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鞋底硬好还是软好是这样的吗,怎么鞋底是泡沫的啊,还是我

nike赤足跑鞋怎么样?鞋底是什么科技?
nike赤足跑鞋怎么样?鞋底是什么科技?脚感如何,比起lunar&&& max 呢?
这些回帖亮了
@
FREE3.0
用途:适合短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模仿赤足运动,有助于锻炼小腿肌肉。
缺点:因鞋底过软,几乎无避震,不适合日常长时间穿着。
FREE5.0
用途:适合中、短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重量轻,脚感良好;能够加强脚部力量,纠正跑步姿势。
缺点:后跟减震较弱,鞋面对脚保护有限;非常规类跑鞋,使用需要注意训练方式。
FREE7.0
用途:适合长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重量较轻,灵活性强,包裹性好。
缺点: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较不耐磨。
@
FREE3.0
用途:适合短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模仿赤足运动,有助于锻炼小腿肌肉。
缺点:因鞋底过软,几乎无避震,不适合日常长时间穿着。
FREE5.0
用途:适合中、短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重量轻,脚感良好;能够加强脚部力量,纠正跑步姿势。
缺点:后跟减震较弱,鞋面对脚保护有限;非常规类跑鞋,使用需要注意训练方式。
FREE7.0
用途:适合长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重量较轻,灵活性强,包裹性好。
缺点: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较不耐磨。
卧槽! 还真有@百度百科这个账号。我的意思是,转自百度百科。。
上次试穿了一双,很舒服
引用1楼 @ 发表的:
@
FREE3.0
用途:适合短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模仿赤足运动,有助于锻炼小腿肌肉。
缺点:因鞋底过软,几乎无避震,不适合日常长时间穿着。
FREE5.0
用途:适合中、短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重量轻,脚感良好;能够加强脚部力量,纠正跑步姿势。
缺点:后跟减震较弱,鞋面对脚保护有限;非常规类跑鞋,使用需要注意训练方式。
FREE7.0
用途:适合长跑运动员训练用。
优点:重量较轻,灵活性强,包裹性好。
缺点:长时间运动的情况下较不耐磨。
多谢了,我买慢跑鞋主要是看重缓震,看来得另寻他款
引用3楼 @ 发表的:
上次试穿了一双,很舒服
鞋底软吗?
这个本质是训练鞋,不能用来跑步的,推荐四大跑鞋。参考 龙七最近的文章。再挑挑。
引用6楼 @ 发表的:
这个本质是训练鞋,不能用来跑步的,推荐四大跑鞋。参考 龙七最近的文章。再挑挑。
龙七???哪里看?
赤足就穿着玩的。偶尔跑跑还行。性能上跟专业慢跑鞋差距还是很大的。
NIKE有专业跑鞋,而且很好,但是高端的国内买不到。中低端可以看看Lunar Eclipse和Lunar Swift
主要效果是运动员锻炼肌肉用,缓震效果从7.0到3.0越来越差,3。0基本没有缓震作用,效果就是赤足,即光着脚,因为这样跑步会脚掌着地,非常锻炼小腿肌肉。你要说平时健身用,不建议,身体基础不错又想提升下,到还可以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耐克的跑鞋是穿着玩的,慢跑的买四大
引用4楼 @ 发表的:
多谢了,我买慢跑鞋主要是看重缓震,看来得另寻他款
哥们。跑鞋有分类的。你说的保护性,那是慢跑鞋的作用。若想详细了解鞋子的型号和装备量等问题,还得做功课。选购鞋子不是越贵或者装备量越大越好。要根据你的跑步地形,跑步量,体重和技巧来做决定。A记M记都不错啊。
平时散步小跑穿起来很舒服,鞋底很软,我买了两双,打折三四百入的,相当不错,不过这些有缺点,就是鞋面基本都是网面的,很容易烂
引用11楼 @ 发表的:
哥们。跑鞋有分类的。你说的保护性,那是慢跑鞋的作用。若想详细了解鞋子的型号和装备量等问题,还得做功课。选购鞋子不是越贵或者装备量越大越好。要根据你的跑步地形,跑步量,体重和技巧来做决定。A记M记都不错啊。
兄弟,我菜鸟一个,能详解A记M记是什么吗?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没有科技
引用10楼 @ 发表的:
耐克的跑鞋是穿着玩的,慢跑的买四大
兄弟,能说说四大是什么吗?我菜鸟啊
再说说钩子其他两款,lunar登月系列,很舒服,又轻包裹性又好,减震不错,平时慢跑减肥很适合,但对于男生比较偏软,加不起速度来,跑步会没劲。max比较适合胖子,瘦人会感觉很硬。不过可以买180℃那种的,又弹又软还是挺好的,比较沉,包裹性不好,跑步鞋舌容易歪了。钩子的鞋其实现在属于潮鞋了。。。你看看他的最新科技,都是外表面的,的确好看,我曾专门买过max。。装逼利器-_-||要是跑步阿迪boost挺适合想不仅仅局限于锻炼的人的,比如参加马拉松或者运动会。要是仅仅锻炼四大的鞋子都很好,我很偏爱美津浓ride系列,不贵还舒服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4楼 @ 发表的:
兄弟,我菜鸟一个,能详解A记M记是什么吗?
Asics
可以去跑步圣经学点这方面的东西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5.0适合日常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36人参加团购49.00元&119.00元
296人参加团购88.00元&299.00元
597人参加团购385.00元&1199.00元
673人参加团购779.00元&1399.00元
352人参加团购109.00元&569.00元
318人参加团购179.00元&299.00元
678人参加团购1058.00元&1699.00元
3258人参加团购269.00元&829.00元
370人参加团购258.00元&499.00元
394人参加团购550.00元&1299.00元
1306人参加团购369.00元&799.00元
343人参加团购289.00元&499.00元作者简介:哎哟小匪,爱喵爱VFF的机动空军。运动鞋的范围相当广,本着李小龙的“百练跑为先”为原则,因此在谈大范围之前,先从跑鞋说起。随着跑步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成为一种时尚,世界四大跑鞋品牌—— Asics、New Blance、Brooks、Saucony 也逐渐为人追捧。但无论他们再怎么牛 X,再如何粉丝如潮。终究避不开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那就是其宗源起始。鞋子的历史很悠久,起码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现在的鞋子,尤其是自成一派的运动鞋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早先的鞋子没有左右脚之分,从上古时代直到 19C 都是这样,尺码也没现在那么精准。直到美国人发明了 Brannock 量脚器才彻底改变了这个问题。
1000之后的人类就开始根据量脚器进行各种各样的鞋类开发,NB 就是那时的产物,只不过那时 NB 还没遇到 Onitsuka Tiger 的提携,而且妄自尊大,那时的品牌只有个 Blance,后面我会具体讲到这个看起来很时尚实际什么都没有的品牌。说起 Onitsuka Tiger 可能少有人知晓,但说起鬼冢虎,可能在文青当中就有人大拍后脑勺。没错,这就是装 X 神鞋的翘楚,文艺小清新的终极梦想。今天的 NIKE 也好,ADIDAS 也罢,哪怕 ASICS 见到 O. T 都要毕恭毕敬,NIKE 见到 O. T 直接要喊祖宗(后面我会谈到 NIKE 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穷 NIKE,富 ADI”之说),ADIDAS 见到 O. T 要尊称一句“前辈”,而 ASICS 无论再怎么倒腾,见到 O. T 还是要低头三分,叫声“父亲”。1949 年,鬼冢喜八郎在兵库神户以虎为企业文化图腾,开创了现代运动鞋的新时代。也是 ASICS 的前身——ONITSUKA TIGER 公司(鬼冢株式会社),专门研发、生产迎合运动员需求的专业运动鞋。同年,虎牌运动鞋制造了第一双篮球鞋,因品牌姓氏为鬼冢(Onitsuka),所以此鞋又叫做 “Onitsuka Tiger”。1952 年,ASICS 制造出日本第一双排球鞋,拥有 12 项杰出性能,为排球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成为造鞋技术的一大突破。1960 年,罗马奥运会上,罗马选手阿比比(Abebe Bikila)赤脚夺得马拉松冠军(这人在后面Vibram(R)FiveFingers(R) 里还会出现)。此后,他穿上 TIGER 马拉松鞋参加比赛,更勇创佳绩!1962 年,足球风靡世界,TIGER 推出布面足球鞋,热销全日本;随后推出皮面足球鞋,以灵活耐用受到年轻人的热爱……balabalabala 网上都有,就不一 一罗列了,下面说点重要的东西。1970 年对于 O. T来说是个划时代的年份,这一年,ONITSUKA TIGER(鬼冢虎)成为美国最大的跑鞋生产商,当时超过 70% 的著名运动员都穿着 TIGER 鞋参加赛事。1985 年,在 Onitsuka Tiger 的基础上,ASICS 科技研发中心正式成立。此后 ASICS 以全球年销 2500 万双运动鞋,成为世界第五大顶级运动用品品牌之一。Onitsuka Tiger 能得到如此的青睐,除了其轻便、耐穿、好用外,其根本奠定现代运动鞋鼻祖的根本在于其鞋子包裹性的创新。过去的鞋再炫、再牛 X,始终缺乏一种运动状态的包裹性。所以之前的鞋,尤其是运动鞋,毫无运动感可言,只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而已。另外,Onitsuka Tiger 在鞋中加入缓冲减震胶质材料,改变过去运动鞋只有鞋样没有鞋里的历史。自此 Onitsuka Tiger 退居二线,但其并没有被 ASICS 完全取代,而是形成了类似 Adidas Original 与 Adidas Performance 的格局。Onitsuka Tiger 的虎爪 Logo 成了胜利、夺冠的象征,同时代表着生活态度和方式。
900别以为 Onitsuka Tiger 的成名史只限于赛道上,提出“百练跑为先”的李小龙就是个忠实的虎牌粉丝, O. T 经典的黄底黑虎纹的 Mexico 66 就曾是李小龙身上几大著名标志之一。直到 2001 年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杀死比尔》,乌玛舒曼身穿黄黑相间的“李小龙”功夫服,脚穿一对黄色的 Mexico 66 便是向这位功夫大师致敬,也是对 O. T 的再次献礼。如今 O. T 的主打目标是休闲(运动)领域,所以 Mexico 66、CALIFORNIA 78、CORSAIR、COLORADO、RINBANK、SERRANO 等等系列均已不再出现核心科技 GEL 减震科技,唯独 SERRANO 轻量系列还保持有少量的减震技术,但不多,几乎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年前去日本,好友森内所赠的分趾 Onitsuka Tiger)在本土的 O. T店里还有一款在其他地方均找不到的一种款式,那就是分趾 O. T,你可以说小日本鸡贼,也可以说小鬼子不一视同仁,连 VFF 都视之为怪异的国度,就算引进又能如何?反倒这里让我觉得日本人很人性化。Onitsuka Tiger 到底如何得到文艺小青年的拥护,看看下面这个视频,你就一目了然了。当然,我不觉得自己有多文艺,我买鞋穿鞋的宗主就两个:好穿,能不被撞鞋就那么简单。其实还有个本初点,则是为了在非运动场合下,能有双鞋穿穿。昨天几个作友还开玩笑,打开鞋柜不是一鞋柜的锁鞋,就是一鞋柜的各类跑鞋、运动鞋,要么就是一衣柜的压缩服、骑行服、飞行内衬。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们这类把运动当生命的人的一种悲哀,活该单身一辈子。关于 Onitsuka Tiger 就先扯到这里,它的历史和故事远不止这些,后面还要再扯到。跑坛四天王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关于跑鞋四大品牌的争吵,一说:Asics、New Balance、Brooks、Saucony;还有说:Adidas、Nike、Umbro、Puma;甚至还有说:李宁、安踏、鸿星尔克、双星之类的……第一种说法的,我很赞赏你,识货!第二类说法的,我除了想说“呵呵”外,还想说尔等只知其表不识其里,说你懂吧,你太肤浅,说你肤浅,你确实受骗,你哪怕说 Under Armour 我都能原谅你,可惜……第三种说法的,我只想用鸿星尔克的那句广告语来评价你“土逼 No.1!"ASICS先说说 ASICS,很多”爱国人士“要说抵制日货之类的话,我在这里不想跟你们关于日本这个国家的争论,这里我只想谈谈它为什么能成为跑坛,甚至全球的”跑鞋之王“。ASICS 的前身是 Onitsuka Tiger,这个前面已经讲过。其核心的技术在于 GEL 固态水溶性胶质材料的运用。GEL 胶主要运用于潜艇鱼雷弹舱的减震阀门或其他高缓冲的紧密场合。1985年,O .T 在原本的基础上成立 ASICS 技术研发中心,也就是 ASICS 今天的总部,地点在日本兵库县的神户。其品牌含义来自于拉丁格言 “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强大的内心源自强健的体魄)。GEL 胶在运动鞋上的应用直接的作用,就是为跑者带来最有效的缓冲,当跑者 100% 作用力于地面时,GEL 的反向缓冲技术能将地面反馈的百分力量分解掉 40%-60%,剩余部分则由人体其余部分,例如膝关节、踝关节的调节进行分解。(曾经 ASICS 有个很著名的视频,就是鸡蛋从 6 楼高的地方往下扔,掉到 GEL 胶上,蛋壳纹丝未裂)另外,ASICS 全鞋有近 150 个零部件组合而成,所有的构件只为跑者更舒适的运动体验。就这么庞杂的工艺,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而对于初跑者来说,ASICS 的昂贵价格是有所值得的。ASICS 的另一创新是对内翻、外旋、正常这三大起落脚的分门,从而为跑者提供更为科学、更舒适的跑鞋款式选择。(各大跑坛都有说明,自己翻了看看)这一创新也是今天各大跑鞋在销售、宣传上的一种固有模式,此亦为衡量一个品牌是否具有“品质”的衡量标准。ASICS 能被评为 “跑鞋之王”,不单与其超强的脚感被著称,还因为其根据不同人种的脚型,相对应制造出不同的鞋楦模板,也就是我们说的宽脚、窄脚。总的来说,亚洲人的脚相对要窄些,欧洲人要宽些,所以在制鞋上,ASICS 更能得到欧美,甚至亚洲跑者的青睐。最后说下 ASICS 的服务吧,虽然这不在技术问题行列之内,但却反映了一家企业为什么成功的最直观因素。年前受伤,导致很长时间不能运动,但去日本时,大体已经恢复到勉强运动的状态。每次看着一个个跑者擦肩而过的身影,心底都有种无法言语的痛瘾。跟着几位好友进了大阪的 ASICS 专店。说明来意后,就被安排到上图的跑鞋测评机上,根据旁边的运动分析员的指令做动作,少许时间便能得到一个“量身”评估表,根据评估表最终数据,对客户所穿鞋的类型进行分析和推荐,可以说是相当科学了。其实国内也有这样的装置,北京大悦城的 ASICS 专店里就有,但跑友反应,更多时候只是个摆设,实际没有什么作用,有时提出来上去动动,都会遭到无情的拒绝。然后就是一味的土豪式推荐,不管客户是否用得上,对此,我只能说“真大爷!”无论是大阪还是神户,无论是 ASICS 还是 Onitsuka Tiger,所有日本的 A 记专店里,包括 A 记的总部,服务员永远都是面带微笑跪地服务。从接受对你服务开始,到把你送出店门口为止,皆是如此。面对突如其来的“殷勤”,想拒绝都很难。不禁想到某些国内的品牌专店,进去爱答不理,以衣侍人,好像进去就是欠债一般,“真孙子!”?一个品牌如果真的想做到最好,我觉得 ASICS 就是最好的榜样,“客户是上帝!是父母!”口号喊得再响也不如身体力行的做到。NEW BALANCENB 的成名其实不在跑道上,而是近几年港台明星在时尚杂志上的宣传,从而使这一原本很小众的品牌成为时尚潮流的宠儿。
NB 的历史要比 Onitsuka Tiger 长,但没有 Onitsuka Tiger 的帮扶,NB 也活不到今天。先别急着骂街,我先扯扯 NB 的历史,再喷不迟。
1906 年,NB 的前身——Balance由 William J.Riely 在美国的马拉松之城——波士顿成立。但那时Brannock 量脚器还要到十几年后才出现,所以 Balance 依然是没有大小,不论左右的耐磨性类运动鞋。其创建的思路来源于家禽的三趾分立概念,也就是此品牌的品牌名来源。
历史悠久,不能说明其在业内的霸主地位。二战后,日本的足类产品进入美国,Balance 此时已经离关门不远了,但受珍珠港事件的影响,Onitsuka Tiger 在美国的销售也好不到哪儿去,于是乎,二者走到了一起,O. T提供 Balance 关于减震缓冲的技术以及全包裹式的制作思想,而 Balance 则以帮助O .T 打开美国市场作为交换。1956 年,保罗夫妇从 Riely 手中接过 Balance,并在品牌前加入单词 “New”。这个 ”New” 可以说既是对过去的惨淡的挥别,也是合作后对未来的展望。
可能有的朋友要说,NB 无论在度娘和品牌介绍上并没有这么介绍过这段历史啊?是不是你小子胡编的?我倒真想编一个,但臣妾确实做不到。那又何以为证呢?
早期的 NB 广告,甚至现在一些产品宣传广告上,NB 黑 Brooks、黑 Saucony、黑谁都不敢黑 ASICS(下面的视频就是例子)。
NB 可能出于对 Balance 的怀念,也可能是学习 ASICS 的产品划分,现行的 NB 产品分为复古系列和跑鞋等运动系列。常见的 57X 系列,74X 系列,甚至是 99X 系列都属于复古系列,严格上说复古系列不能算作真正的跑鞋,但很奇怪的是 99X 系列中,从 993 开始已经能与常规跑鞋沾边了。所以把此类归为慢步/跑系列更为恰当。
真正的 NB 跑鞋应该从 100X 起算,无论是样子还是功能更接近于正规跑鞋的制式。但 NB 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复古,在常规跑鞋上能拿得出手的科技可以说是乏善可陈,除了耐磨的经面帮料,真不知道NB 还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NB 在复古的道路过于投入导致了今天的毫无核心科技而言,对于 NB 迷来说可能还有很多,但我见到的 NB 控十之八九都是反日的热血青年,不知是因反日而穿还是真的喜爱。
NB 的成名离不开各国政要的潜意识宣传,从小布什开始、奥巴马,到我们敬爱的温宝宝(对不起,大逆了),随时晃入眼球的都是 99X 的某款某式,所以 NB 又被誉为“总统跑鞋”。NB 控可能觉得这就是 NB 备受推崇的因素,是其中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Timex 也是备受美国自克林顿起,到小布什、戈尔,甚至奥巴马推崇的国民“总统腕表”,也没见谁特别推崇,所以这不能作为 NB 成为四大名牌的根本原因。
NB 的立名在于,993 是美国的一个处方药,在某些心血压力检测科,993 是作为一种非服用药物被开给患者,这也是美国去哪都那么多的跑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 NB 996 则是美军五大军种的 PT指定跑鞋。
NB 的应用场合更多是慢跑或者逛街,在中国大街小巷的妹砸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相对于ASICS 的“跑鞋之王”,NB 则被誉为“慢跑鞋之王”。
很多人都有个错误的认识,NB 既然是继 ASICS 第二大跑鞋品牌,那 NB 的销量肯定不落于 ASICS。呵呵,那只是你想当然而已。在美国,除了 ASICS 外,销量排第二的要数跑坛老三—— Brooks 。
Brooks 的式样没有前面两个品牌那么有特点,甚至品牌 LOGO 能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国产李宁的海外改版。
Brooks 相对于 ASICS 和 NB 在国内的之名度要弱些,并不是它不出名,而是它只在欧美几个国家出名,尤其是美国,目前尚未进入国内,要想得到要么走代购要么走海涛。
1914年,Brooks 本着致力于专业运动鞋的研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立,此品牌也是率先使用运动鞋必备的 EVA 中底材质的运动鞋品牌。Brooks 一开始还没有自己的宗主产品,起先它只是为斯伯丁等运动器械做代工,跟 NIKE 的起价有点相似。直到 1972 年,Brooks 终于生产出属于自己的运动鞋,加上一系列不懈的努力与研究(这里就省去那些狗血的描述),终成四大世界跑鞋品牌之一。1982年,Brooks 推出最具开创性的斜纹保护杆-DRB 这项创新成就。1995 年 Brooks 推出POD (Podular technology 豆夹式科技,后面扯 VFF 时我还要说这个东西)
Brooks 的名字是该公司创始人 Morris Goldenberg 纪念他妻子 Bruchs 而起的英文名。Brooks 品牌标志的意思是“一条无尽延伸的路,象征着跑者迈向胜利的道路”。
Brooks 的成名也不在跑道上,而是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最为出名的就是 2010 年世界杯上智利国家队的亮相(对不起,本人非球迷,多的我也谱不出来)
真正的跑者,不见得会拥有 ASICS,但都会有这么一双 Brooks, 而且一般是作为辅助轮换鞋来用。足见其在跑者心目中的地位。
从样式上来说,Brooks 是一款脱离了日系跑鞋影响,并创造有自己宗主技术的跑鞋品牌,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没其他品牌收购历史的美国运动品牌。这也难怪美国人就算 NB 黑 Brooks 黑出翔来,爱国的美国人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 Brooks,成就 Brooks 在本土的第二销售量。
Saucony 在美国享有“运动鞋中的劳斯莱斯”,但我始终觉得此话是中国人自编的。在美国,如果形容什么东西的卓越品质,一般都会拿凯迪拉克来做对比或者说明,而不是劳斯莱斯之类的土豪对比。但无论怎么说,Saucony 还是坐稳了跑鞋四大品牌之末,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四大品牌中,除 ASICS 的历史较短外,其余三大品牌平均年龄都在 100 岁左右,Saucony 也不例外,其总部也在美国。
Saucony 号称是适合每一种脚型的人穿着,至于真伪,没有具体考量过,我妈也就给我一种脚型,平时穿这个人也相对较少,个人脸皮薄,也不好意思逢人便问 “你的脚是什么脚型”。
但首个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怀特,确实是穿着 Saucony 登月的。知道什么叫做高 X 格了吧?或许这也是其能成为四大品牌的原因之一吧?(但就现在什么都上太空,太空已经被没节操的中国广告人给玩坏了,我宁愿相信 Saucony 的另一技术是其跻身四大品牌之列的根本原因)
Saucony 的另一大宗主技术:GRID 系统被公认为全球唯一的能够同时提供缓震和稳定功能的中底技术系统,可以提高运动鞋的稳定与缓震性能。Saucony 跑步鞋能够极大地帮助跑步者获得最佳的保护和运动效果。
GRID 系统是索康尼的核心缓震技术,被公认为第一个同时提供缓震和稳定能的中底技术系统。Grid 系统由 Grid 功能盒构成,固定在脚跟部中底的空间处。Grid 功能盒由超强韧度的高弹性橡胶 Hytrel 织成网状构成为其主体。Grid 系统以 Hytrel 高韧度弹性纤维附压着中底外侧,形成一个三维的弹性网格,在吸收冲击力和缓震的同时,加强了中底侧面对脚部内外侧力的抵消效果,从而提高稳定性和动向控制,并大大地降低。尽管 Saucony 牛 X 到无法无天,它还是有很屈辱的一段历史。
Saucony 曾被 Adidas 收购过一段时间,那时 Saucony 的核心技术 Air-Part(对不起,实在是记不住那个技术名称了)被 Adidas 吸收并转为己用。也就是现在无论是 NIKE 还是 ADIDAS 某些特殊运动鞋,例如篮球鞋上经常见到的气囊减震模块。后来,不知 Saucony 脱离了 Adidas 一段时间后,又再次被其收入麾下。今天的 Saucony 仍然能看见 ADIDAS 某些设计的理念痕迹。
目前,Saucony 也开始走上 NB 的路子,大力推出复古系列的慢跑鞋,其实它就是想走 NB 在中国的成名之路,哪不知 NB 在中国的成名完全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其本身并不想走复古市场的路线,所以现在奋力脱离大众对其只有复古鞋的印象。(好像这事有 Saucony 迷呼吁过,因为不怎么痴迷也没仔细关注过)
上周末是在哪个社交平台上看到,Saucony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会。不知这个消息对于那些痴迷 Saucony 的朋友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就我身边的各类跑者而言,海涛的渠道都被我们玩得烂熟,您老人家现在才进来,算不算一盘过年的凉拌黄花菜就不得而知了。总之,Saucony 要想在中国竞争出一条血路还是要好好考虑下。
不能小觑的次顶级
有朋友说“不是说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嘛,只需要一双好点的跑鞋就行。但你说的 ASICS、NB、Brooks、Saucony 都太贵了,动辄好几百,看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其不是跟跑步的宗旨相悖?”
ASICS、NB、Brooks、Saucony确实很贵,我在入第一双 ASICS 也是犹豫纠结了很久,但也有不那么贵的次顶级品牌可供选择。就算不买那四大天王的账,还有下面几款跑鞋可选择:
是的,你没看错,次顶级的首冲就是那个品牌 LOGO 看起来像只狐狸,买运动产品想 800 年都想不起来的 Mizuno。Mizuno 做综合品牌够呛,但做跑鞋那是无法怀疑的次顶级品牌。
日本人曾自嘲过 “如果国民不做出改变,未来代表日本的只能是成人影音和跑鞋……” 他们说的没错,日本人别的做得不咋滴,但他们的跑鞋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极品,上有 ASICS,下就是 Mizuno。Mizuno 的历史可比 ASICS 悠久多了,差不多跟 NB 的历史有得一拼,1906 年就出现了。不过那时的Mizuno 主要是为了响应菊花阁下的号召,为广大学生制造优良品质的专用鞋。到了 1930 年,日本全国进入军国主义社会,昔日的学校专供逐渐演变成了军品专供,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记不得这是谁说过的话了)自此,Mizuno 就成了二战日军的单兵步行标配。
Mizuno 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 ICE TOUCH 和 DYNAMICAIRY 上:
ICE TOUCH 在面料开发上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增强了面料本身的导热性,较强的导热性能使人在出汗后,迅速通过面料,将身上的热量转移到服装外,这时人就感觉到非常凉爽。
DYNAMICAIRY 是一种干爽性面料,它的干爽性是在遇水时,特殊组织结构的面料可以自动形成网眼状的间隙,之后等到面料快速干燥后,面料组织结构又再次恢复原状。
该面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能够将吸收的水分转化为热量,在秋冬季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暖作用,同时还能保持身体内的热量。
从我准备开始跑步,到正式跑步,都是 ASICS 的虎爪子纹。所以 Mizuno 直接就跳过了,但并不代表我身边没有用 Mizuno 的朋友,Mizuno 的鞋特点总结下来为以下三点:
(1)透气性极佳,抗菌防臭,具PH调节皮肤酸碱度功能,不刺激皮肤,防止皮肤粗干 。
(2)平滑穿着感觉、易于保养,具有卓越的保暖功能,保持身体干爽、温暖,并且防静电。
(3)透气,迅速吸汗,适合在夏天运动穿着 Mizuno(美津浓) 服装面料技术介绍:Dynamicairy。
紧跟 Mizuno 的品牌,应该就是 Newton 了,这也是代表欧美跑鞋次顶级的一个品牌。品牌的 LOGO 有点其貌不扬,甚至给人一种双星鞋的错觉。
Newton 的鞋款说实话还没 Mizuno 好看,但运动鞋要的是性能不是样式,对于初跑者、妹砸甚至是装备装 X 党来说,那是另一回事。Newton 在国内可能籍籍无名,但是在美国,那可是鼎鼎大名。(也不知道是不是 ASICS 抢了美国其余三大品牌的风头,让美国人觉得丢了其世界老大的名号,次顶级也不忘跟日本人一争高下)
Newton 的大名可不止在跑步界,人家的名望在铁三界里也是顶顶大名。像是铁人圈大家耳熟能详的CROWIE (Craig Alexander) 就是 Newton 的代言人,像是在 NEWTON 的官方网站上面,,就有一整页是介绍 CROWIE 的优秀成绩。(CROWIE 最英勇的事绩就是在 2011 年,当他已经 38 岁的时候,同年份连续取得 IM 70.3 与 IM KONA 决赛的双料冠军,并且在 KONA 以 8 hr 03 m 56 s的成绩创下场地纪录,当然当时他都是穿著 NEWTON 的跑鞋完成这些惊人纪录的!!)
NEWTON 跑鞋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鞋底的前脚掌部分设计有凸起的前足推进器, 当跑者以前脚掌著地后,推进器会内部空间挤压,透过中间的弹性层吸收动力之后,当跑者准备要抬起前脚掌时,反应器就会即时释放动能,协助跑者前进。
有些跑者会质疑说,这样的设计跑起来感觉不会很奇怪吗?呵呵,还是我之前说 VFF 的那句话 “习惯问题,习惯了就好”。好像鞋子踩到黄金的感觉。但是当你适应之后,就会爱上这种推进感的!!看看 CROWIE 在 2011 年 KONA 决赛中,最后一项全马 42.2 KM 还可以跑出 2 hr 44 m 的成绩,就知道这双鞋有多厉害了!
广大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没错!排在次顶级第三位的就是来自中国昆山的多威(Do-win)跑鞋。
昆山多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民族企业中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体育运动专用鞋生产企业,是上一届中国奥委会专业运动鞋供应商( 2001 - 2004年),中国田径协会专用鞋生产基地,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专业运动鞋供应商。
论样子,多威(Do-win)就不要跟前面二者比论了,中国人生产的东西,你懂的。(可以说我不爱国,但你无法欺骗自己的审美观,自欺欺人的违心审美观我反正是做不出来)
多威 (Do-win) 不单只局限于运动范围,主要还承接中国军队部分迷彩胶鞋的生产制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解放鞋”的进阶版)。还好我上学那会没碰到此类待遇,否则真不知道要把我的脚怎么处置。但穿过 Do-win 的人,都说其脚感不错。(尤其是返校听那些学弟们的夸耀,真不知是校方让这么说的,还是发自内心真实的声音)
话说回来,在全面入手 VFF 前,我所有的进山溯溪活动都是 Do-win,原因嘛,很简单:便宜、实用,运动出山就能丢,还不臭脚(本身脚汗也不大)。
Do-win 没什么科技而言,反正我是这么觉得,总的来说就是中国那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怎么穿那就是自己的事了。但跑个马拉松,锻炼个身体还是没问题的。
别以为这是什么欧美、日系大牌,100%的原装纯国货,它有个响亮的国名 “回力” !是的,我没胡掐,回力的品牌名来源就是英文词 “Warrior” 的谐音,至于为什么,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据说当年起名就是这么来的。(千万不要高估了几十年前国人的英文发音水平,民国的事情谁能说得清)Warrior 的历史可比 Do-win 久多了。
1935 年,Warrior 就在上海诞生了,但其制鞋水平还真不好说,不能说它弱,只能说和 Do-win 一个级别。至于是怎么爬上次顶级的位置。这还真不是那几界夺得奥运金牌的能人之手,而是近期Warrior 在国际马拉松上,歪果仁对其的追捧,就像当年北京布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差不多的道理。但他们也没完全脑残式的追捧,人家只是当做无法适应分趾鞋而选择的常规式赤足跑鞋而已。不过也别丧气,Warrior 在国内没什么正眼,但在国外那可是香饽饽,据说 1XX 刀/双,还一鞋难求,真不知道老外怎么想的。
UNDER ARMOUR
其实早就想说说 Under Armour 了,但其主导是健身&运动紧身衣,鞋子也是最近才进入跑坛,所以放在这里说。
论品牌档次,别说Mizuno,就是 NIKE、ADIDAS 都能甩出几条街。在美国,Under Armour 的品牌档次不亚于 ASICS,但其知名度,尤其是对于国人来说,也是近几年的宣传,还有岩石大爷用一身肌肉绷着 UA 在《速度与激情》里的精彩演绎才逐渐被中国的市场所接受。
Under Armour 的总部在巴尔地摩,马里兰州,主要生产体育装备。2003 年,公司开始做以“勇士”为主题的广告,他们的口号是 “We must protect this house”(这个口号沿用至今)。
刚刚做完品牌说明,想必你也能料想到,Under Armour 的东西不是你说任性就能任性的,土豪朋友就当我没说过上面的话。随随便便都是 200 RMB 起价,还只是些小配件,个人觉得买回来装 X 不错,但一旦拉练起来,就知道有没有,所以入手还是慎重些。周围也很少有人买这个品牌的朋友,无论高手(主要都是吃品牌赞助了,也不需要)还是新鸟(主要是还没到那个级别,还在认着 ADIDAS 和 NIKE 的宣传)基本无人问津,问了也是看看价格就不说话了。
本人也是个穷屌丝,所以至今也是那部分看看 Under Armour 的报价就默默关闭浏览器的人,所以说起 UA,我也仅仅知道它主要卖的是紧身运动衣而已。至于跑鞋有点什么高科技,还真不清楚。
值得说道的是,Under Armour 的产品可没传统美式运动品牌,例如 Oakely 之类的粗犷、豪迈。相反,其设计以时尚、简约称道。至于有多简约,我觉得见过的人还是能一眼认出 Under Armour 作为美式运动品牌的设计标志。
ADIDAS & NIKE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品牌混为一谈,个人觉得这两家就是对着干的,产品本身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能在次顶级里提到它俩,已经算是给足了面子了。作为综合运动品牌 Adidas & Nike 无可厚非是世界顶级,但说到具体的领域,也只能说句“呵呵”了。
Adidas 的历史,不用我复述,世界上那么多的 A 迷不少我这一个,真侃起来我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所以我还是放弃好了。
这里我只想说,Adidas 的发家是短跑鞋,尽管现在有 broots 作为跑鞋的代表,其宗主的核心科技还是集中在短跑鞋上。Adidas 因接收过 Saucony 的气囊技术,而且在前期与 Onitsuka Tiger 的交流中又得到过 O. T 的指导,在篮球鞋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加上其品牌影响力和体育赛事的参与,能拥有一件 Adidas 是每个男孩儿年少时的梦想,不论装 X,汇聚妹砸眼光都是极好的道具。说实话,我也曾有过那样的梦想,直到如今看见外甥也对 Adidas 的痴迷,甚至是 “只知ADIDAS而不知其他” 的那种脑残,我的脑海里都会奔腾过无限个“幼稚、肤浅”之类的词汇。
Nike 更“屌丝”,Onitsuka Tiger 在进入美国市场后,为了缩减制造和运输成本,在美国本土雇佣了一家名为“蓝带鞋业”的公司为其制造产品,小日本的分地缘生产本土产品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做到后来,蓝带公司逐渐从产品代工上转向宗主产品研发。于是,Nike 就出现了。
刚起步的 Nike 和现在的国产鞋品一样,毫无产品特点,尤其是款式,可以说完全照搬了O .T 的样子,但是核心技术没有搬了去,小日本也不会这么傻乎乎就给了它。这点可以在电影《阿甘正传》里看得一清二楚,Nike 就是 O. T Mexico 66 的翻版。
Nike 的起步可以说举步维艰,发展也是如此,一开始就无人问津。很多次参与赛事赞助,因为其名气斐然,几乎都是被排挤门外的那种。
直到 1986 年的一则宣传耐克充气鞋垫的广告出现——在广告片中耐克公司采用一个崭新的创意,不是采用一味宣传产品技术性能和优势的惯常手法,而是由代表和象征嬉皮士的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的著名歌曲《革命》,在反叛图新的节奏、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产品的美国人正如痴如醉地进行健身锻炼,……这则广告准确地迎合了刚刚出现的健身运动的变革之风和时代新潮,让感觉耳目一新。
其实这也是 Nike 对于 Adidas 之前提出的气囊避震的模仿和抵制。之后 Nike 开始进入 NBA 赛事,并广泛提供装备赞助,逐渐 Nike 占居了 Adidas 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当时的 Nike 以低廉的价格和亲民的科技逐渐稳住并坐牢美国第一品牌的宝座。
ADIDAS 和 NIKE 之间有说不完的恩怨,但两者又是何其的相似,如果不介意,可以剪开二者之中任意一款跑鞋,你会发现,在鞋垫之下,就是一层薄薄的牛皮纸板。而不是 ASICS 那样的运动缓冲材质。别以为广告打得有多高科技,代言人请得有多牛 X,产品就自然高上大。运动鞋的本质在于辅助和保护,而不是外表下那些亮闪闪的东西。所以在某些极端的跑者面前,诸如 ADIDAS、NIKE 这样外表看起来高大上的品牌,无非就是一些地摊式的科技,哄骗下高中生还可以,遇到讲求技术、装备的人来说,一样的苍白无力。
新兴四小众
流行什么,自然就会造就什么,无论是过去的户外,曾经的骑行,还是现在的跑步,或者是未来的铁三,统统逃不过这个怪圈。
年前,在某次跟师娘的夜谈中(因为俺师傅是个美屡,所以她男朋友从理论上说就是俺师娘,我知道有点绕,没关系,反正我不绕就行),说起现在新兴的跑坛四小众。不曾想年后的一篇装备总结就出现了之前我俩说起的这四个品牌,只能说俺师娘太前瞻了。(众汉砸就不要流口水了,俺师娘要真是个妹砸,轮谁我都是先得月的那个楼台)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同类产品都是在跑步结束后分析成绩的,而 Altra Halo 数据组则可以帮助你在锻炼过程中及时地做出调整。
Altra Halo 鞋底的中部嵌入了一个极薄的传感器,可以在不影响用户跑步的情况下进行足部定位。此款产品不会测量速度与距离之类的常规数据,主要是用于追踪用户的各项步态指标,比如说节奏与触地区域。接下来,Altra Halo 会将信息发送到已连接的智能手机、iFit Peak 或 Ridge 健身手表。(是不是有种想换把剁手刀的冲动)
Altra 公司的销售副总裁 Beckstead 表示,Altra Halo 智能跑鞋可以在锻炼过程中提供实时反馈,这样一来,用户就能够快速地调整并提高成绩,有效地避免了坏习惯的形成。
据悉,Altra Halo 智能跑鞋零售价180美元。此外,iFit Ridge 和 Peak GPS 腕表也将在今年推出,每款产品都具备 GPS 健身追踪、睡眠监测和智能手机通知功能。
HOKA ONE ONE
Hoka One One 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其其厚无比的鞋底,甚至跟泰尼卡的越野跑鞋有得一拼。可惜的是,它并不是越野跑鞋,而是公路跑鞋,我第一眼看见这鞋的底当时就醉了。越野鞋那么厚的底都不见得我青睐,还别说让我穿着 Hoka 出去压马路。
Hoka One One Bondi S2 公路跑鞋外观设计真是……呃……,红白黄三色彩绘色调结合 logo 展示,将鞋子弄得灿烂绚丽;鞋帮和衬里由合成织物制成,透气网眼设计,上脚之后,让人顿觉轻量舒适;超高的 EVA 橡胶鞋跟,具有很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但是也有境外的人穿后说,可以兼容路跑和山跑路面,对于长期没有好好穿鞋的我来说,只能呵呵,毕竟穿惯了 VFF,再流弊的传统跑鞋统统无法进入我挑剔的双眼了。
SKORA TEMPO
这货原本是做户外装备的,看着跑步浪潮如此火爆,这货也就跟着来分一杯羹。
SKORA 跑鞋产品特点:
为了“真正自然的奔跑”
人体工程学鞋楦
非对称设计的鞋楦,下部为曲线造型,加宽的脚趾空间和脚掌位置,更加自然贴脚
车线缝合结构
减小鞋子内部的接缝和车缝线,穿着更舒适贴脚
非对称鞋带系统
遵循脚掌的自然曲线,舒适贴脚
没有加高的鞋跟结构意味着不会干预或者改变自然的动作
无脚跟支撑(类似于 VFF 的赤足理念,但仅针对图上那个型号)
更少的强化支撑能够增强贴脚和多种运动中的舒适度
高等级的山羊皮和各种材料以及工艺处理确保鞋子抗水,抗磨损并且防止异味产生
恰当的缓冲
确保正确的落地和身体平衡,让脚可以真正地随心而动
带弧度的脚掌和脚跟大底
复制双脚形状,有利于侧面到中间的自然翻转
凹陷的前脚掌大底
贴合脚部形状,提供自然真实的路感
PEARL IZUMI
看着很眼熟,是吧?没错,骑行者当然不会陌生,如果你也是刚从骑兵转为步兵,这个品牌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 lzumi 的字样,对,一字米。
继承了骑行装备的优势,一字米在跑鞋方面依然以轻量的特性示人。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继 Pearl Izumi 之后,又会出现 Castelli、Jarko、NW、SID、卓比奥斯等等一系列的前骑行品牌的跑鞋,这是怎样的一场剁手比赛。
ON 跑鞋来自瑞士,这个年轻的跑鞋来自前铁人两项世界冠军和六次铁人三项冠军 Olivier Bernhard 和一位瑞士工程师。ON 的品牌口号是“让每个人都跑乐趣。” 在过去短短的10年里,ON 这个年轻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跑步品牌之一,赢得全球各地的各种技术和设计奖项。2010 年,公司荣获 ISPO 的新人奖,2013 年就获得了 ISPO 体育最佳性能奖,并且多次被福布斯,华尔街日报,ESPN 杂志,纽约时报,GQ,独立,跑者世界等媒体报道。
ON 主打云跑鞋,在云端,腾云驾雾是 ON 追随的速度,它的 CloudTec(R) 系统已经获得全球专利,根据这项技术,ON 跑鞋有 Cloudracer 竞赛系列、Cloudsurfer 性能系列、Cloudrunner 耐力系列、Cloudster 腾云系列,Cloud 轻量系列,不过需要提一句的是,ON 的鞋子确实是有很多运动员在使用,但是它对运动员的要求是需要有 4 到 5 分的配速的能力。(呃……似乎有点嫌弃业余爱好者啊,算了,我这样的菜鸟还是 VFF 当道吧)
用了这么多篇幅大致说了下跑鞋的类型和品牌历史,不到之处多多指正。下面说说比较特殊的运动鞋。
骑行篇骑、跑好像历来都不分家,尤其是铁三的普及,很多骑兵转到步兵没几天,就开始当起了游骑兵,但装备再能通用,二者的专属用鞋还是有很大差异。
看名字拼写,也能猜个大概,这是个日本品牌。倒不是这个牌子在骑行界有多牛 X,但其改良的变速传动系统,奠定了今天的骑行竞速核心技术;其次就是这个品牌首创了自锁鞋科技,从此骑行也走向了更加专业、更加技术化的殿堂。(所以说小日本不能小觑了吧?现代运动鞋之祖,骑行锁鞋之源都来自这个国家,而且还都是些核心科技的创造者。我不是亲日派,也不爱这个国家,但日本的很多东西都值得好好学习、反思)
对于骑兵来说,锁鞋是标志着骑行水平的装备之一,例如技巧掌握多少,骑行水平的大小,速度快慢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某货是否属于“牲口”级别的一个衡量标准。对于不骑车的人来说(尤其是妹砸们),锁鞋是个完全陌生的词汇。
什么是锁鞋?
锁鞋是骑车时,鞋子和脚踏连接在一起的装置。用于提高速度和体能效率,发力可以更充分,脚也不会被颠离脚踏的特质专用鞋。说白了就是在骑行时,通过这一装置,将人与车辆自动固定、锁死,从而提高踩踏效率的一种特制鞋子。
可能有朋友要说了,从小到大,骑车不穿锁鞋不也照常骑车嘛,何必花这个冤枉钱?但你有没有发现在道路上,有些人的骑行速度始终要快于你的踩踏效果?除去个人训练、车辆装备好坏以外,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这鞋的穿与不穿之上。
众所周知,一般的踩踏板的运动规律是:提-推(蹬)-拉,所以此类传统的踩踏板又被叫做水平踏板;而由特殊改装后的锁踏板的运动规律则是:提-推(蹬),直接省去了“拉”这个环节。
不要小看省去的这个动作,其带来的好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是对体力消耗很大的有氧运动来说最好的一个功用了。
装备锁鞋后,一般来说可以省力 25%,这在长途骑行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按照水平踩踏的效率,本来可以跑到计划外的 150Km, 因为体能的消耗,不得不在计划外的 85Km 处进行休整。
用自锁脚蹬,你可以容易得登上以前很费力才能骑上的山坡。特别是长时间骑行就会感觉轻松很多,这是因为一只脚踩下去的时候 另一只脚还可以往上提!好像用力都可以加倍了。
有时候你还可以做作低度速的离座骑行动作,较为专业流畅地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原来是身体向前倾,前脚踩后脚拉,人车一体感觉十分美妙。可一骑快就又不行了,要不是记得踩忘了拉就是记得拉忘了踩,看来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一下,这就是两脚在在“齐心协力”下带动牙盘旋转——一种异常的流畅的感觉。
用过水平脚踏的人,在颠簸的石头路上都知道必须要去踩住脚蹬,不让脚松脱,完全没有用力去蹬的想法,但是如果用上自锁你就完全不用考虑去用脚找脚踏这个麻烦了。你可以只顾用力蹬车,只要管住车把,抓脚的问题自锁已经帮你搞定了。
当然,用不好自锁也会给你带来危险,用自锁初期也许还不能很快适应,在停车时候,一般用惯水平脚踏的人不自觉的在停车的时候才下脚。而这个习惯往往让初学者闹出笑话,踩上自锁的人到了停车再摘脚踏,由于摘下来需要转一下脚踝才能退出自锁状态,需要一个时间,特别是初学者对摘脚踏还不熟练,到这个时候他不能一次摘下脚踏,同时又失去了平衡,只好倒向一边的地上,要是一边有汽车的话就比较危险了。所以初学者初期使用都要有个练习下车的过程,脑子里要有停车前摘脚踏的意识。(个人的长期用锁,总结下来的一个心得“3 米内停车,3 米外解锁)
3. 矫正骑行姿势
骑车跟跑步一样,不是绑上鞋、推上车,就能骑好车。无论跑步还是游泳,潜水还是跳伞,只要是运动都存在个运动技巧问题,骑行当然也不例外。这也是上锁与不上锁的根本区别。
水平踏板只能保持车辆的正常前行,至于骑行者的姿势却无法照顾到,时间长了,轻点的,随便蹿出个货来都能任性地欺负你脆弱的自尊心;重点的,不但不能帮助你有效的运动,反而使运动更具伤害性。
骑行的成效优劣,有一半以上来自于骑行姿势的正确与否。专业的运动员在骑行时,双脚前掌(也就是跑步触地的那个球掌面)踩踏,双脚轮换踩踏呈正圆形状,上身把握好身体重心,不要跟着踩踏上下左右摇晃(降低风阻和体能消耗),放松状态握住车把,稳重向前。
很多人要说,我又不比赛,为什么要向专业看齐?向专业看齐,不是为了比赛,也不是为了装 X,而是更快更有效地掌握骑行的技术和技巧,提高骑行带来的运动锻炼效果。真的比赛也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好伐?!
要强调的是自锁系统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实是在鞋底,因为自锁鞋通常是不会弯曲的,这可以防止蹬踏力量消耗在足弓材料的弯曲上,也不能更大比例的传达到踏板上,无形中每一脚都在发挥更大的效率。
所以锁鞋仅适合于骑行,而不适用于跑步或者其他运动。这就是为什么要单开来介绍的原因之一。
锁鞋根据车辆的运行道路不同,锁踏、锁片和锁鞋的类型也就不相同,总的来说,分为山地锁鞋和公路锁鞋,山地锁鞋下面又分化出休闲锁鞋和重车锁鞋……二者的区别在于锁片的功能和类型。在穿着上,山地锁鞋,锁片较小,比较适合日常走路,解锁可以内、外双边解锁;公路锁鞋因为车辆的高速运行状态,所以锁片较大,以保持全速发力的贯彻性,专业要求度更高,解锁只能向外单边解锁。
(山地锁鞋)
(公路锁鞋)
Shinmano 的锁鞋虽然没有后面要说到的两个品牌上档次,但就其超高的性价比、实用、耐穿的特性,还是值得初级骑行者考虑的。
NORTH WAVE
诺斯威 North Wave,简称 NW,是众多中高端骑行装备的一员。它的山地锁鞋可以说是山地锁鞋的一个代表(锁鞋与跑鞋不同,没有哪家特别专注于哪个方面,只是说相对而言,做得较为出色,或者比较常见而已。不管是 NW,还是 Shinmano,还是下面要介绍到的 SIDI,所有类型的骑行鞋,他们都有涉及),十之八九的山地骑兵脚上踩的都是 North Wave 的锁鞋,由此可见其在山地越野党里的地位。
与跑鞋讲求缓冲、减震不同,锁鞋更加要求的是鞋底的坚硬,只有硬质的鞋底才能在高速运动中不易滑脱锁踏,从而平稳前行。
Sidi 在锁鞋里的地位,跟运动墨镜里的 Oakely 差不多,甚至可以跟 ASICS 有得一拼。但从肤浅的价位上来说,Sidi 的平均起价在 2800 RMB 左右,相比之下的 Shinmano 就显得便宜很多(Shinmano 平均价格在 500RMB 左右)。
这个品牌绝对算得上是骑行界的“高帅富”,流线的造型、经典的配色、不菲的价格,谁穿谁知道。无论是装备党,还是到一定水平的骑行者,能拥有一双 Sidi 对于他们来说不亚于买了块 P&P 一样的荣耀。但其根本受追捧的因素却不在于此。
不同于 Shinmano 和 NW 魔术粘贴式的前掌,独特的扭式固定锁可降低高速骑行时所伴随而来的风阻,增大骑行速率。从成本上来说,降低骑行鞋套的损耗。因其扭式固定锁的创新,不但影响到诸如 Specialized、Spiuk 等品牌的公路锁鞋制造和设计,甚至影响到整个公路锁鞋的发展趋势。
关于骑行锁鞋,先简单说到这里,除了上述三个品牌外,还有美国的 Specialized、西班牙的 Spiuk、以及澳大利亚的 Bont 等等,值得说的很多。但就普及率和代表性而言,Shinmano、North Wave 和Sidi 无疑最具代表性。
除了滑雪,个人觉得另一代表运动鞋的领域,怕就是滑雪鞋了。就其特性和外表来说,滑雪鞋准确地说应该属于靴子范畴。
滑雪是一项速度很快的运动,滑雪的技术动作主要靠脚来完成,因此我们需要一双很好的滑雪靴。
外壳上的卡子要卡得恰到好处,使踝关节可以向前屈,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滑雪板和滑雪速度。
初学者应选择轻便、灵活、富有弹性的,保暖合脚及防水的滑雪靴,它的可操纵余地较大。最好选择靴筒较低的短靴,以免影响足踝的屈转。而技术好的滑雪者,可选择能将脚与滑雪靴紧紧连为一体的滑雪靴,使滑雪者任何一点微小的重力变化都能通过滑雪靴传递到滑雪板上,以提高滑雪者对滑行姿态的控制能力(另外像滑雪板这样不受地形影响的滑雪运动,通常一些好的地形,必须靠双脚才能走到,所以软一些的滑雪靴是最佳选择)。
合适的滑雪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鞋跟支撑力。穿上滑雪靴之后,系紧鞋带完全消除鞋跟天皮。然后,踮起脚尖,检查鞋跟是否从地面上翘起来。如果鞋跟翘起来,则证明它不合适。记住,穿上滑雪靴,踝周围会感到很舒服,脚后跟在靴子里面也是很牢固的。
对于硬滑雪靴,后跟支撑力主要取决于坚硬的外壳。而软滑雪靴则取决于靴子内部的囊状物。在试穿滑雪靴时,一定要确保你的脚后跟不上下动弹。否则,你应该试穿其他的靴子或换一个尺码。
滑雪靴一般分为高山靴、越野靴、跳台靴和单板靴等。
高山靴一般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壳是由塑料或ASS注塑而成,较硬不易变形,内层由化纤织物和保温材料组成。靴的踝关节角度和靴的肥瘦等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具有保护功能。
越野靴一般分为尼龙和皮革制品,靴腰矮软且轻便。
跳台靴一般是用皮革制成,靴腰较高且前倾大,有利于运动员跳跃和空中飞行前倾姿势。
滑雪的品牌更多,能力有限,就捡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BLACK DIAMOND
Black Diamond 简称 BD 黑钻或者 BD,是一家长期致力于为攀登、滑雪等户外运动的专业运动装备品牌。其在攀岩、登山、滑雪领域均有地位。其品牌影响力不逊于 Arc'teryx(始祖鸟),甚至有超越的势头。
能做到今天的位置,除了众多的拥护者(其实我也算它半个粉丝,入手过一个行走镐和一对技术冰斧)以外,可以说产品的经久、耐用性是 BD 能够站到世界顶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BD 能超越 Arc'teryx 的另一大原因,来自于其对先进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历来都是一个品牌走向兴盛的关键因素,相对于有点吃老本的 Arc'teryx 而言(Arc'teryx 的科技主要集中于极限系列),BD 显得发展速度显著。
ROSSIGNOL 是一个冬季运动装备的王国,确切地说它是滑行运动的代名词。它不仅是全球第一大冬季运动装备制造商,也在包括滑雪、滑冰、滑水、冲浪、轮滑等一系列滑行运动装备中位居前列。ROSSIGNOL 为什么能够缔造如此的成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滑行轨迹”。
ROSSIGNOL 也意识到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才能保持企业活力。比如专门开发为女性消费者量身定做的滑雪器材装备,适应新潮流开发的一系列单板产品以满足年轻人的要求,有人说, ROSSIGNOL 这家百年老店的终极目标大概是给地球装上轮子,让全世界都享受滑行的快感。
Nordica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专业生产滑雪双板装备和雪靴。1938 年,诞生于意大利的 Montebelluna。Nordica 是滑雪行业中一家多种经营的公司,目前,Nordica 品牌在世界雪靴产业中,位居第二。至今,Nordica 一共赞助了来自四大洲 15 个国家的 92 位优秀滑雪运动员。带着浓厚的热情以及无数运动员每年在各种重大世界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包括 8 次世界杯滑雪比赛的金牌,10 枚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奖牌,这些都使得 Nordica 在滑雪设备产业中成为首屈一指的企业,这些运动员们为 Nordica 滑雪装备及雪靴的研发和改进,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BURTON 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占有率最高的单板滑雪品牌,它的创始人是 Jake Burton Carpenter。其下还拥有 R.E.D(护具)、ANON(雪镜)、GR-IS(滑板鞋)、ANALOG(服装)等,并持有一系列相关单板滑雪的产品的品牌。
除了上述的几个品牌外,还有 Tecnica 旗下的 Nitro、Salomon、Volkl、NIKE 等等,品牌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是个性?还是精彩?可以是一切!
之所以把赤足跑鞋放在最后,是因为相对于之前提到的其他常规跑鞋而言,这种鞋和赤足跑理念几乎是同时提出。并且从开始的新奇到如今的普及,这种返璞归真的跑法在跑步圈里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
VIBRAM(R)FIVEFINGERS(R)
说到赤足鞋就不得不提到 Vibram(R)FiveFingers(R),尽管 NB、NIKE 之流也出过以赤足为名的类赤足鞋。但他们从未向客户宣传过赤足的理念,以及怎么掌握它,开始自己的赤足旅程。很多奔着新鲜买回来的 NB、NIKE 赤足鞋,因为掌握不了技巧,后来统统变成了休闲穿的运动鞋。
其实这也怪不得 NB 它们,说得难听点,如果说,一点酷炫的帮面+ 一张泡沫制成的鞋底+一个夸张到极致的 LOGO 而制成含有少量科技成分(甚至没有)的鞋,也能算作是赤足鞋。那北京布鞋岂不是真的要笑了?按照以上标准,除了那个夸张到极致的大 LOGO,北京布鞋可谓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受众最广、辨识度最高、价格最便宜的赤足鞋。
那赤足鞋到底是个什么鬼呢?我们先得从 Vibram(R) 说起。
1935 年,意大利人 Vitale Bramnni 带领一队攀山队在阿卑斯山探险时遇上大风雪,其中六人因无法及时下山而死亡。事后 Vitale 认为是当时所使用的登山鞋所造成的,那时的登山鞋底是由皮革所制成的,然后再在皮底上钉上钢钉,使用起来非常的笨重与不方便。也因为这个悲剧,让 Vitale Bramnni 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的登山鞋底。
1937 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双橡胶鞋底,并取名为 Vibram,Vibram 鞋底采用了特别的配方,让登山鞋拥有杰出的抓地力、轻便、耐磨又耐用,很快的,取代了钢钉成为登山鞋的标准鞋底。自此,胶底彻底改变了鞋业制造,尤其是运动鞋的制造,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时至今日,Vibram 的黄金八角形标志,成了品质与高功能的同义词。
说了这些,可能还有人认为不明觉厉,这跟赤足鞋有什么关系?那就说得再直白些,因为 Vibram(R) 出色的耐磨性、良好的防滑性及均匀的质地,产业不仅涉及鞋底的制造,还涉及于飞机起落轮胎的外表皮制作。Vibram(R) 现在已经成为衡量运动鞋,尤其是户外鞋品级和质量的代名词。(感兴趣的可以找找曾在 CCTV-9 播过的《现代奇迹 4:鞋》理解下)
2005 年,Vibram(R) 带来了对于 “赤足” 行走概念的新革命。并首次在美国与欧洲推出 Fivefingers。准确地说,它是一种足套,真正的“第二层皮肤”。
穿着 Vibram(R) Fivefingers(R),您的双脚能轻松自如地伸展,自然无束地活动。五个独立的趾槽将脚趾略微地分离,在稳定身体的同时提供无与伦比的平衡性,并且增强脚部、脚踝和小腿肌肉群的力量。超薄的 Vibram 鞋底能给予您稳当的抓地力,从而在力量性动作时有效产生扭力;更通过增强感官反馈和降低重心得以进一步提升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Fivefingers 鞋底使将脚跟放平,完全改变了穿着传统运动鞋时脚跟较高的姿势,通过姿势的矫正,您的各个关节和背部将处于最正确的位置,最有效地完成您的力量训练。 促使前脚掌着地(传统的跑步鞋促使后跟着地)和更自然跑步的方式从而减少对膝盖,臀部及下背的冲击,让跑步变得更安全和健康。
而 Vibram(R)FiveFingers(R) 一开始的研发目标并非跑步,而是水上运动方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概念的普及需要。Vibram(R)FiveFingers(R) 逐渐延伸到跑步健身、休闲旅行和户外越野上,这四个方面也是VFF最主要的产品四大功能划分。(之前在 KnewOne VFF 专栏做过测评,
大致讲解了下其分类及穿着效果。)
Vibram(R)FiveFingers(R) 的功能分类是根据其鞋底的花纹和功能进行划分:
【 Vibram(R)FiveFingers(R) 之跑步健身】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类似 Brooks 豆荚式花纹底的是跑步健身类的鞋,主要代表有 Class、Bikila、Seeya、KOMODO(简称KMD)、JAYA 等等。前几天看见有朋友在 Seeya LS Night 的产品分享短评里描述,Seeya LS Night 的短跑穿着及跑步性能。这里纠正下,虽然同为跑步休闲系列,但Vibram(R)FiveFingers(R) 各个型号的侧重不一,不像 ASICS 那样的常规跑鞋,类同的型号功能就能通用。
Bikila 更加侧重于慢跑,也就是缓速前进,触地可前掌可全掌,对于短程爆发而言,此型号过于绵软;
Seeya 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只有前掌与后跟带胶,中底基本为 EVA 材质,所以更适用于进阶跑步(也就是常说的间歇训练),落地只能前掌触地,全掌落地过于生硬,也不利于慢跑过程中的缓冲。Seeya 的帮面也不是全为了慢跑设计,相对其他型号来说,比较脆弱,一旦上点量,很容易破损出洞;
KMD 也属于慢跑型号,但它更适用于健身场合,尤其是室内健身场合,跑步对其来说,有点牵强了;
最适合健身训练的 Vibram(R) Fivefingers(R) 有:
最适合瑜伽/普拉提的 Vibram(R) Fivefingers(R) 有:
具体的可参考视频:
最适合跑步运动的 Vibram FiveFingers 有:
具体的可参考视频:
【 Vibram(R)FiveFingers(R) 之休闲旅行】
此类鞋的型号已经涉及到户外越野的范围,像属于户外越野的 KSO、Treksport 等型号,还有属于健身、瑜伽的 JAYA、Class 等型号也包含其中。当然这个系列也不是没有自己宗主的型号,例如最具代表性的 Speed 就是个典型。
但 Speed 不像 Bikila 或者 Seeya 等型号,其余延展出来的子型号都离本主运动范围不远。Speed 仅适用于休闲旅行,不适用于其他,其中就包括跑步。而延展出来的 Speed XC 因其防水性能则偏向于户外探险(Speed XC 一开始瞄准的方向是高尔夫这样的休闲运动,后来才变成的户外探险);Speed XC LTI 才是真正类高尔夫鞋型号;
另外,CVT LS 则更是偏向休闲旅行,据说在家可以当拖鞋穿,可想而知,这个类别的鞋有多休闲了吧?
最适合旅行休闲的 Vibram(R) Fivefingers(R) 有:
最适合运动后穿着的 Vibram FiveFingers 有:
具体的可参考视频:
【 Vibram(R)FiveFingers(R) 之户外越野】
这个系列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下面那个花纹相当复杂的 “Trek” 底。“Trek” 的原本含义是 “远足;长途跋涉”,理解了这个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系列的型号差不多都带个 “Trek” 了,例如 KSO Trek、Treksport 之类,而且只要带 Trek 底的均可以应用于户外越野运动上,比如 Speed XC、Speed XC LTI、BORMIO、TREKSPORT SANDAL、LONTRA 等等。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带 3D 模块胶底的 SPYRIDON。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Trek 适合轻徒步、溯溪、越野跑等基础户外环境,甚至可以拿来玩路跑;
3D 模块胶底更适合山地越野、山地穿越等较为专业或者针对性强的复杂环境,而且只能适应那样的环境,拿来路跑只能是折磨自己。
最适合徒步越野的 Vibram FiveFingers 有:
具体的可参考视频:
【 Vibram(R)FiveFingers(R) 之水上运动】
为十只脚趾增强摩擦力!VibramFiveFingers 鞋最初是为这种户外运动构思设计的,但是迅速成为很多皮划艇、冲浪、立式桨板冲浪各运动的人群、水手甚至渔民的最爱,他们对该款鞋增强抓地力、性能和控制力的全新方式大加赞赏。
值得提一下的是,这个系列的鞋帮面采用的材料和潜水服的材料是一致的,所以无论水上还是水下,这个系列的防水、保暖性能在所有的系列里是最好的。想想几千块的潜水服,是不是有种赚了的幻觉?
主打此系列的 Sprint 和 KSO 系列有特色的可调节的松紧粘带,在较为激烈的运动中,可确保稳固且舒适贴脚;
Flow 的 2mm 厚的氯丁胶鞋面,则可在低温和快速流动的水中起着保温双脚的作用。在不平坦的河床和光滑的表面,FiveFingers 在发挥 Vibram 橡胶的优异抓力性能同时还让您的双脚如赤脚般移动。
最适合水上运动的 Vibram FiveFingers 有:
具体的可参考视频:
以上就是 Vibram(R)FiveFingers(R) 功能系列以及型号的简单介绍,说说 Vibram(R)FiveFingers(R) 吸引人的特点吧。除了其个性的外表,独特的穿着和行走模式。每年的 5 月 5 日是 Vibram(R)FiveFingers(R) 和每个 VFFer 欢庆的日子,VFF 是不是这天出生的不清楚,但独特的五指文化,注定了这鞋跟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日子有所缘分,当天所有的 VFFer 或聚首或单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或许有朋友嗤之以鼻,呵呵,这是全球化的节庆,好像只有跨年的元旦才有这种规模,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常规的鞋子可没这个待遇,ASICS 再牛 X,想搞点庆祝都是小范围的娱乐,还得是与跑步有关,还得来者买得起……VFF 没那么多的麻烦事,无论哪项运动,哪个领域,运动还是不运动,也不管你能否拥有,哪怕打赤脚都是我族内人士(别觉得牵强,赤足赤足,说白了就是不穿鞋)。想想非洲大陆广大打光脚的人吧,谁还说我们是小众?咩哈哈……
什么是小众?小众不是知道的人少,也不是能拥有的人少,而是能驾驭的人少之又少。VFF 看似简单,能驾驭的可没多少,从技术要求上来说,适用于高足弓、前掌落地的人群(很荣幸,二者我都占了);从穿着体验上来说,不经历一脚血泡的磨难真的确实难以驾驭,但对于想改善自己的跑姿,提高跑步成绩,改变足部健康的人来说,这点苦痛又算得了什么(第一次 VFF 半马,到家坐在沙发上龇牙咧嘴挑完双脚上的 6、7 个血泡,连卧室都蹦不进去);从装备要求上来说,常规跑鞋一般 800 Km 就要换鞋,VFFer 本身就是技术跑步类型,加上 Vibram(R) 的耐磨性,800Km 对我们来说只是个当量,技术跑步到后面全是点地向前,可以这么说,只要没磨损,几乎可以穿到地老天荒。
觉得 Vibram(R)FiveFingers(R) 难看?呵呵,几百万年前老祖宗还是猴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样子,你可以否认我现在的穿着,但你无法否认几百万年前祖宗的生活方式。Vibram(R)FiveFingers(R) 曾经的推广语就告诉我们 “500万年前不相信赤足跑的人都灭绝了!”
觉得 Vibram(R)FiveFingers(R) 不上档次,没有 NB 的众多明星、政要的青睐,也没有 ASICS 那么多的体育明星喜爱,你真心肤浅了。Vibram(R)FiveFingers(R) 没请代言人,不代表没人买它的账。
Vibram(R)FiveFingers(R) 的风靡不仅在生活中,就连马拉松等大型赛事也不得不承认其地位。新近结束的锡马、清马、重马上,无论你穿什么品牌的常规跑鞋,奖牌都是一样的,而唯独赤足跑有自己专属的奖牌。不言语不代表没声音,同样不广泛不代表没人爱,好东西历来都不屑于太浅显的受众,它需求的是更专注,更专业的拥护者。
关于赤足鞋,就先聊到这里,但并不是赤足只有这么一个例子,还有很多,包括我之前说的北京布鞋。只是就现代鞋,尤其是现代运动鞋,且在赤足领域来说,Vibram(R)FiveFingers(R) 做的无疑是最极致、最专业的,无论产品还是理念,技巧还是概念,还有定期不定点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都有自己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也是其余赤足鞋只学到个外表未能单成一派的根本原因。
看列表|风景那么好,我想去跑跑
责任编辑:Hannahoops
分享到人生得不得意都应需尽欢
TA的其他文章相关内容下载 LESS iOS 客户端 Less is more你的银河系好物指南&Close登录邮件地址或手机号密码记住我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使用社交账号登录&Close注册昵称邮件地址密码计算结果同意使用社交账号登录&Close重置密码邮件地址抱歉,客服系统现在繁忙。请邮件留言至邮箱&&,或私信账号“KnewOne销售”,我们将尽快给予回复。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鞋鞋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