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用钢笔小学生写字用什么钢笔吗

&海拉尔授课地点:海拉尔河东胜利市场书法教室联系电话:QQ号:刘老师 北京市授课地点:上课时间:自定地址:北京大兴区枣园北里书法教室联系电话:&& 石老师&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已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就钢笔字而言,行书(俗称连笔字)是大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一种字体,但由于在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汉字书写教育中,除小学学了部分基础楷书之外,根本没有行书这门教育,加之传统的临摹习字方法字量之多、书道之深、难度之大,致使全民实用性钢笔行书书写水平普遍低下。我们今天讲的《钢笔行书速成法》是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相对简单易学、速见成效的汉字练字方法。它以学法不学字的科学原理,打破了以往古老的描红、临摹练字模式,将复杂、繁琐、浩如烟海的汉字书写练习方法进行了一次革命。此方法是通过2个结构图形公式、16个字根符号、9个规律,攻克了练字难题,变被动摹仿为主动思维,时间短、见效快,适合初中生以上各层次的大众人群。整个方法学习仅需十五天每天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使原来写不好字的朋友一改字貌,学前学后字体发生惊人的变化。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为中考高考试卷提分,为应聘面试以及平时工作中提升自信,为了让你能拥有一手字如其人的好字立即行动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心动不如行动。欢迎喜欢我们钢笔行书速成法课堂的人士随时光临!早学早受益。
传授签名的艺术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所谓留名,一指人人传颂&(口头),二指签名留言(手写),而手写签名又分为实用签名、&艺术签名两种,实用签名指写信、报告、报表等须清晰易认,而艺术签名是一种个性性格的体现!我们在教授速成方法的同时,还传授艺术签名知识,希望广大朋友能签出自己的性格特点。
展示个人风彩、浓缩方寸之间。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消耗在漫长的临摹练字当中,所以本钢笔字速成法成就了我们最具有时效的练字方法。运用这个习字法只需要30小时就可以把写字的方法全部掌握。象神奇的魔术一样,让你在一周(每天4小时)或半个月(每天2小时)的短短时间内字体发生惊人的变化,让你的家人、同事、至爱亲朋对你字体的变化感到判若云泥!
心动不如行动,欢迎各位的光临!学习后字体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将退还学费。无论基础多差,都可学成
一朝练成,终生受益
&&&&&&&&&&&&
钢笔字速成培训远程授课
联系电话:& 刘老师
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大兴区滨河西里树立硬笔书法速成培训课堂
网络教学报名方式:QQ号 
&&&&&&&&&&&&&&&
钢笔速成法群号& 
&&&&&&&&&&&&&&&
微信号gbzscf
&&&&&&&&招收对象:行书速成法需初中一年级以上学生及成人。
&&&&&&&&&&&&&&&
&楷书速成法需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及成人。
&&&&&&&&&&&&&&&&&&&
学生的学前学后对比: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我的博客今天6岁343天了,我领取了徽章.&&
,我在新浪博客安家。,我写下了第一篇博文:《写好字坐势握笔很重要》。至今,我的博客共获得17,373次访问。这些年,新浪博客伴我点点滴滴谱写生活!
《钢笔楷书速成法》系将汉字用直线替代法 、字根迁移法&
、规律统一法、节奏训练法& 、结构变化法&
、偏旁合组法使楷书变得易学易写漂亮工整,此种方法也称为“六位一体”习字法。运用这个习字法只需要30小时就可以把楷书写字的方法全部掌握,使汉字的书写变得简单易学,书写出的字体规范美观,也能增加书写汉字的兴趣。
钢笔楷书一周速成法学前学后对比
点击下面链接可查看大图
《汉语的危机》作者、《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汉语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汉语表达的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的普遍漠视,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传统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断裂。汉语使用的碎片化与不规范化,还会给国人相互间的交流与理解带来巨大困难,从而可能危害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不久前举行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贺阳教授,对当前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表示担忧,引起不少网友共鸣。
  有网友表示,在“外语热”、网络语言泛滥,以及影像文化盛行等因素的冲击下,不只是大学生,很多国人的汉语应用能力都下降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和民意中国网,对3269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另有19.2%的人不赞成这一说法。
  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汉语应用能力差,可引发汉语退化
  2009年,贺阳的学生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319名学生进行了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8%的学生得分在70分以下。
  对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学生进行测试时,贺阳发现,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86.5%的人存在行文语气问题,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王平(化名)虽然对自己的汉语应用能力很自信,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有问题,特别是在应用文的行文格式与语气运用上,有些拿捏不准。
  在给一家用人单位写实习自荐信时,王平曾上网仔细核对了自己的行文格式,发现信里存在一大堆毛病。“虽然我在小学时也学过应用文写作,但由于平时写得太少,久而久之就忘得差不多了。”
  上海某私企员工李君(化名)说,不论是说话还是写作,自己经常会感到词穷,要么语塞,要么不知道什么情境该用什么词。“在表达某个观点时,我总依赖于一个固定的词语,感觉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词。”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64.8%)、“词语的使用、搭配存在问题”(28.6%)、“行文格式存在问题”(27.8%)、“语法错误比较多”(17.4%)、“不认识的汉字太多”(16.4%)等。
  贺阳指出,“汉语应用危机”一方面是指人们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出现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是指汉语作为母语,其本身的结构变得混乱,功能发生萎缩,进而遭遇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危险。
  “汉语应用能力差,如果变成一种长期而且普遍的存在,那汉语本身就会受到侵蚀,作为母语的汉语本体就会出现退化。”贺阳说。
  汉语应用能力危机源于“外语热”?
  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汉语应用能力的危机?73.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网络时代,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不太规范”。
  《汉语的危机》作者、《文艺争鸣》杂志编审朱竞指出,网络语言的流行虽然是汉语适应社会进步的结果,但也会带来汉语的碎片化。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对于不常上网的人来说很难理解,久而久之,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贺阳看来,我们不必过于担心网络语言会冲击国人的汉语能力。“语言系统具有自我净化功能,一种新的语言要素要想进入大众语言系统,首先要被大众广泛接受。而网络语言只被少数人使用,很难对汉语本身造成污染。”
  调查中,52.0%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此外,还有“现在人喜欢解构汉语,稀奇古怪的词语层出不穷”(43.6%)、“影像文化占据绝对优势,文字越来越不重要”(30.1%)等。
  “如今英语比汉语更受重视。”李君说,在学校里,英语是必修课,而大学语文只是选修课。许多学生为了学英语,连专业课都不好好上,更别说专心上语文课了。
  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更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这让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等级证书趋之若鹜。“但工作后你会发现,不论是写文件、作报告,还是与人交流,汉语的使用率和作用远大于英语。”
  朱竞指出,如今不单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过度重视英语,就连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也开始带着一股“西文腔”。
  “试问,当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未得到切实保证,就盲目地推广外语教育,甚至把外语等同于母语去推广的时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将人生最宝贵的时间,用来死记硬背那些不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外语时,后果又是什么呢?”
  贺阳指出,语言的生命力表现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它都能够给使用者提供得体的表达方式。但我们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总是喜欢反叛和解构,认为只要与众不同就是创新,经常把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用语随意混用。然而,混合后的新式语言不论用在哪种场合,都显得不太合适,都伤害了汉语的表达功能。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比如现在网上流行的‘给力’一词,本是非正式场合使用的词语,但现在却铺天盖地,出现在公共媒体上。”贺阳说。
  汉语日益粗鄙化,反映出中国人与自身文明之间的断裂
  本次调查显示,47.1%的人将汉语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当前汉语教育存在问题,让许多人不愿花力气学汉语”。
  “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本应是中小学教育解决的问题,但现在汉语在应用上遭遇危机,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汉语教育。”贺阳说。
  调查显示,仅两成人(23.5%)对当前汉语教育有好评,而且仅有4.0%的人认为当前汉语教育水平“非常好”。更多的人(57.1%)认为,我们的汉语教育“一般”,16.5%的人觉得“比较差”,2.9%的人认为“非常差”。
  李君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大问题,教学方式太过生硬死板。语文课上,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总结每段话的中心思想,并一再强调“标准答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应付考试。
  陕西省安康市某小学语文教师陈叶(化名)说,在教学制度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呼吁课外阅读和批判应试教育,都只是徒劳。“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最主要的是学生考试成绩。为了‘保饭碗’、‘争优秀’,老师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学。”
  近来,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受到不少网友热捧,甚至多次重印后仍面临断货。
  此书的出版负责人介绍,出版此书也是对现行语文教育不满的一种表达,语文教育不能只是“一课一练”,它更应该是对孩子心灵的熏陶。
  朱竞认为,《开明国语课本》确实能体现汉语教育的精髓——学生在学习充满美感语言的同时,还能受到道德教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去阅读更多汉语经典,自然习得汉语中所蕴含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汉语教育怎样才能提高呢?本次调查显示,“语文课应列为大学必修课”(71.1%)呼声最高,其次还有“要让大家认识母语水平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65.4%),“应该更加注重汉语的实际应用”(60.7%),“应加强对汉语传统经典的学习”(57.5%),“制定汉语基本标准,并推广汉语水平测试”(50.6%),“语文教学避免死记硬背”(45.9%)等。
  贺阳表示,汉语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更担负着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重任。汉语教育不应仅仅存在于语文课上,更应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汉语的应用分为‘看得懂’、‘通顺’和‘给人以美的享受’三个层次。我们不能只讲求‘用’,还要考虑在什么层次上用。我们不能只教会学生‘看得懂’,还要在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引导下,让年轻人追求得体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汉语应用方式。”
  “保卫汉语势在必行。”朱竞认为,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危机。
  她认为,汉语表达的日益粗鄙化,以及公众对汉语的普遍漠视,反映出当代中国人与自身传统文明之间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断裂。汉语使用的碎片化与不规范化,还会给国人相互间的交流与理解带来巨大困难,从而可能危害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传统汉字遭数字化时代侵袭提笔忘字渐成新困扰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该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青年报》的调查:2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
&&& 上周五的徐汇区兴武居委书法班上,77岁的教师白宝钧认真讲解,台下15名7岁至12岁的孩子都很沉默,有些孩子东张西望,坐不住了。(由兴武居委提供)
“提笔忘字”之惑
  “邮箱”的“箱”怎么写?“拍黄瓜”的“拍”竟然也忘了?……这许许多多童年学过并曾无数次书写的汉字,是否越来越经常地,在你执笔对纸时突然呈现一个尴尬的停顿——提笔忘字。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该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青年报》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
  传统汉字正在遭遇现代化的侵袭?提笔忘字已成新一代中国人的困扰?一场文化危机甚至开始悄然萌生?追寻答案的调查,从一个小小的暑期书法兴趣班开始……
  “奇怪,这么简单的字居然会忘”
  提笔,你忘字了吗
  77岁的白宝钧激情四溢,他从笔画中最基本的“点”讲起,引申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原定1个小时的课程延长到1个半小时,台下15名7岁至12岁的孩子,东张西望有些坐不住了。
  “现在的孩子急慌慌,写字不用心。”湖南社区兴武居委书法班教师白宝钧叹了一口气。从6岁开始习字的他,几乎天天临古帖练字;而15名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乔凡庭,却称自己字不够好看,是因为“平时实在没时间练习”。
  不仅仅是孩子。记者日前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7级新闻班做了一项调查,全班26名学生,仅有4人说平时没有提笔忘字的情况,约占总人数的15%。而让这4人手写“钥匙”、“寒暄”、“喷嚏”、“邋遢”、“暧昧”这5个词语时,还是有两个人卡了壳。
&同学们认为,造成自己提笔忘字的两大“祸首”,是电脑打字和手机短信。如今,他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打字全部使用拼音输入法,有人甚至从小学起就成了网民。
&&“经常不写字,偶尔会大脑短路,前几天就忘记"邮箱"的"箱"怎么写了。自己想想都奇怪,这么简单的字居然会忘。”大学生薛墨瑶说,对提笔忘字的尴尬大家都有“小窍门”,每当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手机拼音输入法先打出来查一查。
“上周和同事出去吃饭,饭店太忙,要我们自己写菜单,我竟连"拍黄瓜"的"拍"都忘记怎么写了。”28岁的方辉是名广告人,无纸化办公也无形中养成了他提笔忘字的毛病。他无奈地玩笑道:“我现在这个汉字水平真是混口饭吃都难。”
在数字化大大提高效率的今天,在科技进步带来文字记录方式变革的当下,人们似乎越来越缺少机会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理事于茂宏说,当他在《语言文字报》编辑部工作时,许多读者来信上的寄信人名字,全编辑部就愣没有人能认出。认不出来怎么回信?亏得他“灵机一动”,把信封上的寄信人名字剪下、贴上、再寄回。
和提笔忘字一样,字迹潦草难辨和错别字连篇,也是现代人的书写短板。在沪上一大学机械系任教的董老师,收藏着学生们让他“哭笑不得”的请假条:“董老师”变身“黄”老师;“辛苦”写成“亲苦”;还有人估计是口渴了,想请假“喝一周”(而不是“歇一周”)。董老师很不解,“虽然是理科专业,但大学生基本的汉字素养还是应该具备的吧?”
[1] [] [] [] [] [] []
文章出处:
标题:王小骞告诉你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近视
习惯用电脑打字的年轻人,千万别疏忽提笔写字的方式,有时也能派上用场!昨天,江北区人社局发布的3份“教师招聘简章”称,将面向大学毕业生招聘教师和从区外引进教师60名,其中对招聘教师要考写毛笔字、粉笔字、钢笔字“三笔字”的技能,考核不合格将被淘汰。
《钢笔楷书速成法》系将汉字用直线替代法 、字根迁移法&
、规律统一法、节奏训练法& 、结构变化法&
、偏旁合组法使楷书变得易学易写漂亮工整,此种方法也称为“六位一体”习字法。运用这个习字法只需要30小时就可以把楷书写字的方法全部掌握,使汉字的书写变得简单易学,书写出的字体规范美观,也能增加书写汉字的兴趣。
钢笔楷书一周速成法学前学后对比
点击下面链接可查看大图
行书速成法融会字表
行书速成法字例示范
加入钢笔字速成法QQ群会有更多清晰字帖资料,每日一练,千字文等,钢笔速成法QQ号为。
签名请加QQ你现在还经常用笔写字吗?
你现在还经常用笔写字吗?超六成受访者常数月不碰纸笔●调查提示●  电脑网络狂飙突进,读屏时代已然开启,纸笔似乎正在被一些人忽略。你现在还用笔写字吗?本期调查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共收回纸质问卷148份,另有397名市民通过金山网、镇江网友之家等网站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常数月不碰纸笔,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写字对传承传统文化很重要。大家还常写字吗?  超六成受访者常数月不碰纸笔  提起日常写字频率,有多达58.2%的受访者表示很少写且常数月不写字,加上3.9%选择“基本不写”的受访者,数月不碰纸笔的受访者竟超六成之多。经常会写字且每周都会动笔的受访者达24.5%,而几乎天天都会写字的受访者占比更低至13.4%。  在为数不多的常写字的受访者中,有67.5%的人表示,他们写字主要是因为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此外有18.7%的受访者是为练字而写字,选择“写信”和“其他”剩余两个选项分别占比9.2%和4.6%。  调查中,记者发现经常写字的受访者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文字工作者群体。“虽然天天都可能会提笔写一点,但主要还是在修改文字材料过程中,起些辅助作用。”受访者刘先生是某机关单位秘书,经常要起草文稿材料,几乎算是天天要动笔写字。不过,他大量的文字还是用电脑敲出来的,用笔写字仅仅是用于校对已打印出的初稿。  大家还会写字吗?  超七成受访者写字频率较低,常提笔忘字  因用笔写字频率较低,人们出现提笔忘字和错别字的情况在上升。在有关提笔忘字或写错别字情况的调查中,56.4%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发生此类尴尬情况,有18.5%的受访者更坦言几乎每次写字都会发生。这意味着常提笔忘字或写错别字的受访者竟然超过七成之多。仅有不到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较少发生,而选择从未发生此类情况的受访者仅占5.8%。  深究导致人们写字减少和出现种种尴尬的原因,48.2%的受访者把矛头对准了电脑等科技普及和冲击。此外,35.8%的受访者认为写字已不适应时代;12.6%的受访者认为人们思想观念不够重视;另有3.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其他原因。  “除了签名确认外,现在工作生活中,用到写字的地方实在太少了。”网友“阿呸”认为,时代的发展,工作生活的快节奏,让写字这曾经至关重要的创造性活动渐渐被忽略,长此以往,从总体上人们的写字技能将持续退化。  大家还在乎写字吗?  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写一手好字很重要  当遭遇提笔忘字等尴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羡慕少数人那一手好字。在一项有关写一手好字重要与否的调查中,有62.6%的受访者认为很重要。选择“无所谓”、“不重要”和“其他”剩余三选项的分别为16.3%、12.5%和8.6%。  在有关写字与传统文化传承关系的重要性方面的调查,有45.8%的受访者认为很重要,接近半数。不过,认为不重要的受访者也达到36.5%。而选择“无所谓”和“其他”剩余两个选项的受访者分别占15.4%和2.3%。  调查采访中,受访者的观点常常争锋相对,却都能自圆其说。部分受访者认为,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写字无疑最接近文化,自然对传承文化很重要;可也有受访者认为,电脑等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写字”的效率,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传承。  配图:谢志斌  摄影:纪晨  本报记者 许益明  相关新闻:手写字,正离我们越来越远?本报记者 曾海蓉 胡冰心   电脑的普及,让很多人越来越依赖电脑打字,手写字似乎和生活渐行渐远。不少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几乎很少写字,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为此,江苏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老师朱王月莹认为,写一手好字很重要,要从小就激发孩子对写字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书法的魅力,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滋养气质、规范汉字书写的目标。  大学成手写机会变少的分水岭  “基本上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写字了,只有签名、修改文件时才用。”目前在市区某单位工作的小苏说,即便自己从事的是文职工作,但写文章、填表格都是用电脑操作。她介绍,那些理工科的同学,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整天面对电脑,更鲜有写字机会。  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小苏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基本上所有的年轻人,大学一毕业,笔就扔一边,所有跟写字有关的事项只要能在电脑上操作,就绝不用手写。“大学明显成了写字机会变少的分水岭。”目前在江苏大学担任行政工作的小刘深有体会,她坦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写字,一毕业,就如鸟儿出笼,再也没有那些作业和考试的约束,“谁还写字啊!”  用惯电脑,不少人提笔忘字  “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很少有写字的机会。”夏小姐在新区某外企工作,公司无纸化办公,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除了签字,几乎用不到笔,有时为了写东西,夏小姐还要到处找笔。有一次,公司打印机坏了,领导急需一份文件,她只有手写,然而她发现很多字都不记得怎么写,“‘履行’的履不知道怎么写,‘反应’和‘反映’也分不清楚,平时打字只需要几分钟的文件,手写竟花去半个多小时。”  和夏小姐有类似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的日益强大,不少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又快又准确。比起“逶迤”、“罄竹难书”、“吹毛求疵”等词语,通过拼音输入法,只需几个字母,几秒钟就可以打出来,但真要自己写,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落笔。会打字,不会写字,甚至提笔忘字,已成为很多电脑族的通病。  汉字是文化象征,写一手好字很重要  在市少年宫书法课任教的黄老师说,现在学习书法的学生逐年增加,今年暑期班中学习软笔书的学生约有150人,学习硬笔书法的约300人。  今年10岁的卞曹婧学习书法已经有五年,从最初的感兴趣到已经通过7级测试,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她说,自己对书法感兴趣,“写一手好字,特别骄傲”。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朱h莹老师认为,“字如其人”,写字是一个人思维和严谨程度的反映。在求职路上,一个字迹潦草的人,确实很难赢得他人好感;而一手清晰秀丽的字往往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她说,无论是升学还是求职考试,如果大家写字“鬼画符”,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汉字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书写汉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如果我们连自己民族的汉字都写不好,怎能不让人感到汗颜呢?”钢笔已成礼品   金山网讯 如今,圆珠笔、中性水笔已占据了笔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又加上电脑的普及使绝大部分人习惯于敲打键盘,钢笔不仅仅退出了办公室,也正在从校园逐渐消失。  “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即使是学生也都用中性笔,钢笔早就没人用了。”记者在多家文具用品店走访时,大多数营业员给予的回答都十分相似,而同样相似的情景就是在摆满了各种五颜六色、形状各异中性笔的货架上,钢笔难觅踪迹。“便宜的中性笔1元钱一支,贵点的也就几元。”一位文具用品店的店主说,中性笔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方便和实惠,书写起来也很顺畅,写完后换笔芯或者再换支新笔就行。而使用钢笔的话则没那么方便了,钢笔需要吸墨水才能使用。“钢笔虽然环保,但就算再便宜,价格也是中性笔的好几倍,同时钢笔质量还不稳定,漏水和堵塞时有发生。”  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型商场和卖场有钢笔专柜,但所出售的都是高档钢笔,标价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前来购买的顾客多是作为商务礼品赠送给客户,他们的顾客多为商务人士。  曾经“风光无限”的钢笔,是否会从市场中永远消失呢?“钢笔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我市从事多年文具销售的郑经理认为,很多部门对钢笔使用还是有严格规定,比如一些单位的财会等部门要求填写相关单据时,必须使用钢笔,同时那些正在读小学刚开始练字的小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全部使用钢笔写字。但市场需求量已经很小。“以后钢笔市场如何发展,还要看钢笔是否能改造升级成既方便又便宜的书写工具。” (景泊)  钢笔修理生意清淡  金山网讯 修钢笔,原本是一门常见的手艺,随着钢笔渐渐淡出市民生活,修钢笔这门手艺如今也难觅踪影,记者日前找到位于大西路谢馥春商店里专修钢笔的贾师傅,听他说起近些年修钢笔的故事。  “现在修笔的生意真是今非昔比!”贾师傅说,“五年前我刚做这行的时候,每个月基本会有上百单的修笔生意,现在每个月差不多有五六十笔生意。”贾师傅介绍了时下修钢笔的行情,一般换一个笔头的价格是2-4元,最贵的18k金笔头约60元。他边介绍,边给记者打开了一个装满各类钢笔笔头的塑料袋,一一介绍起来。他说,这些价廉物美的钢笔头都比较受欢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来修钢笔的顾客,主要以学生为主,还有部分市民来修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笔,或者是较为贵重的钢笔。“现在谁还会用钢笔写字啊。”一名正在等着贾师傅修笔的顾客不禁感叹,大多数人都直接上电脑写了,就算偶尔写写字也是用几元一支用完就扔的中性水笔。“我这支笔是上一辈留下来的,很有纪念意义,最近翻出来发现坏了,所以要修一下!”  贾师傅介绍,目前市区只有四个修钢笔的店铺,而熟悉这门手艺的师傅们大多已年过半百。“不知道几十年后,是不是还能有人传承这门手艺啊!”   (实习生 朱彬 潘宜阳 记者 胡冰心)  相关评论:书写,正远离我们伍斯  过去,上衣口袋里别支钢笔,是有文化的象征。如今,口袋里再别支笔,通常是送货确认的需要。仿佛是突然之间,笔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多是做些打钩和签名的小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电脑网络越来越发达,行色匆匆的时代,除了基础学校教育外,那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的书写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陌生。无怪乎有人感慨,书写即将成为文化遗产。  你现在还在用笔写字吗?是否常常有提笔忘字和错别字的情况?职业原因,日常生活中,纸笔虽常常随身携带,但记者也不敢夸口未曾遭遇提笔忘字、错别字常有的尴尬情形。因为太多的时候,我们依赖电脑键盘。仿佛指尖不在键盘上游走,听不见那噼里啪啦的敲击声,原本烂熟于心的文字就难以完成恰当的排列组合。  整个社会进入电脑网络时代,不过一二十年的光景;而具体到个人,在学校教育中,书写技能却多要经历10年以上的磨炼。按理说,书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应当坚如磐石,可现实却是不堪一击。当孩子们电脑网络操作自如的情形常见,洋洋洒洒笔下千言的场景难再,令不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者研究者深深担忧。  书写日渐式微,除电脑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技术进步带来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轻点鼠标、敲击键盘、语音输入、触屏输入……与传统书写相比,这些文字输入方式不仅仅提高着文字输入的速度和效率,更在于它们整齐划一、易于识别,更能够适应当前快节奏的发展。当输入技术进一步革新普及,无论是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学校教育中的训练,书写都将被进一步削弱。  这虽然令人遗憾,但谁也无法否认,这是大势所趋。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承认,但你必须承认,书写远离普通人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选择。
作者:&&编辑:中江网编辑
&&&&&&&&&&&&&&&&&&
>>&&热门视频
>>&&江苏热点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笔是用来写字的英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