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队比赛直播比赛大循环14个球队怎么排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欧洲联赛赛制到中国的大联赛体系
65回复/2亮 3873浏览
篮球世界杯在西班牙打得如火如荼,可是没有中国队的身影总是心里有些疙瘩。欧洲几百万人口小国的篮球水平竟然把我们甩得连车尾灯都看不见,确实挺让人感慨的。我就搜集了一些欧洲联赛赛制的资料,给大家做点参考。后面结合最近几条新闻写了点心得体会,也欢迎大家讨论提意见。一.欧洲主要联赛赛制我收集的联赛赛制主要由以下四类:A.欧洲大国及篮球强国的国内联赛(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以色列)B.前南及东欧地区的国内联赛(立陶宛、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科索沃)C.影响力较大的区域联赛(巴尔干联赛、亚得里亚海联赛、波罗的海联赛、VTB联赛)D.全欧范围联赛(、欧洲杯联赛、欧洲挑战者联赛)下面上图(图上只分为“欧洲各国A级联赛”、区域联赛和全欧联赛三个小标题):1.欧洲各国A级联赛2.欧洲主要区域联赛附图1. 四大区域联赛覆盖区(渣质量、大家原谅....)附图2. 官方版VTB联赛覆盖区注:因为乌克兰内战,VTB联赛覆盖区有变化,波兰、乌克兰、立陶宛不再参加VTB3.全欧联赛二.与CBA的赛制异同及可能借鉴的地方总体差异有以下几点:1.CBA的比赛密度是欧洲联赛2到3倍,赛程长度只有对方的一半,整体场次数量差距不大。2.欧洲比赛是按照FIBA体系40分钟进行的。3.欧洲强队基本都是双线作战,比赛密度相当于一周双赛,最繁忙时一周三赛(多半集中于圣诞假期前和季后赛)4.除了全欧联赛以外,其他联赛的差旅要求都不高,相当于我们的“华东联赛”、“华北联赛”或是“东三省联赛”。5.球队实力相差较为悬殊的联赛里,赛制会进行区别性划分,强队多和强队交手,弱队多和弱队交手。A类联赛的规模和赛制均与CBA类似,以色列联赛稍小,赛制更具特色。常规赛大循环后的强强对抗,以及弱队晋级赛值得扩军后的CBA借鉴。B类联赛里球队实力差距较大,弱队基本无法撼动强队的优势地位。强队在国内联赛多半以种子队身份存在,联赛常规赛第一阶段看起来更像是资格赛。通过常规赛筛选出较强的队伍与强队重新开始第二阶段常规赛。赛程上对双线作战的队伍有照顾。C类联赛主要集中在东欧地区,各国联赛里的强队自己组成区域性联赛。B类联赛更像是C类联赛的选拔赛。VTB比较特殊,它已经基本取代了俄罗斯本国联赛。D类联赛是欧洲的最高档次的比赛。各国联赛赛程制定时首先要确保D类联赛赛程的完整性。1.欧冠档次最高,主要由豪门和各国老牌劲旅构成。2.欧洲杯联赛为次级联赛,主要由各国国内联赛里的实力派球队构成。相当于CBA里季后赛较稳,但是冲击几大豪强有难度的球队。3.欧洲挑战者联赛为第三级别,主要由各国联赛里的中游球队构成。相当于CBA里宝石争霸的球队。附.欧冠联赛ABC三级许可证发放制度持有A级许可的俱乐部首先使用积分制对所有俱乐部进行排名,具体计分方式如下:列入排名计算范围的比赛包括近3个赛季(包括正在进行的赛季)来欧洲各级篮球联赛(欧洲冠军联赛Euroleague,欧洲杯Eurocup,欧洲挑战者杯Eurochallenge)。各项赛事从正赛开始计分,球队每胜一场获得2个积分,输一场获得1个积分。此外还有附加得分:进入赛事16强的球队可额外获得2个积分;进入8强的球队可再额外获得2个积分;进入4强的球队可再额外获得1个积分;进入决赛的球队可再额外获得1个积分。根据此方式计算3年来俱乐部参加各项欧洲篮球赛事的得分总和。如果出现两队或多队得分相同的情况,则比较这些球队3年来的获胜场数综合,高者在前,如获胜场数仍相同,则比较上个赛季的欧冠或者欧洲杯的最终排名。这份排名会影响到欧洲冠军联赛A级执照(A-License)的发放。欧冠联赛执委会在每赛季对A级许可俱乐部进行排名,连续三个赛季排名垫底的俱乐部将被暂停或被取消A级许可。解读:CBA实行的“连续三年位于倒数前3名的球队可能会被终止CBA参赛资格”来源于此持有B级许可的俱乐部B级许可按照欧洲各国联赛排名分配1.如果一个国家的联赛冠军是一支已经持有A级许可的俱乐部,那么B级许可将自动向下跳转直到排名最高的非A级许可俱乐部。2.欧冠资格赛的冠军将获得一个B级许可。3.欧冠资格赛参赛球队亦按照各国联赛排名进行。4.根据欧冠联赛章程进入欧冠联赛的俱乐部其在欧洲国家联赛俱乐部排名中的点数也将计入欧冠联赛排名中。解读:各国联赛及主要区域联赛根据影响力和战绩获得参加欧冠的资格。如果某队在国内打的不好会影响到它当赛季的欧冠表现,更会影响到来年的参赛资格。持有C级许可的俱乐部获得了上赛季欧联冠军的球队得到一个C级许可解读:相当于全欧范围次级联赛的升级名额三.我的个人看法首先来看几条消息。不算好消息的好消息:篮球世界杯预选赛制度即将面临重大改革。这其实是FIBA里的欧洲人和NBA抢收视率搞出来的玩意,不知道NBA会怎么应对。对中国篮球的实质影响有这么两条:1.CBA的赛程终于可以拉长了。2.国家队没法开展半年的长期集训了。提高CBA比赛质量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收视率的问题了,国内球员能力的提高不再可能由国家队完成,各俱乐部对此附有重大责任。如何搞活联赛,提高联赛质量是各俱乐部和篮协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好消息:赛事审批转备案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口,为球队自主组织区域性联赛打下了良好基础。欧洲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双方把篮球沙漠都拿掉,剩下的面积其实半斤对八两。那么我们可以发现,CBA其实对应的是欧冠联赛。各国的国内联赛和欧洲区域联赛其实在国内属于半真空状态。提到的赛事构成的主体部分就集中在这个区域。放开区域联赛设置对球队也有切实的需求。与欧洲联赛相比,CBA比赛密度过大,赛程过短,比赛质量低,18~22岁青年队员的成长环境极为恶劣。赛程拉长和国家队集训的矛盾也一直没有解决。一旦放开区域联赛设置,球队完全可以在CBA赛季之外自己组织区域联赛,花销小,包装和操作空间大。区域联赛球队是不缺的,长三角就有CBA六支队伍(上海1支,江苏2支,浙江3支),NBL三支(南京军区、安徽文一、江苏国立),这比黑山联赛的队伍还多一支。CBA球队不用老将和外援和NBL的打比赛是行得通的。目前也有在休赛期举行的交流赛和短期杯赛,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常态化,NBL球队拿到了足够的曝光度,兴许还能拿到不错的战绩,CBA球队也锻炼了年轻球员。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消息:CBA扩军暂缓,NBL实施管办分离。随着CBA这一阶段的扩军结束,NBL该往何处去?我不清楚篮协提管办分离的目的是什么。也许纯粹就是让其自生自灭,自己懒得多管事。但是NBL向“事实上的二级联赛”发展也确实存在可能。NBL球队为什么强烈要求升级?我认为原因只有三个字:曝光度。曝光度和不错的战绩就能兑换真金白银,更何况CBA里还没有升降级。只要能拿到曝光度和不错的战绩,这联赛叫不叫CBA根本无所谓。近两年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性不大,CBA的比赛密度已经接近极限,赛程也很难继续压缩了。NBL和CBA的赛程现在也不是平行关系,篮协可以先放开CBA球队参加NBL的限制,日后把CBA和NBL打造成中国版本的欧冠和欧洲杯联赛,各区域联赛为主要依托的大联赛体系。大联赛体系:1.对所有球队前三个赛季进行综合评分,确定A、B、C三种许可证资格。在大联赛体系开始的第一个赛季,A证即为CBA资格,B证为NBL资格,没有C证。2.实施分区联赛制,分区联赛里包含所在区域的目前的CBA、NBL以及其他球队。各分区联赛相对独立,可自行设立联赛系统。3.拿到A证的球队参加CBA,拿到B证的球队参加NBL,NBL冠军队拿到C证(可以参加下赛季CBA)4.分红体系就有了3个部分,独立的分区联赛,NBL和CBA。CBA俱乐部可以在三个体系下参加分红,弱队也不至于只出不进。篮协以前提出的CBA退出制度“连续三个赛季倒数前三的球队要退出CBA”其实就是参考欧冠联赛A证注销制度设立的。当然我这些想法也是偏脑补。以前广东的CBA和NBL队就提过组织珠三角联赛的倡议,篮协的态度一直不明朗。90年代篮协处理吉林的事情算是前车之鉴,CBA的几支队伍估计不敢触霉头。这个口子何时开,怎么开,还是得看篮协自己怎么想的。全文完。[ 此帖被xiaopinger在 21:48修改 ]
引用2楼 @ 发表的:
关于VTB联赛,有个小细节纠正下:
下赛季VTB联赛取消分组制,采用所有球队参加的主客场双循环代替。初步设定为16支参赛队伍,所以每个队的最少比赛场次是30场,而不是18场。
谢谢纠正~~我表里列出的赛制有部分是上赛季的,有部分是下赛季的。做的时候主要考虑和CBA做差异对比,所以有时候会选择较为不同的赛制列入表中。
引用15楼 @ 发表的:
这种分区联赛的基石是
江苏=法国
浙江=德国
广东=英国
山东=意大利
福建=奥地利
河南=荷兰
这意味着*河蟹*里的一样
我不大理解啊,为什么区域联赛要上纲上线到搞“联邦制”?况且当时提的“不搞私有化”现在是个什么状态大家都清楚。
引用1楼 @ 发表的:
这种分区联赛的模式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国家在任何方面都禁止地方组织的成立,哪怕这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也不可以。
这纯属篮协和体育总局管的宽,搞个篮球联赛叫什么地方组织。那些市长省长在一起大搞长三角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这才叫货真价实的地方组织,也没看国家禁止。环境联合执法,农产品统筹供销组织也没看国家禁止。
引用24楼 @ 发表的:
楼主是知音,此文内容我也整理过自己的电脑中,目前还在持续整理中,&虎扑过去陆陆续续也发表不少过关于CBA的长久发展的建议跟看法,&都是满长的文章,真正懂且愿意花时间多码几个字加入讨论的其实不多,&CBA的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是学习NBA还是欧洲联赛,或者两者各取其长自己发展另一套模式。&楼主若真有心可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JRS,这个题目非常大,&一人之力短时间很难叙述出很完整可行的计划书或者企划书。&CBA的全国各省各队现况​​条件,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经营者的想法等等很多很多方面,&需要更仔细深入了解分析探讨然后计画,&楼主这题目可以持续建构分篇分章完成之,&会形成一份数百页很完整很有前瞻性的计划书或者企划书。
我这写得都是很基本东西,比较粗线条,只能说是个大体思路。
我现阶段不赞成把CBA做成NBA那样大的规模。联赛里算得上有战斗力的球队不过十支左右,国内没有这么多高水平球员,至少目前支撑18支队的高水平比赛有困难。
我设想的区域联赛不会有CBA那么高的水平。但我希望它能起到次级联赛的作用,给国内球员,特别是年轻潜力球员以锻炼学习的空间。他们在区域联赛里既有机会虐菜,磨练技术;也有机会和强队交手,提高比赛能力。弱队有弱队的盼头,打好了可能在CBA亮相,打得不好也有机会和各路队伍交手,免得自己闭门造车。
引用30楼 @ 发表的:
有个很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的篮球市场养不养得起那么多靠篮球吃饭的人。
低级别联赛拉得到赞助,小球队能维持的下去,职业运动员即使在低级联赛也能拿到不低于白领的工资,退役了能当教练有收入,这样才能叫做篮球市场的繁荣。
中国号称有那么多球迷,号称篮球是第一运动,真正为中国篮球花过钱的球迷有多少?买票看过比赛的有多少?买过球衣等周边的有多少?
整个篮球市场没那么大,打职业篮球就是个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的行业,也就无怪家长老师让你扔了篮球去上自习了
这片市场从来就没有正式开发过,机遇和风险并存。不过我认为这风险比现在NBL里新加入的球队小多了。
我觉得运动员想着让联赛负责自己一辈子的生活就是典型的大锅饭思路。事实上,这些人只要人格健全,找份工作根本不成问题,更不用说还有野球收入了。换个角度,这些职业运动员如果扔了篮球去上自习,收益真的远大于风险吗?我看不见得。
你所说的收益大于风险的情况只适用于“没有明显外在天赋的普通人”。
至于市场周边的开发,我想总是能开发出来的。你以前有跑步带手机的习惯吗?现在可穿戴设备满大街都是。迅雷、虾米的下载服务收费现在数钱不要太开心。搞篮球市场开发不要眼睛只盯着卖球衣。
引用31楼 @ 发表的:
能整理出这么完整的资料,算很有心了,是真球迷,&
你的概念想法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何把想法变为可行需要更细部的计画,&
以现在这个时间点看CBA的是扩张太快了,是会有良莠不齐的阵痛期。&
扩张快可以快速将篮球人口影响力变大,量变多了,就是如何把质进一步的提升起来,&
区域联赛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ABC级的积分制是一个很好的汰弱留强的方案,我也觉得会是日后的CBA的方向,只是不知道是几年后。&
安徽文一举办的CBA争霸赛是新的一个3天6场杯赛,安徽,吉林,江苏,山西四队。&
杯赛到联赛,需要的时间金钱差别很大,而参加的诱因,是什么?&
能否日后进化为固定长年的一个中原联赛,冠军能拿到CBA联赛的积分。&
CBA西部行也是杯赛性质,共有四支球队,分别是四川,八一,山东以及佛山。杯赛要转型区域联赛,需要有CBA的领导的大战略思维才有成行的一天。&&
举办多年的海峡杯,也还是停留在杯赛性质,日后是否可转型SBL前两名+ CBA的某几名+NBL前两名的短期联赛。&
目前看来篮协没发话没主导,各队没人敢大胆筹组区域联赛,否则只是劳命伤财,有徒做白工之险,只能小规模的杯赛试打试打看看。没有完整可行的计画,恐怕很难说服各层大大小小球队老板冒这各险。
如你所说,举行区域联赛最大的阻碍依然在篮协。CBA资源由篮协一家独霸,它霸的不是CBA这块牌子,而是底下十几只球队和各地的青训体系。如果它认为区域联赛对CBA是威胁而不是补充,无论它用什么手段或借口,哪怕是“举着红旗反红旗”,也都会把区域联赛扼杀在萌芽里。
与其逼迫篮协做根本性的让步,还不如寻找共赢的妥协点来开发。重点就是18~22岁之间的青年联赛。
篮球强如美国NBA,都会反复争论提高选秀门槛,球员要先打NCAA,再加入NBA。NCAA其实就是美国的18~22岁青年联赛。
欧洲各国有完备的梯级联赛体系。它们借鸡生蛋的路子也十分纯熟:强队青训出来去弱队打球,练级完毕后卖到高水平球队去。这也是良性循环。
我们的年轻球员从18岁青年队毕业后,处在一个“三不管”境地。原有的青训体系不管(上不了一队就等着分流吧),俱乐部不敢用(实力不够,谁用谁知道),年轻球员自己的自制力和客观条件也制造极大的困难(国内没有那么完备的个人训练体系)。
那区域联赛就应当以区域次级联赛为蓝本付诸实践。不仅阻力会小很多,而且可以打破很多条条框框而不必担心篮协的阻拦,为进一步实现完备性区域联赛打下很好的基础。
引用42楼 @ 发表的:
我还是觉得推广美国模式的校园篮球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篮球的推广做的还不好,一下子那么多商业比赛,盈利不容乐观,CBA很多场次都是空座一片,何况这些非全国性比赛,除非是东莞这样的篮球城市,否则不会有很多人去看。没有收入,自负盈亏的俱乐部会出现各种问题,欠薪问题不是只有云南红河有,
比赛多了,各种问题一多,伤病等等问题影响了集训,以篮协的尿性,又是一刀切,回到原点,再一个轮回。
而校园篮球的群众基础很好,只是现在教育和体育分开管理,造成职业联赛和校园体育的脱节,姚老板一直在摇旗呐喊这个事情,阻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真的推起来,要比欧洲模式可行。
学校篮球和国家队也没有冲突,职业球员接受教育,也能提高自身素质,对将来提高职业联赛整体素质,或者进入nba都有益处,哪怕将来进入社会也不是那么难。
校园篮球的优点你都提到了,但是我们在推动校园篮球的同时必须要认识到,校园篮球和职业篮球在人才、训练和技战术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
刨除那些“球员学生”,大学联赛为CBA提供的球员很少,达到轮换甚至更高水准的球员一只手数的过来。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这个情况不会有明显改观。CBA现在的竞争性太强,常年国青主力级别的年轻球员都很难吃得消,我对大学球员适应CBA基本不抱任何指望。
推广校园体育,最终的落脚点不是扩大基本面,而是通过扩大后的基本面筛选出高水平的潜力球员。要达到这个目的,大学联赛的竞争性必然要提高。仅仅通过挤垮职业化青年队从而获取人才显然不是我们需要的结果。大学球队必须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器材、教练组配置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对大学内人事权和财政权的直接操作。一句“提高教练水平”就要砸掉几百人的饭碗,阻力能不大吗?
学校篮球现在当然与国家队没冲突,等到你把郭艾伦级别的苗子塞到东北大学放羊,过几年你看看有没有冲突。况且与国家队有冲突的主要是CBA,国手们在CBA打比赛,水平会下降,这是从尤纳斯时期就已经得出的结论。而我们普遍还能观察到,年轻球员打得还不如这些国手,成长预期甚至达不到过去的国手水平。所以说,这种18~22岁青年联赛无论用的是职业招牌还是校园招牌,如果不能切实提高年轻球员水平,全都是大力丸联赛。
校园联赛现在的优势在于,它根本没有竞争对手。职业体育在18~22岁这块是真空,刘子秋们之所以能够锻炼出来,靠的不是天赋压人一头,而是他们拥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如果职业体育开始重视这一块,即使投入CBA联赛总盘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资源体量足以完爆绝大部分学校了,球员资源、专业的教练队伍、配套资源设施全是现成的,大学那种过家家式的训练根本没法比。
说到地区性比赛的赛事推广,我觉得你多虑了,因为这个比赛的首要出发点并非盈利,而是提供急需的准U22青年联赛,能盈利自然是锦上添花,不能盈利问题也不大。云南红河又不是什么坏事,现在的保证金制度针对的就是这种球队。
以后国家队没法长期集训了,篮协对国内球员培养,特别是进入成年队以后的培养会越来越重视。它能给每支球队拨款上百万改善灯光,组织些对年轻球员有好处的比赛不是很自然的吗?
引用55楼 @ 发表的:
其实不用太复杂,就把CBA分为南北区,改为一周二赛,但必须错开
把整个CBA赛程拉长即可,没必要做太复杂的事
目前CBA若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基本会成长为个非常不错的联赛:
1.建立完善的自由转会制度。2.提高电视转播效果。3.赛程延长至半年(常规赛在50场上下)
你提的三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来看自由转会制度。
CBA的国内人才分布问题太大。高水平国内球员是稀缺资源,一面是粤京疆这样的超级豪门强手云集,一面是联赛榜尾的俱乐部甚至连摸到国二水平的球员都找不出来。无论我们如何调整外援政策,这个事实都不会改变。
提高CBA的比赛质量,对不同的party有不同的意义。国家队要求国手级球员能够充分锻炼,要球权。弱队要求缩小强弱队之间的差距。从中国篮球大局来看,这两条要求一点儿也不过分。
但是国手级球员不能左右比赛胜负,球队怎么敢把球权随便分出来?国家队集训补课其实可以看做国家队为增强自己所提要求的正当性付出的努力。
弱队缺少国内高水平球员,缩小强弱差距只有两条路。要么弱队多用外援,要么降低强队竞争力。NBA的球员流动频繁,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俱乐部投入做了严格的规定,特别是规定了下限。劳资条款里的“穷逼线”是必需达到的水平。CBA里特别搞笑,弱队理应是转会市场上最积极的参与者,可事实恰好相反,越是强队,买人越凶。弱队只愿意在外援市场上打转转。
无论自由转会制度能否达到完善水平,就算能够建立这样的理想制度,如果球队自己不想花大钱买人,这个制度再完美也只是花瓶。毕竟你不能逼着球队去买人。
而电视转播效果绝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CBA一场比赛也就几个机位而已,总决赛借用央视的资源自然显得不错。以NBA类比,它每场比赛最少都要有13个机位,大球会有二三十个机位也是正常的。人员、现场画面剪辑、机位切换这些都需要人才,国内有几个地方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就算是北京、上海,应付几场比赛还顶得住,几十场常规赛肯定也是无法支应的。这些人都是稀缺人才,电视台需要他们的地方很多。
至于赛程延长的问题,也没啥好说的了,只有国家队放弃长期集训时才有讨论的意义。
引用53楼 @ 发表的:
其实有现成的,
搞好大学联赛就是区域性联赛,
美帝基本上也是以NCAA的形式分成了区域联赛,
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区域联赛如果是大学年龄层面的,可以保证比赛者都是具有一定潜质的年青人,在人才输送上和顶级联赛不会脱钩。
否则如果区域联赛都是一帮淘汰下来的老人来打,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而且,那么大规模的区域联赛,必然要求有大量的篮球人才和投资者,那么现阶段估计是无法支撑的,所以归根结底还得回到人才积蓄的问题上。一旦人才需求提高,那么各种次级联赛就会自然产生。
我不反对发展大学联赛,这是个长期的发展思路。我提的区域联赛作为青年联赛只是现阶段的切入点,一步到位搞完全独立的完整版区域联赛阻力太大,青年联赛版的区域联赛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通过设置区域联赛,实际上把CBA和NBL变成更高级别的全国联赛。通过区域联赛的参赛名额分配制度,我们就可以淡化升降级概念,实现一种保护性很强的准升降级制度。这个体系下,俱乐部有兜底,区域联赛半封闭,它不存在降级的问题,但球队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比如福建可以不打长三角联赛,改去参加珠三角联赛。区域联赛里同样存在竞争,比如准许NBL级别的球队在区域联赛里更多使用外援等。CBA球队如果掉以轻心,未必是NBL球队的对手,输多了就不能打CBA了。
这个大联赛体系的开始阶段算是培育期,CBA球队依然打CBA,NBL球队依然打NBL,只不过大家要在区域联赛里碰面过过手。两三个赛季后,有些CBA球队就不能打CBA了,要去打NBL;NBL里战绩较好的队来打CBA。我设想的是严控CBA球队数量,保证高质量的强强对抗。NBL的球队水平向上稍稍浮动,以CBA中游尾巴,NBL中上游球队为主要参与者。
新加入的职业球队要给区域联赛交保证金,从区域联赛里打起。打得好自然有机会参加CBA,维持一般的战斗力也有机会打NBL,真要是破产跑路,这个影响也被局限在区域联赛内部。不会伤及CBA的品牌价值。大学球队想来参加区域联赛也可以。一两支队伍直接参加,多了的话搞个资格赛就行。
引用60楼 @ 发表的:
个人觉得这是远景吧,近期5-10年内,是很难实现的,
一方面人才基数不够,一方面社会基础不平衡,比如东南沿海有可能,但其他地区就不行。如果区域联赛只有东南一隅,那就比较尴尬了,
当然,如果东南沿海把青年队组织起来搞一个区域联赛,那还是有基础的,人才、球迷基础都是现成的,只要联赛收入能平衡比赛开销,相信还是比较容易开展的
&话说,青年联赛区域商业化的可能性是不是比新建一个区域联赛更有可行性
我就是这个意思,先从青年联赛开始搞,什么“当季下放,当季召回”制度都可以试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4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95.00元57人参加识货团购37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1029.00元19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37人参加识货团购148.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22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41人参加识货团购148.00元5人参加识货团购105.00元30人参加识货团购150.00元大方一中2016年教职工篮球赛
大方一中2016年教职工篮球赛
实& 施 方 案
为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娱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调节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节奏,增进交流,沟通情感,增强团队意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现将本学期教职工篮球赛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一、组委会名单
主& &任:杨& 帆、尹昌贵&
副主任:&李世俊、吴学刚、何世元、邓云昆、
成&& 员:陈& 俊、 赵吉胜、宋世文、罗& 祥、陈远荣、司泰全、文 彬赵华义、万兴会、单衍明、赵德胜、郑才雄
&二、裁判员
裁判长:赵德勇
裁判员:体育组全体教师
三、组队方式:
1、全体教职工参加。由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组、后勤组(学校行政、办公室、总务、教导、思政、安管、实验、医务等)组队,共计四支球队。跨课头或兼职的教师,以学校年初公布的年级组名单为准。不能同时参加两个队的比赛。每个队必须由男女队员组成参赛。
2、各组队负责人:高一年级组:宋世文罗 祥;高二年级组:陈远荣& 司泰全;高三年级组:文 彬&& 赵华义;后勤组:万兴会、单衍明;
四、比赛办法:采用大循环制,队队见面,共六场比赛。
五、比赛规则:
1、比赛采用国际篮球比赛通用规则。
2、每场比赛时间分4节,每节10分钟包干(最后一节5分钟为净时间),每场2、4节由男队员上场,1、3节由女队员上场,否则成绩无效。每节间休息5分钟。
3、比赛时要绝对服从裁判;个人累计犯规5次必须离场,各队每节犯规累计4次以上罚球两次。
4、各组组长是场上队长,队长有权向裁判提出疑问,队员有过激行为视为违反体育道德处理,取消当场比赛资格。
5、弃权一场,取消所有奖金。
6、体育组老师为专职裁判,不参加任何队比赛。
7、每场比赛迟到10分钟视为弃权处理。
六、比赛时间:从2016年5月 中旬开始,视天气情况组织比赛(每场比赛时间为下午5:00开始),如遇雨或学校其他特殊情况,比赛场次顺延。
七、比赛地点:学校塑胶球场
八、名次录取与奖励:以名次按4、3、2、1积分,进入本期工会活动评比,综合组积分为名次得分。
九、比赛场次安排:
第一场:高一年级组VS高三年级组&& 裁判员:刘光银 杨章银
第二场:高二年级组VS学校后勤组& &裁判员:赵德勇
第三场:高一年级组VS学校后勤组&& 裁判员:程腾远 刘明胜
第四场:高二年级组VS高三年级组&& 裁判员:杨洪艳 林& 林
第五场:高一年级组VS高二年级组&& 裁判员:袁志龙 李& 雷
第六场:学校后勤组VS高三年级组&& 裁判员:胡& 鑫 谢宗恒
十、经费预算:(7920元)
1、每场比赛由两名裁判员担任费用共120元,全部比赛共6场,总计720元。计时计分记录由工会成员服务。
2、按名次兑现奖金:第一名2000元,第二名1900员,第三名1800元,第四名1700元;共计7400元
十一、本规程解释权归裁判组。
&十二、比赛安排:由学校工会通知。
&&&&&&&&&&&&&&&&&&&&&&&&&&&&&&&&&&&&&&&&&& 大方一中工会
&&&&&&&&&&&&&&&&&&&&&&&& &&&&&&&&&&&&&&&&&&2016年5月3日
网友点评没有点评参与点评&用户名: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 大方一中
@ All Rights Reserved
&nbsp&nbsp邮箱:&nbsp&nbsp&nbsp 电话:  地址:大方县城东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篮球队比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