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桩为什么手的位置 比三体式站桩高好多

[转载]不爽论形意
真传在其中不爽论形意
写这个帖子时心里直好笑,看一大群人吵得昏天黑地,但其实没几个人真正了解尚云祥的情况,我老师见过尚云祥,那还是他跟太师爷学艺时,太师爷跟尚有些交往,因此见过,也因此了解一些情况。扯了一些闲篇,说大实话吧。什么尚式形意,又或这派那派形意,形意只有一种!只是修炼的方式各有心得而已!理就是一个,得了这个理,你想怎么练就怎么练!李仲轩老前辈就是一个真正的明理人,他懂拳!至于他是不是真跟尚云祥练过,真有那么重要吗!?
不是想看“尚式形意”的东西吗,鹰捉,崩拳,丹田功,抖大竿,是吧?好,我就开始讲讲,反正这些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绝技,只是形意拳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实尚云祥的绝妙之处并不在此。李宏在武魂上其实已把尚云祥的真正好东西说出来了——就是那些他老爹一辈子没想明白的,那位朋友可以把李文彬没想明白的那些问题发上来,我就用我的“尚式形意”理法给大家白话白话,网上自有明眼人,看是不是真东西!下面先讲一些粗浅玩意,大家看看是不是真东西!
鹰捉:鹰捉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练法,初练只需注意一个开展,就是一个极度的伸展,全身骨节拔开。李仲轩老人提的很多东西是细活,是属于身上有了相当细致的劲力的体会后玩儿劲的东西。刚开始抻筋拔骨时,不需管它,初学者根本玩儿不起。第一阶段身上必然会用很多拙力,没关系,只管放力去打。轻轻松松的把最大的力量释放出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第二步,就是拙力尽去后,不用力还要把拳打出去,怎么打,尽在一个“赖”字,就是整体“赖”在别人身上的“赖”,也就是李仲轩老人说的在被窝里“臌遒”(俺们河北的土话,大意是蠕动吧)的劲,注意此时身上的筋骨必须已经完全舒展开了。把这股“赖”劲练成自然,练出速度-----到这步支顶力和撑抱力可说已有小成,随随便便放在人身上就是一个整体,你要用拳打,一拳就可以把人放翻,你要出步,一个趟步就可以把人趟起来,因为对方要用局部受你的整体力呀!这时始可以玩劲。有些人教人练拳时,一开始就给你讲,某式如何好,你要打出什么沉坠劲、翻浪劲、这个劲那个劲……一大堆——这是不想好好教你的。为什么这么说?劲力好比一棵树的花朵枝叶,必须等它自己慢慢长成,如果你非要一开始就要都做出来,那是插花——是死的!所以,劲力的培养必须是按部就班的来。闲话少叙。那么什么是翻浪劲呢?这其中涉及了螺旋力的运用,我先简单的点一点。其实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波浪拍岸的劲力很强,但它的劲源并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运动,活跃转化于海洋中层,进而作用于表面,其理就在于此。大家多体会一下吧。
崩拳:打崩拳时,要求整,具体的做法时,要注意胯和蹬脚的角度和后腿膝关节的内扣。如不注意上述几点,崩拳就会变成了蹦拳,不但打不出力道和整劲,而且会脚下不稳,为人所乘。
具体做法:送拳之时,注意蹬腿、合膝、抽胯。
1、蹬腿要领:蹬腿时后脚的角度为45度角,这是最科学的发力角度,前人不懂现代科学,但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形意拳脚的角度大多为45度夹角。
2、合膝要领:膝如外翻,蹬腿的夹角就是45度角,力量也会分散,不是整劲,这时正确的方式是膝内扣,使后小腿和地面构成45夹角,小腿与进攻方向保持一致,配合蹬腿而力不散,为之整劲。
3、抽胯:打崩拳时如仅仅注意上述两点还是不够的,上述两点加大了前冲力度,但也带来了负作用,就是不易控制惯性给人造成前冲,这样很容易给人机会被其所乘。解决的方法是:注意在打拳时抽反方向的胯,如右拳及抽左胯,这样不但削减了前冲的惯性,而且随着左胯的回抽,右胯自然送出,以腰发力,肩催肘、肘催手、加大右拳的打击力。再配合前两点,形意崩拳的整劲就体现出来了。随着练习实践时间的增多,自控能力也就增强了,久而久之,法成自然。
崩拳式子很简单,劲却不好打,很多人式子端得很紧,结果把劲打成了楞捅劲,还以为很对。打崩拳要会“放”劲,多体会这个“放”字,要练到能把劲力放到对方身上去,而不是聚在自己身上。我当初练时,也犯这个毛病,师父看见了,只是过来给我又规矩了规矩式子,然后让我打,就在我劲力将吐未吐之时,师父突然向我大喝一声“放下”,我闻言突然身上一松,紧接着就感到了,原来崩拳打出去应该是一个“一震”的劲。那么有人问了,这样怎么能把人打飞呀?这要靠的是式子的整体的“挤”劲,二劲要合一。
而尚云祥的崩拳还有其独到之处,他将马形精义融入其中,则拳劲扑撞力更猛,震力更透,加上他善用“马踏中原”心法闯敌中门,所以中者必飞;另外,他还将鸡行精义融入身法步法中,“金鸡独立”之“提劲”足,因而足劲沉、步法身法转换快。鸡形步特点是善变低暗腿,尚云祥用其中的蹬踏腿,却只走其劲、意而不露其形,所以当其式者必然拔根。
总的来说,尚的崩拳很好的体现了形意的特点,就是尚老说的“硬打硬退无遮拦”,为什么说“硬退”?因为形意并没有纯意义上的躲闪后退及防守格挡等,它的一切都是为得“打”、“进”服务的,一切变化动作都可化为“进手”。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步?一个心法可蔽之——一切变化都要造成我得劲而敌人不得劲——这也是尚的“马踏中原”心法的奥秘所在!相比之下,所谓的“硬打硬‘进’无遮拦”的说法实在太俗了,说难听点,那是“都臭了街了”!
好了,今天先说到这。喜欢的,请多捧场,不喜欢的,也请别扔臭鸡蛋,谢了!
波浪是地球自转带动海洋运动形成的,此理亦可入拳。尚云祥崩拳所暗含的马、鸡二形精义,我若不说,恐怕知之者甚少。不过若不是如此,我说我们门的人知道一些尚云祥的底,人家还会说我们吹牛不要脸呢!
闲聊了两句。有兴趣的还想听我白话什么,请说出来。如大家没其他意见,我就按计划讲丹田功了。
接着讲,这回说明白点吧,腰就是地球的轴,丹田就是大海,四肢就是波浪,大家想想,要是地球的轴出现了拧转,弹抖,那还不是翻江倒海,天崩地裂吗?
现在,大家把尚云祥想象成一地球,腰是他的地心,从腰到手指是地球半径,而李文彬是以胸部着地“站”在这个地球上的一点(尚的指尖)的一个人,然后,地球转动了,李文彬除了飞出去还有别的选择吗?原理就这么简单,所谓丹田腹打也是这个的变化,可你们看在武魂上那通神乎其神的描写,还什么几十年才参悟出来,这不明摆着说尚云祥当年没打算教他吗?
道理虽然简单,关键在怎么把自己练成“地球”,练出地轴和海洋,也就是远远超过常人的强度的身体支撑架构,和“原始推动力”,具体细节请参看那本3.5一本的杂志里李仲轩先生的文章。明白了那些东西,你就是拿着大顶练三体,随便再挑点猫捉、狗捉、长虫爬之类的动作练练,一样能打出名动天下的形意劲来!
丹田打,武魂以前登的内功四经里早就说过,内功有成,内裆外胯、前胸后背具可伤人。杨立德先生记叙少时学形意,郭维汉先生就教学生用沙袋、或者同学的身体练腹打。还有《太极拳奇人奇功》里在世的可以用丹田、胸肋发人打人的高手也不在少数,为什么人家不把这个当绝技?因为这就是内功有成之后的一种用法,跟学数学的加减乘除一样,不值得特意说。就你的李大师,还当宝似的,还十五打,羞也不羞?
还有,趟步是从翻浪劲里出来的,实际上是暗腿,绝不是配合着趟步才出翻浪劲,那样又慢又浪费力气,还特别露形,更难以变化,可以说是犯尽了技击大忌。照你的练法,,千万别碰上用腿的高手,要不然一个截腿,非踹折了你不可。
至于翻浪劲是形意所独有的说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夜郎自大,井蛙之态,无以复加。打死我也不信这是尚老说的,只能说他李大师见少识窄,小觑了天下豪杰,只可惜连累了尚老的一世英名。
说什么呢。说说丹田气打吧。一用上个气字,很多功夫从此就神秘、高深起来了。其实,丹田打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你练形意练上个两三年,也就会了。这么说吧,丹田出不了劲的,说明你压根就没有练到形意劲,拳从根本上就不对,练对了丹田就能打人,跟尚云祥的差别只在于功力上——你没练人家那么苦,也没练那么多年头啊。就向人家一崩拳那么大威力而你不行一样。那么这其中“气”起了多大作用呢?我不好说,因为气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或者说只是人体的一种感觉罢了,并不是切实存在的。也许我练的层次太低,反正我现在还没有什么气流动的的感觉,只感到了劲的流动,也许那感觉以后会有吧。我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太执着于这些不太切实的,一切从根本练起最实在。说到底,丹田还是得*“劲”打人,“气”只能“吹”得动“牛”,吹不动人!
那么丹田是怎么打人的呢?其实丹田打不过是身打的一个变化罢了。身子是怎么打人的,丹田就是怎么用的。当然首先你的丹田筋肉得有一定的活动量(就是弹性)了,其次身子够整了,会用体重zhuai人(就是砸人)了,到时用丹田扔身子就是了。理就是这么个理,练活了,那还得下一翻工夫。别看书上说什么丹田一鼓,人就出去了,别听那个——身子不动,光凭鼓肚子,一辈子也打不出去人!!!!!什么?你说尚云祥确实没动步?废话!人家身上的活动量够了,劲够活了,“抖”劲到了,一颤,原地也能把体重zhuai出去(我也能做到一点点,不过还不够活),你行吗?!老老实实从基本练起吧!
========================================
说实在的,这玩意儿和郭云深的崩拳已俨然成了形意拳的两大臭街玩意儿了。干吗呀,有些人老拿这东西来问人,好象只有这个才是形意拳真东西;而又有些人老把我知道(或我练)这东西挂在嘴边,好象已得形意真传一般,对于这种人,我只能说一句——可怜,你没前途了。为什么说这么狠?崩拳说到底只是一种应用手段而已,尚只是这玩意儿用的熟,才老使,其实说难听点,他就是学驴撂个蹶子,也照样打平一片——人家身上有东西!而你老抱着一个形式不放,不求其根本,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今天也豁出去了,我再来打破一个神话,那就是“尚云祥的崩拳也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我太师爷就跟尚切磋过,尚也使了崩拳,也并没有得手。双方和局收场。我问过师父当时的情景,师父说,并不象你们想的那样,尚一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崩拳,而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较量(当然我讲述就用我自己的话了),先是身法步法的变化,互相寻求及制造最佳出手位置和时机,两三步见分晓,这一方面我太师爷略占上风,所以先以身形吃住尚,抢先出手(据师父说,太师爷也没办法仅用步法就把尚走绝,只是逼得他无法躲闪退避只能硬拼而已,所以说只是略站上风。),尚以桩架硬接,刚一接手即生变化(因双方都没把握一下击败对手,所以出手都不会把劲作绝,这种可随时变化的手就是“问手”。),因功力上尚占上风,太师爷仅以巧应有些吃亏,两下变化就不得不以身形化式,尚看准时机以崩拳进,太师爷只好出了半步“倒踩七星”,刚好避开,然后一笑,说,“我见识了云祥师兄的崩拳了”。尚说,“谁让咱是放羊出身啊”。两人一看谁也打不了谁,就以和论了。两人说的话大致是如上述,什么意思呢,其实也是谁也不服谁(谁说名人一定品德高尚了!),我太师爷的意思是,你不崩拳也出了,不也没打了我吗。尚的意思是,他小时侯学艺时,给郭云深放羊,经常追着羊练,所以闯中门熟,巧妙变化上略逊一酬,潜台词是,碰上这样(出身)的我,你不照样也得退吗!话是这么说,论胜负谁也不服输,他们的关系处得却是很不错,也换过艺,所以我才会知道尚家的一些东西。那位说了,其实你太师爷输了吧,他不是退了吗?其实关键在于他只出了半步“倒踩七星”斜退,如被逼得只能出全了才逼得开,那势必只剩逃跑了,而只出半步,则还有余力,式不会丢,气不会馁,审时度势,不能力拼还可游斗,所以未败。说这个旧事,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绝技之所以成其绝技,是因人而成技,不是因技而成人。我还敢说,你们这些尚氏一辈子也练不成尚云祥的崩拳,为什么?因为尚云祥是练形意拳而练成崩拳的,你们是为了练崩拳而练的,所以如此!
关于抻筋拔骨
其实就是一个身体建构的问题,这一点卢氏结构用现代语言解释的最清,大成拳用传统语言说的最明白,不必我再解释其定义了。网上如有这两派的明白人,烦请说一下。至于其修练心法,我在前面已说过了,一个极度的伸展而已。你用桩功练,做到一个“到位”后,静耗就可,盘架子练,就只管一个“打”字。
关于浑圆桩
我练的是形意的,与大成等的心法有所不同。有两种桩型,区别只在手。初练两手环抱,后期两手外撑。我只说一下初练的心法吧。摆好桩,一边躯干往后靠一边下坐,躯干一定要拔直,双手像托抱似的搂着一棵虚幻的树之类的东西,牢牢抱着不可移动,两腿则托夹着这棵树的下部分,也不可动,就这样保持着这种感觉坐至四平马步高度,保持感觉不丢,四肢及躯干极度展开而不散,然后就耗就可以了。忠告一句,如果你想体验什么叫地狱,那就站吧,再说一句,此心法与李仲轩老先生的不冲突,他说的是第二阶段的练法,想练,最好先过了这一关。哪位有兴趣不妨体会一下,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心得来。嘿嘿嘿嘿……(绝对是阴笑,我保证。)
不爽的形意拳格斗教室
先声明,本教室所介绍的打法只适应于形意初中级水平的人,高级的以后再说。
形意拳实战应用甚么架势,众说纷纭,我个人采用的是鼍形、熊形、炮拳的综合变形架。我个人以为它比三体式的实战性能好得多,对头部的防护好,变化也灵活。下面具体说说:
三体式步型,双手循鼍形运行轨迹上下分开,并都抬高一些,伸前一些,而身子要低一些,刚好将头部藏在双手后。对敌时记住用自己的前手指住对方中线,使自己永远保持侧身对敌,从而保证自己暴露面最少,和最大的对敌威胁,便于抢中门呀,记住用侧锋抢中门,我觉得这是行意硬打硬进的(安全的)真髓。
其实此架也算一个桩。类似大成的矛盾桩。实战时抱定桩架,双手伸出一些,双手所抱住的范围就是你所必须防护的范围,此即“虎抱头”心法。对方上盘攻来时,前手出棚劲(也是横劲的一种),配合身型下潜(身子直坐下去),刚好把头藏在双手后(其实因你侧身对敌中线,这个动作已使你的头躲开了对手的攻击),同时步也出去了,落脚时要管住对手的前腿。出棚劲时手要沿对手的中线棚出,要有贴着对手的身板蹭一层皮的意,棚开对方攻击手,这样才能收到打开对手中门,破坏对手连续攻击的效果。后手一般做预备攻击手,蓄劲,但也可出双手棚(那下一式一般变虎扑攻击了)。
我的架子没有违背形意原则,外型有变动内劲没有。至于前手的距离,最远处距身体约一小臂半,高与头齐,后手可略低,也可近一些。再说一下其中的几个细节:
1、两脚之间距离以自然为度,这是基本架,可以有高低架变化。2、身体以胯为轴略前倾,这样因你是用锋线打击,在身体随之做左右变化时,身体中线要害总会躲开对手的打击轴。其实这是我从截拳道的警戒式和吴式太极拳架得来的灵感。3、顺便说一下发力。不能依赖后腿蹬,否则会影响步法、身法的变化。要会用身体发力,以身使手和腿。
实战时要注意距离,此距离指对手是否处于你的有效打击范围内。伸出的前手可以用做测距的工具,凡进一步手能碰着的就可以打。进步打人时要有用身体去打的意,这样才能放透,凡还想用手打的必然变成够人。
下面谈一下怎样攻。首先你要能近得了人家的身,因形意拳不提倡用远腿。这就要你的心法和步法的配合。1、要用步将对方走乱了。步法基本用蛇形步,即三角步。对方往那里一站,你要看出他的身体重心放在了哪里,因对手重心的位置决定了他能用哪只手脚对付你。例如:对方重心靠后,又站姿高,即重心高,那他前手和前脚就很灵活,后手出击会较慢,后脚绝对动不了。假如此时他又以左手在前的姿势站立,那他有如下的攻击(防御性的)手段。左右直拳和前脚的正蹬和侧踹,这些是在你接近他途中会对你有威胁的,其他招式因距离和重心倒换问题不足为惧。这样我们可看出,他的有力攻击范围主要是他所对的前方和他左侧方(仅有侧踹一式)。右面为他的身体正面,左右拳虽可击出,但因不能展身,重心倒换来不及,攻击距离不够,威力也不大。所以我们选择第一步向它右面移动,这样在姿势上他就被动了,很多招使不出来。可以说,我们用步就将他捆住了。那此时他只有或调整姿势,或向后移动。但别说在此态势下他姿势调整来不及,就是向后逃也快不了。这还是说你跟他玩儿,让他反应,要不玩儿,第一步捆人,紧跟着第二步抢中门打人,就完了。2、当然,实战时对手也在动,不过你只要记住这个原则,就能在运动中使他一直处于被动。
还要提一下开始用步的距离,一般以进一、两步就能够到对手为宜。一步距离需强攻,你够得到对手对手也够得到你,要有心理准备,硬打硬进。两步距离较安全,需策略,要将对手调动起来。这两者情况而用。远于这两个距离,就没必要了,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无论什么拳种,武术流派,包括中外武术,都有基本的实战对敌姿态。心意拳的轻步站也不例外。有功夫的人遇敌的第一反应,就是让自己处于状态,这‘状态’到了出神入化的时候,便’有感而应‘,随意而出。我说的实战姿势,是体型处于一种有集中力的御敌结构,没练过功夫,或功夫基础不深的人,就没有这种‘状态’。在形意拳的‘状态’是鸡腿,龙身,熊膀。功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静一动,其状态无处不在。很难想象一个功夫深厚的武师的身体状态像没有功夫的人的姿态,如‘仰面’’挺胸’‘挺腹‘。我之所以不强调形意拳的实战姿势要两手高举,目的就是重点说明御敌姿势的原则性。连这点功夫都没有,就连武术的门也没进。
再谈传统武术与街头打架的现象的区别:
1、’大抡拳‘不是形意拳的技法。短,直,快,松,透,攻防兼顾,严谨才是形意拳。
2、‘冲着打’要在严格规范的形意拳技击技能的基础下,才能实现‘打人如走路’的意境。泛泛而谈的‘冲着打’,没抓住根本,就无从谈起。
3、传统武术不是重复或强化街头实战的伎俩。要这样。老武术前辈跟惯打架的小子相比连一文也不值。传统武术是精辟提炼了实战技术,使之成为一种法,理的东西。它不排斥散打,拳击的技击技术。这些技术也包含在传统武术之内。
大家一定要将这些记住,无论甚摸动作都要做到这些基本,否则将无从谈起形意式的格斗。下面开讲,讲一下综合应用。对敌,如果你主攻,距敌又稍远,一开始就没必要摆出正式架子,可脚下慢慢运步,同时随步的倒换相应的左右晃动身形,而双手循鼍形轨迹在身前盘旋,注意这些动作都是以身带四肢。待距离接近,突然出步,发起攻击,注意步的移动也是身带步,而不是步带身,散打类的步移动作就是步带身。身带步相对之的特点是:1、即使你慢慢移动,在你真的到达下一个位移点之前,整个过程中别人不会对你产生移动的感觉。2、两脚可说是你的两个支架,可使你同时占有两个空间点,你的身体可随重心在两腿之间的滑动自由的在两点进行攻防转换,而整劲不会丢、劲力不会断,随时是蓄力待发的状态。(文字果然很苍白,我已经尽力去描述清楚它的特点了。希望大家可怜!)
接近敌人后,发起攻击,如遇敌防御性攻击:1、上盘的,使出我讲的格斗式即可,我一开始主讲的是主要应对上盘攻击的架子。此时你不要把它当一个防御架子使,而当成第一下攻击使,目标是对手的防御手。潜身、下式,身形有一个下弧式抄起的感觉,欺到对手面前。这些都是身体主动,身体要有欺到能跟他接吻的距离的意识,这样进身效果才好(打人如接吻呀)。棚开敌手后,前手由鼍形变成炮拳的后手,仍棚住对手,同时护住头部,后手则无论出拳、掌,由大开的中门打进去就行了。这些都是手随身动,感觉是身体在对手怀里左右一拱就完了。2、下盘的,身形下式,手变熊形,一拨一按就可。3、中盘的,最好办,身形随斜前倾之式一探,吞掉对手来势(怕不安全前手可走一小鼍形帮助化),同时后手就打。4、上述的那些动作最好一拍完成,一拍半也成,两拍就危险了。打防御性战术的就需摆出正式架子,有利防护,变化如我前面所说,注意别让对手瞄准自己中线。
我认为,在防御姿势上,有几种形式可以因人而异使用。
1、两手下垂的自然桩式;适用于:步法灵活,出手快捷的人、善用钻拳的高个子、惯用炮拳的人。
2、虎抱头;适用于:矮个子,护头贴身打、惯用劈拳的高个子、抢攻用手撕扒。
3、蛇形(前手下垂,后手竖掌护于脸,肩前);适用于前手快速打法的人、利用身体前后吞吐打反击的人、使用劈,钻上下组合打法。
4、三体式;适合于试探性抢攻、中距离打、便于崩拳。
5、重心偏前;适宜后撤或后撤反击、向前钻进缠抱打法、适合用后脚踢打。
6、重心偏后;适宜向前强攻、用前脚踢打。
最后还想补充几句,戒备式的使用真髓在于把它当一个招式而不是架势来使。还有,我介绍的打法在大家看来也许太象散打类的东西了,但没办法,这些是基础,等把这些有形的东西练熟,变成本能之后,你绝对就是内家味的打法了。这些我在高级打法中再谈,不爽形意教室告一段落。
========================================
杂谈一:最近大家谈过三体式,我也有些个人看法。三体式,首要的关键,不是时间站的长短,首先我们要明白三体式是干什么用的。在不同的阶段,三体式的功用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能从三体式里体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这些,不是说你站上三两个小时就能出来的,无目的的瞎站,那是浪费时间,还浪费感情!
在学拳初期,三体式就是站一个“正”,这个“正”就是姿势的规矩,以后无论什么动作变化,都脱不了是三体式的姿势的变形,所谓“万法出于三体式”就在于此。在习惯了形意的“规矩”之后,就开始正式的锻炼,此时开始加大三体式的难度,其实就是把规矩要求严格了,这规矩一严格,一标准,就起到了对筋骨的锻炼。真正的三体式的难度,没人能超过7分钟——这是李存义祖师的纪录(据传,别跟我较真。反正我老师是5分钟多,我不喜站桩,最多只站过3分钟。)。在这个阶段,是傻练的阶段,只要求标准和坚持,大约练个七八个月(期间加以一些别的锻炼),等到全身筋骨都有体会了,能运用操纵一部分了,这时可以降低标准,姿势改高一些,开始“柔练法”。“柔练法”的第一要求,就是不使力,不加力、不紧张,这是为了放松常用肌肉,锻炼刺激不常用的肌肉。但是,松着怎么锻炼呢?所以。这时关键要在三体式的规矩里体会到自己的体重,这是重中之重,无论对于应用还是练功,体重都是根本——形意就是玩体重的拳。到这一阶段,才可说刚要入门。体会到了体重,那么就可以用体重的感觉或者说重心的变换来给自己正姿势/上难度——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姿势一正,难度就上了;而不必单纯用筋骨的疲累来上难度。可一松累着练,不是紧累着练。就是说,你放松下来一部分同时又保持住自己的重心,那么难度又上了,又锻炼了一些,不是以前的强调姿势的低呀什么的——高姿势也可以练,心法就是在放松和平衡中找到一种微妙的关系。放松?这时我们可以站长时间了吧?答案是:否!站对了,还是只能站三五分钟的,只不过累变了另一种感觉而已。这样练上一年多,拳法会大进,差不多可以开始打斗的训练,这时,对于三体式的规矩会有另一种质的飞跃般的体认。那就是明白为什么这么要求,这么规矩。更关键的是,怎么去规矩了!这时,自己会注意手法或姿势“严”,不“严”就会挨打。这个“严”不单纯是摆出来的,更多是自己身上来的(这就涉及到锻炼出来的“劲”的感觉,也可以说“得(dei)劲不得劲”的感觉),还有意识上来的,是综合的。通过三体式的再规矩和打练习的结合,三体式的真正意义才会逐步体现出来,这时才可以说,你入门了。还是那句话,三体式还是站不了多长时间的——你动手时,是在一个地方站着不动啊,还是动起来好啊?三体式站就要原地站出“动”的感觉来!
杂谈二:关于手严。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了,就是手严的问题,不严就会挨打。但是手怎么走言呢,其实简单。1、手不离面,就是无论你怎么扑腾,手一定要在头部高度,眼前活动。2、还要注意中线的活动出手,就是无论变什么手法,一定要从中线出入,要经过中线。3、对了,那位还说了,你说手要在头部高度活动,那人家出低腿踢你,你怎么格挡,或者人家攻你中盘,你怎么办?问的好!这就涉及到身形的问题,我先说一个”身形的起伏“,这些问题就能解决。那就是对于低位来手/腿,我们不能伸手去够着格挡,尤其是腿,甚至不主张用手去格挡。对于低位来手/腿,破手之前先下式,身体主动,身体一低,手的位置自然低了,而不是身体还那么高,却用手去够着挡。还有,对于低腿,尽量以腿破,其实你身形一低,自然对于前腿就有一个推动力,使你想将前腿射出去,借这个劲,你大可就此进步——这一步也就是个打,这就是”践步“。身进步进,整体冲击,姿势又低,以桩劲相抗,对方的腿自然破了。中盘好说,身形一低,中盘也变上盘了,护住中线抢中线,整体冲击打压等等,有伏就有起,伏为蓄,低为吞,起为发,高为吐,伏的低发的猛,吞的狠吐的暴。蓄发不是二拍而是一拍,起伏可大可小,小了只在身上变化,大了就是身体整个空间的起伏。大小又可相合。”接手就吞吐,进身必起伏“,这是我派的拳诀。功夫到了,接手发人,不是神话,有理在此。
杂谈三:关于惊抖力。“惊抖力”是形意的一个非常好用的劲,又叫“抖翎劲”。近身时使用可建奇功。所以在大家口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惊炸力”。但是惊抖力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很多人认为是抖胯,我说也对,但是不完全。其实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背劲”——背上的出劲,蓄发在于背,要抖背!内家发力也不外乎“蓄发”二字,有蓄才能有发,散打之流蓄发在于四肢,腰胯能用上的少,纵有也是牵扯多,主动少。内家腰胯主动之外,又讲全身整体协调,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动无一处不动”。这就对于躯干的整合提出了高要求,就是讲求“蓄发在于身“,由身主动。而全身之中,尤以“背”为主要,背如包袱,包裹全身。举个形象的例子,如果说身体的阴面——就是胸腹一面,是身体这个弓的弓背,起支撑身体的作用的话,那么阳面——背就是弓弦,你的体重(说是整个身体也无妨)就是箭矢,是由背面搭弦发射的。这样,近身之后,蓄发变动全部由背上完成,手头自不必有什么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压制着他,而他再怎么控制挤压你的双手也没关系,你自管背上一抖,连续打击!呵呵,内家欺负人的打法,可见一斑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矛盾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