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做spacex 火箭回收收吗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术很牛逼吗?中国能做到吗?
这个技术中国做的到吗?如果中国现在做不到,想发展的话三年能搞定吗?现在这个技术nasa可以做到吗?有懂的没?
这个技术就是省钱?还是没用的噱头?
引用1楼 @ 发表的:这个技术就是省钱?还是没用的噱头?
楼主 太小看了这种技术了 这种技术一旦成熟 是人类的里程碑 而且说不定未来电影里的场景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过目前来说中国还没那个能力
x花了4年才做到。中国3年差不多了。毕竟倾全国力量,那么问题来了?今年春运的票好买吗?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中美俄都可以,但spaceX是个单独的公司。
举国之力当然可以
引用4楼 @ 发表的:
中美俄都可以,但spaceX是个单独的公司。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引用4楼 @ 发表的:
中美俄都可以,但spaceX是个单独的公司。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引用4楼 @ 发表的:
中美俄都可以,但spaceX是个单独的公司。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引用4楼 @ 发表的:
中美俄都可以,但spaceX是个单独的公司。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就不能装个大型降落伞嘛
觉得也还可行哈,如果还是有风险,降落伞加飞艇,降落伞先减速,再用飞艇勾住安全着陆啊。 飞艇降落伞都可以循环使用,那个回收的燃料和发射多的燃料不是钱啊。实在不行用磁铁呗。
引用10楼 @ 发表的:
就不能装个大型降落伞嘛
觉得也还可行哈,如果还是有风险,降落伞加飞艇,降落伞先减速,再用飞艇勾住安全着陆啊。 飞艇降落伞都可以循环使用,那个回收的燃料和发射多的燃料不是钱啊。实在不行用磁铁呗。
快来人啊,按不住啦
非常牛逼了,中国做不到,nasa也做不到,nasa现在主要在深空探索上,地球轨道的发射都让位给私人企业了。中国航天器的发展方向跟这个不同,硬要发展肯定是能搞出来的,但是这跟现实情况不符。
引用9楼 @ 发表的: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要是你想这么简单的话
之前消息出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轰动了
X是个公司,不搞点东西忽悠人,谁会给它投钱。
这个应该是为以后火星任务做技术验证,况且一个火箭上天的损耗保养也是花不少钱的,不单单是像汽车加油这么简单
引用9楼 @ 发表的: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我倒觉得是浪费钱,回收了还要检查,没检查好第二次发射就是个烟花。
要是这件事就跟你发帖一样简单你也就不会发这个贴了。
引用8楼 @ 发表的:
都可以话,平时发射的火箭为什么不回收使用呢?毕竟每次可以省几千万美元
UCdang真是悲催啊...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二十年后吧
怎么我感觉是个闲的蛋疼的技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585人参加团购699.00元&999.00元
1409人参加团购649.00元&899.00元
469人参加团购288.00元&699.00元
223人参加团购529.00元&799.00元
871人参加团购195.00元&399.00元
1028人参加团购839.00元&1399.00元
432人参加团购249.00元&699.00元
868人参加团购899.00元&999.00元
53人参加团购59.00元&158.00元
62人参加团购59.00元&112.00元
748人参加团购13.00元&117.00元中国距离火箭回收还有多远?
环球时报// 第08版面/军事&科技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章节 本报记者 刘扬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运载火箭顺利完成首次垂直回收,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写下浓重一笔,为运载火箭的重复使用奠定了基础。专家表示,重复使用将是未来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在商业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有巨大的价值。中国也在进行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技术论证和研究工作,但这对中国航天工业将是一个新的考验。
中国或已有规划方案
一名中国专家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目前运载火箭有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重型运载火箭,一个就是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因为一旦可以回收并重复使用,困扰航天发射的最大因素&&成本问题就解决了。这名专家说,如果能成功回收并再次利用一级火箭,可以节约成本的80%,而如果能重复利用二级火箭则能节约98%,因为燃料的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有资料显示,火箭的硬件占全部飞行成本绝大部分,推进剂成本只占全部飞行成本不到0.4%(不同燃料所占比例不同)。SpaceX曾表示,5000多万美元的发射报价中,燃料成本只有大约20万美元。即使使用的是相对昂贵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长征-2F运载火箭,一次发射的燃料成本也只有约1728万元,而这在整个制造火箭的成本中所占比重非常小。
专家认为,由于回收火箭的巨大好处,除了美国之外,欧洲、日本甚至印度都在对相关技术进行预研。对于中国是否有这方面的计划与预研,这名专家表示&不方便透露&,但他强调,中国一直在关注全球航天领域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环球时报》记者查阅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13年4月刊登的一篇原载于《中国航天报》的文章称,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在当年全国两会上透露,我国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论证和规划火箭重复使用,&计划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拿出方案&。
文章还引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专家龙乐豪的话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单位已经组织力量对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进行专门研究,在两级入轨系统、助推器选择、重复使用、安全回收等方面都有所考虑。&目前,我国已经在某些单项技术上取得一些可喜成果,尤其是在火箭推进系统和回收技术方面,已经在地面上通过一些试验并得到验证。&这篇报道称,龙乐豪表示,目前我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实现工程应用。倘若国家高度重视,在3-5年内可实现工程应用。同时,我国的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研究或将建立在垂直升降技术基础上。据梁小虹介绍:&可重复使用火箭先是助推器,然后是一、二子级实现重复使用,之后是整个火箭实现可重复使用。&
是机遇更是挑战
专家表示,总体上看,世界各国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方面的研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从垂直回收技术上来看,在回收过程中要通过火箭发动机在推力和方向上的不断调节和调整来进行精确控制。这就需要运载火箭的推力有大范围的推力调节能力,这对燃烧、涡轮泵、阀门等各组件要求很高。还需要解决大长径比的发动机垂直降落的姿态控制、支撑结构设计等一系列难题。更重要的是,回收系统不仅要能够实现基本功能,还要达到相当高的可靠性。另外,其重量、体积必须最小化。否则,它对于火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累赘&。SpaceX公司CEO马斯克曾透露:&与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相比,完全可重复使用火箭搭载的有效载荷要少40%。&
可靠的回收只是火箭重复使用的第一步。火箭的重复使用对于发动机核心部件的性能和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寿命、试车时间都是以秒为单位计算。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火箭来说,保证材料和相关设计在短时间能顶得住是一个问题,而确保长寿命使用又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强高达207个大气压,燃烧室的工作温度约为3300度(目前最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涡轮前温度不到1700度),其一个小小的涡轮泵的功率就是目前最先进主战坦克发动机功率的数十倍。让这样的发动机顺利工作一次就已经非常困难,而要重复使用多次,那么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将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表示,重复使用的火箭对基础工业和材料工业的要求将达到一个空前高度,而这正是中国航天业的薄弱点。
或成美加速太空军事化工具
运载火箭的重复使用,意味着商业发射费用大大降低,普通人拥抱太空也不再是梦想。同时,军用航天的一些设想也将得以实现。
美国空军2003年11月出版的&美国空军变革飞行计划&报告中,在其未来天基武器蓝图中引用了&极高速杆束&概念,该报告提到的用于打击地面目标的极高速重金属杆长6.1米,直径0.3米,打击速度为10马赫。这就是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上帝之杖&的原型。不过,这样一根钨棒的重量在9吨左右,如果一个平台装载10根左右的钨棒,加之结构重量,将达到100多吨,相当于一个太空站的重量。如果考虑到全球快速打击,就必须在轨道上部署6-8套这样的系统,这在经济上是目前任何国家都不能承受的。美国《大众科学》网站2004年的一篇文章就认为,如果所谓的&上帝之杖&想要实现的话,没有至少15年是不行的。
而那名中国军事专家则表示,向太空中发射钨合金杆需要远比现有火箭发射技术更为廉价的火箭技术。而未来,一旦掌握火箭重复使用技术,那么类似于&上帝之杖&甚至美国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的设想,至少在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了。▲
环球时报的其它文章中国也进行火箭回收测试 一级部段已可重复使用(图)|中国|火箭|运载火箭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也进行火箭回收测试 一级部段已可重复使用(图)
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
北京时间12月22日9时29分,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发射新型火箭Falcon 9 FT,并在发射10分钟后非常完美地回收了一级火箭,这在人类太空史上尚属首次。
很多人为人类航天的进步而欢欣鼓舞,同时他们也都很关心,中国的火箭又是什么情况呢?
小编从一院研发中心了解到,一院作为中国最大的火箭研制单位,也一直致力于回收技术的研究。
11月下旬,一院研发中心成功完成了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部段回收技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离实现可重复使用又近了一步。
研发中心试验人员汪小卫介绍说:“这次空投试验考核了群伞系统出伞、展开至稳降的工作过程,获得了稳降速度、着陆过载等相关参数,验证了群伞技术用于火箭子级回收的可行性。下一步,我们还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空投试验,为最终飞行试验的成功奠定基础。”
火箭回收的方式有哪些?
汪小卫介绍:“火箭的回收方式一般有3种:降落伞式、垂直降落式以及给火箭安装‘翅膀’的方式。”
SpaceX公司采用的是第二种,也就是垂直降落回收的方式。一院研发中心刚刚完成的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则采用第一种降落伞式。
为何首先研究芯一级回收?
汪小卫说:“火箭芯一级在未进入太空前分离,相对其它部段的回收,当前其技术实现性强,芯级回收技术作为一项通用性技术,后续还可以推广到其它型号中去。”
未来,火箭的芯一级还将增加“返航”设计,通过携带供自身返回的燃料,自主飞回预定区域,以备重复利用,从而降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金志 SN100相比SpaceX 中国可回收火箭技术进展如何?
[摘要]很多公众对去年年底SpaceX和蓝色起源成功回收火箭的消息非常关注,那么中国的可回收火箭技术究竟怎么样呢?近日,澎湃新闻的记者采访了中国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
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网络资料“不用担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做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我们只是说得少而已。”针对公众对中国在可回收火箭领域“落伍”的担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申麟告诉澎湃新闻。2015年11月和12月,两则有关美国企业家成功发射可回收火箭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可回收火箭的关注。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网络资料可回收不等于成本降低日,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将New Shepard太空火箭发射到计划高度,随后火箭成功地返回发射场。美国当地时间12月21日晚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发射了Falcon 9火箭(猎鹰9号)并成功将第一级火箭回收,这是人类第一个在实现有效载荷入轨后可实现一级火箭回收的运载火箭。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网络资料2015年11月下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成功完成了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该试验正是在申麟的负责下完成的。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洋彼岸。“猎鹰9号”成功实现第一级火箭回收的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便惊呼:“廉价太空时代已经到来!”对此,申麟并不是很乐观。猎鹰九号发射升空。网络资料“第一,‘猎鹰9号’是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它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等并非按照重复使用来设计的。可回收火箭的设计,要从源头上就用可重复使用的标准来设计;第二,‘猎鹰9号’返回后,它的结构、发动机需要检测、维护,部分零部件可能需要更换。重复使用会带来火箭回收、维护成本,与一次性使用相比,‘猎鹰9号’重复使用是否能降低成本,尚未可知;第三,测算过‘猎鹰9号’发射、回收过程后发现,在不同的任务轨道和返回地点情况下,它的运载能力损失在30%以上。SpaceX海上发射、回收那次,那么大规模的火箭只搭载500多千克的一颗小卫星。”申麟分析道。2015年10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申麟问了SpaceX公司一位负责发射业务的副总裁一个问题,“SpaceX公司成功回收火箭后,要花多大的成本来实现重复使用?”彼时,距离SpaceX公司成功实现“猎鹰9号”可回收发射,还有近2个月时间。对方给了申麟一个模糊的答案,“SpaceX公司会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技术难度、运载能力等方面进行平衡,综合考虑。”“按照目前的状态来看,Space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发射计划还面临多重困难,发动机需要重新设计,箭体的监测、维修标准的制定,伺服系统的维护代价等。此外,重复使用的次数也需要进行考虑,重复使用一次,还是十次?”申麟补充道,“如果仅仅是在一次性火箭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话,那么问题很大,成本会很高。”中国可回收火箭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并非成功实现火箭可回收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不过,Space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申麟强调。不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预先研究、创新发展方面低调布局,研发可回收火箭,只是由申麟领衔的研发团队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该研发团队还进行新概念运载火箭、新概念飞行器的研究。“可回收火箭研究,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只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向。”申麟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可回收火箭项目始于2011年,和SpaceX公司提出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计划几乎是同一时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在开展可回收火箭项目研发之初,便调研了国内外在可回收火箭方面的一些国外相关公司的研发状况。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案,火箭的回收方式一般有三种:降落伞式、垂直降落式以及给火箭安装“翅膀”的方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目前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降落伞+气囊和垂直降落两种方式进行研发。“就目前来看,我们在‘降落伞+气囊’方式上的进展会快一些,去年完成的热气球投放试验只是一个缩比试验,但验证了我们使用大型群伞的技术能力。总体而言,我们的可回收火箭研究还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申麟告诉澎湃新闻。对于垂直返回的方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完成了系统的方案论证,并且完成了相应的仿真研究。“十三五”期间,申麟希望带领团队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正在论证的采用液氧甲烷做推进剂运载火箭,为真正实现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下为澎湃新闻对申麟的采访实录澎湃新闻:在你看来,要实现对一次性火箭的回收、重新使用,需要突破哪些技术难点?申麟:以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为例,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一是在垂直返回过程中,对火箭姿态的高精度控制技术;第二,主发动机的多次启动技术和大范围变推力技术;第三,要设计出能够兼顾自身总量和载荷能力的着陆支架;第四,在再入过程中,系统要能够对推进剂进行灵活的管理。澎湃新闻:你如何评价目前的中国火箭发射技术?申麟:事实上,中国的运载火箭成本算是相对比较低的,有人称SpaceX公司的火箭成本比中国低,我认为顶多是相当。整体而言,中国的运载火箭,从成本、可靠性上讲,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制约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商业发展市场的主要问题是政治问题,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国际武器交易规则”,禁止美国制造或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全球范围内,要找一个没有美国零部件的卫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几乎中国以外的卫星都不让中国发射了。美国国会还出台了一部法律,禁止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中国工业人员接触,以至于我们去美国开会,我们无法进入任何NASA的建筑物,NASA的人要找我们开会,还得先找一个酒店的会议室。不过,合作是未来的大趋势。澎湃新闻:SpaceX公司成功实现对“猎鹰9号”的回收,此举在全球航天领域意味着什么?申麟: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确实也很佩服SpaceX公司,它勇于做火箭可回收方面的探索。此前,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计划(编注:Ariane,也译为阿里安,1973年7月由法国提议并联合西欧11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空间局着手实施、研制的火箭计划)、美国的波音公司等都对可回收火箭技术不太感兴趣,说白了,之前的航天研究处于垄断的状态。SpaceX公司对于打破航天研究领域的垄断,促使老牌航天研究机构进行更多创新方面上,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也很有触动。猎鹰九号一级火箭成功回收视频截图。网络资料澎湃新闻:如果可回收火箭能够得到大规模使用,会给中国的航天研究领域带来什么改变?申麟:可回收火箭能够降低相关机构进入空间的门槛。一旦真正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的可回收火箭研制成功,那么人类进入空间就会像坐飞机一样变得简单。由此,潜藏在大学、科研机构的很多创新想法和理念,就有变成现实的可能。之前,囿于成本,大学、科研机构要发射一颗卫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会登上空间探索的舞台,将更多的创新理念和思路注入空间探索领域。
正在加载...
[责任编辑:chirongui]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acex火箭回收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