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太极拳,或者站桩的炼习时间多久比较好

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从练习站桩开始!
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从练习“站桩”开始
(一)什么是“站桩”运动
“站桩”亦可名之谓“植物式运动”,就是将身体摆好一个姿势,不许动,一直保持其形态不动,直至不能支持为止,这就叫“站桩”,是练拳前的“前奏”,站桩就是练桩功。是通过静站形式来形成动力定型的,是有动有静,动静统一的运动,不练习站桩是体会不到静极生动的意境,站桩是产生和发达本能劲力的最佳捷径,但由于简单、朴实枯燥乏味,而往往被人们忽视。
著名武术大师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对站桩情有独钟,评价最高,将站桩的功能与作用推向从未有过的高度,他认为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从不动中求速动,从无力中求有力,从笨拙中求灵巧,从平常中求非常。”、“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将站桩的重要意义推向新的高度,赋予新的境界。
“站桩”是一种静力紧张性锻炼法,但静止是相对的,人体的重心不像无生命的固体,而是随着体内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过程而时刻在移动、调整、变化。
站桩时人体内部全身肌肉的纤维是处于不断的紧张——放松——紧张——放松的状态,而不是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站桩到一定程度时大小腿肌肉会出现酸、胀、痛的感觉,并会出现肌肉的微细颤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由于肌肉的耐劳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增强,跳动与酸、胀、痛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站完桩后可做些简单的放松肌肉的活动,如起蹲几次,原地跳跃几次或散步、行走片刻,腿部就会有一种温热的轻松感,绝不会把肌肉练僵。
相反凡是通过站桩训练的人会显得特别灵巧,爆发力良好,呼吸畅通,血液循环旺盛,疏通经络,强健筋骨,润养肌肤,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开发人体潜能,增智开慧,使身体内部的各系统得到全面调整提高人体的耐力和体力,增强人体的力量和素质。
站桩时人的大脑经过强烈兴奋的皮质神经细胞的负诱导,可加快工作能力的恢复过程,它既是一种消除疲劳的积极方法,又是一种预防疲劳的方法,因此无论是脑力劳动者用脑时间过长感到的疲劳或者是做完容易疲劳的动力工作之后,只要进行一下站桩的静力练习,都可快速地恢复疲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积极休息方法。
(二)“站桩”的重要性。
“站桩”又称桩功,是我国武术传统中最独特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之一,桩功虽然简单易练,但对姿势、架势、意念的配调要求较严格,所以桩功是形、意并重的体认功夫。
各种武术门派都有其不同的站桩姿势与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训练腿功、臂功、腰功在静止稳定不动的姿势中锻炼内部气息的调动,使劲力逐步增长,人体的下盘能够像树桩那样的稳固不动,使身体素质很快得到改善与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控制能力都得到加强,能延长人的运动寿命。
武术界流传的许多谚语如:“未学拳、先学步、未学打、先练桩”、“练功先站桩”、“筑基功”、“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百练不如一站”、“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练拳不站桩,建屋未打桩”、“练拳不练桩,到老一场空”等等。
上列大量谚语都是前辈们对站桩重要性与必要性的一致肯定,练习站桩就是锻炼下盘功夫。也就是练“中定势”,使所有拳势变得坚实有力,为今后的推手发劲技击打下牢固的基础。体用结合,古往今来的技击名家无不经过“桩功”的严格训练。每一个定式拳姿都可作为桩步练习的姿势练习。
每天选择几个拳姿练习,轮流练习,反复练习,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整个套路连接教学打下良好的定型坚实基础,使关节的承受力加强,动作的开合幅度更加准确,肢体随和,得心应手,能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质量。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站桩也和练拳的方法一样,有用力与不用力之区别,用力就鼓了劲,是外家拳的桩,桩成则稳,动步则浮,不用力的桩才是太极拳的站桩方法。
“站桩”是练内功的主要方法之一,要重视桩功,要将其视为内家拳功法的生命与基石。这一宝贵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不仅长时期地传承在武术教学中,同时也长期流传在戏剧武功和杂技武功中,武术、戏剧、杂技等都离不开桩功的基本功训练,都把它当作为掌握专项技能,提高专项和巩固专项的最坚固的基础。
功夫是靠练出来的,方法再多再好如不能长期地持之以恒的锻炼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要提倡一勤、二苦、三恒的学习态度,若想要练出太极真功夫者,非先练桩功不可,站桩时间可采用递增法,初学时2——3分钟,1个月内增到五分钟,第三个月增至 10 分钟就足够了,练习站桩要始终坚持不停顿,不要追求近效、速效,要追求远效应。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所独创的特殊学术,是既平凡而又非常的运动形式与方法,切莫因为它简单、枯燥而等闲视之,功夫是不会负有心人的。
站桩运动和其他体育锻炼一样必须遵循顺序渐进的原则,一站即起,时间太短,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目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使某一关节或某一局部肌肉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反应,全身疲乏无力,会影响第二天继续锻炼的进程,因此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强弱,及时自我调整运动量是非常必要的,运动量的大小可以运动前后的每分钟脉搏跳动数量与呼吸平均次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
正常情况下人体直立时每分钟脉搏平均为60——80次,呼吸平均为12——18次,这是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恒定数量。通过站桩练习,人体的内因通过外因起变化,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生理功能明显发生变化,脉搏跳动次数与呼吸次数必然随着站桩时间的增加而增快、增多,这种变化就是体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身体逐渐由弱转强的过程。
因此最好能将每分钟脉搏跳动控制在100次左右,呼吸30次以内(年老体弱者的控制数还应降低些),要以每个练功者自我感觉为主,练过后四肢骨骼有轻微的酸、麻、涨、痛感觉为好。要是经过一夜的休息后酸麻胀痛的感觉尚很明显,没有消失,说明运动已经过量,则应适当减轻其运动量。
综合上述情况看,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要从练习站桩开始,若想要有所成就则更须要终身练习站桩不辍。
(三)练习站桩功的注意事项
医师暨武术家于永年老师在他所著的《站桩》一书中关于“站桩的注意事项”写得很完整、全面。现将其抄录如下以供初学站桩者参阅。
1.站桩开始之前要排除大小便,做好准备工作,以免中途排便影响站桩。
2.站桩前最好把领扣解开,腰带放松,手表摘除,鞋带解开,使肢体不受任何束缚。
3.初练站桩者,身体衰弱者,站桩时不要闭眼,每次能练20分钟以上,并有轻松舒畅感时可以自然地闭上眼睛,如因闭眼而感头晕或站立不稳固者,不要勉强闭眼,睁眼站桩有固位作用。
4.站桩时嘴不要紧闭,也不要故意张开,要保持自然,上下唇与牙齿之间微微离开一点空隙。
5.站桩(疗法)是以保持一定姿势不动为主,自己去体会在这过程中,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思想不易集中者可以默记呼吸次数,一呼一吸算做一次,但不要憋气,也不要故意加快呼吸或延长呼吸,要任其自然不要勉强。
6.站桩时,背向太阳较好,以免阳光耀眼,秋冬季节在阳光下晒背、站桩,特别舒服。
7.在室内站桩时,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周围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8.当腿部肌肉发生颤动后,身体有前后摆动现象,这时要注意控制摆动范围不要过大,以免发生前倾后仰现象,可以利用左右摆动来限制前后摆动,摆动时要慢不要快。
9.站桩完毕后,要逐渐减低运动量,应慢慢地直起两腿,轻轻放下两手,并将双手掌相互搓擦10——20次,然后再用发热的双手掌上下搓擦脸部,手背叉腰在原地休息2 ——3分钟,待四肢的酸、麻、胀、痛反应完全消失后,再举步离开原地。
10.失眠患者,每晚就寝前站桩者由于神经类型不同,分为两种。
(1)站桩完了后不久即能人睡者属于抑制型。可在就寝前站桩,完毕后稍息片刻即可就寝。
(2)站桩完了后反而较站桩前兴奋者,属于兴奋型。最好在就寝前2——3小时站桩,以便有1——2小时间隔充分休息时间,然后再就寝就比较容易人睡了。
11.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之内,不宜进行站桩,以免影响食欲及消化作用。
12.妇女月经期间,如无不适反应,可继续站桩,但应减轻运动量。如有反应就应休息停练,待月经停止后再站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练太极拳要站好桩 _焦作日报数字报_焦作网WWW.JZRB.COM
& & & & & & & & & & & &
第08版:太极拳周刊
年12月14日 星期三
&&&&&&&&&&
练太极拳要站好桩
作者:本报记者 高小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 ()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
  陈正雷大师正在站无极桩。  (本报资料照片)
&&都说练功要扎马步功,练太极拳要先站好无极桩。太极拳爱好者王先生询问: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站桩?有什么要领?需要注意什么?&&带着读者的疑问,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为大家解疑释惑。陈正雷说:“练太极拳要先站桩,这样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体会周身放松的状态,增强腿部的支撑力,还可以增强内气。”&&那么,站桩需要注意什么呢?陈正雷介绍,站桩时要求头要自然正,虚灵顶劲;两目微闭,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腭,用鼻子呼吸,耳听背后;立身中正,周身放松,含胸塌腰,气沉丹田,屈膝松胯,两脚踏平,足趾足腓足后跟要贴地,涌泉穴要虚;两手臂自然环抱于胸前,两个大拇指向上领劲,四指自然合拢,指尖相对,间隔10厘米。&&“站桩时要求入静,抛弃一切思想杂念,静下心来默默数着你的呼吸。时间由5分钟慢慢到10分钟,再到15分钟、20分钟,循序渐进。”陈正雷说。&&站桩时两脚的距离一般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如果练得时间越来越长,腿部力量越来越足了,两脚距离就可以越来越宽,以增强腿部力量。&&说到站桩,陈正雷格外提到了初学太极拳者如何能更深入地体会“一动无有不动”?“‘一动’讲的就是一个人的中间部位,就是我们的腰、丹田之处。一动无有不动,就是中间一动,你浑身上下、从内到外全部都在动。”陈正雷说。&&重心往哪走,胯就往哪儿松。谈到“松”,陈正雷进而解释,松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意念的松和肢体的松,在站桩或走架过程中,都要遵循这两个松的原则。思想意念松了,你的骨骼肌肉才能松,你的四肢才能松,思想意念松是主导地位。&&陈正雷说,比如站桩,在肢体上虚领顶劲使头松,然后下巴嘴唇微收,两肩自然放松,肩胯要上下配合着放松。手上有一个掤劲,手臂也要放松,这个松不是软,而是有支撑的松。&&名师档案:&&陈正雷,男,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功夫深厚纯正,理论研究颇具造诣。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河南太极健身培训中心总教练、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太极拳界“四大金刚”之一。&&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疑释惑。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