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练招聘如何与家长沟通

& 长春观全真龙门精武馆武术教练致所有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写评论发布热搜好文三大“毒物”,吃了会胖,不吃会死!<span class="num" data-v-668b荷尔蒙爆表!看「新老公」孔侑实力撩妹!<span class="num" data-v-668b她不到两岁,却用销魂食相圈住了过百万粉丝<span class="num" data-v-668b肌肉猛过彭于晏?女生们最想睡男星竟然是他!<span class="num" data-v-668b亲测 | 为什么kfc新晋网红chizza倾倒亿万味蕾?<span class="num" data-v-668b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用户举报热线: | 单位: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安化路492号第三讲&#160;教练型家长沟通技巧
我的图书馆
第三讲&#160;教练型家长沟通技巧
教练型家长沟通技巧
今天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沟通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形成思想互动,并且使大家感到有收获。下面,我们正式沟通开始。
首先,我先谈谈我对沟通的理解。沟通是参与双方在语言行动上的一种互动,并能够产生真实的回应,即是对一方或双方最终有效果。从概念上讲,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沟通的形式也多样化了,电话即时通讯的沟通、短信息沟通,网络语音、文字、论坛沟通等。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沟通都是为了一个预先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这里面出现三要素即:一个明确的目标,须达成的共同协议,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是否能准确传达出你的愿望或对某事不予赞同的态度?取决于交流的对方认为你所解释的信息是否可靠而且适合。
有效沟通的好处不必详说。不外乎能获得更佳更多的合作,减少误解,使人更乐于回应,使人觉得自己的话值得聆听,自己办事更加井井有条,增加自己进行清晰思考的能力,使自己感觉能把握所做的事等等。
一、妙用8条沟通要诀
那么如何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8大有效沟通要诀。8大有效沟通要决是:
1、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沟通效果是超越文字的。
2、有效果比说得对不对更有意义。
3、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让对方感受沟通的效果。
4、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
5、说每一句话前先问自已:“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个行为前先问自已:“这样做会使事情的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6、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里拒绝沟通的权利,不尊重这份权利,只会使关系急剧恶化。
7、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他只能:(1) 改变自已;(2)
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3) 为自已做些安排,使得对方无论有没有改变都不能影响到自已的成功快乐。
8、无论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个不同做法,无论任何情况都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沟通效果是超越文字的
我们大家一起先体验“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沟通效果是超越文字的”这个要诀。我以用“老师,您早!”这句问候语做实际操练体验。我也要求三位家长与我一起演示,大家共同感受,不过对三位家长各有一个要求:第一位要文字恭敬;第二位要文字恭敬,声调不恭敬。第三位要文字和声调恭敬但身体语言不恭敬。
大家能感受得到吗?我们刚才三位家长的问候表明了什么呢?是不是能够证明沟通真正的有效,文字只占很少一部分,主要是来自声调和身体的语言。
学生早上见到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您早!”是否表示对老师尊重?理论、情理上应该是这样。大家都不会怀疑吧!如果文字也很尊重,声调也很舒服,但是说完了紧接着向你吐一下舌头、做个鬼脸,作为老师,你会有什么感受,是感觉到学生很顽皮,还是感到自己被戏弄了?
有效果比说得对不对更有意义
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让对方感受沟通的效果
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
接下来,我再用一句问候语与大家共感受“2、有效果比说得对不对更有意义。3、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让对方感受沟通的效果。4、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这个三个要要诀。
我请一位家长上来配合我。(导师选择一学员,用客气的声调和身体语言对他说了句泰国话)
“温你侠摆迈Cup(男)Ka(女)”
(意思:今天开心吗?)。(学员迷茫不明白,导师又说一次,然后对全体学员说)
大家可以从他的反映看出他是什么态度,是不是什么反应也没有,愣愣地呆在那里,我在与他沟通呀!我也用了很客气的文字、声调和友好的身体语言,但是他却用了这个态度来对待我,这是他的错吗?”
沟通其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效果。如果我这样坚持我对,就不会看到对方有什么回应的可能性,如果认为是他错了的话,我自己更不愿意有任何的改变了。
要想得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唯一的突破就是不要把焦点放在对与错上,毕竟是他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我”想跟他沟通,想让他明白我的意思,所以这是我的责任。用这样的方式做不到,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更好地沟通?我们在座在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讲了半天,孩子压根没有反应,尽管我们说的话是我们认为孩子能够听懂的话。最终结果又是什么?是把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搞僵、搞破裂吗?到底是谁的责任呢,作为家长错在哪里?孩子又错在那里?
作为家长总是认为自己是全对的,其实呢?实际上,在很多的亲子关系中都是这样,家长站到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自己总是对的。
生活中大家都在强调负责任,我们有必要搞清“责任”的定义,现在普遍认为:谁犯错就罚谁就是负责任。正确的定义应该是什么?谁有能力做点事,并且把事情做的效果好!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作为家长的责任是自己能够做一些事,并且追求效果更好,还能让孩子感到心里很舒服。
给孩子沟通太多,但没有效果是没有用的,真正的意义是怎样做怎样改善才可以有效沟通。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把焦点先放在对与错上,而是要放在怎么样去想,放在效果上。沟通的效果是由孩子来决定,而沟通的技巧是由自己来控制的。
现在我们还可以再设置一个情形。
孩子生病了,患得是很严重的感冒。请你关心一下他。
有这样四句不同的关心话:“我很同情你。”、“看到你这么难受,我也很难过!”、“你现在看起来很不好,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恢复过来!”
大家分析一下,我刚才所说的四句话,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要诀之5:说每一句话前先问自已:“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个行为前先问自已:“这样做会使事情的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如果孩子以往数学成绩在95分左右,在年级排名前10名,这次考试却只有80分,在年级的排名下降到30名。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和孩子交流,你会讲些什么呢?
“你这段时间是怎么了?心神不定!才考80分。”
“这样不行啊,只有80分,这样是考不上重点的。”
“孩子,我们一起看看,这次考试错在哪里?”
“根据你平时的表现,我相信你的能力远不止80分,来,我们谈谈,下次怎样能使你的水平发挥的更好。”
对这4句不同的话,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同时加上不同声调的运用,是不是前两句感觉不太好、不太舒服,后两句会舒服些,给人以力量。
孩子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是骂他,还是关心支持他,让他感觉到你在关心他、激励他,希望他更好。
接下来,再给在座的父亲设置一个情形,您思考一下应该如何处置最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作为父亲,你按惯例参加了家长会,老师对你讲了很多孩子最近在学校里的表现,有很多做的得不太好,老师向你提出要求配合。如:功课不认真,上课时与同学讲话等等。作为父亲你回到家里,很想与孩子深入地谈谈。而当你回到家时,看到孩子正在那里兴高采烈地看电视。
作为父亲,你应该怎样做?
你是走过去关掉电视,同孩子谈你想谈的事情。不考虑孩子对你关电视的反映。
不关电视,让孩子继续看电视,在旁边同孩子讲你要讲的。让孩子边看电视边会听你的。
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告诉他,你想同他谈谈。
转移孩子看电视的兴趣,找机会同他谈谈。
在此时这个情况下,如果你硬要与他沟通,你关照到他的情绪没有?会不会使亲子关系搞得很紧张,甚至会变坏?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他都不情愿意你改变他现有的兴致勃勃的状况。假如当时他看你回来,有希望给你沟通一下的意愿,你与他讲一讲家长会的情况,他是听得进你向他转述学校对他最近的印象的。给你、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孩子受到重视,自然会听家长的期望的。假如他不愿意沟通,你来硬的,结果会令孩子犯抵触,情绪也会不好。等你认识到了再用其他方法,孩子还是不愿意,你想说的再多的话孩子依然收不到,有什么用呢!
这个情形就是为第6、第7个要诀设置的。6、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里拒绝沟通的权利,不尊重这份权利,只会使关系急剧恶化。7、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他只能:(1)
改变自已;(2) 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3) 为自已做些安排,使得对方无论有没有改变都不能影响到自已的成功快乐。
事实上,刚才的情形解决可能不是一种,而是预设了四种处理方式。也我是今天要讲的第8个要诀一种情形设置模式。无论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个不同做法,无论任何情况都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重要的是你想改善和你孩子的关系,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找出至少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这样你可以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改善了,而且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大家可以回头再熟悉一下8条沟通要诀,这将有利于我们下面的交流和实战训练。
二、中性说话训练
说话也是需要训练的。中性的语言与批判性的语言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性语言就是事情本来的样子,是不带有主观批判性的语言。只说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如同录像机摄录一样。这样的说话又称“中性描述”,不会引起对方的情绪。
批判性的语言是主观的、来自说话者对事情的一套看法,其看法的背后就是他的信念、价值和各种成见。因为没有两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能够做到完全一致,所以听这些话的人会不同意或不服气。本来两个人可以好好地谈谈,往往却因为批判性语言的来袭而少了很多沟通。当两人的关系因言词的激烈而紧张时,沟通也造成了中断。
举一些例子:
主观批判性语言
你把双腿放在椅子上
你坐的姿势真难看&&&
你说话的声音很大
你说话不要这么凶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你对我很冷漠&&&
你两点才回家、我还闻到酒的味道,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看你,这么晚才回来,又喝这么多酒,为什么搞到这样?”
球鞋上的泥土糊上椅子啦,你把它们放到地上。
你怎么又把这么脏的球鞋放在椅子上?这太过份了!
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个对比表。
当对方不是在一个适宜沟通的状态下,不要讨论事情。这时应该表现出关心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并且找到能够为对方做点事的机会。等事情过后,例如第二天早上酒醒了并且平静下来再询问。若对方不愿讨论,仍须尊重对方的反应。
给孩子的批评及指令,如果充满主观批判性语言,孩子是不会明白的你的苦心的。孩子只活在当下,“又”字没有意义;“这么脏”
和“太过份”都是超越标准的,而且这个标准往往事前孩子不清楚,所以孩子不能明白和理解这些说话,尤其是7岁前的孩子。所以,说这些话时,孩子只注意到了父母的情绪,因而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终结父母的情绪,而不是把心放在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满意。
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孩子在客厅,你需要你的孩子怎样坐?假如孩子做的姿势不好,你一般怎样说。是不是冒出一句:“你搞错没有,坐好,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这样主观话很容易说出来,反过来看得很清楚的东西不容易说出来。很多人习惯了主观的批判,客观的观察不容易说出来。你想一想,要孩子听你的,他必须要懂他才能做到,父母的说话都是主观批判,孩子就会盲然不知所从。
家长问:中性说话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得到了自身的及时处理,并且与我们的信念、价值和成见重合了,我们的反映立即变成了我们的主观判断。我们要改变头脑中的思维方式,看到的就是看到的,而不经过那些主观批判,用嘴巴说出来。人的大脑不止仅有一个方法穿越,它还会自动选择最好的几个方法去解决。为了达到效果,除了当下的方法,还有声调的改变、身体语言等方法,然后,面对一个情况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方法可行,每一个方法都可以形成大脑的方法网络。
每当我们发现一个方法无效,就用其他方法,以前是说一遍无效了,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能是重复再重复,重复旧的做法甚至连旧的结果也得不到。如:每次都骂孩子“你怎么搞得这么乱?”孩子听到的常是这句话,他也仅有这一个方式,他不懂得另外一个方式去做,他只好重复给你看。
那么,为什么把客观情况讲出来就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知道婴儿出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每天很多第一次经验都会形成印记,如:苹果汁好喝还是橙子好喝?往往并不是它本身好不好喝,往往是因为妈妈说这个就是好喝,妈妈这么爱我,我听她的,然后就习惯了这种果汁好喝;也许是因为当时很开心、很兴奋,得到了一些鼓励,得到了爱,就认同了刚才所有那些好东西,保留在内心的那份感觉,每次喝的时候就会勾起来。
我们活下去,怎么样活的更好,就是因为以前有经验,凭经验就可以使我们知道那些是最有效的。假如有次印记带给我们是负面的,如:被别人打了、骂了,这就是创伤。最严重的创伤,如:交通意外带来的每次坐在车里都会很慌,这是潜意识在保护我生存的资格,但离开车就没有事了。
现在想一想,假如不是车,而是人群,从小到大不断有人打我,我又不能离开人群,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要离开又不能离开,里面的保护机制就产生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这个人内疚、为什么这个人老是这样,甚至精神分裂,其实他里面是很痛苦的,我又要离开又不能离开,这个就是创伤后印迹障碍。
三、声调灵活训练
很多家长习惯了某种说话的声调,没有注意这样的声调是否减少了沟通效果。事实上,38%的沟通效果来自说话的声调。
有些家长说话的嗓门很大、声调很高,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对所处情形的控制。实际上,这样的声调会使孩子产生警觉、惊恐和不能平静下来的心理状态,跟有威胁出现时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孩子自然会摆出防御和抗拒的态度。因此嗓门大、声调高的说话模式只会使孩子产生对抗和想脱离迫切,或者产生负面情绪,很难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也有很多家长习惯于说话速度快,孩子的聆听和接受(理解)能力跟不上,家长便以为孩子抗拒或不用心聆听,于是在接下来的说话声调里增加压力,或者表示不满,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使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有效的说话声调应该怎样把握呢?
单向沟通时,即是给予孩子指令或告诉孩子一些重要的讯息时,应该眼睛望着孩子:字字清晰、声调平稳,声调要中度音量、中度音调、中度速度)。
双向沟通时,即是同孩子谈话像两个朋友讨论或闲谈,最好的效果是:配合对方的声调,即在音量、音调和速度上与孩子的一样。配合孩子的声调,尤其是当其不开心时,很快便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一个懂得沟通的家长能够灵活地改变声调去适应当时的环境需要。很多家长说话时习惯使用某种声调,当声调不适合环境需要时,也不会醒觉而加以调整,结果是孩子注意不到家长说话的本意,而把精力集中到关注和抗拒使他感到不愉快的声调上来。在这个状态下,孩子是没有办法思考、没有办法学习的,没有办法发挥人生中最好的、最多的能力。只有一个要逃避的紧急状态,这时脑袋的理解能力是很低的,这时不需要理解太多,逃避要紧,孩子自然会有一种的防御状态。你想和他沟通在他脑袋中产生警觉,听不进去你说的道理,与你对抗或者想快点溜走,那你当然失败了。或者产生负面的情绪,不满意、愤怒、不耐烦等,总之对沟通没有任何帮助。
这个练习很值得很多家长练习,以便自己听一听自己对孩子说话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传统上很多人听不到自己说话,这是因为我们的内视觉很厉害,正因为这个理由,声调训练才是必要的。
&&&下面做两个练习,大家可以练一练。
&&&说话声调高练习题:
&&&示例1:女儿过来!
&&&&第1次:用高声调
&&&&第2次:用平和一点的声调
&&&&示例2:你看你把东西弄的那么乱,赶快收拾收拾。
第1次:用高声调
第2次:用平和一点的声调,同时加点情绪在里面。
&&&说话速度快练习题
&&&示例1:
小宝过来吃饭,吃完饭上床睡觉了。
&&&&第1次:用快速度说话
&&&&第2次:用平和慢一点的速度。
&&&&现在大家试试看,你说的是道理,希望孩子有积极的回应,对你来说是应该的,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你就要让他听进去,有道理的人不要急,没有道理的人才需要急。这样对自己说一说,我有道理,最重要是让他明白并能够做到。声调超控了内心的状态,作为小孩子本身的理解能力就不太强,高声调只会减少了他的能力,他怎么能理解你说的话呢?
注意这几个练习,大家感受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个家长,你应该明白有什么不同?同时,你也不要认为对孩子特别温柔就是好的,很温柔的声调是小孩子不听话,可以继续顽皮下去时的信号。假如你跟孩子说重要的事情,就不能用这种温柔的声调,否则回应给你的就是失望。说重要的事情,给孩子指令时,必须用与以前不同的中速平稳的声调模式,而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主动配合孩子。
四、身体语言灵活训练
55%的沟通效果来自身体语言。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声调语气,改变了身体语言,对方的感受便会不同。当嘴里说的很动听,但是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表现出不配合的讯息,对方的潜意识会选择相信身体语言。
很多家长习惯了某种身体语言,没有注意这样的身体语言是否减少了沟通的效果。在另一方面,一些身体语言上的简单改变,便能提升亲子沟通时的和谐和相互接受。
在亲子沟通时,能产生良好沟通效果应注意的身体语言:
1、两人位置:避免对立,尽量同一方向或者90度方向。
2、眼神接触:说话时眼睛望着孩子。
3、面部表情:应配合说话内容而有变化。避免无表情、冷漠、愁苦、机械人面孔等。
4、面部表情:有笑容当然最好。笑容是表示自已内心有力量并接受对方。
5、举止手势:凡是掌心向上的、双手动作平衡对称的,都是好的手势。大动作、激动和掌心向下的,都不是好的手势。
6、触摸抚慰:沟通过程中能够与孩子有身体接触最好。比如,牵着孩子的手,用手抚摸孩子肩膀、头等,这样的机会可以多制造。
五、聆听复述能力训练
在很多不理想的亲子沟通中,“自以为是”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没有听清楚孩子说什么,就凭着自已认为孩子要说什么来而作出主观反应。孩子没有表达完,就做判断和回应,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不能够得到理解。这样的沟通当然没有效果,也势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沉默是金。其潜在的价值就是用心聆听者收获是最多的。聆听不仅能够准确地捕捉孩子说话的准确全部的意思,而且还可以凭孩子的语气准确捕捉孩子的情绪和内心状况。真正的良好沟通状态是需要双方内心状况保持高度的一致,恰好只有用心聆听才能做到。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不用心聆听家长说话,是由于家长本人没有很好地聆听孩子的讲话而造成的。
我们大家一起感受这样一个例子: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稳定,一天,回到家中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又要考试了,老师还点了我的名。”妈妈立即反映说:“你又怎么搞的,叫你平时用功一点,你不用功,看看又被老师点名了吧!”
孩子说:“妈妈,这次老师是表扬我。”
各位家长,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说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对方就给你回答了?而且对方的回答可能完全不是你的意思?当他这样的时候,你内心是什么感受?
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感受一定是从我们完全的文字表达、声调和身体语言里得出来的!为了让对方充分而真正地接受你,建立一个好的沟通关系,我们就应关照到对方的心理感受,才能在亲子关系中做到轻松自如!第三讲&
教练型家长沟通技巧
今天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沟通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形成思想互动,并且使大家感到有收获。下面,我们正式沟通开始。
首先,我先谈谈我对沟通的理解。沟通是参与双方在语言行动上的一种互动,并能够产生真实的回应,即是对一方或双方最终有效果。从概念上讲,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手势、舞蹈、武术、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沟通的形式也多样化了,电话即时通讯的沟通、短信息沟通,网络语音、文字、论坛沟通等。沟通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沟通都是为了一个预先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这里面出现三要素即:一个明确的目标,须达成的共同协议,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是否能准确传达出你的愿望或对某事不予赞同的态度?取决于交流的对方认为你所解释的信息是否可靠而且适合。
有效沟通的好处不必详说。不外乎能获得更佳更多的合作,减少误解,使人更乐于回应,使人觉得自己的话值得聆听,自己办事更加井井有条,增加自己进行清晰思考的能力,使自己感觉能把握所做的事等等。
一、妙用8条沟通要诀
那么如何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8大有效沟通要诀。8大有效沟通要决是:
1、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沟通效果是超越文字的。
2、有效果比说得对不对更有意义。
3、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让对方感受沟通的效果。
4、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
5、说每一句话前先问自已:“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个行为前先问自已:“这样做会使事情的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6、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里拒绝沟通的权利,不尊重这份权利,只会使关系急剧恶化。
7、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他只能:(1) 改变自已;(2)
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3) 为自已做些安排,使得对方无论有没有改变都不能影响到自已的成功快乐。
8、无论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个不同做法,无论任何情况都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沟通效果是超越文字的
我们大家一起先体验“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沟通效果是超越文字的”这个要诀。我以用“老师,您早!”这句问候语做实际操练体验。我也要求三位家长与我一起演示,大家共同感受,不过对三位家长各有一个要求:第一位要文字恭敬;第二位要文字恭敬,声调不恭敬。第三位要文字和声调恭敬但身体语言不恭敬。
大家能感受得到吗?我们刚才三位家长的问候表明了什么呢?是不是能够证明沟通真正的有效,文字只占很少一部分,主要是来自声调和身体的语言。
学生早上见到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您早!”是否表示对老师尊重?理论、情理上应该是这样。大家都不会怀疑吧!如果文字也很尊重,声调也很舒服,但是说完了紧接着向你吐一下舌头、做个鬼脸,作为老师,你会有什么感受,是感觉到学生很顽皮,还是感到自己被戏弄了?
有效果比说得对不对更有意义
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让对方感受沟通的效果
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
接下来,我再用一句问候语与大家共感受“2、有效果比说得对不对更有意义。3、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让对方感受沟通的效果。4、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这个三个要要诀。
我请一位家长上来配合我。(导师选择一学员,用客气的声调和身体语言对他说了句泰国话)
“温你侠摆迈Cup(男)Ka(女)”
(意思:今天开心吗?)。(学员迷茫不明白,导师又说一次,然后对全体学员说)
大家可以从他的反映看出他是什么态度,是不是什么反应也没有,愣愣地呆在那里,我在与他沟通呀!我也用了很客气的文字、声调和友好的身体语言,但是他却用了这个态度来对待我,这是他的错吗?”
沟通其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效果。如果我这样坚持我对,就不会看到对方有什么回应的可能性,如果认为是他错了的话,我自己更不愿意有任何的改变了。
要想得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唯一的突破就是不要把焦点放在对与错上,毕竟是他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因为“我”想跟他沟通,想让他明白我的意思,所以这是我的责任。用这样的方式做不到,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更好地沟通?我们在座在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是不是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讲了半天,孩子压根没有反应,尽管我们说的话是我们认为孩子能够听懂的话。最终结果又是什么?是把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搞僵、搞破裂吗?到底是谁的责任呢,作为家长错在哪里?孩子又错在那里?
作为家长总是认为自己是全对的,其实呢?实际上,在很多的亲子关系中都是这样,家长站到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自己总是对的。
生活中大家都在强调负责任,我们有必要搞清“责任”的定义,现在普遍认为:谁犯错就罚谁就是负责任。正确的定义应该是什么?谁有能力做点事,并且把事情做的效果好!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作为家长的责任是自己能够做一些事,并且追求效果更好,还能让孩子感到心里很舒服。
给孩子沟通太多,但没有效果是没有用的,真正的意义是怎样做怎样改善才可以有效沟通。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把焦点先放在对与错上,而是要放在怎么样去想,放在效果上。沟通的效果是由孩子来决定,而沟通的技巧是由自己来控制的。
现在我们还可以再设置一个情形。
孩子生病了,患得是很严重的感冒。请你关心一下他。
有这样四句不同的关心话:“我很同情你。”、“看到你这么难受,我也很难过!”、“你现在看起来很不好,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恢复过来!”
大家分析一下,我刚才所说的四句话,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要诀之5:说每一句话前先问自已:“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个行为前先问自已:“这样做会使事情的效果更好还是更坏?”
如果孩子以往数学成绩在95分左右,在年级排名前10名,这次考试却只有80分,在年级的排名下降到30名。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和孩子交流,你会讲些什么呢?
“你这段时间是怎么了?心神不定!才考80分。”
“这样不行啊,只有80分,这样是考不上重点的。”
“孩子,我们一起看看,这次考试错在哪里?”
“根据你平时的表现,我相信你的能力远不止80分,来,我们谈谈,下次怎样能使你的水平发挥的更好。”
对这4句不同的话,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同时加上不同声调的运用,是不是前两句感觉不太好、不太舒服,后两句会舒服些,给人以力量。
孩子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是骂他,还是关心支持他,让他感觉到你在关心他、激励他,希望他更好。
接下来,再给在座的父亲设置一个情形,您思考一下应该如何处置最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作为父亲,你按惯例参加了家长会,老师对你讲了很多孩子最近在学校里的表现,有很多做的得不太好,老师向你提出要求配合。如:功课不认真,上课时与同学讲话等等。作为父亲你回到家里,很想与孩子深入地谈谈。而当你回到家时,看到孩子正在那里兴高采烈地看电视。
作为父亲,你应该怎样做?
你是走过去关掉电视,同孩子谈你想谈的事情。不考虑孩子对你关电视的反映。
不关电视,让孩子继续看电视,在旁边同孩子讲你要讲的。让孩子边看电视边会听你的。
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告诉他,你想同他谈谈。
转移孩子看电视的兴趣,找机会同他谈谈。
在此时这个情况下,如果你硬要与他沟通,你关照到他的情绪没有?会不会使亲子关系搞得很紧张,甚至会变坏?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他都不情愿意你改变他现有的兴致勃勃的状况。假如当时他看你回来,有希望给你沟通一下的意愿,你与他讲一讲家长会的情况,他是听得进你向他转述学校对他最近的印象的。给你、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孩子受到重视,自然会听家长的期望的。假如他不愿意沟通,你来硬的,结果会令孩子犯抵触,情绪也会不好。等你认识到了再用其他方法,孩子还是不愿意,你想说的再多的话孩子依然收不到,有什么用呢!
这个情形就是为第6、第7个要诀设置的。6、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里拒绝沟通的权利,不尊重这份权利,只会使关系急剧恶化。7、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他只能:(1)
改变自已;(2) 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3) 为自已做些安排,使得对方无论有没有改变都不能影响到自已的成功快乐。
事实上,刚才的情形解决可能不是一种,而是预设了四种处理方式。也我是今天要讲的第8个要诀一种情形设置模式。无论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个不同做法,无论任何情况都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重要的是你想改善和你孩子的关系,只要你愿意,都可以找出至少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这样你可以发现,你和孩子的关系改善了,而且你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大家可以回头再熟悉一下8条沟通要诀,这将有利于我们下面的交流和实战训练。
二、中性说话训练
说话也是需要训练的。中性的语言与批判性的语言是有本质区别的。
中性语言就是事情本来的样子,是不带有主观批判性的语言。只说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如同录像机摄录一样。这样的说话又称“中性描述”,不会引起对方的情绪。
批判性的语言是主观的、来自说话者对事情的一套看法,其看法的背后就是他的信念、价值和各种成见。因为没有两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能够做到完全一致,所以听这些话的人会不同意或不服气。本来两个人可以好好地谈谈,往往却因为批判性语言的来袭而少了很多沟通。当两人的关系因言词的激烈而紧张时,沟通也造成了中断。
举一些例子:
主观批判性语言
你把双腿放在椅子上
你坐的姿势真难看&&&
你说话的声音很大
你说话不要这么凶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你对我很冷漠&&&
你两点才回家、我还闻到酒的味道,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看你,这么晚才回来,又喝这么多酒,为什么搞到这样?”
球鞋上的泥土糊上椅子啦,你把它们放到地上。
你怎么又把这么脏的球鞋放在椅子上?这太过份了!
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个对比表。
当对方不是在一个适宜沟通的状态下,不要讨论事情。这时应该表现出关心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并且找到能够为对方做点事的机会。等事情过后,例如第二天早上酒醒了并且平静下来再询问。若对方不愿讨论,仍须尊重对方的反应。
给孩子的批评及指令,如果充满主观批判性语言,孩子是不会明白的你的苦心的。孩子只活在当下,“又”字没有意义;“这么脏”
和“太过份”都是超越标准的,而且这个标准往往事前孩子不清楚,所以孩子不能明白和理解这些说话,尤其是7岁前的孩子。所以,说这些话时,孩子只注意到了父母的情绪,因而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终结父母的情绪,而不是把心放在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才能让家长满意。
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孩子在客厅,你需要你的孩子怎样坐?假如孩子做的姿势不好,你一般怎样说。是不是冒出一句:“你搞错没有,坐好,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这样主观话很容易说出来,反过来看得很清楚的东西不容易说出来。很多人习惯了主观的批判,客观的观察不容易说出来。你想一想,要孩子听你的,他必须要懂他才能做到,父母的说话都是主观批判,孩子就会盲然不知所从。
家长问:中性说话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得到了自身的及时处理,并且与我们的信念、价值和成见重合了,我们的反映立即变成了我们的主观判断。我们要改变头脑中的思维方式,看到的就是看到的,而不经过那些主观批判,用嘴巴说出来。人的大脑不止仅有一个方法穿越,它还会自动选择最好的几个方法去解决。为了达到效果,除了当下的方法,还有声调的改变、身体语言等方法,然后,面对一个情况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方法可行,每一个方法都可以形成大脑的方法网络。
每当我们发现一个方法无效,就用其他方法,以前是说一遍无效了,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能是重复再重复,重复旧的做法甚至连旧的结果也得不到。如:每次都骂孩子“你怎么搞得这么乱?”孩子听到的常是这句话,他也仅有这一个方式,他不懂得另外一个方式去做,他只好重复给你看。
那么,为什么把客观情况讲出来就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知道婴儿出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每天很多第一次经验都会形成印记,如:苹果汁好喝还是橙子好喝?往往并不是它本身好不好喝,往往是因为妈妈说这个就是好喝,妈妈这么爱我,我听她的,然后就习惯了这种果汁好喝;也许是因为当时很开心、很兴奋,得到了一些鼓励,得到了爱,就认同了刚才所有那些好东西,保留在内心的那份感觉,每次喝的时候就会勾起来。
我们活下去,怎么样活的更好,就是因为以前有经验,凭经验就可以使我们知道那些是最有效的。假如有次印记带给我们是负面的,如:被别人打了、骂了,这就是创伤。最严重的创伤,如:交通意外带来的每次坐在车里都会很慌,这是潜意识在保护我生存的资格,但离开车就没有事了。
现在想一想,假如不是车,而是人群,从小到大不断有人打我,我又不能离开人群,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要离开又不能离开,里面的保护机制就产生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这个人内疚、为什么这个人老是这样,甚至精神分裂,其实他里面是很痛苦的,我又要离开又不能离开,这个就是创伤后印迹障碍。
三、声调灵活训练
很多家长习惯了某种说话的声调,没有注意这样的声调是否减少了沟通效果。事实上,38%的沟通效果来自说话的声调。
有些家长说话的嗓门很大、声调很高,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对所处情形的控制。实际上,这样的声调会使孩子产生警觉、惊恐和不能平静下来的心理状态,跟有威胁出现时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孩子自然会摆出防御和抗拒的态度。因此嗓门大、声调高的说话模式只会使孩子产生对抗和想脱离迫切,或者产生负面情绪,很难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也有很多家长习惯于说话速度快,孩子的聆听和接受(理解)能力跟不上,家长便以为孩子抗拒或不用心聆听,于是在接下来的说话声调里增加压力,或者表示不满,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使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有效的说话声调应该怎样把握呢?
单向沟通时,即是给予孩子指令或告诉孩子一些重要的讯息时,应该眼睛望着孩子:字字清晰、声调平稳,声调要中度音量、中度音调、中度速度)。
双向沟通时,即是同孩子谈话像两个朋友讨论或闲谈,最好的效果是:配合对方的声调,即在音量、音调和速度上与孩子的一样。配合孩子的声调,尤其是当其不开心时,很快便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一个懂得沟通的家长能够灵活地改变声调去适应当时的环境需要。很多家长说话时习惯使用某种声调,当声调不适合环境需要时,也不会醒觉而加以调整,结果是孩子注意不到家长说话的本意,而把精力集中到关注和抗拒使他感到不愉快的声调上来。在这个状态下,孩子是没有办法思考、没有办法学习的,没有办法发挥人生中最好的、最多的能力。只有一个要逃避的紧急状态,这时脑袋的理解能力是很低的,这时不需要理解太多,逃避要紧,孩子自然会有一种的防御状态。你想和他沟通在他脑袋中产生警觉,听不进去你说的道理,与你对抗或者想快点溜走,那你当然失败了。或者产生负面的情绪,不满意、愤怒、不耐烦等,总之对沟通没有任何帮助。
这个练习很值得很多家长练习,以便自己听一听自己对孩子说话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传统上很多人听不到自己说话,这是因为我们的内视觉很厉害,正因为这个理由,声调训练才是必要的。
&&&下面做两个练习,大家可以练一练。
&&&说话声调高练习题:
&&&示例1:女儿过来!
&&&&第1次:用高声调
&&&&第2次:用平和一点的声调
&&&&示例2:你看你把东西弄的那么乱,赶快收拾收拾。
第1次:用高声调
第2次:用平和一点的声调,同时加点情绪在里面。
&&&说话速度快练习题
&&&示例1:
小宝过来吃饭,吃完饭上床睡觉了。
&&&&第1次:用快速度说话
&&&&第2次:用平和慢一点的速度。
&&&&现在大家试试看,你说的是道理,希望孩子有积极的回应,对你来说是应该的,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你就要让他听进去,有道理的人不要急,没有道理的人才需要急。这样对自己说一说,我有道理,最重要是让他明白并能够做到。声调超控了内心的状态,作为小孩子本身的理解能力就不太强,高声调只会减少了他的能力,他怎么能理解你说的话呢?
注意这几个练习,大家感受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个家长,你应该明白有什么不同?同时,你也不要认为对孩子特别温柔就是好的,很温柔的声调是小孩子不听话,可以继续顽皮下去时的信号。假如你跟孩子说重要的事情,就不能用这种温柔的声调,否则回应给你的就是失望。说重要的事情,给孩子指令时,必须用与以前不同的中速平稳的声调模式,而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主动配合孩子。
四、身体语言灵活训练
55%的沟通效果来自身体语言。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声调语气,改变了身体语言,对方的感受便会不同。当嘴里说的很动听,但是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表现出不配合的讯息,对方的潜意识会选择相信身体语言。
很多家长习惯了某种身体语言,没有注意这样的身体语言是否减少了沟通的效果。在另一方面,一些身体语言上的简单改变,便能提升亲子沟通时的和谐和相互接受。
在亲子沟通时,能产生良好沟通效果应注意的身体语言:
1、两人位置:避免对立,尽量同一方向或者90度方向。
2、眼神接触:说话时眼睛望着孩子。
3、面部表情:应配合说话内容而有变化。避免无表情、冷漠、愁苦、机械人面孔等。
4、面部表情:有笑容当然最好。笑容是表示自已内心有力量并接受对方。
5、举止手势:凡是掌心向上的、双手动作平衡对称的,都是好的手势。大动作、激动和掌心向下的,都不是好的手势。
6、触摸抚慰:沟通过程中能够与孩子有身体接触最好。比如,牵着孩子的手,用手抚摸孩子肩膀、头等,这样的机会可以多制造。
五、聆听复述能力训练
在很多不理想的亲子沟通中,“自以为是”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没有听清楚孩子说什么,就凭着自已认为孩子要说什么来而作出主观反应。孩子没有表达完,就做判断和回应,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不能够得到理解。这样的沟通当然没有效果,也势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沉默是金。其潜在的价值就是用心聆听者收获是最多的。聆听不仅能够准确地捕捉孩子说话的准确全部的意思,而且还可以凭孩子的语气准确捕捉孩子的情绪和内心状况。真正的良好沟通状态是需要双方内心状况保持高度的一致,恰好只有用心聆听才能做到。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不用心聆听家长说话,是由于家长本人没有很好地聆听孩子的讲话而造成的。
我们大家一起感受这样一个例子: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稳定,一天,回到家中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又要考试了,老师还点了我的名。”妈妈立即反映说:“你又怎么搞的,叫你平时用功一点,你不用功,看看又被老师点名了吧!”
孩子说:“妈妈,这次老师是表扬我。”
各位家长,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说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对方就给你回答了?而且对方的回答可能完全不是你的意思?当他这样的时候,你内心是什么感受?
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感受一定是从我们完全的文字表达、声调和身体语言里得出来的!为了让对方充分而真正地接受你,建立一个好的沟通关系,我们就应关照到对方的心理感受,才能在亲子关系中做到轻松自如!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教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