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 VS.Equity Research,应该选哪一个作为长期职业生涯长期目标

[转载](转贴)What&is&Equity&Research
偶然间发现了一篇非常好的介绍行业研究员生态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努力搜索了一下原作者但是未能成功。向原作者致敬!如果有人找到请通知我。
What is Equity
很多人问research,大家讨论得也很多,发现很多人对equity research的认识有点片面。自己碰巧对这个行业知道得稍微多点,所以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个行业历史和现状有些不同,国外和国内的情况也不一样,需要区别和全面看待。当然,一些东西是我自己的看法,不见得都非常正确。我也不是完全雷锋精神或者为了攒rp就写那么长的东西。
我把research
从产品上先分为debt,derivatives和equity的三大类。但似乎常常,前面两类放在一个大的部门里一起做,这一类往往要求好的数学功底,好的modeling能力,其实觉得一些类别的quant也可以归类到这里。固定收益类研究的analyst的确一直地位不高,bonus比例比较固定且不高,我的理解是analyst们提供的是差异化很小的差别,基于数学和model的东西你很难做出比别人差很多的结果出来。Portfolio manager和trader似乎也不大重视他们的分析。自己对这一类了解不多,也没有太多兴趣,所以不多说,上面要是说错了什么大家见谅,重点还是说
equity research。
equity research这个行业可以说由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正式奠定基础,通过对公司的fundamental的分析判断公司的价值,从而给出买卖建议。做
equity research的部门一般是研究部,做equity research的人一般称为analyst,中文可以叫分析师或研究员。
【研究部内部分工】
研究部一般有三类分析师,宏观分析师(他们一般被叫做某投行或某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策略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宏观分析师顾名思义,做有关地区国家经济趋势,货币政策等的研究,一个例子是现在很热的BRIC金砖四国这个概念,就是由GS宏观组提出。策略组主要从产业角度判断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市场的行业或板块冷热,比如他们会建议超配零售行业,平配电器行业或者建议关注整体上市概念。宏观和策略组不会直接关注某个公司,人不多,一个地区大概合起来五六个,研究部的大部分由行业分析师构成,他们一般按行业分工,直接cover公司,对单支股票给出评级和买卖建议。
在行业内,宏观和策略分析师往往要求很强的背景,他们往往是top school的PHD,有一流大学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经历,国内的要求一般没有那么高,但也不低,无论国内外,宏观策略的首席的分析师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整个research部分的head往往也从他们中产生。在Global Bank,宏观和策略分析师能做到MD,但行业分析师一般只能做到ED。相对来看,行业分析师就是相对年轻的一个群体,国内硬性要求行业分析师有
master以上学位,global bank一般不要求,但是没有的话,是个劣势。
买卖方区别research分buy side
和sell side两类。Sell side主要包括投行的研究所和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研究所。buy side包括mutual fund,hedge fund,insurance company,pension fund
还有其它的一些机构
。功能上的区别直观来说就是sell side是忽悠别人买卖股票的而buy side是自己买卖股票的。sell side对盈亏结果并不负责,它们服务于buy side,所以他们要能写,会讲故事,总的来说就是要能忽悠。buy side主要是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也参与一级市场,直接对自己的资金负责,所以他们的压力更大,强调独立判断,不盲从市场的素质。但两边都很强调好的逻辑和network,尤其是network,这是你能够区别于其它analyst一个很重要因素,也是买方非常看重的卖方analyst的一个因素,因为
public information和基于其的分析能带来的价值不大,只有少数人才能获知的information才是有价值的。
sell side也有些为自己的principle负责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人,一般是trader,相对于以fundamental investment为投资策略的buy side相比,IB的trader一般作market making,speculating,relative arbitrage,
总体上 holding period要短得多。sell side研究所人数比较多,一个行业往往几个analyst一起看,大的研究所一个大的地区能有六七十个analyst,每个analyst还有几个小弟小妹support。所以对行业的研究一般来说比较深入,他们可以称为行业专家。buy side人少些,往往一个人看两三个行业,他们更重于对投资机会的把握而不是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当然,对行业的深入理解也是一个把握投资机会的一种途径和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具体来说,buy side研究队伍的大小取决于公司规模,文化和市场环境,大的公司往往分析师人也多,但一个区域市场的研究团队,超过20个的很少。
【行业的历史和现状】(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在美国,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正式奠定行业基础开始,证券分析成为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70年开始,由于卖方经纪业务的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卖方开始建设自己的研究部门以提供差别化产品。研究部成为销售交易部门的重要支持,成为赚取佣金的重要力量。直到互联网泡沫以前,分析师一度相当有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其实,地位也是来自市场影响力和利润创造能力。
卖方分析师对于一个投行的意义大约有以下几点:1)最简单直接的—赚佣金:在美国曾经一度是,没有好的研究部的支持,经纪业务很难展。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机构的佣金部分,虽然受股权关系的很大影响,但是研究力量是相当重要一个决定因素;2)对投行业务的支持:市场对分析师的一大诟病就是分析师与其服务的投行利益牵连,从这里也能看出分析师对投行的意义,分析师会给公司投行部门客户的股票好的评级基本是行业常识。分析师的市场影响力对投行业务的支持,使得分析师能够从投行项目中分到不菲的bonus。美国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的情况,但中国的情况仍然是这样。3)对投行principle
投资或者asset management部分的支持:明星分析师对市场的确能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至少短期上影响股价20%的变动是很平常的。所以随着明星分析师的投资建议进行买卖操作,潜在的利润相当可观。总之,在互联网泡沫之前。明星股票分析师绝对是华尔街的明星,超然的地位,高收入,广泛和人脉关系。互联网泡沫破裂,随后的安然,世通等丑闻。使得人们开始反观和责问卖方分析师们在这些过程中的表现,当得出他们是主要的为虎作伥者之一的结论时,分析师的形象,影响力,收入都大幅度下降。分析师和投行分bonus似乎成了美好的历史。
同时,出于对卖方的不信任,一些买方开始重视建设自己的研究团队。在中国,证券分析还是个年轻的行业,大约在2002年之前,市场都是坐庄炒作为主流,基于基本面的分析并不主流。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财富分析师排名,也是从
2004年才开始。所以,卖方证券分析这个行业不仅没有经过丑闻的洗礼,而且是才起步不久,影响力日增,05年之前是熊市,分析师身价尚不高。06年大牛市开始,分析师能给机构带来的价值大增,各大机构都给明星分析师大幅提高收入水平以争夺人才。除了工资和bonus的收入,国内市场有个传统,就是分析师们几乎没有自己不炒股票的,而明星分析自己的portfolio的performance,当然相当不俗。还有别的,不合适多说。至于研究部是front office还是back office,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定位,有些归作back office,有些公司算作front office。
分析师的发展路径前提是如果你已经做到分析师了,自己独立cover公司,独立署名发报告了。在research部门做support不算。卖方分析师可以一直做到老,做权威的明星分析师。这里插进去一个对卖方分析师评级的介绍。分析师的performance很难量化的考量。一般对他们的评价根据一些有影响力的杂志的排名。国际上最有权威的是Institution investor
简称II,亚洲有Asia Money,国内是新财富。杂志向机构投资者发放选票,有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打分,最后根据投资者资产规模加权平均其打分,分行业对分析师排名。这些排名对卖方分析师相当重要,上榜几乎意味着一切--加薪,升职,跳槽到更好的地方,最关键的还是市场影响力。一般来说,行业排名总靠前的分析师,都可以叫明星分析师了。由于投票权掌握在买方手里,买方也是客户,所以买方是否是要更有"地位"一点,是卖方分析师和sales献殷勤讨好的对象。尤其是即将排名的季节,卖方分析师到处marketing,展开拉票的浩荡攻势。
另外一个比较多的路是去买方,做buy side analyst。可以去mutual fund,hedge fund,PE等等。卖方分析师还可以改行,改做sales,I banker比较常见。分析师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和上市公司以及和投资者的广泛的network,对做sales和ibd都是很好的优势。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去实业界,做CFO或其它高管。凭借的是对行业和对资本市场两个方面的深入理解。买方分析师出路就窄多了。一般来说,选择做买方分析师的时候,都是为了能将来做投资。Hedge fund manager, mutual fund manager,
或者其它机构的portfolio manager。(注:分析师不是成长为fund manager的唯一途径,另外一个很大的来源是trader。这个主要看fund采取的investing strategy)在没有做到可以直接投资分配资金的人的时候。买方分析师一般都只在买方的圈子里跳来跳去。也有买方分析师又去卖方的,但是很少。这个一个方面是因为买方分析师平均来说比卖方的更有资历些。还有就是当你做惯了被人服务和拍马屁的对象的时候,是不大习惯再去服务人家,拍别人马屁。所以,卖方分析师是个更安全的起点,未来更多选择。但是买方分析师门槛往往更高,如果你的理想是做投资,那么直接去买方当然是更快捷的路径。
机构比较卖方国际上总的来说UBS,ML,GS的研究比较强,buy side的研究不为外界所知,所以其水平难以衡量(performance和研究力量有很大关系,但不全由研究水平决定)。但是,从中国的学校要人去非大中国区作equity,基本不大可能。equity research当你做到分析师之后,你的工作的1/3,就是和上市公司沟通交流。自己人当然更多network,也当然更容易感觉亲切。所以,看中国的情况。Global Bank中只有GSGH和UBSS有license在国内做A share的sell side research。有些公司说是招research analyst,但如果在国内做,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quity research,。内资机构里比较好的卖方研究所有CICC的,中银的,中信的,申万的,
国君的,招商的,国信的,光大的。新财富对研究所去年的排名是国君,申万,招商,国信,中金/中信今年的排名中信,申万,国君,招商,国信。中金掉出了前五。但是Asia Money的排名
CICC今年取得了好成绩,第一次排上第一,超过GSGH,UBSS等等。我的理解是,在这种大牛市中,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对新热点的挖掘,对信息的获取而非对基本面的深入把握和持续严谨跟踪。相对于外资行,CICC研究能从中国的企业哪里拿更多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更多是一个rumor centor,所以CICC 06年能赢过它们;但是相对于国内其它研究所,CICC研究员功底更好,分析能力更强,但是挖热点,挖新牛股,拿第一手消息的意愿和能力都不强,CICC的sales对国内机构不够那么重视也是一个原因,所以其它券商在这类排名上赢过CICC。
出于一个应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下公司选择:GSGH
现在对A股的研究做得并不是很好,UBSS还没完全起步。如果一个应届生去GSGH或者UBSS,是从BA做起,没有master应该比较难升到
associate,master要升到associate需要3年。associate是你能够看几个公司,署名发报告的基础。看地区的整个行业的,一般都是VP以上。从毕业开始,顺利的话要5年。硕士去CICC直接做associate,现在的年景,加上bonus收入应该比去GSGH做BA稍微多一点。一年往往就可以直接看些公司。因为CICC人少,不少还往外行跳,所以新人出头的机会多,说不定很快就能看一个行业。相对而言,个人觉得CICC是比GSGH,UBSS更好的选择。中信整个公司实力强,发展趋势好,收入水平高于其它内资券商。但其研究部以挖人的形式,使其排名一举大幅度提高,但是公司文化尚未融合,对新人的培养机制还没建设好。另外,人员流动性差,因为研究员都是大牌,中信的薪酬在国内仅次于CICC,不会流到别的券商,年龄比较大的研究员往往不原意再去买方。中信的大牌研究员英文总体又不是那么好,流动不到外行去。所以,在研究部这个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地方,新人出头很难。国君研究所network很强,但有类似流动性差,新人难出头问题,但相对中信,国君的entry level薪水低了不少,所以吸引力更显不足。这两个地方,做到独立署名发报告看行业,平均大约要2年以上,现在的情形估计更长,运气好除外。
相对而言申万和招商平台和中信国君比并不差,人员流动性好些,新人成长和出头机会多些。所以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国内的买方的话研究实力不容易观察。但是业内比较公认的是易方达的研究是最好的。总体来看公司,业界比较公认的标准是首先看股东背景,然后看资产规模,再然后看投研团队,再然后看其它一些别的因素。于是,银行系的基金由于其强大的股东背景,不愁衣食,业界普遍看好其发展,事实上银行系基金成立时挖人的能力和之后资产规模扩大的速度也使得它们显得很耀眼夺目。但银行系也有问题,一股独大和国有银行的薪酬体制使得大股东限制下基金公司对投研人员的激励不足,在牛市存在人员流失的可能。现在三家银行系中,工银和交银做得好些,建信投研差点。其它的基金中,目前处于第一阵营的大概包括北京的嘉实,华夏;上海的上投,海富通;深圳的南方,博时;广州的易方达,广发。买方往往人少,所以不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别人占着你就无法出头的问题,如果应届去工作,一年后往往可以独立看行业。这些公司中,应届的发展(也就是从毕业到成长为基金经理的速度)以嘉实为最慢,易方达广发最快。
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不朽著作《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第一版正式出版,宣告证券研究从一门荒诞不经的江湖手艺,转化成了一门拥有科学标准的正规行业。《证券分析》一书此后修改了四次,但目前最流行的仍是1934年的所谓“经典第一版”。虽然这本书中涉及的绝大部分定价模型都已经失效,但其根本立足点被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证券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找出被市场低估的证券,并推荐投资者买入和持有;与此相反,那些被市场高估的证券则应该被剔除在投资组合之外,甚至是被卖空。与大多数中国投资者想象的不同,华尔街的证券研究从一开始就不包括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技术分析只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流行过,并且在《证券分析》第一版的序言里就遭到了格雷厄姆的无情批判。格雷厄姆的著作从根本上瓦解了技术分析,直接导致它被淘汰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在华尔街的确仍然有人画技术图表,但他们的人数只是基本面分析师的百分之一左右,而且在江恩逝世之后,从来没有一个分析师是因为分析技术图表而成名的。华尔街当然也重视所谓的“技术信息”(Technical Information),但那是指短期内的供给需求、成交量等市场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根本不属于研究部门,而属于交易部门。此后的二十多年是乏善可陈的,因为美国大股灾结束之后用了二十五年才恢复原先的高点。
在年代的大牛市行情中,中小投资者进入了市场(多半是通过Merrill Lynch或类似的零售经纪机构),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基础被骤然放大了,所有的投资者都需要信息。于是,许多第三方研究机构诞生了,他们如同今天中国的股评家或证券分析网络一样,提供着大量千奇百怪、经不起推敲的研究报告,有的是根据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有的则是对未来信息的捕风捉影。大型的投资银行和基金都有自己的研究部门,但他们离市场的中心很远——附带说一句,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当一个分析师离市场太近的时候,他就无法做出冷静独立的判断了。1970年代之前,证券分析仍然是一个乱糟糟的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切实可靠的定价模型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但这个行业太零碎了,缺乏大机构的力量。但是在著名的“五月日”(May Day)之后,监管部门允许投资银行和经纪公司在交易业务上展开激烈的价格战,交易与经纪费用一降再降,机构投资者在选择交易商的问题上也越来越挑剔了。
这样一个发生在交易业务上的重大变革,竟然直接促进了研究业务的发展壮大,恐怕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测到的。理由很简单:既然大型投资银行必须与中小经纪公司争夺有限的交易业务,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大型银行的优势呢?除了为投资者提供更小的价差(Bid-Ask Spread, or Bid-Offer
Spread)之外,恐怕只有研究报告最能体现一家公司的个性了。于是,研究部门居然成为了投资银行销售与交易(Sales and Trading)部门最有力的支持者,如果没有这个部门,许多交易员和销售人员恐怕根本拉不到任何业务。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自己的研究人员是有限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卖方研究人员提供最新消息、对利润的预测以及与上市公司领导层接触的机会。久而久之,买方和卖方的研究部门都发生了显著的质变,一个越来越倾向于决策——也就是最终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另一个则越来越倾向于支持——也就是为决策提供一切准备工作。现代证券分析行业的格局就这样形成了,此后虽然有一系列调整,却并未伤筋动骨。
除了握有资金的买方分析师和握有关系的卖方分析师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分析师,即所谓“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分析师。在2000年之前,这类机构中最著名的有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费奇(Fitch),即所谓“三大评级机构”;此外,晨星(Morningstar)和Lipper也是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共同基金进行评级。证券评级听起来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实际上却被一系列死板的模型控制着,评级分析师根本不像买方或卖方一样具有预测和创造的激情,他们的任务只是保证事情不要变的更糟糕而已。至于基金评级,对于糊弄中小投资者来说已经够用了,但对真正的大投资者来说,根本无须相信,也不可能相信。结果,所有评级机构的待遇都比较低,无法招募到真正出色的人才,而且被视为一个死气沉沉的行业。但是,自从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2001年安然破产和2002年世界通信破产之后,卖方分析师已经变的声名狼藉。其实每个机构投资者都知道,投资银行分析师与银行家狼狈为奸、互相吹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变的如此糟糕。此后直到2006年,卖方研究部门一直笼罩在司法调查和行业自律的重拳打击之下,只要粗略地看一看SEC的处罚简报就知道,许多企图操纵分析师的银行家或者企图从银行家口袋里拿钱的分析师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丑闻曝光之后,买方突然恐惧地发现,他们已经找不到值得信赖的人了。即使卖方研究部门还能恢复元气,谁能保证他们不再骗人呢?
另外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今天的卖方分析师的水平比十年前大有下降,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刚刚从商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在两三年内成为位高权重的分析师,整天被上市公司老板们灌着米汤,并接受着“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教育,你能够相信他说的任何一句话吗?一些真正优秀的分析师离开了卖方,成立了新的第三方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不以评级为目的,他们只是受雇于客户,独立客观地撰写研究报告,然后建议客户“买进”“持有”或“卖出”。他们的薪酬不依赖于银行家的承销收入或交易员的交易佣金,仅仅依赖于自己判断的正确性。某些规模较小的买方或卖方也成立了类似的研究部门,它们的收支完全独立,例如Stanford C.Bernstain和Prudential Equity Research就是其中的翘楚。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Bernstain从第三方研究中赚取的数字相当惊人,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它真的将转行成为一家独立研究机构。尽管如此,诚实的第三方研究仍然是偏少的,所以买方内部共享研究成果的事例越来越多。买方分析师发现,他们自己召开聚会获得的新信息,甚至可以超过与卖方开会获得的信息;一些研究能力极强的基金可以用研究报告换取别的基金在某些业务上的忠诚合作,或者干脆直接收钱。不过,买方之间的合作有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那就是他们的人数实在太少了。一个管理100亿美元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资产配置基金,可能总共只拥有五到十名全职分析师(基金经理除外),还比不上任何一家中型投资银行一个行业小组的人数。即使买方有足够的人手,与上市公司直接建立联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很烦人)。
现在我们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买方、卖方和第三方的研究部门各有各的优点和弱点。买方的优点是他们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资金和最终客户,而且他们的利润几乎完全依赖于投资决策的好坏,所以他们的分析师异常谨慎,水平往往高于卖方;但是,买方的人数之少使他们不可能独立完成任务,如果他们真的独立完成了任务,成本也是惊人的。卖方的优点在于他们与上市公司长期建立起来的深厚联系,而且他们拥有充足的人手,其研究部门和交易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增加价值(与投资银行部的互动已经被法律禁止了);但是,卖方研究部门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既然他们要依靠交易部门支付工资,那就不可能保证独立性。第三方看似具备了完全的独立性,但是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总人数相当少,至今仍不是一支真正可以依赖的力量。十年或二十年之后的证券研究行业将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唯一可以肯定的结论是:现存秩序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以卖方分析师为骨架的证券研究秩序仅仅是1970年代以后华尔街变革的结果,而另一次变革早已于2002年开始。至于今后第三方机构究竟能否成为主流,买方分析师能否变的更加活跃,或者说卖方分析师作为一个整体还能否继续存在下去——我只能说,都是一些难解的谜题。如果谁真能预测到确定的未来,那么他一定将成为传奇人物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楼主的工作强度和我差不多,但至少比我天天在办公室画图的日子要有意思。。。
  留名,关注。  长见识,学习。  穷人一个。
  想同各位前辈交流一下    背景简介    1.美国本科前30学校就读,大四,金融数学和经济,不是非常喜欢自己专业,成绩很一般。。  2.在国内一家做房产服务的外企实习过;学校打工,做个大大小小校园工作,从非常地不务正业=)  3.有志于向PE/VC发展,但对投行不是很感兴趣(有试过申请,颗粒无收,美国工作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4.女生,中英文都不错,会半吊子广东话,自认为个性开朗活泼,勇敢,有一定的企业家精神,能吃苦耐劳,有良好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5.理想计划:在美国找工作(如果找得到的话)-&MBA-&回国      想请教的是:    1.如果毕业后马上回国,像我这样背景的去哪种类型的企业会比较合适,假如我以后想做国内的私募或风投?  2.国内顶级的私募招人有什么硬性标准?是否理想人选也得经过投行这一关?(美国一般都这样)    有点个人化的问题,望前辈们指点,也希望和你们交个朋友,谢谢!                
  累得吐血,不过才挣百八十万,这种工作有什么好羡慕的。
  这里很热闹,大爱此帖。
  看得累死了,  敢不敢好好说话了,说中文不加英文会死翘翘么  
  mark        
  LZ是个热心人,我作个热心的观众在线等简历吧。
不错,学习了
  收到了几个对MS有兴趣的朋友发的站内消息,不过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摩根士丹利的内部职位现在是面向社会招聘,不同于校园招聘的,主要是一下几点:  1.Candidate首先要是非常有经验的,能直接给公司带来价值的才行。所以没有4~5年以上工作经验就不要尝试了。  2.工作背景要被重点审查,必须是同级别的外企(至于行业要看你选择的职位是否要求对应行业的经验)员工。  3.英文口语必须流利,所有面试全部英文。    谢谢各位的消息,如果有符合条件的我很乐意推荐。
  请教楼主,H股如何长期投资?哪类型的股票适合长期投资?刚来香港不久,还不熟悉。
  店庆促销!全场满50包邮!澳洲雄风,TOOT,YPM 全淘宝最低价,最低限额包邮!  /    
  先学习下
  学习一下
  mark学习
  做个记号...........
  完全不知的行业,顶~~
  把楼主的第一页,基本看完了,落得点经验。  就算是多了解了一些生活吧。    我本人主要是搞文化,人文这方面的。也许和当年的青年余华一样,喜欢闲适悠闲的生活。当然了,工作也是重要的。    我个人觉得吧,人就是这样,各有长处。对钱,对工作,对万物,都一样。    哪怕是楼主所言的高工资,也不知高到哪里去。  走每一条路,人生的,职场的,都会有所得。    人生的幸福,是在任何一种环境下,不管是顺境还是困境,都能体味到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    其实我觉得人生需要的并不多。    如果我是一个女的,只怕我也不喜欢找个投行的男生作对象。也许他很成功,做着复杂高深的事,但是,人的可爱,不是这样的。当然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而且快节奏的生活,我个人觉得也不见得幸福。    月薪五万,不见得是什么高薪。年薪一两百万,几百万,也不见得怎么高。    把人生的基础打踏实,赚到的钱,为社会做的贡献,也许比几个投机分子赚得多得太多,不可以数量级计。哪怕是平静生活,获得的内心的东西,我看也绝不逊色于投行的高管们。    一句话,知足就好。
  个人认为投行都应该杀掉,,,,,,
  楼主。我想问一下固定收益部。这个到底是干什么的?需要什么专业?做这个工作累吗?因为我马上选专业咯。所以很着急。
  把楼主的第一页,基本看完了,落得点经验。    就算是多了解了一些生活吧。        我本人主要是搞文化,人文这方面的。也许和当年的青年余华一样,喜欢闲适悠闲的生活。当然了,工作也是重要的。        我个人觉得吧,人就是这样,各有长处。对钱,对工作,对万物,都一样。        哪怕是楼主所言的高工资,也不知高到哪里去。    走每一条路,人生的,职场的,都会有所得。        人生的幸福,是在任何一种环境下,不管是顺境还是困境,都能体味到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        其实我觉得人生需要的并不多。        如果我是一个女的,只怕我也不喜欢找个投行的男生作对象。也许他很成功,做着复杂高深的事,但是,人的可爱,不是这样的。当然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而且快节奏的生活,我个人觉得也不见得幸福。        月薪五万,不见得是什么高薪。年薪一两百万,几百万,也不见得怎么高。        把人生的基础打踏实,赚到的钱,为社会做的贡献,也许比几个投机分子赚得多得太多,不可以数量级计。哪怕是平静生活,获得的内心的东西,我看也绝不逊色于投行的高管们。        一句话,知足就好。  ============================================================完全赞成你说的话
  投行的本质就是一群拎着笔记本骗吃骗喝的、以提高资产流动性做理由、拿财富增值做借口的骗子而已。还真当自己是精英?
  mark,学习
  mark,学习
  ai 原本挺好的一个帖子,上首页以后变得乌烟瘴气的.
  收藏了
  这个帖子偶追了好久,没想到这几天突然这么火爆!那个大海兄弟,你多讲些啦,我想楼主绝对不会计较的啦,像我这种想了解的人也可以趁机多了解些!  
嫌弃楼主一句中文一句英文的人肯定没有仔细看帖,楼主解释过了!其实如果大家接触多些外企的人会发现他们也是经常夹着英语讲话,没有办法,一个人的经历往往束缚着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80后的精神领袖”兄说的话都是实话,这也是楼主开帖的目的,只有了解得更深入一些,才能知道这样的生活究竟是不是想要的。  
不过,没办法,即使知道山后面还是山,有些人还是要去看看的。
  OK, 这个是我以前就说过要放上来的写CV,Resume的经验。  仅限英文。  迟了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前一段时间比较多interview,想多拿点feedback,经验,然后再来和大家聊。    先讲CV,然后下次讲Interview,澳洲house,美国house,欧洲house,无数猎头的interview经历,呵呵,应该有朋友感兴趣吧?    先说英文的CV or resume。  写之前,首先要明确和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最近文章换了板块,越发觉得自己的经历不行。所以我说得不好的地方,各位大大就ignore,毕竟我资历在同辈里面算是丰富,但是比起长辈们,还差的远。)    1. 篇幅长度。工作经验小于3年的,尽量不要超过1 page,在香港、新加坡,习惯美国的模式,尽量简短。在澳洲的,master毕业,可以考虑写到2张纸,澳洲人比较有时间,而且竞争不是很厉害。在亚洲,keep in 1 page.    2. CV不需要成天因为申请的工作而改。一个花了心血的CV,应该能够申请N个工作,应该把你最辉煌的career achievement写出来,一路了然,你能干什么。有人曾经和我说,要针对工作改CV,我不同意。原因有两个:1,亚洲一般spend在你CV上时间不超过3-5分钟(我亲身经历,我不知道在interview里面我说过多少次CV intro,每次对面听的人都是在CV上写啊写。如果之前花时间看了,不需要写那么多。既然interview还要说,何必花那么多时间之前在CV上改?);2,简历就说白了就是经历,如果故意改的利害,interview的时候很可能说回了以前的东西,反而弄巧成拙,万一interviewer找不到你说的在CV上,那就难堪了。    我自己曾经改过一次,也是小改动,因为当时时间多,而且那份工作和我的经历差得很远,为了想stand-out,就改了,但是效果也不好,telephone interview的时候就被问到,是不是有什么没有在CV上说…   真正要改的应该是cover letter。  我等下也会说一下cover letter事情。我现在基本不给cover letter了,浪费大家时间。有什么,interview说吧。但是在校学生,我觉得还是要写。1,因为有些online application是mandatory的;2,反正有时间,坐下来想想怎么推销自己也好啊。     3. CV有几部分是最重要的:姓名和联系方式,E-mail不要弄个之类的,呵呵;工作经历,就算是在校学生,我建议也要编一下,什么麦当劳销售,Nine West买鞋,饭店打工都可以。在校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在校活动。这些是最重要的,学历等其他的一笔带过。    4. 最后,版面保持简洁,professional。字不要太小,10.5差不多,别6,7。连8都小。让人事部门的人的job也easy一些。除非是特别牛。我见过一个Harvard Business的人,都是7,8号字,字迹像蚂蚁一样,但是几个title都是10号字,Harvard Business School full scholarship, PriceWaterhouse, Bain International,呵呵。没有错,只要够牛,让人看到这3个名字,其他的,写6号字也可以。但是我觉得这个真的是特例。     这些都明白了,就开始写正文了。    我这里说些重点的东西,其他的,看model或者sample。    1. 最重要是工作section。首先一句话介绍公司,除非公司是morgan S, Bain International之类的,就不要介绍了。例如我National Aus bank,还是说了一下,毕竟是regional bank,香港较少人知道。介绍一定要鲜明,是boutique,还是largest,还是No. 多少,如果是银行,写资产,如果上市了,写stock code,写市值。我这里assume financial market,如果是别的行业,我不知道要怎么写,但是宗旨是clear, stand-out    写完公司,point form写responsibilities. 这个也是要stand-out,不要把日常啥都说一点,例如research的话,日常就是plant visit, reports writing, coordinate road shows blah blah… 啥结论?BORING!!!   一定要把你最觉得自豪的东西写出来,例如lead research report writer involved in HK largest 2009 IPO xxx (xxx.hk), raised US$x.xxbn
  注意用形容词,largest, lead 等等    当然,我不是说duty不说,例如,作为research analyst,IBD analyst,你看什么行业,核心工作什么,但是需要这些一笔带过。详细的,看sample。    2. 注意粉饰。这是包装的年代,该bold,要bold, 该italic的,要italic,什么时候用大点的字,什么时候用小的,要注意。    3. 对于各种Skill等东西的描述,要pro。通常有 Excellent, proficient,native, conversational等等。不要用ordinary之类的词语,最差也要说 proficient    4. 最后要说下interest。最好别basketball, reading, swimming列一堆… 同样,straight out Boring. 告诉别人,你读了什么书,Enjoy reading fictions such as the lord of the rings… 这样,会好一点,然后篮球,告诉别人参加过什么比赛之类的。没有,就小编一下。市场上CV 70%内容是被夸张,30%内容是假的,said by a senior manager from Michael Page。     但是,提醒哦!不能假的太离谱。例如,在游泳池漂不起来的,别说自己参加过什么比赛拿了3等奖,等下大家去resort, beaches的时候,露馅就麻烦。还有,不要以为play bridge, chess很帅,很pro,然后不会下,打还要说。Interview的时候碰到一个director,chess高手,问你几下,就惨了。我chess下了一段时间,有一次和一个big 4 partner interview聊了10多分钟。竟然被考,so you’ve been playing chess since school, what opening do you like for chess? 我吓了一跳,啃啃巴巴说,I for most of the time like central control with King pawns pressing forward…
    嗯!好啦~!就说这么多,剩下的看sample咯~  为了更清楚,我贴了图片。  
  请教Scorpio_CJ大,我是一个工科应届硕士生,今年校园招聘获得2个offer,华为的Sales和DTT的Tax,现在很犹豫两个到底如何选择,请问一般Tax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怎样,非常感谢你!
  Michael Jason  X/88, Grand Tower, 99 NBA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Michael.Jason@xxx.nba.edu. +852 ; US Citizen & HK Resident     Experience   12/0x - now XXX Holdings Ltd.
Hong Kong  the investment banking arm of xxx which is among top X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sset reaching over US$xx.xxbn  Equity Research Analyst (Lead & Writing Analyst)            Covering basic material sector incl. Paper, Cement and Steel, incl. x stocks such as xxx (xxx.HK), xxx (xxx.HK), xxx Glass (xxx.HK) and xxxx (xxxx.HK). More than US$xxbn Market Capitalisation covered.
   Coaching 2 summer interns for x months covering subjects such as model building, analyz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joining corporate analyst meeting, enhancing IT skills on Bloomberg, DataStream, WIND, FactSheet and CEIC.   Strong financial modeling skills enabling initiating stocks from scratch, especially for IPO projects. Calls on stocks such as xxx (xxx.HK) and xxx (xxx.HK)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their trading volumes.
   Responsible for IPO project writing analyst for IPO report of xx largest IPO in 2009 HK market, xxx (xxx.HK) freezing US$xxxm+ capital.     08/0x – 12/0x   xxx Bank
Chicago, US  largest US bank and world's top 10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ies with total assets of US$xxxbn, operating across x countries serving x million customers   Assistant Accountant       Working with external auditors xxxx and preparing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20 asset-backed trust vehicles whose complex structures consist of swaps, properties and borrowing, asset value exceeding US$xxb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US  0x/0x – xx/0x  0x/0x – xx/0x  Pro Qualification MBA; Distinction Average  Bachelor of xxx (Major); Distinction Average  CFA Level 3 Candidate, HKICPA, FRM     Skills   Social Door Knocking Fundraiser @ Red Cross (20xx – 20xx)  President @ Alumni Association xxx xxxx (20xx – Present)  Computer Proficient in Bloomberg, CEIC DataStream, WIND, MS Word & Power Point, MYOB Accounting P Advanced in MS Excel  Language Mandarin (Near Native), English (Fluent), Cantonese (Native)    Interests   Chess Involved in inter-school competition in high school for two years  Basketball Participated in Chicago Sports Center’s A Grade basketball league as a member of Chicago University Basketball Club  
  谢谢 EY_LIN,those are really really kind words...    还有,其实我要是有的选择,我还是希望能 keep the post 在远一点的地方。  有的时候group小一点,meaningful discussion会多一些。    我现在只能pick我‘能’看到的,和我能回答得了。    need a bit of time...    很感谢jamesfunn,  你能用一些internal的resources帮一些朋友,我想大家对会很感激地!    投行,确实是令很多人憎恨的地方。  高胜NY有很多高官,最近都纷纷去申请持枪执照,还有cash bonus非常多变成了equity。    看到很多朋友有很多非常diversified的意见,对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都很开心。  能openly discuss,express,本生就是幸福的事情。    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都开心,幸福,健康。    一个朋友UBS辞职了,受不了工作强度。希望他能找到真正令他开心的工作。
  楼主大哥,请教一下,我09年英语专业毕业,已过专业八级。英语听说能力还成。现在在一个不喜欢的行业干着无聊的工作。每天很清闲,但闲的让我心慌。我宁愿一天干到半夜那种生活,虽然很苦,但感觉很有挑战性。现在想利用这10个月的时间好好准备一下,目标国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去年(08年DDT校园招聘)运气不错进了DTT的AC环节,但是最终挂掉。(确实感觉自己能力有限,面试时紧张,而且确实接受的CASE没什么接触,毫无头绪。)今年目标就是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明年想再搏一把,希望楼主给点建议。看看需要在哪些方面锻炼锻炼。  在此谢过了。
  估计进投行今生是梦想了  谁让自己不努力来着
  谢谢 EY_LIN,those are really really kind words...        还有,其实我要是有的选择,我还是希望能 keep the post 在远一点的地方。    有的时候group小一点,meaningful discussion会多一些。        我现在只能pick我‘能’看到的,和我能回答得了。        need a bit of time...        很感谢jamesfunn,    你能用一些internal的resources帮一些朋友,我想大家对会很感激地!        投行,确实是令很多人憎恨的地方。    高胜NY有很多高官,最近都纷纷去申请持枪执照,还有cash bonus非常多变成了equity。        看到很多朋友有很多非常diversified的意见,对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都很开心。    能openly discuss,express,本生就是幸福的事情。        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都开心,幸福,健康。        一个朋友UBS辞职了,受不了工作强度。希望他能找到真正令他开心的工作。  ============================================================  CHRIS,收到我留言没?
  很感激LZ这么无私地分享了这么多,话说,我对投行关注已久,我想听LZ讲讲高盛,最近对它喊感兴趣 谢谢
  好帖!顶
  其实就是一份工作
给人打工的
  最牛的是那些艰苦创业的人
  想问lz及各位常来这个帖子的同学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 硕士生 被认可度咋样啊?  多谢了先~~~
  LZ原来也在澳洲念的master啊,我现在在UQ念master,专业是finance,我今年6月考过了CFA1级,明年想考2级,进投行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啊~~想问下lz如果我毕业了想去香港或者回内地的投行,现在应该怎么准备呢?lz当年master毕业的时候有在澳洲的big 4工作过吗?好像现在对于非pr来说澳洲的big 4很难进啊~~
  呵呵 又开始忽悠了  投行,一个被反复忽悠的职业.  就国内来说,投行无非涉及IPO、再融资、企业改制等业务,尤其以IPO为重中之重。投行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承揽、行业、法律、财务及公关几个方面。作为投行人员,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项目承揽,只要你能不断的拉来项目,哪怕你不是保荐人都无所谓。在中国,呵呵,我想要承揽项目需要的能力不用我多说了吧。剩下的行业部分业务有研究部的行业研究员做支持,法律有律师事物所做支持,财务有会计师事物所做支持。  因此,投行在中国,实际不是一个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而就是一个关系的职业,只有你关系背景够牛,你能不停的拉来项目,你才能出头。不然你只能做些技术性的工作,作为项目组的成员存在。虽然薪水相比其它行业会高一些,但你永远只是投行这个行业内的下层,靠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钱。  我建议这个帖子里的一些朋友,别被投行这个词给迷惑了。我建议一些想从事证券行业的朋友,去行业研究部吧,找一个喜欢的行业去研究,至少,这个职位是完全看自己的天分和努力,给你一个公平出位的机会。  
  刚看了第一页,说的不错
  看到一个有趣的东西,有人发给我.    好像是美国那边的.      发信人: she7 (she7), 信区: Stock0  标
题: 有做equity research的么?职业生涯开始迷茫了,求建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18:45:41 2009, 美东)    最近很frustrated,求大家的建议。基本情况如下。  统计master毕业在某咨询公司上了一年班,基本就是用统计软件处理大的dataset,另  外用用回归和各种test,处理promotion,salary,layoff和银行放贷里的!   discrimination问题。感觉没什么发展了。    考过cfa1,想转到finance的工作里去。研究了一下,觉得我最想做的equity research  。但是一来觉得自己金融背景太少(看投资版的一些分析贴都是半懂不懂),二来听说  在美国做equity research对语言要求很高,基本不可能。也许可以找到在buyside里和  亚洲资本有关的。但是我还是把这个作为终极目标。    浏览一下招聘工作的网站,觉得有一些fund公司的risk或data analyst的工作(不是  quant的)还算对口点,能用到统计的知识同时又可以了解equity,fix income什么的  。比如这个“Responsible for **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firm's   quantitative research effort, including: Designing,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financial databases consisting of company, market, economic, benchmark and portfolio data. ; o5 c+ A& A1 d6 D& K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have a BA/BS, preferably in economics, finance,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or other quantitatively oriented field, as   well as programming and data management skills. ”    我的想法大概如下,先争取做两年fund公司里risk或data analyst的工作,多了解多学  习,有机会就转到equity research里。如果美国找不到,通过这两年的经验,回亚洲  能找到一个equity research的position也行。    现在我的困惑主要是  1。如果在fund公司里做data analyst对今后找equity research的工作到底有多少帮助  ,从job description看,除了接触了金融data,工作和er完全不相关啊。    2。如果有帮助和共性,那么我就这么打算了。如果没有,那还有什么途径可以让我找  个equity research的工作?    3。现在背景太弱(正如我说的看投资版的一些分析贴都是半懂不懂),除了学习cfa以)外,有什么经典的书籍和好的网站可以帮助我增加做equity research相关的知识。    4。对于别的金融工作,大家看我的背景,还有什么推荐的?(我不想做quant的)    恳请大家特别是有经验的过来人指教。十分感谢      -------------    发信人: GTR (缤纷生活), 信区: Stock  题: Re: 有做equity research的么?职业生涯开始迷茫了,求建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23:10:03 2009, 美东)    首先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想做equity research。我对sell side的有些了解。它其实是一个非常累人,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过渡性工作。最牛的equity research的人,最终就是去大公司当个C字头的。它其实就是个华尔街的枪手。对写文章的要求非常高,反正就是那种官腔十足的八股文。牛市的时候,容易写,反正都是些涨,那就吹吧。所以牛市的时候,经常出所谓很牛)的枪手。熊市的时候,没人看equity research,大家都盯着大势看,挑个股很无聊,大家喜欢追捧economist的观点。所以基本上牛市,大家看看equity research analyst2  说什么,熊市就听牛的economist。    具体的model,equity research的那些都很简单。很多analyst都是乱搞的,你要真地看过他们的model,你会疯掉。但equity analyst非常累,行内的任何消息,你都必须第一时间知道。所以,你要24小时关心你这个行业在全球的任何信息,这个相当累人。    所谓的牛analyst,也就是知道得多,人面广,但他们的分析观点不一定有任何道理。    就收入而言,以前牛市当枪手,赚得多,主要通过banking deal赚钱。现在政府查的严,枪手日子不好过,收入也大大不如以前,在投资银行里,又累,又赚不到钱。  equity research也就要求CFA,用来唬人的头衔。一般不用phd或者FE。当然某些行业的分析是,比如半导体啊,化工啊,你会发现有理科phd背景的人。  总之,equity analyst是个很垃圾的职业选择。      -----------------------------    我觉得,里面说的,确实很多都是对的.    一看,就是过来人,或者有好朋友在research,自己在别的单位。    我对‘equity analyst是个很垃圾的职业选择’  这个我持比较保守意见。  不排除这位高人,一时心情不好,说出来的气话。    其实research后来去sales,buy side都有。  长期一直一个职位,可能都垃圾。  但是research得起点,还是不错的,理性来说。
  To 80后的精神领袖: What happened?
Instead of trying your Chinese Kongfu art, now want to get into this?
  其实同很多作事业的老板比较当然是创业的好, 但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特别高。 如果要想生活 的 最好不如去做官,入党,升官,进国企才是上策。
  另一个post,但是全英文的。    hope you guys like it, pretty in-depth stuff too:      ---------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quity researches.
  At least, there are fundamental and quant equity researches. Based on your background, quant equity research fits you better.     There is also differences between buy side and sell side. Buy side has better career track than sell side and they do better research. The reason is very simple, if you can build a model to make money, company will hide and use it, instead of publish it.     If you are single, and want to practise your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go to sell side. It was a typical path to work in Wall street firms for a few years (work very hard) and then change to buy side (work less hard but may have better position).     will be good if you can go to buy side directly. But starting from Data Analyst or IT Developer may not meet your expectation. Typically, when a company hire you, they just want you to do that specific job. It is very rare that one can change to be a research analyst.     It is true that the job of Data Analys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nvestment process. However, it is almost the most tedious work. Be prepared to spend most of your time to find some data errors, contact vendors. Some data analysts may feel they are serving the whole company,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data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business.     Risk analyst position may be more interesting. Depends on what types of work it is. Some positions are to build and improve risk models, this is almost , like a research position. It requires lots of math and you do not need too much business or fundamental knowledge. More importantly, you could learn more from this job, and it is easy to carry what you learned to quant equity research.     Some positions are just routine work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whether the generated portfolios satisfy the required risk constraints. It is more like a compliance job to make sure the portfolio does not violate any mandates. You can still learn something, but it is less exciting than   the other position.  
  LZ很细致分享他的经验,赞一个。  上面很多朋友问到学校背景、学历吃不吃香的问题,我的意见供参考一下。个人认为工作几年以后,专业资格比学校背景重要的多。对于众多已经无法改变自己学校背景的同学,这个是不错的突破口。  一些喜欢指指点点的言论还是不大妥当,跟帖子主题不相干,对求职的同学也没什么指导意义。如果确实混的比较好,取得很大的成就,也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然后指出做得好的原因,相信这样会更有积极的意义。行行出状元,关键还是努力,至于未来能达到的高度,还是那句话,个人能力外还要看大背景。轻易看不起其他行业或其他职位,都是比较轻浮的行为,不是很值得鼓励。
  to 末: Good luck with your search.
  顶,对投行很感兴趣
  的更好的发挥大家推荐
  我不明白为什么老是有人说楼主在忽悠,在夸大投行的好处,怎么我从一开始追到现在,就没见楼主说这种生活状态有美好,我见到都是类似“hell”“摧残”之类的形容词。那种干活干的晚上11点,然后去Gym的生活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么?那种一有空闲就是睡觉,睡完觉就去爬山当休闲活动的日子,是每个人能过的么?  
有些人觉得悠闲的日子过得很无聊,觉得金融行业刺激、忙碌、充实、貌似是自己所要的,但是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忍受那么漫长的寂寞和辛苦?这种强度的工作,有几个人能够兼顾爱情、家庭皆美满?  
上帝是公平的,鱼和熊掌往往不可能兼得。  
楼主上面介绍了那么多,我想多半也要门外的人踏入之前斟酌再斟酌吧!
  还真没认识什么投行的朋友,楼主请恕我谦卑地做个记号
  mark ~~~受教了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帖子和这么热心的楼主了~很感谢楼主分享其经验和为大家指点迷津~~:)  我在职业发展上也有一点困惑,这个困惑困扰了我很久,还请楼主帮帮我,不吝赐教!~~  我本身是国内一知名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之后在IT领域前几名的一家外企的中国开发院工作,工作快3年了,之前做研发,目前在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做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否能成为项目经理,需要等一个合适的职位的机会。其间我也是对投资方面的工作特别热忱。看了不少书吧,考过了cfa2级。在职业规划上我本身的终极理想是在科技领域创业做企业家,现在觉得能做到一个知名私募基金的合伙人也是不错的,两者都行。目前在谋求一个券商的行业分析员的工作,也托了一些亲戚朋友帮我留意。我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1.您觉得以我这样的经历有可能谋求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吗?为此我付出了很多心力。  2.我在特别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做IT、TMT领域的行业分析员,之后还有创业的可能吗?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吗?  3.做证券市场的行业分析员,之后有可能进入PE/VC基金工作的可能吗?这是一条主流方向吗?  4.之所以谋求这样的转型,是因为我觉得目前人脉、资金、idea什么都没有,很难创业。也许做行业分析员对此能有极大的帮助。不知道您觉得我这样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还请百忙之中给予指点,非常感谢您的回答~~
  看了LZ那么多的经验,不mark一下真是不好意思啦    LZ真是个超级nice的人,才能保持这楼积极的走向,俺稀罕
  久仰long time no see  marked
  留个记号,慢慢看。
  不多说. 我只是看
  全是一群赌徒,  有什么好羡慕的,  无非就是披上了专业 合法 高深 的羊皮的赌徒     =不要说我肤浅, 我是一语中的  因为我就是行业中人
  全是一群赌徒,  有什么好羡慕的,  无非就是披上了专业 合法 高深 的羊皮的赌徒     =不要说我肤浅, 我是一语中的  因为我就是行业中人
  lz 你今天cfa考的怎么样啊~    
  支持一下!
  一定要马克,必须的
  LZ,我是一个在国外名校在读大三本科生,现在的专业是accounting,看了你的文章我热血沸腾阿。。其实本来我学的是finance,高中的时候就对华尔街,投行种种充满了崇拜之情,可惜进了大学以后接触了一些金融觉得FINANCE好像不是我的菜所以就转到了ACCOUNTING。。。BUT,很好笑的是,前段时间我做了那个careerleader的职业测试,结果是我和金融类的N个工作有高度match..这又燃去我心中对金融工作的小火焰。。  ANYWAY,我已经托我爸妈帮我找四大的实习工作,准备今年暑假回国实习。你分享的四大面试经历还是挺有帮助的,我看了你的帖就列出了几个我需要自我训练的地方了。  我写这么多话,就是想问一句,如果我继续作ACCOUNTING,毕业之后进accounting firm工作,拿到CA, CMA之类的会计师证书,以后有可能进投行么?要不要再去读MBA?可是我大学的成绩并不是出类拔萃。。yah that's what i'm worry about..
  LZ,看了你的这么多回帖,我觉得你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对陌生人的提问不厌其烦,对有些人尖锐的话语表现的平静理智。作为一个普通的大三医学生,我自然是有很多需要向LZ学习。但我想问一下楼主,你觉得现在最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在纽约接触了一些进投行工作的人后, 对这个行业就没什么好感了.
在pretentious的外表和above-average的智商下其实是空虚和唯利是图的心灵. 真正outstanding的人才多在学术和实业界.  Wall street最得意的几年也就是美国走下坡路的开始, 把国内的优秀青年蛊惑进这个行业对中国不是什么好事.
  MARK一记
  这样的一份工作,除非是从小家里穷怕了,否则不会比央企的offer更有价值,除了钱确实多,其它的从性价比,稳定性,将来的生活状态,从社会地位,接触的人群地位方面,都基本无法跟央企相提并论,尤其是干的时间越长会越明显,尤其是金融危机后
  难得看见投行的人过来发帖呢
  學習了
  请教各位高人:  
本人07年小本,工业设计的。毕业后在一家外资批发零售商作管培。后来实在不喜欢零售业环境,在今年辞职,考了cpa。本来之前也没什么太大的打算,只是希望能借此转换行业。但对于今后的路还是很迷茫阿。请各位支支招。谢谢啦!    ps:我智商还行,英语也不错
  补充:因为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错,所以老是觉得能够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因为之前零售业的工作觉得实在是太无聊了,所以非常希望能找能用上自己脑子的工作。实在不想混时间,打发日子
  很实用的分享。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quity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