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处于海沟是消亡边界界还是生长边界

当前位置:
>>>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B、岛孤C、海岭D、海岸山脉-高..
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A、海沟 B、岛孤 C、海岭 D、海岸山脉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0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B、岛孤C、海岭D、海岸山脉-高..”主要考查你对&&板块构造学说&&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边界与地形:
发现相似题
与“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A、海沟B、岛孤C、海岭D、海岸山脉-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989693597948209754910584382857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6高考地理3-2-1专题0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font COLOR="#FF版3-2-1备战2016高考精品系列&
专题4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
本专题包括五个部分:一部分是三大类岩石形成、特点和代表性岩石;二部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其意义;三部分是板块构造学说和六大板块;四部分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五部分是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考查内容上看,内、外力作用及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高考重点内容。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图表形式来提供相关地理信息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2016年高考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一、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
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板块构造理论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三、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四、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五、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9312;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9313;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9314;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9315;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9312;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9313;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9314;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六.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七、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下五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走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若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八、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九、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9312;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9313;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9312;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9313;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9314;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9315;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9316;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9317;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9312;尽量节约建设成本;&#9313;降低技术难度;&#9314;工程施工要安全;&#9315;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9312;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9313;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9314;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9315;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5年高考题 】
(2015&)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10、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10、D& 11、B
考点:流水作用。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015&))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9312;-&#9319;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大理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答案】5、C&&&
【解析】试题分析:5、图中&#9312;-&#9319;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A错。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B错。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C对,D错。6、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层不同。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表层沉积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A对。不可能是岩浆岩,B、C、D错。考点: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名师点睛】图中岩层序号代表着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其为沉积岩层,如是岩浆岩,会把原来的沉积岩层切断。
(2015&)(五)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1、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12、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9312;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9313;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9314;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9315;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5;&&&&&&&&&
D、&#9314;&#9315;
【答案】11、C& 12、C
(2015&)(六)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1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9312;岩浆冷却较快&&&&&&
&#9313;岩浆冷却较慢&&&&&
&#9314;在地表形成&&&&&&
&#9315;在地下形成
A、&#9312;&#9314;&&&&&&&&&&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1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答案】13、D& 14、D
【解析】试题分析:13、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14、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D正确。
考点:常见岩石。
(201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答案】28.C&&
【解析】试题分析:28.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为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携带而来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所形成故C正确。考点:考查地貌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河流地貌,结合书上所学知识,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的区别,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三角洲地貌是属于堆积地貌。
(2015&)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考点:流水的侵蚀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是一道简单的文字选择题,没有图表信息,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河流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河床的岩石性质和流域地区的降水量有关,而河流的流程长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
(2015&)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4.C&&
【名师点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2015&)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9312;&&&&&&&
B.&#9313;&&&&&&&
&#9314;&&&&&
【答案】9.A&&&
【解析】试题分析:9.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10.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9313;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9312;&#9315;位于上游,水量不变,&#9314;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B。考点:地质构造、等高线。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新.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9312;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9313;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9314;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9315;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9316;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9317;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9318;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015&)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答案】5.C&&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组第一小题考查地壳运动的知识,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学生做错,可能会选沿火山地震带发育和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因为安第斯山脉距海近,与火山地震带重合,但这两个不是安第斯山脉的成因;第二小题考查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大山脉往往形成分水岭,影响河流流向,而煤炭资源的形成、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均与安第斯山脉无关。
(2015&)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底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
老&C&(31°38&13&PN,117°50&12&PE)(31°37&54&PN,117°50&59&PE)
&D&(31°38&10&PN,117°50&19&PE)(31°38&57&PN,117°50&52&PE)
&S&(31°38&05&PN,117°50&32&PE)(31°38&01&PN,117°50&43&PE)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A&&&&&&&&&&&&&&&
B&&&&&&&&&&&&&&&&&
C&&&&&&&&&&&&&&&&&
【答案】11、D&&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岩层新老关系等。
【名师点睛】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一项基本能力。利用好材料中的图文知识,是做题的技巧。学生可以做简图,标注出各点,然后可以直观判断走向。要注意材料中一句话,考查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
(2015&))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图2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3.
【解析】试题分析:3.首先岩层断裂,然后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
4.图示纵坐标的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作用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2014年高考题 】
(2014·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 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解析】图中显示了我国西北和中亚局部地区的城市、铁路、河湖等的分布及地形大势。咸海地处中亚腹地,属于荒漠带;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地势也较高,南北有高山,海拔达到雪线高度,B正确;锡尔河属于内流河,中下游支流少,由于蒸发和沿途灌溉引水,下游水量减少;根据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度越高,同一种植被分布的海拔越低。
(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11.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石灰岩&&&&&&&&&
片岩&&&&&&&&&&&
板岩&&&&&&&&&&
D. 石英砂岩
【答案】10、A& 11、D
(2014·海南卷)如图8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8,完成18~20题。
18、图8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9、图8 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河流穿过平行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答案】18、A&&
(2014·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9312;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9313;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
C.&#9314;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9315;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9312;&&&
B.&#9313;&&&&
C.&#9314;&&& D.&#9315;
【答案】7、C 8、B
【解析】7、据图中岩层的运动状况,可知&#9314;地为断裂下沉;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可推断该冲积平原为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根据图中岩层的运动方向可以看出&#9312;、&#9313;分别是断裂抬升和断裂下沉,但两地离黄河较远,外力作用应该不是黄河的影响,排除A、B两项;&#9315;地的地貌是沙丘覆盖的平原,沙丘应是风力堆积地貌,排除D。8、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9313;地的沉积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应该较深,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和地质构造。
(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
2,完成8-10题。
8.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
B.凸岸&&&&&
凹岸&&&&&&&
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1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答案】8.B&&&
(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31.A&&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图判读及外力作用。
(2014·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6、7题。
A、岩层&#9312;比岩层&#9313;形成年代早&&&
B、岩层&#9313;比岩层&#9312;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7、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6、A& 7、D
【解析】试题分析:6、图示岩层&#9312;位于岩层&#9313;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早;而图示岩层&#9312;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9313;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9312;比岩层&#9313;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因断层地基不牢固,所以不适宜修水库。故选A。7、水位上升的中期,沉积物较少,表明河流搬运作用较强;水位下降时,沉积物较多,表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增大时,河流侵蚀作用增强;而河流对河底和两岸的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故选D。考点:地质构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4·大纲卷)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答案】4.A 5.C 6.C
考点:本题考查植被类型和板块构造。
(2014·江苏卷)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答案】7.B&& 8.A
(2014·山东卷)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9312;-&#9315;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9312;&&&&&&&
B、&#9313;&&&&&&&
C、&#9314;&&&&&&&
D、&#9315;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8544;、&#8545;、&#8546;&&&
B、&#8545;、&#8544;、&#8546;&&
C、&#8546;、&#8544;、&#8545;& D、&#8546;、&#8545;、&#8544;
【答案】11、B&&&
【解析】试题分析:11、根据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的位置是在甲山以南,排除&#9314;和&#9315;;&#9312;和&#9313;高程虽然都介于100米和200米之间,但&#9313;地位于向斜两翼中的东翼,符合题意,因此B项正确。12、经过读图和所学知识判断:&#8546;覆盖在&#8544;和&#8545;之上,岩层年龄最新。再结合观测点在向斜的东翼,向斜岩层具有中心老两翼新的特征,&#8544;与&#8545;相比,更靠近中心岩层,年龄较老。综上所述,B项符合。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7-9题。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蚀能力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答案】7、B&&
考点:外力作用、地质灾害。
【2013年高考题 】
(2013上海卷)(三)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9312;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9313;&&&&&&&
&#9314;&&&&&&
&#9315;&&&&&&&
D. &#9316;
【答案】5.C&&&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2013上海卷)(八)下图表示某地区多次地震的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图中纵坐标为震源深度,横坐标表示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其中0表示的是海岸线位置,-8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西800km,200表示震中位于海岸线以东200km,图中的点表示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15.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
&#9312;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9313;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9314;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9315;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A.&#9312;&#9313;&&&
B.&#9313;&#9315;&&&
&C.&#9312;&#9314;&
&& D.&#9314;&#9315;
16.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
A.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B.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D.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
17. 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9312;太平洋西部岛弧&#9313;北美大陆西海岸&#9314;北美大陆东海岸&#9315;南美大陆东海岸
A.&#9312;&#9313;&
&B.&#9313;&#9315;&&&&
&C.&#9312;&#9314;&
&D.&#9314;&#9315;
【答案】15.C&&
【解析】15.读图可知,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地震次数少,震源较浅,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16.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导致该地区海岸线两侧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同。17.由上题的结论,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这种现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所以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太平洋西部岛弧和北美大陆西海岸地区。【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板块构造和地震。
(2013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9312;>&#9313;)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5.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此题涉及曲流处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及实际应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013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
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9312;&&&&&&&&&
B.&#9313;&&&&&&&
C.&#9314;&&&&&&&&&
D.&#9315;
【答案】7.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和岩石的分类。
(2013北京卷)读图5回答第8-9题。
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9312;苏& &#9313;湘&
&#9314;滇&&
&#9315;新&&
&#9316;桂&& &#9317;内蒙古
A. &#9312;&#9313;&&& B.
&#9314;&#9315;&&& C.
&#9314;&#9316;&&& D.
&#9316;&#9317;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答案】8.C&&&
【解析】8.甲地为峰林,属于石灰岩地区,同类景观多出现在云南和广西地区。9.甲地为峰林,乙处为河谷,乙处为外力侵蚀作用最强烈,丙处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现象,丁处是典型的向斜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貌和地质作用。
(2013广东卷)1.图I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D.地壳作用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2013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3题。
33.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33.C&&&
33.本题要分析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所以,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甲大于丁是因为气温较高,植物量大;乙大于丙是因为植物量大,气温较高;刚果盆地(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苔原带);伊朗高原(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故选C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温降水植被对风化壳厚度影响。
(2013天津卷)读图3,回答6-7题。
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答案】6.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貌和外力作用。
(2013福建卷)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9.该沙丘位于
B. 洪积平原
三角洲&&&&&&
&D. 河漫滩
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9312;
&&&&&&&&&&
B. &#9313;
&&&&&&&&&&
C. &#9314;
D. &#9315;
【答案】9.D&&
【解析】9.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本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所以选D项。10.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所以选C项。【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貌和外力作用。
(2013山东卷)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
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 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貌和外力作用。
(2013新课标&#8545;)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等高线、地貌的形成和地质作用。
(2013海南&卷)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7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7右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流的冲蚀剧烈;(5分)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5分)
【解析】根据题目叙述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据图分析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河流右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流较深,流速较快;而河流左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能保存至今。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侵蚀作用。
&&&&&&&&&&&&&&&&&&&&&&&&&&&&&&&&&&&&&&&&&&&&&&&&&&&&&&&&
【同步名校模拟高考】
【2015年模拟题 】
()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或矿物含量的不同,便呈现不同水色河水交汇时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科学家调研发现,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会呈赤黄色。学者经过考证,证实古今泾渭分明的水色表现完全相反,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9.以下关于古今泾渭两河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9312;古代泾河水浑浊,渭河水清澈&#9313;古代泾河水清澈,渭河水浑浊
&#9314;现代渭河上游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9315;古今水色差异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
A.&#9312;&#9314;&&&&&&&&
&B.&#9313;&#9315;&&&&&&&&
&C.&#9312;&#9315;&&&&&&&&
&D.&#9313;&#9314;
10.图中城市所属地形区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裂下陷形成了肥沃的土壤&&&&&
&&B.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属于流水侵蚀形成的宽谷&&&&&&&
&&D.属于冰川侵蚀形成的宽谷
【答案】9、A& 10、B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下列对&#9312;&#9313;&#9314;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9313;&#9314;段相比,&#9312;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B.与&#9312;&#9314;段相比,&#9313;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C.与&#9312;&#9313;段相比,&#9314;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D.&#9312;&#9313;&#9314;段中,&#9313;段的侧蚀更强,&#9314;的溯源侵蚀更明显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地貌。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9312;处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浸蚀而成山岭&&
B.&#9313;处岩层的断裂和错位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9314;处地形平坦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D.&#9315;处岩层发生倾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8.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大别山&&
B.大兴安岭&&
C.祁连山&& D.太行山
【答案】17.A&&
【解析】试题分析:17.结合图示&#9312;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地质构造为背斜;A项错误。&#9313;处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正确;&#9314;处冲积扇为流水沉积而形成的C正确;&#9315;处岩层发展倾斜即反映岩层的变形是内力作用引起的D正确。18.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应为亚热带一座山地,BCD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A正确。
考点:考查地质构造及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形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海拔2
800米左右的天山某高山盆地,该盆地位于三条“U”型谷地的汇合处,较为平坦开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材料中盆地较为平坦开阔的原因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6.关于焉耆马优良特征的形成原因,推断不正确的是
A.天山冰雪融水提供了富含矿物养分的优质饮用水源
B.多样的植物种类提供了富含营养的食物
C.平坦开阔的盆地提供了训练奔跑能力的场所
D.盆地海拔较高,含氧量较低,有利于良好耐力的形成
【答案】5、B& 6、A
【解析】试题分析:5、根据题中信息提示,此盆地海拔较高,且为三条“U”型谷地汇合处,结合有关地貌的知识及天山自然环境,可推断这三条“U”型谷为冰川侵蚀谷,故此盆地亦为冰川作用形成。B正确。
6、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判断,冰雪融水因没有埋藏于地下,因此不可能溶解有矿物养分,其水质虽优,但矿化度低。A正确。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环境与生物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9312;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9313;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9314;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9315;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9312;&#9314;&& B.&#9312;&#9315; &
C.&#9313;&#9314;&&&
D.&#9314;&#9315;
2. “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9312;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9313;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9314;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9315;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A.&#9312;&#9314;&&&&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答案】1、D&&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完成9~10题。
9.约特干古城遗址的文化层被埋藏在地下的原因有:
&#9312;板块张裂地层下陷&&&&&&&&&&&&&
&#9313;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
&#9314;周围风沙的沉积&&&&&&&&&&&&&&&
&#9315;冰川带来的冰碛物堆积
A.&#9312;&#9313;&&&&&&&
B.&#9312;&#9314;&&&&&&&
C.&#9313;&#9314;&&&&&&&
D.&#9314;&#9315;
10.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A.1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B.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6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
D.距今8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答案】9.C&&&
()4、读图回答甲处的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9312;水平挤压& &#9313;水平拉伸& &#9314;地壳下降
&#9315;地壳上升& &#9316;外力侵蚀& &#9317;外力沉积
A.&#9313;&#9315;&#9317;&&&&&&
B.&#9312;&#9315;&#9316;&&&&&&&&
C.&#9312;&#9314;&#9316;&&&&&
D.&#9314;&#9315;&#9316;&&&&
【解析】试题分析:读图,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9312;对。水平拉伸形成的是断裂或断层,&#9313;错。顶部岩层有缺失,说明地壳上升,受外力侵蚀作用,&#9315;、&#9316;对,&#9314;、&#9317;错。所以B对。考点:地质构造及形成过程,主要地质作用类型。
()读某山地及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的中山山地在形成原因上属于&&&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4.图中P区域古聚落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土肥水足&&&&&&&&&&&&&
B.矿产资源丰富
C.气候温和多雨&&&&&&&&&&&&&&&&&&&
D.交通便利
5.图示区域温泉久负盛名,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 能存在大型温泉的是
A.甲&&&&&&&&&&
B.乙&&&&&&&&&&&&
C.丙&&&&&&&&&&&&&
【答案】3、C&
4、A& 5、C
【2014年模拟题 】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4届第二次联考)福建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驰名中外。茶王“大红袍”就根植在峡谷最深底部靠北的峭壁岩缝中,四周山峦屏障,岩壑间幽涧流泉,云雾弥漫。读图完成第4~5题。
4. 读上右图,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甲乙丁丙&&&&
丁甲丙乙&&&&
C. 甲丙丁乙&&& D.
5. 武夷茶岩生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9312;日照充足&& &#9313;日照较短&
&#9314;冬暖夏凉& &#9315;高温多雨&
&#9316;烂石砾嚷& &#9317;深厚红壤
&#9312;&#9314;&#9317;&&&&
&#9313;&#9315;&#9316;&&&&
&#9313;&#9314;&#9316;&&&
D.& &#9312;&#9315;&#9317;
【答案】4.D& 5、C
【解析】试题分析:4、根据左图,丹霞地貌露出的岩层是沉积岩,所以这里必然先形成洼地,然后发生了沉积作用。后来又有地壳抬升,岩层隆起,高出地表,才会被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顺序是丁、甲、乙、丙,D对。A、B、C错。5、根据材料,岩茶生长在峭壁岩缝中,四周山峦屏障,云雾弥漫。所以不可能日照充足,&#9312;错。可能日照较短,&#9313;对。崖壁海拔高,云雾多,受大气热力作用影响,冬暖夏凉,&#9314;对。不会有高温多雨天气,&#9315;错。生长在烂石砾嚷中,&#9316;对。没有深厚红壤,&#9317;错。所以C对。A、B、D错。
考点:区域地貌的成因,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广西桂林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读某地等高线及地质构造图,回答1~3题。
1.若A地看不见B地,则K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260米&&&&&&&
B.360米&&&&&&&
C.460米&&&&&&&&&&
2.图中河流&#9312;&#9313;&#9314;&#9315;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9312;&&&&&&&&&&
B.&#9313;&&&&&&&&&&&
C.&#9314;&&&&&&&&&&&&&&
D.&#9315;
3.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地岩石顶部因受挤压,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
C.乙地岩层比甲地岩层早生成&&&&&&
D.乙地地下水一定很丰富
【答案】1、C&
2、B& 3、A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等高线特征,地质构造的应用。
(山东省淄博市2014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为台湾岛附近的海底地形图(等深线单位:米),回答6-7题。
6.该岛屿近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则最可能分布在
A.甲处&&&&
B.乙处&&&&
7.丙处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块内部的岩浆活动&&&&
B.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
C.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
D.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
【答案】6、A&&
考点:海底石油资源的分布规律,板块构造。
(辽宁省大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图4为某地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观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图5),据此回答8-9题。
8.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丁、戊,其岩石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A.丁乙戊&&&
B.戊丁乙&&&
C.乙戊丁&&&
9.下列关于图5的 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9312;表示甲地的观测站,&#9313;表示乙地的观测站
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 图
D.越接近震中的观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答案】8、C&&&
考点:地质构造、地球的圈层结构。
(江西省九江市2014年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读某平原下游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图1),完成4~5题。
4.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9312;&#9313;&#9314;&#9315;&&&&&&
B.&#9313;&#9312;&#9314;&#9315;&&&&&
C.&#9312;&#9313;&#9315;&#9314;&&&
D.&#9315;&#9314;&#9313;&#9312;
该河段&#9315;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
A.凸岸向北扩展&&&
B.凹岸向南扩展&&
C.河床变宽加深&&&&
D.河水流速变缓
【答案】4、B&&
【解析】试题分析:4、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依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道变得越来越弯曲,故对照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可知,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9313;&#9312;&#9314;&#9315;,本题选B。5、该河段&#9315;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凸岸向南扩展,凹岸向北扩展,河床变得越来越宽展,同时由于河道越来越弯曲,越来越宽展,故河水流速变缓,故本题选D。
考点:河流地貌的发育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9-10题。
9.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10.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答案】9、A& 10、A
【解析】试题分析:9、图中岩石呈水平层状分布,为沉积岩,没有受到水平挤压,其中可能有化石分布;而岩石相对位置高,表明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故选A。10、东非大裂谷为断层,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且为沉积岩。故选A。考点:地质构造
(江苏省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北京时间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下图为“智利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B.软流层&&C.下地幔&&D.外核
4.该地震发生源于
A.火山喷发&&B.板块张裂&&C.板块挤压&&D.地层塌陷
5.目前.智利防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A.加大投入,增加快速运载工具&&B.加强科研,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C.加强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D.加固岩体,提高抗震防塌标准
【答案】3、A&
4、C& 5、C
(福建省泉州五中2014届高三5月模拟)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9312;处的构造地貌为
&&&B.向斜
C.背斜谷&
6.造成&#9313;山峰两坡坡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降水&&&&&
&C.地壳运动 & D.人类活动
【答案】5、C& 6、B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14年高三毕业班联考)4.
读甲乙两地出露地表的地层剖面图(图4),关于甲乙两地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在1、2、3、4
地质年代乃至现在地壳都一直在下沉并接受沉积&&&&&
B. 乙地在1、3、4
地质年代乃至现在地壳都一直在下沉并接受沉积&&&
C. 甲地在1、2、3、4
地质年代都一直在下沉并接受沉积形成了相应的地层&&&&&&&&&&
乙地在2地质年代地壳上升并接受沉积,没能形成相应的地层&&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现在高出周边地区,不断被侵蚀,不会接受沉积,故答案A、B错误,甲地出露的地层部分1、2、3、4
地层完整,说明1、2、3、4地质年代地壳都一直在下沉并接受沉积,形成了相应的地层,答案C正确,乙地缺失2地层,可以推断在2地质年代地壳上升并接受侵蚀,没能形成相应的地层,故答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浙江普陀山的磐陀石有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上下两块花岗岩巨石接缝处间隙如线,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烂生辉,“盘陀夕照”堪称普陀山奇观。据此回答第7题。
7.描述磐陀石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
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风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岩石为花岗岩,说明有岩浆侵入地壳岩层中,露出地表,说明是地壳抬升,从岩石形态没有尖锐棱角,说明是风化作用形成,A对。球状风化是花岗岩的特征,所以外力不是流水、风、海浪,B、C、D错。考点:地质作用,岩石成因。
(福建省安溪八中2014届高中毕业班3月份质量检测)下图为美国某地质勘探队在某地小范围开采油页岩时,依次钻取的地下岩蕊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蕊是沿一直线钻取的,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上升岩体
6.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三个岩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处地表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
B.乙处可能储存地下水&&
C.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
D.乙处适宜开挖隧道
【答案】5、B&&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二调考试)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3-4题
地点&A&B&C
海拔(米)&500&250&60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米)&421&3&412
3.该区域可能属(&&&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4.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答案】3.B&&
【解析】试题解析:3.从表中数据可知,B处海拔比两侧的A、C两处低,地形应该是谷地;该层沉积岩在B处埋藏最浅,说明该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应该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易受侵蚀成谷。
4.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是我国江南地区。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
(湖北省八市2014年高三年级三月联考)图2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2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1是图2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A、A河流&&&&&&&&&&&&&&&&
B、B河流&&&&&&&&
C、C山脊&&&&&&&&
5、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312;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 &#9313;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
&#9314;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9315;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
A、&#9312;&#9314;&&&B、&#9313;&#9315;&&&C、&#9312;&#9315;&&&D、&#9313;&#9314;
6、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312;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9313;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9314;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9315;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
A、&#9312;&#9314;&&&B、&#9313;&#9315;&&&C、&#9312;&#9315;&&&D、&#9313;&#9314;
【答案】4、A 5、B& 6、D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一调考试)江西省三清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下图为其著名旅游景观“司春女神”照片,海拔为米之间。读图,回答下题。
11.三清山所在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山东省淄博市金山中学2014届高三质量抽测)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9312;&#9313;&#9314;&#9315;四地沉积作用表现明显的地区是
A.&#9312;&&&&
&&&B.&#9313;&&&&
&&&C.&#9314;&&
&&D.&#9315;
8.图中&#8544;&#8545; &#8546; &#8547;岩层或地质构造的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A.&#8546;&#8544;&#8547;&#8545;&&&&
&B.&#8547;
&#8546;&#8545;&#8544;&&&&&
&C.&#8546;
&#8547;&#8544;&#8545;&&& D.&#8546;
&#8547;&#8545;&#8544;
【答案】7、B& 8、A
【解析】试题分析:7、读图,图中&#9312;是凹岸,主要是侵蚀作用,A错。&#9313;是河流凸岸,主要是沉积作用,B对。&#9314;、&#9315;位于山坡上,坡度大,主要是侵蚀为主,C、D错。8、根据岩层的相互关系分析,沉积岩层中&#8546;在下面,&#8544;在上面,所以&#8546;比&#8544;早。沉积岩层被&#8547;切断,所以后出现的&#8547;岩层。&#8545;岩层把前三种都切断,形成的最晚,所以&#8545;是最后形成的,A对。B、C、D错。考点: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
【跟踪热点创新思维】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下图所示)。回答1-2题。1.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9315;&#9314;&#9313;&#9312;&&&&&
 B.&#9316;&#9317;&#9314;&#9318;
    C.&#9317;&#9313;&#9318;&#9312;&&&&&
 D.&#9318;&#9317;&#9314;&#9312;
【解析】仔细分析题干中关于“飞来峰”的文字介绍,尤其要明确老岩层与新岩层的相对关系和断层的位置。从图中看,岩层按照年龄由老到新排列顺序为&#9312;&#9315;&#9316;&#9318;&#9313;&#9314;&#9317;。故选C。
2.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解析】仔细分析题干中关于“飞来峰”的叙述,即可判断出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断层的部分岩体受到力的推移,上覆到原地岩块上;受到强烈剥蚀后而形成。故选B。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粘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地点&A&B&C
海拔(米)&500&250&600
某沉积层埋藏深度&421&3&412
3. 该区域可能属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4.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江南地区
【答案】3.B&
4.D& 考点:地质构造、区域定位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 新生代后期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处岩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5.C& 6.B考点:地质作用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312;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
B.&#9312;&#9313;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
&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
D.&#9316;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8. 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
&B. 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
&D. 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
【答案】7.C&&&
8.B& 考点:考查喀斯特地貌及岩石的分类和形成先后顺序。
下图是对三峽工程下游各诃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依次为长达沿线的观测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大
B.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
C.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
D.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
10.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
A.—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B.—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C.先侵蚀为主后沉积为主&&&&&&
D.先沉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答案】9、D&&
试题分析:
9、四地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读图,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小,A错。读图,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大值,B错。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增后减,C错。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D对。
10、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先以侵蚀作用为主,累计冲刷量增大,后以沉积作用为主,累计冲刷量减小,A、B、D错,C对。
考点:大坝建成对各河段累计冲刷量的影响。
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9月下旬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1.图示地区当时的主导风向是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12.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B.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
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D.
印度河流域的塔尔沙漠
13.影响图中沙丘移动速度的因素有
&#9312;植被状况&&&#9313;沙丘水分&&&&#9314;下伏地面&&&&#9315;地转偏向力
A. &#9312;&#9314;&&&B.
&#9313;&#9315;&&&&C.
&#9312;&#9313;&#9314;&&&D.
&#9312;&#9314;&#9315;
【答案】11.B&
12.A& 13.C考点:风力沉积地貌。
读下图,回答14-15题。a-b的横剖面示意图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B. 甲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乙处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D. 丙处是向斜山
15. 丙处容易形成的地貌是:
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黄土地貌
【答案】14.D&&&&
15.C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9312;    B.&#9313;    C.&#9314;    D.&#9315;
17.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
D.火山喷发
【答案】16.B 17.A
16.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图中&#9313;河段等高线最稀疏,流速慢,且河流弯曲,河漫滩最宽阔。
17.比较前后时期水系的变化,可知后期的水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9315;河段上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把&#9314;处河段河流上游的水截断而形成的。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图甲           图乙
18.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9315;处河岸比&#9313;&#9314;两处侵蚀更严重
D.&#9312;处比&#9313;&#9315;处建港条件优越
19.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18.C 19.B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坐标为南纬15°47&,西经69°23&。湖面达海拔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平均水温13&#8451;。的的的喀喀湖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
材料二:的的喀喀湖区示意图材料三: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51;,当地温高于25&#8451;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51;,超过39&#8451;停止生长。
(1)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的的喀喀湖形成过程。(8分)
(2)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试分析该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8分)
(3)的的喀喀湖区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有人主张在湖区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8分)
(1)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2分),板块相互碰撞(2分),褶皱隆起的同时产生断层形成构造盆地(2分);高山冰雪融水的不断注入,从而形成湖泊(2分)。
(2)地处低纬地区(2分);处于板块张裂地带,地热丰富(2分);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入(2分);湖泊面积大,水量大,不易结冰(2分)。
(3)赞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该地海拔高,光照充足;当地的气温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8分)反对。该地海拔高,热量不足;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会导致该流域出现水土流失;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闭塞,销售不畅。(8分)
考点:地貌成因、农业发展方向。
我的更多文章:
( 11:36:35)( 07:01:52)( 10:22:0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板块消亡边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