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哑铃重量单位老的快是因为长期大重量的原因吗

&体重110以上的女人瘦不下来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这个?
体重110以上的女人瘦不下来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这个?
日01时02分来源:
小编最近认识了一个特别让人着迷的姑娘,她是一位体重管理师,被纤佳人瘦身机构和通过她瘦身成功的人称为“最完美的体重管理师”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偏靠才华,靠努力去帮助那些因为肥胖自卑、放弃自己的人。
这是她的照片,不仅身材好,人也很漂亮是不是~
小编喜欢她是因为她一系列无敌的经历——
她用了两年的时间成为了体重管理师。
她还教会男孩女孩们了解到肥胖的原因,并如何健康的减肥。
随后她写下了《一般而言,肥胖有几种常见的原因》
她会和所有人传达她的瘦身理念《科学管理体重是极为重要的.》
她还说自己最骄傲的就是帮助了无数的人减肥成功找到了那个最美的自己。
据外界不完全统计,她已经帮助了684098位有肥胖困扰的朋友成功瘦下来,找到了最美的自己!
现在29岁的她已经成了最炙手可热的体重管理师。
如果你觉得自己身材不好,需要减肥,可以加下她的好友~
她为人很和善,会耐心的解答朋友们的任何减肥咨询。
好多在她这瘦身成功的人都说,幸好遇见了她,不然还真不知道自己瘦下来会这么好看。她说不少几年前就瘦下来的朋友现在还会经常给她寄一些礼物。这足以证明这位姑娘有多么受人欢迎了!
现在很多女人都把她当成闺蜜,除了帮助她们瘦身找到最美的自己,她也经常会和女人们讨论情感等各种问题。
▲长按二维码加她
小编觉得你们可以加下她好友,看看下面朋友圈精选,我都挺喜欢的
她真的活出了大多数女人都想要的样子。
▲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好友
“查看完整的朋友圈”
▲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
“查看完整的朋友圈”
▲长按右侧二维码添加
“查看完整的朋友圈”最有深度的健身健美平台
健美增肌必须用大重量么?
来源:外文翻译
编辑:jirou001
  左图为 Frank Zane 当奥林匹亚先生前,右图为66岁。
  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的身形被誉为是典范,他的肌肉大小适中、线条分明、比例完美,一直是不少健身人士的模范!究竟他是怎样训练的?原来他所依靠的并不是大重量,来看看他怎样说吧!
& & & &利用较轻重量训练的好处
  很多健美人士不断追求大重量,这可没有错,例如罗尼&库尔曼(Ronnie Coleman)就能深蹲800磅的重量,但是老来就换得一身伤,最近还因为手术而不得不终止训练达半年。
  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则在不同的访问及其编写的书中提及,较轻的重量同样可以刺激肌肉生长。试想想,对大多数人来说,健身目的在于身体健康及好看的身形,而非一身伤患,懂得利用较轻的重量训练则可减低受伤风险,不是很好吗!
  64岁的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风采依然!
施瓦辛格老了却那么好的身材。
  &如何用较轻重量训练
  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是说&较轻(Lighter)&的重量,所以不是用低重量而每组做30下或更多,他多使用15-10RM的重量,有时更多达20RM,但却从不使用超过8RM的重量。
  以下是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对于使用较轻重量训练的重点:
  1:对动作姿势更严格
  2:慢一点的肌肉离心收缩 (Negative/Eccentric) (点击文章&&了解肌肉离心收缩)
  3:组与组之间拉伸所锻炼的肌肉
  透过以上方法,受训肌肉会感受到强大的泵胀感。
  他同时提到,重量的数字对肌肉来说是抽象的,因为肌肉永远不会知道你确实拉起了多少磅,肌肉只能感受到拉起的重量是重还是轻,因此训练的秘诀是让肌肉感到轻重量的训练就像是大重量般。
& & &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介绍:
  弗兰克&赞恩,住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美国著名健美运动员,曾获得多届奥林匹亚先生比赛冠军。弗兰克&赞恩是健美历史上第一个改变裁判标准的人,他从不追求过大的肌肉块,而总是把匀称和线条放在第一位。
  赞恩曾经获得过三次健美界的最高荣誉奥林匹亚先生,也曾经战胜过阿诺,每当赞恩在舞台上出现的时候,和其他大块头的健美运动员相比赞恩好象是个另类,但他优美的身型,好象是一股清新的风。
  如果说阿诺是个神话,让人感觉距离遥远,那么赞恩则是离人更接近的可能,天生瘦小的体格和骨架在大块头面前显得并不宏伟,但他却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顶峰,给更多先天条件不好的人以希望和信心,虽然那样的情况以后很难发生了,但是,却使得人们看到了健美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在个人事业上他没有阿诺那些宏伟的蓝图和成功,但却踏踏实实经营着自己的品牌,就象一个安分守己作小生意的朋友,在健美上,虽然没有阿诺的四射光辉,没有大块肌肉,但确实是一个活到老,练到老,并且能一直保持良好体态的健美活教材。在无疑之中更能使人明白健美的真正意义。这就是赞恩,虽然不高大,但永不低头,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不懈,这些都是很多人能做到的。但却不是很多人会去做的。
& & &弗兰克.赞恩(Frank Zane)年轻时候的照片:健身中,是小重量多次数效果好,还是大重量少次数效果更好?
比如练卧推,每组30kg*20来四组,或者40kg*10来四组,哪个效果更好? ~~~~~~~~~~~~~~~~~~~~~~~~~~~~ ~~~~~~~~~~~~~~~~~~~~~~~~~~~~ 网友回复: 首先要吐槽一句,肌肉就是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亲身体会是这样的:刚开始健身那阵卧推首次推到30kg的时候,
------分隔线----------------------------  这涉及到一个增肌理论的问题,其实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健美界也是两派,有的主张大重量,比如门泽尔、多里安耶茨等人,但也有不少人主张中等重量多次。
  肌肉的特性
  说到肌肉的增长原理,肌肉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需要不断的去刺激它,它才会增长。举例:你刚刚健身,可能用了5kg的哑铃开始锻炼,很好的计划去训练,发现胸肌慢慢增长了,很开心,就继续的训练,可是发现增长速度变慢了,再过一段时间,发现,肌肉怎么还不长?这就是肌肉的特性,肌肉有很强的适应性。当肌纤维习惯某种重量后,你的刺激对它来说已经无用了。
  到底是大重量好?还是多次数好?
  两者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姿势才是正确的。在做哑铃也好,杠铃也好,举重也好,所做的每一个项目的时候,要知道它们的姿势是什么?
  很多人,急于求成,练着练着,发现大小胸,腹肌高低不同。这就是大重量,姿势不对造成的结果。
  建议:用标准的姿势将一个动作做到位的效果,标准的姿势强于不标准姿势十倍,重量当然好,但是要循序渐进。
  大重量能增加肌肉维度,多次数可以增加肌肉耐力。前提是保证正确的姿势。
尚立民健身小店,成功出售了
总价:¥38.00!
尼古丁先生,成功出售了
总价:¥329.00!
康哥的私教小店,成功出售了
总价:¥299.00!
#健身产品#,成功出售了
“”10件,
总价:¥1,990.00!
唐峰的私教小店,成功出售了
总价:¥458.00!
唐峰的私教小店,成功出售了
总价:¥458.00!
王涛,成功出售了
总价:¥219.00!
王涛,成功出售了
总价:¥259.00!
王涛,成功出售了
总价:¥228.00!
王涛,成功出售了
总价:¥458.00!
精彩图片推荐
精彩文章推荐
TA附近的教练
热门关键词
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海文路2号尚德楼2002电话:传真:020-QQ:
粤ICP证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健身知识
为了下一代,快来拯救你的大体重
浏览数:24228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父母如果肥胖,孩子到三岁时发育迟缓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母亲肥胖时,孩子通不过精细运动技能测试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这种测试考查儿童用双手和手指操作物体的能力,换言之,母亲肥胖可能会影响孩子做手工或者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长大之后,你的孩子可能很难成为一名工程师。
  同样,父亲肥胖(但母亲不肥胖)的儿童不容易通过社交技能测试,也就是说,他们会在社交场合感到局促,会觉得很难交到朋友。从而使孩子变的孤僻。
  这是分析妊娠期父亲体重如何影响儿童发育的首项研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人口健康研究部的埃德温娜&杨(音)博士说:&以往,这个领域的研究都聚焦母亲怀孕前和怀孕后的体重。&
  她说:&我们的研究是极少数还将父亲的信息考虑在内的研究之一,结果显示,父亲的体重对儿童发育也有显著影响。&
  英国有约15%至20%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体重超标或身体肥胖,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报告说,这可能引发分娩并发症,比如流产的风险,从1/5提升至1/4,需要剖腹产或提前助产的可能性也更高。
  很多研究都发现,父母肥胖与孩子健康欠佳存在关联,但分析父母肥胖如何影响孩子发育的研究少之又少。
  为弄清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研究人员联络了5000名女性。这些女性曾参与某项研究,该研究最初是为了搞清不孕治疗是否会影响零至三岁儿童的发育。
  参与该研究的儿童在四个月大时接受一次测试,然后再接受六次测试,直到他们三岁。父母双方也要提供怀孕前后自己健康和体重的详细数据。
  与体重正常的母亲生下的孩子相比,肥胖母亲生下的孩子到三岁时,通不过精细运动技能测试的可能性要高出近70%,父亲肥胖的孩子通不过个人社交能力测试的可能性要高出75%。
  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通不过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的可能性则要高出两倍。
  父母肥胖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多的影响,做为父母,你肥胖吗?肥胖就赶快减肥吧!但是已经深受到肥胖毒害的那些人怎么能健康安全的减肥呢?
  Bigger教练今天就好好跟大家聊聊,体重比较大的小伙伴该如何跑步呢?
  何谓&大体重&
  &肥胖&的标准定义
  说起何谓&大体重&,通俗来说,也就是肥胖,首先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BMI。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得出的数字,主要用于统计。
  当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由于BMI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内,所以一个BMI指数超重的人,实际上可能并非肥胖。举个例子,一个练健身的人,由于体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数会超过30。如果他们身体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减重。由于存在误差,所以BMI只能作为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多项标准之一。
  人怎样才算肥胖呢?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规定有肥胖的标准,但这是以西方人群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制定的,不适合亚洲人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周北凡教授在刚出版的《大众医学》A7期上撰文介绍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
  要想跑,先减重
  大体重人士跑步的前期准备
  在大体重人士进行跑步健身的初期,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急于求成上跑道,而是关注自己的其他能力。
  例如: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心理状态,这些对于初跑者,尤其是大体重的初跑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于大体重跑者来说,骨骼肌肉的压力在日常活动中往往都远超常人,更不用说跑步这样的剧烈运动。
  而且,过多的内脏脂肪在跑动时会跟随着身体动作产生共振,对脊柱和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大体重跑步爱好者一定不能盲目跑步,而是需要做一系列的跑前准备,比如肌肉力量训练,再比如游泳等有氧运动,跟饮食搭配,先把体重减下来(BMI减至28),体能升上去,再考虑循序渐进的跑步训练。
  下面Bigger就介绍几个跑步相关的下肢肌肉训练动作给大家。
  (1)贴墙静蹲:背靠墙而立,脚后跟离墙1只脚的距离,在两膝盖间放置一只球(可以是篮球、足球),夹紧球,身体沿墙壁缓慢下蹲,直到膝盖与小腿成90度直角,持续半分钟-1分钟,再慢慢直起身体。因为背部贴墙,支撑了一部分体重,膝盖受力相对比较少,因此较安全。坚持每组进行2-3次。
  (2)蹲起:静蹲一分钟无明显不适者,可进阶做靠墙蹲起锻炼。背靠墙而立,脚后跟离墙1只脚的距离,在两膝盖间放置一只球(可以是篮球、足球),夹紧球,身体沿墙壁缓慢下蹲,直到膝盖与小腿成90度直角,维持3S,再缓慢站起。每次3组,每组20个。
  (3)侧卧抬腿:侧卧在床上,身下的腿膝盖微屈,保持上方的腿伸直,腿部肌肉绷紧,向后上方抬起。每次3组,一组20-30个为宜。
  (4)提踵(进阶:负重提踵):站立位,手轻轻扶墙,保持平衡,用力踮脚至最高点,维持2-3秒,缓慢放松下来。一组20-30个,每次3组。
  (5)仰卧挺髋:仰卧在瑜伽垫上,两脚着地,双膝屈至30&,用力向上挺起髋部,在最高点停留2-3s,再缓慢下落,让臀部回到垫子上。一组20个,一次三组。
  除了肌肉训练之外,跑者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开始跑步健身的大体重人士更是如此。很多大体重人士,除了被体重和身体不适折磨,自卑和敏感也一直伴随着他们。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灰心,不放弃,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盲目,更安全
  大体重人士跑步时的注意事项
  体重越大,需要更有力的肌肉承受脚着地时产生的冲击力。跑步时,脚着地时产生的冲击力由小腿、大腿、躯干承受。当这些部位无法承受时,就会转移到膝盖周围,甚至肌腱、韧带,导致其疼痛。如果超重人群肌肉无力,膝盖容易受伤。所以肥胖人群应该从走路开始,而不是直接跑步。运动前应谨慎做伸展运动,它能造成腰部的肌肉损伤。可以先做肌肉力量训练,再从走开始,过渡到跑走结合,最后才是慢跑。
  根据研究表明,体重过大的运动者跑步更容易出现慢性损伤,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跑步的姿势。由于每个人的体型、脚型的差别,跑步姿势也是千差万别,例如,足内翻、足外翻、平足等等,都会影响跑步姿势,姿势的异常,也会在大体重的要素下会放大,更容易造成损伤。因此,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才是最关键的。
  第二:减肥时不宜强度过大。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减肥的热情高涨,跑起来便贪图一时,以为几次高强度的突击便可以加快减肥的速度,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短时间的突击除了给身体造成损伤之外,对于减肥没有任何的好处。
  第三:靠外界给膝关节带来的减震保护。例如我们的跑鞋或是跑步机的减震系统,当人在跑步时,膝关节会承受多达3倍体重的压力,因此减震保护对于跑步者来讲非常重要。如果选择在室内跑,拥有良好的减震系统的跑步机将会是你的一位专业的教练。当你在户外跑步的时候建议在土路,或者塑胶跑道,因为他们远比公路软很多,让你受到较少的冲击。
  第四:控制好你的跑量。很多人从不跑步一下子跨到跑很多,中间的递增太快,也是很多人受伤的原因。很多人开始跑步之后,对热量的消耗不满足,觉得跑的&不够&,因此跑量迅速递增。其实要明白一点就是,不能太心急,大体重或者所有初跑者的刚开始主要是为了让身体适应跑步,在搭建金字塔的底座,只有底座够宽够稳才能往上拔高很多,因此要稳稳的去加量,而不能光想着跑的多热量消耗的就多的&传统&观念。
  有计划,勤总结
  大体重人士制定跑步计划需要关注的要点
  (1)身高和体重:身高、体重与BMI息息相关,同时也能反映脊椎、膝盖的压力,如果体重过大,还是建议先饮食结合轻量运动,减重优先,等体重下降,脊椎和膝盖的压力不那么大的时候,再考虑开始跑步。
  (2)身体力量素质(深蹲力量or卧推力量等):身体力量素质大部分取决于肌肉力量的大小,而肌肉的强健,对跑步的质与量以及损伤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当肌肉力量大、伸展性(柔韧性)好的时候,往往可以保护我们的关节和韧带,最大程度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大体重人士来说,肌肉力量更是格外重要,因为体重较大的原因,在日常活动中他们远超常人的身体压力是由骨骼和肌肉共同承受的,肌肉骨骼常年处于&高负荷&状态,在一些激烈运动中(例如跑步时配速较高),骨骼肌肉的压力会加重,进入&超负荷&状态。这也成为了损伤的诱因之一。但如果肌肉足够强健,也可以帮助减轻一部分骨骼的压力。
  (3)鞋子的缓冲能力:为了最大程度发挥体能、减少运动伤害,你需要一双大量级、缓冲能力好的跑鞋。对于大体重人士来说,鞋子的缓冲功能格外重要。因为大体重人士对于膝盖和足底的压力也相对大,跑动过程中,内脏脂肪随着震动也会产生共振,造成脊椎的伤害。
  (4)身体是否有不适:大体重、缺乏运动人士,通常是运动性昏厥、甚至猝死的高发人群,常年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已经使他们的器官和心脏不堪重负,因此刚开始运动时,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心力交瘁、绞痛、恶心呕吐等等不适症状时,应该马上停止剧烈运动,转为慢走放松休息。
  (5)心率:就按心率制定锻炼计划而言,你需要知道你的最大心率(MHR),这样你就能根据你的特定心率水平,来制定你的锻炼。由运动能力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测量是最好的确定你个体MHR的方法。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你都有锻炼的极限。不是每个跑友能够或者必须达到他们的MHR。对大多数人而言,用秒表测量你在5K或10K比赛结束的心率,来测定你最大量。或者,对那些不参赛的跑友:先慢慢热身15到20分钟,再用你最快速度跑3分钟,然后慢跑1分钟。接着测你的脉搏,结果将是你的MHR。(注意:热身对这个测试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测试前健康和休息情况也很重要。)
  如果不能通过测量方法得到自己的最大心率,那么有两套通用的公式,也可以作为心率的参考。第一个:220-年龄,常常被当作一个经验判断而不是一个好的MHR预测。第二个:205.8-(0.685&年龄),虽有6.4的标准误差,科学家认为用来描述锻炼心率水平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他们不是非常准确,还是比没数据进行锻炼更好。
  (6)跑步前后的饮食:对跑者来说,跑步时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不外乎糖、水、电解质,但大体重人士由于减重的需求,并不能像一般跑者那样大量补糖。如果不注意忌口,认为自己已经开始了锻炼,就放任自己大吃大喝,再加上运动过后食欲往往较好,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体重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所以,科学的营养补充很重要。
  一般来说,跑者都会选择在跑步前1-4小时补充一定量的糖分(通常是1g/kg体重-5g/kg体重),但因为减脂瘦身的需求,大体重跑者要适当减少这个补量。需要注意的是,除非感到不适(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跑步之后并不需要补充糖分,适当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够了。
  (7)运动消耗的热量:因为多了一个腾空的动作,所以跑步比散步多燃烧50%甚至更多卡路里。而跑步者体重越大,他们达到既定速度消耗的能量越多。然而大体重跑者刚开始跑步时总是操之过急,总希望自己跑的更多更久,反而忽略了自身的恢复和适应。但&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是行不通的,最科学、安全的方法是逐渐加量,而不能光想着跑的多热量消耗的就多的&传统&观念,给损伤埋下隐患。最初的几个月,大体重的跑者最应该关注的并不是自己的跑量以及消耗的热量,而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累积和身体的适应,为接下来的训练计划打好基础。
  以上这些问题有利于大体重人士全面评估自己的身体情况,并制定比较科学的训练计划。大体重人士也可以用这几个问题作为训练的反思与总结。
本文全部内容均由用户上传,本站已要求用户上传的内容不得具有侵权或违法行为。如果您发现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或具有其他违法行为,请立即通知我们。
Copyright@
jianshen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重量选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