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踢足球的技巧大神请教:我踢球,拿球次数不多(因为我比较坑,队友不给我传),请问我该怎么办

张路:我们怎样用三年时间搞垮了中国足球?_国青国少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张路:我们怎样用三年时间搞垮了中国足球?
莫让足球成为孩子负担
  稿件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 公众号 
  在用6000字尝试找出中国足球人才匮乏的答案后,张路老师又结合个人经历,继续就这一问题作出了深究。
  借用张路老师的话说:为什么花这么大篇幅回顾往事?是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花很多钱,在满腔热情地重复当年干的这些错事,傻事。如果中国的校园足球重入低谷,那将使中国足球陷入长期的沉沦。
  专栏&|&张&路
  我反复强调过一个观点:中国足球没有人才,是因为小学无人踢球。
  这就要问责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无人踢球了?为什么无人踢球了?是谁造成的?
  其实我们小时候踢球的孩子不少,我就经常在院里和小伙伴们踢着玩。没有正规的场地,就是墙根下一小块空地,捡两块砖头摆个球门,一踢就是一两个小时。后来在小学大家自发地也开始踢,每节课间都要去踢上几脚。还自己组织了班队,与其他班约比赛。有几个没入选班队的同学不服,又组织了一个队,我们班就有两支小足球队,校内还开始组织班级间的联赛。六年级我入选了校队当守门员,每周练一次。
  1964年,北京市开始搞小学生足球联赛,我们踢了两场就被淘汰了。当年的冠军是八一小学,亚军是宣武区自新路小学。自新路小学的王玉江被评为最佳球员,后来他改名李连江,是人大附中三高足球学校的校长。
  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先农坛业余体校足球班,开始半专业的训练。每周下午课后去体校练2-3次,周日打一场比赛。李连江还有后任中国足协校足办主任的冯剑明,都是同班队友。
  由于有体校两年训练的基础,后来我先后入选了陕西省足球队和北京足球队,成为一名专业球员。可见当时我国校园足球已有了一定的普及,学校到体校再到专业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也初步成型,而我则有幸亲历了这一完整的过程。
  因为文革的缘故,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唯独少体校兴旺发达。家长们不愿让孩子上山下乡,所以都鼓励他们练体育,成绩好的可以留城。因此,1970年到1980年这一段练体育的学生非常多,出现了大批人才。
  当时我们的国家足球队水平在亚洲属于一流,距世界杯出线仅一步之遥。76年前后提出的口号是“15年冲出亚洲”,足球人都憋着一股劲,要大干快上!然而,此后国家队屡次冲击世界大赛均铩羽而归,尤其是1982年败给新西兰和两次世界杯外围赛失利,使广大球迷深深地陷入失望之中。
  延伸阅读:亚冠叫板恒大的世界第一女主帅,以及香港足球百年浮沉对中超的启示录
  中国足球的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这是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1986年,首届柯达杯世界16岁以下青年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在此前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足球要上去,必须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这一指示切中中国足球的要害,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令广大基层的足球工作者欢欣鼓舞。这不是套话,而是当时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此前在1978年,我作为北京足球队的队员随队访问日本,与日本国家队打了两场比赛,和国家青年队打了一场。由此可见当时日本足球界对中国足球还是很敬畏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横滨对日本国青队比赛前,两个小学的学生队打垫场比赛:高档整齐的队服,足球鞋,灯光草皮的环境,高水平的攻防技战术,令我目瞪口呆——这比我们国内的小学足球水平高出两个档次!
  我对时任团长的北京市体委魏明主任说:“等这帮孩子踢到成年队,我们可就够呛了!”
  魏主任却乐观地回复我:“我们的小孩也不错嘛!”
  当时我心中危机感油然而生。
  延伸阅读:当中国足球青训深陷“唯成绩论”的误区,不妨来看看邻国日本怎么做
  话说小平同志提出“从娃娃抓起”,我们深受鼓舞,准备大干一场。
  我以北京体育科学协会足球学组的名义,团结北京市足球圈的体校教练和大中小学足球教师,到中小学推动足球活动。我们搞各种比赛,帮学校建校队,抓训练,编训练大纲,编教材,选拔尖子,搞选拔测试,制定测试标准,组建北京少年队,真干了不少事。
  当时北京搞足球的小学我全都去过,足球教师和教练我全都熟悉。到1988年,我们初步建成了“小学-业余体校-专业队青年队”的三级训练网。
  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发成立了“北京足球专职教练委员会”,成员包括北京从专业队、业体校到中小学的几乎所有足球教练和教师。这是个纯民间组织,没人管,也没有钱,就凭着大家的热情,把北京市的中小学足球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985年,张路所写的一篇《足球应列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获得了儿童足球论文二等奖
  北京市体委对这一创举高度肯定,1988年要求所有项目学习足球的经验,建立包括专业队在内的四级训练网。同时,从管理体制上变过去的横向管理为纵向管理,每个运动项目都成立技术领导小组,从专业队到中小学教练统一领导,训练业务垂直管理。我们的专职教练委员会也变身为“北京市足球技术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北京市的足球训练工作。北京足球队总教练成文宽任组长,北京市业余体校足球教研组组长李洙男和我任副组长。
  可以说,青少年足球的成功经验推动了北京市体委训练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然而,就在我们陶醉于一派大好形势之时,1988年底却忽然感到了不对劲的地方——怎么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于是,在1989年我们组建了《中国少年儿童足球训练与竞赛体制改革的研究》课题组,通过中国足协向国家体委申请立项为委管课题,请北京体育学院安铁山先生任组长,对全国24个足球重点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详细调查。调研报告发表于《体育科学》1992年第6期。
  调研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到1990年底,全中国常年踢球的7-16岁孩子(小学和初中生)还有仅仅1万人。其中大连最多约2000人,北京、上海各约1000人,其他重点城市几百甚至几十人,再就没有了。
  这就是中国足球的基础。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足球没戏论”、“中国足球危机论”,可当时大家都在关注刚刚开始的职业足球联赛,没几个人关注少儿足球的问题。
  1990年起我担任北京体育科研所业务副所长,暂时不管足球的事了,但知道少儿足球是每况愈下,很不景气。
  1996年,上级委派我到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任总经理,我才重新回到足球的本行。而来到国安我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后备梯队。
  当时的国安只有一个职业队,没有梯队。我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立了“一队三校”:一支青年队和“华星”、“华亚飞鹰”、“奥体中心”三所足球学校。当时受职业化高潮的影响,全国掀起足球热,家长们都想让孩子踢球挣大钱。北京的半专业足球学校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98-99年光国安旗下就有11所足校,学生上千人,而且全是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没花国安一分钱,他们还都能挣钱。
  本想着以国安足校的号召力能带动全市少儿足球的大发展,但好景不长。2000年夏天国安各足校联合招生,我乐观地认为会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来报名,没想到最后只来了300来人,其中会踢的不过100来人!此后北京乃至全国的足球学校都没了生源,纷纷倒闭,国安旗下的足校也只剩了4所。
  中国足球,又没人了。
  这是我亲历的中国少儿足球两次大起大落。我们参与了整个过程,努力把少儿足球推向高峰,马上又看着它坠入深渊。我们知道这是中国足球落后的症结之所在,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更不知道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2014年。
  1986年和1997年,青少年足球两次掀起高潮,很快在三年后又跌入低谷。几乎是同样的节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从宏观上,我们明白是只抓提高,不抓普及,只重眼前,不重长远,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的恶果,但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却说不明白,所以也就找不到改进的办法。
  直到2014年,中央下决心抓校园足球,我多次向各级领导谈过我的想法,也书面提交过各种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终于把问题想明白了。
  回顾当年的历史,满满的都是教训:
  大约在1983前后,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创建了青少年足球的三杯赛——小学萌芽杯,初中幼苗杯,高中希望杯,全国24个足球重点城市参加。先由基层各学校组建校队参加区里的比赛,区冠军参加市里比赛,市冠军参加全国三杯比赛。这样从基层到全国,有普及有提高,似乎是一个理想的人才培养金字塔。
  为了参加比赛拿成绩,各校纷纷组织校队,然后开始大练,苦练。一般的每周练5-6次,每次2个多小时,有的还要出一个小时的大早操。为了节省时间,增加训练时数,有不少学校搞“三集中”,把足球队员集中在学校食宿、学习、训练。很多学校更是想尽办法聘请高水平教练——一般是退役专业运动员或体校教练来带队,搞高水平训练。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但两年以后问题就出现了。当第一批校队球员毕业时,家长们发现,真正有成才可能的每支校队最多一人,很多一个没有,极个别的能出两个,而这还只是进入半专业的训练,算个半成品,离踢专业队还远着呢!绝大多数孩子球没踢出来,学习也荒废了,成了“废品”。
  可这能怪孩子吗?每天这么长时间,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他们回家已没有精力做好作业了。更何况,在动员孩子参加校队时,老师们都会忽悠家长,说孩子是块踢球的料,将来如何有前途云云。家长是半信半疑,孩子可把老师的话当真,认为自己将来就是足球运动员了,早已无心向学,学习不受影响才怪。
  更可怜的是那些“三集中”的孩子,住在学校没人管,学了一身坏毛病,抽烟喝酒打架,不守纪律,成了文盲加流氓。
  第一批这样或许是偶然,第二年又一批还是这样,家长就看明白了,于是奔走相告:千万别让孩子踢足球,踢球孩子就毁了。老师们也开始反对学生踢球,因为影响他的教学考评。校长也不再支持,因为足球校队会给他制造无数的麻烦。所以到第三年基本就没人踢了。
  更严重的是,学校只有一块操场,每天下午都被校队20来人占用,其余1000多学生只能在边上看看,或者解散回家。他们被剥夺了踢足球的权利,甚至被剥夺了正常体育课外活动的权利,这合理吗?能不招人恨吗?其余学生的家长能没有意见吗?
  这就是小学足球搞校队的必然结果。
  延伸阅读:十五年过去了,为何我们还在念叨着那脚门柱 | 专访肇俊哲
  小学校队就是为比赛出成绩而建立的,就是为少数足球精英服务的,就是为提高而存在的,它必然要冲击小学足球的普及。因为小学资源有限,就那么一块场地,几位老师,伺候了校队20来人的提高,就顾不了其他那1000多人的普及。
  而这20多人的队伍,由于急功近利的选材和训练,必然制造大批品学兼差的“废品”,引发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抵制,使足球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过去我们总是埋怨学校和家长不支持足球,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这种搞法,我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吗?怪来怪去,还是怪我们自己把路走错了,把方向带偏了。今天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再重犯我们过去的错误。需要警醒的是,我们不安地看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仍然在走或准备走上这条失败之路。
  因此我要大声疾呼:千万不要在小学搞校队,否则三年必死!
  从另一方面说,校队主要是提高,把提高搞好也行。但不幸的是,提高它也搞不好!如果校队选材准确,真能把最有天赋的孩子选出了培训,也还说得过去,可问题就是不可能选准。
  一般小学从2-3年级开始组建校队,大家都没怎么踢呢,你能看出谁好谁不行?只能是老师凭主观印象挑,结果很可能把没什么天赋的选进来,而把真有天赋的排除在外,使这些足球天才从此失去了踢球的机会。
  张路参加少儿足球活动
  校队要出成绩就要刻苦训练,完全不顾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就把成人专业队那一套照搬过来,什么三从一大,魔鬼训练,大松博文训练法等等。结果使不少孩子受到身心双重的伤害,造成发育不良,骨骼畸形,心脏损伤等问题,有些很有天赋的孩子就这样被练废了。
  还有不少教练对孩子连打带骂,认为这就是严格训练,结果孩子失去了对足球的兴趣,有些中途就离开了。本来有天赋的就不多,练废一批又练跑一批,还能剩下几个人才?练了半天,又有多少效果?
  接着,校队要参加区里的比赛了。由于选材和训练都不行,公平竞赛未准能拿冠军,大家就开始互相挖人。最终,当然是那些校长重视,场地条件好,教练力量强,经费充足的重点小学更能吸引学生。
  于是,区里的尖子就都集中到一两所小学,他们再参加区里比赛,别的学校根本无法抗衡,这样一两年后,其他学校就都不参赛了,也就都远离足球了,一个区就只剩下一两个学校搞足球,一个市也剩不了几支队伍。这一批抽的各校尖子水平还算可以,可到了下一批没有其它学校搞了,没有尖子再让你抽了,你也就完蛋了。
  这种情况领导不管吗?问题是,各级领导也想尽快出成绩,要政绩,所以不但不制止,反而帮助重点学校抽尖子,调校,更助长了分化和集中的趋势,所以不出两三年,基础就垮了。
  就是这样破坏性的短期行为组成的队伍,也不一定能拿成绩——因为大家都在改年龄。
  众所周知,小孩子年龄差一岁能力差好多,有些队就在这上面动起歪脑筋:先是少部分人改,越来人越多,后来几乎人人都改,大家心照不宣。先是改一岁半岁,后来越改越多,最多改到4岁,三杯赛的小学生队大部分队员的真实年龄是15-16岁,那些年龄真实的有前途的孩子早都被淘汰了!
  这样的搞法,最后还能剩下几个人才?为什么当年中国青少年队参加世界大赛成绩惊人,到了成年就每况愈下,原因就在这里。
  应该说,足协对此事监管不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客观地说,他们也确实管了。先是查骨龄,管不住,后来查户口本,也不行,直到最后查出生证,还是管不住。为什么?
  因为这是上下通同作弊的结果。
  家长、体校、学校、体委、教育局、公安局、家长、老师、教练、各级领导乃至区市领导,都参与其中——改骨龄,改户口本,改出生证,手把手地教孩子说假话,报假年龄。
  这已经不是毁掉几个足球苗子的问题,简直就是教唆孩子违法乱纪,不讲道德。难怪10年后中国足坛假赌黑猖獗,运动员打假球收黑钱不以为耻心安理得,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弄虚作假,就是为了锦标可以不顾一切。
  抓提高,搞校队,拔尖子,争锦标,这一系列做法是怎样把中国足球的基础破坏殆尽。悲剧的是,我们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还以为是在为中国足球打基础,做贡献。我们满腔热情地努力工作,结果是两次毁掉中国足球,每次仅用时3年!
  错误的方向必然导致悲剧的结果,南辕北辙,此之谓也。
  张路参加少儿足球活动
  为什么花这么大篇幅回顾这些往事?是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花很多钱,在满腔热情地重复我们当年干的这些错事,傻事。我不希望三年后中国的校园足球重又走入低谷,那将使中国足球陷入长期的沉沦。我们必须以改革的思维,闯出一条新路,把中国的校园足球引向正确的方向。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a 当前位置: &>&&>&&>&《实况足球2018》大神级别射门/防守/传球/盘带技巧详解 看完离职业玩家就不远了 PES2018怎么射门?如何传球?
《实况足球2018》大神级别射门/防守/传球/盘带技巧详解 看完离职业玩家就不远了 PES2018怎么射门?如何传球?
&互联网 o  E1682
《实况足球2018(PES2018)》传球、盘带、射门、防守方面的变化都很明显,那么具体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PS-Sunyoung”总结的《实况足球2018》传球、盘带等实用技巧心得,感兴趣的玩家不要错过。
变化和上次一样,先要说:以下内容可能引起部分读者不适,职业玩家、大神级别以及不想提高的轻度玩家、想赢怕输的玻璃心乱铲党请无视本贴,以免占用了您老人家的时间还弄得一肚子火。2018玩了也有三个来月了,遵循每一代的惯例,总要有些变化,无论好坏。2018在传、带、射、防方面的变化都很明显,有些是出于倾向于真实的考量,有些则是倾向于厂商身存环境的考量。相信这些变化开始会对所有玩家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快,对于有的玩家甚至是阵痛。对于鄙人就是大大的阵痛,开始两周随便一个菜鸟玩家用个妖人队就可以把鄙人惯用的三星半打得屁滚尿流。适应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只要真爱实况的玩家,坚持到阵痛期过了,还是会踢得得心应手的。本作绝大多数改变是朝着真实足球的正确方向去的,除了唯一一个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类似于BUG的设定以外。尽管有改变的阵痛,但是二十多年来实况无论怎么改变,基本素质是在那里的,始终是强于最近鄙人也玩得不少的某主打授权的棉花十一人溜冰球游戏。《闲扯实况》已经扯过很多实况共通的东西,初级玩家用来提高应该足够。本贴闲扯和补漏的成分会更多,还有一些进阶操作和战术方向及意识层面的经验,更适合中级玩家参考。如果浪费了各位的时间,还请见谅。下文介绍的操作,攻方从左向右进攻,方向键右即是前方。传球2018的各种传球被全面削弱了。普遍感觉就是:精确度轻微下降,力道明显减弱,导致整个比赛节奏慢下来,各种偶然事件增加。近几代出现的传球力量槽提示我们,其实在每一脚传球的时候都应该存在一个最佳的点,简单来说就是按键时间触发的力量槽最佳长度。只不过每一代这个点的允许误差范围和AI辅助程度不同,让玩家体会到差异巨大的传球手感。本作的传球削弱是一个更像真实靠拢的改变。现实中没有哪一支球队可以全场比赛一直保持高速传球状态,体能不能支撑不说,高速传球失误造成的被反击恶果才是最可怖的。二零零二最牛逼的巴西,两三年前最牛逼的巴萨,虽然这两支队鄙人都谈不上喜欢,但是必须承认它们的踢法(慢速倒脚让对手昏昏欲睡,突然提速撕破防线)才是现代足球起码迄今为止的最高境界。至于上面说的力量槽最佳点在哪里,老实说,这个真的就是一种手感。根据传中起点和抢点球员的距离,判断按键时间的长短。说白了就是眼手配合,只有自己体会。先扯一下最多人关心的边路传中的问题。实况越来越真实,一个很大的表现就是大部分玩家的进攻都集中在边路,这个和现实中大部分球队的进攻都集中在边路一样。偏偏2018的头球被大大的削弱了,导致大批玩家怨声载道。适当削弱是应该的,但是2018做得有点过头,恐怕是被大量玩家吐槽后,版本更新之后有所好转。提高传中质量和争顶能力就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1.传中质量的提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K社的基本传统从没改变,无论高低弹道,传中时呈无人干扰非加速状态,并且尽量使用擅长脚,这是狠狠提高传中质量的大背景,切记。至于这个状态怎么达成,一句话:通过传切倒出来的空档,远远大于妖人突击出来的空档。最终还是要依靠提高自己的传控技术和扩视野,而不是无脑过顶,然后闷头狂奔。具体请回去参考《闲扯实况》的各种建议。补个漏:半辅助状态下传中前中后三点的控制,超过禁区只按圆圈键,提前传中L1+圆圈键,传中起点在屏幕下方则辅助方向按上为远点,无方向为中点,方向按下为近点。2.传中时机的选择。又要扯到视野上,可见看雷达扩视野的重要性。例:快反一个过顶砸到左路的阿扎尔脚下,然后撒丫子狂奔,奔到禁区边缘补防的对手估计也到了。这种情况,鄙人遇到的大多数对手选择是二过一把球回传给上来接应的坎特等谁谁谁,然后一个过顶再砸给阿扎尔继续闷头加速。除非防守方是完全不会防守的菜鸟,否则这个时候肯定会被防守方越跟越紧,离底线越来越近,空间越来越小,各种生拉活扯,加上左脚强行传中,结果不用细说。当你觉得奔到底线队友在禁区就位的时候,防守球员也就位了,哪里会那么多轻松头球的机会?破:优先接横穿必须开启(具体在哪里请自力更生,也是迫使大家学习战术设置,物尽其用,对得起几大百的银子)。改掉闷头下底的习惯,早先在接近禁区线,防守球员未贴近的时候就该暂缓加速跑,抬头观察场上情况,分歧点:A.在优先接横穿开启的状态下,此时至少应该有两名本方进攻球员接近或者已经进入禁区,观察一下补防对手的位置。没有完全阻挡传中线路和贴身阻挠我方的话,毫不犹豫实施斜四十五度度传中。好处有俩:(1).提早传中,无论是对手AI辅助或者手控站位,占据最佳防守位置的可能性更小,更有利于攻方抢点;(2).无论是否妖锋,向前跑动中砸出来的头球远比原地起跳争顶有威胁得多;B.你是一个风一样的男子或者风中追风的疯子,奔得太快,本方队友完全未到位,或者传球线路被堵死,上策是最有威胁也是对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扣回球,寻求和中路前腰或者后腰的配合,经过刚才的边路突击,中路这个时候是肯定有空档的,远射,直传,自行选择。中策是扣球回来,扩视野,寻求大脚远端转移,球场的对侧空档肯定比中路更大,转移之后有大几率出现从容传中的时机。下策才是继续下底,等抢点队友就位,拉开身位之后强行传中。好吧,你说你偏不走寻常路,要内切,这甚至不是下一章的讨论内容,而在最后一章。分歧点完。3.地面球传中(双击圆圈键,为了方便,后面姑且称作双圆)很多时候会被广大玩家忽略。其实无论是现实还是游戏,合适的时机传出来的双圆威胁远大于高空球,并且其威胁是逐年增强的。大约在2015之前,双圆只能用于前锋能力较强,压在防守球员身前抢前点的情况。后来的改变很明显,双圆传得适时,前中后三点都会有机会破门。加上2018头球削弱,同样是攻方抢到点的情况下,地面进球率是肯定高于头球的。许多自己不踢球的玩家看到这种情况就会叫:好假好假,球从身边滑过后卫怎么没反应?这种球本就不是每传必进,或者必被解围,滑门而过很常见。而且自己踢球的玩家才明白,真实情况是:类似于当年罗伯特o卡洛斯那样射传到**的球,球速远高于高空球。防守方就算站定位置都不一定能够在时间空间误差允许范围很小的限制内顺利抢点解围,更遑论大多数时间是都在向本方球门高速移动中,球就传过来了。球路在面前,够不到就不说了,胡乱解围可能乌龙,球路在身后,只能望球兴叹,还要注意不要扭伤了腰椎和颈椎。双圆虽然是少数玩家使用的传球方式,但是依然逐渐在向真实改变,说明K社其实还是认真的。双圆威力的加强,又为玩家开了一扇窗。没有高中锋的球队,一样可以下底传中,实况的小个子前锋除了千篇一律的接过顶球以外,终于有其他工作可以做了。卢卡库是好用,但是阿奎罗在中路一样可以玩死对手。双圆威力大,传球时机当然要求就高。起高球很多时候可以胡乱传一下,禁区内争顶更多时候是拼球员个人能力。而双圆想要破门,大致需要自己创造或者抓住这样的时机:(1).最好除了跟防攻方前点的守方球员之外,传中者和小禁区线之间没有其他游离状态的守方球员,即使是有,也不要完全遮挡你的预判球路;(2).前中后三点,有任意一点攻方球员已经在和守方身体接触挤抢身位,如果压到守方球员身前,那当然最好;(3).前面一条不满足,但是前锋、前腰或者后腰正高速接近小禁区,可能达到攻击范围,并且与禁区内防守球员有一定距离,这种情况传中方向向后方修正;(4).传球力度宁大勿小,力量槽按满也不过分,辅助方向自己动脑。4.实用的传中招数两个。(1).被守方贴身纠缠接近底线,回传无望,传中也会高概率被阻挡,这时按下圆圈键,力量槽出来后接叉叉键,方向键滴不要。假传动作幅度很小但是效果确切,只要守方不是伺机发动强制移动防守的大神,基本都会出现抬脚阻挡传中的动作,此时球扔在慢慢向前滚动,传中角度就出来了。(2).触球后传中,边路拿球,目测两秒钟之内不会被强烈干扰的状况下全键放开,R2按住+R3方向右,球会被轻轻向前踢开一段距离,球员不会移动,看到效果之后,接单圆或者双圆传中。据不可靠消息,精度提高20%。鄙人日常踢实况基本不用空中传中,偶尔因为网络延迟双圆变单圆,2018迄今为止进过三个倒勾两个蝎子摆尾,全都是拜触球后传中所赐。贝克汉姆追着中锋砸的传中,谁用谁知道。(3).R2+圆圈键高弹道,不是说两个招数么?不好意思,请看完。记得是2016加入本操作,很好用,2017更是好用到了极点。2018则矫枉过正,制空权受球员综合评价以及AI辅助落点判断等因素影响远大于身高,一般来说身高一米八五综合评价七十五左右的后卫在禁区外是基本争不过阿扎尔阿奎罗之流的。反之你要是想用略伦特接高弹道狂砸皇马巴萨等妖人队,那得练就禁区内精细强移争顶的能力,估计你掌握了这个能力,又会不屑于依赖头球了。2018的高弹道传中,不好用。接下来是普通传球和直传的问题。2018头球削弱,地面传球一样被削弱了。这方面对于主打边路和过顶的球星流和转圈流玩家其实影响不大,惨的是传球次数最多的少数无流玩家,所以大家真没必要强烈的吐槽。地面传球速度变慢,那就力量槽适当按多一点,不再赘述。为什么无流玩家惨,因为一脚传球再削弱一点就基本不能用了。K社再一次抬高了无流高手的门槛。简言之就是让高级玩家回归序章所提到的比赛节奏,中后场缓慢倒脚,禁区前突然加速。实战中需要注意的是中后场的技术较差的球员,日常传球请尽量停好球后面对目标方向,不要轻易尝试一脚传球、脚后跟或者半转身之类的讨打动作,2017妖锋在后卫背后踩人断球的BUG在2018虽然有所修复,但是封堵球路和侧方断球依然是杠杠滴。中场调度的时候也建议大家把球拿稳之后尽量从容出球,实在机会不好,回传不丢脸。没有威胁的回传球,总好过慌乱出球被反击。当**惯了控制节奏的踢法,其实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了,有效的传球速度自然也会上去。至于禁区前沿的进攻,要想进球,一脚传球,直传等等必须要有。谨记:2018的反击是迄今为止所有实况作品里面最为犀利的。有鉴于此,即使攻到禁区前沿,也不要一进入三十米区域就很随意做出一脚传球或者直塞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动作。如果本来就是快攻,有很好的传球机会,另当别论。阵地战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在禁区前沿前腰和后腰甚至是两边翼卫之间适当的横斜传倒脚,能控制住三脚以上,基本就会有比较好的直传机会送上门了。如果连简单的三脚控球都做不到,那请回去找电脑练练吧,也太菜了。1.二过一和一脚传球。二过一的简单实用性不用说,在2018头球削弱的情况下,二过一接过顶直传成为了满天飞的主要进攻方式。细节不用多说,相信很多天天用上百遍的玩家,应该来给我讲心得。接下来泼的冷水才是重点。二过一最大的问题是感觉,没写错,就是感觉。二过一无论第一脚传球的动作,还是接下来衔接前插的动作,跑动线路,甚至第二脚出球,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具体是怎么样的感觉,实战的时候自己观察吧),正是这种不一样的感觉会给稍有经验的防守方很好的预判信号,或提前移动,或者占据球路,破坏进攻。会使用二过一突破是从初级的完全球星流玩家进步到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中级玩家的体现。然而即使是中级玩家之间对战都会遇到防守稍好的一方让对手的二过一完全哑火的状况。这个时候就该一脚传球(也包括触发二过一球员前插佯攻,但是传球给另外的队友)出场了。2018一脚传球也是削弱得惨不忍睹,但是并不代表不能用。它相较于二过一最大的特点是接应第二脚或者第三脚传球的队友前插不犀利,或者说根本没有固定的接应下一脚传球的队友。两面性就在这里:没有犀利前插的队友,攻方自然会觉得不能一举撕破防线,不利于进攻;而站在防守方的角度上来看,没有犀利的前插,就没有明确的盯防目标,还要继续判断攻方的球路,不利于防守。那最终利弊对比会怎样?最为简单的一脚传球倒脚是至少三个球员之间的小配合,没有犀利的前插但是也在跑位,并且这种跑位是不易察觉渗透式的,一脚传球次数越多,防线就会扯得越乱,最终可能出现边路中路两三个点同时漏人的情况,这种没有报警信号的状况带来的进攻威胁肯定不是大张旗鼓的二过一能够比拟的。2.传球方式的选择:大多数玩家在后场已经习惯了普通的叉叉键传球,遇到对手妖人队三前锋并且开启了前场逼抢,阻断了和中场联系的球路,出不了球的窘迫感相信大多数玩家都体会过。这个时候不要紧张,都是十一个人,谁怕谁?回传门将是可以考虑的常规靠谱选择。另外扫一眼雷达,中场队友肯定是有人空着没被对方照看的,只不过被对方遮住了球路,这个时候长期沦为传中专用键的圆圈键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一个向前的小长传,可以直接越过所有对方前锋甚至前腰,如果你是四五一或者三五二,好吧,下一脚传球线路豁然开朗,这下该轮到对方中场窘迫了。后场圆圈键的手感真心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以掌握,两三场比赛来熟悉,足矣。附带一句,后场到中场的这种空中传球不要轻易尝试L1+三角键,不信邪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体会一下。前场的情况则有点相反的意味。很多玩家已经习惯了妖锋回传前插,前腰过顶直传的固定模式。过顶直传的优势在于加大了守方拦截的难度,但同时球的飞行时间更长,即使是妖锋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停球和调整射门角度和姿势,这些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进球率。在回传前插到出脚传球的一瞬间,其实是有时间选择传球方式的。合适的状况下一脚地面直传甚至不用停球就可以射门得手,而不加选择地过顶直传最终结果可能就是被对手逼向边路,无奈传中。3.怎样习得一脚传球和威胁球的能力?这方面是真有所谓的天赋存在的,有的玩家一开始踢实况就具备这个能力,有的则踢了十多年也学不会。鄙人的笨办法把一个踢实况原本只知道冲冲冲的朋友调教成了中场司令官。(1)老生常谈看雷达,不会这个一切免谈。(2)平常看真实球赛或者看别人实况视频的时候,手里没有手柄,自然也没那么紧张。把自己想象成拿球的球员,少关注他冲得有多快,过人有多漂亮,而是多看看场上形势,尤其是边路哪里漏了一个人,什么线路可以传过去,还有对方后卫之间是否有潜在的可能进行直传的缝隙,同时自己实施线路设计。(3)训练模式里的多人传球练习,绝对不是摆设。上述第二点最为重要,也最需要毅力来日积月累。
本文来源互联网(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D互联网 o 02-01
《实况足球2018(PES2018)》在打了WECN1.0补丁后,在大师联赛第二赛季出现了跳出的情况,那么如何解决呢?大师联赛第二季闪退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玩家“ccxiaochao”分享的解决办法吧!
D互联网 o 02-01
《实况足球2018(PES2018)》安装了WECN1.0无法进入比赛怎么办?很多玩家都不清楚,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实况足球2018》WECN1.0无法比赛解决办法,遇到这一问题的玩家来看看吧!
D互联网 o 02-01
林德洛夫本赛季在曼联由于多个低级失误被戏称为林德漏夫,跟卡里乌斯等人一样,已经变成了自带喜剧标签的角色。但是在《实况足球2018(PES2018)》里,林德洛夫可不是漏夫,一点也不熊。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实况足球2018》妖人林德洛夫深度图文解析吧!
D互联网 o 01-23
《实况足球2018(PES2018)》中妖人里斯戈是一名架空球员,强不强?突破型战术型最好的中锋选择 最后一个架空中锋。那么这名球员的具体怎么用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实况足球2018》妖人里斯戈架空球员人物分析!
D互联网 o 01-13
《实况足球2018(PES2018)》莱姆比是虚拟联赛华丁坎队中的秘鲁籍架空妖人,妖人莱姆怎么样吗好用吗?性价比如何?莱姆比的球风特点与哥伦比亚头号球星哈梅斯·罗德里格斯比较近似况足球2018》妖人莱姆全面深度解析【图文介绍】
D互联网 o 01-06
《实况足球2018(PES2018)》中因为薪资架构问题,同一位置可能出现首发和替补都状态不好的情况,那些是全能球员?比达尔/阿拉巴怎么样?,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玩家“小罗师兄1986”推荐的《实况足球2018》完美解决薪资架构问题及正确选用替补和首发球员推荐,希望大家喜欢。
D互联网 o 01-05
尼科洛·巴雷拉是一名意大利的年轻妖人中场,在成长初期,尼科洛·巴雷拉就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巴雷拉怎么发展?巴雷拉适合什么阵型队伍?。相信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实况足球2018》尼科洛巴雷拉妖人中场用法讲解吧!
D互联网 o 01-05
《实况足球2018(PES2018)》中的进攻套路有很多,反击战、阵地战用什么套路最合适?什么套路得分最容易?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玩家“妃睡鸟”整理的《实况足球2018》各类进攻套路大全,感兴趣的玩家来看看吧!
D互联网 o 01-05
《实况足球2018(PES2018)》如何进攻?何时攻何时收怎么找到对方薄弱点进攻很重要!怎么样才不会反击失分?是很多玩家较为关心的问题,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实况足球2018》进攻得分秘诀!,感兴趣的玩家不要错过。
D互联网 o 01-05
进攻赢得比赛,防守赢得冠军,无论对电脑还是人人,防守永远是最重要的。中场拦截/就地返抢/禁区防守三方面攻略要点讲解 怎么防守不容易丢球?,那么这些防守思路是怎样的?很多玩家都不清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实况足球2018》想丢球都难战术防守思路详解!
轻松一刻RELEVANT
Copyright (C) 2017 当下游戏系统玩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踢足球的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