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足协官网什么政策

中国足协深夜连颁两新政---深圳特区报
第A40版:体育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要闻
第A03 : 专版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前海特报
第A07 : 公告
第A08 : 大都会·综合
第A09 : 专版
第A10 : 专版
第A11 : 广告
第A12 : 专版
第A13 : 广告
第A14 : 专版
第A15 : 专版
第A16 : 专版
第A17 : 专版
第A18 : 专版
第A19 : 专版
第A20 : 专版
第A21 : 国防特报
第A22 : 中国
第A23 : 中国
第A24 : 国际
第A25 : 专版
第A26 : 专版
第A27 : 专版
第A28 : 专版
第A29 : 专版
第A30 : 专版
第A31 : 专版
第A32 : 专版
第A33 : 今日财经
第A34 : 今日财经·股市
第A35 : 广告
第A36 : 人文天地
第A37 : 人文天地·综艺/连载
第A38 : 广告
第A39 : 广告
第A40 : 体育
第B01 : 广告
第B02 : 超级楼市/会展经济
第B03 : 广告
第B04 : 广告
中国足协深夜连颁两新政
明年或迎大批当打之年球员无球可踢
足协新规天价外援越多,上交的调节费越多。
足协新规也许会让很多当打之年的球员无球可踢。
■ 深圳特区报记者
24岁,在职业足球领域还可称之为小将,他们刚刚走出U系列,正式进入成年职业球员的行列,但因为中国足协刚刚下达的新政,中国足球的大批24岁小将可能因为无球可踢被迫面临退役。 24日晚10点左右,中国足协官网加班加点连发两条新政:《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加上抬头和落款,两条加起来只有507字的通知,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 年龄和国籍是个问题 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是因为中国足协下发的这两条通知太具杀伤力,目前在中国职业联赛效力的很多球员,未来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年龄或国籍面临尴尬甚至不得不另谋出路。 中国足协在《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中规定:“为进一步通过职业联赛锻炼年轻球员,鼓励俱乐部加大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经研究决定: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这条通知可以称为今年“U23新政”的升级版,按照目前中超和中甲联赛,大多数俱乐部使用3名外援首发计算,到下赛季,还必须有3名U23球员出场,相比现有规则,意味着至少有2名23岁以上球员将失去位置。要履行中国足协的政策,俱乐部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削减外援人数,要么削减23岁以上球员。 《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通知》则主动把俱乐部引向了削减外援这条路,通知规定:“为限制职业足球俱乐部追求短期成绩、盲目攀比、高价引援、哄抬价格的行为,维护职业足球联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该项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各俱乐部应当从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规范引援行为,理性投入,依法管理,按照要求做好引援合同管理和备案工作,严禁通过签署阴阳合同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中国职业联赛中目前身价最高的外援是奥斯卡,上港为其加盟花费了超过5亿元人民币,如果有俱乐部引进同样身价的球员,意味着还将多花5亿元的调节费,即便富贵如恒大、上港,恐怕也很难承担如此高额的引援费用。 新政的实施是个问题 两条新政的初衷,是为了增加中国球员特别是U23球员的出场机会和出场时间,使国内球员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在两条通知刚刚发布不到1小时,就有俱乐部表态全力支持足协新政。 但放眼世界足坛,这两条新政都是创新型的,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少问题。 上有政策,从来就下有对策。今年的“U23新政”实施后,北控俱乐部就创造了开场仅4分钟就换下U23球员的纪录。要求U23球员与外援出场人数相同,有一种极端的可能,就是球队在垃圾时间用U23球员换下全部的外援。 此外,外援引援调节费,规定也是针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虽然中国足球俱乐部目前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但实现俱乐部在账面上不亏损并不是太难的财务工作,例如后台公司提供大量赞助费等,成本至少会低于引援调节费。 新政还会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参加亚冠的球队怎么办?按照亚足联规定,亚冠球队可以报名3名非亚外和1名亚外共计4名外援,如果因为引援调节费而不引进或少引进外援,必然降低球队在亚冠的竞争力,如果引进,不仅将缴纳高额调节费,外援还可能在国内联赛面临无球可踢的局面。 再抠个字眼,中国足协规定,U23球员出场人数必须与外援相同,如果某球队已经使用了相同人数的外援和U23球员,只剩下1个换人名额的情况下,场上又有一名球员受伤必须替换,而与之对位的只有1名U23球员,恐怕就很难解决。 联赛的热度是个问题 作为中国足球的主管机构,中国足协颁布的政策,足球俱乐部只能执行和积极应对,但球迷、赞助商不会买足协政策的账。 根据2016赛季的数据,中超联赛场均上座人数为2.42万人,已经超过了意甲、法甲等知名赛事,位列全球第5位。此外,中超联赛还在上赛季实现了海外转播覆盖71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中国职业化改革以来的新高。 就在5月22日,中超联赛冠名签约发布会才在北京举行,中国平安以10亿元冠名赞助费的代价,与中超联赛续约5年,这同样创造了中国职业联赛冠名赞助费用的新高。加上此前6亿元冠名中超4年的合同,中超联赛9年内仅冠名赞助费就狂揽16亿元。 但球迷只会观赏最好看的赛事,资金只会涌向最热门的赛事,一旦新政执行效果不佳,造成联赛甚至整个中国足球降温,对于发展青训,恐怕也不是好事。 球员的出路是个问题 回到文章的开头,足球场上各队只能有11名球员踢,两条新政提升的是U23球员的出场机会,同时也会压缩外援和23岁以上国内球员的出场机会,外援大不了换个地方就业,在国内都踢不上球的23岁以上国内球员,很难指望他能留洋挣钱。 而且新政公布后,23岁就成了职业球员的一道坎。球员的年龄会不断增长,很有可能今年还是个香饽饽,明年就成了一块鸡肋,因为一年时间,能够让你从23岁变成24岁。 踢不上球的24岁职业球员能干什么呢?24岁就可能被迫退役,又会不会让那些怀揣着足球梦想的少年和他们的家长们望而生畏呢?明年中超或有新政_网易新闻
明年中超或有新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明年中超或有新政)
本报讯(记者 刘超峰)正当中超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向喜爱“折腾”的中国足协日前又提出明年中超新政提案,开始征求中超各俱乐部的意见。昨日,记者从河南建业俱乐部获悉,包括建业足球俱乐部在内的中超各队在收到新政提案通知后都比较抗拒,但大多也是“敢怒不敢言”。下赛季,中国足协计划继续推行新政,为了更多听取各俱乐部意见,足协发出了调查函,按照这份提案的设想,2018赛季每家中超俱乐部累计注册外援人数最多6人,同时注册并报名外援人数最多为4人,单场比赛外援累计上场最多为3人;而中甲俱乐部外援累计注册人数为4人,同时注册并报名的人数最多为3人,单场比赛外援累计上场最多为2人。在2017赛季之初,中国足协的一纸外援限制令,就使得大多数中超俱乐部在上场外援人数上执行的就是3人。现在这个新的政策只是在注册人数上各减少了1人,其实对于各队来说没多大影响。因为无论可以注册多少人,上场人数都是3个,多注册的意义其实不大。问题在于新政正式取消“亚外”的身份,也就是说各俱乐部注册的4名外援当中,可以没有亚洲外援。从今年开始,亚外已经逐渐踢不上主力,在各队起到的作用也变得越发有限。
关于U23的新政,在足协看来,目前中超多数球队的U23首发球员都会“走形式”的被迅速换下,U23新政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推出“强留”U23球员在场上的举措,正是为了防止个别俱乐部“闪电换人”的钻空子行为。为此中国足协曾出台了下赛季的U23新政,要求每场比赛U23球员的上场人次要与外援持平,这一政策饱受各界诟病,被认为培养年轻球员过于激进,不但会影响联赛的观赏性,还有拔苗助长之嫌。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中国足协态度有所松动,或将听取各俱乐部的意见后再做决策。足协方面计划更改U23新政,具体变为各俱乐部每场比赛至少安排1名U23球员首发登场,且每场比赛每队至少要有1名U23球员留在场上比赛,这个政策与国家队主帅里皮此前提出的建议基本吻合。
(原标题:明年中超或有新政)
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解读足协新政:引援或全面叫停 投资人提前退场?
5月24晚,中国足协突然发布两项新政。如同晴天一声霹雳,立刻让中国足球圈炸了锅。可以想像,中超各俱乐部的引援有可能会全面“停止”或者是最大可能地“减小”,明年联赛的水平精彩程度也会随着年轻球员被强行派上场会大大降低。继而是否会产生赞助商、投资商大面积撤退,现在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引援势必全面叫停在今天晚上新政出台之前,相信很多俱乐部已经酝酿好了二次转会的名单,无论是更换外援,还是引进内援,各家俱乐部都有了一个小九九,哪怕不是为了今年的二次转会,也要提前为明年的转会未雨绸缪。但是,一道新政突然来临,很多俱乐部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下自己的腰包口袋了。因为以现在各俱乐部的收支情况来看,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家俱乐部不是处于亏损状态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再买人,无论是内援,还是外援,只能掏出双份的转会费,一份给对方俱乐部,一份上交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俱乐部势必会暂时停止原来的引援计划,因为这直接涉及到各俱乐部的引援预算,引援费用直接翻倍,投资人是否能够承受得起,相信很多人要打一个问号,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联赛精彩程度下降在2017年的中超联赛开始前,足协推出了U23球员新政,多数俱乐部没有准备,只能赶鸭子上架,硬把没有任何中超联赛,能力也尚欠缺的U23球员推上场,结果自然是这些球员打上一会就只能被匆忙换下场,连志在争冠的上海上港都是如此作法,更不要说那些为了保级而战的球队。当然,也有一些球队大胆启用了U23球员。在这些球队中,U23球员水平不错的,可以对球队起到有效补充,但这样的球队毕竟是少数。如果说只有一名U23球员上场,还不至于使得联赛精彩程度受到太大影响。但如果从明年开始,按照现有外援政策,就意味着必须有3名U23球员上场。这对于很多俱乐部几乎是一个“天灾”,因为很多俱乐部储备的U23球员只有四五人,这些球员多数没有中超经验,如果一下子被硬推到中超联赛之中,对于联赛的影响可想而知。  本赛季初,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外援及U23球员的出场新政,据了解,在明年的中超和中甲联赛中,关于这两个球员人群的政策还将进行细化。  据悉,新规调整后的具体内容已经出炉,下赛季的中超和中甲联赛中,将分别减少1人次的外援报名,中超全年总注册外援为6人次,同时报名4人次,每场联赛最多上场3人次;中甲则相应为4人次、3人次和2人次。不过,目前中国足协尚未就亚洲外援的上场细则进行明确,由于亚冠联赛中仍然执行3+1原则,所以需要参加亚冠联赛的中超球队需要按规则引进亚外,在新政颁布后,对于其他不需要参加亚冠的球队来说,亚外就并非必需品,而这种差别可能也会影响到各支球队的竞争水平。  此外,新赛季每支俱乐部的23岁以下球员注册人数不得少于6人,其中必须包括至少2名U21球员。为了避免在今年联赛中,首发U23球员被闪电换下的情况,新规要求每队除至少1名U23球员首发以外,还要求全场比赛至少有1名U23在场,以此保证年轻球员的锻炼质量。另据了解,中国足协还将对中超、中甲预备队联赛的U23球员上场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周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第12版:赛季CBA联赛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U23政策细化
补充U21条款——明年中超继续新政
这个周末,2017中超联赛就将落下大幕,各中超俱乐部在进入休战期的同时,将为来年新赛季展开准备。来年中超联赛在政策方面将有何变化?这显然是外界颇为关注的。日前,中国足协已经就来年中超联赛的外援以及年轻球员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减少外援数量的情况下,今年初推出的“U23新政”将进一步细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出“U21新政”。应该说,从长远而言,明年推出的政策对于中国足球尤其是各职业俱乐部进一步注重自身年轻球员的培养是有益的!
外援实施注4上3
总数减少1人
早在今年8月份,中国足协曾发布了关于征求《2018 年中超、中甲联赛外籍球员注册报名人数规定》意见的通知,对下一个赛季中超、中甲俱乐部的外援政策作出了新的规定。其中,中超注册外援为4人、中甲注册外援则为3人,每场比赛上场人数分别为3人与2人。当时,尽管中国足协只是以“征求意见”的形式了解各中超、中甲俱乐部的反馈与意见。但实际上,对于中超、中甲联赛减少外援的人数,各个俱乐部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中国足协之所以提出减少外援人数,这与国内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是吻合的,而且,对中国足球本身而言,过去两三年的实践已经佐证了一点,即大肆“烧钱”、拼命引进天价外援,根本就不可能发展中国足球。而且,在即将过去的2017赛季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上海上港队烧了那么多钱、引进了几位天价外援和外教,可结果仅仅只是有希望去一争足协杯赛的冠军,中超及亚冠联赛的冠军则已旁落。减少一名外援,对于俱乐部而言无疑是一种“减负”。
而且,中超联赛实施“注四上三”的外援政策,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征战亚冠联赛的四支球队,因为亚足联在亚冠联赛中实施“3+1”的外援政策,总外援人数也是4人。征战亚冠联赛的几支中超球队可以引进一名“亚外”。或许有人会说,其他不参加亚冠联赛的俱乐部会引进一名“非亚外”高水平外援,而引进“亚外”的俱乐部显然是“吃亏”了。理论上似乎是如此,实质则未必,因为中超联赛中仅仅只是同时出场三名外援,不管“非亚外”的水平较“亚外”高出多少,球队也只能从四名外援中选择三人出场。而且,引进“非亚外”的俱乐部或许在转会费、薪酬等方面支付得更多,更何况外援最终技战术水平发挥如何,“匹配”很重要,毕竟足球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项目。所以,究竟是“亚外”还是“非亚外”更有利?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说中甲联赛的外援限制为3人、同时出场2人,这其实是让我们的低级别联赛为中国的本土球员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舞台。在确保顶级联赛的整体水平不受到太大影响的前提下,让我们的二级联赛甚至三级联赛为本土球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减少中甲联赛的外援人数、控制各队的收支,这样的大方向和大思路也是没有太多问题的,甚至可以说较以往的决策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而今年中甲不少球队因为伤停,或多或少都经历了难以凑齐3外援的时期。冲超的大连一方和北京人和,根本上还是靠着更高质量的本土球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甲上两名外援,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让中乙的“升班马”更好地适应中甲,因为中乙联赛队伍是没有外援的。
所以,在整体发展趋势方面,减少外援应该说是中超、中甲联赛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本土球员会有更多的出场机会,不管是首发还是替补出场。
90分钟内U23球员
始终一人在场
据了解,在“U23球员”的问题上,中国足协并没有走“极端化”,而且采取了更为合理的方式来进一步延续当前的“新政”。从2018赛季开始,各队在每场比赛中不仅将继续执行“至少一名U23球员首发出场”的规定,而且还进一步明确规定:每队在每一场比赛中,自始至终必须有一名U23球员在场上。换而言之,像今年中超联赛中各队疲于应付、开场不久后马上就换下U23球员的做法将不会再有“市场”,其目的就是让各个俱乐部真真实实地重视本俱乐部球队的年轻球员的培养。
这样的新规定,较之上半年足协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中所提出的“上几名外援的同时必须要上几名U23球员”,显然是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也更为科学、更为合理。首先,中超联赛的整体水平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实际上,通过2017年近一个赛季的中超联赛实践,不少俱乐部注重U23球员的培养的话,不仅没有影响到整体球队水平的下滑,相反还能够有效地促进队内球员之间的竞争。最为典型的就是天津权健队,像刘奕鸣、张修维(停赛之前)、郑达伦等几名U23球员的表现就非常突出,甚至已经成为队内不可或缺的主将。
也正因为此,此番中国足协从明年的联赛开始,要求各队在一场比赛90分钟内始终确保有一名U23球员在场上的决定并不过分。相反,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让各家俱乐部更重视本球会年轻球员的培养。在出现场上U23球员受伤、不得不换下场的情况下,因为替补出场的必须是一名U23球员,这就让俱乐部球队不能只盯着一两名U23球员,而是要在日程训练中注重所有U23球员的培养。
这个政策的出台,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足协听取了国家队主教练里皮的意见,因为针对很多俱乐部疲于应付、早早地将U23球员换下场的情况,里皮就曾明确提议:应该是用U23球员换下U23球员。这对于中国年轻球员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至2018年,“U23球员”是指95年龄段球员,而95年龄段队伍除了明年1月份的第三届亚洲U23锦标赛之外,至8月份还有一个印尼亚运会男足赛。很显然,这样的政策也是让我们的U23球员也就是95年龄段球员有更多的实战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准。
新增U21条款
替补中至少2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继续完善“U23政策”的同时,考虑到1997年龄段球员是未来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适龄球员,为了能够兼顾未来东京奥运会男足国奥队的建设、给这个年龄段的球员以更多的比赛机会,中国足协在明年的中超联赛中除了继续实施“U23球员”政策之外,还针对97年龄段球员专门作出了这样一个规定,即各队在每场比赛的报名名单中,至少要有两名U21球员,U23球员总报名人数不得少于6人。
应该说,这个细则也是兼顾到了多方。首先,中国足协没有在原来“U23”政策基础上像过去那样一变再变,而是让政策有一个延续性。如果将“U23”直接演变成为“U21”,则对于1995年、1996年出生的球员是不公平的。如今则是避免了这种不公平。其次,U21球员本身属于U23范围内的球员,在U23球员必须首发出场时,俱乐部球队中如果U23球员不算很强,可以选择U21球员首发,就像今年不少俱乐部中所作出的选择那样,如河南建业选择胡靖航、重庆力帆选择南松、天津泰达选择杨立瑜,等等。这其实也是在为东京奥运储备人才。
而且,这一条规定的出台,其实也是希望各俱乐部在人才储备方面更有长期性,在考虑到95年龄段球员的同时,更要兼顾97年龄段乃至更小年龄段的球员培养。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细则。
U23政策细节
还需更明确
尽管外界一直非议不少、甚至反对意见依然存在,但U23政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在2017年经过一个赛季的实施之后,效果是甚为明显的。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数字是:95年龄段U22国足在2016年正式开始组建,当时入选过U22国足的适龄球员,总人数未超过40人,而且每次集训也就那么几张面孔。但在今年一年,U22国足这个月将在贵州展开第五次集训,先后召入队内参加集训的球员就已经接近80人,而且每一次集训都有新面孔出现。而这些新面孔全部都是在今年中超中甲联赛中曾经有过出场的。
所以,从长远角度来说,U23新政的实施,对于中国足球人才的培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这样培养在短时间之内未必能够见到效果,只有在经过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真正见到效果。因为从人才的培养角度来说,中国的本土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最最缺少的是正式的比赛,只有通过联赛这样对抗性强、压力大的比赛的磨练,才能真正成长起来。而且,一名球员的成长,不是靠训练、而是靠一场接一场比赛的积累,才能成长为优秀人才。正因为此,像这样有利于中国足球长远发展与建设的政策,就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下去。
当然,在相关政策的细节方面,恐怕还是更应该明确。譬如,U23球员必须90分钟始终一人在场上,则一旦出现这名U23球员被红牌罚下场了,该如何处理?是否必须要换上一名U23球员?假设没有换人名额了,又如何处理?再譬如,一队用完了三个换人名额,但U23球员恰好出现了受伤不得不下场的情况,只能是10人打11人,那么,是否还要执行“必须有U23球员在场上”的规定?比赛结果是否依然有效?类似这些“极端情况”,足协恐怕还是需要在下发通知时更加明确,以防产生歧义。
另一方面,当中国足协出台“U21球员”政策时,俱乐部与中国U20国青选拔队赴德参加地区性联赛之间的矛盾恐怕会进一步更加突出。面对新政以及新形势,中国足协如何更好地协调与地方俱乐部之间的这方面的关系?这无疑是考验中国足协的智慧了,也对足协提出了新课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足协主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