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于一:俄罗斯的举国体制怎么就能塑造出世界级篮球强队

杨毅:篮球世界杯惨淡收官 收入比足球差太多!
即便是决赛,双方实力差距也非常明显
来源:腾讯视频
鏖战十余天,男篮世界杯赛进入最后决战。随着东道主大热爆冷出局,美西相逢决赛的期待化为泡影,世界杯赛上最后的大看点和悬念已基本破灭。西班牙被淘汰后剩下的4场比赛,两场半决赛和决赛均在北京时间凌晨3点以后,被关注度极低。​男篮世锦赛改叫,又是和世界杯足球赛同年举办。越是同年,越衬出两个赛事的差距之大。足球世界杯什么劲头?虽然也是北京时间半夜,但仍然形成巨大社会关注度和辐射浪潮,从乌贼刘到麻小(都是水产),全都大火。相比之下,男篮世界杯进行的实在冷清,几乎悄无声息,甚至大多数普通电视观众都不知道有这么一项赛事在进行。电视收视率也低到惨不忍睹,前几天,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曾经取消了一场凌晨3点的美国对斯洛文尼亚的四分之一决赛直播,改播欧洲杯足球预赛,就是因为男篮世界杯的收视率实在太低。在西班牙当地,本来世界杯的氛围和关注度就不高。随着东道主被淘汰,世界杯相当于提前结束,未见高潮,嘎然而止。​如果说男篮世界杯在中国国内的关注度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男篮未出席比赛,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都偏低,就不能以此来解释。事实上,国际篮联先把晋级决赛圈的球队增多为24支,又把世锦赛更名为世界杯,就是想仿效世界杯足球赛的模式,在商业推广和收入上有所突破。今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为国际足联带来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主要来自电视转播、广告收入和门票销售,这个数字基本相当于运营一个赛季的总收入。而此前一届篮球世锦赛的收入,仅约有世界杯足球赛的百分之一。国际篮联知道篮球世锦赛难以和世界杯足球赛相比,但同为风靡全球的运动的顶级赛事,你挣40亿,好歹我也应该挣几亿十几亿,差别不应该这么大,这就是世锦赛更名世界杯、重新包装的初衷。但从第一届世界杯的举办情况来看,由于大市场球队中国未能参赛,美国队未派出顶级巨星参赛和东道主西班牙爆冷提前出局,商业情况更加不乐观。​篮球运动本身的特性,让他在总体受欢迎程度和可看性上确实和足球有差距。最显著的差别,是篮球运动会喝太多,爆冷几率相当小,大量比赛强弱分明,缺乏悬念,不像足球那样具有普遍悬念和戏剧性。但举止篮球世界杯商业价值提高的根本原因,还是美国篮球的存在。第一,因为美国篮球王国的超凡实力,使数十年来的顶级比赛冠军普遍缺乏悬念。美国队拿冠军不是新闻,美国队输球才是新闻。寡头的存在,使竞技体育最重要的冠军悬念失去了期待。在足球领域,即使是最顶尖的足球王国巴西队,胸前也只有五颗星,也经历过长达20年不能染指世界冠军的等待。​而比超凡实力更关键的是,美国篮球的人才储备、体育产业的兴盛(2013年体育产业5000亿美元),使他们开发、培育出了NBA这个世界职业体育的顶尖品牌。NBA的竞争之激烈、竞技水平之高、包装和推广之出色,依靠全球推广和电视转播策略深入到了全球每个热爱篮球的人心中。在数年之前,已经有过“NBA大于篮球”的论断,这正是指它的品牌价值。与其说NBA培养出了大量篮球迷,不如说培养出的是纯NBA球迷。FIBA(国际篮联)比赛由于和NBA在规则、风格、节奏、观赏性的差异巨大,让数以亿计的纯NBA球迷非常不习惯观看。从品牌推广的角度来说,永远是一个行业的最大品牌垄断绝大多数资源,占据绝对性的压倒优势。这就是品牌战争中的所谓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奥运会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品牌;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第一运动领域的最大品牌;NBA是篮球领域的最大品牌;是赛车领域的最大品牌;苹果是手机领域的最大品牌。历史和现实交织成的原因,令国际篮联世界杯面对的商业困境几乎牢不可破,很难形成突破性发展。​国际篮联多年来的内部运营和构建,一直被体育行业内的人诟病,被认为不像国际足联那样具有权威性和决断力。比如,国际足联能够驱动各大洲足联之力,而在篮球领域,别说各大洲篮联统一不起来,就算在亚洲,和西亚都没法谈事儿,造成亚洲长期没有成系统的俱乐部篮球赛事。但我想说的是,最根本原因,还是国际篮联无法在顶级赛事品牌中创造更大的利益,才能对各大洲篮联和各会员国形成自上而下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球迷是因为对运动的热爱才看球和打球,但在职业体育领域,都是靠钱开路。所以国际篮联换了几茬儿领导班子,闪展腾挪,还是打不开局面,实在是境况使然,非战之罪也。​篮球世界杯就要结束了,总算要结束了。本文来自《体坛周报()》副总编辑杨毅()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杨毅侃球”,微信号是yangyitalk,欢迎扫描二维码,收听“杨毅侃球”微信公众账号,第一时间获取最专业、最犀利的独家评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zhdongsong]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有俄罗斯特色”的举国体制
本文发表于8月11日的《体坛周报》。
身处在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环境下,体育和教育体制也完全不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并没什么错。但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并不意味着封闭、固执和唯金牌论。在三大球项目上,咱们不是不搞举国体制所以完了,也不完全是职业化不利所以完了。咱们是举国不举国,职业不职业,两头都不占,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俄罗斯男篮没能顶住下半场西班牙的疯狂反扑,但打到现在为止,这支2007年赢得欧锦赛冠军之后再无佳绩的球队能杀进奥运四强,也是相当大的惊喜。尤其是怎么解决俄罗斯队的防守,已经成了伦敦奥运男篮的一大课题。上半场他们把西班牙压在了20分,下半场西班牙三分爆发,全场也只得了61分。
俄罗斯的防守有四大特点:第一,平均身高极高,最矮的后卫施维德1米98;第二,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的移动能力,内线的移动速度很快;第三,对抗力量超强,金钟罩铁布衫;最重要的一点,还有超群的默契,首发五虎全是中央陆军的,集体性极佳!如果不是一通三分连弩,西班牙穿不透俄罗斯的铁甲。
首发五虎全都来自一支球队,恐怕在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这是这届俄罗斯的一大看点。和法国、阿根廷等球队借助别国高水平联赛培养人不同,俄罗斯还是主要靠自己培养人。但俄罗斯联赛整体水平有限,尤其竞争力弱,中央陆军长期称霸,赢了不是新闻,输了才新鲜。中央陆军在俄罗斯国内人称“红军”,依靠军队体制优势由各地方军区从全国吸收人才,最后把最优秀人才上调到球队。这么一说,这不就跟十几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咱们中国的八一队一模一样么?因此,中央陆军男篮的实力塑造了俄罗斯的实力,也是靠的根正苗红的举国体制!正逢此全国大讨论举国体制的时刻,俄罗斯的举国体制怎么就能塑造出世界级篮球强队?
事实上,举国体制塑造的中央陆军男篮,和咱们的八一队有四大不同:第一,俄罗斯始终保留着数量众多的地方军区男篮,这保证了他们有足够多的给养通道,能从全国各地发现有天赋的苗子。而咱们受所谓的奥运争光计划和全运策略影响,太注重金牌的性价比,全国二三十支的地方军区男篮都被撤编了,八一队就剩从自己的一支青年队给养了。是奥运争光计划让八一队失去了赖以成功的体制,而不是后来的市场化发展。
第二,中央陆军虽然是军队球队,但和俄罗斯其他联赛球队一样,同样可以引进外援,既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也通过外援提升和促进自己运动员的水平。2007年帮助俄罗斯夺取欧洲冠军的美国后卫霍尔登,一开始就是中央陆军的外援,后来被归化了。
第三,中央陆军从不拒绝让自己的运动员出国深造,如果有运动员得到NBA的青睐,能在更高水平的环境里提高水平,立刻就放行,而且大开方便之门,来去方便。比如基里连科,就是在中央陆军打出了名堂,被选进了NBA。后来赶上NBA停摆,AK47回到中央陆军打了一个赛季。现在NBA没问题了,基里连科和森林狼签下新约,中央陆军照样放行。
第四,俄罗斯国内联赛虽然竞争力有限,但欧洲篮球冠军联赛的规模很大,水平很高,中央陆军每年在这个平台上锻炼自己,上赛季打入欧冠决赛,也能不断提升水平。而亚洲一来整体篮球水平低,二来亚篮联不干正事,亚洲连个正经的洲际俱乐部比赛都没有。
以上这四条,除了最后一条没办法,前三条都可借鉴,尤其是第一条,原本也是八一的优势和特点。身处在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环境下,体育和教育体制也完全不同,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并没什么错。但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并不意味着封闭、固执和唯金牌论。中央陆军这样有出色资源、深厚传统的球队是俄罗斯篮球的巨大财富,留住中央陆军,俄罗斯篮球就保留住了火种;八一队原本也是中国篮球的财富,但全国军区篮球的星星之火几乎都灭了。八一不能继续大量出产人才了,各职业俱乐部的时间短、底子薄,发展又受体制限制,完不成对历史的对接。
在三大球项目上,咱们不是不搞举国体制所以完了,也不完全是职业化不利所以完了。咱们是举国不举国,职业不职业,两头都不占,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关于男篮亚锦赛 ,关于中国篮球,杨毅《体坛周报》专栏发表的文章
整理时间: 03:33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 20:45& 关于男篮亚锦赛 ,关于中国篮球,杨毅《体坛周报》专栏发表的文章
&&&&在整个执教生涯里,扬纳基斯也许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局面。在决定胜负的生死时刻,他无法把队里的任何一名组织后卫放到场上。在对哈萨克斯坦的那一战里,刘晓宇受伤,陈江华和郭艾伦已经失去了他的信任。扬纳基斯最后的决胜阵容,是一个无后卫阵容,这对一名视后卫为场上最高指挥官的欧洲教练而言,就像开了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在茫然中冲向终点。
亚锦赛迄今5场球,中国男篮三名后卫场均总共3.3次助攻。如果把对马来西亚的“投篮训练课”剔除在外,助攻数字总和则下降到场均2.3次。十年一觉后卫梦,2002年“中国男篮后卫最差论”在印第安纳世锦赛上由彼时尚在一线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大徐提出,刘炜挨了十年骂,到了2013年,中国男篮的后卫不但仍是场上最薄弱的位置,反倒让人思念起刘炜;更在亚洲水平上也不如所有主要竞争对手(伊朗、韩国、菲律宾、中华台北)。在看了伊朗队7号卡姆拉尼闲庭信步、指挥若定的表演之后,一位已经退役的中国男篮老将发来微信说:伊朗小国寡民,联赛规模这么小,人家的后卫是怎么练的?其实大家更想问的是,中国地大物博,联赛越来越火,可10年以来,咱们的后卫是怎么练的?
10年来,中国篮球有世界水平的内线,也有过亚洲顶尖水平的锋线,但从来没有过一位能称得上指挥官的组织后卫。我想说的是,这正是后卫和场上其他任何位置培养和遴选时的不同。第一,后卫的身高和身体素质与常人最相近,在初期最难简单地根据身体天赋推断未来的发展,因此一位杰出后卫的诞生,必须建立在相当大的人才基数上;第二,一名后卫的成熟,也是一名指挥官的成熟,需要培养的时间最长。三年出中锋,五年出前锋,往往十年才出后卫。一名出色后卫往往得至少经历两位以上优秀教练的悉心调教,才能走向成功。
就是这两点,正中中国篮球如今的死穴。再没有哪个国家的篮球培养体系,像中国篮球这样把身高放到不可思议的重要位置上。一度不少青年队选材时测骨龄,长不到1米95的不要。按照这个标准,钱澄海、吴昕水、宫鲁鸣、阿的江、范斌、李晓勇,根本打不了篮球。整个中国篮球的人才培养,长久在病态的短视之中。听说有好苗子先问能长多高;在山东和东北,盛产篮球人才之地,最基层教练的最大目标是把孩子卖进富饶的珠三角职业队,拿到可观的输送费,而只有拥有绝对身高的孩子才能卖上价钱;职业队的二三线队教练们为了出成绩和体现自我水平,只重点培养在短时间内就能冒尖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内线。因为这一切,体教分离的体制让绝大多数只有常人身高的孩子不敢用人生冒险,只能放弃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的梦想。所有这些,决定了中国篮球的唯天赋论和唯短期目标论。这里有大把的内线从小被开采,但就是没有诞生杰出后卫的土壤。自三大中锋的时代起,中国男篮长久是一部没有好司机的豪华战车,从未开到人们期待他们能开到的终点。
其实,何止是后卫之殇。中国男篮本身的发展也一样,短视、缺乏耐心、无视未来,决定了过去5年男篮的每一次重要选择。自2008北京奥运会的高峰值后,眨眼5年,时间不算长,但在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里也不算短。又一个奥运周期已过,上一个奥运周期后就应该启动的新老交替还没有真正开始。每一次比赛,都因为所谓的追求成绩而不敢输入新血,结果无论成绩还是锻炼价值,都一无所获。一败涂地的伦敦奥运之旅没有带上王哲林,否则王哲林不会在亚锦赛上如此紧张和稚嫩;亚锦赛在明知易建联已经受伤的情况下,又没有带上李慕豪,12人里有6人打过北京奥运会,只有王哲林一名真正的新人。当掌控整个中国篮球的最高机构如此短视,又怎能苛求下面的俱乐部和基层培养体系目光长远,十年树木?
再往下说,又何止是中国篮球。整个中国都沉浸在浮躁、短视、追求短期政绩、忽略长久民生建设、缺乏信仰和责任的焦虑之中。小到―辽宁全运会即将在本月底开幕,每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就是地方体育局捕捞政绩的汛期,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怪胎。每一届全运会的财政投入都不亚于一届奥运会,世界上只有我们这一个国度,可以每四年就举办一届奥运会。大到民生,GDP蹿升,房价飞涨,地方政- 府快马加鞭,一切都为了在任期内体现功绩,而在任内无法收获的长久计划大多被搁置。我们的国度飞速地奔驰,高楼拔地,却少有人回头看一眼民众的步伐;我们是一个属于精英的国度,仅为极少数拥有特殊天赋的精英们运转着,无暇顾及潜藏着更多天才的众生。这多像我们的男篮,手里捏着大把的中锋,拥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平均高度,却没有人放低目光,沉下心来,用坚定的信心,培养一个能够让中锋更加轻松、让全队找到方向的后卫。
组织后卫,只是中国男篮场上的一个位置;篮球只是体育的一角;体育只是浩瀚中国的一隅。说到此处,无法再写,只能收笔。
&&&&---------------------------------------------------------------------------------------------------------------------------------------------------------------
作为一个篮球迷,很久不在网发关于篮球的帖子了,杨毅的这篇文章,说出很多篮球迷的心声,不知道微民众是怎么看的。
&&&&网友评论 20:49
&&&&我看到王治郅还在打……
&&&&网友评论 20:54
&&&&从李元伟到胡加时
&&&&网友评论 20:55
&&&&我也这么觉得
&&&&网友评论 20:56
&&&&毒手都伸到cuba了,我对中国篮球持悲观态度
&&&&网友评论 20:57
&&&&我觉得中国篮球的情况比足球好不到哪去
&&&&网友评论 20:59
&&&&四个字,体制问题
&&&&PS.我觉得全运会就是给各地政府体育局捞政治资本的傻逼玩意
&&&&网友评论 21:00
&&&&联赛奖状两张A4纸就能交代掉…
&&&&CBA下限无止尽…
&&&&网友评论 21:05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淡蓝的忧郁 ( 20:59)
&&&&没有政绩 哪个领导愿意养一大堆运动员呢 没有大量基层运动员
又哪来的那些顶尖的选手
&&&&当然你可以说放弃举国体制
不过到时候奥运成绩和三哥一样时候全国人民估计都坐不住了
&&&&网友评论 21:08
&&&&1.95米以下的不要…… 这个标准很碉堡啊……
&&&&网友评论 21:10
&&&&Reply Post by cannon (发表于: 21:05):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淡蓝的忧郁 ( 20:59)
&&&&没有政绩 哪个领导愿意养一大堆运动员呢 没有大量基层运动员
又哪来的那些顶尖的选手
&&&&当然你可以说放弃举国体制
不过到时候奥运成绩和三哥一样时候全国人民估计都坐不住了
&&&&体制问题可不是举国体制,而是各种体育局的腐败和行政干预
&&&&网友评论 21:12
&&&&王治郅资历比姚明还老,姚明都退役好多年了,王治郅竟然还在打
&&&&网友评论 21:1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cannon ( 21:05)
&&&&一些冷门或者小项目可以靠这种模式拿到金牌,但是像足篮排这种有正规商业联赛运行的能恳请各地体育局放放手交给俱乐部不,偏偏足篮排算集体项目占的金牌多,今天还有新闻,说是北方某省体育局授意自己球员诈伤不参加国家队就为了一心回来打全运会的,你说这叫什么事,而且哪届全运会不是黑哨满天飞
&&&&网友评论 21:14
&&&&中国至少应该把三大球放给教育部门,而不是把在手里搞体工队。
&&&&网友评论 21:16
&&&&男篮要不是姚明大致和易建联顶了2代
早TM亚洲垫底了
&&&&现在的男篮什么玩意?
内线一个个都是纯蓝领
外线一个个都是球都拿不稳的
&&&&网友评论 21:20
&&&&大姚退役就不看男篮比赛了,那股劲已经没了。
&&&&现在还有多少队员是为了国家荣誉在打国家队比赛的?
&&&&网友评论 21:21
&&&&Reply Post by woopersky ( 21:10):
&&&&体制问题可不是举国体制,而是各种体育局的腐败和行政干预
&&&&这些本来就是举国体制的一部分 当然就是不好的那部分
&&&& 只要是举国体制 这些项目肯定是要有行政部门管的
&&&&三大球放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就不要政绩么?
&&&&或者把三大球完全从现有体制剥离 那是绝不可能
&&&&网友评论 21:22
&&&&Reply Post by 零零狸 ( 21:12):
&&&&王治郅资历比姚明还老,姚明都退役好多年了,王治郅竟然还在打大郅也是在硬撑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感被上级领导绑架之后…除了撑下去,还能怎么办?以上是我脑补的,不过我佩服他的毅力…
&&&&网友评论 21:30
&&&&本来写得挺好的。。干嘛要转进吖。。这次亚锦赛给刘炜正名了。。就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拔出来的,也比这群矮子好吖。。
&&&&网友评论 21:34
&&&&Reply Post by 狂叶 ( 21:22):
&&&&大郅也是在硬撑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感被上级领导绑架之后…除了撑下去,还能怎么办?以上是我脑补的,不过我佩服他的毅力…
&&&&大致挺不容易的,跟他一代的球员,基本都退完了。当初的刘玉栋也是打到一身伤病。
&&&&下一页(2)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精彩图集】
【热门视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日您好, []|
杨毅:举国体制是一只黑猫 青黄不接难以遏制
在中国男篮连滚带爬打进世锦赛16强、中国女篮创下世锦赛最差战绩的同时,20多年来第一次U15年龄组全国集训赛正在秦皇岛的大海边如火如荼的上演。14支男队,12支女队,26支球队的孩子们,正在迎着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匮乏的逆境奔跑。尽管球队不多,超龄、实力悬殊、跑表这类青少年联赛的痼疾也依然难以遏制,但这毕竟是一个开始。那些高大但稚气未脱的小伙和姑娘们,看上去就像一片青苗。在男女篮世锦赛期间,媒体和公众一直在反思中国篮球的后继乏力,青少年队伍建制不完整(绝大多数球队此前只有二线队伍,没有15岁左右年龄段的三线队伍)、投入少、教练水平差、训练质量低,是当时列出的青少年培养四大难题。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中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不力和意识不强,这也成为了CBA联赛在新篮管中心领导下步步后退、举国体制卷土重来的罪状。然而,这次U15全国集训赛能如此大张旗鼓,各俱乐部和地方体育局能突然开始重视青少年培养,投入明显加大,名帅纷纷加盟,并不是看了世锦赛之后的“良心发现”,恰恰还是因为举国体制,而且是根正苗红的举国体制。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核心,就是。四年一度的全运会,是各地方体育局展现成绩、网捞利益的汛期,在中国体育金字塔般的制度结构里拥有无上的地位。正因如此,在越来越激烈的争夺、越来越大的利益驱使下,过去几届全运会都成为了丑闻的温床,怪事层出不叠,悬案比比皆是,一个个本该阳光健康的体育人,都变成了幽暗的魔鬼。尽管这样,在辉煌的北京奥运会51枚金牌之后,全运这盘棋更加牢不可破,对各地方体育局的政策和投入更具有绝对指挥权。全国突然开始狠抓、猛抓U15年龄组篮球人才(3年后18岁),正是因为自下届全运会起(2013年辽宁举办),总局下令设定U18年龄组的三大球项目,而且一块大球金牌在计算总成绩时核算为三块。有了这张“圣旨”,各地方体育局纷纷下令,仍需依附于体育局的各俱乐部全力配合,才有了这番U15的胜景。说到此处,人们难免唏嘘——在很多人眼里,举国体制虽曾为中国体育造就过无限荣耀,但已成为滋生假丑恶的养殖场,更成为了职业化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在足球、篮球这样富有群众基础和市场的项目上,严重削弱了投资人的信心和权益。举国体制,好似一只动画片里的黑猫,代表苦难和不幸,人人避之不及。但在中国篮球的现状下,这只黑猫却能最直接的抓住人才青黄不接、培养不力的这只老鼠。媒体和公众天天说,绝大多数体育局和俱乐部根本不理你;举国体制一下令,马上行动,因为这才是最直接牵动他们利益的那根绳索!这就是中国篮球——或者中国体育的现实,你可以不认同,不喜欢,但你无法不接受。职业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合适的土壤,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寻找不到。首先是体教分离(想从事专业体育就只能放弃受教育)的大社会体制,使甘心从事专业体育、用自己的人生赌博的孩子越来越少;第二,在体育行业内,举国体制依然根深脉固,无法动摇;第三,中国电视行业处于垄断性地位,球队基本无法从电视转播中获得收入,成熟体育产业的“赛事-娱乐-传媒”链条处在断裂状态。所有这些,都决定了中国体育的职业化建立不起来,对局中人的刺激和推动,都远不如举国体制。CBA联赛经李元伟经营多年,最多也就是半职业。李元伟形容自己是“带着镣铐跳舞”,所受限制极多,一旦他退位,CBA就回复往昔之态。过去20年,中国篮球的基础渐渐薄弱、土质逐渐疏松,正是因为原有举国体制在大球项目上的弱化,同时新的职业化体制又迟迟建立不起来。受奥运金牌战略影响,各地方体委和军区对人员多、投入大、产出小的大球项目纷纷削藩,使中国篮球如同被釜底抽薪,根系完全外露,失去给养。因为缺少规范和职业意识,新建立的俱乐部又往往满足于短期成绩、广告效应和政府公关,没有打造“百年球队”的认知和愿望。这就是中国体育体制青黄不接的衔接段,大批苗子处在“娘不管了,后娘又不好好管”的窘迫之中。相当多的投资人仍然抱着“玩”的心态,如东莞新世纪(此次代表广东省参加U15比赛,全胜夺冠)这样注重青少年建设的俱乐部凤毛麟角。辽宁向来是体育大省和篮球强省,但好的篮球苗子长期流失。直到全运U18设定金牌命令一下,立刻组建U15,高调竞聘主帅,最后请回吴庆龙,让一个长年一线队教练去带U15的孩子,看来之前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体育职业化,是国外体育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方向,未来也是中国体育的方向。它能调动市场,打开机制,创造价值,塑造人才。但是这一套,中国体育现在办不到,也没有时间办到。在现阶段之内,要解决中国体育、中国篮球的问题,你只能使用现在能够使用的办法。黑猫白猫,举国体制,就是这样一只抓住了老鼠的黑猫。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体育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博客视频新闻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杨毅:中国篮球 我们还会更糟么?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杨毅:中国篮球 我们还会更糟么?
朱芳雨与易建联
  还有最后一周,新赛季CBA联赛即将揭幕,新一轮的爆炒、争论、地方攻击也即将到来。此时此刻,谨以这篇长文,献给垂垂日暮、根本已失的中国篮球。未来10年,中国篮球还会更糟。
  中国男篮再次在亚洲比赛上被击出四强一个月之后,新一季的CBA联赛即将揭幕,新一轮的爆炒、争论、地方攻击也即将到来。每一季CBA的疯狂、汹涌,都迅速转移了人们的兴趣和视线,让人们迅速忘记,抑或是无视,中国篮球的这个时代已经有多糟。
  这不是一个适宜在联赛到来之前谈论的话题,远不如分析谁的外援更厉害更吸引人。但我确实想问: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篮球还会更糟么?事实上,这是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问我的时候,我们的车在幽暗的隧道里穿行。我的答案是:会的,会更糟的。
  朋友的追问是:有朝一日,会像中国足球一样输给泰国什么的以前不可想象的对手么?我说:会的,你以前能想象输给台北么?
  是的,也许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原因,是因为我看不见隧道的出口。在举国体制和伪职业化之间挣扎的中国篮球,上无明确规划,下有一地鸡毛,更有远在篮球甚至体育之外的机制深为掣肘。要想解决问题,按下葫芦起来瓢,一团混沌,无从下手。
  举个例子:过去几年,天价工资频现江湖。从巴特尔400万加盟新疆起,唐正东350万远渡天山,到北京后来300万签入李根,今年夏天700万续约孙悦。几年来,大量合同超越了当时的合理范畴,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俱乐部连连叫苦,但欲罢不能。直接原因,是CBA的转会市场始终没有真正打开,省市从小培养出的运动员,都不愿放人。能够自由转会的人奇货可居,价值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能力决定。也有不少运动员,无论如何都无法离开自己的母队,自主选择,被迫提前退役。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也为了打开转会市场,中国篮协从今年起启动调研2年出台的新政――所有球队和经由自己青训体系培养出的运动员,都要签署4+2合同。在运动员为培养自己的一线队效力4年之后,球队还拥有未来2年的选择权。换句话说,在为母队效力6年之后,运动员即可选择进入自由球员市场。在这个新政启动之后,CBA的转会市场将在几年后真正打开,改变如今市场无人、漫天要价的局面。
  说到这儿为止,这是一次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改变吧?是好事儿吧?那么问题来了。CBA青年队运动员一般在20岁上下进入一线队,最多效力6年之后,26岁上下,经历磨练和积累,正要进入职业生涯的成熟期和黄金期。如果这时运动员可以自由离队,那些从13岁左右(三线队)开始培养他们、付出了大量心血的俱乐部的利益怎么保证?所以新政一出,那些数年来不投入青训的俱乐部都一阵窃喜,反正将来也用不着培养人了;几家青训系统最出色、投入最多的俱乐部投资人无不震怒: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是为中国篮球培养人才!现在这么弄,不是鼓励人不搞青训么?天理何在?一家数年来最以青训系统著称的俱乐部投资人立刻决定:不做青训了,我的青训体系全都作废!以后都不培养人,大家都花钱买人好了!
  都不培养,花钱去买,人从何来?回过头说,这是一次糟糕的、缺乏专业性的新政变革么?当然不是。在当初中国篮协启动这项调研时,是由当时还未回到男篮主帅位置上的宫鲁鸣挂帅,调研组中从教练到资深学者,均是行业内的顶级专家。他们设计出的方案,致力于打开CBA死气沉沉的转会市场,创造更多运动员流动,但意外也无情地伤害了真正投资青训系统的俱乐部的积极性。
  有没有一种方法或制度,既能打开转会市场,创造运动员的流通机会,增加联赛的活力,又能保护俱乐部在青训上投入的积极性?我的答案是:在中国,没有。
  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中国篮球,这也是中国。在所有领域里展现出的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国度时下的缩影。看看那些政见,倾听那些呼喊,人们都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无从解决,因为一个问题连着另一个问题,已盘根错节,积重难返。中国篮球,或者已经市场化的中国体育的死结,首先是体教分离――体教分离,决定了培养后备人才的任务不能像美国那样由学校来完成,只能交给职业队来完成;职业队介入青少年训练的时间越早,投入越大,将来就越不容易放人,健康的转会市场就越难打开。这已完全是体育以外的范畴,是中国篮球自己无法解开的死穴。
  在今年夏天,还有另一项重要的决策出台,不是来自篮协,也不是来自体育总局,却深深的影响着体育。掌管全国高校体育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宣布,未来凡是在各省市专业运动队注册过的运动员,都不再被允许代表高校参与比赛。这是一项帮助高校选拔真正的“运动员大学生”,而不是“大学生运动员”,净化高校赛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决定,但也无情地堵死了很多运动员的梦想。如果不能成为精英运动员,也能跻身高校,成为一名大学生,获得日后在社会上立足的条件,是中层运动员的普遍梦想。一旦这条路被堵死,将直接导致中国专业运动员的数量将再次锐减――除非生活条件所迫,只要有选择,没有哪个家长愿意用孩子的人生去做一场这样没有归途的冒险。
  在未来的一个10年,更多的孩子――哪怕他从小看着球长大,怀揣着篮球梦想,也会按照家长的指引,选择更稳妥的人生之路,远离专业化和职业化领域;而那些由于明显的天赋,进入专业领域的孩子们,也很难在出色的青训培养体系里长大,他们很难遭遇出色的教练,为他们建立扎实的基本功和职业规划。10年之后,中国篮球已经后会无期。
  几天以前,开着一辆SUV,在江南的夜色里奔驰。一位CBA球队的总经理对我说:十多年前,杜锋朱芳雨后来王仕鹏易建联孙悦这一拨出来的时候,没觉得他们有多棒,因为我们见过孙军郑武胡卫东刘玉栋李楠,他们和那些老的比,真没有那么过硬。现在你再看看,等他们这拨老了,我们倒觉得他们棒了,因为小的还不如他们。干了这么多年中国篮球,一直自由落体,事业心和成就感都快没了。
  话到此处,已至尽头。各位可以开始争论了――广东和北京谁将赢得新赛季的揭幕战?北京、新疆和广东,谁能问鼎这个赛季的冠军?马布里和莫里斯,在新疆的乔丹?克劳福德和布拉切、以及8支三外援球队的冲击下,是否依然是外援最佳组合?18岁的穆迪埃,在38岁的马布里面前怎样过招?上海的两个“抽风型”外援,会把他们变成大鲨鱼还是小黄鱼?是世界和平还是熊猫之友?
  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祝各位争得愉快。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11月蓄须的缘起,那是在2004年,澳大利亚一个30人的组织创立了Movember节…
球队内的低收入阶层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再打几份零工。这可不是玩笑,这是…
世人习惯于称德国队为DieMannschaft,片名《球队》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毅于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