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瘤可以吃红枣,花生吗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陈照亮大夫本人发表
请问肿瘤病人可以吃红枣吗?可以吃山蚂蚁吗?谢谢您!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患者的一般护理很重要,合理膳食的确很有必要。对于特殊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过敏体质的患者饮食需要注意。红枣补血为主,使用时注意胃就可以。蚂蚁使用需慎重。
状态:就诊前
疾病名称:乳管内乳头癌浸润2mm&&
希望得到的帮助:三阴性乳腺癌需要化疗吗?
病情描述:女,47岁。两周前发现做乳头溢血,三天后乳管镜检查发现有肿瘤,做局部切除病灶手术,做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后二次手术乳房已全切,无淋巴转移,医生说化疗可做可不做,自己在网上查了一下三阴乳腺...
疾病名称:右乳乳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今年复查一项偏高一倍,医生怕骨转移在让做骨扫描,周末没有预约现在想咨询吃些什么中...
病情描述:2008年11月右乳癌手术,今年复查抽血化验有一项高出正常指标很多,怀疑骨转移,下周才能预约骨扫描,想咨询可以先吃哪些中成药避免结果不好病情发展。
疾病名称:乳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左乳癌术后6年,现在右乳复查,请您帮我看看,我这右乳有个3*4mm低回声是什么?需...
病情描述::我左乳癌术后6年,现在右乳复查,请您帮我看看,我这右乳有个3*4mm低回声是什么?需要治疗吗?谢谢
疾病名称:HeR2(十十十)乳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乳腺癌复查帮肋
病情描述:2017年7月发现乳腺癌立即治疗,化疗3个疗程后于号手术。。2017年12月结束化疗,未放疗。2017年11月份查有锁骨淋巴结肿大4X3mm。2018年3月查10x4mm。2018年5月查6x3mm。但又发现腋窝下...
疾病名称:乳腺癌,没有不适&&
希望得到的帮助:担心小医院技术落后,想问问教授:是否影响您对患者的治疗程度
病情描述:14年洗澡突然摸到乳房上面一个肿块,后来去娄底中心医院和铁路医院做B超都说不是癌,16年9月检查也说不是,今年4月5日来铁路医院做B超就说是乳腺癌
疾病名称:乳腺浸入性导管癌2级&&
希望得到的帮助:需要进行怎样的治疗?
病情描述:21基因检测结果,中远期复发概率中等,评估分24分
疾病名称:左乳多发性浸润性导管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教后续方案
病情描述:女,35岁。女,36岁。2010年1月根治术,6次化疗,没有做放疗。后打了两年诺雷得,口服三苯氧胺至今。每半年复查一次,除CA242 几年了都保持在24.6,其他指标均正常。现在术后7年了,想做自体脂肪移...
疾病名称:乳腺癌左胸小鸡蛋大小的疙瘩穿刺提示癌细胞&&
希望得到的帮助:术后化疗咨询
病情描述:我母亲在五年前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当时家里没人发现后都有三天了,经过治疗留下了后遗症,右半身半身不遂,现在过去五年了,走路瘸,右手不灵活,自己在家现在可以慢慢做饭什么的没问题,最近她...
疾病名称:乳腺癌保乳手术是否需要二次手术&&
希望得到的帮助:乳腺癌保乳手术是否需要二次手术,对于我这种情况放疗跟二次手术治疗效果一样吗?
病情描述:最后一次化疗马上结束,放疗跟二次手术以后复发率一样吗?术后需要吃什么药物
疾病名称:手术根治,第四次化疗结束&&
病情描述:左乳腺单纯切除术,现第四周期辅助化疗结束
疾病名称:浸润性乳腺导管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一个月期间会加速癌细胞扩散吗?第一次住院是按纤维瘤切除的 第二次扩大根治术要在元...
病情描述:无过敏 医生 我的这种分型是不是特别不好?现在腋下淋巴有没有转移?属于三期吗?是不是特别容易转移跟复发?生存率是多少?
疾病名称:乳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化疗方案用EC方案,(多柔比星脂质体60mg dl.CTX0.8 dl)
是最优方案吗
病情描述:体检发现右乳结节,立即住院手术,手术快速病理切片显示乳腺癌,右腋窝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后免疫组化瘤细胞示:Her-2(1+),E-cad(3+),P53(3+),Ki-67(75%),ER(2%+弱阳),PR(5%+,弱阳),
疾病名称:左乳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复发了吗
病情描述:左乳皮肤层增后、回声增强,左乳12—1点中距乳头月2cm处纤体层内见长月2mm的强回声,中央区见数支扩张的乳腺导管,管径最粗约3.5mm部分官腔内透声欠佳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2.5年右胳膊起疙瘩&&
希望得到的帮助: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病情描述:我是患者女儿听了您的一番话心情好多了,我的心情比患者消极多了!我母亲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定期复查,现在还在坚持3个月一复查。(肿瘤标记物、钙磷镁,血常规,肝功肾功、小器官彩超、肺ct、腹...
疾病名称:乳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所说法乐通比他莫昔芬副作用小,我吃法乐通肝损伤,还要不要换他莫昔芬试试,护肝药要...
病情描述:确诊单纯型粘液腺癌后,右乳全切,没有化疗和放疗,单纯吃法乐通,吃了三个月第一次复查肝功能异常,现在停吃法乐通,吃护肝药。想问后续要怎样治疗
疾病名称:乳腺癌术后&&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主任好,左乳癌术后6年,现在复查b超右乳有个3*4mm低回声可有问题,需要治疗吗?
疾病名称:乳房有个0.25厘米的原位癌,能不能保乳&&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样的原位癌能不能保乳
病情描述:半个月做了穿刺结果是良性的,做手术病理报告是硬化性腺病,报告都是好的,为什么半个月后又出来报告有个2.5豪米的低级别原位癌呢,医生说还要做术保乳风险大,健义全切,我就想问问为什么穿刺和...
疾病名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给与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请问医生,乳腺癌术后多久开始第一次化疗。谢谢
疾病名称:乳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需要去门诊
病情描述:乳腺疾病咨询,今天突然发现乳房皮肤颜色改变,想问一下是什么原因
疾病名称:左乳癌术后&&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主任好,左乳癌术后6年,现在复查b超右乳有个3*4mm低回声可有问题,需要治疗吗?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陈照亮大夫的信息
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等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及放化疗,骨转移瘤、肺癌、胰腺癌的粒子植入及...
陈照亮,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三科主任 擅长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等肿瘤的微创手术...
放疗科可通话专家
四川省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肿瘤放化疗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乳腺癌知识介绍
乳腺肿瘤科好评科室
乳腺肿瘤科分类问答我胳膊上长一肌肉瘤,位于皮下,压迫有痛...
我胳膊上长一肌肉瘤,位于皮下,压迫有痛....
我胳膊上长一肌肉瘤,位于皮下,压迫有痛感,有花生米那么大小。需要手术切除吗?
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直接与医生电话沟通,咨询更便捷,解答问题更详细,同时可获得健康顾问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肿瘤、脑癌等
擅长:治疗中晚期等恶性肿瘤、癌症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已帮助用户:45659
考虑是皮脂腺囊肿,其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的
职称:医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对消化、呼吸、两性生活、生殖...
&&已帮助用户:268560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用药原则1、合并感染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先锋Ⅳ为主2、感染较严重以肌注头狍菌素为主。治疗原则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要听从医生如现要做手术,必须要做,不用担心,用麻药医生有剂量,疤痕大了可以整容。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肝胆疾病 胃肠疾病 呼吸内科
&&已帮助用户:33219
你好,根据你叙述的情况还是手术切除较好,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专长:癌症、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肺癌、结肠癌、大肠癌、...
&&已帮助用户:135381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你好,脂肪瘤极少癌变,一般无需治疗,若流体较大影响活动或近期内突然增大或发生破溃,可以手术切除,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问大腿外侧皮下硬块,按压有痛感,外表看不出来,可能是什么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手足癣,传染性软疣,白驳风
&&已帮助用户:284927
你好,初步认为和囊肿有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多喝水.不应作剧烈运动,忌吃辛辣食物,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
问腹部右下侧,皮下有个花生米大小硬块,无痛感问是怎么回事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内科、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38340
问题分析:您好,38岁男性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右下腹皮下有花生米大小的肿瘤,无疼痛等不适,这种情况要考虑脂肪瘤的可能性大。意见建议:脂肪瘤一般质地比较软,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建议完善皮下肿块的彩超的检查明确肿块的性质,必要时候手术切除治疗。
问腿和胳膊的皮下长了许多花生米大的疙瘩
职称:医师
专长:颅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已帮助用户:187
病情分析: 皮下长了许多花生米大的疙瘩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为神经纤维瘤,主要表现为沿着神经生长。意见建议:皮下长疙瘩的原因很多,具体要看这些疙瘩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而定。如果身上有咖啡牛奶斑则更倾向于神经纤维瘤。
建议到骨科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治
问请问我大腿后侧皮下有花生米大小包...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40785
病情分析: 考虑是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有的脂肪瘤在结构上除大量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即形成复杂的脂肪瘤.意见建议:患有脂肪瘤通常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是在脂肪瘤增长过大,或是对身体活动有影响时,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就可以了
问您好:我今年54岁,最近胳膊内侧皮下长一些花生米大小...
职称:护士
专长:肛门闭锁,肛瘘,肛裂
&&已帮助用户:18637
病情分析: 这样的情况应该是皮脂腺瘤的表现,可能与体质有一定关系的,也可能是囊肿。意见建议:建议:可以到医院外科检查一下,明确是囊肿还是腺瘤的表现。 如果有感染的情况下,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炎症控制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祝好
问我孩子右侧脸颊里面,位于牙龈高低位置长了花生米大小...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足、肺癌、肝癌、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相关治疗、子宫腺肌症相关治疗、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宫颈癌相关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相关治疗、各类肿瘤相关治疗。
&&已帮助用户:12894
问题分析:位于面颊生长一个花生米大的肿物,活动度好,表面光滑,意见建议:发现以两年,口服消炎药后肿物可以变小,后来又增大,
医生询问:
如果,质地较硬,应该是一个钙化的上皮肿物,手术切除,去医院挂号,口腔科。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面对鼻咽癌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的种种困扰,首先我们一定...
大肠癌的疾病,虽然发病率不高,可是这样的问题发生以后...
肝癌疾病在肝脏疾病当中是有着比较高发病率的,这样的疾病...
肺癌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并不太好康复,给患者又会带去很多...
肾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
保护放射区域皮肤:接受放射治疗的皮肤区域禁止抓挠....
卵巢肿瘤无并发症,极少疼痛。因此,卵巢瘤患者感觉腹痛...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癌症。如果是肝脏内的细胞所引发的癌病...
严重的疾病带来的危害都是不能忽视的,其实癌性疼痛这样...
您好,想患者目前这个情况的话,尽早手术治疗较好…
百度联盟推广
肉瘤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7895|回复: 2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阅读权限1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Acoustic neurinoma)占颅内肿瘤的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2.2%,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绝大多数为单侧,双侧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
有典型桥小脑角综合征和内耳道扩大者,即可确诊。但多已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为了降低手术死亡率、病残率,提高全切除率,提高面、耳蜗神经的保留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耳鸣和听力进行性减退的患者,除进行一般神经系统检查外,尚需做下列检查。
1.岩骨平片:听神经鞘瘤在岩骨平片上的主要表现为内耳道扩大,可通过前后位、汤氏位及斯氏位来显示。两侧内耳道的宽度相差lmm为可疑;若内耳道的顶或底有骨侵蚀,或内耳孔后唇有骨侵蚀,两侧内耳道的形态不对称,即有诊断意义。
2.CT扫描:大于1.5~2cm的听神经鞘瘤用对比剂强化扫描均能发现,尚能显示脑池和第4脑室的变形与移位,不必再做其他放射学检查。但小于1.5~2cm者则难以发现,可采用大剂量对比剂强化后,用重叠扫描技术,以5mm厚度和半速扫描的方法进行,可发现0.6cm的肿瘤。
3.脑脊液检查:2cm以内者蛋白定量多属正常,大于2cm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治疗措施】
听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因此手术治疗的原则应是:安全而彻底地切除肿瘤,尽可能减少肿瘤周围组织的损伤。
【临床表现】
听神经鞘瘤的首要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破坏症状,表现为患侧耳鸣、或眩晕,占74%。耳鸣为高音性,连续性,听力减退多与耳鸣同时出现,但常不能为病人所察觉,不少病人因其他症状做听力测验时才被发现;眩晕多不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类似美尼尔氏病的发作。其他首发症状有,颅内压增高症状(14%)、三叉神经症状(8%)、小脑功能障碍(5%)、肢体乏力(5%)和精神异常(3%)。
肿瘤向小脑桥脑隐窝发展,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同侧面部麻木、痛觉减退、角膜反射减退、少数病人发生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肿瘤大小在2cm以内者多无三叉神经受压的症状。而神经受压可引起面肌抽搐、同侧流泪减少,少数病人可有轻度周围性面瘫。如压迫外展神经则出现复视。
肿瘤向内侧发展,压迫脑干,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及锥体束征,对侧偏身感觉减退;脑干移位,压在对侧天幕切迹时则可出现同侧锥体束征及感觉减退。小脑脚受压可引起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辨距不良、语言不清和发音困难。
肿瘤向下发展,压迫第9、10、11颅神经,可引起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声音嘶哑、同侧咽反射减退或消失、软腭麻痹、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乏力。舌下神经受累者少见。
脑脊液循环受阻则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等。如出现枕骨大孔疝,则有颈项抵抗,但克氏征阴性。肿瘤的局部刺激可引起同侧枕部疼痛。
病程一般较长,呈进行性发展,但也可有症状突然恶化或缓解的波动。
http://www.cancerclub.com.cn/can ... 01/06/.htm
[ 本帖最后由 xglls2006 于
14:53 编辑 ]
你当前没有登录,分享无奖励哦!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脑垂体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典型的垂体瘤诊断不难。但在早期的垂体瘤,症状 不太明显时,诊断并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现。
【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肿瘤发展,有时使肿瘤缩小,致使视力视 野有所改进,但是不能根本治愈。
3.药物治疗: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 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病理性 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此外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临床表现】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 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 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 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 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 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 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增生、 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 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 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 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 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 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 多。
(7)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 的临床表现。
(8)恶性垂体瘤:病史短,病情进展快,不只是肿瘤长大压迫垂体组织,并且向四周侵犯, 致鞍底骨质破坏或浸入海绵窦,引起动眼神经麻痹或外展神经麻痹。有时肿瘤穿破鞍底长至 蝶窦内,短时期内神经症状暂不明显。
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 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 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 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 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3.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 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 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 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辅助检查】
1.内分泌学检查: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放射学检查
(1)蝶鞍像:为基本检查之一。在垂体瘤很小时蝶鞍可以没有变化,由于肿瘤日渐长大, 可致蝶鞍扩大、骨质破坏,鞍背侵蚀等。
(2)CT扫描: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更小的肿瘤 显示仍有困难。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鼻咽癌的发病率以中国的南方较高,如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特别是广东的中部和西部的肇庆、佛山和广州地区更高。据报道,居住在广东省中部以及操广东地方语的男性,其发病率为30/10万~50/10万。就全国而言,鼻咽癌的发病率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如最北方的发病率不高于2/10万~3/10万。
除注意以上临床表现外,应做如下检查:
(一)前鼻孔镜检查 鼻粘膜收敛后,经前鼻孔镜可窥到后鼻孔和鼻咽部,能发现侵入或邻近鼻孔的癌肿。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 方法简便、实用。应依次检查鼻咽的各壁,注意鼻咽顶后壁及两侧咽隐窝,要两侧相应部位对照观察,凡两侧不对称的粘膜下隆起或孤立性结节更应引起注意。
(三)纤维鼻咽镜检查 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可先用1%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粘膜扩张鼻道。再用1%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然后将纤维镜从鼻腔插入,一面观察,一面向前推进,直到鼻咽腔。本法简便、镜子固定好,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
(四)颈部活检 对已经鼻咽活检未能确诊的病例可进行颈部肿块活检。一般均可在局麻下进行,术时应选择最早出现的硬实淋巴结,争取连包膜整个摘出。如切除活检确有困难,可在肿块处作楔形切取活检,切取组织时须有一定深度,并切忌挤压。术毕时术野不宜作过紧过密的缝合。
(五)细针穿刺抽吸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高效的肿瘤诊断方法,近年来较为推祟。对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可首先使用细针穿刺取得细胞。具体方法如下:
1.鼻咽肿物穿刺:用7号长针头接于注射器上。口咽部麻醉后,在间接鼻咽镜下将针头刺入肿瘤实质内,抽取注射器使成负压,可在肿瘤内往返活动两次,将抽取物涂于玻片上做细胞学检查。
2.颈部肿块的细针穿刺:用7号或9号针头接于10m1注射器上。局部皮肤消毒后,选择穿刺点,沿肿瘤长轴方向进针,抽吸注射器并使针头在肿块内往返活动2~3次,取出后将抽吸物做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六)EB病毒血清学检测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检测EB病毒的IgA/VCA和IgA/EA抗体滴度。前者敏感度较高,准确性较低;而后者恰与之相反。故对疑及鼻咽癌者宜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测,这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对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的病例,即使鼻咽部未见异常,亦应在鼻咽癌好发部位取脱落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如一时仍未确诊,应定期随诊,必要时需作多次切片检查。
(七)鼻咽侧位片、颅底片及CT检查 每例患者均应常规作鼻咽侧位照片和颅底照片。疑及鼻旁窦,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应同时作相应的摄片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作CT扫描了解局部扩展情况,特别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间隙的浸润范围。这对于确定临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极为重要。
(八)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方法简便,无损伤性,病人乐意接受。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颈、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有无囊性等。
(九)磁共振成象检查 由于磁共振成象(MRl)可清楚显示头颅各层次、脑沟、脑回、灰质、白质和脑室、脑脊液管道、血管等,用SE法显示T1、T2延长高强度图像可以诊断鼻咽癌、上额窦癌等,并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治疗措施】
(一)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原因是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并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内。自40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鼻咽癌的深部x线放疗。50~60年代起又开展了60Co的外照射放疗,并将鼻咽及颈部联合大野照射改为小野照射,减少了放疗反应并提高了生存率。目前最有效和最肯定的方法是用60Co远距离治疗机。
1.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①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者;②颅底无明显骨质破坏者;③CT或MRI片示鼻咽旁无或仅有轻、中度浸润者;④颈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8cm,活动,尚未达锁骨上窝者;⑤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2)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①KS分级60分以上;②头痛剧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③有单个性远处转移者或颈淋巴结转移大于10cm。经姑息放射后如一般情况有改善,症状消失,远处转移灶能控制者,可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3)放射治疗禁忌证:①KS分级60分以下;②广泛远处转移者;③合并急性病者;④放射性脑脊髓损伤者。(4)放射治疗后复发再放疗原则,具有下述情况者不宜再放射治疗。①同一靶区(包括鼻咽及颈部靶区)放疗后复发时间未满一年;②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或放射性脊髓病;③鼻咽部靶区总疗程不宜超过三个疗程,颈部靶区不宜超过两个疗程。
2.放射线的选择和照射范围
(1)照射野的设计:设计照射野的原则是“小而不漏”。对肿瘤累及的部位要全部包括在照射野内,但对照射野内的正常组织,尤其是对放疗敏感的组织,要予以保护。鼻咽部原发病灶主要用双侧耳前野,若鼻腔及鼻咽旁隙受累可加照鼻前野,眼眶受累时可加照眶上野或眶下野,要注意用铅片保护眼部,勿使发生放射性白内障。颈部的照射范围视淋巴结的病变而定。对未捫及颈部淋巴结者常做两侧上颈区的预防性照射,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除照射转移灶外,对转移灶下方引流区常做预防性照射。
3.放射剂量和时间
(1)连续放射治疗:每周5次,每次200cGY,总量TDcGY/6~7周。
(2)分段放射治疗:一般把放射治疗分成两段,每周5次,每次200cGY,每段约3.5周。两段之间休息四周,总剂量TDcGY。
4.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1)适应证:
①鼻咽局限性小病灶(肿瘤厚度少于0.5cm),位于顶壁、前壁或侧壁者;
②外照射后或鼻咽癌手术切除后的残存病灶符合①项者。
(2)治疗方法:常以外照射加腔内照射相配合,外照射量cGY,外照射1~2周后再加腔内放射1~2次,每次间隔7~10天,每次剂量均以粘膜下0.25cm为剂量点,给予cGY/次。
5.放射反应和后退症及其处理
(1)放疗并发症
①全身反应:包括乏力、头晕、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口中无味或变味、失眠或嗜睡等。个别患者可以发生血象改变,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现象。虽然程度不同,但经对症治疗,一般都能克服,完成放射治疗。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B1、B6、C,胃复安等。如白细胞数下降低于3×109儿时应暂停放疗。
②局部反应:包括皮肤、粘膜、唾液腺的反应。皮肤反应表现为干性皮炎甚或湿性皮炎,可局部使用0.1%冰片滑石粉或羊毛脂做基质的消炎软膏。粘膜反应表现为鼻咽和口咽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及分泌物积存等,可局部使用含漱剂及润滑消炎剂。少数病人腮腺照射2Gy后即可发生腮腺肿胀,2~3d逐渐消肿。当照射40Gy时,唾液分泌明显减少,同时口腔粘膜分泌增加,粘膜充血、红肿。患者口干,进干食困难。因此腮腺应避免过量照射。
(2)放疗后退症:主要有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萎缩纤维化、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颌刺骨骨髓炎和放射性脑脊髓病。目前尚无逆转的妥善办法,对症处理和支持方法有一定帮助。要严格避免重要组织器官的超量照射。
(二)手术治疗
1、鼻咽癌原发灶切除术
(1)适应症:
①分化较高的鼻咽癌,如腺癌,鳞癌I、Ⅱ级,恶性混合瘤的早期病例。
②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病灶局限于顶后壁或顶前壁,或仅累及咽隐窝边缘,而无其他部位浸润,无张口困难,体质尚好者。
③放疗已给予根治剂量,鼻咽原发灶尚未消失,或出现抗放射现象者,休息一个月后可行手术切除。
(2)禁忌症:
①有颅底骨质破坏或鼻咽旁浸润,颅神经损害或远处转移者。
②有肝肾功能不良,全身情况欠佳者。
(3)手术方法:先行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手术。沿上腭牙根内侧距齿槽0.5cm处做马蹄形切口,切开硬胯骨粘膜,在粘膜下剥离至软腭部分,去除部分硬胯骨板和犁骨。在软硬腭交界处横切鼻底粘膜,暴露出鼻咽腔的顶壁、两侧壁前分和肿瘤。于鼻中隔后缘和后鼻孔上缘切开鼻咽粘膜直达骨面,做钝性或锐性分离,沿鼻咽顶侧交界处切开,各下至口咽和鼻咽后壁交界处横切粘膜、把整个鼻咽顶后部粘膜连同癌肿整块切除。
2.颈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鼻咽原发癌病灶经过放疗或化疗后已被控制,全身状况良好,仅遗留颈部残余灶或复发灶,范围局限,活动,可考虑行颈淋巴结清除术。
(2)禁忌症:
①颈部的残余病灶或复发病灶与颈部深组织粘连、固定者;
②出现远处转移或皮肤广泛浸润者;
③年老体弱,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未能矫正者。
(3)切除范围:将上起乳突尖、上颅骨下缘,下至锁骨上缘,前起颈中线,后至斜方肌前缘区域内的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连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颈内、外静脉、肩肿舌骨肌、颌下腺、腮腺下极和副神经等组织的大块切除。
3.颈部淋巴结单纯摘除术
对放疗不敏感的颈部单个淋巴结或放疗后有颈部孤立性淋巴结复发者可行单纯切除术。局部浸润性麻醉后,切开转移灶表面皮肤、皮下组织,将转移灶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完整切除。术后伤口可稍加压包扎。
(三)化学治疗
1.鼻咽癌化疗的指征
(1)Ⅳ期患者以及Ⅳ期有明显淋巴转移者;
(2)任何病人怀疑有远处转移者;
(3)颈部区域淋巴结巨大块状转移,作放疗前诱导性化疗;
(4)作为放疗前增敏作用的化疗;
(5)作为放疗或手术治疗后辅助性化疗。
2.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1)CBF方案:环磷酰胺600~1000mg/次,静脉注射,第1、4天应用。争光霉素15mg/次,肌肉注射,第1、5天应用。5-氟尿嘧啶500mg,静脉注射,第2、5天应用,疗程结束后休息、l周,共用4个疗程。有效率为60.8%。
(2)PFA方案:顺氯氨铂20mg和5-氟尿嘧啶500mg,静脉滴注5天;阿霉素40mg,疗程第l天静脉注射。3~4周后重复一次,有明显缩小肿瘤作用。
(3)PF方案:顺氯氨铂20mg/m2和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连用5天后休息2周,可用2~3个疗程。此方案可用于放疗前使肿瘤缩小,或用于单纯化疗的病例,有效率为93.7%。
3.区域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
对上行性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可采用动脉插管化疗。可选择颞浅动脉或面动脉逆行插管。常选择作用力强而作用时间短的几种化疗药物的联合或序贯治疗。给药前先注入2%普鲁卡因2m1,以防止动脉痉挛,再注入抗癌药物,然后以2.5%枸橼酸钠溶液充满管腔,封闭管端。如需连续用药可用加有肝素溶液100m1和抗癌药物的5%葡萄糖盐水1500mg,24小时连续滴注。
【病因学】
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鼻咽癌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EB病毒感染。②环境与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含量较低发区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含量亦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也有报道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有关。③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高的鼻咽癌的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病理改变】
(一)好发部位及大体形态 鼻咽癌常发生于鼻咽顶后壁的顶部,其次为侧壁,发生于前壁及底壁者极为少见。鼻咽癌的大体形态分为五种,即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
(二)生长扩散规律 鼻咽癌的扩散有其规律性。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可称之为局限型。随着肿瘤的生长,癌肿可向邻近的窦腔、间隙和颅底直接扩散。结节型或菜花型肿瘤可向鼻咽腔内突出,而浸润型、粘膜下型和溃疡型多在粘膜下层生长。癌肿可长入鼻腔、口咽部,并可扩展到咽旁间隙,翼腭窝或侵入眼眶内。癌肿可直接向上方扩展,破坏颅底骨和颅神经。鼻咽癌的颈部转移是通过淋巴引流系统,而远处转移可通过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或癌细胞直接侵及周围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转移至远处脏器。
(三)组织学分类
1.原位癌:原位癌这一概念意味着癌细胞尚未冲破基底膜,鼻咽原位癌也不例外,在癌灶下一定要有完整的基底膜存在。原位癌细胞增生,呈花蕾状或钉突状突向上皮下时,在癌细胞与其下的粘膜固有层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将之分隔。鼻咽原位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的排列和结构。因此,必须从严掌握诊断鼻咽原位癌的细胞学标准,即其间变图像务必达到众所公认的程度。原位癌细胞较之正常上皮细胞,核浆比例增大,即其核面积显著增大。
(1)微小浸润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细胞破环,但浸润范围未能超过光镜下400倍的一个视野。细胞形态较原位癌异型程度明显,穿过基底膜呈浸润性生长。
(2)鳞状细胞癌:虽然鼻咽癌大多起源于柱状上皮,但是大多数鼻咽癌却是鳞状细胞癌。欲诊断鳞状细胞癌,切片中必须具备鳞状分化的特征。所谓鳞状分化是指:①角化珠;②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角化;③细胞间桥;④癌细胞巢中细胞的排列层次似鳞状上皮,细胞并不呈合体细胞样。根据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鼻咽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级。
①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大部分癌组织中可见细胞间桥或角化者称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角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一般没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也可见到个别散在的淋巴细胞。癌巢境界一般比较清楚,有时有完整的膜包绕。这型癌的问质多数是纤维组织型。伴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但浆细胞一般不太多。
②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清楚的细胞间桥和/或角化,不是个别存在而是有一定数量的鼻咽癌。无论是细胞内或细胞外角化的数量远较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少得多。癌巢内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巢周有多少不一的浆细胞,间质改变的情况与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类似,而与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不同。
③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光镜下也可见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出现细胞间桥或细胞内角化,但是数量少。癌细胞核深染。核仁肥大,常带些嗜硷性的伊红染色。癌巢与间质的分界比较清楚,但也可与间质交错混杂在一起。癌巢中每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以呈多种类型,即淋巴类细胞丰富浸润型、肉芽组织型、纤维化型和固有组织型等。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间质,每伴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3)腺癌:鼻咽腺癌与鼻咽鳞状细胞癌比较起来极为少见,尤其是在鼻咽癌的高发区。按组织发生学观点,腺癌必须是发源于腺体者。
①高度分化的腺癌:癌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癌巢较明显。有的癌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有的排列成高柱状导管样结构;有的呈腺样囊性癌或筛状癌的结构;有的为单纯腺癌。
②中分化腺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一定数量清楚的腺腔形成,但伴有部分未分化癌结构的腺癌,它们往往是上述高度分化腺癌进一步间变的结果,因此仍然保留部分高度分化腺癌的痕迹。
③低分化的腺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腺腔结构,数量极少。大部分癌组织呈未分化癌的结构。肿瘤细胞呈泡沫状泡浆,Alcian蓝染色为弱阴性。
(4)泡状核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的鼻咽癌即可称为泡状核细胞癌。由于它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以及经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独立为一型。所谓核的空泡状变,是说核大而圆或椭圆或呈肥梭形。核面积是淋巴细胞核面积的三倍以上。核内染色质较稀少,因而使核呈空泡状;染色质每不均等地粘附于核膜内面,因而使之厚薄不均,菲薄的地方甚至类似核膜缺损。诊断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必须在切片中找到75%以上的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其余不到25%的癌细胞可以是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将诊断泡状核细胞癌的标准定为具有75%以上的呈空泡状变的癌细胞,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它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即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5)未分化癌:癌细胞分布较弥散,常与间质相混杂。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小,短梭型、椭圆型或不规则型,脑浆少,略嗜碱性。核染色质增加,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可见核仁。
【临床表现】
(一)出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二)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
(三)头痛 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四)复视 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五)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六)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七)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 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6.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八)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 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九)眼险下垂、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十)远处转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十一)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十二)停经 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鼻咽癌的自然病程各病人之间差异很大。从初发症状到死亡的自然病程从3个月到l13个月不等。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据国内外报道,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8%~62%。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更新,放射治疗技术改进,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告,1955年以前应用深度x线治疗,5年生存率为8%,1983年5年生存率为54%。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要改进放疗技术,提高放疗效果外,还要对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鼻咽癌病人机体方面的因素以及肿瘤与病人机体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病人机体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在治疗上从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和其他治疗方法上综合考虑,选择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鼻恶性肉芽肿
& && && && && && &&&恶性肉芽肿多始于鼻部,之后渐延及面部中线,是一种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临床特征的少见肉芽肿。本病病因未明,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和坏死,其中有多种成分的炎症细胞浸润。由于病理实体各异,故其命名与分类繁多,诸如坏死性肉芽肿。致死性中线性肉芽肿、面中部特发性肉芽肿及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等。目前临床习用恶性肉芽肿。
& && && &&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并非困难。诊断要点:①凡发生于鼻部和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均应首先考虑本病。②病理检查:呈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同时看到异型网织细胞或核分裂相,即可诊断本病。③局部损害严重,但全身表现尚佳。④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偏低,红细胞沉降率加快。⑥晚期病人常有持续性弛张热和进行性消瘦及全身衰竭。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佳。临床应注意与鼻部结核、萎缩性、恶性肿瘤等相鉴别,唯一的方法是反复多次活检。
※治疗措施
目前主要采用综合疗法。
1.支持疗法 病人全身消耗较大,加强营养、输血输液、纠正全身衰竭状态,对进一步治疗十分必要。
2.类固醇激素与抗生素疗法 对活动期病人,鼻面部溃烂,全身衰竭,持续高热,纳食不佳者,宜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突击治疗,至鼻面部和全身症状好转后,再改为小剂量维持至临床治愈。同时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此期,目前可常规应用环已恶硝脲(CCNU)治疗,其作用类似烷化剂,在体内可抑制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奏效快,尤以退热效果最佳。成人每次口服120mg,3~5周一次,共5~6次,总剂量为600~840mg。
3.抗癌药物疗法 临床有用抗癌药物治愈本病的经验报道。如用6-硫基嘌呤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氨甲喋呤作颈外动脉灌注及口服,继改为5-氟脲嘧啶,也有用争光霉素配合放疗者,疗效甚佳。
恶性肉芽肿对放射线敏感,故放疗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多采用钴-60远距照射疗法和分次照射法,总剂量为60Gy(6000rad),复发者可补照。也可用深部X线分次照射,每次(129~387)×10-4C,隔日或每日一次,总剂量()×10-4C不等。&&
5.局部处置 对鼻面部溃烂、结痂、脓肿等,应每天予以清洁,如合并脓肿,可切开引流。
未明。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推测本病为肿瘤。有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和感染等多种学说。
(一)类肿瘤学说 许多学者认为本病是淋巴组织系统的恶性肿瘤。病理组织类似网状细胞肉瘤或淋巴瘤,有肿瘤性增生的异形细胞及核分裂相,但无坏死性血管及多核巨细胞。由于病变限于鼻部和呼吸道,及至病晚期,身体各处如内脏、淋巴结及骨髓均可显示同样病变,酷似恶性肿瘤转移。多数病人对放射线敏感,符合肿瘤学说,但迄今尚缺乏临床与病理的确切证据。
(二)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 近年研究以为,本病可能是一种由变态反应而引起的早期血管病变,即血管对细菌毒素之过敏反应,极似Arthur坏死。在毛细血管壁内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并在疾病活动期病人血清中检测出免疫复合物,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症状缓解。免疫荧光试验发现肾小球基底膜上有C3和IgG。电镜检查基底膜内有免疫复合体样粗颗粒状物,环免疫复合物升高,故有人以为鼻部恶性肉芽肿、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Wegener肉芽肿同属一类疾病,唯临床表现不同而已,三者都是自身免疫性病症。临床采用皮质类醇治疗效果显著,亦支持此学说。
(三)感染学说 本病病理多呈慢性炎症改变,但又难以肯定有特异性致病菌、病毒和真菌。新近研究发现,在采取恶性肉芽肿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及病人血清中,均找到克萨奇病毒小体,故认为本病与此病毒感染有关。
※病理改变
根据病变特点及病理改变,可归纳为两类:
(一)颊肿瘤型&&
病变多起于鼻部,亦有首发于上腭、咽部,后果及鼻部者。病变主要位于面部中线及上呼吸道,以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为主,其破坏性甚为广泛,可侵及骨和软骨,甚至毁容。晚期病人多死于大出血或衰竭。本病病理变化差异性较大,主要见于以下四种类型:①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多种形态的炎性细胞;②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许多巨细胞;③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含大量组织细胞;④非特异性炎性肉芽组织有明显坏死。上述四种类型多呈混合存在,且常以淋巴细胞为主,混杂较多的浆细胞和数量不一的组织细胞。这些细胞以血管为中心,有围绕血管浸润的倾向。尽管这些细胞中有中等度的异型性,但仍不能诊断为恶性肿瘤。Wegener肉芽肿的病理变化虽然也是非特异性肉芽肿,但其特征是有多核巨细胞和坏死性血管炎,这是恶性肉芽肿与Wegener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标准。
(二)变态反应型(自身免疫型) Wegener肉芽肿多属此型,通常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种。主要由血管过敏性炎症所致。除多发性肉芽肿外,还表现为顽固性进行性溃疡坏死,可局限于上呼吸道,并可累及肺和全身各脏器。侵犯肺则表现为多发性结节,常有空洞形成,累及肾则表现为局限性肾坏死、肾小球肾炎。还可引起全身性血管损害,在血管中可有纤维渗出物及肉芽组织。Wegener肉芽肿的溃疡坏死多发生于体内,可累及鼻、上腭、咽喉、气管、肾、脾、肾上腺和肺等器官,病人多死于全身衰竭和尿毒症。
※临床表现
Stewart将恶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1.前躯期 为一般伤风或鼻窦炎表现。间歇性鼻阻塞,伴水样或带血性分泌物。亦可表现为鼻干燥结痂。局部检查为一般炎症表现,鼻中隔可出现肉芽肿性溃疡。此期可持续4~6星期。
2.活动期 鼻通气不畅或完全阻塞,有脓涕,常有臭味。全身情况尚可,出虚汗,食欲较差,常有低热,少数有高热,用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局部检查见鼻粘膜肿胀、糜烂以至溃疡,呈肉芽状,表面有灰白色坏死。多先累及鼻下甲或鼻中隔,明显者可致鼻外部膨胀隆起,病变发展可造成鼻中隔穿孔或腭部穿孔。此期可持续数星期至数月。
3.终末期 病人衰弱,恶病质,局部毁容。鼻腔粘膜、软骨、骨质及周围组织(如面部、眼眶、额部甚至颅底)可严重广泛破坏,眼睑及结膜肿胀,眼球突出,视力减退,最后因衰竭、出血或并发脑膜炎而死亡。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鼻腔恶性肿瘤
& && && && &※概述
& && && &&&
& && && && && && && &鼻腔恶性肿瘤多继发于上颌窦和筛窦。病理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腺癌次之,另有少见的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癌、嗅神经上皮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肉瘤等,预后不佳。原发者多见于鼻腔外侧壁、鼻底及鼻中隔,继发于鼻窦者,其原发部位临床常难确认。现将常见的鳞状细胞癌予以概括介绍。
& && && && &※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鼻腔肿物特点,应尽早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X线及CT等检查,可提供大小及周围组织受累程度,对选择术式及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治疗措施
肿瘤局限者,可行单纯放射治疗,其5年存活率可达75%以上。肿瘤浸润较广者,宜采用根治性切除加术前或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方法,5年存活率也可达到40%~50%。预后取决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鼻腔恶性肿瘤手术进路,一般主张鼻侧切开,因其视野宽阔,可以同时切除累及上颌窦和筛窦之肿瘤。缺点是面部遗留瘢痕。近年推荐面中部掀翻术,具有与鼻侧切开同功效果,但无面部畸型。对较小肿瘤,可应用鼻窦内窥镜技术,不仅能完整切除肿瘤,还可保留鼻腔生理功能。
病因学近年,鼻腔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因不清,有人认为可能与环境污染和长期接触某些化学制品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多为单侧,也有双侧发病者。约10%的病人腮腺区及颌下淋巴结有转移。初期肿瘤发展缓慢,至晚期肿瘤广泛累及眼部、上颌窦、筛窦或前颅底时,可产生Ⅱ、Ⅲ、Ⅳ、Ⅴ、Ⅵ等颅神经及眼部症状。检查时发现鼻腔有肿物,表现不平,暗红色,或呈类息肉样,触及易出血。活检时肿瘤质较脆。如有眼球部突出、内眦部隆起、视力障碍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多属晚期。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筛窦恶性肿瘤
※概述& && && && && && && && && && &
筛窦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上颌窦,居第二位,以鳞癌及腺癌为主,也有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报道。
& && && && && &&&※ 诊断
临床难以鉴别肿瘤究竟原发于哪个鼻窦。X线或CT等检查可明确肿瘤范围和有无颅内转移,但确定肿瘤性质仍需活体组织检查。
※治疗措施
本病治疗目前仍主张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或化疗等综合疗法。尤其是对早期病人,应于术前还是术后放疗,或术前术后分期进行,各家意见尚未统一。一般主张术前放疗4~5周,剂量为全量的3/4,然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其余1/4放射剂量于术后进行。化疗或其他生物疗法,可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及病人全身或局限情况而定。
手术多采用鼻侧切开进路,适用于肿瘤局限在筛窦内或侵及鼻腔上颌窦和蝶窦者。这种术式视野宽大,能够直视探查肿瘤是否累及筛板或眶筋膜囊。如肿瘤已扩展到前颅底及眶内,应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切除术。1953年Smith首次应用本术式成功地治疗一例晚期窦癌,其后Malecki(1956)、Sisson(1976)、ketcham(1973)等也相继报道。国内始于80年代初期,近年来发展较快。ketcham(1973)总结54例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治疗鼻窦癌的经验,认为本进路有以下优点:①可直接于术中判断肿瘤的颅内侵犯范围,且较影象学检查提供的信息更直接更可靠。②保护脑组织,避免因盲目手术而致脑组织损伤。③减少或避免脑脊液鼻漏及鼻眶漏的发生。④术中可以充分止血。⑤由于视野宽阔,可以一次整块切除。⑥能有效地保护眶内容,减少眶内并发症。由于上述优点,本病5年存活率已达到50%。
凡鼻腔、筛窦及额窦之恶性肿瘤,已侵犯颅前窝底骨质和硬脑膜者,均适宜颅—面联合进路术式。
1.先在额部做双额瓣或单额瓣切口,钻孔,锯开颅骨并将骨瓣翻向一侧,显示硬脑膜。
2.根据需要做硬膜外或硬膜内进路,牵拉大脑额叶,暴露颅前窝底部。此时应给予20%甘露醇降脑压,或插一导管至蛛网膜下腔放出脑脊液,以使颅前窝底手术野更加清楚。这时侵犯颅底之肿瘤即暴露于手术野内,并可自上而下予以切除。
3.在面部做鼻侧切开或改良的Weber-Fergusson切口,自下而上切除鼻腔鼻窦肿瘤,上下联合整块切除肿瘤之后,颅底与鼻腔鼻窦即融为一体。
4.修补颅底骨缺损和硬脑膜缺损& 如切除颅底骨缺损大于2cm,为避免术后颅内容疝入鼻腔鼻窦,多主张用自体骨或带蒂颅骨骨膜予以修补,也可用有机玻璃或人工骨水泥等材料重建颅底骨缺损、硬脑膜缺损,无论大小都应认真修补,以防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及颅内并发症。修补硬脑膜可以采用颞肌筋膜、大腿阔筋膜或骨膜等。修补时可用小针细线密缝法,其成功率较高。
5.创腔宜用附有抗生素的碘仿纱条填塞,术后7~10天抽出。
6.切口缝合尤其是面部,应注意美容。
7.创口放引流管并加压包扎。
筛窦恶性肿瘤是否行眶内容清除术,目前还有争论。一般认为眼球筋膜囊对肿瘤侵入有较强的阻力。这一屏障未遭破坏,或未出现眶尖、眶上裂综合征时,多不主张做眶内容剜除术。但是当肿瘤已经破坏筋膜囊并侵入眶内,为了提高5年存活率,应该对眶内容包括眶壁骨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造成的眶壁及眶内容缺损,可用带蒂肌皮瓣予以修复。
※临床表现
由于筛窦体积小,筛房骨壁甚薄,并与眼眶和前颅底紧密相连,而且有时骨板呈先天性缺损,因此筛窦肿瘤更易扩散。筛窦恶性肿瘤早期不易发现。肿瘤扩大累及周围组织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如破坏纸样板进入眼眶,可出现突眼、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及视力障碍等;侵及筛板或硬脑膜,病人表现头痛加剧;肿瘤向鼻腔或其他鼻窦发展,可引起鼻窦塞、粘脓鼻涕带血及嗅觉障碍;肿瘤向外发展可使内眦鼻根部隆起。原发于筛窦的恶性肿瘤,晚期可能与其他鼻窦癌并存。
颅—面联合进路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出血、脑脊液鼻漏或眶漏,以及脑膜炎、脑脓肿等。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 && && & ※ 概述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常见,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上颌窦癌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因其位于上颌窦内,早期无症状,不容易发现,当肿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时才被注意。因上颌窦癌的早期诊断常常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临床医师应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注意与、根尖病、慢性上颌窦炎等相鉴别。
& && && &&&※诊断
1.& && & 上颌骨部位膨胀,根据向上颌窦外、内、或上、下生长发展不同可出现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面颊部症状及牙的松动脱落等表现。
2.& && & 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
3.& && & 牙脱落后形成不愈之溃疡或有肿物外突。
4.& && & X线摄片示上颌窦腔密度增高、软组织肿块影及窦壁骨质破坏。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 &&&治疗措施
应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原则,即于术前或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手术范围较大,同时植骨或同时作较复杂修复者则一般采用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术创大,修复方式复杂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可于术前或术后配合应用,因其副作用较严重,应在医师指导下对血象等严密观察下应用。
& & 口腔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能成为致癌因素。
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 &&&临床表现
1.发生于上颌窦内壁时,出现鼻阻塞、鼻衄、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现象。
2.发生于上颌窦上壁时,有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
3.发生于上颌窦外壁时,表现为面部及颊沟肿胀,以后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
4.发生于后壁时,有张口困难。
5.发生于下壁时,牙松动、疼痛、颊沟肿胀,或牙脱落后创口不愈,肿物外突。
6.可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可转移至耳前及咽后淋巴结。
※辅助检查
1.& && & 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 &&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肿物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或疑有转移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口腔癌的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上颌窦癌的早期治疗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的关键,但由于其较晚才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单凭临床表现有时诊断较难,所以病员一旦有上颌窦病变的症状时,应积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上颌窦探查手术,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治愈标准
1.治愈:治疗后,原发瘤及转移源已彻底切除或消失,创面已基本修复。
2.好转:治疗后,肿瘤缩小,症状减轻。
3.未愈:治疗后,肿瘤无缩小,症状无改善。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但确切原因不甚明了,有待研究探讨。
对任何可疑病例都应做食管吞钡x线检查,早期食管癌x线征 象有①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②局限性食管壁僵硬。③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④小龛影。晚期多为充盈缺损,管腔狭窄或梗阻。对高度怀疑又未能明确者,应行食管镜检并活组织检查。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放射性同位素32P,有助于癌的早期诊断。
【治疗措施】
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周期在人体消化道中是最长的。食管基底细胞由重度增生到癌变的过程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早期食管癌(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而X线食管粘膜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病变)变成晚期浸润癌,通常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个别病例甚至可“带癌生存”达6年以上。因此,食管癌的早期治疗效果良好。即使是晚期病倒,若治疗得当,也可向好的方面转化。一般对较早期病变宜采用手术治疗;对较晚期病变,且位于中、上段而年轻较高或有手术禁忌证者,则以放射治疗为佳。
(一)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下段癌肿手术切除率 在90%,中段癌在50%,上段癌手术切除率平均在56.3%~92.9%。
手术的禁忌症为①临床x线等检查证实食管病变广泛并累及邻近器官,如气管、肺、纵 隔、主动脉等。②有严重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或恶病质不能耐受手术者。除上述情况外,一经确诊,身体条件允许即应采取手术治疗。另外,根据病情可分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两种。姑息手术主要对晚期不能根治或放疗后的病人,为解决进食困难而采用 食管胃转流术、胃造瘘术、食管腔内置管术等。根治性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和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切除食管大部分,食管切除范围至少应距肿瘤5cm以上。
(二)放射治疗
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7~8cm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其他病人则可进行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疗。
(三)药物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食管癌的细胞增生周期约7天,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周期稍长。理论计算其倍增时间约10天,故其增生细胞较少,而非增生细胞较多。因此目前虽应用于本病的化学药物较多,但确有疗效者不多。最常用的药物有博来霉素(BLM)、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环已亚硝脲(CCNU)、丙咪腙(MGAG)、长春花碱酰胺(VDS)、鬼臼乙叉甙(VP-16),以及顺氯氨铂(DDP),单一药物化疗的缓解率在15%~20%,缓解期为1~4个月。联合化疗多数采用以DDP和BLM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多数超过30%,缓解期6个月左右。联合化疗不仅用于中晚期食管癌,也用于与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联合化疗方案有DDP-BLM、BLM-ADM、DDP-VDS-BML以及DDP-ADM-5-Fu等。临床观察,DDP、5-Fu和BLM等化疗药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来将此类化疗药物作为增敏剂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食管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2.中药治疗&&目前多采用主方加辨证施治,扶正与活血去瘀相结合的方法。我国华北地区应用冬凌草和冬凌草素,实验证明对人体食管鳞癌细胞CaEs-17株有明显细胞毒作用,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捳作用。临床应用也证明有一定疗效。
【病因学】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不明。显然,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国内也已成功地应用甲苄亚硝胺、肌胺酸乙酯亚硝胺、甲戊、亚硝胺和二乙基亚胡胺等诱发大鼠的食管癌。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二)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粘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三)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 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
(四)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病理改变】
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0%)。在我院622例中,中段者占68.90%,下段者占26.40%,上段者占4.70%。
(一)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临床病理分期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定有重要意义。1976年全国食管癌工作会议制订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如表。
表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 病变长度 病变范围 转移情况
0 不规定 限于粘膜层 无转移
1 <3cm 侵入粘膜下层 无转移
2 3~5cm 侵入部分肌层 无转移
3 >5cm 侵透肌层或外层 局部淋巴结转移
4 >5cm 有明显外侵 远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
2.病理形态分型
(1)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早期食管癌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2)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和未定型。其中髓质型开发程度最高。少数中、晚期食管癌不能为归入上述各型者,称为未定型。
3.组织学分型
(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2)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
(3)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
食管上、中段癌肿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食管下段癌肿则多为腺癌。
(二)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方式
1.食管壁内扩散 食管癌旁上皮的底层细胞癌变或成原位癌,是癌瘤的表面扩散方式之一。癌细胞还常没食 管固有膜功粘膜下层的淋巴管浸润。
2.直接浸润邻近器官 食管上段癌可侵入喉部、气管及颈部软组织,甚至侵入支气管,形成支气管一食管瘘;也可侵入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及肺组织,部分可侵入主动脉而形成食管-主动脉瘘,引起大出血而致远。下段食管癌常可累及贲门及心包。
3.淋巴转移 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2/3。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下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淋巴转移部闰依次为给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4.血行转移 多见于晚期患者。最常见转移至肝(约占1/4)与肺(约占1/5),其它脏器依次为骨、肾、肾上腺、胸膜、网膜、胰腺、心、肺、甲状腺和脑等。
【流行病学】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发病情况在不国家(或二区)相差悬殊,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方或不同民族之间也可有明显差异。欧、美和大洋洲诸国的食管癌发病率一般在2~5/10万(但法国例外,达13.6/10万),前苏联的中亚地区高达100/10万以上。亚洲诸国家的发病率为1.2~32/10万,但伊朗的黑海沿岸地区则高达100/10万能以上。
据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8亿5千多万人口的调查,在年间,约有7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死于食管癌者15.7万(占22.4%),仅次于胃癌(占22.8%)。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以食管癌居首位的有豫(占40.55%)、苏、赣、冀、陕、皖、川、鄂和北京9个省、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4.59/10万,其中以云南省最低(1.05/10万),河南省最高(32.22/10万)。
(二)性别和年龄 本病的男女发病率国外报道相差悬殊,男女之比为1.1~17:1。据我国各地普查资料,男女发病率比例1.3~2.7:1。
发病年龄以高年龄组为主。35岁以前的构成比很小,3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构成比增高。以60~64岁组最高(17.95%),其次为65~69岁组,70岁以后逐渐降低。
【临床表现】
(一)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 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 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 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 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 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 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二)食管癌的后期症状
1.咽下困难 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只有当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才出现咽下困难。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状出现后,在数月内病情逐渐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肿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肿、痉挛等,可加重咽下困难。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手癌肿部位。
2.食物反应 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3.其他症状 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并发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或癌肿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液体时常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
(三)体征
早期体征要缺如。晚期则可出现消瘦、、营养不良、失水或恶病质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可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浅表淋巴结,或肿大而有结节的肝脏。
(四)临床分期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食管癌的TNM分明作了修订。
1.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To 原发肿瘤大小、部位不详;Tis 原位癌;T1 肿瘤浸润食管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肿瘤浸润食管肌层;T3&&肿瘤浸润食管外膜;T4&&肿瘤侵犯食管邻近结构(器官)。
2.区域淋巴结(N)分期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No&&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区域淋巴结有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Mx&&远处转移情况不详;Mo&&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辅助检查】
(一)X线钡餐检查&&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在癌肿点停滞,病变段钡流细窄;食管壁僵硬,蠕动减弱,粘膜纹变粗而紊乱,边缘毛糙;食管腔狭窄而不规则,梗阻上段轻度扩张,并可有溃疡壁龛及弃盈缺损等改变。常规X线钡餐检查常不易发现浅表和小癌肿。应用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methyl cellulose)和钡剂作双重对比造影,可更清楚地显示食管粘膜,提高食管癌的发现率。
(二)纤维食管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癌肿的形态,并可在直视下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三)食管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应用线网气囊双腔管细胞采集器吞入食管内,通过病变段后充气膨胀气囊,然后缓缓将气囊拉出。取网套擦取涂片作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常以发现一些早期病倒,为食管癌大规模普查的重要方法。
(四)食管CT扫描检查&&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壁厚度不超过5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表示食管病变存在。
(五)其他检查方法&&应用甲苯胺蓝或碘体内染色内镜检查法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此法具有简便易行,定位和确定癌肿范围准确等优点。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狭窄,应用解痉剂时可使之扩张。
(二)食管良性狭窄 可由误吞腐蚀剂、食管灼伤、异物损伤、慢性溃疡等引起的瘢痕所致。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发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经详细询问病史和X线钡餐检查可以鉴别。
(三)食管良性肿瘤 主要为少见的平滑肌瘤,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多为间歇性。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边缘整齐,周围粘膜纹正常。
(四)癔球症 多见于青年女性,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诱发。本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食管病变,亦不难与食管癌鉴别。
(五)缺铁性假膜性食管炎 多为女性,除咽下困难外,尚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现。
(六)食管周围器官病变&&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甲状腺肿大、心脏增大等。除纵隔肿瘤侵入食管外,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光滑的压迹,粘膜纹正常。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
2.改良水质,减少饮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3.推广微量元素肥料,纠正土壤缺钼等微量元素状况。
4.应用中西药物和维生素B2治疗食管上皮增生,以阻断癌变过程。积极治疗食管炎、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等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疾病。
5.易感人群监视,普及防癌知识,提高防癌意识。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总的来说是鳞状细胞癌好于腺癌;缩窄型、蕈伞型好于 溃疡型、髓质型。早期食管癌无转移外侵者5年生存率60%,已外侵转移或中段食管癌5年生存率小于25%,平均5年生存率18.1%~40.8%,但国外报道食管癌预后甚劣,5年存活率不到5%。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咽部神经鞘膜瘤
咽部神经鞘膜瘤,病理上可分为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两种,均较少见,但其临床表现与治疗相似。
& && && && && && && && && &※诊断
根据肿瘤生长缓慢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等应考虑有神经鞘膜瘤的可能,术后病理可确诊。应注意与神经纤维瘤病、良性混合瘤、及恶性肿瘤相鉴别。
※治疗措施
以手术切除为主,较小的肿瘤可经咽部进行,较大肿瘤可行颈部途径或与咽部途径联合摘除。
※病理改变
咽部神经鞘膜瘤系发于外周颅神经、交感神经及其分支的肿瘤,好发于咽后壁及侧壁,组织学上神经鞘膜瘤可分为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雪旺氏病)。神经纤维瘤主要由雪旺氏细胞组成,但其细胞间质由胶原纤维及粘液样成分组成。此瘤有效明显被膜,不易找到其发源神经,质地较硬,切面呈淡灰色,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扭曲,常梭形排列成细束状,细胞间有多量胶原纤维及玻璃样变与粘液样基质,呈粘多糖体的染色反应。神经鞘膜瘤发源于神经纤维的雪旺氏细胞,具有神经外膜组成的被膜。发源的神经可附着于被膜外或被膜下,但不穿过瘤体,肿瘤质软或硬,可有波动感,呈黄褐色或灰红色,可见有出血点,镜检细胞排列有核无核相同,紧密成栅栏状,或细胞排列疏松,呈网状,有水样基质。
※临床表现
本病生长缓慢,较小时可无症状,偶然发现或有异物感、明显不适感,继而有吞咽障碍及语音改变,较大肿瘤可有呼吸困难,压迫神经可有疼痛,位于鼻咽者可有听力降低。
查体可见咽后壁、侧壁有圆形隆起,表面有粘膜;肿瘤较大可见软腭膨隆,或超过咽中线,腭弓、扁桃体有推移等。触诊可及一较硬的包块,有时与颅神经行走的方向一致,并有神经受累的体征。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耳部恶性肿瘤
※概述& && && &&&
& && & (外耳及外耳道肿瘤)恶性肿瘤发生于外耳者较少见。国外统计发生于耳廓及其邻近结构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皮肤恶性肿瘤的6%。Friedmann(1974)统计295例耳部恶性肿瘤,其中耳廓者58例(19%),外耳道158例(54%),中耳79例(72%)。外耳恶性肿瘤无论发生于耳廓或外耳道,均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次常见者,耳廓为基底细胞癌,外耳道为腺样囊性癌,其他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均极少见。
& && && && &
& && && && && && && &※诊断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诊断:
此肿瘤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骨疣等病,因此对中年以上患者,病程长的外耳道痛性肿物,特别是外耳道肿块在发病早期即有明显耳痛,而局部又无急性炎症表现者,尤应提高警惕。最后诊断需靠病理检查。
※治疗措施
一.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耳廓鳞癌视其发生部位及大小,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法。位于耳轮处较小的肿瘤,可采用楔形或星形切口,一期切除缝合。肿瘤较大者,可采用耳后移行皮瓣,分两期修复切除后的耳廓缺损。如肿瘤累及大部分耳廓,则需行耳廓全切除及断层皮瓣移植术(图1、2)。范围局限肿瘤较小的外耳道鳞癌,可采用整块外耳道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外耳道皮肤及四周骨壁、鼓膜及锤骨。肿瘤范围广泛,侵及邻近组织并有颈部淋巴转移者,则需行改良颞骨切除术及颈部解剖术。必要时尚需切除腮腺及下颌关节(图3)。放疗对于外耳鳞癌效果较差,不宜单独采用,可与手术治疗结合使用。
外耳道癌切除术& &&&
(1)外耳道癌外或内段部分切除; (2)骨性部分切除;& && &
(3)广泛切除后手术野& && &
二.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
以手术切除为主,亦可配合放疗。肿瘤累及范围较广,如侵及软骨、外耳道或中耳,则需施行广泛颞骨切除术。& &&&
三.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治疗:& &&&
该肿瘤在病理上常为低度恶性,但无包膜,呈侵润性生长,术后极易局部复发,预后较差。手术宜行早期广泛切除。发病时间短、肿瘤范围较局限者,可行外耳道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软骨、骨性外耳道、鼓环、鼓膜、锤骨、乳突气房、颧弓根,如有必要,还可行腮腺切除术。病变范围较广泛者,应行颞骨次全或全切除,包括切除下颌骨髁状突,并行颈上淋巴结清扫。放疗对某些病人可能有帮助,但一般来说该肿瘤对放疗敏感性较差。& &&&
四.黑色素瘤的治疗:& &&&
应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发生于耳轮部小的浅表黑色素瘤,可行楔形切除术。浸润性生长且肿瘤较大者,应视其范围,分别采用耳廓切除、腮腺切除和颈淋巴廓清术。黑色素瘤对放射线不敏感。& &&&
鳞状细胞癌的病因:
& && &不甚清楚。耳廓鳞状细胞癌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有关,如在强烈阳光下曝晒。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则可能与慢性外耳道炎或慢性中耳炎的炎性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一.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
耳廓鳞癌早期表现为屑状斑丘疹,有痒感,搔抓易引起出血,逐步发展为硬结,之后表面糜烂、溃烂或形成菜花样肿物。初期无疼痛,晚期侵及软骨膜时疼痛较明显。外耳道鳞癌早期常被诊为慢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常有血性耳漏,检查可见外耳道局部皮肤糜烂,有肉芽样组织生长,取组织送检,常可明确诊断。耳廓鳞癌发展缓慢,发生转移亦较晚,最常发生转移的部位为腮腺淋巴结,其次为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颈后上淋巴结。外耳道鳞癌常呈浸润性生长,可很快侵及其下的骨组织,并可累及面神经。
二.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
初起常为一灰色小结节或稍隆起的皮肤硬斑,无何不适。有时有痒感,抓破后易出血,流水。硬结逐渐增大,中央溃烂形成溃疡,边缘高起,似火山口状。肿瘤呈侵润性扩展,一般生长缓慢。基底细胞癌转移罕见。转移主要途径是局部淋巴结转移,亦可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为肺部和骨。
三.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
外耳道耵聍腺样囊性癌,生长非常缓慢,就诊前病史可长达数年。早期常有间歇性耳痛,晚期可转为持续性剧痛,并向颞部及耳周扩散。肿瘤堵塞外耳道可引起耳鸣、传导性听力减退。病程较长者,可伴有继发及耳漏,如伴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
局部检查主要为外耳道软骨部肿块,多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基底广,质地硬,可有触痛,肿块表面皮肤完整(感染时例外),可有触痛。肿瘤亦可呈环状硬结状,使外耳道狭窄。肿瘤生长穿破皮肤则呈红色肉芽状,外耳道内可见血脓性渗出物。
四.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肿瘤常发生于耳轮、耳甲腔,也可见于外耳道及耳后区。早期病变扁平、光滑,有灰黑色的色素沉着,晚期形成肿块,并出现溃疡及坏死。应该注意的是,耳部良性色素痣如生长加快,有灼热感、疼痛,或表面糜烂、出血,应高度警惕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变的可能。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 && && &&&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是一种起源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眼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性别方面,女多于男。在发病部位上,下睑多于上睑。它的恶性程度,根据分型不同而差异很大。恶性程度低的历时多年,缓慢增大,恶性程度高的则发展快,造成早期转移。故凡在40岁以上,而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样病变时应引起重视。
※& &&&诊断
主要根据病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女性多见,上睑好发。病程中常有霰粒肿发作史,病变处能见到黄白色豆渣样瘤组织。
※治疗措施
& &&&不治可因溃疡出血,或衰竭致死。放疗对此类癌肿不甚敏感,故只能把放疗作为辅助。手术治疗尚较有效,对分化型者,如病变较小,未超出眼睑本身,仅作局部切除即可。
临床表现'&&/a&临床表现】早期很少有自觉症状,局部表现为皮下结节,质硬,与皮肤不粘连,颇似霰粒肿,有的误认为霰粒肿手术切除术又复发。肿块继续增大后可在结膜面上透见黄色结节,表面不平,继而形成溃疡,出现菜花样肿块,触之易出血。分化程度较低者,通过淋巴管可以较早的向耳前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转移。
※鉴别诊断
此癌在临床上主要和下列三种病变相鉴别:
& && &1.霰粒肿
& && &⑴霰粒肿大多离睑缘较远,完全位于睑缘的霰粒肿比较少见。反之,癌期组织容易沿着睑板腺导管蔓延,故睑缘受累者多见。
& && &⑵形态上这二者在早期阶段是十分相象的,不过在癌瘤,其病变表面的结膜往往比较粗糙,并且有时见到黄色的斑点。在霰粒肿病变处结膜一般呈青灰色或稍充血,表面一般是光滑的。
& && &⑶霰粒肿切开时,里面可见含一种胶质样内容物,如有继发性感染和液化,就会有灰黄色液体从切口处溢出。在癌瘤则是质地硬而脆的黄白色肿瘤组织。霰粒肿自动穿破后,可形成息肉样肉芽组织,不象在癌瘤中所见到的那样表面粗糙的菜花样肿物。
& && &⑷青年时期腺体机能分泌旺盛,容易发生霰粒肿。人到老年,腺体趋向萎缩,分泌功能减少,所以在老年人霰粒肿比较罕见。因此在老年人有反复发作的霰粒肿出现时,必须警惕睑板腺癌发生的可能性,最好将切出的病变组织进行切片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以免误诊。
& && &2.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在病理上和鳞状细胞癌十分相似,但在临床上这两者却有显著区别。
& && &⑴睑板腺癌好发在上睑;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下睑。睑板腺癌位置较深,在睑板当中或在眼睑皮下深层,而鳞状细胞癌因为起于皮肤表皮,位置一般较浅。
& && &⑵早期的睑板腺癌非常像霰粒肿,早期鳞状细胞癌在皮肤表面似痣或乳头状瘤。晚期的睑板腺癌的年龄比鳞癌还要大些。
& && &⑶睑板腺癌女性患者比男性多,而鳞癌的患者则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都比较大,但睑板腺癌的年龄比鳞癌还要大些。
& && &⑷两者都可以发生转移,但鳞状细胞型睑板腺癌的转移率60%)比鳞状细胞癌的转移率(10%)更高些。
& && &3.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单纯根据病理,非常容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因此应当结合临床方面的表现进行鉴别。
& && &⑴睑板腺癌病变位置较深,在皮肤和结膜之间,基底细胞癌一般多起源于皮肤表皮,病变位置较浅,病变部位多位于下睑近内眦处。
& && &⑵早期的睑板腺癌似霰粒肿,晚期在皮下形成核桃状分叶的硬块,溃破后,有黄白色癌组织暴露,形似菜花状。基底细胞癌早期似痣,晚期则形成硬底潜行卷边的典型蚕食性溃疡。
& && &⑶睑板腺癌患者女性比男性多;在基底细胞癌,则男女约略相近。
& && &⑷基底细胞型睑板腺癌的转移率约为40%,而皮肤基底细胞癌则基本不发生转移。
只要手术时切除彻底,一般很少复发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 && && &&&眼眶假瘤(pseudotumot of orbit)是一咱比较多见的眼眶病,占眼眶原发性肿瘤的第三位。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人较多,实质上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其能引起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眼眶肿瘤所具有的症状而得名。故需要与眼眶肿瘤相签别。眼眶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增生炎症,并非肿瘤。
& && && && && && && && &※治疗措施& &&&
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者,适用放射治疗;以浆细胞增生为主者,可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眼眶血管炎型对皮质类固醇也有良好反应。当高度眼球突出角膜失去保护,而药物治疗放疗无效时,考虑手术切除。但应慎重,因手术能激发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水肿,甚至使损害扩展到对侧。必要时加用环磷酰胺,α糜蛋白酶配合治疗,以增强疗效。
病理上包括如下6型:
& && &1.淋巴细胞型炎性假瘤:以大量淋巴细胞卷土重来为主;而无肿瘤细胞。
& && &2.浆细胞型炎性假瘤:以浆细胞增生为主。
& && &3.眼眶肌炎症型:即肌肉肥大,伴有炎症细胞增生。
& && &4.慢性肉芽肿型:眼眶脂肪坏死,伴有大量肉芽组织增生。
& && &5.眼眶血管炎型:血管炎伴有变性肉芽组织增生。
& && &6.硬化型假瘤:纤维组织成分大量增生,伴有胶原变性,且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
※流行病学
此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年以上者为多。
※临床表现
眼球突出是主要临床症状,多为单眼,少数可累及双侧。然两眼发病可有先后。一部分则在起病之初一度有眼红、眼神、眼球运动障碍或复视等症状。此症若是比较突出或反复发作,则易与真性眼眶肿瘤相鉴别。少数病例在一度眼球突出后,又可自行后缩,甚至眼睑下陷,眼球运动高度障碍或眼球固定;多数病例则是病程较长,持续发展,眼球高度突出者,可因暴露性角膜炎而影响视功能甚至失明。晚期病例,在眼眶x线片上,可见眶腔扩大,甚至伴有骨质吸收,但无骨质破坏。若能在眶缘扪到质地非常坚硬的肿块,同时又有显著的疼痛和压痛,则可据此和眼眶肿瘤进行鉴别(但应慎重,必要时仍应进行活组织检查)。由于炎性粘连多在眶底形成,故此种病例向内下方偏斜者居多,眼球转动主要向外上上方转动受限制,可用牵拉试验以探索眶内有无粘连存在。其方法为点表面麻醉剂,用有齿镊夹住眼球偏斜对侧的肌腱,用力牵拉,假如偏斜是由上直肌麻痹或上方有肿存块而引起,向上牵引时,可将眼球提高,使偏斜度减少;反之,假如眼球偏斜是因眶底部有粘连形成,则在向上牵引眼球时会感到有很大阻力,眼球的偏斜度也不可能减少。利用此试验可将组织连引起眼球偏斜同眼肌麻痹或眼眶肿瘤引起的偏斜区别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眼眶假瘤的诊断。
& && &此瘤病变早期主要在眼眶肌锥外间隙发展,眼后极部受压现象只在极少数病例中可以看到,这就有别于从肌圆锥内起源的良性肿瘤,如血管瘤、神经鞘瘤、脑膜瘤等。部分病例在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姤
& && &,症状可明显好转,因此也可行治疗试验,以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疑难病例容易和眼眶恶性肿瘤相混淆。应及早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确定诊断。
阅读权限130
【转贴】耳鼻咽喉科肿瘤知识
脑垂体腺瘤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 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脑垂体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典型的垂体瘤诊断不难。但在早期的垂体瘤,症状 不太明显时,诊断并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现。
【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对垂体腺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