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和ofo哈罗ofo共享单车品牌及全球十大自行车品牌大全辐轮王FRW,Marmot土拨鼠,及Nicola

铺货过多、管理混乱、阻碍交通、产品体验差,看起来ofo的日子绝不算好过。

但故事偏偏这么有趣。7月6日,ofo宣布完成超7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重要的,它将摩拜单车6月中旬那笔超6亿美元的融资悄然甩在了身后。商业就是这样,善变而冷酷的人们,只会记得最新的宠儿。哪怕都是E轮,哪怕金额只差1亿,风头还是被ofo抢了去。

对了,它有个比ofo好听得多的昵称,叫小黄车。这点平日里酷酷的摩拜,万万比不上。

这名字,不仅让它赢得大批年轻人,特别是少女的青睐,也让其平添出了不少“可能性和机会”,比如前几天和小黄人的合作。  

声势浩大的“黄黄组合”背后,也将ofo当下的品牌策略显现无疑:纵然我有万般缺点,但只要营销做得好,结果不会差——突然想起圈里的那句玩笑:“就喜欢你们笑它山寨,又不得不看OPPO广告满天飞的样子。”

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营销动作,ofo完成了对于摩拜的弯道超车,至少在资本层面,结果是这样子的。

ofo究竟都做了什么? 签约鹿晗,带动粉丝效应和群体关注。而小黄车也理所应当植入跑男,成为节目中的热门道具和口播对象。


和鹿晗扯上关系是在2月底、3月初,那会有人说:ofo在搞事情。我们没在意,毕竟找明星不算新鲜事,但如果对比旁边异常冷静的摩拜,区别还是有的。

再到后来,当诸如孙燕姿、张韶涵、戴佩妮、王心凌、FIR、徐怀钰等一众歌手出现在一场由ofo主办的演唱会时,事情已经大了不少。

ofo正在悄然做出一些类似OPPO式的营销活动,一步接着一步,谈不上创新,但存在感十足。

和美女、美腿一同登上《男人装》。又是一组“黄黄组合”,在一切都是有颜色的互联网世界,ofo似乎比摩拜天然有着更多可玩的东西。


于是到了后来,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里似乎已经没有摩拜单车什么事了,哪怕它也像模像样的1号店玩起了合作,甚至还卖起了雨衣,但在“骑ofo很时尚”、“聊ofo很有话题”、“ofo更迷人”的舆论下,摩拜的处境似乎比它车身的银色更加令人有距离感。  


一切都和ofo的策略变化有关,与品牌未来的野心和规律有关。

——ofo想要超越摩拜,从一开始就是,挑战者的身份让它必须不断主动做出尝试,低押金、周末免骑、充值返现,都是招数。发力营销,同样如此。

——ofo必须超过摩拜,从优酷土豆,到滴滴Uber,互联网的经验告诉我们,第二是很危险的。

——ofo需要这笔钱,产品的不足,让它必须尽快拿到下一笔钱,越快越好,这样它才可能去优化升级自己的产品。

商业的故事就是这样,ofo用一系列的动作让自己占得了身位,甚至有人预言其终将一统江湖。还早还早,我们在等待摩拜的更大“回应”。等待故事的延续…

}

原标题:对标摩拜ofo!共享单车第三巨头驾到

目前共享单车清场已经接近尾声,摩拜和ofo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不过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劲敌——哈罗。

今天哈罗单车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D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星领投,GGV(美国纪源资本)跟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2017年12月4日哈罗单车完成由蚂蚁金服等D1轮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融资后的第二轮。

这也意味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哈罗单车就完成了33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哈罗单车本轮投资方复星副总裁丛永罡透露,复星经过数月调研之后才决定投资哈罗单车,我们看好哈罗单车通过技术提升运营效率的能力以及未来用户对共享单车的实际需求热度。

丛永罡表示,我们调查发现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非常大的出行市场空间,用户需求特点与一线城市不尽相同。哈罗单车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清晰的战略方向和精细化运营模式,我们看好哈罗单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共享单车多数玩家已经退出竞争舞台,我们熟知的共享单车有摩拜和ofo。哈罗单车一个月内连续两轮融资,未来极有可能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们体验了摩拜和ofo,分析了共享单车的5个使用场景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把单车说的作用这么大,那为什么不自己买一辆呢?价格也不贵,便宜的话200-300就行,还不用担心没车可用的问题。

你要问:现在什么互联网项目最火?答案应该是共享单车。公开资料显示,摩拜单车和ofo已经累计融资了数亿美金,各家背后都有大风投的支持。

看到摩拜和ofo的融资,我们又可以说好项目还是会融到钱的,谁说风投没有钱了,你看看那些知名的风投出手还是很阔绰的,这样案例的一个影响是又让大家对行业更加乐观了。

出行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领域,有社会大背景做支撑,城市道路拥堵的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一线城市拥堵现象严重,不论你坐公交车还是打车,如果遇到堵车,停上半个小时很正常,这时候你会感到无助和无奈。如果是下班还好,最难过的就是上班路上,迟到又要扣钱,这时候你会觉得自行车或许真的是最适合的交通工具。

城市公共自行车,之前也已经存在,很多城市的政府都在大力推行,不过原来都是需要一些固定的自行车桩,停放不灵活。除非你经常出行的路线起点和终点都有车桩,要不很难有实际用处,而且自行车的数量不够,经常会碰到没车的情况。

自行车的使用灵活性和高密度真的很关键,这也是摩拜一出来就大受欢迎,疯狂受追捧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大家的使用意识,这种意识的作用会使用户提前做好骑车的准备,不会提前打车,利于提高骑车的概率,只是当你发现没车的时候会很失望。

在一线城市你会发现单车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地铁站,地铁是重要的出行方式,上下班自不必说,周末去比较远的地方,也需要乘坐地铁。从家里骑车到地铁站,然后再从地铁站把车骑回家。你会发现在上班高峰期的时候,地铁站没车,因为被骑到公司了。下班高峰期地铁站的车就会比较多,因为很多人从公司把车骑车到了地铁站,不过这时候恐怕你也已经不需要了。

当然我上面说的情况是假设地铁站周围以写字楼为主,如果某个地铁站周围全是居住楼,情况正好相反。

有的人可能会想,既然我们公司地铁站有了摩拜单车是不是就可以依据自行车的时间来测算我从地铁站到公司的时间,这样会省几分钟,也就是说可以晚起几分钟了。现实情况是不行的,因为第一你得保证有车,第二你得保证车没有被人预约,第三你得保证车没有坏。

逛街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去了某个店后发现要买的东西没了,还想去附近的另外一家店看看。距离又不是太远,坐公交车可能只有一站地感觉不值,如果走着又感觉有点远,这时候你面前要是出现一辆自行车,一定会让你欣喜。所以我们也看到商场和咖啡店的门口也会停靠很多摩拜单车和ofo。

这里要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的胡同游,为此笔者还亲自去北京的南锣鼓巷体验了一次,骑着单车逛北京的胡同还真别是一番情调。以前逛胡同,只能是做人力三轮或者电动观光车,有了摩拜单车自己可以随地租一辆,想骑到哪就骑到哪,走走停停完全由自己掌控。特别适合喜欢摄影的朋友,途中看到喜欢的美景,可以随时停下来拍照。

不仅是北京,还有很多城市也有这样适合骑自行车游逛的地方,例如天津的五大道。只是不知道原来在这些地方搞自行车租赁生意的老板对摩拜会不会很反感。

我回老家的时候有个感触,单纯从需求的角度讲摩拜单车应该发展一下农村市场。主要是因为农村邻里之间互相串门的频率比较高,而且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活动范围比较小,适合自行车出行。再者农村的公共交通不是很好,使用自行车的需求更强一些。

当然考虑到村民对app使用的学习成本比较高,自行车受破坏的风险比较高,建议还是不要考虑了。

在校园中骑单车是个很广泛的需求,由于校园特定的环境,对很多人来说骑车不仅意味着方便,还是一种浪漫。单车在校园中的市场需求就不必多说了,ofo就是从校园起家的。

我想说的是除了校园内,校园外很多学生放学回家也会用到单车,不过这更多的是初中和高中生了。

由第四条的旅游景点和第五条的校园我们可以推断一个标准,只要是用户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且范围内无法使用步行完全解决那就非常适合单车,所以还包括生活社区,例如北京的回龙观和天通苑。

好像关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都是先从一线城市起步的,对于出行来说不仅是因为一线城市人流密度大,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出行这件事上的痛点更强。

现在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还是车太少,我经常会碰到找不到车的情况,但一味的增加车的数量,可能又会造成过度浪费。我想等着有了足够的数据运营支撑和对一个地方人流量的分析,摩拜和ofo一定能找到一个适合一个地方投放车辆的数值。

论用户体验,ofo要好于摩拜,后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重了,骑着费劲。虽然很难骑,但是这个车做的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内置GPS芯片,靠着骑行增加电力,整车都高度定制,看得出团队还是很专业的。不知道ofo最初把车做成这样是故意的还是出于成本考虑,因为要做成摩拜这样,对团队也是有一定的要求。

这背后反映了两家公司做产品的思路不同,摩拜单车考虑的更多的是降低车子的维护难度,不过从用户的角度讲,显然ofo更受欢迎。我本来还想看一下在同样密度的情况下哪种产品思路会赢得这场仗,但是摩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最近推出了摩拜轻骑。

上文把单车说的作用这么大,那为什么不自己买一辆呢?价格也不贵,便宜的话200-300就行,还不用担心没车可用的问题。

说的也对,我考虑了一下可以用三个因素解释:

  1. 因为人们很多需要自行车的时候都只是出于偶然,这个频次就连自己都无法估算;
  2. 很多时候即便没有单车,很多人走路也可以接受;
  3. 骑单车所能承受的行驶距离,如果是打滴滴快车或Uber的话估计在1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很多人能够接受,当你携带的东西比较多而天气又不好的时候毕竟还是打车更合适,而且还更省力。

云瑞,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片刻产品经理,五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单车和ofo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