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髋关节肌肉疼痛痛是风湿病的表现吗

风湿性多肌痛
发布时间:08-17-2010
一.什么是风湿性多肌痛
&&&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关节疾病,可以引起颈、肩、髋部的僵硬和疼痛。从字面理解,这个病的定义是&多个肌肉疼痛&。此病大多发生在50岁之后,平均年龄约为7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风湿性多肌痛的僵硬和疼痛是由于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引起的。肩和髋关节最常受累,但其它关节都可以发生。如果您血化验HLA-DR4 基因阳性,您就更容易得风湿性多肌痛,但是风湿性多肌痛的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
二.风湿性多肌痛的症状
&&& 风湿性多肌痛可以引起颈、肩、髋部的僵硬和疼痛,绝大多数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这几个关节中至少两个有症状。
&&&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症状的发生非常突然。风湿性多肌痛病人可以前一天情况非常好,而第二天症状就很重。有时,症状则是慢慢出现的。
&&& 关节僵硬是风湿性多肌痛的主要症状,通常早晨较重。当症状很重时,您连起床都有困难。疼痛会使您半夜里醒来,翻身困难。僵硬会在长时间不活动后加重,比如长时间地驾车。
&&& 风湿性多肌痛还会引起其它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和低热。其它部位的关节也可能会疼痛。手和膝关节可以肿胀。手指的麻木刺痛也可能发生(腕管综合征)。有些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会感到抑郁。
&&& 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前都很健康,而这些症状出现以后都使人痛苦不堪,因为它们可以影响您每天的生活。
&&&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有时还合并其它关节炎如骨性关节炎。但两者间并无关系。风湿性多肌痛和一种称为巨细胞动脉炎的疾病有关,见在下文中讲述。
上一篇:[ 08-17 ]
下一篇:[ 08-17 ]手脚麻痹是风湿病征兆?-中新网
手脚麻痹是风湿病征兆?
  我开始步入更年期,每个月都去推拿,整体健康感觉还好,但不知怎的,最近经常手脚轻微麻痹。近来我几乎每天都躲在冷气图书馆里温书,是不是风湿征兆?我是患了什么病?我该怎么办?吃什么会好起来?(读者李佩云,50来岁)
  一般人手脚麻痹或肌肉酸痛时总认为是风湿,那手脚麻痹是不是风湿病征兆?  
  风湿病一般指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多是关节肿胀、僵硬、肌肉疼痛。初期也有手麻症状,称为晨僵,顾名思义,即是在早晨起床后双手麻痹,至少一小时。起病缓慢,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无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等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肿大日渐疼痛,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往往是游走性,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关节炎,关节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他关节。  
  患者的血液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中医把这类以肌肉、关节麻痹疼痛为主的疾病统称为痹症,主要是受了风、寒、湿的侵袭而发病。
  更年期妇女常见现象   
  你目前正处更年期,手脚轻微麻痹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妇女是常见的。更年期妇女由于内分泌失调,影响血液系统供养失调,微循环出现障碍,末端神经系统也因长期供养不足导致功能减退,因此出现手脚麻痹,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即自然消失,但不定时地反复发作。  
  手脚麻痹也可见于更年期心脏综合征,往往兼有心慌,胸闷,肩背紧,失眠,易气短等兼症。女性在未进入更年期前,体内的荷尔蒙有保护心脏的功能,因此患上心脏病的危险比男性低,但进入更年期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大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因此增加,加上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和胆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造成血液运行不畅,手脚麻痹。
  舒缓麻痹症状方法   
  推拿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暂时缓解麻痹的症状。建议坚持定时运动,长时间坐或工作,每1小时至2小时适当起身运动一下自己的手脚,以促进手脚气血的运行。长时间在冷气室里,穿上袜子有助于足部的保暖,临睡前手脚浸泡温水(20分钟至30分钟)都有助于缓解麻痹的症状。  
  饮食上应多吃一些高热量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坚果类、豆制品、黑木耳、蜂蜜等。少吃油腻食物,特别注意摄取有益健康的脂类,如亚麻籽油、橄榄油。  
  这里介绍一食疗方有助缓解手脚麻痹:有机金黄色葡萄一包500克,白酒适量盖过葡萄,装于玻璃罐内密封一周。每晚临睡前吃酒葡萄8粒至12粒。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文/莫美颜)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风湿病的症状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风湿病的症状
《风湿病的症状》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性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风湿病的症状丶诊断和治疗方法。风湿是指以肌肉丶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为免疫系统疾病,病程长丶难根治。风湿病包含:滑囊炎丶强直性脊柱炎丶粘附性肩囊炎丶骨性关节炎丶银屑病 丶风湿热丶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病丶红斑狼疮丶巨细胞性动脉炎丶多发性肌炎丶腱鞘炎丶纤维肌痛丶炎性肠病关节炎丶风湿性心脏病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在治疗方法上,该书囊括目前的中西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例如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丶免疫抑制剂之外,亦介绍中医的辨证论治丶传统艾灸丶功能锻炼和康复,也教导病人如何调整日常的饮食起居。
风湿病的症状图书信息
出版社:; 精装: 88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商品尺寸: 26.6 x 19.8 x 4 cm
商品重量: 1.6 Kg
ASIN: B002QZPD7W
风湿病的症状内容简介
风湿是指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可能是免疫系统损伤造成的。在现代医学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滑囊炎、、粘附性肩囊炎、骨性关节炎、 、、/、、巨细胞性动脉炎、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炎性肠病关节炎、等。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中有许多种草药用于治疗风湿病,现代医学对上述各种疾病分别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风湿病的症状表现症状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二)僵硬:晨僵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而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1]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六)疲劳: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RA及等。
风湿是由于人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蚀,在关节里产生一种叫“神经毒素”的有害物质。
风湿病的症状治疗方法
风湿病是以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神经等部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因其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愈,有的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西医治疗主要为非甾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其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与其治疗作用一样不应被忽视。中医中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风湿病的症状中医现代灸法治疗
《》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非常准确地阐明了灸疗的不可替代性。灸法,是借助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打通经脉,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增强新陈代谢,活化细胞,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暖通宝膏药是传统灸法的延伸,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与现代综合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灸疗” 、“热疗” 、“药疗”, “三效合一”的作用机理,并且精制而成膏药,使用方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疗效好。
风湿病的症状药物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1、非淄体抗炎药此类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美辛等。
2、慢作用抗风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氯喹等。
3、细胞物此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们往往是、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风湿病的症状外科疗法
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风湿病的症状其他治疗
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少的部分。
风湿病的症状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滞经脉见四肢关节冷痛、面色少华者用四逆汤加减治疗;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妙散;阳虚夹寒湿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等等。
2、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没达到某些风湿病的诊断标准,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已确诊的慢性风湿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祛湿、温经散寒、祛湿、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大多具有与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样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之力虽稍逊于西药,但副作用很少,临床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若属寒者,可选用桂枝、麻黄、乌头、附子、羌活、独活、等;属热者,可选用、、、、、黄柏、丹皮等;属瘀者,可选用桃仁、、乳香、三七、、蒲黄、血竭;属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熟地、鸡血藤、、、杜仲、等。中药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
3.能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其毒副作用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4.口服中药因为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再流经病灶,往往真正能在病灶处起作用的成分已经很少了。目前国内研制出一种“药疚”疗法,,促进病灶的血液循环,让中药等在病灶更好的吸收。
风湿病的症状理疗
物理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减轻疼痛,是一种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比较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一、离子导入。
二、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15到20分钟。
三、蜡疗:先将蜡袋加温软化,放到发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钟。
四、按摩疗法:可以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按摩,先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而使用点、按、捏、拿手法、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等手法。每次治疗时间15到30分钟,2到3天一次。
以上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采用照射及蜡疗时,要注意温度及时间,以免烫伤皮肤、外敷药物时,要注意及时更换,不可以久敷,按摩时手法要轻柔,不可以使用猛力、暴力,以免引起骨折等。
风湿病的症状饮食疗法
风湿病不只是指因受风或受潮湿、寒冷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痛。确切地说,风湿性疾病是指特殊的粘液,由脑流向关节等处而引起疼痛。它包括所有侵犯肌肉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组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发病原因如何均在此列。当然发病原因或诱因可以包括受风潮湿、寒冷等环境因素,也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家族遗传以及退行性病变等。
《风湿解秘》风湿病的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1:薏仁山药猪肚汤: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鲜山药100克,纳入猪肚中,加水6杯,用麻绳把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约两小时,将猪肚取出,去药渣,吃猪肚、山药,饮汤。
饮食疗法2:薏仁苦瓜粥:将鲜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块,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  
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泥鳅、、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风湿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的病变,病因往往与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肿胀、皮疹、肌肉疼痛、雷诺氏现象等,病情往往比较复杂。
风湿病的症状合理锻炼
下面介绍的关节活动操,简单易行,应于起床后和睡前进行,每个动作最少做十次。
1.颈部运动:放松颈部,头各上下运动;慢慢向左右转动;头向两侧屈,耳朵尽量贴向肩部。
2.肩部运动: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动肩关节,做圆形运动;双手握在一起放在头后,双肘尽量向后拉。
3.手腕运动;手腕上下、左右活动。
4.手指运动:手指分开、并拢、手指屈曲、伸直;拇指与其他手指一个一个地对指。
5.下肢运动:分别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方法与上类似。
风湿病的症状活动训练
病人,尤其是晚期患者出现某种残废时,其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个人卫生所基本动作和技巧,是康复治疗的重点内容。
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病残者无论在家庭或社会都不错,能够不依赖他人而独立生活。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起床、穿脱衣服、清洁卫生、饮食、上厕所、上下楼梯或乘坐轮椅、收拾床铺、开关电灯、平地步行等等,这些动作的完成是维持独立生活不可缺少的。当病人经过努力能完成这些动作时,在心理上就可以建立起独立生活的信念,从而对康复治疗充满信心,最后取得治疗的成功。
日常生活活动,应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训练,如尚无明显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时,应做活动幅度较大的生活上的自我服务动作;如已有明显的功能障碍时,要重点保持洗漱、吃饭、步行、上厕所等功能;已有支撑或行走困难时,应首先教病人学会正确地使用、轮椅和其他工具;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有困难时,还可配合使用自助装置。
风湿病的症状目录
第1章 风湿病总论
第1节 风湿病的概述
第2节 风湿病的分类
第3节 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第4节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第5节 风湿病的常见证候
第6节 西医风湿病概论
第7节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及治法
第8节 风湿病的常用中药
第9节 风湿病的常用方剂
第10节 风湿病常用中药药理的临床应用
第11节 风湿病的常用中成药
第12节 中医其他常用疗法
第13节 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第14节 风湿病的护理与调摄
第2章 中医病证辨证论治
第1节 行痹
第2节 痛痹
第3节 着痹
第4节 热痹
第5节 燥痹
第6节 皮痹
第7节 肌痹
第8节 脉痹(附:血痹)
第9节 筋痹
第11节 心痹
第12节 肝痹
第13节 脾痹
第14节 肺痹
第15节 肾痹
第16节 簈痹
第18节 痛风
第19节 骨痿
第20节 颈痹
第21节 肩凝症
第22节 腰痹
第23节 膝痹
第24节 足痹
第25节 产后痹
第26节 狐惑
第3章 西医疾病治疗
第1节 类风湿关节 炎
第2节 系统性
第3节 干燥综合征
第4节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第5节 硬皮病
第8节 痛风
第9节 白塞病
第11节 结节 性红斑
第12节 大动脉炎
第13节 结节 性多动脉炎
第15节 过敏性紫癜
第16节 雷诺综合征
第21节 关节 炎
第22节 炎性肠病性关节 炎
第23节 反应性关节 炎
第24节 化脓性关节 炎
第25节 颈椎病
第27节 骨关节 炎
第29节 肩关节 周围炎
第30节 肋软骨炎
第31节 骨坏死
第32节 结节 性脂膜炎
第33节 坐骨神经痛
第35节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附1 风湿病的中医科研思路
附2 风湿病常用方剂汇编
.健康百科.[引用日期]风湿性疼痛与治疗 _好大夫在线
风湿性疼痛与治疗
全网发布: 22:33:53
发表者:曾凡特
(访问人次:5729)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神经等的一组疾病。许多风湿性疾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在西方"rheuma”一词最早意同catarrhos(卡他尔—炎症),即有疼痛的含义。而作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也是导致许多风湿性疾病出现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一、风湿性疾病疼痛的临床特点(一)关节痛关节痛在风湿性疾病中很多见。关节痛的鉴别诊断是风湿病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因疾病的不同,关节痛的发痛部位、性质、特点及其与活动的关系等亦各有不同。常见的疾病有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骨、晶体性及感染性等。1、类风湿&&& 类风湿病因不清。其关节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包括滑膜衬里细胞增厚、滑膜微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血管翳的形成等。而以上改变也是关节疼痛产生的基础。RA关节痛的主要临床特点是:(1)好发于年青女性,缓慢起病。(2)伴有晨僵,活动后可减轻。(3)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关节疼痛。(4)易侵犯双手小关节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5)关节疼痛呈对称性。(6)对NSAIDS反应良好。2、骨&骨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减少和骨质过度增生为主的慢性。关节病理变化可见局灶性、侵蚀性软骨破坏、软骨硬化、囊性变和代偿性骨赘形成等。关节痛的特点为:(1)多见于老年患者;(2)受累关节多为负重关节如膝、髋、腰椎等,可有关节摩擦音和弹响。(3)多为活动后疼痛,休息后可缓解。(4)关节僵硬感一般小于30分钟。(5)常在远端指间关节查到Heberden结节。3、晶体性晶体性是一组和机体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滑膜病理切片上可发现尿酸钠结晶或CPPD结晶等的存在。急性期绒毛可呈充血、肿胀状态。关节痛的特点为:(1)首次发作多为单,呈非对称性。(2)急性发作的关节剧痛,多于24—48小时内达高峰,关节周围红肿明显。(3)易侵犯下肢关节如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4)多于2周内消退,可反复发作。(5)X片可见软骨下骨及骨髓内有穿凿样或虫蚀样缺损。(二)皮肤痛皮肤是风湿性疾病特别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累及的靶器官之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有脂膜炎、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1、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一种原发于皮下脂肪层的炎症。病理学检查早期为脂肪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二期则以吞噬了脂肪颗粒的泡沫细胞和噬脂性细胞为特点。末期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殖。其皮肤痛的特点为(1)好发于青、中年女性(2)多伴发于皮下结节和斑块,并有触痛。(3)结节常成批发生,对称分布,以臀部和下肢好发,结节消退处局部皮肤凹陷,并有色素沉着。(4)可伴发热,热型不定。(5)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2、结节红斑&结节红斑是由免疫复合物或免疫细胞介导的真皮脉管和脂膜的炎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位于真皮中下部和皮下组织的上部,呈非特异性急性炎性改变;各型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受累;脂肪小叶周边区有炎性改变。疼痛的特点为(1)好发于青少年。(2)多伴于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皮下结节,结节持续几天~几周后可逐渐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瘢痕及溃疡形成。(3)有自限性,可复发。(三)内脏痛&风湿病引起的内脏痛较少见。具有敏感性低、部位弥散、定位不明确的特点。多表现为受累脏器神经支配域区域内的不适,易于与起源于脊柱和躯干的肌肉疼痛混淆。内脏痛的发生主要和相关脏器的血管炎性改变有关。常见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等。1、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表现为血管炎,特征性病理改变有苏木精小体、脾脏血管“洋葱皮”样病变、赘疣性心内膜炎等。除可有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等临床表现外,患者因受累脏器及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内脏痛亦有不同。如:血管炎累及心包、胸膜等可有胸痛及相应症状。而肠系膜血管炎等则可有腹痛、呕吐、腹泻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2、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非典型过敏性血管炎。病理学表现为毛细血管、微动脉及微静脉的血管炎性改变,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血管壁呈纤维素样坏死,可有红细胞渗出。其腹痛的特点为(1)首发年龄在20岁以下,男性多见。(2)弥散性腹痛,餐后加重。(3)伴有皮肤紫癜,尤以双下肢伸侧多见,对称分布。(4)可有关节及肾脏受累的表现,如关节痛、蛋白尿、血尿等。(四)周围神经痛&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痛多和血管炎导致的神经滋养血管的闭塞或直接压迫周围神经有关。前者的常见疾病有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SLE等,后者则可见于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等。周围神经痛的发生往往可伴有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内的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 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中、小肌性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及中层肌纤维肿胀、纤维素样坏死及多种细胞浸润;动脉全层受累时,可有动脉瘤样扩张、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组织缺血或梗死。晚期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周围神经痛的特点为(1)早期表现为病变部位的深在痛,随后可演变为烧灼性疼痛。受累神经支配区域内可有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2)可伴有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如:全身体重下降、网状青斑、肌痛、肌无力、肌压痛、睾丸疼痛或触痛及舒张压升高等。(3)可有BUN、Cr升高,HBV(+)。(4)动脉造影异常。(五)中枢性疼痛&&&& 风湿性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头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精神表现之一。其病理学基础改变则多与颅内血管的炎性病变有关。中枢性疼痛的主要特点为:(1)近期出现的持续性疼痛。(2)可随后发病而出现波动,不易自愈,可伴或不伴其他神经系统局部体征出现。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有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白塞病白塞病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炎。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管壁坏死,大、中、小型血管均可受累,出现管腔狭窄和动脉瘤样改变。白塞病中枢性疼痛的特点为(1)脑膜脑炎引起的头痛可伴有发热、颈项强直等。(2)颅内硬脑膜静脉窦向栓形成时颅内压增高,表现为慢性头痛,视物模糊,严重时可有视乳头水肿。(3)可伴有复发性口腔或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病变。(4)针刺反应阳性。(六)肌肉痛&&& 肌肉痛是风湿性疾病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常见疾病有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1、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 肌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受累肌肉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肌纤维束大小不等。肌痛的特点为(1)四肢近端对称性肌无力、肌痛、肌压痛。(2)皮肌炎患者可伴有上眼睑紫红色斑、以眶周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或Gottron皮疹等。(3)可有肌酶升高及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2、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肌痛是风湿性多肌痛最突出的局部疼痛。其特点是:(1)发病年龄超过50岁。(2)多为颞部、颈部、肩胛带、骨盆带及四肢近端肌肉、肌腱附着部位的疼痛。(3)伴有肌肉僵硬,活动1-2小时后逐渐消失,休息后加重。(4)受累肌肉无红、肿、热,无肌力减退和肌萎缩。(4)对小剂量激素反应良好。&&& 3、纤维肌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引起腰背和颈肩痛及关节周围的常见病。其特点为:(1)全身广泛性疼痛,尤以中轴骨骼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常见。(2)常为刺痛,令人心烦意乱。(3)伴有肌健、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对称性分布的压痛点。(七) 骨痛单纯骨痛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发生率较低,多见于一些代谢性骨病、骨坏死和骨肿瘤等。&& 1、缺血性骨坏死骨坏死的发生与外伤、激素、酗酒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可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骨痛的特点为(1)突发剧痛,主动活动时加重,2/3患者静息时亦痛。活动受限和疼痛程度密切相关。(2)疼痛程度和X线并不平行。(3)MRI有助于早期诊断。&&& 2、症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呈微小破坏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病理改变为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带状骨质和片状骨质稀少、皮质骨内部和内膜下骨侵蚀。骨痛的发生常因脊柱弯曲、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后突引起。确诊需根据临床表现、X线片改变及骨密度测定。(八)情感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在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风湿病患者往往容易产生心因性症状。常见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此类患者的疼痛除具有原发病的特点外,还伴有精神障碍的表现,如焦虑、等。二、风湿病疼痛机制每一种风湿病的疼痛都会涉及多种疼痛原因和疼痛机制,从这一点讲风湿病疼痛是一种复合机制。但主要原因是非感染性,免疫性炎症疼痛。(一)慢性炎症疼痛参与各种、肌炎、皮炎、内脏炎、血管炎、神经炎疼痛。1、免疫复合物性慢性炎症,炎症和疼痛相连。&2、淋巴细胞介导慢性炎症3、&&& 慢性炎症的急性加重(二)&&& 结晶物沉积结晶物沉积与全身性代谢异常有关。有的病与病变部位局部代谢异常有关。结晶物具有一定硬度、体积、直接刺激沉积部位末稍神经产生疼痛,活动时痛加重甚至止动。结晶物直接或间接激活慢性炎症发病机制。1、&&&&& 无机盐结晶物:各种钙盐,产生关节钙化、韧带钙化、胸膜钙化等。2、&&&&&&&&&&& 有机盐结晶物:尿酸钠盐、二水焦磷酸钙盐、胆固醇、含铁血黄素、& 球蛋白。(三)&&& 肌腱、韧带、关节囊牵拉痛&炎症水肿状态的肌腱、韧带、关节囊对牵拉力承受下降,产生牵拉痛。炎症后疤痕挛缩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的柔韧度下降,不能做大幅度动作,易撕裂,拉伤,产生牵拉痛。(四)&&& 力线失准劳损&关节畸形后,相邻骨力线错位会产生横切力、相力、旋切力,造成软骨磨损,韧带和肌腱慢性损伤。(五)软骨和骨损伤&软骨代谢异常是产生骨的主要原因,可以导致骨膜刺激痛。机理不清。(六)情感性疼痛慢性病患者,反复治疗后多惧怕疼痛或痛阈下降。如果痛阈较高,则因失去保护性反应,引发更大损伤和疼痛。二、&&& 风湿病止痛(一)抗炎止痛几乎每一种风湿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非感染炎症。炎症产生多种致炎物质,止痛必须抗炎。但抗炎药物不一定都具有止痛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同时具有抗炎和止痛的作用。其它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免疫抑制剂、生化药物、中药等。(二)止动减痛对急性期病人,重症病人需要休息。绝对卧床和绝对止动时间过长会造成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四肢功能受损、内脏功能减退,慢性期病人只能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三)心理止痛疏导心理障碍,让病人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保持乐观抗病情绪,不过分依赖止痛方法,如实描述疼痛程度,及时减少药物剂量。(四)综合止痛采用中医和西医综合止痛手段(五)治疗原则治疗目的: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减少残废、提高生存。治疗原则:早诊早治、综合治疗、分段变化、长期治疗。用药原则:早期足量、综合用药、分段调整、避免毒副作用。四、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一)药理机制1853年从柳树皮中提取了乙酰水杨酸钠。1899年德国拜尔合成了Asprin,使用至今。1964年美国史克推出布洛芬。1971年法国Vane发现环氧化酶及其同功能COX—1和COX-2。1989年尼德尔曼发现COX和脂氧化酶在致痛中的作用机制。&近30年,NSAID已由三个母药:阿斯匹林、布洛芬、消炎痛发展成10大类、150余种品种,但其药理机制仍然是通过抑制氧化酶,减少PG和白三烯的浓度并进而阻断致痛增敏环节。现今全球每年NSAID处方量是5亿张,每天3千万人服用NSAID。开发新的药理机制的抗炎镇痛药物是重要研究方向。(二)、NSAID临床用药特点1、&&&&&&&&&&& NSAID区别现有NSAID药理机制一样,区分这些药物靠以下几点:1、相对酸度。2、对COX-1和COX-2的抑制程度。3、剂型。4、滑膜和组织渗透力。5、化学结构。6、蛋白结合率。7、半衰期。8、药化学。9、药动学。10、药效学。11、药物副作用。2、&&&&&&&&&&& NSAID特点现在药物共同特点是:(1)药理机制一样,所以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足量使用,因为会使药物毒副作用叠加。2、生物利用度均较高,口服可获疗效,一般情况不主张肌注或静脉滴注。3、大部分药物要经过肝脏解毒,部分药物有肝肠循环、可造成肝、肾损伤。4、口服均有胃肠道反应,用药一年胃粘膜损伤20~51%,胃溃疡穿孔发生率为5%,为A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皮疹,多为敏感个体。5、对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吃了不痛,不吃就痛,不是改善病情药物,无免疫抑制作用,在治疗方案中可增加药效,减少用量。除抗炎镇痛外,均有不同程度解热作用。有的药有抗凝作用。近来又发现这类药物可增加癌细胞凋亡,抑制淋巴细胞DNA合成。6、药物剂型齐全,有口服片剂、胶丸、缓释剂、肠溶剂、针剂、静脉针剂、栓剂。霜剂等。3、&&&&&&&&&&& 药物选择特点国外文献总结为:1、个体对那种药物敏感,可继续使用。初用药者,镇痛起效15~150种、抗炎起效1~14天,连用药一个月无效,视为不敏感。连续用药6~9个月,镇痛效果下降,需要加药量,但亦有维持18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仍然镇疼效果很好的。对钝化品种需要选择新品种予以更换。2、个体对那种药物耐受性最好,选用那种药物。主要是指胃肠道药物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与药物剂型的关系不大,个别人可为无症状胃粘膜病变,甚至小剂量也会发生。药物耐受性和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密切相关。3、充足的药源,使病人减少频繁换药(病人可方便购买药物)。4、病人可以承受的药物价格。以便维持较长时间用药。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各项:1、药物品种选择,初发病人尽可能选择对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均有抑制的药物。选择COX-2抑制特异性强的药物和半衰期长的药物。复发病人或难治病人尽可能选择药理作用新的药或者化学结构新的药。2、剂量选择:初发病人在治疗方案中主张足量给药。但是重症者在炎症控制之前不能完全镇痛,以防活动力过大损伤组织。慢性病人应该完全镇痛和适当活动。完全缓解病人应在治疗方案中完全减掉NSAID药物。3、疗程选择:初发病人3~6个月应达到疼痛消失。病史长者需要终生服最小剂量NSAID。4、配伍原则:在综合治疗方案中,NSAID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合用药可减少剂量,增加疗效。不主张足量联用两种NSAID。5、剂型选择:针剂用于有胃肠粘膜病变者;有消化道吸收障碍者;需要立刻缓解疼痛者;各种口服剂均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同一品种不同剂型联用是允许的。6、个体化原则:通过治疗病人疼痛减轻并可耐受,心情愉快,可自理并从事轻体力劳动。提倡做血药浓度检测。药物PH值愈低,细胞内聚集浓度愈大,愈易影响血、尿PH值。7、减量增效原则。除联合用药外,晚上同服镇静药,白天同服肌松剂。同时用针炙、按摩、中成药、均会达到减量增效。4、&&&&& 药物不良反应对大多数患者胃肠道药物不良反应属A型药物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则为B型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症状有纳差、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胃痛、胃烧灼感等。严重胃肠反应有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溃疡。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1、溃疡病史。2、并用糖皮质激素。3、年龄>60岁。4、药物剂型。5、酗酒。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7、合并多脏器损伤。8、预防措施没落实。其它A型药物不良反应还有轻度肝功异常、一过性胆红素升高、肾间质损伤、增加出血倾向、头痛和偏头痛等。B型药物不良反应有药物疹、哮喘、白细胞减少、继发性再障等。对于年龄>60岁,有动脉硬化、血肌肝升高、并用利尿剂、低灌流状态和子宫收缩不良患者需慎用NSAID。(三)NSAID分类1、&&&&& 按酶选择性分类根据对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的抑制,可分成:1、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双重抑制药,可以抗炎镇痛。2、抑制环氧化酶药,镇痛强抗炎弱。3、抑制环氧化酶激活脂氧化酶药物。镇痛但不抗炎。2、抑制环氧化& 药3、抑制环氧化酶,激活脂氧化酶药物,镇痛但不抗炎。&根据对COX1和COX2活性的抑制,可分成:1、抑制COX2选择性较高药物。2、抑制COX-1选择性较高药物。3、抑制COX-1/COX-2无选择性药物。&&&&&&&&&&&&&&&&&& NSAID的酶选择性作用环氧化酶脂氧化酶药& 名&COX-1&COX-2& COX1/COX2+++—吡罗昔康&0.0015& 0.906&& 600.00+++阿司匹林& 1.6& 277.0&& 173.00++++++吲哚美辛&0.028& 1.68&& 60.00++++布洛芬& 4.8& 72.8&& 15.16++++氟布洛芬&0.082& 0.102&&& 1.25++—美洛昔康&0.214& 0.171&&& 0.80++++双氯芬酸&& 1.57& 1.1&&& 0.70+++奈普生& 9.5& 5.6&&& 0.56++++尼美舒利& >10& 0.070&& <0.007++++塞来昔布&&&& <0.001++++罗非昔布&&&& <0.0012、&&&&&&&&&&& 按化学结构分类&& 按是否含有酸根可分成含酸化合物和不含酸化合物。含酸化合物又分成弱酸类、中度酸类和较强酸类。酸度强弱影响血、尿PH值,也影响组织内药物浓度。&化学分类&&& 药物&&&& PH&& 组织聚积&&&&&&&& 羧&&&&&&酸&&&&&&&&& 类甲酸类水杨酸乙酸水杨酸&灭酸类甲灭酸&&&&&乙&酸&类&吲哚乙酸类消炎痛&阿西美辛&依托度酸&茚乙酸舒林酸&萘乙酸萘丁美酮&邻氨苯乙酸双氯芬酸&苯乙酸芬布芬&&&&苯丙酸布洛芬&丙&酸&类酮洛芬&氟比洛芬&氯索洛芬&杂环芳酸类噻洛芬酸&恶丙嗪&普拉洛芬&萘丙酸芬普生&&&&& 烯&&&& 酸&&&& 类&&&苯并噻嗪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替诺昔康&罗诺昔康&非酸类&&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罗非昔布&&3、按药物学特征分类药名短效<4小时中效4—8小时长效>8小时尼美舒利3&&(前体物)舒林酸&&18双氧芬酸钠1.5&&(前体物)萘丁美酮&&2.4酮洛芬2&&噻洛芬2&&布洛芬2&&吡罗昔康&&45美洛昔康&&25二氟尼柳&&10消炎康&4.5&&&&&&&&&&&&&&&&&&&&&&&&&
发表于: 22:33:53
曾凡特大夫的信息
颈肩腰腿痛的综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综合治疗。特别是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
曾凡特,男,主治医师,曾担任重庆长寿区化工园区医院麻醉科主任、疼痛科副主任。1998...
曾凡特的咨询范围:
患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欢迎您与我沟通我专业内的疾病问题,我需要您提供如下信息:
1、简单病情描述:
曾经做过的治疗
其他疾病史
现在的情况
2、要求上传最近一次的各项检查报告单(B超、CT、核磁等影像资料,各类化验报告单、病理报告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内侧肌肉酸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