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什么比较出名谁过人比较厉害

我的图书馆
2. 维罗纳
Verona维罗纳在米兰和威尼斯之间,各距离1个多小时火车。大多数旅游者都是在这两个城市之间路过维罗纳的时候,停下来几小时,看看朱丽叶的房子,然后继续上路。其实大家都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只是莎翁笔下虚构的故事,实际上没有这两个人。维罗纳是个古色古香的小城,阿迪杰河Adige边的景色很漂亮,还有罗马竞技场,它本身值得花至少一天一晚的时间慢慢看。维罗纳的典型意大利街道,很窄,两边的建筑很古老,有很多尖塔。罗密欧和朱丽叶那个年代的意大利城市,各个豪族世家时兴建造高塔,炫耀财富和地位。象维罗纳,波伦纳Bologna这些城市,现在虽然留存下来的塔比古代已经少了很多,还是在街上随处可见。维罗纳街景既然到了维罗纳,自然一定去看看市中心的朱丽叶住宅,即便大家都知道,故事,人物,地点都是莎翁虚构的,但这个爱情故事实在太深入人心。朱丽叶宅楼上那个著名的阳台。阳台下,庭院的树荫里,有朱丽叶铜像。有个不怎么上得了台面的习俗:据说抚摸朱丽叶像的右边胸部,可以在情场上获得好运气。所以你看铜像的胸部被抚摸的闪闪发亮。把这个习俗和昨天在米兰Emmanuel购物中心公牛那儿的习俗联想起来,都做一遍的话,嗯……照片上是个不认识的游客。我因为是一个人去玩,周围游人太拥挤,不方便请周围的人帮我拍照,所以我自己没有留下照片,既然合影的人太多,无论如何避不开游人单独拍铜像,那么我干脆就把一位漂亮美眉摄入镜头,总比拍个大老爷们儿在那儿唐突佳人大煞风景,要养眼的多,是不是?有朱丽叶的房子,自然也会有罗密欧的房子。它在朱丽叶家背后向河边不远,两家串个门儿倒挺方便。另外,城南还有朱丽叶的墓,尽管是虚构人物,搞得好像真的似的,可以看出这出爱情悲剧有多么深入人心。我在朱丽叶的墓看到正好有一家在那里办结婚仪式,他们在庭院天井里。维罗纳除了朱丽叶的房子,第二有名的是罗马大竞技场。我今年看过三处罗马竞技场:罗马城的规模最大,但已经是遗迹。法国普罗旺斯Nimes小城的罗马竞技场,保存得最好,至今一直偶尔有斗牛之类的演出。维罗纳这里,论规模比Nimes的小一些,但是使用得最多。每年夏天6月到9月,竞技场都会在夜间演出歌剧。我在竞技场的时候,场内还在搭建威尔第歌剧阿依达Aida的布景,演出季节还没开始。如果你在旺季去意大利,一定安排在维罗纳住一晚上,坐在两千年的古老罗马剧场里观看歌剧,绝对会是不一样的经验。只是最好记得带上椅垫,否则两千年的罗马巨石冰凉坚硬,对尊臀绝对是一场持续4小时的严峻考验。(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啦,场中的座位是塑料椅子)。我住在维罗纳城堡边上。维罗纳在近代欧洲以要塞城市著称,拿破仑战争的时代,北意大利在奥地利和撒丁王国统治下,所谓守护威尼斯的“要塞四边形”,就是维罗纳,曼图亚,佩斯基耶拉,莱尼亚戈这四大要塞组成,连业余军事评论家恩格斯,都在其著作中写道“谁掌握了要塞四边形,谁就控制了整个北意大利的锁钥。”拿破仑统率法军横扫北意大利,占领维罗纳以后,法军用炸药夷平了这些堡垒工事,以免将来奥军再利用它们阻碍法国人进军。所以,当你一走出维罗纳火车站,迎面看到的就是城墙废墟公园。你可以依稀辨别出星形堡,棱堡的地基形状,但是现在只剩下地基和土堆了。城内紧邻阿迪杰Adige河的中心城堡,依然保存得完整无缺。这个城堡最漂亮的地方,是它背后的红砖桥,高高的堞墙和射窗,说明这座桥是城防工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控制阿迪杰河的要塞桥。这是从射窗看阿迪杰河边维罗纳古城的远景。这是要塞桥和城堡。1. 3
威尼斯威尼斯大概是欧洲最老牌的旅游城市之一了,两百年以前就是旅游热点城市,到今天据说物价被旅游者抬到当地人受不了的地步,再加上地基下陷海平面升高,
大多数人都搬出了威尼斯旧城。我在威尼斯的几天,倒是没有碰上水淹圣马克广场。其实跟意大利其他城市相比,威尼斯的历史算不上长,起码古罗马时代没有它。也难怪,这个鬼地方原本就是海滨的沼泽和岛屿,实在不适于居住。可是罗马帝国灭亡的战乱年代,当地人为了躲避蛮族入侵,为避兵祸而逃到这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建造了城市,起码它有易守难攻的优点。保命要紧,生活条件么,不去管它了。我写“罗马英雄传”
系列的最后一部,东罗马帝国太监名将纳尔西斯,统率大军从希腊进军意大利半岛,灭亡东哥特王国,完成查士丁尼朝对罗马的再征服,就是从这里进军,并受到当地人的帮助。当时是公元6世纪,威尼斯刚刚有个雏形。象大多数旅游者一样,我也住在离开威尼斯水城一站火车的大陆上,Venice
Mestre。& &Centrale
Hotel每晚90美元,阳台卫生间早餐和无线上网一应俱全,舒适而干净,在威尼斯就算是个不错的deal了。旅馆旁边就是7路公共汽车,坐汽车比坐火车进威尼斯更方便。在任何一个烟杂店,都可以买到威尼斯通票travel
card,1天16欧元,2天26欧元,3天31欧元。在大陆的火车站出站口附近,有家华侨饭店,门面不大,但是菜的味道做的很正宗。我也是这次出行之前有朋友推荐给我的,去吃了以后感觉很好。公共汽车总站和火车站,是威尼斯城中心区的起点,两者相距不远,但是中间隔着一条运河。真正进城,要么步行要么坐水上公共汽车Veporreto,Veporreto码头就在火车站和公共汽车总站的面前,两个码头相隔一站地。大运河上的Veporreto一张票6.5
欧元,所以还是在码头或者烟杂店买一天的通票合算,它还包括从大陆上到威尼斯之间的公共汽车。一般情况下,游客都是从大运河起点的火车/汽车站开始,到运河尽头入海口的圣马克广场,中间会经过Rialto桥,Accademia艺术馆,和Solute教堂。1路和2路Veporreto都走这同一条线,唯一不同在于1路逢站必停,全程大约45分钟,2路有些站不停,快一倍。我觉得坐1路沿着运河慢慢地看最好。还有一个策略:早晨进城很快赶到圣马克广场,趁人还不多的时候游览。到下午坐慢船一站一站地回来。这是半路的Rialto桥,和从桥上看威尼斯运河两岸。很喜欢运河两边的这些房子:意大利的民居,都喜欢刷成红黄橙几种鲜艳的颜色,上盖红瓦。而威尼斯更多了几分装饰性:他们喜欢用不同的柱子和拱形来装饰房屋正立面。你仔细看运河两边房屋的正立面,各层的柱廊装饰都不一样:有四叶花窗,那是威尼斯建筑的特色;有尖拱,那是哥特的元素;有小柱之间的圆拱,那借鉴自罗曼-拜占庭式样;外立面还经常有几何图案装饰,那是伊斯兰国家的手法。不知道007第21集皇家赌场里面被炸塌的那所房子,是哪个呢?我猜那应该是电影特效吧?不可能为拍电影炸掉古董级的威尼斯旧宅。所有这些房子,无论多宏伟,就算是石头的,也统统是建筑在木桩上面。威尼斯是水城,没法打地基,就用木桩深深地打到水下的地面中,然后在木桩上盖房子。一栋纪念碑式建筑几万根木桩,而且木桩泡在水里会腐烂,总要不停地更换。无怪乎威尼斯建城之前,附近森林密布,建成之后,周围的树木全被砍光了。俯瞰圣马克广场的地方,最好的是三个:广场上的圣马克教堂大平台;广场上的钟塔companile;和广场对面岛上的San
Maggiore教堂,其中又以最后这个的景致最好,因为你身在圣马克广场,反而看不全广场了。从公爵府旁边的公共汽艇站,坐26路船,只需要5-10分钟就能到那个岛。花3欧元乘电梯登上钟楼,完全不费吹灰之力,而你的奖赏,是威尼斯全城的美景。喜欢摄影的朋友说什么也不能错过。在船上远看广场俯瞰圣马克广场俯瞰大运河俯瞰威尼斯外围的岛屿这个钟楼能容纳的人非常有限,虽然不会象广场上的companile钟塔那么多人排队,可是旺季的时候恐怕也得等好长时间。我是早上9点就到了那里,顶门第一批上塔,头半个小时总共只有4,5位游客。喜欢摄影的话,宁可早晨先去那里,再去圣马克广场。广场上的人,反正什么时候都很多的。尤其是公爵府,圣马克教堂,和钟楼三个地方排队,会拐好几个弯,排到广场以外。这三个地方,圣马克教堂起码不用担心:那里不售票,排队依次进入就好了,队伍移动很快。只是注意衣裤要盖住膝盖和肩膀,据说夏天那里查得很严,如果排了半天队因为着装而被拒绝进入,恐怕会很郁闷吧。钟楼的排队则没法取巧,只好挨个等时间了。所以我自己没有上过companile钟楼。公爵府就有合法的不排队窍门:先去广场另一端的Correr
博物馆,那里游人相对少,排队也短,买13欧元的museum
card连票,包括Correr博物馆和公爵府。Correr博物馆也有些东西可看的,除了威尼斯的文物和武器盔甲,我在那里的时候还看到了威尼斯18-19世纪雕塑大师卡诺瓦Canova作品展。而公爵府那里,进门其实不用排队,只是买票的地方排队特别长,我就堂而皇之地越过数百人的长队,长驱直入,登堂入室。后来居上,越过所有等待的人昂然直入,这种感觉真好。公爵府里面,有处“真理之口”,和电影“罗马假日”里真理之口“吃掉撒谎人的手”传说不同,这个口是兽头装饰的投信口,允许任何人给公爵投递匿名信,告发任何人。你说是信访处也好,是恐怖统治的工具也罢,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公爵府的大金色楼梯给人印象深刻,不仅大理石的楼梯雕饰华丽,而且楼梯天花板上用纯金箔覆盖,向觐见公爵的各国使臣,夸耀着威尼斯的富有和强大。另外,公爵府的大厅里,还有丁托列托Tintoretto所作的世界最大幅油画“天堂”。壁画是画在墙上或屋顶上,做得多大都不稀奇,可这幅是在画布上的油画,居然占了大厅宝座背后的一整面墙壁,7
米高22米宽,这已经不能称为masterpiece,简直是monsterpiece了。公爵府背后的叹息桥连接府邸和监狱,闻名于世,经过叹息桥,可以去监狱参观。不过叹息桥比我想象的要小得多。很多年前,我曾经以为画片上的Rialto桥,就是叹息桥呢。丁托列托“天堂”叹息桥圣马克广场上另一个主要建筑是大教堂。从它的圆顶和马赛克拼贴画就可以看出,与北方的哥特式建筑大异其趣,很有希腊东正教的风格。其实这就是拜占庭式,只有伊斯坦布尔的索非亚大教堂,才和它类似。这里收藏的圣物,是圣马克的骸骨。圣马克是圣经“马克福音”的作者,9世纪两个威尼斯商人从穆斯林占领的埃及亚历山大城,把圣马克的遗骸偷到威尼斯,大教堂外部正面金色的马赛克画,就是说的这个事情。教堂本身虽然免费,但是里面的纯金圣坛,珍宝馆,和二楼大阳台上的圣马克博物馆要分别收费。我觉得二楼的圣马克博物馆最值得花那3欧元门票:里面有四匹青铜马,是古希腊的作品,当初是镀金的,有红宝石的眼睛,当然现在黄金和宝石都没有了,但马的神骏姿态,仍然栩栩如生。据说,这四匹马铸造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原来拉着太阳神阿波罗的战车,公元1世纪被罗马暴君尼禄迁移到罗马,4世纪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又把它们带到君士坦丁堡,最后,中世纪的第4次十字军不但没有打穆斯林,反而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这四匹马又被威尼斯军队从君士坦丁堡带到威尼斯。四匹马的真品在博物馆室内,复制品在大阳台上原来摆放的位置。圣马克的大阳台是纵览整个广场最好的地方,它不像钟楼那么高,看不到整个威尼斯,却正好可以看全整个广场。广场全景,对面是Correr博物馆。在大阳台上拍的铜马和钟楼。圣马克广场侧面的钟楼,顶上的铜人整点挥锤敲响大钟。塔身正面的天文钟显示黄道十二宫,中间的蓝色部分还显示月相。按照我的欧游圣经,Rick
Steves所说,威尼斯夜里是很安全的,如果你住在威尼斯老城,可以夜游圣马克广场,乘坐刚朵拉去那里(夜间比白天价格贵),然后在空旷的广场上翩翩起舞。真是个浪漫的主意!可惜我这次没能做到。两个原因:第一,我根本不会跳舞,在南开上本科硕士六年都从来没学会;第二,一个人去威尼斯,没人陪我跳。我喜欢Rick
Steves系列指南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是个非常小资的人,而且特有个性,这从他的书里能看出来:他不求大而全,凡是自己认为不喜欢的地方,不管多么有名,硬是一句不提,象德国莱茵河下游那么多名城,他只详细介绍中莱茵河谷那60公里,真是每一公里都讲到了,到科布伦茨截至,科布伦茨往下,科隆只是寥寥数语,剩下的所有城市,一句“不浪漫的莱茵河”,一笔带过。北德名城汉堡,他提也不提。而且他对欧洲艺术史很熟悉,比较对我的胃口,所提的很多旅行建议,象如何少走路,少排队之类,比其他系列都更实用。Rick
Steves系列的缺点在于只有欧洲,不写其他地方。在美国市场常见的其他几个系列里面,我比较喜欢Frommers。Fordor’s
的规模最大最全。在国内鼎鼎大名的Lonely Planet,我个人觉得编排体例不容易看懂,而且字太小。但是Lonely
Planet的发展中国家做得是最好的,很多其他系列没有的地方,Lonely
Planet都有。威尼斯不仅只有圣马克广场。在运河河口的对面,Salute教堂的绿色大圆顶非常显眼。威尼斯极盛的时期是15-17世纪,到Salute教堂落成的18世纪,威尼斯的经济实力已经衰落了,所以Salute教堂是威尼斯最后一座纪念碑式宏伟建筑,它是相当纯正的近代巴罗克式风格,装饰有很多雕塑。Academia是威尼斯的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很多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的作品,不过这里最有名的杰作,是委罗内塞Veronnesi的巨幅油画“利未家的晚宴”,原本的名字是叫做“最后的晚餐”,可是宗教裁判所看不惯委罗内塞过于写实的风格,责令委罗内塞修改,委罗内塞也绝,没有改画的任何内容,就把题目改了一下:我不画圣像了,就画普通人吃饭,行不?从Accademia走陆路通向汽车总站,差不多是一条弓弦路(S形的大运河是弓背路),这条陆路的大约中点,有两个教堂值得去看看。Scuola
San Rocco完全由大师丁托列托Tintoretto
所作的壁画和顶画装饰,号称丁托列托的西斯廷教堂。附近的Frari教堂里面,埋葬着文艺复兴晚期威尼斯大师提香Titiano,和近代新浪漫派雕塑家卡诺瓦Canova,其实卡诺瓦的纪念碑里面只埋了他的心脏。威尼斯由很多小岛组成,游人常去的,还有Murano,Burano,和Lido。Lido是海滩,我这次没有多少兴趣。Burano以花边和面具著称,我这次没有时间前往。而Murano是闻名天下的玻璃之岛。因为古代火灾是城市最大的威胁,为了防止玻璃作坊的烧窑着火蔓延全城,威尼斯通过法令,把所有的玻璃作坊都集中到Murano岛,结果就形成了今天的玻璃工艺之岛。我乘42路公共汽船到岛上,参观了玻璃博物馆和一个玻璃作坊的制作过程。那些玻璃工艺品美轮美奂,但也真是很贵,而且我以后要游走欧洲一路,行李里面不能放易碎物品,家中也没人接收店里直邮的包裹,所以这次一点也没有买。4。拉文那Ravenna拉文那在东海岸,毗邻亚得利亚海,它的位置偏僻,不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这条最通常的旅游线路上,所以很少有国内的游记提到它。我特为从威尼斯绕道来此,是因为历史发烧友的特殊兴趣:在西罗马帝国末期,罗马城已经处于蛮族入侵的威胁下,安全岌岌可危,帝国的首都迁往拉文那,这里当时是一片沼泽当中的要塞,利于防守。西罗马灭亡以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反攻意大利,完成了再征服(详见拙作罗马英雄传系列之“中兴名将贝利撒留和纳尔西斯”),当时罗马城已经在战乱中残破不堪,人口从鼎盛时期超过百万,下降到数千。所以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总督府和行政中心,也设在拉文那。拉文那在西罗马帝国时代一度代替罗马成为帝国的首都,遗留下4-7世纪罗马时代很多艺术和建筑的杰作,尤其是马赛克拼贴画,保存下来的遗迹可谓举世无双。我专门就是为了去看罗马遗迹而前往拉文那。因为拉文那不是旅游热点城市,我很少在路上见到中国游客,美国人也不多,在景点碰到的多是意大利本土,法国等欧洲国家专门来看古罗马马赛克艺术的游客。所以拉文那街道比较安静,秩序相对好得多,旅馆和餐馆也便宜。我这次所住的
旅馆Hotel Al
Giaciglio在火车站前,离开所有景点都在步行距离之内,单人房间不过35欧元。这座简朴的圆形白色大理石建筑,是东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大王Theodoric
Great的陵墓。提奥多里克虽然是日耳曼蛮族哥特国王,可是当时西罗马已经灭亡,他征服意大利半岛,起码名义上是受东罗马皇帝委托,而且统治意大利期间,政通人和,一派兴旺气象。直到提奥多里克死后,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才和东罗马朝廷交恶,查士丁尼皇帝发动了重新征服意大利的战争。所以说,欧洲传统国王的地位远远低于皇帝:各个蛮族国家的首领叫做国王,而罗马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宗主,万王之王。二楼墓室中央提奥多里克大王的棺材和遗体早已不知踪影,只有一个破损的红色大理石外棺,看起来象个巨型的澡盆。我觉得墓园里的这种照明灯设计非常独到:看上去是火炬的样子,而顶端又是古代哥特武士的头盔形状。这是城里埋葬“神曲”作者但丁的教堂拉文那最重要的景点,是Basilica
Vitale和普拉西迪亚太后Placidia墓。这两处在同一座院子里,外表看来都是非常俭朴的红砖建筑,既不高大,也没有大理石贴面装饰,甚至雕塑都没有一个。但是内部覆盖整面墙和天花板的马赛克拼贴画,富丽堂皇得令人窒息。这是教堂外观教堂内部罗马时期的壁画这座教堂完全落成的时代,已经是西罗马灭亡,东罗马从哥特王国手里光复意大利的“再征服”时期。帝国意大利总督府驻拉文那的主要教堂。兴建的时候,第一任帝国意大利总督是将近90岁的太监名将纳尔西斯,所以圣坛前面占显赫地位的马赛克画,一面是查士丁尼大帝和他的宫廷大臣,另一面是提奥多拉皇后和内宫贵妇。查士丁尼的宫廷。几乎所有写到这段的史书,都会引用这幅壁画。普拉西迪亚太后墓,她的时代早于“再征服”,是在西罗马帝国末期。早在公元410年,阿拉里克Alaric第一次攻陷罗马城,虏走普拉西迪亚公主,后来被迫归还。从幼年到老年,普拉西迪亚的父亲,兄长,丈夫,儿子先后都成为皇帝,在西罗马帝国接近最后的岁月里,普拉西迪亚太后苦苦支撑着这个帝国,是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女人和政治家。5.
波伦纳Bologna从偏远的东岸城市拉文那Ravenna,坐火车到佛罗伦萨Florence,一定会经过波伦纳Bologna中转。我只在波伦纳停留了4个小时,不是为了尝尝美国市场上常见的Bologna香肠,而是为了看看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波伦纳大学。它有足足一千年的历史了。波伦纳是个意外的惊喜。它的街道很宽敞,但是从城南火车站走向市中心的一路上,街道两边的建筑仍是古意盎然。这是火车站前不远处的街道和雕塑我从城市正北的火车站直线南下步行到市中心,大约25分钟,市中心的中世纪广场,喷泉,和建筑看上去相当宏伟。然后再从市中心向东北方向一直走出去,这一路都是大学区。最后沿环城大道平行向西回到火车站。波伦纳和维罗纳古城一样,在中世纪也是富豪人家流行建造高塔,所以高塔林立,最多的时候据说有200多座,现在留存下来的还有近60座。这是大学区入口处的两座砖塔,矮的一座建造的时候就斜了,一正一斜,对比强烈。这是大学区,据称是西方世界仍然开学的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088年。中国最古老的大学一百年,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三百年,跟这一比,简直不值一提。(东西方古代教育体制不好比较,如果算上中国古代的书院的话,比如湖南大学要从岳麓书院那里算,创建于宋太祖的年代,稍早于公元1000年,那就没法说了——教圣经的修道院算不算呢?阿拉伯世界的大学又是另一种情况。所以我就按一般认可的说法,天津大学从北洋大学堂那里算,1995年百年校庆,算作中国最早的大学)6。 比萨:
东倒西歪的奇迹广场从佛罗伦萨去比萨的火车大约不到一个小时的样子,当天往返时间绰绰有余,但是比萨斜塔不是随便能上的,整个九十年代清洗和加固工程关键的时候,根本不让登塔。2001年底开始又可以登塔了,他们每半小时放大约30人上塔,必须预约。你可以早晨到了那里以后预约一个当天的时间,可是旅游旺季,谁敢保证能约上当天的时间?专程跑一趟比萨,就为上斜塔,所以我宁可花2欧元手续费,在网上提前订好登塔的时间。网址是
比萨以斜塔著名,其实斜塔也就是比萨大教堂的钟塔。比萨大教堂是比较典型的罗曼式建筑,比哥特式要早。整个大教堂的主体,钟塔,洗礼堂,和一系列博物馆,构成“奇迹广场”。罗曼式Romanesque的特点是圆拱,柱子修饰,洗礼堂钟楼和教堂主建筑分开。你看佛罗伦萨圣母百花教堂和比萨教堂的圆形洗礼堂,都在教堂门前,钟楼也跟教堂分开,那就是罗曼式了。(罗曼式英文是Romanesque,不过我不愿意就此翻译成罗马式,因为罗曼式建筑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早期中世纪建筑的样式,不是罗马帝国的样式,怕引起误会。其实在法国和西欧,罗曼式有时也叫加罗林式,得名于查理曼大帝的加罗林皇朝,在英国也叫诺曼式,得名于1066年诺曼人的征服)。洗礼堂人人都知道,斜塔本身是因为一个建筑错误而成了奇迹的,其实,地基土质松软肯定是一整片地方,不可能只影响一个塔。实际上,据当地人说,整个奇迹广场的各个建筑,教堂,洗礼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倾斜的问题——真是个东倒西歪的奇迹广场啊。塔最斜,因为它最高,才能被看出来。其实,1173年这塔刚开始建造不久,造到第四层上,大家就看出塔的倾斜来了。于是这工程一停就是100年。100年以后,来了个不信邪的工程师,又造了3层,这回向倾斜的反方向造得歪一点,试图用上三层的重力,平衡倾斜。——又不成功,于是又停了一百年。最后,顶上的钟楼被盖好,也向塔身倾斜的反方向歪斜。所以,比萨斜塔不仅倾斜,而且你仔细观察,第4,5层之间,和塔身与顶楼之间,还是歪的。塔的持续倾斜不可阻挡,每年多斜几个毫米,历代工程师都想矫正它,起码阻止它继续倾斜,有的努力有效果,有的适得其反。19世纪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抽取塔基底下的地下水,想让土地更坚实,结果塔斜得更厉害了。1990年开始,斜塔关闭11年,用钢缆拉住塔身,还往地基下面灌铅加固,再在倾斜的背面地下取土,让整个塔身向反方向沉下去。据说现在塔身稳定了,至少能稳定2,3百年。我可不确信,谁知道斜塔的形势将来哪一天会不会继续恶化下去?900多年了,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它还不会坍塌,可是谁能保证过几年不会再次大修呢?我觉得,还是趁现在能看,赶紧登上去看看,了却一桩心事吧。否则万一将来又禁止登塔了,岂不后悔?在我眼中,斜塔还有一处有意思的地方:各层楼都没有造栏杆,只有柱廊。4层楼和顶层游客可以出来的地方,铁栏杆是现代加建的。古代造塔的时候根本没有栏杆。要知道,这可是斜塔,而且大理石的地板,如果再下雨,滑得根本站不住。看来,古代的建筑设计,真的对人的生命安全不怎么重视,不那么“人性化”呢。从比萨斜塔上俯瞰整个奇迹广场从斜塔上看比萨全城,远山和田野河流尽收眼底,比萨古城红色的屋顶,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和远处青黛色的亚平宁山脉,视野开阔。远山高大,风雨飘香,令人心旷神怡。1.
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的名字,永远和文艺复兴联系在一起。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此,早期文艺复兴的几位大师都来自佛罗伦萨,包括三大师首席的米开朗琪罗,早期创作也都在这里,后来才转到罗马。徐志摩把这个城市译为“翡冷翠”,我曾经听朋友说过,觉得这个译名过于做作。其实,那是因为你用英语发音,近似“弗劳任斯“,当然不可能贴切,可是用意大利语念出来,你就明白了。
本人认为,“翡冷翠”和“枫丹白露”,实为二十世纪两大绝译。佛罗伦萨城市不大,多数旅馆都在火车站前,而主火车站和各个主要景点,全在步行范围之内。——只除了阿诺河Arno对岸高地上的米开朗琪罗广场。可是米开朗琪罗广场不能不去,那里是俯瞰整个佛罗伦萨城市河流最好的所在。这座Vecchio桥也很著名,红黄的色彩鲜艳,不过坦白地说,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上面店铺太多,一层叠着一层,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大概意大利人都喜欢在桥上开店做生意,威尼斯的Rialto桥也是一样,可是古代建桥技术不一定过关,万一桥上建筑太重,把桥压塌了怎么办呢?象这座桥,我走过的时候以为就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一点也没意识到过河,还以为仍旧在桥边的市场呢,等过了一会才发现:咦,我怎么在河这一边了?佛罗伦萨在旅游旺季的游客太多,而博物馆的空间有限,所以大多数博物馆都可以事先预订。淡季一般情况下可以当天去。只有最著名的美术学院Accademia和乌菲齐Uffizi美术馆,排队太长,还是事先预定一下,省时省力得多。订位电话是055
294 883,有很好的英语服务,而且可以订美术学院,乌菲齐,巴盖罗
Bargello,美第奇小教堂各处,不需要订票费,电话里只给你一个6位号码和指定参观时间,你到时候去团体取票处凭号码买票就行了。我个人觉得只有美术学院和乌菲齐的队排得特别长,所以值得预定,其它各处,起码在5月份的时候还不用排队。佛罗伦萨最好的文艺复兴博物馆是乌菲齐Uffizi,不过人最多的绝对是美术学院Accademia。大家都为了去看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原作。市内广场上的,是复制品。各个博物馆内部都不让拍照,我偷拍了,但是比较模糊,就引用网上的图片吧。Accademia
除了有大卫,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几尊“囚徒”,为教皇Jullius墓所作,但是这几个雕塑都没有完成,不如卢浮宫收藏的米开朗琪罗“垂死的奴隶”和“反抗的奴隶”。另外一个非常focus的艺术博物馆是美第奇小教堂。米开朗琪罗青少年时代在美第奇家庭度过,和这个佛罗伦萨的世家有深厚的个人感情,可是后来佛罗伦萨人民起义反抗美第奇家族独裁统治的时候,政治上他又同情平民派,所以非常矛盾。美第奇小教堂的一个房间是完全由米开朗琪罗设计的,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已经足以在艺术史上流芳百世了:它正中间的伟大洛伦佐Lorenzo
Magnificent墓没有完成,两侧的朱利亚诺像Giuliano和洛伦佐二世像,以及雕像座下的昼夜晨昏四尊雕塑,是美术史上不朽名作。这里面照例不许拍照,不过我发现,管理员一般是坐在面对门口的椅子上,监视房间里的大多数人,如果我站在伟大洛伦佐的空旷的墓室正面,正好在管理员视线的死角,可以拍到两侧的昼夜晨昏,而不被发现。我个人其实不太愿意预定参观时间,因为不自由,定了一个时间之后,一整天都要围绕这个时间来安排,可是乌菲齐门口排的队实在太长,我第一天去看了一下,望而生畏,只好在第二天预定的时间再去。好在乌菲齐内部不象卢浮宫那样四通八达回旋曲折,只有一条参观路线,沿着路线就能把U字形回廊的各个展室一个不漏的参观下来。这是乌切罗Uccello的圣罗马诺之战San
Romano,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刚开始探索透视法则,你看近大远小已经很明显了,可是远处那只跳跃树篱的野兔,你想想该是多大的怪物啊?我注意到这幅画,是因为在伦敦的国家画廊里,也有同名的一幅,这套画总共三幅,这里,伦敦国家画廊,巴黎卢浮宫各藏一幅。这是乌菲齐的镇馆之宝,波提切利Botticelli“维纳斯的诞生”看这幅画,可能大家都知道它画的是维纳斯从海洋的泡沫中中诞生,可是这背后还有故事,还有名堂:按照希腊神话,主神宙斯从他父亲Cronus手中夺权,历经了Taitan之战和巨人之战,两场大战的考验。而Cronus呢?当初又是从他自己的父亲,Uranus手中夺权。(希腊文里面,Uranus的词根是宇宙,而Cronus的词根是时间)。Uranus一直把他所有的孩子都禁锢在大地的深渊当中,于是,心怀怨恨的Uranus的妻子Ge,和Uranus最小的儿子Cronus合谋,趁Uranus上床的时候,把Uranus阉割掉了,这就是Cronus登上最高宝座的过程。而Uranus阉割下来的那个重要器官,被Cronus仍进大海,在海中漂流到塞浦路斯岛,最后化作一片泡沫,从这片泡沫里,诞生了美神阿弗洛蒂特,就是罗马所称的维纳斯女神。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大多数都是宙斯的儿子女儿,象雅典娜,阿波罗,阿特弥斯等等,可是爱神维纳斯,如果从辈分上说,算是Uranus的女儿,那就是宙斯的姑姑呢,哈哈。在这幅“维纳斯的诞生”里面,维纳斯左边的是一男一女两位风神,把维纳斯吹到塞浦路斯岛上,而岸上拿着饰物等待的,是Hour女神,天堂的看门人。达芬奇的“受胎告知”,他的第一幅画作,天使长加百列告诉圣母玛丽亚将要清静受胎的消息。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这三大师的时代,已经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这幅画上的透视法已经非常成熟。这是古希腊的作品,罗马复制品,美第奇家族收藏的维纳斯雕像,叫做“美第奇的维纳斯”。乌菲齐美术馆这里,在那个时代就是美第奇家族展示私人收藏的古代雕像的博物馆,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绘画和雕刻艺术达不到古代的水平,尤其是对人体解剖的知识不够,所以人们都来欣赏和崇拜这些古代的杰作。多纳太罗,米开朗琪罗这些雕塑大师,就通过观摩这些古代雕像,最终达到超越古典艺术的境界。[img]http://farm4.static.flickr.com/562_e745401cff_o.gif米开朗琪罗一辈子就画过三幅油画,这幅“圣母子”是其中之一。米开朗琪罗是雕塑家不是画家,他画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那是迫于无奈,教皇交代的任务,而且那是壁画。这是他唯一留存的三幅油画之一,其他两幅在伦敦的国家画廊。另一处文艺复兴的艺术殿堂,是附近的巴盖罗博物馆Bargello,它以雕塑为主。注意,这里每天开放到下午1点半,下午关门。巴盖罗原来是佛罗伦萨的警察总部,现在改成博物馆,它的镇馆之宝在二楼上,多纳太罗Donatello的大卫像,可以跟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比较一下。多纳太罗Donatello的大卫更加纤细清秀,几乎是女性的成分多于男性。多纳太罗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位雕塑大师,早于米开朗琪罗。他是圣母百花教堂青铜大门浮雕“天堂之门”作者吉贝尔蒂Ghiberti的弟子和学徒。Pollaiuolo的赫克里斯杀死安泰Hercules and
Ataeus。赫克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力神,安泰是大地母亲该亚之子,只要双足站在地上,就有无穷的力量——拿武术的话解释,大概是安泰的站桩功练得很好,下盘很稳吧。赫克里斯就把安泰抱离大地,生生地箍死了。一楼有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尽管这些作品和他的“大卫”,“昼夜晨昏”,“哀悼基督”,“摩西像”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毕竟这是米开朗琪罗。布鲁图斯像Brutus。觉得这个雕塑很眼熟吧?这是Giambologna的墨丘利像Mercury,是希腊神话里的神使,所以脚上长了翅膀。这个雕塑轻盈而充满动感。觉得眼熟,是因为华盛顿国家画廊西厢主馆,入口的门厅里,就是这尊雕像。这,就是文艺复兴开始的地方:圣母百花教堂。外面完全由各种彩色大理石覆盖,在夕阳下显得特别美丽。圣母百花教堂的红色穹顶,是佛罗伦萨的标志,也是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建筑杰作。其实古罗马时代已经可以把圆顶做得很大,最著名的大跨度圆顶,象罗马的万神殿,君士坦丁堡的索非亚大教堂。后来这个技术失传了,君士坦丁堡索非亚大教堂之后一千年,天下没有人能做这么大跨度这么沉重的圆顶而不垮塌。直到文艺复兴,布鲁内莱斯提Brunelleschi才设计出这个红色的圆顶,象征着今人的艺术和技术水平,终于开始赶上并超过古典时代。钟塔是由乔托设计的,所以叫乔托塔。大教堂穹顶内部的天顶画“天堂”。作者是Vasari和Zuccari之所以说圣母百花教堂是文艺复兴开始的地方,是因为四个人:乔托的钟塔,吉贝尔蒂Ghiberti的天堂之门浮雕,和布鲁内莱斯提Brunelleschi的大穹顶。而多纳太罗又是吉贝尔蒂的学徒和助手。其中,乔托应该说比文艺复兴正式开始要早。其他三位大师的杰作,宣告文艺复兴正式开始。这是教堂门前圆形洗礼堂大门上,青铜镀金的浮雕,总共10幅。当年浮雕大门投标竞赛,吉贝尔蒂和布鲁内莱斯提是前两名,前者击败了后者,布鲁内莱斯提转而主持教堂大圆顶的建筑工程去了。后来的米开朗琪罗看到这十幅精美的浮雕,惊叹说“这简直已经配做天堂的大门”,于是后世就称它为天堂之门。你看浮雕上的建筑物,已经运用了透视原理。吉贝尔蒂借鉴了学生多纳太罗的技法,在浮雕当中运用透视。这么漂亮崭新的浮雕,当然是复制品。真品在大教堂背后街对过的教堂博物馆里面。这个博物馆也值得去看,天堂之门浮雕的真迹,保存在玻璃匣里,充满惰性气体。多年日晒雨淋,真品的镀金层和底下青铜层之间发生氧化和霉变,所以发黑了,而且很难修复。博物馆里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这幅作品不如他在梵蒂冈大教堂里的同名作品那么出名,可是这里有个故事:米开朗琪罗是属于慢工出细活儿的主,他的作品不能催,有一次他被人催问这个雕塑什么时候能完工,大怒之下,抓起凿子就开始砸毁这件作品。所以今天,你看基督的左臂和腿上还有斧凿破坏的痕迹,那是米开朗琪罗自己干的。另一处重要的教堂,是圣十字教堂Santa
Croce。它很象圣母百花教堂,也用彩色大理石装饰。这是教堂里米开朗琪罗的墓。伽利略的墓,他手里拿着望远镜。我拍得比较模糊,因为光线太暗。意大利政治家和哲学家马基雅维利的墓。知道他的“君主论”吧?佛罗伦萨整个城市都弥漫着艺术的气息,这是乌菲齐美术馆门前的广场Plazza Della
Signoria,广场上展示着大卫,波塞冬等杰作的复制品。在广场一侧的高台上是Loggia画廊,露天陈列不少雕塑,从古罗马到近代都有。19世纪新古典时期的“阿基里斯抢劫Polyxena”,源出特洛伊战争的典故,希腊英雄阿基里斯强抢特洛伊公主Polyxena。文艺复兴时期的“强奸萨宾女人”,出自罗马建城不久,抢劫萨宾城女人的典故。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力神赫克里斯杀人头马其实佛罗伦萨还有不少景点和博物馆,我花了三天时间,也只不过看了最重要的几处。佛罗伦萨宣告文艺复兴的开始,自米开朗琪罗始,文艺复兴的鼎盛期,中心转向罗马,到拉斐尔去世,鼎盛期结束。我的下一站就是罗马。“永恒之城”有太多的内容要写,无法包括在同一篇游记里面。我将单独再写一篇“两脚书橱游罗马”。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都想成为意大利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