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最不喜欢的运动喜欢玩的运动,在欧美人都不流

与欧美人相比,为什么中国人长到20多岁了还是一脸稚气未脱?
我的图书馆
与欧美人相比,为什么中国人长到20多岁了还是一脸稚气未脱?
中国人长到20多岁了还是一脸稚气未脱的样子,而欧美国家的人才10几岁看起来就特成熟,身体方面也不是中国同龄人能比的。
还有,为什么中国人的外表看起来成熟的晚却显老的早?
应该是:为什么欧美人从20岁开始到50岁就没感觉有什么变化呢?华人却比较明显。20岁的时候就跟40岁一样,到了50岁了还是那样就没啥变化。
【的回答(107票)】:
的确如此。我的样本主要是法国,特别是女生,以至每次回上海都觉得满大街年轻美貌的萝莉啊有木有!!!法国美女的功夫主要还是在化妆和气质修养上。
我的答案是他们化特别早,有的甚至幼儿园时就已经基本脱离父母,不像国内到高中都有父母罩着,观念不同。
由于独立得早,他们很小起就有社交活动,并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多,化妆,烟酒,通宵聚会等远比国内的孩子们提早并且频繁,所以外貌上他们成熟得的确相当早。
除了社交活动,大人们平时也平等地与孩子们交流,所以他们很早就融入成人世界,并且参与做决定什么的。所以十几岁的小女孩心智已经相当于国内二十几岁的大姑娘。
有人觉得和人种有关系,有可能……这边长大的华人比同龄的西方人看上去年轻,但是比国内来的华人看上去成熟……我觉得
至于中国人老得早,以我接触的样本,我暂时不觉得。女生的话我觉得老得不早啊,西方有些30左右的女人已经很恐怖了,烟酒和化妆也害人的。而中国女人在这个时候还很有姿色呢。
男人没特别观察过-,-
如果男人老得快,生存压力的确是可能的原因。西方哪有30岁前买房的。这点我很赞同,买了房子就把自己禁锢了,而30岁前是闯天下的阶段。国内的年轻人为房子愁白头发的时候,西方的年轻人在到处远行。需求不高,房价自然也高不了。
【益之的回答(52票)】:
十分赞同陈浩的解释。不过还是在此补充一个旨在解释生理成熟速度的尝试性角度:该现象是因为进化机制给出的生理发育解决方案。
最简洁的答案就是:基因会告诉身体:『环境好就长快点,环境差就长慢点』。而欧美国家的人普遍环境优越,营养过盛,因此长得很快。(虽说垃圾食品是不健康的,但基因可不管那么多啊)&
因为基因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人的生理发育过程是基因设计好了的,好比胚胎阶段何时长胳膊,青春期时何发育第二性征等。这些事件会因环境而变化(下面要讨论的),但即便在有限制级电影的欧美国家,也不至于出现一个不负责任的电影检票员就能让一个小孩提前买票迈入青春期。所以,文化对生理发育速度的影响是有限的。
所以,据目前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对此问题的理解,个人感觉一个比较适合该问题的解释是生命史理论。具体来说,是『反应规范』的概念(基因相同而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出现的状况)。因为这不仅可以很好的解释该问题,并且可以很好的解决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早熟」的问题。因为该理论试图解释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有些生物个体成熟的早,有些成熟的晚?
那么「生命史理论」解释了什么?答:解释了『为「生殖成功」设计的「表型」』。翻译成白话就是,因「个体经历」不同,不同生物会做出不同反应,以成功生育子子孙孙。从而造成了有些生物大,有些小;有些成熟的早,有些晚;有些后代多,有些少;有些活的长,有些活的短。
对于何时成熟的问题,『生命史理论』如是说&:『对于特定环境来说,选择不同年龄成熟会意味着不同的利弊组合,而某个特定年龄(或年龄区间)会是权衡利弊之后的最佳选择。』
------------------------------------------------------------------------------------------------------------------------------------------------
这是因为以下几条基本假设:
1.&&& 「第一次为人父母」时越老,则相较「更年轻的新父母」,后代拥有更好的生存率。(也就是说生物们之所以不会一生下来就立马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等后代成活率的提高。这也可以说是晚婚晚育的理由之一吧^^)&
2.&&& 「第一次为人父母」时越老,因生育前成长时间更长,则相较「更年轻的新父母」,后代更多。(很好理解,因为你个头更大了嘛,对许多植物和鱼类来说这点都很重要)
3.&&& 这些拖延成熟时间的好处会因更短「世代时间」带来的好处被抵消。而这些好处只能通过更快地成熟得到。(这就像银行的「复利」一样,存的时间足够长的话,计息期越短,你在相同时段内就能获得更多利息。因为利滚利,而对于生物的生殖,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至于为啥这条对生物们如此诱惑,请参考:)应对无处不在的死亡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早生」。&但进化如何晓得「早生」的道理呢?是这样的:这个办法是进化「想」出来的。因为,当一个群体成天生死未卜的时候,喜欢「早恋」,早早留下香火再走的个体便成功留下了「早恋」基因。而那些坚持「晚婚晚育」的个体往往绝后。因此,「晚婚晚育」的基因也因此越来越少。经年累月,「早恋」基因在该群体的「基因库」中扩散,最后大家都「早恋」,都「早育」。换句话说,当环境中危险较多时,生育的圣神使命指示你必须尽快达到生育年龄。&
4.&&& 当一个群体达到进化上的平衡,在某年龄成熟的好处和坏处会达到平衡。(也就是说,会有一个最佳生育年龄或年龄区间)
以上四条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个体」的生育计划,在应对身体快速生长的情况时(或说环境好时)会让身体早些成熟;而在应对身体慢速生长的情况时(或说环境不好时)会让身体晚些成熟。
注意计划本身不需要改变,也没法改变,因为体内基因,授之父母,而非环境。所以一个人晒黑了,或者长了老茧,是不会遗传给孩子的。但这是否跟响应环境的生育计划矛盾呢?不会。因为其实环境没有改变计划,只是符合了计划中设定好的情景。这个计划是进化中被筛选出来的,而其表现形式就是下面要说的『反应规范』。
================================================================================
那『反应规范』是如何得到的呢?以下是具体分析:
上图中,横轴为年龄,纵轴为体重。最上面的曲线代表快速的生长;最下面的曲线代表慢速的生长。(快速的生长暗示更好的环境)
较短的绿色竖线表示『总在达到相同年龄时成熟』。显然,这是会产生问题的,因为如果一个生物总是在达到相同年龄时成熟,在成熟时,慢速生长的那个的生育能力会不如长得快的那个(因为上面四条假设);
较长的蓝色横线表示『总在达到相同体重时成熟』。显然,这也是会产生问题的,因为如果一个生物总是在达到相同体重时成熟,在成熟时,慢速生长的那个会有死亡率的问题。换句话说,它可能早已经挂掉了(还是因为上面四条假设)。
由于基因写下了身体的N年发展计划。因此,对于『聪明的基因』来说,在何时成熟的问题上,无论是『总在达到相同年龄时成熟』,还是『总在达到相同体重时成熟』的刚性标准,都不是稳定的『设计方案』。而最好的应对方案,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因势而变,就是图中的『红色曲线』。又叫『反应规范』。
这个『反应规范』,其实相当于一个进化产生的『基因口诀』,让身体做决定时视情况而定:
如果我营养良好就这么办,如果我营养不够就那么办。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反应规范』(还有长得不一样的):
图中横轴为年龄,纵轴为大小(身体)。k1, k2, k3, k4四条虚线代表不同的生长率。实线代表最佳成熟年龄和大小的组合。这幅图想说的就是,像k1那样,温饱无忧,身体大小发育迅速的,早点成熟就能生下更多子子孙孙;而像k4那样,环境艰苦,身体大小发育缓慢的,退后成熟时间就能生下更多的子子孙孙。
================================================================================&&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生理成熟加速的具体案例:
图中横轴为年龄,纵轴为体重。可以看出,十九世纪时,女性体重生长较慢;而二十世纪时,女性体重生长较快。上方的反应规范表示推测出的,由于更好的营养造成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欧洲女性的差异(长箭头)。下方反映规范表示推测出的,由于青少年死亡率下降引发的进化反应。表型对营养的反映被认为造成了最常观测到的变化,约三年。加上对于青少年死亡率的变化,最终的进化反应会将成熟期再提前一年。
也就是说,由于营养好了,死亡率低了,欧洲女性的成熟年龄在短短一百年间提前了四年!
所以说,成熟的早是因为环境优越造成的。就像当代的小孩子普遍发育更快一样。
================================================================================
================================================================================
================================================================================
================================================================================&&&
与以上不相容的是另一种解释,来自&J. Philippe Rushton 写的一本颇受争议的书:《种族、进化与行为:从生命史的角度》 (一下简称《种族》),其中分析想想破绽很多: &
& & & & & 《种族》&将人类简单地分为三大群体:黑人、白种人与黄种人。并陈列数据说明在生理发育速度上:黑人比白人快,白人比黄种人快。(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简单的分类有没有依据?因为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种族与基因之间找不到可靠的联系)
& & & & Ruston 的想法大致是,在温暖而变化无常的非洲环境进化出的人类,采用了早生多生的策略,而迁徙到寒冷欧洲和当时更寒冷的亚洲的人类,逐渐推延了生育的年龄,采用了晚生少生的策略。于是,性成熟的年龄,黑种人比白种人早,白种人比黄种人早。(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南北延伸的非洲大陆跨越多个气候带,而欧亚大陆地理差异性也很大,如此简化是否合理?而且像黄种人也很早就迁徙到了东南亚甚至热带。)
& & & & &Rushton&认为,在非洲,气候比北部大陆更加温暖且各种果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但是,干旱、风暴以及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带来的致命疾病提高了死亡率。在没有现代医疗保障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在非洲的生存需要采取「早生多生」「多子多孙」的策略;(其实生育早晚和生育数量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然而,在气候寒冷的欧亚大陆,食物相对短缺,因此延长了走出非洲的人们摄取能量所需的时间,以及生理发育所需的周期。
依据 《种族》&中引用的数据,黑种人比白种人,白种人比黄种人平均有:
1 更短的妊娠期
2 更早的生理成熟(肌肉控制,骨骼以及牙齿发育)
3 更早的青春期(具体数据如首次月经年龄)
然而,Rushton&所引用的数据,属于聚合数据,也就是说来源庞杂,因此意味着会有许多无法控制的干扰因素。比如忽略普遍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差异(依据生命史理论足以造成个体差异的因素)。
请大家注意的是,《种族》&全书的论点依赖一个概念:r/K 选择理论。&此理论流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但在《种族》一书成书的九十年代就已经失去了重要性,因为被数个实验研究批判。该理论不能准确的预测许多动物的生命史。批判者包括参考资料中耶鲁公开课的 Stearn 教授。具体的批判文章请见
其实 r/K 选择理论的『替代理论』,就是上文中的『生命史理论』。因此可以说,《种族》的观点是建立在被实验证伪而遭主流学界抛弃的理论之上的。
其实,生物界有着各种奇葩,许多动植物都能将人类的平庸瞬间秒杀。要知道墨西哥屎壳螂的一生平均只生4.5个小孩(比人类自然状态少)。而加拉帕戈斯象龟十五岁还看不出男女,在野外大概要到四十岁才能性成熟。最后,人类是群居动物,本能上喜好区分「我们」和「他们」,但请不要一有差异就拿来支撑自己固有的偏见。因为这是人类常犯的思维盲区。何况即便无情的大环境让我们不同,但有情的每个人依然可以选择尊重不同,并让不同变成我们共同的财富。&&
================================================================================
================================================================================
================================================================================
================================================================================
参考材料:
「耶鲁大学公开课:进化,生态和行为--------第十一课:生命史进化」&
Yale Open Courses: Evolution, Ecology and Behavior 122: Principles of Evolution, Ecology and Behavior, Lecture 11 Stephen C. Stearns
J. Philippe Rushton.&Race, Evolution and Behavior: A Life History Perspective. , 2000
附注:对以上问题本人只是略懂皮毛,十分担心误导大家,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傅林浩的回答(24票)】:
但是我倒是觉得现在中国小孩子看上去就很老成事故,老外有的中青年眼神中还闪烁着天真
【弦音的回答(8票)】:
1、人种问题
人种不同,直接造成人的骨骼外观不同,譬如欧美人相对来说都是深眼眶,高鼻梁,这很容易就让亚洲人觉得这是骨骼发育完善的个体。
2、着装、化妆
欧美人相对着装时尚且偏向“成熟”路线,并且他们基本从16岁开始就会化妆,这进一步辅助了外形上的成熟。
3、举止言谈
因为欧美的孩子相对都比较独立,真正像中国很多家庭那种父母一手包办长大的孩子不同,他们从小就要自己独立处理很多问题,解决自己的很多麻烦,并且家长多数都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成人看待相处,所以真正到高中阶段,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很成人化了。
【Avatar Ye的回答(7票)】:
一个冷笑话就是“中国人好可怜啊,死的都好年轻……”实际上亚洲人长相上的确老化的要比高加索人种慢。另外一个原因是社会认同,西方社会的年轻人爱装成熟;东方社会的年轻人爱装可爱。不过都一样爱装B。
【朱松清的回答(4票)】:
我觉得外在的表现主要是有以下本质
1. Antioxidant,抗氧化,或是阻止自由基的形成,肤色较浅的容易受阳光紫外线的氧化而老化,所以白人的皮肤容易老化而有皱纹和斑点,反而埃萨尔比亚是世界小姐最多的地方。另外,和饮食结构有关。亚洲人比较综合,抗自由基的成分多,而欧美人的肉食为主的饮食成分中自由基比较多,容易老化,但是体格健壮。
2.气质不同,本质是文化和教育不同。中国教育需要大大反省,比较大陆人和香港人就不一样。原来的香港英国政府是不办学校的,只是资助民间办学,所以大部分学校都是教会学校,这样出来的人一看就知道有诚信和自信。另外欧美人过了40岁开始心智成熟,age beautifully and gracefully. 经常可以看到很优雅的老奶奶(当然这和她们更年期注意补钙有关)
【Fishenal的回答(2票)】:
亚洲黄色人种看起来更加年轻一下,同龄的白人看起来老一些,你看女人就能看出来了,亚洲女人很纯皮肤很细腻,欧洲的同龄人就显得苍老的多。我认为是人种的问题,不能以貌取人
【sixue的回答(4票)】:
han, 『喜欢讨论丑陋的中国人的中国人』这个标签是谁加的,这没啥关系
陳浩说的有道理,然后不得不吐槽一句
对中国人来说,不化妆是政治正确,这个真的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一大伟大遗产,希望不要丢掉
【贼西宝的回答(1票)】:
主要是教育方式,社会见识,社交和阅历整的。
【樱大力?的回答(1票)】:
我觉得除了社会因素外,身体机制也是一定的因素。
欧美那边的人崇尚自由自在的发展,享乐主义,所以性发育的也早,十几岁的孩子就看起来比亚洲人要成熟好几个档次(身体+心理),但是他们在饮食和起居上不注重养生(养生不仅仅指的运动),所以老的也很快,特别是女孩子,已过了25基本就没法看了,皮肤皱得不行,色斑遍地,未老先衰,只可远观,而中国女孩(亚洲)即使到了30岁,要是保养的还行也看起来很小,很少有那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的。
【陈伟的回答(0票)】:
其实生活方式和审美观都很有关系。亚洲人的审美倾向其实是受日本影响比较大,讲究清纯,突出年纪小;欧美人身材高大,突出就是成熟。
【Chen Chen的回答(0票)】:
种族的原因吧
比如女人的胸部、臀部,普遍是白种人比较丰满且坚挺,相比之下黄种人就比较娇小
所以从外表看上去,黄种人就有点“稚气未脱”了
【Kevin Tong的回答(0票)】:
我觉得是人种问题,欧美女性20岁时候衰老快,亚洲女性30岁时候衰老快,到了40-50岁的时候 她们的衰老程度趋于一致
【孙硕的回答(0票)】:
可以参考下“彼得·潘综合症”——极端一点的表现为肥猪流杀马特那样的,正常的表现是缺乏独立生活与独立思考能力。
【张Ender的回答(1票)】:
发育的早,有的说跟饮食有关,肉类中催熟的东西太多了。
【王庭威的回答(0票)】:
其实不单只可以比较国内和国外的,
也可以比较一下乡下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或者南方相比于北方,其实也有差别的。
一个现象的出现肯定不会是只有一个原因的,各种原因应该都可以归咎到吧。
【Elliot Xu的回答(0票)】:
说基因影响较大的应该拿出
「在中国生活了好几代的外国人后裔与当地人比较
在某外国生活了好几代的中国人后裔与当地人比较」
样本够多且确实有差异性的研究数据才有说服力
【高雨晴的回答(0票)】:
曾经有老外表示,欧美成熟女性的胸部和中国女人比比较,fall得比较厉害(这是原词)于是老外一直对中国女性青睐有加。。。。= =!!!
【许晶的回答(0票)】:
其实人活着的情况就是一个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精神状况,当这两者都不同的时候,外在的表现肯定不同。
1、人种问题;亚洲人种与欧洲、非洲是肯定不同的,皮肤的外观等等也是不同的。
2、社会心理问题;国人的“稚气未脱”很大的情况是心理不成熟,往深了说是中国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国外的中老年也不乏“稚气”的眼神、单纯的心理,但整体社会的开放,必将引起“社会”人的成熟心理。
3、生活习惯问题;老外的饮食、起居、化妆、运动,使每个人看起来既成熟又保持了活力。国人在这个年龄段的生活习惯,相对而言必然显得孱弱。说实话,真觉得现代中国人的体质很可能比以前封建社会要差很多。
【刘震林的回答(0票)】:
白种人,20岁、40岁、60岁,看上去都是40岁
黄种人,20岁看上去是20岁,40岁看上去是40岁,60岁看上去是60岁.
馆藏&6958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外国人眼中中国人都是乒乓高手 热爱运动开心玩_网易体育
外国人眼中中国人都是乒乓高手 热爱运动开心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和这些超级业余的老外们相比,一起来这个场馆采访的一个同行应该算是高手。
Excel体育馆,伦敦奥运会比赛场。场馆外湖边的一片空地上,摆着几张乒乓球台。几位老外在那饶有兴致的对攻,虽然动作超级不到位,水平完全不敢恭维,但是难得那份兴致,只要开心就好。突然就想到单位的那张球台,想起了每天闲暇时在那里玩得不亦乐乎的同事们,很想念。&和这些超级业余的老外们相比,一起来这个场馆采访的一个同行应该算是高手。于是,他操刀上阵以球会友。一个名叫史蒂夫的哥们儿,将球拍交给这位同行,指着他的朋友罗斯说:“帮我打败他。”然后,就悠闲地站在一边看热闹去了。估计在他的心中,每一个中国人的乒乓球水平都会非常强,如今他请到了有实力的“外援”对阵罗斯,自己自然是高枕无忧了。虽然这个同行哥们儿内心很纠结,是友谊第一,还是受人之托比赛第一,但是由于对方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他只是简单发了一下力,就轻松搞定了对手。以至于罗斯高呼:“你肯定是来参加奥运会的!”而在得知了我们的身份是来采访比赛的记者时,他竖起了大拇指。“中国人打乒乓球都这么厉害!”这哥们儿的思维还真是简单,而这份简单还真挺可爱的。&
其实,乒乓球起源于,被称为“桌上的”。只是,英国人最终未能像中国人把这项运动玩到极致。就在昨天的男单决赛现场,主持人还打出了“欢迎乒乓球回家”的标语。即使是没有英国本土选手参赛,决赛现场依然是坐满了热情的观众。无论是介绍运动员的时候,还是比赛中选手们打出精彩的对攻,现场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而在比赛间隙,现场主持人时不时都要秀上几句汉语“中国,中国!”“加油,加油!”在乒乓球场馆混合采访区服务的志愿者,会说汉语的也明显多于场馆。就连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也是经常和中国记者“混”在一起,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居然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奥运徽章送给我。呵,这就是乒乓国球的魅力,连记者都跟着沾光了。
本文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不一样的体育视角
国人"玩不起"
的贵族运动
冰壶,早在14世纪就已在欧美等国兴起,因为动辄10几万的造价被称为"贵族运动"。而这项运动被中国人熟知则是因为中国女子冰壶队在世锦赛和温哥华冬奥会的异军突起。但黑马奇迹未持续多久,中国女壶迅速衰落,索契仅排名第7。中国人"玩不起"冰壶,其实并不是钱的事儿。
玩不起!一套10几万堪比"奢侈品" 讲究智慧适合中国人
每套冰壶最高造价13万 造赛道用牛奶+白酒 制冰师10天收入2-5万
从原石到冰壶成品,一共要经历开采、塑形、抛光、上彩、加柄等多个环节。除开采环节外,其他环节全部由手工完成,生产一套冰壶需要五名熟练工人,耗时三天才能完成。但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少有个人成套购买。比赛用的冰壶重约19公斤,由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制成,目前亚洲并没有这种花岗岩的产地。原材料需要用钻石打磨成最终的形状,所以价格不菲。据了解,购置一套(16个)高级的冰壶需要12万-13万元人民币,普通的一套也要4万-5万元。除了最昂贵的冰壶,冰刷和特殊的冰鞋也必不可少,据专业人士透露,一套高档的冰壶个人装备(冰刷、冰壶鞋和运动服)需要四五千元,普通的也要1000元上下。粗略估算,加上每小时1000多元场馆费用,一个普通人想从事冰壶运动的起步价最少也得在10万人民币左右。
冰壶对比赛场地要求极为苛刻。最早的一批国产球馆要走一遍水、一遍牛奶、一遍高度白酒的“奢侈”程序,才能保证冰面符合要求。其中,制冰师是重要一环。截至2012年,全世界只有12个四级高级制冰师。物以稀为贵,专业制冰师的收入不菲,在加拿大为一场赛事制冰,大约需要10天,收入在两万元人民币到5万元人民币之间。一名高级的制冰师,一次大型赛事的收入将达到100万人民币。
截至2010年,我国仅有三个专业冰壶馆,其中,两家在哈尔滨,北京有一家。散客冰道价格360元/时/人,装备租用费80元/人,教练指导费200元/时/人200,陪练出场300元/时/人,包道价格1960元/时/道。
9岁-99岁都能玩不难推广 被称"冰上围棋" 讲究智慧技巧中国人有优势
冰壶运动被称为“冰上围棋”,这个名字充满了东方韵味。之所以将冰壶与棋类比较,是因为冰壶的比赛过程也是一场策略运用的博弈。而冰壶的真正魅力在于“是上到99岁老人,下到9岁儿童都可以玩的游戏,”中国女子冰壶队领队李东岩说,因此冰壶运动虽然昂贵,但事实上推广起来并非想象的那般困难。许多人都把冰壶项目描述成一种高雅的集体项目,像下棋一样,就是把棋盘搬到了冰面上,而且爱好者还可以学会多方面的技巧。
2010年,成立仅7年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打入四强,在外教丹尼尔看来,中国人很适合冰壶运动。队长王冰玉也表示,“亚洲人的身体条件很适合打冰壶。”2003年,当时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蓝立也曾表示:“从中国人的身体条件看,冰壶运动十分适合我们发展,因为中国人的身体柔韧性比较好。”由于欧美人在大部分竞技项目中的先天优势,智慧比拼占主导的项目通常都会在亚洲顺利的开展。事实上,很早就有专家指出,东方人在玩一些智慧类运动中确实有一定优势,比如围棋、国际象棋,中国都是出类拔萃的。
【一张图看懂冰壶】冰上溜石所用场地是一个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点击图片看大图
因为打造冰壶所需材料并非每个国家都有,加上做工讲究,这就使得每个冰壶造价都很昂贵。
冰壶运动三大件:专用冰壶鞋(左一)、冰壶(中)、冰刷。
不会玩!冰壶在中国变"熊猫运动" 女队重蹈女足覆辙
【基础】起步比欧美晚几百年 运动员仅130人左右 经营场馆动辄投资上亿
冰壶运动诞生于14世纪的苏格兰,但直到1993年,中国人才第一次在日本见识到冰壶,并于2000年成立了中国冰壶协会。2001年哈尔滨市体工队成立国家第一支专业冰壶运动队。2003年亚冬会,中国没有冰壶国家队,只能派出哈尔滨队去参加,没想到,以哈尔滨队为班底的中国女队居然拿到了冠军。正是这个冠军,王冰玉、岳清爽等5名队员从哈尔滨去了北京,开始享受国家队待遇。
关于“国内到底有多少人在玩冰壶?”这个问题,说法各异。中国女队中方教练谭伟东给出的答案是“目前注册运动员,在役和退役的加在一起,总共13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保证一定时间训练和比赛的也就50来人。从业人士估计全国冰壶爱好者,应该有六千人左右,肯定不会过万人,绝大多数在东北地区。在中国,玩冰壶的人,比大熊猫还少,甚至有媒体将中国冰壶称为&熊猫运动&。同时因为产业链不成熟,在北京,一位经营冰壶场馆的人士曾透露,在2005年到2010年的5年时间里,投资近一亿。因为成本摆在这里,所以玩一次冰壶的价格也较为昂贵。
【生存】世界冠军月入仅两三千 没有专门的训练场馆 退役无保障
25岁的孙悦作为哈尔滨冰壶队的一员,冰壶运动生涯很可能将在两三年内结束。在余下的时间里,孙悦必须尽可能在大赛中夺得好成绩,那将直接影响到她退役时的就业分配,如果能像那些最优秀的师哥师姐一样,进入政府部门捧起铁饭碗,那将是孙悦最期待的结果。每个月几百元钱的基本工资和只有参加大赛才能得到的训练津贴和奖金,对于一名家境还不错的哈尔滨女孩来说,显得有些微薄。不过,即使是世界冠军,冰壶运动员的收入也算不上丰厚。
国家女子冰壶队教练张为透露,“别看中国女队是世界冠军,运动员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还都是因为她们的人事关系都在黑龙江省体育局里。”不仅如此,在国家队成立初期,多名运动员还因训练环境艰苦而差点放弃。柳荫的母亲曾说,“2000年时,她们连个专门的冰壶训练场地都没有,每天只能在滑冰馆,等着其他冰上运动队训练结束后再上冰训练,哪一天不是练到半夜三更才睡觉?”岳清爽的母亲也曾“曾强烈要求女儿别练了”。
【尴尬】中国女子冰壶重蹈女足覆辙 昔日冠军索契冬奥会坠落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冰壶却创造“黑马”奇迹。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冰壶男队历史性的闯入四强。而中国冰壶女队则早在2009年就拿到了世界冰壶锦标赛的冠军,距离中国人开始接触冰壶运动仅有10多年的时间。在2010年,中国女子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摘得铜牌,并荣获了那一年央视颁发的年度风云人物最佳团队奖。甚至一度有网友调侃CCTV5变成了“冰壶台”。
但在此之后,中国冰壶女队这匹黑马便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他们在女子冰壶世锦赛仅以四胜七负的成绩获得第九名,无缘直通2014年索契冬奥会。而在最近结束的索契冰壶比赛中,昔日冠军中国女子冰壶队以4胜5负的战绩无缘四强,最终仅排名循环赛第七名,从温哥华冬奥会季军到索契冬奥会第七名,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场上队员没有任何变化,青黄不接使女子冰壶队告别了“黑马”身份。而这不仅让人们想起有同样轨迹的中国女足,“铿锵玫瑰”曾在奥运会、世界杯鏖战美国队,夺得过亚军。现在,拿到一个邀请赛性质的四国赛冠军就能让球迷高兴好一阵子了,玫瑰早已凋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才开始真正接触冰壶运动。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为中国冰壶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中国女子冰壶"五朵金花"。
伊春冰壶馆,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冰壶馆之一。
怎么玩?中国冰壶应回归民间 俱乐部制更胜"圈养"专业队
对比:加拿大冰壶人口是中国上万倍 不花纳税人钱 1200个俱乐部"输血"
相比加拿大、瑞典等国庞大的“冰壶人口”,中国算上在役和不在役的“冰壶人口”不超过130人,其中专业运动员仅四五十人,而且基本集中在黑龙江省队和哈尔滨市队里。“加拿大有130多万玩冰壶的人,仅温哥华就有几十个冰壶馆,可以说每个小镇都会有一座冰壶馆。在这里训练,随便找个队伍过招儿都能发现高手。”中国冰壶女队教练谭伟东坦言。要知道在仅有3200万人口的加拿大,冰壶人口高达100多万。但中国13亿人竟不过万。
和举全国之力发展国家队不同,加拿大的冰壶运动基本不花纳税人的钱财,即便拿不到世界大赛的金牌,冰壶也一如既往地给加拿大老百姓带来健康和快乐。加拿大大约有1200个冰壶俱乐部,几乎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一个俱乐部,冰壶馆的数目则超过一万个。很多选手从六岁左右开始接触冰壶,一直到八九十岁还在从事这项运动。俱乐部制的优势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促使这项运动的商业化和职业化,节约金钱和资源,更能激发大众的参与欲望。
因此,即使参加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加拿大也不会向中国一样组织“专业队”,而是从俱乐部当中选拔合适人选。有一个对比很明显,中国冰壶队员是长年&圈养&,白天训练,晚上休息。而加拿大人则是白天上班,晚上训练,即便这样,雄厚的群众基础,还是使加拿大队一直稳坐世界赛场的头把交椅。
破冰:上海已建南方首座冰壶馆 6000大学生受训 师资缺乏成最大障碍
在过去几年,国家体育总局曾经希望通过冰壶进校园。在上海大学城,第一座在南方建成的冰壶馆让周边的几所大学有条件开设冰壶选修课,不到两年时间里,接受过冰壶训练的学生达到了6000人。其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大冬会。
不过,国内的学生队伍平常却没有比赛可比。由于开展得并不普及,目前尚难以举行大学生冰壶比赛,哈尔滨体院的学生只能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专业比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也只能将比赛重点锁定远在2016年举行的全国冬运会。曾入选国家集训队的男子选手马秀玥表示:“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大赛经验,因为平时的比赛打得少。即便是专业选手,每年的巡回赛、全国比赛加起来不过四五场,跟国外队伍相比差距太大。”
同时,国家队的发展主要依靠了外教的指导,然而,在缺少外教的基层,师资的匮乏也影响着冰壶的发展。正如冰壶教练刘春华所说,“现在高校并不缺少学生参与的热情,缺少的是师资力量,现在从事冰壶运动的人应该成为项目的传播者。”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男子冰壶队击败挪威卫冕冰壶金牌。加拿大自1998年参加冬奥会冰壶赛以来,男队已夺得两金两银,女队则获得一金一银二铜,成绩令所有对手难以企及。
黑龙江省顺时针冰壶俱乐部。由前国家男子冰壶队队长王滨江于2004年发起,于2011年8月正式注册成立。王滨江介绍说,“我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并喜欢上这项运动”。
运动,本无贵族平民之分,正如冰壶在中国的发展一样,中国其他的体育项目也只有真正回归大众,才会有更持续的发展。
您认为第845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很好,期待下一期专题
还行,以后会继续关注
较差,编辑需更加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最不喜欢的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