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发行,锻炼腹肌是不是伤肾第一年都要下基层锻炼

农发行怀化分行基层员工绩效管理改进方案研究
绩效管理是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改革的重点。有效的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系统有利于农发行怀化分行实现其经营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从而保证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很不理想。  农发行怀化分行绩效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过于简单、笼统,且评价标准不明确;绩效考评方法不当、评价角度单一;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过程控制、绩效结果反馈等环节缺少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范围狭窄且力度不...展开
绩效管理是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改革的重点。有效的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系统有利于农发行怀化分行实现其经营目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发行的改革发展,从而保证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很不理想。  农发行怀化分行绩效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过于简单、笼统,且评价标准不明确;绩效考评方法不当、评价角度单一;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过程控制、绩效结果反馈等环节缺少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范围狭窄且力度不够等。本文在总结问题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原有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化优化,改进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改进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完善指标体系,引入关键绩效指标技术;改良考评方法,采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加强绩效沟通,将绩效沟通过程程序化标准化;拓宽结果运用,将结果进一步运用到除薪酬分配之外的绩效改进、员工职业发展等方面。针对改进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还配套设计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营造绩效管理氛围、开展全员专项培训、组建专门工作小组、持续监督及时纠偏、跟随改革动态调整、配套相应缓冲措施,以确保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  本改进方案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完善,以期能够更加符合农发行怀化分行的实际情况。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基层农发行培训工作之我见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推荐
&&& &| &| &| &| &| &|
&& &|&&|&&|&&|&&|&&|&&
&& &| &| &| &| &| &|& &|&
商务进行时农发行员工向行长进言-搜狐财经
农发行员工向行长进言百万
  编者按:搜狐财经本着独立、客观、理性、平衡的原则,与中国金融网独家合作,将这起农发行员工网上进言,百万网友心系农发行命运前途的事件呈现给网友,以求引起金融界的重视并吸引各界就农发行改革建言献策,也希望农发行及郑晖行长能广开言路,从善如流,使农发行借国家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之大势,一除沉疴、破壁求生。[] []
中国金融网新闻中心专题部
本期专题:
农发行员工向行长进言 百万读者参与震惊业界(一)
网络联动:
行长访谈:
   相关专题
  郑晖 1952年4月生于北京市。1982年在吉林财院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农业银行总行历任副处长、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总经理等职,其间在沈阳市分行任副行长;1997年初任农业银行党组(委)成员、纪检组长、副行长;2004年8月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成立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二、组织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制;在管理上实行总行一级法人制,总行行长为法定代表人;系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各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依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其分支机构按照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需要设置。目前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一级分行35个;在各地级市(地区)设立二级分行294个,在各县(县级市、区)设立支行1607个、办事处3个、信贷组34个;在总行和各一级分行、二级分行设有营业部。目前暂未在西藏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系统现有员工5.9万人。
  三、业务范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具体业务范围,由国务院根据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并考虑到农发行的承办能力来界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国务院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过多次调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
  (一)办理由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油料、棉花收购、储备、调销贷款;
  (二)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等国家专项储备贷款;
  (三)办理中央财政对上述主要农产品补贴资金的拨付,为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并办理拨付。
  (四)办理粮食企业简易建仓贷款;
  (五)办理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六)办理开户企事业单位的结算;
  (七)发行金融债券;
  (八)办理粮棉油政策性贷款企业进出口贸易项下的国际结算业务以及与国际业务相配套的外汇存款、外汇汇款、同业外汇拆借、代客外汇买卖和结汇、售汇业务;
  (九)办理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业务
  四、资金来源与运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运营资金的来源是
  (一)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二)发行金融债券;
  (三)财政支农资金;
  (四)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五)境外筹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运营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暂未开展境外筹资业务。截至2003年6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余额6315亿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营资金目前主要用于粮棉油收购等流动资金贷款。截至2003年6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7012亿元,其中粮油贷款5863亿元,棉花贷款1054亿元。
  五、发展历程
  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日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和组建方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日正式接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划转的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共接受各项贷款2592亿元。1995年3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本完成了省级分行的组建工作。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增设了省以下分支机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机构体系,基本实现了业务自营。在此之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由中国农业银行代理。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集中精力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组建以来,特别是1998年国务院决定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收购资金管理的指示精神,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紧紧抓住贷款投放、库存监管和收贷收息等关键环节,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保证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供应,有力地支持了粮棉油收购工作,基本实现了当期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
  六、对外往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履行职能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调整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的新局面,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有关国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联系。总行领导人多次出席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年会,出席了国际农业信贷联合会主办的世界农业信贷大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亚太农协的正式会员,总行行长出任亚太农协执行委员会的中国执行委员,出席了亚太农协第33届至第45届各届执委会。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先后组团考察了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多个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与日本农林渔业公库、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等分别签订了双边业务合作协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7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农村信贷扶贫国际研讨会;2000年10月,在北京成功地承办了亚太农协第42届执委会会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先后选派了 254人赴国外参加培训;共接待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代表924人。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户均只有0.5公顷,而且农田结构零散。从农村就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仍高达70%,农村非农业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仍很低。大量的农村人口滞留于农业,制约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二是技术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三是管理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这种市场价格信号,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相继为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40年代初至二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和二战以后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己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而成本降低50%―80%。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设施农业得到加强,支撑了它在世界农业中的强势地位。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二战以后到60年代中后期,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年拖拉机增长103%,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其它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1965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功率为36.8马力,1986年增加到66.6马力。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二是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农业化学化。二战以后,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以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份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三是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己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l0万美元以下)占83.6%,农业产值只占34.2%:中型农场(年产值10-50万美元)占l4.2%,农业产值占38%: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l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己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蔬菜农场87.3%,大田作物农场8l.1%,园艺作物农场98.5%,果树农场96.3%,肉牛农场87.9%,奶牛农场84.2%,家禽农场为96.3%。
  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各种为农户服务的组织和合作社大量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十分周到。目前主要的服务组织类型有: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公司;为农民提供信贷的银行、信用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合作社;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协会、农贸市场等。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传统农业在依靠制度创新、价格机制、非传统要素投入以及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始向现代化农业目标迈进。但与美国的现代农业比较,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1、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非农经济己有一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下,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比例的快速下降,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能力的增强,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低价格要素等有利条件,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
  3、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供给短缺的状况己开始得到缓解,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可以通过区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农耕水平已经较高,需要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和升级。在年期间,中国每公顷谷物产量为4821公斤,同期美国为538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为2022公斤。中国谷物单位产量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需要在结构调整、质量改善等方面努力。
  5、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仍十分明显。中国农村人口庞大,与城市人口相比的城市化指标明显低于许多国家。这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虽有所发展,但人口的城乡分布仍极不合理,全国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业约占50%。大量劳动力分布在农村,许多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快速转移,否则,农业劳动力资源占有水平难于提高,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  可以看出,与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比,中国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尚需扬长避短,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中美农业政策的差距与可借鉴之处
  l、美国农业政策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伴随着农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按照利润最大化准则自由地配置农业资源以推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美国政府还根据市场机制本身的不足,采取了许多政策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政府的干预措施起初只限于流通领域,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为中心。从1933年罗斯福新政起,干预政策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一方面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生产实行缩减政策,即对过剩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实行休耕计划。1956年,美国政府又实行了缩减生产的金融政策,并由此设立了土地银行。该政策要求农场停耕12%的耕地,其中一部分叫做土地储备,即休耕一年,土地银行按其休耕面积,付给一定的补助金作为报酬;另一部分叫做休耕储备,即由农场主和土地银行签订合同,将部分土地转作草地、林地或休闲地,这部分长期休耕的土地也由土地银行付给补助金作为休耕补贴。缩减政策的目的是减少农产品过剩,防止农产品价格暴跌。实践证明,这种对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对消除农产品过剩的效果是明显的。因此,美国的农业缩减政策与农产品支持价格政策成为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采用的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此外,针对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美国政府还采取许多措施,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美国农业政策的构成。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大致可分为直接投入、补贴、税收优惠、立法管理等四大方面。
  (l)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发展农业技术教育,建立农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对农业投入的初期,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美国的大型灌溉设施都是由联邦和州政府投资兴建,中小型灌溉设施由农场主个人或联合投资,农业部也要给予一定的资助。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长期大量的技资己形成了发达健全的交通和水利设施,为农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为了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资金投入,规范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防止农业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并颁布了农业投资法。以立法手段加强对农业投入机制运营的有效管理。美国农业部及各州的市场新闻局定期免费为农场主、批发厂商、经销商提供农产品的价格、供需情况的最新信息,市场信息系统覆盖美国农产品主要集散中心及产区  (2)农产品价格补贴和保险补贴。美国在农产品上市季节,根据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确定主要农产品的保证价格,保证价格就成了农产品销售的最低收入价格。价格补贴支出在政府农业预算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参照工业部门规定比较高的保证价格,政府把相当部分的国民收入从其它经济部门转移到了农业部门。
  自1970年实施的目标价格补贴,具体内容是:政府事先确定某些农产品高于支持价格(即贷款率)的目标价格,以此作为计算差价补贴的基础,在农产品收获后,如果生产者以低于目标价格的价格水平出售农产品,则可获得政府的差额补贴,其数额等于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或政府支持价格(贷款率)这两种差额中的较高者。这种直接收入补贴措施填补了市场价格与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从而保证了生产者的收入,此时的政府支持价格也就成为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1996年后,美国政府取消了农产品价格补贴,改为对农户直接的收入补贴,但仍保留了最低保护价的政策工具。
  农业保险是美国实施农业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式。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农作物保险修正法案,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股金增加两倍多,承保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粮食作物,政府对农户所交保险费的补贴比例在50-80%,农户只需交纳少量保险费就可得到全额保险。为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政府对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提供大规模的保费补贴,从而使农民能以较低的利率普遍参加农业保险。1990年修订后的农业法规定,凡参加联邦农作物保险的农作物,在遇灾害时可根据农业保险的有关规定获得较高的赔偿,即使没有参加保险的农作物,如遇灾害时,也可获得按常年产量水平的40%给予赔偿。
  (3)采取优惠的税收。美国在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投资税上,都对农业和农民规定了特别的优惠政策,农业投资被认为是农户合法的“避税所",采用这种合法途径而获得的税收减免,最高可达应税收入的48%。
  (4)谷物储备计划、生产控制、贸易保护和信贷支持。自1977年起,美国就实行鼓励农民自己储存农产品(主要是谷物)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政府付给农民一定的储存费用,由农民储存其产品,并对谷物等农产品预先规定“释放价格”和“命令价格”。当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低于释放价格时,农民不能随便出售;当市场价格高于释放价格而低于命令价格时,政府不再支付储存费用;而当市场价格高于命令价格时,农民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出售其农产品,并归还贷款。这一计划有三个方面的效果:1)储存费用的支付,使农民获利,并保护了农民利益;2)起到缓解政府库存压力的作用;3)起到调节市场农产品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的作用。此外J政府采用多种诸如面积控制、限额及休耕补贴等办法,使其国内农产品供给保持一定水平,以保持国内农产品的较高价格,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标。
  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维持并提高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使国际市场成为美国农产品余缺平衡的调节器,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美国主要采取了出口加强计划、贸易控制计划和食品援助计划等政策。
  美国政府虽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直接投入,但信贷资金在农业总体技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40%的农业投资、70%以上的农场需要通过信贷途径来筹措资金,1977年农业贷款总额就达1l00亿美元,1984年美国农业部门的负债率(债务与资产之比)达22.2%。美国农户信贷管理局既可以提供长期抵押贷款,帮助农场主购买土地、修建房舍、改良土地和开发水资源等,期限可达40年,利息仅为5%;也可以提供中短期生产贷款,用于农场主购买种子、肥料、牧畜和饲料等。农业信贷优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所谓的“无追索权贷款”,即参与该项计划的农场主获得的由农业部农产品信贷公司(CCC)提供的一种担保贷款。其基本作法是:为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政府事先制定出每单位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即贷款率),在农产品收获后的任何时间,生产者可将农产品按支持价格抵押给农产品信贷公司而取得该项款。之后,如果市场价格不能达到政府支持价格水平,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而当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时,农户可自己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然后再偿还该项贷款的本息。一般来说,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等于或略高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且贷款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利率,所以农户可从此项计划中以较低的成本(贷款利率)得到获取高收益(市场价格高于政府支持价格)的机会。
  3、中国的差距及可借鉴之处。
  与美国对农业的干预、调节和扶持政策相比,中国政府为了优先发展工业,长期以来国家曾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从农业抽取工业化原始积累,导致农业资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的自身积累能力十分低下。二十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实行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制度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初步建立起农村市场体系,中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问题,但从长远看,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农业形势仍然很严峻。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还会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政府如何保证国民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首要任务。  
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有以下五点
  (1)不能动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美国农业对其GDP的贡献日益减少,但仍是其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很难想象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这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才有可能大一些,农民的收入增长才有较稳固的基础。支持农村中乡镇企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采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政策,逐步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依托整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转移农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是我们目前乃至长期应坚持的基本政策方向。  (3)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美国的几次农业革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国家整个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制度创新,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技入,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世界市场是各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较量的战场。美国虽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并不追求样样自给,农业的进口量也十分可观。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却没有相称的地位。研究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强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以利于中国农业下世纪的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课题。
  (5)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强农业立法和执法工作。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当和适度调控,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政府对现代农业成长和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用完善的法律手段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控。国家要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即通过政府有限但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为农业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以此吸引信贷、农户个人等多方面的资金,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此外,注重有关农业政策的协调,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研究和建立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
给郑晖行长进言
  郑晖出任农发行行长,给危机重重的农发行带来了一线希望。对于郑晖行长来说,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担子不轻哪。
  一、是要面对总行班子的调整以及总行机关工作作风的整顿。基层行对总行的基本评价是:1、这四年来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工作抓不到点子上,对农发行的业务发展漠不关心,尽搞一些虚的东西。2、总行机关工作作风不实,那么庞大的管理机构没有几个干事的(具体干事的基本上都是基层借用人员)。
  二、是要面对农发行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农发行业务萎缩,农发行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建议总行实行一省一策的战略,各省分行都应拿出一套现有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扶持“三农”的业务发展方案,以发展求生存,“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是要广开言路,倾听全国基层行的心声,让人说话天不会掉下来。听不得批评意见的不是明君,忠言逆耳利于行。
  四、是要好好梳理一下,目前在推行的一些工作中,哪些该继续实施、哪些该废止。
  五、是要借鉴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给郑晖行长进言
  我们将一些好的建议都帖到这里,供总行领导决策。本人先转帖几条:
  A、一是撤消、合并非业务部门(如总行的工会、团委、人事部、教育部、宣传部、监察部、保卫部、稽核部等等)。 二是减少管理层次,改变目前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现状(管理成本高、经营效益差的结症)。三是改变以行政区域设置机构的现状,撤消一部分业务量较小的支行,以经济区域设立支行。
B、对总行机关进行精简,由现在的22个部室(办公室 研究室 法规部 资金计划部 信贷一部 信贷二部 信贷三部 财务管理部 会计部 信息电脑部 人事部 宣传部 教育部 稽核部 监察室 保卫部 系统工会 团委 机关党委 营业部 杂志社 总务部),精简为8个部室:
   办公室:研究室 宣传处 杂志社 总务处 
   机关党工委:系统工会 团委 机关党委 
   人力资源部:干部处 劳资处 教育处 
   计划信贷部:资金计划处 信贷一处 信贷二处 信贷三处
   财务会计部:财务管理处 会计处
   信息电脑部:信息处理中心 信息技术处
   风险管理部:风险评估处 法律法规处 稽核处 监察处 保卫处
   营业部
   所有的领导职位一概采取竟聘上岗,取消干部终身制。总行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应该为基层行的改革做出表率!
  C、首先我不是农发行行长,我也假如不了农发行行长。但是作为农发行的一员,我有着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那就是,总行行长应该:1、对目前的工资改革重新进行调研。2、规范化要搞,但要去掉其中很多虚的和形式主义的部分。3、取消种类繁多的各类检查、达标和评比,将各专业过滥的检查集中为年度集中检查。 4、多下基层、多听基层员工心里话,最好微服私访。5、对一、二、级分行进人权由总行掌握,向全社会公开招聘。6、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实行竞争上岗。
  D、1、精简机构从总行做起,未在基层工作人员的从基层做起,并适当从支行选调能人充实总行队伍。2、削减二级分行,对辖五个机构以下的一律就近合并。3、县级支行具体负责信贷监管和会计核算事务,现金实行代理,管理事项由二级分行承担,人员编制学习银监会收归二级分行管理。4、在未有有效绩效考核前,取消工资改革,并增加基层人员待遇,严格控制领导与职工收入差距,保持内部稳定。5、不搞形式主义,求真务实做好中心工作。[]
给总行行长进三言
尊敬的总行行长:
  你好!
  我认为贯彻国务院第五十七次会议精神,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要做表面文章!五十七次会议说要精简机构,你要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一定要搞清楚。众所同知:总行部门多、人员多、大大超过国家人事部核定的编制,而且正厅级干部也比较多!我认为最应该精简的是这些多余的部门!尤其是还从基层行交流借调那么多人,基层行看库的人数都不够了!基层行业务量小的可以精简,业务量大的还应该补充才对呀!
  再说是行政色彩浓厚,我感觉这点在农发行表现特别突出,有的地方长期以来养成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大面积存在,如果这么说你就应该知道了,就是90年前后的农行再现,八九十年代的政府呀!现在政府提速,可农发行仍陷在里面不能自拔,最突出的就是总行省行什么事都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没有一点开拓精神,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影响极坏呀。
  所以国务院每条指示都是有针对性的,绝不是空穴来风,希望对照条条来改,切莫自己瞎指挥,造成后患!
  为此特提三条建议:
  一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农发行的定位!领导从农行来,但绝不能把农发行办成农行第二,农发行成为农行第二之日,也是农发行关门走人之时呀!你想农村金融战线本来就有农行、农信社,再加入个竞争的农发行,其热闹程度可想而知了!再说农发行办成农行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在定位方面切不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要考虑政策利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搞好二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这样才是将政策与银行真正结合起来,其实这方面有好多的国外银行、金融公库例子可以借鉴!
  二是现在应该立即下一道紧急通知命令,让基层行千方百计的看住库存。现在一方面在推行基层行工资改革,一般职工认为与胡总书记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背道而驰,支行的改革仅仅是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损,最关键的是受益者并未象农行的职工那样有存款和利益的大收入,考核办法极不科学,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大跌,虽然不能说帮助企业挤占挪用,但也不会再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看库存了,原来有的信贷员为了看住库存,自己花钱在企业培植内线,现在他们肯定不会了,反正领导说咋办就咋办,这与农行的吸储收息完全不一样呀,是有根本区别的!希望领导能加以区分。另一方面粮棉企业改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你想一方守库的主动性减弱,另一方企业挤占积极性高涨,粮食库存怕等不到推行改革就没有了!农发行只有关门走人了!也没有必要搞改革了!这明明写在国务院五十七号文件中,领导肯定领会的比较深刻,但没有下文件,有的企业甚至银行都认为领导不管库存了,一心一意搞改革了!要知道这是改革的基础,是目前农发行最关键的工作,作为一个总行新任领导至今没有让基层行看到你的如何管住库存的说法,设计的那些改革对企业库存来说只是个小小的问题!是可以推迟甚至于不搞的但企业库存不能不看呀!
  三是不要盲目地跟随着商业银行精机构、搞内退、让职工买断下岗。农发行本身是政策性银行,目前虽然业务在萎缩,可能有的地区业务量与职工人数相比,人略有富裕,相比商业银行这个并不是太重要,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要为政府分忧,不能现在把干部职工一推六二五,让他们走向社会,要深知从农行划转而来的部分职工接受现代银行知识毕竟少,加上有些老弱病残,一概地推向社会给政府施加压力也不是个好办法。特别是他们如果有人走极端,象大庆油田及部分银行的职工一样到中南海上访,给中央领导写信,出个什么自杀的,给社会增加不稳定,不如不改,反正目前是中央财政拿钱吃饭,尤其是县支行不能随便地撤换,要看业务发展状况,今年业务量小撤了,明年中央定了再增设那可是麻烦大了,现在最需要精简的是总行机关与人员,把部室合并,将一些借调的干部职工退回到业务一线看库守存量,恐怕是最重要的!支行的人员可以相互调剂一下,将业务小的行的职工调到业务量大的地方去让他们看库,千百万地不能再让企业挤占了,如果你来几个月再让企业挤占几十个亿,简直没有办法向中央领导交代了!更何况目前农发行的业务如何拓,是存在是撤销是发展是萎缩,目前还没有个统一的说法,五十七次会议只说暂停!所以劝领导三思而后行!
  以上三条如果领导万一能看到,不对的地方请批评!
  只是对农发行的改革进三言,望领导真正的扎下身子到基层与企业调研,不要只听上级行的汇报,因为他们有可能顺着你的话说,你决定着他们当不当官,所以有可能听不到真实的情况。不过现在领导觉悟也高了,就怕有的人不高![]
农发行内部改革的关键点
  首先,要学习商业银行改良人员结构:一是将农发行50岁的老弱病残全部内退出去;二是让没有进取心和凝聚力的领导从现有岗位退下来;三是出台优于商业银行的政策待遇,允许部分想另谋职业又不能安心于农发行事业的干部职工分流退养;四是切实起用一些没后台又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中青年干部;五是向社会招聘一批从商业银行走出来的中青年干部〔因为他们有业务技能并在曾遭遇过下岗,会十分看重重新获得的工作机会〕;六是公开向大专院校招收一批德能勤均具备的大学生。
  其次,要改革现有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利益分配长效机制。作力更改现行工资待遇分配机制,阶段性缩小管理行和经营行收入差距,拉开经营行岗位收入差距,〔公开竞争上岗并实行绩效挂钩〕;二是业务经营不搞一刀切。针对地区特点的不同,偿试建立农发行农业政策性银行下设经营行的工作只要符合政策,贷款能够封闭运行,各项合理的考核指标能够完成,则经营管理形式可以多样化。
  第三,少搞形式主义。上级行领导和工作调研组组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不要走马观花或只听少数领导汇报,要多与职工层面的人员,特别是基层行的中层干部接触,多了解一些实情,最后形成决策依据〔切不可犯“皇上的新装”这一寓言故事内描绘的同样错误〕坚持就是必要的形式也必须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至少当前的所谓规范化管理内容要首先作出重大修改,将一些毫无意义的内容彻底删除…… []
  我们的规范化带来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不要忘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对粮棉油等收购资金实行封闭管理,努力实现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在目前农发行的业务范围没有进一步拓展的情况下,依据政策发放贷款,按照要求封闭运行,按期收回你的贷款本息,这就是你的根本任务,搞那么复杂干什么?,钱多了,可以改善一些基层支行的福利待遇和办公条件,再不你就发扬一下人道主义,去资助一下贫困失学儿童或是捐给非洲难民,实在不行就再一次交回国家财政,免得害人害己滋生腐败。
  国务院要求农发行内部改革,也不是看着基层职工的工资发多了,改革的方向不要背离了我们的目的,不要偏离了基本业务,不要忽视了我们的根本任务。
  几年来的规范化,如果说她是一朵鲜花,她应结出丰润的果实,来滋养我们的政策性金融事业;如果要是罂粟,就要果断的铢除。[]
  建议总行的非业务部室不得超过4个;
  新任的非业务部室主任必须懂银行业务,免得他们对下面瞎指挥;
  重新任命的各个部主任(厅级)的年龄应该控制在50岁以内;
  重新任命的各个处长(处级)的年龄应该控制在45岁以内;
  重新任命的科级干部的年龄应该控制在40岁以内;
  在干部任用的问题上必须屏弃排资论辈的做法,大胆起用一批年轻的新人![]
郑晖行长您好:
  建议您百忙中看看中国金融网上农发行员工的意见,有些话偏激了一些,但也是大家的心里话,对您今后出台的治行之策肯定会所帮助,建议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1、对农发行工资改革进行重新调研。
  2、抓好制度落实,取消规范化建设。
  3、总行应集中力量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力争可持续发展。
  4、尽量控制和减少各类检查。
  5、对原有业务操作规程和信贷监管办法进行创新,形成新的理论指导。
            一位农发行基层管理者[]
  寄语新一届总行领导
  一是少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二是干部任用上要注意提拨使用肯干实事、敢讲真话的同志。
  三是内部工资改革不要损害一般职工的现有收入水平。
  四是精减管理机关、撤并营业机构,降低管理成本。
  五是信贷扩张上要注意政策框架的约束(现在经营指标考核上商业化色彩过重,容易引发基层行越界行事)。[]
  郑行长:
  你好,我认为目前农发行的改革应该有个顺序问题:
  一、停止基层行工资改革,稳定职工情绪,把基层行的精力集中到现有贷款监管上。基层民心不能乱,业务根本不能动摇。
  二、公开农发行费用开支情况,基层行人均费用达不到您掌握的8万元左右。看看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增收节支,现有业务能否维持。
  三、从总行到地市级分行开始精简机构,考、竟结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机关和管理行的指导水平。完善内控机制。这应该是国务院目前关心的重点。
  四、积极争取业务拓展,根据农发行业务定位,确定基层机构撤、留,根据新业务量定编定岗,采用考、竟结合,优化基层人力配置。合理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另外,建议您重新开设总行网上论坛,为总行直接了解基层搭建一个平台。让干部职工对农发行发展、农发行业务、农发行政务的看法说出来。[]
  郑晖行长的“不做表面文章”给农发行带来了新的空气,基层农发行深盼能在新行长的领导下有新的起色。本着对农发行负责的态度,向行长进几言:
  1、农业的重点在农村,农发行的重点在县级基层行,农发行工作的难点也在县级支行,农发行应向基层行倾斜,这一点与商业银行业务向大城市集中有很大的不同
  2、尽快形成农发行运作新的理论指导,培养农发行职工的现代经营意识
  3、看好粮油库存仍是目前农发行业务的根本,基层信贷员肩负着重任,始终保持基层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农发行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
  4、基层农发行员工的待遇并不高,如果改革后员工的待遇降低,对农发行工作的开展将十分有害,所以工资改革之类宜从上先进行,目前重要的是要保证基层职工队伍思想的稳定,事业发展壮大是基础,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捞月。[]
  “明年农发行系统肯定有大的动作,当然这个大动作是在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关系基础上进行的。不搞一刀切,但肯定要切一刀,要有思想准备,不改不行。当然,改革具体措施还是要密切联系实际,避免负面影响。”
  我们拭目以待。[]
  求真务实是好事,但要想摸到真实情况,只到省行搞一些调研是不够的,毕竟粉饰的东西要多,再通过省行去调研,天知道他们汇报的情况是不是属实,是不是掩盖了一些矛盾的东西,是不是有讨好的成分在里面。这些情况要考虑到,真要想把农发行搞好,就要听听基层行员工的呼声,因为毕竟农发行业务的支撑在基层,基层的工作不好干,基层的职工不容易,而一有风吹草动,基层行的员工最受伤,好事一般落不到头上,但是如果失去了这些兢兢业业的普通员工的支持,农发行的前途可就真是渺茫了。不要怕听真话,不要怕看到真实情况,不要伤了基层员工的心,在新行长的英明领导下,找对路子,农发行职工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出干劲,农发行应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1、减少管理层次!压缩省、二级分行,建设好县支行,因为工作是要基层的同志干!才能留住年轻人!
  2、农业发展银行的工资改革不是商业银行的改革法子,没有必要实行什么行长、经理、员工三个差别的工资!!!那样只是伤员工的心!是谁去企业干工作???是基层的一线员工!因为政策性的性质,不需要行长象商业银行那样去攻关!
  3、农业发展行的业务是有发展空间的![]
  郑行长:
  你好,我认为目前农发行的改革应该有个顺序问题:
  一、停止基层行工资改革,稳定职工情绪,把基层行的精力集中到现有贷款监管上。基层民心不能乱,业务根本不能动摇。
  二、公开农发行费用开支情况,基层行人均费用达不到您掌握的8万元左右。看看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增收节支,现有业务能否维持。
  三、从总行到地市级分行开始精简机构,考、竟结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机关和管理行的指导水平。完善内控机制。这应该是国务院目前关心的重点。
  四、积极争取业务拓展,根据农发行业务定位,确定基层机构撤、留,根据新业务量定编定岗,采用考、竟结合,优化基层人力配置。合理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另外,建议您重新开设总行网上论坛,为总行直接了解基层搭建一个平台。让干部职工对农发行发展、农发行业务、农发行政务的看法说出来。[]
   给郑晖行长进言
 1.目前工资改革应立即停止,不能用职工的骨头熬职工的油,实际上是减少了职工的收入。县支行行长2.5的系数,普通职工仅1.3的系数,相差1.2的系数,又没有增加县支行的工资总额,这不是把职工的钱交给领导吗??
  2.应对县级支行领导干部进行严格考查考核。一个县支行,仅相当于农行的一个小的营业所,就有正副行长3人、脱产干部多了,职工累了。把前几年出钱买的官清理出领导队伍。目前,有的行长不如职工,学识水平差,识字还不如小学生,笑话连篇;有的闹不团结,上级行年年考查领导干部的时候,职工认为年年都一样,也不敢讲真话,考查的行长收了红包也是走马观花,随便问一问就完成了考查,也不给职工一个交待,考查结束,发表一番讲话,一顿大鱼大肉,几两好酒,带点土特产,结论:“合格领导干部”;有的不敢承担责任,把问题推给职工,职工难受;有的说话不算数;有的不深入基层;有的不同职工一道同甘共苦工作,贪图享受;有的对待下属就像吼牛;有的想方设法花国家的钱,外欠费用几十万,严重影响农发行的对外声誉;有的想方设法把国家的钱往自己的腰包里揣;有的想方设法把国家的钱拿去送礼,讨好上级领导,稳定自己的“官位”;有的业务不懂;有的党的理论缺乏;有的……。
  3.建议停止县级支行干部交流。职工说:干部交流、烧的是油。农发行的腐败也就是这些交流干部干的,过去,本地区的干部还胆怯职工,还想留下一个好的口碑,现在的交流干部是明目张胆地搞。交流干部不交水电费、不用生活费、不用交房租费、每周工作最多4-4.5天,家属来了公款消费,朋友来了单位支付,你知道是接待的什么样的人?电话要报销手机、行长办公室电话、交流干部房的电话、小灵通、上网费、原配夫人的电话费,职工说:“报公话、报私话、还要报销情人的电话”,干部交流房安空调、搞装修、每月最少要用个2000元,同时每月还要享受15%的干部交流费用,占了职工的福利费用。车子当然是公车私用了!!!也好,省了驾驶员的公里补助!!!也是节约嘛??出了车祸找个人顶替一下行了!!上边查不了!!
  4.农发行的干部实行下管一级有弊端:一把手说:我不要你!我不用你!职工得看领导的脸色行事,领导说错也要去做,目前这种状况愈来愈烈。用人上是任人唯亲,这样才能搞活个人经济,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忘的局面,为什么上级的领导干部只能听下级的汇报,为什么不能和职工单独交流呢????现在要听职工的真话:一是上网,我认为基本上是真话;二是上级领导干部找职工谈话不要找秘书记录,否则听不到真话。建议:干部管理体制应上收一级管理。即县支行中层干部由市分行任命,县支行正副行长和市分行正副处长由省分行任命,市分行正副行长由总行任命。既一级管了一级,又达到下级为上级负责;既保证清正廉洁,又可保证职工、干部队伍的纯洁。也可实行职工选举行长,但从实际情况看,尚有弊端,因为没有实行党政分开,没有可靠的监督制约机制。[]
  农发行的问题值得研究!
  农发行的成立及其十年来在支持"三农"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
  引发网上出现诸多帖子的原因是目前农发行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一、改革滞后,国有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些体制上\机制上的弊端在农发行集中体现,内部管理不科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
  二、由于是政策性银行,受国家政策制约影响较大,经营不能搞活,业务不能拓展,导致职工信心不足.
  国家应该尽快研究农发行的发展问题,应该尽快搭建农村金融发展框架,科学定位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这个问题不解决,农发行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这不仅是关系农发行的发展,而且关系农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发行基层人力资源己到底线,必须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基层农发行人国力资源处境堪忧:一是人员数量普遍低于“三定”(且“三定”就是何林祥实施的无视基层行员工素质差异的想当然的臭招)。二是从农行分设时,先天不足,素质欠佳。三是农发行成立后,为数不多的优秀人员或最提拔当了领导,或被调去管理行,留下的人员素质可想而知。四是这几年来,农发行进人少,出人少,整体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目前,在县级支行,能干事的只有那么几个人,这己是不争的事实,但上级行置若罔闻,热心搞集中推进、规范化等一些华而实的东西,门外冷清清,门内瞎折腾!
  改革建议:
  1、精简管理行机构,既还人于基层,又为基层减负。
  2、广泛招聘优秀人才,充实基层。
  3、出台优惠内退政策,完成农发行人员置换。农发行总共才5万多人,真正退出人是少数,大气候已经形成,不要有太多的耽心。否则,怎么完成人员置换?不完成人员置换,能有“脱胎换骨”改革吗?
  4、全系统实施分配制度改革。管理行要先实行,而不是只搞县级支行。[]
  地方政府搞计生工作,要某支行赞助3000元,应如何处理?
  二种可能的答案:
  1、拒绝。(管理层认为是乱收费)
  2、给付。(支行为了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但财务上难以处理)
  作为基层行,如何是好?
  农发行改革,不应仅仅是工资制度的改革,而应是包括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用人制度等等方面的改革。我们不知道上级领导是不是对农发行的前途和方向感到茫然,农发行的工作应该怎么做?如何履行好政策性职能?作为基层行,我们以为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应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来指导农发行的工作,那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个糊涂行长。
  经营管理的方式必须做一个翻天履地的调整,确实“再不要搞内部折腾了!”外部的有些职能不能充分的履行,或者说不知如何做好工作,就把精力用在内部搞花架子了.作表面文章上,我看这样是要不得的。政策性企业,搞什么信用等级评定,搞也就搞了,在工作上还做一系列的表面文章,又是制定工作程序.制定方案.又是什么分析总结的。说是不按商业银行的那一套操作,又为何按商业银行的那一套办法搞什么评定?搞什么“企业发展前景”指标,企业经营是执行国家政策的,你说人家有没有发展前景?搞什么呀?别浪费共产党的纸张了(确实,我们觉得纸张浪费的惊人,让人心痛,特别是公文处理格式上搞得规范化,太过份了!)。内部文章做得越多,浪费得越多。
  下乡查库,要什么3至5天一次,真正企业违规,又有多少是查库发现的,这样,就表示你工作做到家了吗?别浪费共产党的汽油了,不知道伊拉克战争,能源搞得很紧张吗?。
  搞什么信贷管理台帐月报,月底月初,把信贷部门搞得不亦乐乎,说什么信贷管理也要实行准会计化,什么东西呀?全是扯淡。企业来一笔货款,信贷员要分解半天,其实有什么好分割的,收贷收息或留给企业使用就是了,如果分割操作的“不规范”,今后又是这样那样的整改,似乎比资金损失了还要严重。这叫做什么学问,这叫做什么技能?上级行岂不知道,搞的什么信贷2.0系统已严重制约了业务的操作,束缚了信贷员的手脚。我们建议,在管理上应借鉴商业银行科学高效的做法,
  如果执行政策.外部的工作做不好,光搞一些内部文章,给谁看呀?如果真的没有工作可做,我建议一个字---撤![]
  一、制度改革
  (一)上级行应精减人员及经费,充实基层行;
  (二)县级支行行长一正一副即可。采取民主评议、选举的形式来举荐群众可信任的为民行长;
  (三)工资改革应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进行分配,不要把等级观念搞得太过突出
  (四)目标责任奖的分配应改变不合理现状。工作是同志们干的,而上级行则将季度业务指标完成的好、坏排名作为县级支行正、副行长的目标责任奖――高达2000元以上,而同志们所分配到的是不成比例的200元左右。这样的分配制度怎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又怎能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呢?
  二、思想道德观念
  (一)领导干部应具备“德、能、绩、勤、廉”的标准,并具有群众基础的,而不是上级行的一纸任命,有的行领导真可谓“滥竽充数”。
  (二)“反腐倡廉”、“三个代表”应让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学习好、践行好,而不是推给同志们没完没了的学习、记笔记来应付上级行的检查。
  (三)应打破领导干部“终身制”改革干部用人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聘用制,让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四)县级支行正、副行长的应采取“两年”的任期制,这样可避免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业务方面
  (一)工作应从源头抓起,而不是作表面文章,只能起到应付上级行的检查而已。
  (二)规范化管理的履行检查,纯属是极大的铺张浪费,劳民伤财。[]
  基层员工的奖金、工资问题
  山东 基层员工的奖金5000元 行长23000元
  工资改革方安 员工1(系数)2000元 行长2.2000元以上
  我们以为不合理
  1.说农发行人浮于事,这是上面造成的,没业务,国务院不给,可过去有啊,没了的主要原因在上面,如果现在业务多多,肯定不会出现无事干的状态。职工无事干,行长就有事干了?他们更无事干,座着“工作车”,吃着“工作餐”,上面不开会,整天无所事事,还要那这么高的工资、奖金,职工不负,也没道理,连行长本人都以为太多了,但没不要的,因为是上级行党委定的,要听党的话嘛。
  2.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基层行(甚至地市级管理行)决策度太小了,应该说决策度小,权利就小,责任就小,象职工一样,上面叫怎样干就怎样干,工资、奖金这样定,与理、与责、与自己的良心太是说不过去了,但是行长说这是上一级定的,没办法,我们知道,上一级行肯定拿的更多,要不谁定这样的政策?谁又在为职工着想?
  3.农发行的根基在基层。我想前几任行长到基层、在各种表彰会议上都说过:基层的职工最累,基层的职工最苦,还给基层的信贷员增加补贴,而现在拿钱了,却忘记了基层最苦、最累的职工,不知道这的什么意思。
  农发行有很多老职工,他们一生都没有被提拔起来,有的有职称,有的连职称都没有,如果现在按“官本位”的方按开工资,实在的太没道理,为什么要与商业银行比呢?向商业银行看齐,还要政策性银行干什么。[]
  总行领导要认真思考农发行的明天,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当前我们要做好稳定工作。等待各种办法成熟后再出台。郑行长较年轻,要有战略眼光,做大事业,用二年的时间,超过开行,用5年的时间,在任期内,使农发行成为有中国风格的一流的政策性银行。
  这几天给郑晖行长进言的帖子实在是太火了,点击率能达到50多万次,实在是不容易,农发行也在瞬间出了名,郑行长的知名率也在上升。这说明什么?郑行长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才能理清工作思路,使农发行能够尽快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作为局外人,对农发行的情况掌握一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总行机关、省分行班子和省、地两级分行的一把手。从你们基层员工反映的情况看,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低下是目前农发行存在问题的关键。政策水平低、组织领导能力差、不了解基层情况、不为全行员工着想,省、地两级行一把手把自己当成行里的太上皇,民主集中制都变成了民主的形式和太上皇一言堂,一把手想干什么干什么,想骂谁骂谁,只要把上级的一把手伺候好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一抓领导班子建设、一搞什么活动,都是抓基层,抓一般员工,太上皇倒没事,这样什么工作也搞不好。对农发行应该再搞一次三讲教育,而且就在总行、省级分行领导班子、地市分行领导班子范围内搞,不要一搞什么活动就整群众,让群众帮助领导解决问题。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你们农发行的工作太虚了,从总行到县支行形式主义盛行,这不是群众的问题,都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问题,特别是规范化,搞了基层还不算,一定要把形式主义在各级行都推开,这正好给一些心术不正的领导提供了大搞形式主义、积累所谓业绩往上爬的条件,可是基层员工怨声载道,感怒不敢言,因为太上皇手里有党给他的权力,党让他用好权,但他用来扣大家的钱。形式主义呀,再不改就会断送农发行。
  三、倾听群众呼声,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解决突出问题,调动全行员工的积极性。总行、省行的领导要真正学好三个代表,不要停留在嘴上,党和国家把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的重担和近6万员工交给你们,不听群众呼声你们怎么干好工作?不掌握下面真实情况你们怎么干好工作?现在农发行的状况真是到了危急时刻,作为农发行员工的“家属”,我都替农发行着急。[]
  省、市分行在管理中,说是执行总行政策,实际上除了效仿之外,就是怕担责任的把一些小事情放大,折腾下级行,麻烦的不可开交。而让上级看起来,觉得省市分行还是很有必要,他们除了统计个数字,给基层要这表那表的,给基层安排这个调研那个调研的,做出过什么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吗?政策不需要他们把握,办法不需要他们制定,具体工作不需要他们干,除了折腾基层之外,他们会什么?就这到基层来,还经常指手画脚的,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们的水平。孰不知,他们的认识及要求是多么的不切合实际 。
目前农发行应解决信贷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情况
  一线信贷安排偏少是普遍的问题,发行流行一句话:要想死的快,就去干信贷。行长将亲朋好友都安排在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的部门,工资不少拿,责任不多担。而信贷恰恰相反,信贷一线职工应得的待遇不发,出了事情应罚的好不手软。强烈要求总行过问这件事情。
  我行24人,一线信贷员才配置4人,严重没有按照总行的要求:一线信贷人员要达到全行人数的50%的要求。这样下去能看住全县24个收储企业吗? []
  行风警示语作为一种社会形象的宣传手段,行风警示语力求言简意骇,一目了然。
  目前农发行的行风警示语:“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行政色彩浓重。
  建议改为求真务实??服务三农这样既朗朗上口,又明确目标定位。山里人抛砖引玉,请各位同仁参与.[]
  建议不是明白着吗,基层的意见那么大,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至少有两条,毫无意义仓单和形式主义的规范化管理,工资改革等其它的咱暂切不说。就这两条,基层的意见与上级是如此相左,为什么不可以说明白些,或者果断的做出决策呢?是不是觉得仓单不能少,规范化管理不能不这样搞?
  是不是还想听听规范化管理到底应该怎么搞,那我告诉您,取消那些表面形式的东西。如果您还问,“哪些是表现形式的东西呢”?
  我会说:“我不知道”。[]
  “给郑晖行长进言”一文,点击率创下了纪录(我不敢讲创造了什么纪录,但我敢肯定创造了纪录)。作为农发行人--一名最基层的员工,我自豪、我骄傲。全国农发行员工5万多人,人平均点击率10多次。我们关心农发行、关注农发行。郑行长应该欣慰,正确对待,我们是真诚的,善意的。我们有一颗深深爱着农发行的、火热的心。上帝的眼泪咸,发行的明天甜。
  郑行长讲的6点(我不知道来源是否真实),真诚意切。没有华丽的词汇,只有踏实的工作思路。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不敢苟同,全国同行发表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当然我也不敢和总行领导论坛。小小几点建议,和大家商量。
  一是要有战略眼光,农发行的明天要比今天好。
  二是要扎根现在,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是要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四是借鉴商行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各种办法的出台,一定要慎之要慎。我相信,在郑行长的率领下,在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农发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期待着,全国5万多同仁在期待着。[]
  什么五日内收回对帐回执,我的对帐单已打出2年多了,就是见不到企业领导或企业财务人员的影子。但对账单收回率达不到100%就扣你的分。有本事你制裁企业去。这算什么规范化管理?分行以上级的领导,有时间你下来发一发,五日内你能收回50%,我叫你一声干奶奶。谁这么聪明想出这条办法来坑农发行的职工。收不回对账单不是农发行的错,不能黑白不分,随便拿职工来开刀。[]
  农发行人其实很实在:他们期望能用实干的人,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去,期望把能干事干实事的人用起来,把老弱病残的放下来,做好我们农发行真正的事情.像邓公所说的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我们应该也是不管是仓单、红单,不管规范化、人性化只要能实现当地农发行的对信贷资产的有效监管、资金的合规使用就是好的制度,给基层能根据当地的情况而设计监管办法的权利,上级只要抓好资金安全,信贷资产的质量的考核就可以了,何必要搞一刀切呢。搞得自己很忙,又没有做好自己管理行的主要职责![]
  一、 总行机关机构人事改革必须痛下决心
  1、当前总行机关部门太多,政出多门,下级行难以应付,而且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必须对部门进行整合,减少行政色彩。。
  2、要成立专门研究农发行改革发展的研究机构,引进现代金融企业的用人机制,鼓励大家从事金融研究,提高研究人员的待遇,不要让大家都挤当官这条独木桥,纠正官本位思想。
  3、处以上干部实行聘用制,打破领导说了算和终身制,让一些只会拍马屁、不干事、欺上瞒下的人滚下台,让能干事,肯干事,得民心,思想好的人工作在领导岗位。
  4、要加强总行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减少交流干部数量。自己不干事,让下面的人帮干事的局面要改变。
  二、 要深入研究农发行改革发展问题。
  1、农发行业务发展问题,要有新思路,要紧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央工作思路,不要走老路
  2、要鼓励全体员工都参与,不要仅仅依赖总行研究部门的几个人,同时,要聘请有关专家和经济学家,帮助农发行出谋献策!
  3、内部改革要痛下决心,同时也要慎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要鼓励全行员工参与和献策,不要派几个人搞搞走马观花式的调查应付了事。
  4、要逐步缩小上下级行、上下级职务、上下级员工工资系数比例,不要什么钱都按级别和上下级行来发,保险等福利是不应有等级差别的。
  5、用人制度必须改革,要让能干的人、有群众基础的人上,不要再出现五十八、九岁的人还在提拔使用的现象。
  三、 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1、建议取消仓单管理等无用的花架子。
  2、建议取消规范化管理考核达标,劳命伤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可以作为工作要求,千万别用来考核!如果如果把平时的所有要求都拿来考核,是否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 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改变农发行科技落后状态。
  一方面要加大投入,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投入,要多引进人才,要多请有关专家,不要像现在搞综合业务系统开发那样,搞上一大堆人,比国家当初搞原子弹、搞宇宙飞船的科研人员还多,花了不少钱,浪费了不少时间,效果还不好。
  五、要加强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全行形成树正气、讲政治、爱学习的良好氛围,总行机关必须带头。[]
  郑晖行长,我们支持您!
  农发行改革势在必行.
  1.总行省行人浮于事,文件电子邮件太多,大都是一些务虚的空对空的东西,有的制度规定在下面难以操作执行.
  2.基层做实事的少,会做事的少,也是人浮于事,但(从省到县)的临时工人数不少,一个单位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二十人(比如省行).因为经常干部交流,后来的领导不好辞退以前领导进来的人,又要安排自己的人,所以农发行的临时工也是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多得也是人浮于事,每次报表都不报真实的临时工数量上去.
  3.没事的科室太多机构重叠,比如保卫,审计,监察,人事教育等等.
  建议下一步改革不要以年龄或工龄一刀切,而要看实际工和能力,要看是否对口专业学有所用,有的是老子当官或请客送礼外系统调入,到党校或什么地方搞一个文凭,实际没有一点工作能力,您应该区别对待,分别处理.[]
  细看各位发言,颇受启迪,也来掺和两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如认为在下所言尚有一点道理,敬请鼓励。如当事者认为本人所言不恭,那本人只好自己理解自己:我本好心!
一、关于农发行的职能职责
  1、农发行究竟有多大本事。农发行本身是个悲剧产物,国家政策的诸多尴尬、拙陋、乖张、失误(包括粮食流通政策、财政预算政策、国有企业政策甚至更深层次的农村政策、货币政策、银行政策等方面),总得要通过那么一个机构向社会公众演绎出来,这个不幸被选中的家伙自然会是一脸扭曲,一副瓜相。要想解决这个根柢性的扭曲,关键还是要看国家的最高决策当局,也要看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过程,农发行自身力有所不逮。因此,笼统地说这些年来农发行成效不彰、失职失责,是不够客观公正的。
  2、国务院是否将农发行的舞台搭建到位。帖子中又不少朋友哀叹,国务院57次常务会拆了农发行的台,农发行难以有戏。而本人认为,就算在目前这个半边舞台上,农发行仍然是可以演出好戏来的,关键是决策层要有一定的政治勇气。要说国家开发银行,同样也并未得到国务院的空白支票,但它仍然做出了大手笔的经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邓小平当年所赏识的敢干敢试敢做敢当的勇气,靠的是创新精神。农业政策金融究竟怎样才能为“三农”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国务院也没有底,需要农发行自身本着为国负责的态度探索、回答。但可惜一段时间里农发行的决策层没有拿出这样的政治勇气去探索为国务院分忧担责的有效办法,而是束手缚脚无所适从,向国务院要政策、要挂账、要空白支票,这哪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职能单位之所为!就以这次国务院57次常务会明确的同意农发行开办粮食龙头加工信贷业务为例,难道就真的只能局限在一个省5-6户企业的范围?难道就只能局限在粮食收购调入?难道就只能被动地等待龙头企业壮大起来了银行再凑上去献上一点不值钱的殷勤?难道不能学习国家开发银行,用大产业的眼光,联合地方政府的力量主动去创造、启动、整合客户和市场?所以我认为,把希望寄托在企求国务院恩准农业开发、扶贫等所谓“新业务”上面,是缺乏政治勇气的账房先生的眼光,不是现代农业政策金融机构的态度。现在重要的是:国务院在期待着农发行探索创新的成果,而不是农发行在苦盼着国务院恩准新业务;国务院给了农发行一只鸡(肋)并等着看它能够烧出个什么菜来,而不是农发行要求国务院给一头牛以便烧一桌满汉全席。有本事的可以用牛当佐料,烧出一只鸡的满汉全席来。
  3、农发行是否面临被撤并的危险。我个人认为,担心农发行被农业银行“收编”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三农”经济与准备走向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之间毕竟存在不合拍;而如果要叫农业银行放弃商业银行定位来兼并农发行,农业银行似乎还难以灵活地转过这个弯来;如果农业银行一分为二,以其不能达到商业性盈利的基层机构组建一个系统来兼并农发行,它似乎又缺少先到优势。因此,我认为目前农发行在定位问题上,主要的不是考虑怎样处理与农业银行的关系问题(因为国务院说过农发行的定位要与农业银行改革统筹考虑,因此不少同仁目前都把农发行的前途与农业银行的未来挂钩揣测),而是如何向国务院交答卷的问题。
  二、关于农发行的经营管理
  1、是否可以只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我认为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应当的,但要注意:①必须以认真执行政策为前提,不要因为经济效益这个标准就抛弃政策前提;②执行政策的成本要量化,尤其是执行粮油储备、保护价(最低价)收购等指令性政策的成本必须量化,或者由政府直接予以弥补,或者由政府认账后进行挂账。实际上,在明确了这两点之后,农发行还只能以经济效益为准,而不能再将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的任务加到农发行的头上;否则,将模糊责任边界,最后又形成无人负责的流沙地,“三农”大厦将再次坍塌:农发行将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为借口而被免除经济效益之责,财政及农业主管部门将以农发行为借口而被免除稳农、保粮之责,你推我搡,伊于胡底!
  2、是否可以将商业银行的效益与收入挂钩的做法借鉴过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既然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站得住脚,经济效益与员工收入挂钩也就有了大半个基础,再通过一些调整因素适当调整,这个办法将是相当公平而又可行的,因为这样做的标准统一、明晰可稽、随势而变、力争可取。至于业务小、财力弱的地方员工可能要吃些亏的问题,不止农发行如此,其他各行各业也大抵如此,没有必要由农发行去奋臂扭转。反倒是目前这种哪个地方从上级行那里伸手要得多,员工收入就越高的做法,除了给上级行留下索要“回扣”的机会外,没有任何奖惩激励作用。
  3、关于仓单管理。鄙人发现帖子中不少攻击仓单管理的,窃以为殊失偏颇。就本人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来看,仓单管理是粮食库存监管的有效手段。由于政策金融工作的特殊性,过程监管(库存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仓单就是为这个过程监管而设的。有的同仁认为像商业银行那样,借贷关系不应干预承贷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只需问企业能够按时还贷付息与否,不需问其中间管理过程如何。其实,由于政策金融不是纯粹的市场金融行为,因此不宜套用商业银行的纯粹效益管理(指风险加权效益);而且就是商业银行,对承贷企业经营管理直接干预的也不乏其例,不少发达国家银行也深度介入承贷企业的经营管理(主银行制、财团制)。只要农发行还需要介入借款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仓单管理就将仍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不要嫌那个东西麻烦。
  4、关于规范化管理。向规范化管理开火的人相当多,总行新任领导据说也已经定调:规范化管理是虚花招,要挥刀砍掉。窃以为,这是要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掉了!前几年农发行搞的规范化管理,固然有其花拳绣腿的一面,甚至是严重的形式主义的一面,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规范化管理对约束一些基层行的随意行为、增强其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应该说是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如果没有规范化管理,不知一些行的业务管理工作会稀疏到何种程度!不知一些行在业务活动中的法律基础会脆弱到何种程度!把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行政色彩太浓的方面、边缘业务赋值畸重的方面、机械死板没有意义的方面去掉,鄙人不止是赞同,还要大声地呼吁,但如果要把整个规范化管理工作否定掉,那就太轻率了,本人实不敢苟同。
  三、关于农发行的内部改革
  1、组织机构改革问题。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压缩、整合非业务部门,特别是整合压缩总行重层叠构的内设机构、减少摩肩接踵的“××级干部”,是有必要的;对一些业务量小的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进行功能调整、权限调整,也是必要的。但分支行机构的撤并宜慎重,撤并机构很可能对当事机构人员造成重大振荡,对地方党政关系也可会有负面影响,而以后如果因业务需要再设立起来,难度就大得多了。
  2、人员裁减问题。对那些确实无德(主要是指没有工作责任心)无能(主要是指业务技能差)的人,应当设法使其退出农发行队伍,包括使其提前内退、辞职甚至由单位主动辞退。但这样的人究竟占多大的比例,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我个人认为不会超过10%;如果要效仿商业银行那样,硬性规定裁减20%、30%,恐怕未必合适。
  3、工资分配问题。我看论坛上呼吁缩小差距的多,呼吁向基层倾斜的多。究竟该不该“缩小”、“倾斜”,鄙人也没有定见,但我相信一点:公平竞争、市场定价,是解决合理定价(工资分配实际上就是劳动的定价)问题的不二法门。当然,市场定价不可能像证券交易那样简单地电脑撮合、一步到位,得有一个试错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甚至相当的)摩擦成本,如岗位人员变动过程中会出现工作脱节、技能脱节、信息灭失,或者偶有不合适的人员竞争到不合适的位置上面,以后再调整,会产生成本。但我们可以通过先从小范围、低层次的地方开始,层层竞争,层递而上,只要人员的配置流动是顺畅的,就最终能够形成合理的劳动定价;只要坚持这一程序和标准,经过一定时间后整个机器就可以相对稳定下来,运转顺畅起来,摩擦成本也会降低下来。这样来看,收入究竟该向谁倾斜,应由竞争机制来决定,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向基层倾斜或向上层倾斜。竞争薪酬制在外面不少企业已有推行,农发行要搞其实并不太难。
  4、干部任用问题。我认为可以这样搞:①建立员工考评得分累积制,年度考评、单项勋绩、知识技能等都量化计分,入档累积;②累积达到一定分值的员工进入相应层次的人才库,干部任用应从相应的人才库中遴选;③年龄因素作为潜力分值的减函数,年龄越大,潜力分值越低,但不搞年龄一刀切;④领导特殊考虑的因素可以影响任用结果,但应当将特殊因素向员工公开。
  朋友们已经提了很多精当的见解,本人凑这两句热闹,可能多有不妥,谅请免受讥责。[]
  我想这第一刀应该毫不犹豫地切掉困扰农发行前进步伐的形式主义和官本位的思想,在农发行目前的基本业务范围没有经过新的拓展之前,农发行的主要业务是:发放和管理由国务院确定中国人民银行提供资金的粮食、油料、棉花收购、储备、调销贷款;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等国家专项储备贷款;办理中央财政对上述主要农副产品补贴资金的拨付,为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并办理拨付;办理粮食企业简易建仓贷款;办理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办理开户企事业单位的结算;办理经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对粮棉油等收购资金实行封闭管理,努力实现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
  虽然上面说的都是老话,但是却是农发行最根本的业务范围,回忆这几年来的农发行(基层)所做的最艰辛,最费力的、最不知所措、最背离农发行主要任务的工作,都将(希望)是这第一刀应该切除的。政策制度的执行一方面要看政策的本身是否具备可执行的基础条件,脱离了实际和方向的的任何制度和框框,都是对基层的苛刻甚至是愚弄,另一方面任何的政策制度是需要贯彻和最终落实的,倘若制度在贯彻和执行中因为形形色色的所谓地方区域特色而扭曲了其本身的含义和目的,即使是最终落实了,贯彻了,也是一个走了样的或者说是远离了政策制度本意的,因此这一刀要果断的切除在执行和贯彻总行要求过程中的变相歪曲,牵强附会的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附加,让国务院和总行的政策和精神切实的贯彻到基层。
  这一刀也应该切向总行的华而不实的重复繁杂的行政机构设置,让所有的业务开展体现在真正的贯彻政策,指导发展和真真正正的有利于农发行主要业务开展上面来。我们农发行相对于n大国有商业银行,基础薄、人员少、历史短、业务相对单一,但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不能相比的,农业发展银行要办出农业发展的特色来,???? 麻雀虽小,五脏六腑俱全,但是生硬的给麻雀增加五脏六腑之外的器官和包袱,它就难以在继续自在的飞翔。
  农发行的主要业务是:发放和管理由国务院确定中国人民银行提供资金的粮食、油料、棉花收购、储备、调销贷款;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等国家专项储备贷款;办理中央财政对上述主要农副产品补贴资金的拨付,为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并办理拨付;办理粮食企业简易建仓贷款;办理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办理开户企事业单位的结算;办理经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对粮棉油等收购资金实行封闭管理,努力实现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
  同仁的不少建议很有见地,读后颇受启发,同时对你为农发行谏言献策不辞劳顿的精神深感敬佩。但在这里,我不会锦上添花,而要对你关于“仓单”、关于“规范化管理”两个方面的看法提出质疑。
   一、关于仓单。你对仓单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仓单管理是粮食库存监管的有效手段,并通过仓单的应用,将使我行的信贷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说自己具体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我不知道你们在执行总行的查库制度方面是如何履行的,3-5天查库一次,查库要实行“双向签字”,如果要做到这一点,信贷员应该需要建立一个查库登记薄。总不能把每次的查库记录于重要凭证的仓单之上吧,如果你们是这么操作的,那肯定不规范。这么说来,仓单与我们以前使用的《查库登记薄》是否重复?有的省还添枝加叶的要求实行挂牌标仓管理,库存发生变动,同样要在标示牌上登记。
  通过仓单将我行的管理制度办法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这一点更是无稽之谈。干预企业的内部经营,我们何须仓单,一张嘴就足够了。我们对企业经营懂多少,我们的管理帮助企业实现了多少效益?我们有资格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管,但具备指导企业开展经营的能力吗?简单一律的要求企业“快收购、快加工、快销售”,有道理吗?银行讲的是贷款安全,只要够我的贷款本息,那你企业这批商品就没有再继续存放的理由;企业追求的是利润,他们会说,贷款本息给你银行付清,我不能收获一定的利润,职工吃什么?对于信贷监管,对于企业经营,还要再多说一点。我们3-5天的查库制度是否必要?可以这么说,一个企业如果没一点政策观念,想盗卖库存,挤占挪用,就是我们的信贷员整天住那儿,也看不住;如果企业没一点政策观念,虚开码单套取收购资金,信贷员再核打码单,也无济于事。抛开政策的因素不说,农发行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上,是否需要信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说,如果你不相信他(企业),就不要对其放款,如果你相信他(企业),就请你放心,让他自己搞经营去,少给企业添乱就行了(当然,我并没有说企业不需要监管)。
  因为仓单,因为规范化管理一些苛刻的要求,农发行烦扰企业的地方太多了,他们不理解,他们很心烦。我们当然不可能因为他们的情绪问题,而弱化自身的信贷管理,但我们的一些管理办法就是科学的吗,有些东西,我们自己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还非要求企业执行、配合。我们的这些要求就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因为仓单,因为仓单上企业的一个签字盖章,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你知道信贷员要多少次的驱车几十公里,浪费多少人力、物力而使其规范?不知在你的关于农发行“经济效益”的建议里面算没算过这个帐,有没有涉及到这一点。
如果说从当初国务院决定组建成立农发行的良好愿望,到自身将自己演变成一个现代金融行业的怪胎,那么,被农发行当作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不二法宝的仓单,是否是一株自己精心培育的鲜艳的婴罂花。
  二、关于规范化。你的基本观点是:规范化管理约束了一些基层行的随意行为,增强其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如果没有规范化,不知一些行的业务管理工作会稀疏到何种程度!不知一些行在业务活动中的法律基础会脆弱到何种程度!
  你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可你能说清我们现在搞的规范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吗?规范有一个科学的即使在农发行内部能说得上科学的标准吗?我的理解是,所谓的规范化的标准,基本上就是一级一级的检查验收人员的自以为是。你按照市分行的标准进行整改,在省分行验收时会有不同的意见,你按照省分行的标准再整改,总行验收时你还是有错。看到没有,标准的模糊不清让基层行无所适从,只能这么昏昏噩噩的在不规范-规范-不规范-规范中作永无止境的跋涉,而达不到这所谓的规范的天堂
  基层行有多少业务操作不合规不合法?最应该规范的,要数借款合同文本了,但即使在以前没搞规范化的时候,你见过哪个行发放贷款不知道立个借据、签个合同?在我行起诉企业的案件中,因为借款合同文本不规范而失去法律效力从而影响到资产安全的有几例?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如果没有规范化管理,不知一些行在业务活动中的法律基础会脆弱到何种程度!”还包括哪些内容,总不会是我们所有签订的合同、分割的货款、核打的码单都需要拿去公正吧?反过来说,我们视若现金支票一样重要的“仓单”应该说是够规范的吧,可在法律实践中,我们有通过“仓单”维权的案例吗?
  我的基本观点是:规范化是要搞,但不要整天的拿规范化管理说事,而对那些细枝未节、无关痛痒的问题没完没了。
  看了你建议的第一部分,感觉见解深刻,理论功底深厚;看了第二部分,感觉你没有具体操作,实践经营不足;看了第三部分,感觉有点多余,甚或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我不想说你标新立异,表现自己的见解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多么的富有新意;我想说的是,既然没有具体的操作过,本身对规范化、对仓单就缺乏实践,那么,就不要对仓单,对规范化高唱赞歌,扰乱视听。如果这样,只能会让人说你是一个不规范的“规范化管理”的盲目追随者。
  失 敬![]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726112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基层锻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