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肌电到肌肉静止时肌电图收缩,肌肉静止时肌电图内部又有哪些生理活动

当前位置: >
生物反馈疗法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xywy
  此疗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人们按照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与这些信息有关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病理性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世纪十十年代克布森创立渐进性放松训练,要求病人反复体会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训练学会使全身肌肉达到高度的松弛。后来雅克布森发现,用测量病人肌电活动的方法让病人从肌电活动的水平了解自己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程度,并通过主观努力使肌电活动水平下隆,就可以很快地使肌肉放松
  此疗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人们按照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与这些信息有关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病理性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世纪十十年代克布森创立渐进性放松训练,要求病人反复体会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训练学会使全身肌肉达到高度的松弛。后来雅克布森发现,用测量病人肌电活动的方法让病人从肌电活动的水平了解自己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程度,并通过主观努力使肌电活动水平下隆,就可以很快地使肌肉放松,从而大大缩短了训练的时间。这种把肌电测量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生物反馈的先驱性工作。至四十年代控制论的兴起,指出信息反馈机制在人体机能自动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生物反馈奠定了理论基础。  六十年代起,米勒(Miller)等在动物身上建立了内脏活动操作性条件反射,表明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活动本来不可能受主观意念控制的,但现在通过学习也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随意控制。这样在行为疗法中把内部自我调整即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也象外显异常行为矫正(见十九章第一节)那样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反映于客观,为病人和第三者皆能感受或察觉到,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技术是借助仪器将人们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生理过程的许多不能察觉的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压、胃肠PH值和脑电等加以记录、放大并转换人们能理解的信息,用听觉或视觉的信号在仪表盘上不断地显示出来(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这对通过对这些信号活动变化的认识和体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由于仪器的灵敏度高,例如可以显示一个运动单位的电活动,这就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控制一个运动单位的骨骼肌运动,大大提高了骨骼肌运动随意调节的精确度。此外用变换仪灵敏度办法,在放松训练中塑造所要求的放松程度,从而加速放松训练的进程。所以生物反馈仪不仅起到“自我认识”的作用,而且也成为“自我改造”的工具。  由于生物反馈是通过仪器发出的信号建立反馈联系,从而改善了原来因失控而导致某些的控制能力。例如因血压升高导致的原发性病,通过信号与血压建立的反馈联系,有意识地用意念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样,高血压病所引起的症状就会缓解,能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一般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等。目前生物反馈仪较多地用于个体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和各种心身疾病。  前节已经提到,调整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方法主要靠自我意识,使过度紧张以致达到异常水平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也就是使它们“放松”下来。在生物反馈治疗中事先根据病人的疾病选定需放松训练的目标,例如常见的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是主要由于前额两侧或枕、颞部肌肉持续收缩所致,则选定前额肌电反馈放松训练效果较好。如为偏头痛(migraine)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所致,则选定手温度反馈训练效果较好。  现介绍紧张性头痛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疗前准备  1.治疗室湿度一般保持在摄氏18~25度,舒适而温暖,病人不感到过冷或过热。特别是进行皮温和皮肤电反馈训练时,室温波动不应超过0.5摄氏度。室内光线偏暗,陈设整洁,空气流通。一个房内最好治疗1个病人,最多不宜超过3人,尽量保持房内安静,减少谈话和走动,以免受到干扰。  2.病人的心理准备向病人讲解该病的医学心理学知识,使病人了解该病与认知、情绪和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通过主观努力使全身或局部放松是消除心身过度紧张的最好方法。同时使病人了解仪器安全可靠,是帮助自己学习并迅速达到放松目的的最佳工具。  3.治疗前,在安静状态下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生化和症状等四个方面作基线测定。心理方面,采用各种人格和情绪测定的量表,生理方面,可利用现有设备或生物反馈仪作呼吸、血压、脉搏、肌电、皮温等测定。生化方面,视现有条件而定,一般作血尿中儿茶酚胺、唾液PH值、电解质及溶菌酶含量等。症状等级评定,根据现有症状按病人主观感觉自行制定,如头痛一般分为10个等级,0级为无症状,最高级为最剧烈的头痛体验。  4.获得病人基线数据后,再给病人应激刺激。例如要求病人作心算或想像可怕事件,以观察病人肌紧张反应,特别是头部肌肉反应的程度,并观察应激后恢复的时间。  (二)治疗阶段  1.病人按每日规定时间前来治疗,事先禁用咖啡或酒等刺激饮料以免影响自我感觉,排空大小便。先在房内静坐15~30分钟,然后斜靠在沙发上。沙发靠背宜长,使头部能舒适地靠在上面。电极放置按所要测定的肌肉而定,通常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放在双目平视瞳孔上方过眉1厘米处,一个参考电极放在两个记录电极之间。反馈仪放在病人前方小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或听到所发出的肌肉放松的指示信号。第一次治疗时,治疗者要亲自在旁指导,使病人学会体验头部肌肉放松程度与反馈信号变化的关系,了解到自己的意念活动可以影响体内生理信息的变化,从而能作到集中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参加到治疗中。  2.开始治疗时调整仪器的阈值,使它处于最灵敏的状态,即头部肌肉放松的微弱变化也能引起信号的明显改变,同时教给病人各种放松技巧,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使病人增加训练的信心。当病人掌握了使头部肌肉放松的技巧后,在下一次治疗时增加仪器的阈值,使病人须加强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原来的仪器所给出的放松程度的信号。这样经过数次训练治疗就可使头部肌肉达到理想的放松程度,从而头痛也就缓解。  3.治疗一次约30分钟左右,每周3次,同时配合家庭训练每日1-2次。所谓家庭训练即是将在治疗室中由生物反馈仪指引下所学到的头部肌肉放松体验,回到家中后在没有仪器指引的情况下,每日自我训练1~2次,以巩固所获得的体验效果。要病人认识到家庭训练是整个生物反馈治疗不可缺少的步骤,是否坚持家庭训练,直接影响到一下次治疗时的基线数值和放松程度。它又是重新塑造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求病人每日填定治疗日记,内容包括自己的生活、病情和治疗(包括自我训练)的情况:例如记录一天内头痛强度的变化曲线,横坐标为一天24小时(1小时为1格),纵坐标为头痛强度。标明引起头痛的诱因和头痛消退的措施、自我训练时的感觉、服药和睡眠情况等等。由于病人自己评定病情的变化,通过填写日记促进病人对自身内部信息的察觉,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实践证明病人十分愿意书写这种治疗日记。  一个疗程一般需要4-8周。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白癜风][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前列腺][前列腺][产后妇科]
在寻医问药您还可以
百万医生在线解答问题,100%回复
手机客户端,让您随时随地问医生
免费咨询、预约三甲医院专家
与患友和专家一起,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查看药品信息,帮您合理选择药品
帮您了解疾病知识,一本疾病百科全书
大家都在搜:
擅长:不孕不育等&&&&&&&&&&&&&&
&&&&&&&&&&&&&&&&&&&&&&
&&&&&&&&&&&&&&&
: &&&&DOI: 10.3969/j.issn.14.24.015
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构建 tissue construction of the muscle, tendon and ligament
颈肩痛患者颈肩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图特征
黄& 萍1,钱念东1,齐& 进1,罗仕华2,陈& 博1,邓廉夫1
1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与关节病损重点实验室,上海市& 200025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伤科,上海市& 200025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neck shoulder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neck and shoulder pain
Huang Ping1, Qian Nian-dong1, Qi Jin1, Luo Shi-hua2, Chen Bo1, Deng Lian-fu1
1Shanghai Institute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edics,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one and Joint Diseases with Integrated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
2Department of Traumatology, Shanghai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25, China
参考文献(0)
当今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尤其长期坐位作业者(如使用电脑),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使颈、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被动或静态收缩,而前臂或手部的重复性操作和(或)精细操作会加重颈肩肌肉的工作负荷,长期肌肉负荷增加、缺血、缺氧、组织损伤而引起局部疼痛[1-12]。1998年美国一项研究调查中发现,从事计算机处理工作的人大多数出现颈背部疼痛,同时研究发现从事技术性服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人由于颈背部疼痛,大约每周有3个工作日不能上 班[13-14]。国外也有研究证实长期坐姿和视屏终端作业能导致颈部肌肉功能紊乱而出现颈部疼痛[15]。颈部及背部肌肉功能紊乱引起不适疼痛是国外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每年要花费为35亿-145亿美金[16-17]。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与工作有关的肌肉功能紊乱引发的颈肩部疼痛也进行了一些调查。张革新等[18]对大连开发区一家微型电机有限公司两车间18-27岁静态作业工人颈肩痛进行了调查,显示长期坐位手动作业工人的颈肩痛分别为32.4%和22.0%,均明显高于非静态作业工人,说明长期坐位、高频率、持续手动操作工人容易发生颈肩痛。罗少波[19]报道临床上长期坐位作业引发的颈肩疼痛患者日益增多,并且向年轻化发展,临床上见到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十一二岁。安雅婷[20]观察2 000例颈椎病患者中,青、中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且女性多于男性,从事电脑操作者占的人数比例最大,为34%(680例),电脑操作员颈椎病中颈肩疼痛发病率明显增高。颈肩疼痛后期即颈椎病时颈肩部骨骼、关节已出现形态学改变,临床上CT和MRI影像学检查是公认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对颈椎病确诊、疗效评价有重要作用。但临床上也发现,所见的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很多情况下并不随着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出现明显变化。而且在颈肩疼痛的早期即只有颈肩部肌肉劳损时,临床评价主要依靠患者主诉症状、体格检查,很少有客观的检查依据。鉴于颈肩疼痛多由长期颈肩部肌肉过度劳损引起,并呈低龄化趋势。现在,临床上对早期颈肩疼痛尚缺乏好的检测方法而延误合理的防治。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新型、安全、无创的肌肉活动检查手段[21-25]。实验拟探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在定量评估颈肩疼痛的应用价值,观察颈肩疼痛患者在不同运动方式下的颈肩部肌群的肌电活动,从而了解其肌肉的功能,为颈肩疼痛的临床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设计:比较分析。
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运动功能测试室完成。
对象:招募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和瑞金医院长期坐位工作的办公室人员参与实验。
纳入标准:①长期坐位作业者:每天坐位作业至少7 h,每周至少5 d(至少35 h)。②单侧颈肩疼痛。③愿意参加本次测试,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骨关节疾病、外伤、手术引起的颈肩疼痛者。②严重心、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③精神病、自制力差、语言或智力障碍者。④心理疾病者。⑤孕期和哺乳期妇女。⑥伴其他疾病可能禁忌运动练习者。⑦测试前24 h内剧烈运动者。
最终参与实验者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9-67岁,平均(46.75&13.14)岁;体质量48-94 kg,平均(63.81&12.62) kg;身高1 520-1 900 mm,平均(1 633.13& 94.71) mm;左侧颈肩疼痛10例,右侧颈肩疼痛22例;病程1-10年。
测量仪器:应用美国NORAXON公司生产的TELEMYO 2400R G2 型号的表面肌电图遥测仪,软件版本为:MyoResearch XP Basic edition 1.07,肌电信号数据采集频率为1 500 Hz,用无线接收器将原始数据储存在电子计算机中,应用美国Noraxon公司专用信号处理软件MyoResearch 进行分析。电极为德国TYCO HEALTHCARE DEUTSCHLAND GmbH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
目测类比评分法:每位受试者在进行表面肌电图测试前,对颈肩疼痛的程度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疼痛及不适的量表,简单、实用、患者易接受。目测类比评分法是在纸上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每位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目测类比评分法&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6-10分为重度疼痛[26]。
表面肌电图测试方法:利用空调机把实验室温度维持在25-28 ℃,使表面肌电信号的测定尽可能保持肌肉温度的一致性。测试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受试者测试程序,并训练2次,使他们熟悉测试过程。充分暴露颈肩部待测肌群,用体积分数75%乙醇棉球充分擦试局部皮肤脱脂,待干后,电极置于左右侧颈竖脊肌(C5水平距中线1 cm处)、左右侧斜方肌上支(C7与肩峰连线中点)。共测试4块肌肉(左颈竖脊肌、右颈竖脊肌、左侧斜方肌上支、右侧斜方肌上支)。每块测试肌肉贴2个电极片,这2个测试电极片的中心间距为2 cm,与测试肌肉纤维的长轴方向平行。参考电极粘贴在测试电极外侧10 cm范围内。电极间按要求用导线连接。为了获得最佳表面肌电图信号采集效果, 电极应牢固固定在皮肤表面。受试者先取站直放松位,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间距保持与肩同宽,尽量将身体重心落在两足当中,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后,头正颈直。首先①低头:令其以中速向前低头至最大限度,持续5 s,再以中速将头颈恢复到直立位,停留5 s,连续做5次,记录低头过程中表面肌电图信号;然后进行②头后伸:令其以中速头后伸至最大限度,持续5 s,再以中速将头颈恢复到直立位,停留5 s,连续做5次,记录头后伸过程中表面肌电图信号;最后进行③双手上举:受试者听到开始口令后以中速做双上肢同时向前伸直上举180 ℃,保持5 s,再以中速放下双上肢至原位,停留5 s,连续5次,记录整个双上肢上举和放下过程中的表面肌电图信号。测试中,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受试者放松,并指导其在3种运动方式前保持身体站直姿势一致。3种运动方式间休息约1 min,避免其他部位的疲劳,总个测试过程进行摄像记录。采集的原始表面肌电图信号利用软件自带的信号处理中的全波整流及平滑功能进行处理,平滑采用均方根公式计算,时间窗设置为100 ms。利用软件自带的标准表面肌电报告分析颈肩肌平均振幅;用频谱/疲劳报告分析颈肩肌平均频率斜率。标准表面肌电报告分析按每组测试数据中每次肌肉活动为一节段进行手动打标对表面肌电图信号进行分析,频谱/疲劳报告分析按每1 s为一节段进行标记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受试者颈肩疼痛程度的目测类比评分、测试肌群的肌电原始信号、平均振幅、平均频率斜率。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 13.0软件包(美国SPSS公司)统计处理,统计结果以x(_)&s表示。颈肩部疼痛侧与非疼痛侧测试肌肉之间的比较用配对样本t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 & 0.05表示。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3.1 &颈肩疼痛&颈肩疼痛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成为世界上常见的健康问题。临床上根据病程、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颈肩疼痛分为软组织劳损型颈肩痛、颈椎病型颈肩痛[27]。软组织劳损型颈肩痛是颈肩疼痛的早期,它是由于长期坐位作业(如使用电脑)时颈后、肩部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血管被压缩导致血液循环减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在局部积累,刺激神经,从而产生疼痛[19]。临床表现仅有颈肩部疼痛、特定压痛点。辅助检查中暂无神经根脊髓受累征象、X射线片未见明显椎孔所在改变、无椎动脉供血不足表现[28]。颈椎病型颈肩痛是颈肩疼痛的中晚期,患者早期颈肩疼痛时没有及时治疗或不改变姿势,长期紧张后局部缺血、缺氧继续加重,从而发生无菌性炎症,甚至挛缩变形或肌肉力量逐渐减退,导致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关节、肌肉、韧带、筋膜的积累性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颈肩疼痛、头晕、头痛、耳鸣、颈项僵硬、颈部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麻木。影像学(X射线片、CT、MRI)显示颈椎曲度有改变,棘突偏离中线,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形,骨刺形成或脊髓受压等改变。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脑部供血不足[19-20, 27]。实验选择的测试对象均为颈肩疼痛的早期(即软组织劳损型颈肩痛)。
3.2 &表面肌电图&表面肌电图早期主要用于运动学研究,分析某种运动时各个肌肉的启动、时序和对运动贡献的大小。现已广泛应用于腰腿疼痛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估、运动劳损后功能状况的评估、肌肉疲劳评定以及与工作有关的肌肉功能障碍的评估等[29-50]。表面肌电图的分析主要包括原始肌电信号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的指标包括平均振幅、肌电积分值等。平均振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力的大小;肌电积分值与肌肉张力呈正相关。频域分析的指标有中位频率和平均频率以及它们的斜率等。由于表面肌电图的频谱曲线并非呈典型的正态分布,故从统计学角度而言,使用中位频率反映频谱特征的变化要优于平均频率。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发现应用平均频率反映肌肉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的敏感性却优于中位频率[51]。作者利用肌电原始信号、平均振幅、平均频率斜率分析颈肩疼痛患者颈肩肌肉的肌电活动情况,从而了解其功能。
3.3 &肌电原始信号&表面肌电图原始信号是指未经处理的、大量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电位募集,电流通过人体组织到达皮肤,再通过记录电极,前置放大器后视觉显示形式,其波幅特点是在正、负极间振荡,能直接、真实的反映肌肉的电活动。原始肌电信号的密集程度和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肌肉收缩的幅度或力量。在一定范围内,密集程度和高度越高,表面肌电图信号越强,则肌肉收缩越强;反之,密集程度和高度越低,表面肌电图信号越弱,则肌肉收缩越&弱[52]。由结果可见,受试者在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其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原始信号较非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原始信号密集程度和高度低,则肌电信号较弱,肌肉收缩力较弱。
3.4 &平均振幅&平均振幅是一段时间内瞬间肌电图振幅的平均,其变化主要反映肌肉活动时运动单位激活的数量、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类型以及其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与不同肌肉负荷强度条件下的中枢控制功能有关[53]。平均振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肌肉活动强弱、肌力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即肌肉开始运动至肌肉疲劳前,肌电振幅值越高,表示肌肉活动能力好,肌力较大;反之,肌电振幅值低,表示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或肌肉活动水平低,肌肉活动水平低可能是由于肌肉抑制、肌肉萎缩等所导致。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平均振幅均较非疼痛侧降低(P & 0.05),说明颈肩疼痛患者疼痛侧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活动下降,肌力较小。可能由于患者局部肌肉的的疼痛和不适使肌肉抑制,功能活动下降,肌电活动相应减少,导致肌电波幅降低。临床工作中发现,与工作有关的颈肩痛患者常因疼痛而害怕或减少活动(工作),时间久了会引起相应肌肉的功能减退,容易疲劳或转变为慢性颈肩痛,形成恶性循环[54]。因此,对与工作有关的颈肩痛患者应定时进行颈肩部肌肉的功能训练,放松局部肌肉,避免肌肉长时间紧张而引起疼痛或给予合理的物理治疗等。
3.5&平均频率斜率&平均频率表示的是过功率谱曲线重心的频率。斜率,亦称&角系数&,表示一条直线相对于横坐标轴的倾斜程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平均频率斜率表示时间-平均频率曲线的斜率,代表运动过程中平均频率的相对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肌肉功能状态。在肌肉运动过程中,肌肉疲劳,频谱左移,表现为平均频率值下降,所以在肌肉产生疲劳时平均频率斜率为负值[2,7]。表面肌电图频率的负向斜率值不易受干扰的影响,对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降低较为敏感,平均频率斜率负值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肌肉的疲劳程度越严重,平均频率斜率已被认为是测量肌肉疲劳最合适的参数[55]。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平均频率斜率与非疼痛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选择的病例均为早期颈肩部疼痛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法平均分为5.03分(中度疼痛),疼痛能忍受、非持续性、休息能稍缓解,其颈肩部肌肉劳损、肌肉疲劳不严重。②人体骨骼肌纤维主要有2种成分,Ⅰ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Ⅰ型肌纤维是慢收缩纤维,以低频电位活动为主。Ⅱ型肌纤维是快收缩纤维,兴奋主要表现高频放电,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同部位骨骼肌肌肉组织中的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组成比例不同,低强度运动(即小于20%最大自主收缩状态),以Ⅰ型肌纤维活动为主,只有随运动时间的持续或运动强度增加,肌纤维募集形式才会逐渐过渡到以Ⅱ型肌纤维为主。再高强度运动(大于50%最大自主收缩),肌肉出现疲劳时,Ⅰ型肌纤维被募集比例又会越来越大,频率下降[56]。考虑实验进行的动作是受试者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为一般的低强度运动,而且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强度没有递增。颈肩部疼痛侧与非疼痛侧的肌群在整个运动中募集的可能都是Ⅰ型肌纤维为主,没有因为运动时间的延长或运动强度的增加,过渡到募集Ⅱ型肌纤维,而肌肉是以一个相对固定的频率进行电活动,理论上平均频率将不会产生任何变化。平均频率斜率在较低的运动强度下不能很好地反映肌肉疲劳。③表面肌电图频率分析方法用于肌肉疲劳评价时,多限于静态活动,即等长收缩的评估。实验进行的是动态活动即等张收缩,因肌肉同时具有角度变化,不易比较出差异[57]。因此,在实验中颈肩部疼痛侧与非疼痛侧肌电活动的平均频率斜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3.6&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其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原始信号较非疼痛侧弱;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的平均振幅值均较非疼痛侧降低(P & 0.05);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的平均频率斜率与非疼痛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①颈肩疼痛患者疼痛侧颈肩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可能肌肉收缩力较弱。②在一般的运动中,时域指标可能比频域指标更具敏感性,表面肌电图波幅分析能较好的客观评价颈肩疼痛患者颈肩部肌肉功能。③肌肉疲劳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降低,它是一个可逆过程。同不适感一样,疲劳是肌肉负荷作业的一种急性效应[58]。早期颈肩疼痛患者肌肉疲劳不严重,是可逆的,只要定时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疼痛就能缓解甚至康复[59-60]。如果长期的、反复的肌肉疲劳得不到完全恢复,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伤,导致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颈椎病型颈肩痛。因此长期坐位作业的办公室人员要定时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1研究背景:
颈肩疼痛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成为世界上常见的健康问题,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在颈肩疼痛的早期即只有颈肩部肌肉劳损时,临床评价主要依靠患者主诉症状、体格检查,很少有客观的检查依据。鉴于颈肩疼痛多由长期颈肩部肌肉过度劳损引起,并呈低龄化趋势。现在,临床上对早期颈肩疼痛尚缺乏好的检测方法而延误合理的防治。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新型、安全、无创的肌肉活动检查手段。实验拟探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在定量评估颈肩疼痛的应用价值,观察颈肩疼痛患者在不同运动方式下的颈肩部肌群的肌电活动,从而了解其肌肉的功能,为颈肩疼痛的临床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此实验得出:①颈肩疼痛患者疼痛侧颈肩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可能肌肉收缩力较弱。②在一般的运动中,时域指标可能比频域指标更具敏感性,表面肌电图波幅分析能较好的客观评价颈肩疼痛患者颈肩部肌肉功能。③肌肉疲劳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降低,它是一个可逆过程。同不适感一样,疲劳是肌肉负荷作业的一种急性效应。早期颈肩疼痛患者肌肉疲劳不严重,是可逆的,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要重视颈肩部肌肉活动的定时锻炼,以使患者疼痛缓解甚至康复,减少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颈椎病的患病率。
2实验设计构思介绍:
颈肩痛是由颈肩部软组织(主要是肌肉)的慢性劳损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新型、无创的肌肉活动检查手段,能测量肌肉的活动和功能。应用表面肌电图对32例单侧颈肩疼痛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站立下,进行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时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表面肌电测试。在测试前,对患者的颈肩疼痛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比较受试者颈肩部疼痛侧与非疼痛侧测试肌肉的肌电活动。为表面肌电图的应用和颈肩疼痛患者合理防治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3与其他同类研究的比较:
表面肌电图能够评定神经肌肉功能,反映肌肉的活动状态,定量评价肌肉负荷、肌肉疲劳、肌肉功能。它是一种新型无创性检查,安全,操作方便,不受体位、姿势、环境的影响,价格低廉,已广泛用于劳动生理学、康复医学、人类工效学和体育科学等方面的神经肌肉功能检查。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而临床上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颈肩疼痛病情、治疗的研究较少。鉴于颈肩疼痛多由长期颈肩部肌肉过度劳损引起,而表面肌电图是检测肌肉的活动和功能状态,它可以对所检查肌肉进行工作情况、工作效率的量化并能指导患者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拟探讨表面肌电图检测技术在监测、诊断颈肩疼痛病情中的应用价值,动态观察和定量评估颈肩疼痛患者颈肩肌肉的功能。为临床上颈肩疼痛患者适当治疗、尽快康复提供客观依据。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研究亮点: 实验特点在于应用表面肌电图对32例单侧颈肩疼痛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站立下,进行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时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表面肌电测试,证实其疼痛侧的颈肩肌肉的活动能力下降,因此建议长期坐位作业的办公室人员要定时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
基金资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基金项目(12XJ10033);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2ZR1449500)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Abstract:BACKGROUND: Pain of neck and shoulder is the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caused by chronic strain of the neck and shoulder soft tissue (mainly muscle). Surface lectromyography is a new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muscle activity, which can measure the muscle activity and functi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eck-shoulder muscl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eck and shoulder pain,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nd the reasonabl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neck and shoulder pain.
METHODS: Thirty-two office staffs with unilateral neck and shoulder pain were examined with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nd 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es of the neck erector muscle and trapezius muscle were recorded under the posture of lowering head, lifting head, and hands up.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s of neck and shoulder pain were recorded before the test. Then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muscle electromyography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in side and non-pain sid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average visual analogue scales in patients with neck and shoulder pain was 5.03 before test. Under different postures, the original myoelectricity signals of the neck erector muscle and& trapezius muscle in the pain side were weaker than that in the n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amplitude value of the neck erector muscle and trapezius muscle between the pain side and the non-pain side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verage frequency slope value of the neck s erector muscle and trapezius muscle between the pain side and the non-pain side (P & 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ck and shoulder muscle activity ability decreased at the pain side of patients with neck and shoulder pain, and the office staffs with long-term seat assignments should exercise their neck and shoulder muscles regularly.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Key words:
中图分类号:&
基金资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基金项目(12XJ10033);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2ZR1449500)
邓廉夫,博士,研究员,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与关节病损重点实验室,上海市
作者简介: 黄萍,女,1968年生,湖北省咸宁市人,汉族,2004年复旦大学毕业,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生物力学研究。
并列第一作者:钱念东,男,1976年生,江苏省武进市人,汉族,1999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技师,主要从事影像学、生物力学研究。
引用本文: &&
萍,钱念东,齐
进等. 颈肩痛患者颈肩部肌肉的表面肌电图特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Huang Ping,Qian Nian-dong,Qi Jin et al.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neck shoulder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neck and shoulder pain[J].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 .
2.1&颈肩疼痛患者临床信息&所有参与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参与者临床信息见表1。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2&颈肩疼痛患者颈肩疼痛程度&表面肌电图测试前,32名受试者颈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平均分为5.03分。
2.3&颈肩疼痛患者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的疼痛侧与非疼痛侧所测肌肉肌电原始信号的差异&受试者在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原始肌电信号较非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原始信号弱,见图1-3。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4&颈肩疼痛患者低头过程中颈肩部肌肉肌电振幅与频率斜率的变化&受试者在低头过程中,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平均振幅值均低于非疼痛侧(P & 0.05);受试者疼痛侧与非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平均频率斜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2)。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5&颈肩疼痛患者头后伸过程中颈肩部肌肉肌电振幅与频率斜率的变化&受试者在头后伸过程中,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平均振幅值均低于非疼痛侧(P & 0.05);受试者疼痛侧与非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平均频率斜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3)。
2.6&颈肩疼痛患者双手上举过程中颈肩部肌肉肌电振幅与频率斜率的变化&受试者在双手上举过程中,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平均振幅值均低于非疼痛侧(P & 0.05);受试者疼痛侧与非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平均频率斜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4)。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冯皓宇,马
迅,何李明,陈
强,张彦男.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年争好,李
晖,李瑞欣,孙
成,张西正.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震,牛丽媛,安
刚,郭亚山,吕松岑.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聂继平,温树正,白志刚.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海,周初松.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鲍小刚,许国华.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郑盼盼,于新凯,左
群,李弯弯,宋亚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赵文杰,张
闽.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洪亮,司家文,沈国芳.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阮晓慧,李
亮,吴佩玲.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戴文敏,丁
稳,徐琳琳,李方祥.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雪梅,翟丽东.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艳,窦传字,刘慧荣,吴璐一,陆
嫄,王晓梅,胡鸿毅,吴焕淦.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汪曾荣.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991-995.
黎,叶俊儒,陆
科,沈跃莉,朱江婷.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版权所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辽ICP备号 新出审字[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地址:沈阳10002邮政信箱,邮编:1101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收缩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