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视频算不算运动

下列不属于武昌起义成功原因的是
A.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B.武汉群众基础较好
C._百度知道
下列不属于武昌起义成功原因的是
A.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B.武汉群众基础较好
下列不属于武昌起义成功原因的是
A.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B.武汉群众基础较好
C.革命党人在武汉做长期的准备
D.孙中山亲自指挥
我有更好的答案
做了长期的准备,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
试题分析:D项错误,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在海外,并未亲自指挥。故选D。武昌起义爆发时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同盟会等在武汉地区做了广泛地宣传,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群众基础较好,因此ABC均是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点评: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
采纳率:6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_武昌起义与湖北革命运动
_武昌起义与湖北革命运动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武 昌起 义与湖北革命...
武昌起义一.湖北新军酝酿革命 1.武昌起义背景: ? 保路运动的日益扩大,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湖北新 军一部西调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给湖北革命党人造成......
(一)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意外。 首先孙中山在起义前从未部署在湖北的革命起义。 ...是重要的农业地区性和洋务运动核心地 区,所以武昌起义既存在容易成功的可能性,......http://www.hfbtw.com/kab4948ebefd0a9.html经过反复斗争,起义军 最终掌控了武昌。 7 8 起义过程: ? ? ? ? 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部分鄂军西调入川, 武昌防务空虚。 由同盟会中部总会领导的湖北革命党人......http://www.hfbtw.com/ka774eddd36f0f.html近代军事? 武昌起义期间湖北革命党人的谋略决策与运用 武昌起义期间湖北 革命党人的谋略决策与运用●季云飞摘 : 武昌起义期间 ,湖北革命党人遵循孙中山 、要 黄兴......http://www.hfbtw.com/kaa8ee7efc910ef12d2af9e76b.html武昌起义一.湖北新军酝酿革命 1.武昌起义背景: ? 保路运动的日益扩大,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湖北新 军一部西调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给湖北革命党人造成......http://www.hfbtw.com/ka37562ada81c758f5f61f67b6.html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其中四川 最为...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致使清军在湖 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http://www.hfbtw.com/kac20ad71a9b95.html清政府陷于孤立境地 革命运动的高涨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1、背景: 阶级矛盾...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全城后,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性质的政权——湖北军政府......http://www.hfbtw.com/ka6ed5ebd851e79b.html孙武 清末保路运动—— 清末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导火线 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由同盟会中部总会领导的湖北革命党人决 定于10 日发动起义, 10月 定于10月6......http://www.hfbtw.com/ka2dafb4c5bb4cf7ec4afed09b.html湖北新军 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 昌发动起义。...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鄂军西调,武汉......http://www.hfbtw.com/kac4c18bb6658d3.html
1234567891011121314
网友都在看武昌起义算成功吗?_百度知道
武昌起义算成功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成功的。 ③立宪党人在“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之后,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鄂军西调,武汉空虚,也开始分化。 ⑤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①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立宪党人开始向革命派靠拢。 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没有多年间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然是成功的,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还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作为一次武装起义,它攻克了湖广总督府,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仅仅是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王朝,但是封建专制仍有复辟的危险,还存在着广泛的封建主义色彩,外国列强尚在奴役中国人民,人民的民主问题没有得到保障,土地问题也没得到解决,也就是武昌起义就连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都没实现,革命要把人民头上的枷锁都除掉,才算真正成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爆发了辛亥革命——武汉之游之四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都会发生若干个具有划时代的历史转折点,或是由突发事件改变了原先历史进程而成为一个历史是重大的转折点。这些重大的转折点不仅改变了人们原先习惯与思维方式,也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经营方式,或是改变了历史运行的轨迹,或是彻底地改变了社会政治结构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就是一个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变一个历史转折点之伟大运动。这次趁去武汉参加中欧工商学院的“辛亥革命百周年”活动之机会,对喜欢历史的我来说,那是肯定要去观瞻辛亥革命“首义”的武昌几个历史景点了。
武昌起义并不是孙中山与其他革命党人事先策划好了一次武装起义,当然辛亥革命一开始也不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一次有准备的武装运动。
武昌起义是有许多的偶然因素集中于一时和一地突然的爆发,并导致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说的简单地,也就是“一不留心”点燃了“爆竹”,结果引爆了火药桶炸毁了差不多已经是空洞化的清皇朝。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与民众,参加武昌起义新军的军人人数并不多“暴乱”竟然让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朝土崩瓦解。中华历史具有划时代运动——辛亥革命,彻底地埋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
&自鸦片战争之后,清皇朝已经在国人面前逐步失去了尊严与权威;经过一帮名为“革命”实为邪教组织“太平天国”运动折腾之后,汉人开始进入清皇朝核心权力阶层,汉人开始逐步地控制了几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甲午战争失败,中国内部的改革之声不断地高涨,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因义和团运动的失控,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与戊戌变法失败,是让清皇朝颜面与威严彻底地失尽之三大“历史事件”。八旗子弟在清皇朝的军队中开始慢慢地失去核心权力,在军事实力日益强盛的新军中,基本上是由汉人负责操练和参与实际的控制权;至1900年之后,在清皇朝最具战斗力的新军中,其中高层军官差不多为汉人所控制了。这样一来,清皇朝赖以生存武装力量基本上为汉人所控制了。与此同时,在开放了的上海等新兴城市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产生至此,他们在思想上开始与清皇朝逐步分庭抗礼,一种地方政府自我互助民间力量诞生,也得到了清朝权力部门的认可。此事,清皇朝走向彻底地倒台已经为时不远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开始萌芽出现,提倡新学风,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各地开始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亦正是这一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在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民众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各种来自于民众与进步团体,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涨。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而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掌握权力顶峰的慈禧太后与被禁闭失去权力的光绪皇帝几乎同时去世,年仅3岁的幼小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摇摇欲坠清皇朝,此时只缺被压垮的最后“一根大葱”。
1911年5月,在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被迫参加了革命党。清皇朝为取得外国财团的支持,扩充其财力来以维护其统治,宣布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原先民营的商办铁路强制收为“国有”,然后打算再卖给外国公司。为此,民众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四川省开始了并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名为民众为了保护民营企业与民众的合法权益,实际上是由社会精英分子与社会政治组织所开始动用了社会民众参与反抗清皇朝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由于波及面广泛参与人数众多,继而成为炸毁清皇朝体制的一根导火索。
&此前,革命党人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随着起义的时间推移,又引发各地暴动与暴乱,进而各种政治力量开始协商与互惠互利,加上外界参与和内部力量倒向革命,迫使失去对军队控制权的清朝走向彻底地灭亡。
&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化”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财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举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以“破约保路”为宗旨,参加者数以十万计。清政府下令严厉的镇压。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罗纶、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代表,枪杀数百请愿群众。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处“保路同志会”。激起四川民众更大愤怒,将各处电线捣毁,沿途设卡,断绝官府来往文书。9月25日,同盟会成员领导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地方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声。这是清朝皇权即将崩溃的前兆。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而选择的“同志”与可靠的对象却是清皇朝嫡系——新军。他们认为,清皇朝的新军思想不保守,善于理解民情与同情民众。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因革命党人的活动已经被湖北当局察觉,而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被迫延期。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起义机密被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城门与“戒严”,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相互间的联络(因没有其他的通讯工具),当晚的起义计划落空。“俄国老毛子”差一点破坏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震撼,最能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由民间与底层兴起的运动。
&尽管新军中的最高层为清人控制,但是具体指挥实权却在汉人中,而且新军中的同情与支持革命党人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活动范围大,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开始了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火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对手的防线,在总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总督署的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经过反复的进攻,起义军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的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同盟会员),与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立即将军校学生组织行动起来,第一时间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浏河铁桥,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与此同时,在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占据了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马上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躲在床底下管带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而由端方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入川镇压四川起义,至四川资州,11月27日新军哗变,端方为军官刘怡凤所杀。
日,武昌起义震惊了清政府,清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日,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停止大规模操练,令陆军大臣荫昌起兵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14日,清政府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清皇朝的三支大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面对这一形势,湖北军政府于10月15日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以阻止清军南下。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1天,史称“阳夏战争”、“阳夏保卫战”。此战役用时间拖延之方法,帮助了全国民众认清和判断了正确的形势,让人看清了清朝最大的虚弱背影,激发了反抗斗志。就在在这41天之中,湖南、广东、四川等14个省,都纷纷先后独立。有历史文献证明,当时作为“愤青”的毛泽东也提出了“湘潭独立”之口号!浙江某个小镇也要闹独立。各地纷纷“独立”,不仅是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体现,也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与行动。
此时,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效忠清朝。故“阳夏保卫战”对于辛亥革命最后取得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迫于来自北方政治与军事强人袁世凯手握最强的军事实力,也是南方革命军无力抵抗的。革命军几次与袁世凯组织的新军一击就溃。但是袁世凯也不听清皇朝命令,不让自己的新军猛攻革命军。因此,南方革命军与北方袁世凯私底下密谋,在南北议和秘密结束之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失去军权的清皇朝迫于袁世凯的翻脸,只得宣告退位。实际上这也是被清皇朝最为信任的军事强人袁世凯所出卖的结果。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首先是敲响了清皇朝封建专制的丧钟。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的一部分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进行了革命性的“外科手术”,成为民众对剿灭清王朝最佳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由于打击了清政府军事组织,清皇朝不得已只得请出了袁世凯来重出江湖领导新军,但是袁世凯此时看清了全国的政治形势。他只能跟随历史潮流而动,最后导致了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纵观中国历史,真正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是在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第一枪之后的全国政治与军事形势。而井冈山武装起义,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燎原之势”。
对于武昌起义历史性意义,我以为并不仅仅是打响第一枪的军事暴动,而是在政治体制上取得重大的进步,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11月初,具备先进思想的著名活动家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因而他为湖北军政府草拟的约法《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
&武昌起义的成功,首先是武汉革命党人富有想象力,发展革命组织作用,开始认识了掌握武装力量重要性,改变了过去书呆子自己动手的方法,敢于去做清皇朝核心看家的新军工作,调动了新军的军事作用,积极宣传社会变革思想;善于应变,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创立湖北军政府。而且,武汉革命党人和民众敢于献身精神。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有三位著名的烈士慷慨就义,程定国、熊炳坤勇于发难,纪鸿钧、王世龙舍身烧督署,都表现了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农民、市民踊跃参军,与革命军并肩作战,痛击清军。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再是愚昧无知的、拖着大辫子的满清奴隶,让那些“洋人”知道中国五千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的一等强国。武昌起义后,中国人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炎黄子孙的国家在东亚乃至世界都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党人用自己鲜血和生命赢得了胜利,值得我们今天所有的中国人敬仰。这里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功劳。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需要怀念当时英雄们所不畏牺牲的伟大献身精神,纪念曾经改写中国历史并做出过贡献的先人们,纪念为赶走清皇朝所有的历史人物。尽管,历史人物是不完美的,甚至于犯过了严重错误。因为,他们参与创造了伟大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封建皇朝历史。真正的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共和国历史。他们就是伟大历史人物。
&不过,后来由于国民党执政时期,一直向社会各界标榜说是,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孙中山被推崇为国父。把辛亥革命成果都说成是国民党与孙中山功劳,这是不符合真实的历史。我认为,这也是缺乏客观历史来印证的实用主义学说。孙中山对推翻封建主义制度有巨大的功劳,但功劳不能都只记在他身上。武昌起义之时,他恰好是在伦敦避难。他当时的正式身份是美国籍。还原历史,我们才能得到真相。
上海老笋日初稿写于武昌东湖宾馆,6月10日修改于北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历史上,保路运动真的对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影响吗?_百度知道
历史上,保路运动真的对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影响吗?
广东等省反对清朝政府将地方准备兴建的川汉铁路、粤汉铁路进行铁路国有化发生的运动,为清朝末期四川、湖北、湖南保路运动又称保路风潮
是的。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OK了,虽然还是运气不错……说白了就是,成功了…事实上当时的新军中绝大多数官兵是所谓的倾向革命但是非革命党…真正的革命党并不多,你三五百人裹挟三千人还有点戏,但是你三五百人裹挟一万人肯定没戏…调出去了,人少很大…四川闹——要求调兵弹压——调湖北新军入川——于是武昌留守兵力大大减少——少数民党一起义裹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