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如何锻炼患者应该是锻炼还是静养

  【摘 要】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嘉兴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5月一2013年4月选择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四个社区居民中的2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经过6~12个月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疼痛及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P<0.01),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运动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是改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其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5394114.htm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强度减低,从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是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人类最普遍的骨骼疾病,全世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慢性疾病中已上升到第6位[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正日益上升,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OP是一种与激素、年龄、运动、饮食、体重和种族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的退行性疾病,其中缺乏运动是加速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2、3]。早在1989年WHO就明确提出OP治疗的三大原则:补钙、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1992年北京国际OP会议再次肯定了这三大防治措施[4]。运动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疗效可靠、无副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以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将其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与只接受内科治疗的OP病人相比,以探讨运动疗法的疗效。旨在寻求社区居民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5月一2013年4月选择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四个社区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50名,共200人,年龄55~87(平均65.31±9.72)岁。其中男73例,女127例。   入选标准:(1)年龄55岁以上;(2)符合国际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具体标准:骨密度(BMD)下降达到或低于峰值骨量-2.5 SD者为骨质疏松;(3)伴有周身骨痛、腰背痛、肌肉痉挛等症状;(4)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风湿病等内分泌性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干预前的骨密度值、疼痛分和临床症状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2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个人意愿分成两组,各100例。在接受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的为干预组,只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为口服元素钙和维生素D或口服福善美,注射钙制剂。   1.2.2 干预方法 由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对干预组病人进行运动疗法具体指导。所有运动均为有氧运动,运动训练每周锻炼5~7次,每次45~60 min。尽量在阳光充足下锻炼,室内外结合。坚持适量、全面以及微超量恢复性训练原则。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且以轻度疲劳为限;运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加强进行小量的超量恢复训练。运动强度以低中度如散步、慢跑、太极推手等活动为宜。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如局部症状突出,在坚持全身整体运动的同时也要结合局部运动。不同症状采取不同性质的运动:如有严重骨质疏松和运动受限,不得不卧床者,要扶病人坐起,协助其依次活动肩、肘、手指、髋、膝和踝等关节,达到运动目的。如下肢无力者,可做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反复放松、绷紧大腿小腿肌肉方式进行锻炼;如腰背疼痛者,可结合腰背肌肉锻炼立正姿势,足尖慢慢踮起,足跟抬高,挺胸抬头,然后足跟向下着地,反复锻炼。   1.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包括(1)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记分法: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中医症候量表测量。量表包括6条自评条目:周身骨痛、腰背酸痛、抽筋、下肢无力、乏力、出汗。对前三项实行0、2、4、6四级记分,对后三项实行0、1、2、3四级记分。由受试者根据自身症状选出最适合的分值,总分27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2)腰背四肢疼痛分级评分法:根据疼痛的程度分为5级:依次为负重后疼痛,记1分;活动痛,记2分;休息痛,记3分;运动受限,记4分;服止痛药,记5分。每级又分无、轻、中、重4种程度,依次记0、1、2、3分。二者分值相乘,最高积分15分,无疼痛记0分;(3)骨密度:双能X骨密度仪(DXA),对病人治疗前、后(每年一次)分别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患者治疗前、后(每6月一次)分别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双人双机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00人中男性73人,占36.5%;女性127人,占63.5%。年龄55~65岁66人(33.0%),66~75岁63人(31.5%),76~85岁48人(24.0%),>85岁23人(11.5%)。本组妇女中自然绝经者163例占81.5%,其余37例为子宫和/或卵巢切除者占18.5%。4个居委会居民在年龄、性别、生育史及绝经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4例占12.0%,初中及高中140例占70.0%,初小及文盲36例占18.0%。见表1。在从事的职业中,脑力劳动46例占23.0%,服务及体力劳动122例占61.0%,家庭妇女32例占16.0%。见表2。提蓝居民的文化程度、从事职业情况优于其他[5],但对骨密度及临床症状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与增龄相关的一种缓慢骨丢失。最常见的特征为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和易致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6、7],是一种影响生命质量的常见病。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及腰背疼痛,肌肉痉挛,下肢无力等症状。目前骨质疏松症多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由于临床应用各药物只分别作用于骨重建的某一环节,需同时应用,且价格昂贵,老年人吸收利用率差等因素,非药物运动疗法开始得到重视和肯定。   3.1 缺乏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老年人,其骨密度比缺乏运动的同龄老年人高,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他们继续补充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症照样发展。其可能的机理:缺乏锻炼,骨内血液循环减少导致骨内基质和矿物质减少;户外运动减少,体内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食欲降低,营养要素特别是钙摄入减少,缓冲肌肉酸质的钙不足。这些均使骨形成和骨矿化降低,造成骨量丢失增多。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症状,以腰背痛尤为多见,据国内外临床观察统计显示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8];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变部位在骨骼,肾与骨的关系最为密切,《素问》指出“肾主骨,生骨髓”,“肾虚,腰脊痛”,出现腰脊痛、骨髓酸痛、膝软乏力、筋骨挛缩、倦怠汗出等症状缘于肾精亏虚、骨失濡养。疼痛多伴软组织抽搐,夜间腓肠肌痉挛。国外学者认为,疼痛是由骨量丢失减少,椎体压缩变形,造成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脊柱变形前曲,腰背肌为纠正脊柱不良姿势,加倍收缩,从而使肌肉疲劳甚至痉挛所致[9]。老年人往往因为疼痛、乏力和运动协调平衡能力下降易于摔跤的恐惧,不愿运动。而长期缺乏运动,肌肉收缩对骨刺激应力减少,骨量不足,可使正常骨代谢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骨钙溶出,尿钙排出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萎缩和骨质疏松症。   3.2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运动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可缓解因年龄增长而丢失骨质的过程,从而保持骨的正常形态。其机制在于:运动通过肌肉的活动对骨产生应力,骨骼应力增加使骨产生负压电位,使之易结合阳性钙离子,促进骨细胞增生分化;运动增加了骨皮质血流量,使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增加,促进骨形成;运动能促进性激素分泌,增加骨钙含量;运动还可以在增加骨质的同时,增加骨组织对血钙利用。另外,经常在户外运动,可接受充足阳光,使体内维生素D浓度增高,改善胃肠功能及钙磷代谢,促进体内钙吸收。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矿物质丢失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更易患有此病。   3.3 运动干预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运动对骨的生长和适应性变化的影响虽已得到肯定,但其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对骨量的改变。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适宜进行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及疗效研究甚少。   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特点,根据病人具体症状进行对症运动指导,鼓励其在家做肢体活动和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条件下的户外运动。根据骨质疏松症病人病情和具体症状的不同,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突出重点,先活动大肌肉,再活动小肌肉,最终做到尽量多的肌肉得到活动,使其相应的骨骼受到一定的生理压力;逐步进行微超量恢复性训练治疗。运动量以病人能适应(参考运动的适宜心率=170一年龄),以病人感到轻度疲劳、汗出、心率不超过本人最大心率的80%,休息后可恢复,全身各部位无明显酸痛不适为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坚持一段时间后,两组前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P<0.01),且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本研究表明,运动不但使骨量较前提高,且伴随症状也有部分缓解改善,充分说明运动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是改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其临床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骨质疏松症主要累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约15100万人,到2050年将超过两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因而迫在眉睫。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获得最佳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维持中老年时期的骨量、减小骨量丢失速度是预防骨质疏松发生的核心和避免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10]等三方面内容来进行,防治骨质疏松任重道远[11]。根据患者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干预,从而更有利于患者采取预防骨骼健康的行为,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致谢:论文资料的积累得到张桥、虹关、新港和提蓝里委会干部的帮助,论文的写作得到上海市交通大学人文与卫生管理学院鲍勇教授的关怀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操良玉. 骨活素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94.   [2] 高素霞,孟和.运动缺乏病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182.   [3] 王法全.骨质疏松与力学[J].力学与实践,):94.   [4] 何成奇,熊素芳,易文远。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 10-12.   [5] 姚保富,许祖芳.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知识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6] 章振林.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研究方向[J].中华医学杂志,1―362.   [7] 秦跃娟,章振林,黄琪仁,等.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 [J].中华医学杂志,6-370.   [8] 张宝慧.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804.   [9] Marcus R.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Best Practice andResearch [J].Clinical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309―327.   [10] 夏泰. 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其防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719―720.   [11] 章振林. 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医学杂志,):.   通讯作者:   姚保富,全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正确运动健康-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3,396
播放:4,533
播放:5,949
播放:5,121
播放:1,573
播放:4,944
播放:3,997
播放:1,188
播放:2,613
播放:5,031
精选视频号
播放:3,704有骨质疏松该静养还是该锻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杨 欣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锻炼&。
  56岁的王女士下楼时突然感到腰部疼痛,不能活动,家人立即将她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医生诊断她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和重度骨质疏松症。王女士46岁就绝经了,绝经后有较轻的更年期反应,但从未接受过治疗。她自认为身体一向很健康,喜爱运动,平时也很注意补钙,因此对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很不理解。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很多原因相关,目前认为体内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均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以下是患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体形偏瘦、峰值骨量偏低、缺钙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有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不爱活动和长期坐办公室缺乏日光照射者,抽烟、喝酒或大量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者。此外,父母患有老年性骨折、类风湿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病的人也需要提高警惕。
  骨量减少与活动少有关,缺乏体育运动,如长期卧床和长时间太空旅行都可能导致快速、显著的骨量流失。锻炼对骨量的作用是由于其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刺激作用。负重锻炼(如有氧运动和强度训练)可以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并刺激肌肉量的增加,这二者均可以促进骨量的增加。锻炼的益处很明显,但前提是要坚持锻炼。体育锻炼的益处包括维持骨量、增强肌肉强度及协调能力。负重锻炼可以对骨骼产生正性作用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但在绝经早期,单是负重锻炼已不足以阻止骨量流失;不过,负重锻炼可以减缓骨量流失的速度。骨质疏松可靠运动改善 每天坚持自我锻炼五步操
来源: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其症状除了骨痛、抽筋外,还容易发生骨折。因此,对骨质疏松患者而言,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
  收腹运动 仰卧床上,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脚伸直。两臂由身体两侧向上抬起至头上方,同时腹部内收,使腰背部接触床面,保持这一姿势5秒钟,然后放松还原。重复做4-6次,(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规定重复次数,以下同此)可加强腹背部肌肉锻炼。
  抱膝运动 仰卧床上,两腿膝关节弯曲,大小腿重叠,两手抱在两膝关节的前方。用力使两大腿尽力贴近胸部,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松还原。重复4-6次,可加强背部肌肉力量及髋、膝关节的活动能力。
  展臂屈肘运动 仰卧床上,两腿膝关节弯曲,两腿撑床面,两臂肘关节弯曲外展90度,两手指向天花板。动作过程:两肘用力支撑床面,使背部肌肉紧张,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松还原。重复做4-6次,可加强上背部肌肉力量。
  收腹抬腿运动 仰卧平躺床上,两腿伸直向上抬起30度左右,两手放在两侧腹部感觉腹肌的收缩,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松还原。重复做4-6次,可加强腹部股肌肉力量。
  外展抬腿运动 右侧卧,右腿膝关节稍微弯曲,左腿伸直,左腿伸直向上尽力抬高,并保持这一姿势5-10秒钟,然后放松还原。重复做4-6次后,换左侧卧做同样的动作,可加强髋部肌肉群的力量。
  后抬腿运动 两膝跪在床上,两手撑床面。左腿伸直向后方尽力抬高,并保持这一姿势一会儿,然后放松还原,换右腿做,两腿各重复抬腿4-6次,可加强腰髋部肌肉力量。
  这套自我锻炼动作,练习时应缓慢,避免用力过大或突然用力,每天练习1-2次。只要能持之以恒,对骨质疏松症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官立刚
(责任编辑:李扬)
&&&&&&</div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正确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骨质疏松患者也是如此,那么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正确运动?指出,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时要格外小心。
然而,一些骨质疏松患者却对运动敬而远之,害怕一不小心就会骨折。但实际上,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的方法,恰恰就是锻炼。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比较脆弱,运动时要格外小心,能做的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力量练习。如举哑铃,有助于加强手臂和脊柱肌肉的力量,减少骨骼内矿物质的流失。耐力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等,有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能增强背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让骨骼能更合理地支撑身体重量。水中运动。游泳或在水里走路,对骨质疏松的人来说最为适合。平衡训练。如体操、太极拳等,是预防跌倒、防止髋部骨折的重要运动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疏松患者要避免弯腰和运动过度,以防脊柱和腰部受损。最该避免的运动是跳高、快跑等高强度运动。另外,不要向前弯腰、扭腰、仰卧起坐等,否则会增加脊柱的压力。
知道了骨质疏松患者如何正确运动,其他一些需要常弯腰、扭腰的运动,如打高尔夫球,也不要练习,以免造成损伤。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质疏松患者需要补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