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明谈太极拳用气感受的题目

田秋信老师在新华社谈太极拳实战技击问题,十分精彩田秋信老师在新华社谈太极拳实战技击问题,十分精彩壹太极百家号北京陈式太极拳领军人物田秋信老师【地点】:新华社总部大礼堂【题目】:太极拳实战与技击【主办】:新华太极拳俱乐部田老师新华社讲座系列文章之前两篇:北京陈式太极拳领军人物田秋信老师破解陈式太极拳的秘密答拳友问,田秋信老师新华社太极拳实战技击讲座问:您刚才讲到“力从足底发”,我在家试过,就想让它出来,不知道为什发不出来?答:别想,一想就什么都不是。请坐,她这个问得很好。你想,如果我登着梯子在墙上钉钉子,为什么不得劲儿?为什么一落地才觉得得劲儿?为什么拴着绳子在半山腰砍柴不得劲儿?——因为离开了地面。“力从足底发”的“足底”,不是你的“足”而是地面,蹬地的时候脚与地面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比如让我踩在桌子上干什么活儿,那“足底”就是桌子,就会觉得没有地面上踏实。你提得很好,谢谢你!(众鼓掌)问:有人说太极拳的胯要很灵活,这个胯应该怎么练?答:你说的那个叫“肚皮舞”(众笑)。现在很多人说“胯”,也有人说“裆”、说“尾闾”,说应该从脚下开始一个关节一个关节地放松。你想想,百脚虫本来爬得很快很难抓住它,如果按照他们说的,告诉它哪个关节先动合适,又从哪个关节传到哪个关节,那就出现什么了呢——冬虫夏草,就动不了了。所以很多东西不要想,想的越多就想哪儿哪儿紧张,老想着某个部位就没法打拳了。有人讲拳讲得越细,反而让你更放松不了,就什么都不是。我们学拳的时候,老前辈也没有这么多语言,他就是在那里打,你自己模仿找感觉,老人家也不知道哪根骨头哪块肌肉的名词术语,拳打得也挺棒。现在很多人讲得很细,一看他打拳就什么也不是了。谢谢你!(众鼓掌)问:田老师您好!我的问题是“胸腰折叠”,如果挺胸的话,不就违背了“含胸开背”的要求了吗?第二个就是他们说“圆裆”,要把膝盖撑开,把胯撑开,把后臀掤开,这是怎么回事?答:好,一个是“折叠”,一个是“圆裆”,这两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看书上经常这么讲,因为讲的人不懂拳,所以存在很多问题。先说“圆裆”,指的是“劲儿的圆撑”,并不是老师看看你实际圆没圆(众笑),那不行。如果你骑在水泥管子上,那肯定是“圆裆”,但你下来还圆不圆(笑)?这个裆和胯都不要想,想哪儿哪儿是僵的。“折叠”并不仅仅是胸腰或某个具体部位,它指的是速度、力度、角度(左右上下)的变化,包括“眼神”的折叠。如果只有胸腹折叠,那是跳舞,跟实战还是不一样——“折叠”指的是“劲儿”。比如打篮球,后面人追我想抢我的球,我突然一停,他就冲过去了,或者我突然加速,这都是速度的“折叠”。如果突然发力,那就是力度的折叠。或者“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这个变化过程,又是一个折叠。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我这样(抬头看向斜上方),我相信你们都会跟着我看过去,心想那儿有什么呀?这是我的“眼神”领你过去了,这就是“神”的折叠。实战当中,用“神”的变化引导他本能地、下意识地跟着我一走,对方就会出现很多空当。所以并不是指的身体哪个部位的折叠,我们身体哪里都能折叠。很多外行人讲的很多说法,如果你都在那个文字游戏里面打转,最后把你转晕了算。他还很玄,很“大师”,这个人讲话你听不懂,做不到,为什么听不懂?因为他没讲懂。为什么没讲懂呢?他自己根本不懂。你按照他说的,到老也找不着,谢谢你!(众鼓掌)问:老师,我想请教一下,站桩应该是“收臀”还是“泛臀”呢?我看有两种说法。答:“泛”是冒出来,“收”也叫“溜”,泛臀不对,溜臀也不对。正确的应该是“敛臀”,“敛”是在正常情况下不“泛”不“溜”。站桩是个好方法,但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站桩是个好方法,但要正确地去站;站桩是个好方法,但不是站的时间越久越好。站桩就是为了“外静求内动,内动催外形”,他有这样一个过程。我记得有一次一位海淀区太极拳协会副主席讲座,他说田老师在这儿我就不多讲了,我们打拳一定要“溜臀”,不要“泛臀”。我当时上去就说,我得“消毒”,“溜臀”是两个宠物打架,失败的夹着尾巴跑了,那叫“溜臀”。也不要“泛臀”,就是在正常情况下略有收敛,就像你很高兴,但又没有表现在脸上,收敛着。站桩不要站太久,否则容易导致静脉曲张,厨师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应该打“活桩”,打拳就是“活桩”。站桩应该找明白老师指点,不然出现很多现象,你不知道有利还是有弊。不站桩,并非出不来功夫。中国129个拳种,提倡站桩的拳种并不多,高手并不一定都是站桩站出来的。谢谢你!(众鼓掌)问:第一个问题是“螺旋”、“缠丝”您讲是两个概念,我没有完全听懂。还有一个就是“金刚捣碓”的震脚,到底应该震还是不震?答:你很专业。这个“螺旋”、“缠丝”有人说很厉害,是陈鑫发明的,可以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相提并论。我说这样不对,螺旋缠丝是一个规律,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如果没有人,宇宙依然在公转与自转。螺旋是自转,缠丝是公转,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藤盘树,树死它也盘,就算藤死了也还盘,这是缠丝而上。你种个牵牛花,只要有杆儿,它就缠着上去。蟒蛇抓住猎物以后,缠绕使猎物窒息,肯定不是人教它的。螺旋,比如鳄鱼抓住角马,叼住以后它自己一螺旋,把角马拽到水里去了——这种运动方式在动物界与植物界普遍存在。刚才我说老太太纺线,那个纺轴叫螺旋,用手摇着把丝线缠上叫缠丝。所以它们不是一回事。这样回答好吗?(众鼓掌)关于震脚,它是一个全身心的松沉劲儿,直击下落,给地面以渗透力,有穿透力的才叫震脚。有人是在“拍脚”,像撒了一脚面或者土,还有人是在用足跟“跺脚”,像跺脚捶胸放声大哭的“跺脚”。“金刚捣碓”,“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对于拳术没有什么具体意义,重要的是“捣碓”。“碓”是我国南方用来舂米的工具,捣是向下砸落。我真想好好谈谈金刚捣碓,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根据地面的地质条件不同,我们所给的力度也要不同,如果是土地可以稍微使点劲,如果是广场水泥地,再非常用力的话,那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现在有很多错误的做法,比如右脚落地开得很大,正确的应该是与肩基本同宽。力量用得过大,地面给予的反弹力就大,伤的就是足跟和膝盖,也会震伤后脑。象征性地、适当性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使那么大力气,玩儿了命地伤自己。谢谢你!(众鼓掌)问:田老师,打拳的时候经常会走神,走了又得回来,不知道怎么能够集中精神来打好一套拳?谢谢!答:这是个好问题。初学的人往往不容易走神,他得使劲记着老师怎么打的,得紧盯着、紧跟着。当自己练的时候,就像开车到路口看到有警察,精神集中一下,其他时间也容易走思,这是人的自然规律。但是在熟练以后,不管走思与否,连做梦都打不错,那就差不多了。如果真认真了,每个地方都打出质量来,你也就不会走思,一点一点地达到全身心投入。谢谢你!(众鼓掌)问:田老师,有的人说打拳时力不在手,最终的力在胳膊,这是怎么回事呢?答:你被误导了。太极十三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今天我们单说一个“掤”字。很多书上写了非常多关于“掤”的论述,都莫衷一是,你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掤”。其实我高度概括就一句话——“掤”是运动中的张力!做任何动作,都既有扩张力也有内收力,就像呼啦圈一样。不要说得那么琐碎,从脚下到尾闾、从尾闾到头,那样说就把人绕晕了。说起这个“掤”字,几年前我在台湾,有26个国际级大师对我轮番轰炸,有一位大师说我提一个问题,你看我这个动作“掤”劲儿如何不丢?他想难为我。我说你兜里本来就没有钱,却老说钱不能丢钱不能丢,为什么呢?他说是啊,没钱怎么丢?所以如果根本没有“掤”劲儿,那就丢不了。“掤”不是形,形不代表劲儿,劲儿却可以充斥于任何形内。任何没有实质内容的表现形式,都叫空架子。所以如果说劲儿在哪儿在哪儿,在任何一个局部都是错的。太极拳像一个温柔运转的球体,是一个整体,一动无有不动,接触哪一点哪里就是切线。所以不要想这个动作是在这儿呢在那儿呢,好吗?(众鼓掌)田秋信老师在美国讲学问:田老师好,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太极拳技击与健身之间的关系?答: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本质,发明这个太极拳是干嘛的。几百年以前肯定没有人给你设计一个健身动作,都是为了技击,这就需要动作的合理,才能使力量达到最佳的释放量。这个“合理”,正好意外地使你收获了健康,所以我们用太极拳的方式去健身。有人说太极拳不是武术,只能健身。我打个比方,就像军人用的枪,现在已经解放多少年了,我7岁那年解放军进的北京城,几十年不打仗了,军队每天还在训练,你能说枪是运动器材、健身器材吗?枪就是枪,所以拳就是拳。多了解一些每个动作的技击性,这样才能达到力度、速度、角度和准确度的最佳值,这个最佳就起到了健身的作用。我愿意多给大家讲一些技击原理,但并不是说让老太太练完回家打老伴儿去,不是这个意思(众笑)。这个动作是干什么用的懂了、知道了,才能最合理地把你的肢体和骨骼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就像一个金币,一面是图案一面是数字,你缺了一面他就不叫币了,不可以给它分割开来。谢谢你!(众鼓掌)问:老师您好!现在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喜欢听着音乐打拳,请问这样好不好?答:这个问题很带有普遍性。音乐有它的节奏,太极拳也有自己的节奏。拳的节奏作用在于有效地保护自己以及攻击对方,打我打不着,我打他跑不了。音乐的节奏与拳的节奏感有所不同,不过我也不反对配合音乐。人家在练的时候,他爱听音乐,没有音乐就不舒服,那就让他听也无所谓。不过要想真正练好太极拳,是不需要配乐的,过去老前辈也没有。严格来讲,没有专为陈式太极拳设计的音乐,就算设计了也不对,这是不能量化的。晨练族们喜欢听音乐,咱们就让他们听吧,千万也不要过于绝对化。80年代有人曾经问我,田老师您打了这么多年拳,能不能给我们找一个特别慢的好音乐啊?我说你这个动作上哪儿找去,找哀乐正好儿(众大笑、鼓掌)。所以真正练太极拳是不用音乐的,晨练族你给他找一个好音乐,大家都高兴,是吧?(众鼓掌)(未完待续)壹太极,是一个聚合众多传统太极拳名家的文化传播平台。关注壹太极,拳以修心,让太极之美,人人得享。壹太极会馆关注微信公众号:壹太极京城最具禅意的太极空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壹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还原一个真实的太极拳文化相关文章会员谈感想
就每月一次的鸣生亮武学研究会的大型活动,及日常张全亮老师在老干部大学的讲课过程中,会员中有不少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会员王美茹谈体会的题目为:“太极拳给予我健康”,文章如下:
太极拳给予我健康
&& &我退休已近三年,在这三年的生活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退休是人生经历的过程之一,退休只表明肩负单位硬性工作任务的结束,并不意味在思想和生活上的懈怠。特别是在人生经历转折的关键时刻,要学会新生活、适应新生活、爱惜新生活。要使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就要靠自己去把握、去选择、去实践。
老干部大学给予我机会,太极拳给予我健康。正当我面对退休的现实,不知所措之际,朋友介绍我来到老干部大学,并推荐我向武术名家张全亮老师学习太极拳。
我本是一个不好运动的人,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从未参加过学校运动会的个人运动项目。为此,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太极拳班的学习。这一学就是几年,几年的学习让我受益。首先,是在思想上的受益:在老师的教学中我领会到了谦虚做人、踏实做事的真谛,体会到身居高处礼貌待人的美德,使我更加理解了“为人师表”的伟大含意;其次,是在身体健康上的受益:从个人体质方面看,我虽没有啥身体病灶,但是个过敏的体质,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过敏,打喷嚏流眼泪更是常见,去过多家医院,大夫们也都没有什么过人之招。通过学太极拳,我的过敏反应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清晨打喷嚏的现象基本消失,就连过去为防过敏随身携带的《康泰克》也很少用了,我们医务室的大夫都觉得奇怪,她们以为我遇上了神医,用上了妙药并玩笑地对我说:“你人退休了,过敏症也退休了”。总之,通过学习太极拳使我在身体健康方面受益匪浅。
几年里,在老干部大学的平台上,我们广大学员不仅学会了打太极,弘扬了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思想、身心双健康,使我们懂得了养生之道、保健之法,使我们的心情更加舒畅,生活更加美好。因此,我由衷地感谢老干部大学:为我们退休老同志提供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好机会;由衷地感谢张全亮老师:在传承伟大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学习太极拳的方式给予学员们健康的体魄。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318)|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浅谈太极拳的练劲——兼论初学太极拳应把握的要害问题(梁汝亭)',
blogAbstract:'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参加各种锻炼,特别是打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教拳者,言传身教,学拳者,虔诚认真。公园的早晨,许多鹤发童颜的中老年人在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运拳踢腿。但是,也有一些人,多年高血压、心脏病不见好转,腰腿痛、老胃病见效不快,对练太极拳失去信心。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与习练者忽略对太极拳劲的练习与运用有很大关系。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尽管学拳多年,动作套路都正确,但形似而神非,终究学不到太极拳之真谛。一位太极拳的前辈说,练太极拳要“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可见懂劲、练劲、用劲在太极拳练习中,是至关重要的。练劲,是习练太极拳之精要。不懂练劲,不会练劲,就学不到太极拳的真功夫。得其皮毛,舍其精要,起不到健身祛病的作用。\r\n为什么练习太极拳必须学',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3,
mainCommentCount:2,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太极拳要练出效应,须关注感觉的训练
  根据体悟,先谈谈感觉训练的几种表现。如果习拳者在训练中出现下列情况,则说明感觉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
  一是手心有热、胀、麻感,这种感觉起先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后来逐步明显起来。
  二是丹田有内外旋、上下翻之感。这里的丹田采用多数人的说法,是指下腹区域,即从百会至会阴画一条直线,然后从命门至神阙画一条横线,以两线交点为圆心覆盖两肾的区域。太极运行以丹田为核心,以腰脊为主宰,每一动作尽管是微动都应有丹田旋转的训练,继而有所感知。古人称“腹有良谋”、
“满腹经纶”不是没有根据,现代医学已检测出腹部对中枢神经的延伸作用,并称腹部为第二大脑,因此练丹田感觉实质上练了中枢神经,练了大脑,练了聪慧。
  三是动作运行有在水中、稀泥中动作之感。就手臂而言,手掌伸展如铁板,手指并拢如铁锤。手如铁锤时,臂如木柄;手似乎脱腕时,臂如灌铅,手推手拉手转手动又似乎在水中运作。以脚而言,前进、后退、撤步及并步、插步都似乎在稀泥中移转,有一定阻力,一脚轻虚,另一脚又必沉实,形成猫步。
  四是整个身子有轻灵与舒适之感,一套拳打下来不应感到疲惫、劳顿、烦躁、憋闷、郁闷、躁动等,而是感到愉悦、轻松、灵便、宁静、平和、舒适、惬意,似乎意犹未尽,越打越精神。
  五是有内听与返观之感觉。习拳者在画弧走圈中,对外物、外声浑然不觉。耳听呼吸之声,听自身血流奔流如虫鸣之节律、如钟鼓之余音,很静很净中又似乎连小草拔节、蚂蚁爬行的声音也能听到;双目似乎返观体内、四肢百骸,对身后之物也似乎能看得见。
  如果习拳者有上述五种感觉(当然也可能会有其他的感觉),则证明拳已练到一定境界,只要继续沿着拳道正理修习久练,太极拳祛病延年、增智开慧的效果则指日可待。
  太极训练感觉与一般感觉有共同点。一般感觉依赖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必须具有一定的感受性,还要依赖外部的刺激,两者结合构成感觉域限。太极感觉也受一般感觉的规律支配,但与一般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其表现主要有两点。
  1.心意主导性。意向性在太极感觉中起主导作用,当客观并没有刺激物刺激时,依靠心意导向,仍然可以引起感觉。比如,练拳中练搠式如风行于水,练按式如揭箱盖活叶然后如按玻璃屏风,练挤式如钱投鼓,练捋式如箭穿莲,练白鹤亮翅、练风摆荷叶、练倒撵猴等时,尽管没有白鹤、荷叶、猴子出现,但都要有相应的感觉。
  2.虚幻性。这是太极感觉的重要特征,既真实又虚幻,若有若无,真中有假,假中含真。在太极训练拳境中,要做到老子所描述的恍兮惚兮,有象有物有精有真,但真中含虚妄、幻影。这是依靠心意达到的境界,如果这种感觉全真必执著,而正是这种虚幻才使太极感觉比真还要真。
  明确了太极感觉的特点,下面谈感觉的方法。
  1.意引气行法。用意的前提是意境,即用意之境。有些习拳者不太注意意境,认为打拳则拳境自来,这是错误的。有的人练拳好多年还不能入境,这是很遗憾的。注意境界的感觉训练对于初习者及成熟的习拳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子日:清静为天下正。故意境主要为入清静拳境。
  2.虚实互导法。此法在感觉训练中占重要地位。虚实有十余种演化形式,含前后左右、上下内外、中旁方圆等,根据动作招式又有复杂的表现,无非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虚实互含互导互转互化,既有动作本身的虚实,又有身形的虚实,还有比拟物的虚实,这几种虚实和谐统一在一起构成运拳者的感觉训练。比如,我们常讲脚下训练沉劲、手上训练棚劲,沉劲向下、搠劲向上向前,当两种内劲结合训练时,必定有运拳如在水中的感觉,这种感觉稍为鲜明一些,上虚下实、左虚右实、外虚内实、内实外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都会得以合化而练,拳味自现。
  3.阴阳主辅法。虚实已涉及阴阳,这里进一步谈阴阳主辅。总体而言,太极拳以阴为主,以阳为辅,但阴阳又是调和的,不应有一亢一衰。阴阳的关系要处理好,这是太极感觉训练中的难点。抽象孤立地看阴阳之理就会觉得玄乎,但将阳阳落实于动作中就很实在、很真切。主要办法是在十组矛盾中落实“避阳走阴,以阴带阳”,注意运用阴中阴。这十组矛盾是:刚柔、动静、开合、快慢、上下、方圆、内外、左右、大小、曲直。
  这十组矛盾,就刚柔而言,是“刚中寓柔柔蕴刚,刚柔一体柔即刚”。就动静而言,是“动中求静静中动,动静相依互为根”。就开合而言,是“开合无定开中合,合中有开开中合”。就快慢而言,是“快中有慢慢中快,快慢相间内里求”。就上下而言,是“三盘九节上下随,无上无下方是随”。就方圆而言,是“出圆成方方化圆,化圆成方圆即方”。就内外而言,是“大无外来小无内,一呼一吸通内外”。就左右而言,是“欲左先右右养生先左,左右相应两不离”。就大小而言,是“大中容小小寓大,大小同时变无穷”。就曲直而言,是“直中有曲曲中直,随曲就伸妙变化”。当然,还有一些矛盾,如出与入、呼与吸、吞与吐、高与低、紧与松、轻与重、偏与中、进与退、前与后、聚与散、打与化、收与放、蓄与发、沾与黏、棚与按、捋与挤、采与捌、肘与靠等等,但上述十种矛盾是主要的。
  下面以刚柔为例作些说明。首先须明确主辅,柔为主,刚为辅, “以柔胜刚”是太极拳的本质特性。刚柔又是互含互转的,刚柔同体,互和互济。
  欲练刚柔须注意两点,一是炼内气,将内气与天地浑元气结合,这当然需要正确的方法与下工夫,久行必养“我气浩然”,与天地共往来。二是动作的松柔练习,手、步、身、腰都要很柔很柔,步行如猫一样轻灵,手出如脱腕随机,身子如猴机灵,腰如转盘灵活,外观有气势,内里藏刚猛,柔往往看得见,刚常常摸不着,运行拳架如随风摆柳,又如风起浪涌,刚与柔俱在其中。极坚刚靠什么得来?靠“专气至柔”获得。这个柔与刚的主辅关系就是阴阳的主辅关系的具体化,通过刚柔便可了解其他九种矛盾的演化。
  十种矛盾的演化是辩证的,练感觉实质上就是练智慧、练灵敏度。老子告诫人们的人生大智慧是什么?根据阴阳关系,老子主张一个“藏”字,不要锋芒毕露,要隐藏自己刚的一面,做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大直若曲,大辩若讷”,还要注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至“大智若愚”。这种辩证法的根本是由“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决定的,其最核心的内容是“有无相生”。故我们在练感觉中必须十分重视“有无”的相生、相转、相对的关系,用“有无”转化原理处理好十组矛盾,使阴阳主辅得以具体落实。
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
Copyright (C) TIANJ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从云手呼吸谈太极拳的锻炼
  太极拳训练除了有耐力训练的效果,还可以有效地维持和促进心肺功能。太极拳运动不受时间约束、不受空间限制、不需设备、不费金钱,而且运动伤害很少,很适合推广为一种全民的健身运动。
  然而对于如何能练好太极拳的方法
,能够敢于道出玄机的却很少。陈氏太极拳大家陈鑫的“展紧”之理论,你若能融会贯通,理解了开展与紧凑的辩证关系。他在《太极推原解》中说:“卷之退藏于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详解开展与紧凑之秘。“大”为无限大,肢体难以达到之“大”,惟有神意可达;小到退藏于密,用显微镜也难以窥视,也只能用心神意念去表示。
  太极拳是艺术,是阴阳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动静相兼、大小双修的艺术。而阴阳、内外、动静又以大小展示,大到无边无际,小到退藏于密,无形无象,触之而空,即是太极拳的微小运动。其实,修炼太极拳实质是太极点的修炼,点越小,功夫越显,层次越高深.
试以太微点解析在技击中的运用,以说明“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便于把握和运用。二人较技,若对方有“点”的功夫,则推而不动,按之不入,似乎飘浮于对方臂上、
身上,自己脚下有上浮之感。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像往荷叶上倒水,水在荷叶上不渗不透,不流不散,浑圆似珠。太极高手同样不怕外来之力,将外来之力飘浮于臂上,原理同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对太极拳高层次功夫的“点”有所了解后,对太极拳“胎生”出的太微拳学的功能作进一步的研究,再结合实践练拳,就不会强伸妄曲,闪腰挪胯,摇头摆尾,而是以动点和止点进行修炼,从而改变盘拳习惯,提高拳艺质量,有益于功夫上身。拳友同道可以在练拳、打拳、盘拳中去体验拳之真谛。
  除了这些高级理论外,练拳与呼吸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运用呼吸,做到深长匀慢,是太极拳锻炼身体的必备条件之一,肺功能的开发锻炼就来源于此。太极八纲之所以有呼吸不能引起重视,常说练拳如行云流水,但有几个人真正去看过云卷云舒的呢?山间小溪流水又有几个人去仔细体会了呢?云卷云舒是自然的开合,小溪流水是顺势而为!连绵不断在呼吸,呼吸顺畅气血不滞!
  下面以云手为例说明,云手是最简单的宣肺法。动作要领:左手为掌,右勾手变掌;沉肘向上划圆,由体中线向上与眉齐;向外划下至裆再向上;脚原地不动,以脚跟为轴,脚尖随手摆动;左手随之循环,与右手相同。右手到体中线,左手到左侧;右手到上,左手到裆。成左右弓箭步。随之循环。也可以抬起脚左右换步。
  云手极有利上焦心肺气机的宣达。其式上行时,前臂行于胸前,指不过眉,肘在胸肋,胸肌群、背肌群在肩、肘、腕、手的引动下,气血循环加快,经络畅通,可减轻心肺负担。上臂外旋划弧,而四肢为清阳之本,可振奋培补胸中阳气,在助肺司呼吸、助心行血、增强呼吸运动的同时,增大了肺活量,肺气宣达无碍,气行则血行,心肺循环得以改善,气体交换充分,养分随气血温润全身。
  呼吸训练法:
  练功姿势取坐、卧、站立均可,以坐为佳;闭目静心,双手在脐稍上重叠,因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故也。掌心向上。将肺内浊气呼出,深吸一口气,同时两手上举齐嘴,也是一升一降;两手翻转,手心向下,开始呼吸,然后两手向下向里推压入于气管,行至左右支气管处将两手分开,各自运化一侧肺脏。
  因肺较大,宜多运化,而且不能有遗漏,所以要将肺的上下界在意识中分辨清楚,即使有手所不能到处,也因意有所存而得以运化。肺最高点为肺尖,上界于锁骨内侧端以上,下界于肋膈角。在运化的同时,意想两肺的大小、形状,肺区呈一片银白之色。还要注意体会运化时肺部的温凉感觉和气动效应。
  肺气的充足,使全身的气机运行流畅,整体功能增加。肺又主皮毛,气血的充足使人白里透红,气色绝佳。
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05-23
Copyright (C) TIANJI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大班的晨谈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