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家身体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力及爱好

略论童谣游戏的特征与作用(2)
略论童谣游戏的特征与作用(2)
  其次,童谣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及运动能力的发展。童谣游戏既能培养和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并且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和配合能力。童谣游戏自由、随意、操作简单的特点加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恰好为儿童提供了充分的刺激,这正好符合儿童身体生理发育的要求。正如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儿童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正常发育[4]。童谣游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童谣游戏中,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例如追逐、奔跑、跳绳、踢毽子等,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促进儿童大肌肉群的发育,从而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平衡力和协调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童谣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多样性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活动方式,可以全面地发展儿童的力量、速度、灵活度等身体素质,比如《开火车》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童谣游戏,它通过儿童的跑、跳、钻、垮等活动方式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运动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童谣游戏,并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随之又根据提高的运动能力选择符合自己发展水平的童谣游戏,因此,幼儿的运动能力便伴随着童谣游戏水平的循序渐进而提高。
  再次,童谣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来说,童谣游戏是一种健康的、有意义的使人快乐的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和所在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并以童谣和不断发展的语言为中介,游戏本身就带有非常丰富的信息,他们在玩游戏和理解游戏内容的过程时,就是丰富和巩固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幼儿对童谣游戏的喜爱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游戏过程中。在游戏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关注童谣游戏的内容、形式以及自己的伙伴,并根据游戏规则或自身参与的角色主动积极地去回忆已有的经验或者努力记住必要的知识[5]。与此同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解决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会积极动脑、勤于动手,这使得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幼儿在童谣游戏中不仅体验了自由、快乐的玩耍,愉悦了身心,还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认知能力,智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童谣游戏具有虚幻性,是充满丰富的想象的,这也就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天马行空,超越所有限制,尽情地发挥想象。总之,童谣游戏为幼儿提供的这种大胆想象、自由探索与创造的机会,促进了幼儿运用各种思维与活动方式去主动积极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从而给创造性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第四,童谣游戏可以优化幼儿的性格,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格。要求独立是幼儿的本性,如果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支持就信心十足,样样都想自己做。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独立、帮助幼儿增长本领。如:用勺子将沙土放入小桶中会帮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替娃娃更衣能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样样事物都要自己做的幼儿显得十分主动,会收拾自己的东西,还会帮助做家务。反之,处处依赖别人的幼儿对自己没有信心,样样都希望别人帮助。教师或家长要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事情,哪怕从点滴小事做起都能从中培养幼儿的自信,逐渐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自小就受家人的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难和他人友好相处。然而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团结互助,共同去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养成合群性,学会互相包容、谦让、理解、分享、合作与帮助等这些在完整的人格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从而优化自己的性格。
  最后,童谣游戏还有利于加强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童谣游戏中,可以虚构情景,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社会中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品质。一般情况下,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会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要高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表现的水平[6]。例如在童谣游戏中扮演了&医生&&警察&&教师&等角色,幼儿就会以这些角色的行为来要求自己的行为。其次,童谣游戏还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格。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然而在游戏中就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会在游戏过程中受到游戏的自我约束,如果违背了游戏的规则就得不到其他幼儿的认同,就会被排斥,孩子受不了在学校的&寂寞&,就会无意识地改掉很多&独特&的脾气。游戏大多是集体的,有共同的规则。它对幼儿的行为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服从游戏规则,并且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了自我调节与随意性行为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行为规则,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最终达到性格的最优化,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曾经有位教育家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他们在游戏中怎么样,以后长大了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7]童谣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幼儿更多地参与有意义的童谣游戏,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1]杨丹丹.促进交流能力发展的儿童娱乐设施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2]鄢辉.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J].学术探讨,2011(9).
  [3]蒋英:论游戏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运用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4]芦爱英:略论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2).
  [5]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陈鹤琴教育思想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县亚东:活动性游戏在发展少年儿童身心方面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0(3).
  [7]王艾艾等: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电教,2012(2).
略论童谣游戏的特征与作用(2)相关推荐帮助孩子养成锻炼的好习惯_教育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帮助孩子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一天,宁宁回家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我在学校里一个朋友都没有,下课时同学们都在玩,我什么也不会,就自己一个人在操场外面走一走。”
  妈妈对他说:“你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嘛。”
  宁宁说:“我什么都不会,怎么和同学们玩。同学们下课都在玩篮球、乒乓球,他们都嫌我打得不好。”
  宁宁从小到大妈妈只关心他的学习,从来没有让他到外面同小朋友们玩过球。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尊心很强,球打得不好,当然不好意思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妈妈知道了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的原因,她首先到体育馆给孩子报了乒乓球班。每天宁宁放学后,先去学一个小时的乒乓球,再回家写作业,这样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后,宁宁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要领,每个周末妈妈还要找人陪宁宁再练两个小时的球。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宁宁对自己的球技有了很大的信心,每天上学书包里也多了两样东西:乒乓球和球拍。
  从此以后,宁宁放学回来经常高兴地对妈妈说:“我今天放学又和同学打了一会乒乓球,同学们都说我的球技进步很快,好多人都是我手下败将。”宁宁下课后不再一个人在操场上散步,好朋友也越来越多,妈妈还计划着等宁宁放暑假时再给他报一个篮球班,让孩子也能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充分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已经很古老的话了,我们可以仿造出“健康在于运动”“青春在于运动”“美丽在于运动”等口号,只因为运动的状态才是人生最饱满最自然的状态,它也能带给人许许多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流光溢彩,带给人许许多多生命里最重要的体验。
  锻炼身体的好处我们说都说不完,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活动时间过少,结果就出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去了,眼镜也戴上了,大学通知书拿到了,身体却垮了的现象。“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望,我想,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病猫吧。为了能应对走入社会后激烈的竞争压力,在少年时期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至关重要。当孩子还小时,为他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营养是必要的,但帮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其筋骨,健其体魄则更为现实。
  家长要想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锻炼身体的原因。一般说来,孩子不爱锻炼身体,有以下几种原因:孩子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家长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孩子们的锻炼兴趣不能实现。
  了解了孩子不爱锻炼的原因,便于我们对症下药。想要孩子天天锻炼身体,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第一,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
  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
  第二,要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基本动力,在这点上,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身体锻炼的爱好可以让许多家长省心。作为家长,不妨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然后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条件和加以引导,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
  第三,让孩子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
  培养孩子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时机。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养成。
  第四,坚持正确的锻炼法则。
  身体是本钱,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当中工作和学习的有力保障,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健康是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的。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体育运动是身心健康的保证之一。
  第五,视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孩子有些胆小,做事怕风险,容易害羞。你可以建议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进行锻炼,如游泳、溜冰、滑雪、摔跤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孩子克服害羞、胆小等心理障碍,战胜困难。
  孩子经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远等体育活动。这些项目的活动对锻炼人的果断性具有很大帮助。
  孩子的自信心不够强。你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如跳绳、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比较容易出成绩,坚持锻炼一个时期以后,你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孩子心理素质差,做事易紧张。你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锻炼孩子冷静沉着应对比赛的能力。
  孩子好逞强,自负。你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跳水、体操、长跑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以给孩子找几个对手,让孩子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
  第六,不能溺爱,让孩子持之以恒。
  家长在对待那些有浓厚兴趣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孩子时,应多鼓励,制订锻炼计划,并适当地创造奖励条件,进一步巩固强化孩子的兴趣。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惩罚的措施,从而纠正孩子不爱锻炼的坏习惯。
> 相关阅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育儿百科>>>详情
大班幼儿运动项目有哪些?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项目?
  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运动非常重视,因为运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幼儿园大班都开设了运动课程,专家介绍:运动的项目有很多,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有效果的,那么大班幼儿运动项目有哪些呢?
  大班幼儿运动技能:舞蹈
  舞蹈是一项才艺,对孩子来说,它可以成为一种技能,而且能增加气质和魅力,当然同时也能使孩子的身材更加健美。让孩子练习舞蹈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尤其是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塑造性比较强,身体的柔韧性比较好,这个时期是他们学习舞蹈的最佳期。一整套动作连贯而流畅,整齐而有韵律感,对孩子的乐感、灵巧度的锻炼很有帮助。
  大班幼儿运动技能:球类运动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球放在孩子面前,孩子都会本能地用小脚去碰、踢。这个现象表明,球类运动不仅符合孩子的生理,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球类运动还锻炼了孩子的力量、协调性、敏捷度,改善了孩子的身体状况。
  大班幼儿运动技能:空手道
  空手道是由多种武术构成的,其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空手道的动作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练习,而且空手道特别注重礼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身体技能,同时也能锻炼精神心智道德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品质。
  对于以上所介绍的大班幼儿运动项目,小小运动馆针对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从4个月到12岁,分别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根据年龄的增长,各门课程循序渐进,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和进步。随着运动技能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在不断成长。
  大班幼儿运动项目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项运动都适合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家长需要考虑孩子的爱好,选择他们喜爱的运动,这样才能保持他们运动的积极性。
&&&&&&& 详细课程介绍请点击:
备注(选填)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就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知识的成长要求。因此,爸爸妈妈除了关心孩子有足够的营养外, 还要为孩子安排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
身教胜于言教,爱活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身体力行的父母,孩子很难对运动感兴趣。
1、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
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 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现代都市一般居住环境比较狭窄,孩子在家里的活动空间有限。爸爸妈妈应在适当的时间,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多跑跑、跳跳,参加一些体能活动。这样,既可以训练孩子有敏捷的身手,又可以锻炼孩子的体魄和胆略。
2、让孩子养成爱好活动的生活方式。
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
3、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场地。
训练孩子的活动能力,应该为他准备场地,场地必须安全。爸爸妈妈不要整天将孩子关在家 中。孩子从幼儿园出来时,总希望在外面玩一会儿,这时爸爸妈妈不要急着把孩子带回家,应该让他做些必要的户外活动,可以在居住地的周围找一块空地让孩子蹦蹦跳跳。有些住宅区周围过往的车辆很多,爸爸妈妈应该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4、给孩子提供一些用具。
孩子为活动而活动总感到枯燥,爸爸妈妈可为孩子配置必要用具,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如球 类、橡皮筋。另外,为了方便孩子活动,应该让他穿运动鞋和运动服。
5、爸爸妈妈可参与孩子的活动游戏。
由于许多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爸爸妈妈就不可避免要充当这一角色&&当孩子的玩伴,如与 孩子一起拍球、传球、单腿跳等。因为5~10岁的孩子竞争意识增加,他们重视行动后的结果,所 以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玩,可以提高孩子活动能力。
6、孩子活动要杂不要专。
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滑雪、滑冰、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强度方面,让孩子运动到产生少许劳累的感觉,但为可接受的程度。
来源:中国体育报微信
(编辑:姚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班幼儿运动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