的内容。[1]
若系统中共有一个模数,只是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e和d,系统将是危险的。最普遍的情况是同一信息用不同的加密,这些公钥共模而且,那么该信息无需就可得到恢复。设P为信息明文,两个加密为e1和e2,公共模数是n,则:
C1 = P^e1mod n
C2 = P^e2 mod n
密码分析者知道n、e1、e2、C1和C2,就能得到P。
因为e1和e2互质,故用Euclidean算法能找到r和s,满足:
r * e1 + s * e2 = 1
假设r为负数,需再用Euclidean算法计算C1^(-1),则
(C1^(-1))^(-r) * C2^s = P mod n
另外,还有其它几种利用公共模数攻击的方法。总之,如果知道给定模数的一对e和d,一是有利于攻击者分解模数,一是有利于攻击者计算出其它成对的e’和d’,而无需分解模数。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共享模数n。
RSA的小指数攻击。有一种提高 RSA速度的建议是使e取较小的值,这样会使加密变得易于实现,速度有
所提高。但这样作是不安全的,对付办法就是e和d都取较大的值。
RSA的边信道攻击
针对RSA的边信道攻击现今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边信道攻击并不是直接对RSA的算法本身进行攻击,而是针对计算RSA的设备的攻击。现今的边信道攻击一般是针对硬件实现RSA算法的芯片进行的。[2]
现国内外防范公钥密码边信道攻击主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公钥密码的实现效率一直是信息安全系统的应用瓶颈,进一步损害算法效率,必将造成信息系统性能恶化。因此,寻找高效又抗功耗分析的公钥算法实现途径,并结合其他层面抗攻击手段,使密码器件运行效率、功耗、面积等综合因素实现最优化,无疑是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不仅对抗边信道攻击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广泛应用的智能卡(尤其是银行卡、手机SIM或USIM卡)、各种硬件密码电子设备、有时也包括软件实现的密码算法的安全应用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边信道攻击以功耗分析和公钥密码为研究重点,在对各种类型、系列、型号、规模的基本电路运行过程中的功耗轨迹进行大量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电路工艺、结构、算法、协议对功耗轨迹的影响,经过一系列处理,从中提取出密钥信息。目标是针对功耗分析攻击机理,提出抗功耗分析的综合优化新方法,并尽量兼顾算法效率。
边信道攻击研究涉及密码学、信息论、算法理论和噪声理论,还涉及硬件电路设计、通信、信号处理、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诸多技术。
边信道攻击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上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目前国内已经有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公钥密码等功耗编码的综合优化方法,佐证了安全性和效率的可兼顾性。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已针对著名公钥密码算法RSA的多种实现算法和方式成功实施了计时攻击、简单功耗和简单差分功耗分析攻击,实验验证了多种防御方法,包括 “等功耗编码”方法的有效性,并完成了大规模功耗分析自动测试平台的自主开发。
1)产生密钥很麻烦,受到素数产生技术的限制,因而难以做到一次一密。
2)安全性,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的因子分解,但并没有从理论上证明破译RSA的难度与大数分解难度等价,而且密码学界多数人士倾向于因子分解不是NP问题。现今,人们已能分解140多个十进制位的大素数,这就要求使用更长的密钥,速度更慢;另外,人们正在积极寻找攻击RSA的方法,如选择密文攻击,一般攻击者是将某一信息作一下伪装(Blind),让拥有私钥的实体签署。然后,经过计算就可得到它所想要的信息。实际上,攻击利用的都是同一个弱点,即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乘幂保留了输入的乘法结构:
(XM)d = Xd *Md mod n
前面已经提到,这个固有的问题来自于公钥密码系统的最有用的特征--每个人都能使用公钥。但从算法上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条是采用好的公钥协议,保证工作过程中实体不对其他实体任意产生的信息解密,不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信息签名;另一条是决不对陌生人送来的随机文档签名,签名时首先使用One-Way Hash Function对文档作HASH处理,或同时使用不同的签名算法。除了利用公共模数,人们还尝试一些利用解密指数或φ(n)等等攻击.
3)速度太慢,由于RSA 的分组长度太大,为保证安全性,n 至少也要 600 bits以上,使运算代价很高,尤其是速度较慢,较对称密码算法慢几个数量级;且随着大数分解技术的发展,这个长度还在增加,不利于数据格式的标准化。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中要求CA采用2048比特长的密钥,其他实体使用1024比特的密钥。为了速度问题,人们广泛使用单,密码结合使用的方法,优缺点互补:单钥密码加密速度快,人们用它来加密较长的文件,然后用RSA来给文件密钥加密,极好的解决了单钥密码的密钥分发问题。
针对RSA最流行的攻击一般是基于大数因数分解。1999年,RSA-155(512)被成功分解,花了五个月时间(约8000 MIPS 年)和224 CPU hours 在一台有3.2G中央内存的Cray C916计算机上完成。
2002年,RSA-158也被成功因数分解。
日,编号为 RSA-768 (768bits,232 digits)数也被成功分解。
北京时间日上午消息,据《》周二报道,欧美数学家和密码学家偶然发现,被全世界广泛应用的RSA存在漏洞。
他们发现,在700万个实验样本中有2.7万个公钥并不是按理论随机产生的。也就是说,或许有人可以找出产生公钥的秘密质数。
该研究项目是由美国独立密码学家James P.Hughes和荷兰数学家Arjen K. Lenstra牵头的。他们的报告称:“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都是按理论产生的,但是每一千个公钥中会有两个存在安全隐患。”
报告称,为防止有人利用该漏洞,有问题的公钥已从公众访问的数据库中移除。为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网站需要在终端做出改变。
公式和定理
数和互为素数
任何大于1的整数a能被因式分解为如下唯一形式:
a=p1p2…pl(p1,p2,…,pl为素数)
二、模运算
①{[a(mod n)]×[b(mod n)]}modn≡(a×b)(mod n)
②如果(a×b)=(a×c)(mod n),a与n互素,则
b=c(mod n)
三、费马定理
若p是素数,a与p互素,则
a^(p-1)≡1 (mod p)
四、欧拉定理
欧拉函数φ(n)表示不大于n且与n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
当n是素数,φ(n)=n-1。n=pq,p,q均为素数时,则φ(n)= φ(p)φ(q)=(p-1)(q-1)。
对于互素的a和n,有a^φ(n)≡1(mod n)
如何利用计算机程序从公钥e,以及φ(n)求得私钥d?
问题可以化为求: e *x +φ(n)* y = 1 类型的方程,利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
(下面是该问题的java实现)
//例子为算47&*&x&+&30&*&y&==1&的解
public&class&Exercise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p&=&new&int[2];
&&&&&&&&int&a&=&47;
&&&&&&&&int&b&=&30;
&&&&&&&&RSA(a,b,p);
&&&&&&&&System.out.print(&p[0]&is:&&&+&p[0]&+&&;p[1]&is:&&+&p[1]);//p1为私钥
&&&&public&static&&int[]&RSA(int&a,int&b,int[]&p)//这里假设a&&&b
&&&&&&&&if(a%b&==&1)
&&&&&&&&&&&&p[0]&=&1;
&&&&&&&&&&&&p[1]&=&-(a&-&1)&/&b;
&&&&&&&&&&&&return&p;
&&&&&&&&&&&&else
&&&&&&&&&&&&&&&&RSA(b,a&%&b,p);
&&&&&&&&&&&&&&&&int&t&=&p[0];
&&&&&&&&&&&&&&&&p[0]&=&p[1];
&&&&&&&&&&&&&&&&p[1]&=&t&-&(a&/&b)&*&p[1];&
&&&&&&&&&&&&&&&&return&p;
.RSA Labotatories[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JAVA上加密算法的实现用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JAVA上加密算法的实现用例
J​A​V​A​上​加​密​算​法​的​实​现​用​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这是什么算法生成的加密码_加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87贴子:
这是什么算法生成的加密码收藏
hWv0e1oG1LQKL8GFpHKPiKGg28VDXJFTx9eh3SuSO4JmLlZv0oop4b8q2T4V0umf7X9wwc9zeD4CKptx6z+pb+NG5Spt0/xnL0XbzEvN3O6WEhg=
最后一步应该是base64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MD5算法及在用户口令加密应用中的改进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MD5算法及在用户口令加密应用中的改进
M​D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加​密​算​法​,​曾​被​大​量​公​司​和​个​人​广​泛​使​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M​D牢​不​可​破​的​神​话​逐​渐​破​灭​。​基​于​此​,​在​分​析​M​D加​密​算​法​及​其​弱​点​的​前​提​下​,​探​讨​了​M​D的​改​进​算​法​。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密码加密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