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三体式站桩脚跟有点痛什么原因

你好请问练形意拳,站三体式,造成膝关节疼,不动不疼蹲下站起时疼。谢谢
你好请问练形意拳,站三体式,造成膝关节疼...
你好请问练形意拳,站三体式,造成膝关节疼,不动不疼蹲下站起时疼。谢谢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椎、肩周炎、腰腿疼痛等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中医治疗颈腰椎病、关节炎等
擅长:小儿内科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主任医师
专长:腰腿痛,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腹部创伤,静脉曲张,...
&&已帮助用户:27152
问题分析:你好,膝盖肿痛的原因有骨膜炎髌骨软化症,骨质增生、关节炎等,建议去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意见建议:建议你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邱 医堂中医传统外科膏药活血舒筋膏治疗,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药物分子经皮肤吸收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处,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从而增进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保护滑膜,改善营养状态,减少炎症渗出,促进关节液吸收,以解除关节僵硬、水肿、疼痛症状。促进功能恢复而达到治愈目地。
问你好请问我老公今年46岁膝关节疼他主要是前两年开始练形意拳...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93255
问题分析:关节痛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关节炎的表现之一。因此,首次出现关节痛时最好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选择治疗药物。意见建议:在药店一般治疗关节痛的非处方药有以下几种: 阿司匹林、布洛芬、 萘普生、吲哚美辛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问我是练体的,膝盖上下楼梯或蹲下和站起时会?
职称:医师
专长:胆石性肠绞塞综合征,急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肝纤维化,肝脓肿
&&已帮助用户:39341
病情分析: 你好,考虑供血不足,增加营养,建议服用驴胶补血颗粒治疗,坚持服用很快就好的意见建议: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主要是低脂食物,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此外,要多吃些鱼,核桃之类,补充大脑营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锻炼
问我是练体的,膝盖上下楼梯或蹲下和站起时会?我是练体...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孩呕吐。消化不良 闹肚子
&&已帮助用户:107233
病情分析: 你好,考虑供血不足,增加营养,建议服用驴胶补血颗粒治疗,坚持服用很快就好的意见建议: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主要是低脂食物,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此外,要多吃些鱼,核桃之类,补充大脑营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锻炼
问练瑜伽的时候有关于伸展腿部的体式,经常要拉腿,有天...
职称:医师
专长: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痛经
&&已帮助用户:243497
指导意见:引起腿疼的原因有很多种.但绝大部分是由某一部分的创伤而引起的.比如说腰疼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 经从而导致腿疼. 另外可能是受风受寒或劳损导致的腿痛.可吃些风湿寒痛片.
问膝关节蹲下站起都疼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96394
考虑是增生或风湿,建议你到医院拍片检查和做风湿因子检查来确定原因,如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你再次提问,我们会对你的问题密切关注。
问左膝关节在蹲下后,再站起来非常疼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35651
你好!这个情况考虑是关节的问题!建议你及时检查个X片看看具体情况如何!才好进行判断!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百度联盟推广
疼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武圣孙禄堂的三体式练法
我的图书馆
武圣孙禄堂的三体式练法
&&孙禄堂年轻时候三体式照片:此时尚未改立掌,但是重心在后腿。孙禄堂为普通国民班演示的三体式:因民众直接上重心在后腿三体式强度太大, 所以演示了一张重心五五分的三体式照片,但是真想练好三体式的 此种五五分最好别练&。孙禄堂低位临界三体式照片。能站成这样 重心从上到下保持一直线,并且能站的外三合内三合空灵状态 达到一小时以上不换腿 ,把后腿站空了,活着人里 基本没有了。注意仔细看孙老的身体重心 不仅重心在后腿 而且他的重心已经远远后于脚后跟。三体式的核心关键不是站的多低 而在于重心前后能拉的多后 不是越往低越难 而是身体整个平面越往后越难!只要真的站过三体式并且姿势到位的,都会知道站这个桩开始是多么的痛苦,简直如酷刑上身,尤其下肢基础比较薄弱的,简直可以瞬间就站到虚脱。&&&&&& 三体式如果没有任何老师正确的指点纠正自己看着照片站99%的人动作是错误不标准的,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至少开始得有一次老师指点。每个人的天赋和程度相差很多,对于一些协调性好身体重心正的和稳的人,老师一掰姿势就容易到位(程度先不说,比如高低以及向后程度),而比较僵硬的下肢薄弱重心不稳的人则需要花大功夫很多次纠正,自己平时练的时候,请一个朋友看着,告诉他们要点,然后按照要求看着自己的姿势帮掰正,因为自己是看不清楚自己的,旁人看最清楚,即使开始一站标准也会随着时间消耗姿势变形,在别人注视下随时帮你拨回正确姿势,则可以达到最大收益。在正确的姿势下多站一会收获的内劲最快。&&& 至于形轴意轴我还并没有考虑和想的那么多。我觉得这不是完全割裂的,是一体的。开始站基本都很难向后,所谓首先要练出胯来就是这个意思,要肩部胯部四个点一整个身体平面同时往后抽,每次练习都如此尽量往后抽,命门外突拉伸,后腿膝盖绝对不能超过脚尖,则自然可以渐渐站的向后,这是个累积过程,这个过程开始很痛苦,做不到是因为练的程度或者姿势并不准确。&& 而对于重心点,其实三体式的重心并不是落在后腿上,那样就是重心偏右或偏左人往一边倒了,很多初练的都容易这样。而是要整个身体重心坐在后腿跟那个平面前后脚之间的中心点,这才是准确的重心位置,不偏不倚就是这个意思。当你坐准这个中心点的时候,前后脚完全胯部抽紧,身体垂线完全拉直,你的身体里就会有奇妙的变化,你会瞬间后腿发热有热流直接从脚底冲到脑门,那就是找对重心点了。孙存周先生说过一句,对于初学者,不用谈什么气啊意啊神啊,能领略这个重心把握好这个重心,那就是内力了。实践下来确实如此。最简单的道理最真实最有效,复杂问题简单化。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真气运行养生简介
真气运行法漫步周天之三体式悬顶坐步根为磐,凝神调息抱丹田;
规矩皆源三体式,下合地气上通天。
三体式是漫步周天的起式,也是静功中的一种立式。它要求悬顶竖项,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束肋敛胯,虚心实腹,把人体各个部位安排的既不松散懈怠,又不死板僵硬,力求稳健端庄,从容自然,根盘稳固,以利凝神调息,内抱丹田,神气合一,息息归根,使真气旺盛运行于周天,使生机欣然萌动于脏腑,使自身与大自然息息相通,融为一体。漫步周天以三体式为五行各拳式之宗法,故给以重要地位,切不可以起式之任而忽视之。
1、身体端直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顶如悬,下颚微收,闭口叩齿,舌抵上腭。两脚平行靠拢,两目平视前方(此为并足立正式。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各种拳式的方向变换,现假定为面南而立,以后所言方向变化,皆以此为准)
要点:精神要贯注,头颈要自然轻灵,正直不偏,面部要松静自然,神情含蕴,静立片刻,调息凝神守丹田,心平气和待机发。
2、两手成掌,向前反转。同时,两臂划弧左右平举,掌心向上,两肘高与肩平(方向正南)。
要点:动作要舒缓自然,两肩平举要注意松肩垂肘,略呈弯曲,切忌僵直,动作过程呼气。
3、两臂由外向里经面部前方掌间相对称,下按至丹田两侧。同事,身体左转45度(向东),两腿适当下蹲。
要点:两掌经过面部和胸部前方,不可离开身体过远,以十公分左右为宜。动作过程呼气。
4、两掌变拳,右拳拳心上转,向前上方钻出,拳心向里,拳尖向上,高与眉齐。左拳紧贴丹田前方,拳心向下。
要点:动作要协调,身体要端正,高度不变,仍保持蹲站姿势,动作过程吸气。
5、左拳拳心向内,沿胸部前方上钻,至面部前方变掌,掌心外转,向前劈出,高与眉齐,眼看食指;同时,右拳也变掌,掌心向下,沿左臂前方下落,按置于丹田前方,掌尖向前,竖指坐腕;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掌落地,脚跟微虚(方向正东)。
要点:两上肢和左脚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进行,左右两臂动作至面前时,恰好形成左臂在内,右臂在外,两腕靠近的交叉状,动作要紧凑,不要松散。在左掌劈出后,左臂要略弯曲成弧形,且须注意松肩垂肘。右掌在丹田前要寓按劲,不可松懈。右脚坐步,高低适中,并可因功夫程度而异。此为三体式的成式,它集中体现了漫步周天的要求与特点,学者必须认真练习。动作过程呼吸。
本文摘自《真气运行学》下一篇:上一篇:
备案号:苏ICP备号
& & & & & & &苏州内养堂,专业提供培训,太极拳内功培训,由李少波嫡传弟子亲自指导。并提供内养特色按摩拍打等理疗项目。【收藏】石禅子:习练孙氏三体式五年了 谈谈自己的体会【孙禄堂武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11贴子:
【收藏】石禅子:习练孙氏三体式五年了 谈谈自己的体会
前言:石师兄在百度贴吧上的帖子“习练孙氏三体式五年了,谈谈自己的体会”,简直就是一部三体式和劈拳的活教材,对于新手而言颇有裨益。新手若研读《孙禄堂武学录》之类的武学典籍,因其语言晦涩艰深,描述简要,难以理解甚至出现偏差,而石师兄的这个帖子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且具体描述了每个习练阶段的感觉、认识和问题,我等新手读来感觉异常亲切且有切身体会,有实在的指导价值。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进来浏览一遍。由于帖子篇幅太长,我进行了整理,将其中精华的东西摘编成文。现帖出来,方便师兄弟们学习!
【收藏】石禅子:习练孙氏三体式五年了谈谈自己的体会
收藏人:静闲自在书屋
1、本人习练孙氏武学有几年了,谈谈自己看法:初学者不适合极限的三体式,刚开始姿势摆正就可以了,慢慢的沉肩坠肘,松垮。扭脚跟,顶膝先不要考虑,半年后肩慢慢松下,普通人的跨至少要1年后才可松下,跨松下后再谷道上提,鸡腿要绷紧,此时,什么都不要考虑,松跨,将重心移到临界点,似倒非倒,顶头,手往前伸,裹肘,抽肩,二指挑眉,顶膝,抽跨,塌腰,重心落到脚后跟。坚持5-10分钟即可。3年后身体如金刚铁骨,四正八柱基本成型。我3年内不考虑呼吸的,3年后的一天感受到呼吸急促,如同喷气机,头皮发麻,气不断涌入丹田,感觉非常美妙。老师说这种叫真人呼吸,前期鸿烈,后面如鹅毛细微。此时我才深感到孙氏拳的真髓。老师说有些人数十年而不得,我算是一个幸运儿,庆幸得到名师指点。后期还是三体式,骨骼不但要坚如钢铁,而且要节节拉开。现在我虽然瘦弱,但也很自信,许多自称练了十几年功夫的,几年散打的,到我们场子切磋,我基本都可以轻松应对,很少有人可以受我一掌。打人主要靠身体打,松跨是关键。 2、孙门功夫终极打法,为渗透力,称为内家绝手,前些年孙门传人寿关顺先生曾用此手法将很多挑战者打的当场吐血,寿先生与各种门派的高手比武,太极为化,真正打的那一下就是孙氏绝手,听住对方的劲,身体俯冲,意欲前,身后走,对手身体一颤,血会当场喷出。内家绝手靠身体打人,手放松,听住对手,关键是跨放松,跨松劲力才透。“意欲前,身后走”:意欲前,听住对方劲力时,发力打他,意要穿透他身体,放到身后一丈开外。身后走,为发力到一个点时候要有一个刹车劲,这样实际就是寸劲。像捣台球一样将力道全部打进对手身体。不刹车就只能是推力了,没啥杀伤力!如果一味的去打,对方桩架不散,难以破少林金身,但是要粘住他,让对方失去重心,起跟,听住对方的劲,再打就透了!~ 透进去即使不吐血也内伤不轻的。。所以老一代高手,都是粘住对手,再打的。包括一些少林高手也都是打的透劲!“何为粘住”
:平时推手时候达到的听力,沾粘连随 3、练功贵在坚持,记得自己练习到半年的时候,肩跨都不能松下,姿势也摆不正,师兄会挑毛病,当时感觉这个东西太难了,我每次三体式按照规矩只坚持2-3分钟,就有点变形了,考虑过放弃。但是自己对功夫很热衷,想要坚持下去看看。和老师讨论了,老师说最关键的是肩跨,开始什么都不想了,先解决肩的问题,怎么才沉得下?每天上班的时候也想着沉肩坠肘,2月后有了明显的效果。开跨,普通人1年内很少能开的,我认识的一些练功好几年的人都没开,跨不开其他练的都不对的,我当时每天练习熊鹰斗志,每天50个,虽然不多,但半年后跨松了,基本就达到老师的标准了,肩跨开了其他的都不难了,每天坚持5-10分钟三体式,2年后我身体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坚硬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普通人的拳脚很难伤到我,老师说连成整体后,再把骨节节节拉开。拉开后打人才透,才脆。几年下来,虽然每天平均只有20分钟,但效果非常明显,和自称习练十几年的功夫的人切磋也不落下风,此时方认识到形意拳的魅力所在。熊鹰斗志:就是形意的熊鹰二形合一,有的也叫做鹰熊斗志。练习开跨最好的方法就是它了 4、功夫不能蛮练,有些人自称每天几个小时,站几个小时桩,其实这种是最误人子弟的。人是精气神构成,习练太久精气神都打没了,半死不活的,所以很多习武的30多岁都会出现未老先衰,因为他们不懂得养,只一味的靠蛮力练,结果精气神都没了。所以,开始习练拉开筋骨,接着三体式慢慢养,再习练下劈拳,体会腰胯的连转,用身体去劈,体会两手如同撕棉。身体健壮了再一点点加力量,但不是胳膊劲,而是全身高度协调时放出的整体力,然后再一点不用力量。慢慢体会整劲,透劲就会出来。 5、打法和练法不同的,练法是练习的筋骨,筋长力大,以及各个劲的相互扯拉,练出整劲。打法是练习身体的高度协调能力,以及如何近身和粘打的能力,要专门拉出来练习。太极靠棚捋挤按,推手主要练习化和听力,控制对手,控制住了,打就很简单了,就用上步劈拳,下去就是透劲。形意主要是从古战场上提炼出来的,主要靠桩架打人。 6、现在我站桩每次都有真人呼吸的感觉,丹田像个磁铁,这个是自然形成的,跨松下来,不要人为控制,先自然呼吸,等受不了的时候妙处自现。 7、练好了搭手,肯定不会怕近身缠抱的。有空多习练肘部发力(靠送跨),对近身提高很大的。 8、说起开跨我练习其它拳的时候也开过,但是没真正打开。不是劈叉难度所能比的,为此我差点放弃形意。我是练习熊鹰斗志开的,有的也叫熊鹰合练,每天坚持100个,半年你会明显感觉松下来。跨松下来你会感觉到如座高凳。松下后再将腿筋抽紧。真人呼吸是在肩跨都完全松开后,自然发生的。 9、再说三体式:有的人喜欢推崇9-1的桩法,将重心完全压在后脚跟,其实这种站法不好,只会站成死桩。三体式站后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有人会说为了气,有些人为整劲,有些人说为了牢固,别人推不动等等,其实刚开始的几年就是为了筋骨。我推崇3-7、4-6站法,缩跨将重心分到两脚后跟,快倒的瞬间,脚趾扣地,前手前伸。放松的是肌肉,这时候全身的筋相互拉扯维持平衡,2-3年后我筋练的坚如铁石。四正八柱基本成型,这时候再练习呼吸。有些自称练了一二十年的老玩家,摆的姿势也不错,拳练的很养眼,也很会说,结果一摸身上啥都没有,腿筋都抽不紧,斜方肌到腰一点筋全无,就连最基本的后柱的两根筋都撑不住。还练啥?他们根本不懂三体式的作用,你说了他们,他们会说放松为了下气等等,他压根就不懂外紧内松的道理。放松不是丢,而是在部分肌肉和内松的基础上,抽筋,而达到外紧内松。 10、跨松下后,脚指头抓地脚筋能提起来就可以了,就是大腿后侧的筋是绷紧的。臀部肌肉也要绷紧。 11、劈拳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的过程中,全身四正八柱筋都抽住,不放松。其他无论3-7还是4-6都无所谓。当今即使修炼几十年的老玩家能做到的也不多,我是在老师精心指导下3年才基本做到。这是孙老的精髓。 12、本支三体式特色:看看孙剑云老师,张烈老师,寿关顺老师三体式都不同..怎么才经历了2代传承,差别这么大!我曾经问过寿关顺老师这个问题.寿老师讲当年支燮堂老师向孙老先生学艺的时候身体不好,孙老先生教给了支燮堂先生和其他弟子不同的三体式,以武修道: 从无极,两仪,再三体.而且三体式也稍微调整:两脚从中线稍分开些,小臂内裹幅度加大,拇指直指丹田,呼吸3-7,4-6分开,点内丹,分四正八柱,达到钢筋铁骨,外紧内松. 支先生用此法将身体养好了,而且还成为后来有名的武学实战高手.这个也是老先生年纪较大时候的以武入道的练法.开始孙存周先生为此还有些生老先生的气,认为这个不应外传..但支燮堂先生家大业大,为人豪爽,每次老先生来上海都是住在支先生家。后来支先生和孙存周先生也成为至交。我本人开始身体不好,师从寿关顺老师练习形意,寿老师不保守,直接将以武入道之法相授,几年后我不仅身体养好了,也达到了钢筋铁骨,四正八柱基本成形,功夫也是质的飞跃。 13、这个脚跟着了之后,再脚趾抓地拉回,结果就是脚心悬空,这是跟太极拳中的“五心空”-脚心空是一个道理,脚跟着了地,脚趾轻扣,脚心还要有一个上提的动作,此时脚心含空。 14、我们练功基本是三体式+劈拳。熊鹰斗志辅助开胯练习。撕棉之意到现在才真正体会到。我平时也是习练劈崩二式,中近距离崩拳,贴身打还是靠劈。 15、关于无极和两仪:无极做到沙地立杆,就是重心落到两脚后跟,头上顶,好像一个杆子插进去,从百汇到脚跟,意念往下垂,象一个沙地立的杆子摇摇晃晃。两仪为孙氏特有的方式,也是重心落到两脚后跟,腰下塌,含胸,顶头,为习练龙身(蝙蝠之翼)。两仪是练习内三合,要点:松胯,腰椎笔直下去,重心到后脚跟,大脚趾轻轻抓地。前手和前脚一个方向,后手轻扶前手,腋窝要象夹了鸭蛋,撑开。此时就是自然呼吸啥都别想,等站的呼吸急促了,如同风箱,这时丹田如同磁铁,气不断涌入,同时气沿脊柱上冲。这时的状态就是内三合。 16、我狂热武术,但三体式的难度曾经让我几度萌生放弃的念头。跟随寿老师习练三体式,开始就感觉到了难度。首先是姿势中正,脊椎骨不偏,我至少半年多才基本中正,中间被老师,师兄纠正过无数次。第二,站满后跟,难啊,我刚开始基本不超过1分钟。第三,讲究胯松下后再把腿上的筋提起来,这个开始怎么都没有抽住,痛苦!我曾经心里也很多次埋怨寿老师教的怎么那么难和其他人家的不同。我每天都在家习练,1年后才基本做到,这叫“鸡腿”。观察鸡就知道那个胯连接处是松下的,爪子可以抓地,筋抽住的。第四,龙身。就是斜方肌延伸下去直接到腰眼。我认为也是蝙蝠之翼。看看李小龙就明白了。做到这个首先要沉肩坠肘。说起沉肩坠肘大家都懂,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有些人穷其一生都不标准。我是在习练2年后,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基本才抽的紧,后面就是坚实如铁的感觉。孙老先生为何名声那么大,因为身上有东西啊,虽然晚年不怎么发力,感觉软软的,如活猴,但是浑身绷紧了也是金钟罩铁布衫,十指如铁钩。这些做到了,其他的九要就是毛毛雨了,基本水到渠成。前三年不要讲求呼吸、气沉丹田啥的。在胯松到一定程度,身体中正了,坐满脚后跟了,内气自生,由微而著,直至满。我是3年后才真正体会到了气沉丹田。
17、关于三尖相照:有些练法姿势三尖不在一个线上,但要求相照,否则气难息。其实方法很简单:吸气(鼻尖),扣脚趾的同时手腕下塌劲,指尖上顶,不就相照了? 18、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劲练功的前半年最苦,根本找不到劲,有劲使不出,还要死撑着。这段时间心理折磨大于肉体的酸痛,身心俱疲,对老师教的也产生过怀疑,动摇过。一年后找到了脚跟劲,松下去然后筋提起来,如同磁悬浮列车,脚底有根了,心里放松许多,虽然有时会更累,此时春天始至。2-3年后四正八柱筋都有了,坐在磁悬浮上,前撑后抽,浑然一体。此时也不觉得累了。心境豁然开朗,为换劲阶段。此时站桩是一种享受,越站越精神。感觉前面所有的累都值得。对老师唯有敬仰之情。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19、两胯根缩劲,就是胯松下来后,重心落到后脚跟,此时后胯往后抽,前膝盖往前顶,同时前胯往里缩往下压的感觉。塌的是腰,下塌之力,尾巴跟向前绕。“小J朝天” 20、关于内劲和气:开始不要考虑气和意啥的,先把筋骨练好,铜筋铁骨,然后再节节贯通。这个时候打出来的力道是各个劲相互拉扯的结果,节节贯通,通透了,也就是所谓的内劲。气是在习练过程中从无而有,由微而著,慢慢形成的。意到气到身形到杀伤力才强。 21、谈劈拳:劈拳为动态三体式,记得我学习的前面几个月,心理感觉这个劈拳平平无奇,而且我打的姿势不比师兄的差,小指也翻天了,心中还暗暗窃喜。后来才知道全是错误的!汗!!原来劈拳打的过程中,全身都是抽紧的,在动态过程中该松的松,该紧的必须紧,四正八柱筋都抽住的,鸡腿提起来也是紧的。终于明白为啥师兄那么壮说打50个劈拳都吃不消。当时有几个和我差不多一起来的,看了这么难,以后就干脆不来了。我当时也出汗了,再难也要过去啊。当时不是我怕吃苦,吃苦对我来说不算啥,关键是找不到筋,抽不住啊,有劲使不出来。身心备受折磨。蒙着眼睛拉磨,按照老师的方法练吧,坚持!坚持!坚持!1年后定步就是三体式的时候筋能抽住了,但是移动的过程中又松了。哎,练!练!练!几个月后动步都可以抽紧了,开心阿。。春天来了~~从几年前开始抽住能打10个到现在的100个不怎么感觉累,现在只感觉到是一些筋在拉扯着打。这都是一步步累过来的,但必须有老师指点否则累死也做不到! 22、撕钢棉:最近打劈拳受到老师表扬,开心!不但拧裹钻翻分明,而且要有撕棉之意。钻到极致而撕,靠后背的斜方肌去撕,撕的是钢棉!!所谓撕钢棉:筋相连,撕而不断。刚棉则是要用点力道才撕得开,而且不断。撕棉就是如同撕棉花,打劈拳时前手撑后手拉,力量要均衡,否则棉花就扯断了,拉不长。要点是要用斜方肌去用力撕 23、谈含胸含胸拔背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各有各的见解。这些天来交流的武友很多的,问到这个问题,我就示范,让他们手贴在我前胸和后背,前手撑,后手拉,将胸骨拉开,自然含进,此时后背绷紧。他们感觉很微妙,原来是这么回事。有个习练很多年太极的朋友当时感慨不已,说以前其不得方法。含胸不是将胸往里裹,背裹的圆圆的,此时会明白习武之人为啥罗锅那么多...含胸是在身体中正,脊柱笔直,不影响任何呼吸的时候,拉开胸骨,自然含进去... 24、透力的关键在胳膊筋(肘部和肩膀间的)和斜方肌抽住,紧紧相连。背部要像眼镜蛇颈部膨胀开一样,这样爆发力才强。胯也要松,才可翻浪。 25、三体式初级练间架结构,并非推拉不动,而是八筋撑开,撑紧,如拉开之弓,富有弹性,被人发出,结构不变,初级可成。 26、形意拳是和坦克差不多,坦克过墙倒,不是炮管的力量而是坦克本身的力量。炮管为手,联结点是斜方肌,这是关键。这个点出不来,坦克就没有了威力。形意的拳术风格硬打硬进、直打直进,也和坦克的进攻风格一样。 27、开始练习三体式,不要考虑气、意啥的,开始就是为了一个间架结构,几个大筋扯拉着,把全身撑起来,并随着站桩不断拉扯这些筋,变粗变长。就在一厘中打拳,慢慢骨节节节贯通,功夫就出来了。等到身上有东西了,再把意放松,放长,气沉丹田。刚开始关注气了意了,很容易练偏,到最后啥都出不来。拳架子才是王道。 28、松中紧为真紧,紧中松为真松。内家该松的地方要松,该紧的必须紧。就拿涵胸拔背来说,是一体的,涵胸为松,拔背后边必须紧啊。人的身体是一体的,相互连贯的,你筋都抽不住,还拿什么松?那不是松,是丢。我接触过几个练习八极拳的武友,八极拳也是抽紧练习的,拉开了肩胛骨,抽住。然后在里面一点点找劲。和我的形意方法差不多,有的交流后也成了我师弟。看看李小龙的筋连得多好,松着它能出来吗?再看看陈发科的拳照,有很多练太极的看不懂,说很刚,象外家。其实那就是抽住练的。是他们不懂外紧内松之理。对有基础的人谈的,筋骨差不多了,练练柔法,非常好。白丁身上没东西,还是不要一松到底。 29、关于呼吸:(注:三体式站到一定境界后方可注意呼吸配合,请结合30理解)站三体式吸气的时候,缩胯重心到脚后跟,快倒的瞬间,前手往前撑,肩往后抽,后手往后拉,头往上顶,扣脚趾。此时全身绷紧,但是全身感觉一点力都用不上。此为外紧内松。此时重心为3-7。。呼气的时候稍稍放松,脚趾放松,重心稍稍前移为4-6。通过呼吸前后重心的变化就实现了双重和单重的转换。此时的桩才是活的。这个就是孙禄堂老先生晚年传下来的真东西。只有桩站活了,筋骨才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又不会伤害身体。站死桩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很多大师都做过膝盖手术。 30、再说下呼吸。刚开始练拳不要太专注于呼吸,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拳架工整上,先解决了肩胯问题,这个是大问题,解决不了肩胯,形意拳的真正东西出不来,我本人也是花了大功夫才解决了肩胯问题。等肩胯松下来后在站桩中求呼吸,刚开始是自然呼吸,不要强求逆复式或者是顺复式呼吸。我是站桩3年后站两仪式的时候,出现了呼吸急促,如同风箱,头皮发麻,丹田像个磁铁把气吸进去,后脊柱有气流直通百汇。站后手指尖微微出汗,如同沐浴。寿老师说这叫真人呼吸,前期呼吸宏大,后期轻如鹅毛。以前听寿老师说过,以为很玄,遥不可及,当自己真正感受到了,才知道美妙无限。寿老师说这是跨进孙氏武学大门的开始。为此,很多在场的师兄弟都很羡慕。武道合一,很多人求了几十年都没有,我是幸运得高人指点。其实也没啥,只要桩架工整,胯真正松下来了,在老师稍稍指导下都会出现的,并不代表武功象小说里写的那样深不可测。呼吸在三体式中的变化:吸气贴背,前手往前顶,肩后抽,前胯顶,后胯抽重心正好落到两脚跟,感觉撑足了,全身筋筋相连,如同铁人,但是浑身使不上一点劲,有点要倒的感觉,此时为空。。这就叫外紧内空。。呼气稍稍放松,重心稍稍前移,气回丹田。不影响呼吸的基础上就实现了武道合一。这是孙禄堂老先生晚年的真东西。要点:站满脚跟,松胯,脊柱笔直下去。 31、明劲始为整劲,肩胯,手脚合一。如果出拳能达到肩胯,手脚合一初步整劲就算有了,此时打拳看似整,看着很猛,真正打人落在身上。打人劲道多为推搡之力,看看康龙武林大会很多练家子就是这个级别。此时,力道打得是两个点,从始至末。此时还不算不是真正的明劲。等到有了筋筋相连,打出的力道发出很脆的击破空气的声音,此时才为真正的明劲。我习练三年的时候发出的是这种劲道。此时发力还要稍稍储力后才发的出。等再过几年后筋骨进一步拉伸,肌腱进一步增强,筋全部撑开,胯全部开。平时走路可感觉筋筋相连,随便出去的一拳不仅破空而出,很脆响而且有很强的穿透力。此时发力不需专门储力,在任何时候、任何距离,都可以发出穿透力。现在我发力就是这种感觉,劲道完全靠胯翻浪打出,清脆,点透。32、@情断湘江雨提问:有些体会和疑惑想向您请教一下。我感觉形意拳靠的是争力或者说是矛盾力打人,比如说打崩拳的时候,右手打出去,左手也要用力回收,左手回收的力越大,打出去的劲也越大。脚下也是的,后脚往前蹬,前脚则要往前趟的时候劲则要向后,形成刹车力,说白了也是矛盾力。同时上半身和下半身也是一前一后一对矛盾力。尾阑处与拳头也是和投石机一样,尾阑向后甩的时候将拳头甩出去。不过形意拳不是讲究起钻落翻吗,我觉得重心应该是上下起伏的,借助脊柱的曲直和重力加速度来打人。但很多懂拳的人都说身子不能有起伏,这是怎么回事?还有我父亲告诉我打拳时要“遇敌好似火烧身”,打出的拳头要好像落在烧红的铁板上,一触即回,这样的的话打出的劲力才有穿透性。但我在网上看了好多帖子,说打出的拳头要挺腕向下,停顿一下,同时重心顺着拳头下沉,这样才能打出透劲。向您请教一下到底应该是怎样一回事? Bruce答复:你说得很好,问题也提的好。1.先说重心,形意拳练拳的时候不要起伏,练的是将胯腋住,全身抽住打出去不变形仍然是三体式,就是老话说的四平八稳,专门练的是胯的开合,和筋骨的协调,此为练功。打人就要靠翻胯,翻浪劲道必须练出来,才练习打法,此时重心有起伏。心意六合拳的心意把就是专门靠中心起伏打人,人附上去贴住了,翻胯抖脊柱,头往上顶,手贴着触点劲道往前下渗透。2.遇敌好似火烧身,是形意拳的打法,也是我经常用的打法,图的是个速度,粘着就发,就是风吹大树百枝摇,要求胯要缩,全身筋骨要达到贯通才可发出,一些师弟常说要练出我这种味道就可以了,我说要把筋连成一体,再慢慢找找劲就出来了。3. 手腕下挺,重心顺着拳头下沉,这个劲是栽锤,在太极和形意中都有。既然有个小停顿,近身搏击中间必须控制对手方可用,要有很强的控制力,靠的是马失前蹄之力。重心的起伏变化。 33、@情断湘江雨继续提问: 1、想向您确认一下透身劲到底是要求前一种全身抖擞,一触便收,还是后一种重心下沉?若是后一种,那么发力时是一发到底?还是发力到一定程度上要往回收一些劲道?有什么讲究? 2、还有您说的“风吹大树百枝摇”,我怕理解错误,再向您确认一下。您的这个“百枝摇”意思是否是丹田鼓荡之力加上腰胯抖擞之力,使得腰腹处的力量像是炸弹一样快速传递到四肢,宛如狗抖去身上的水一样发力? 3、上次我看到有位练铁砂掌的高手,可以隔砖碎砖,这等隔山打牛的能力着实让人惊奇。我父亲告诉我,他师傅也能做到内似打胸伤背的手法,这中能力似乎和我们在上面所谈的两种透劲不同,上面两种我感觉是哪种有一分力,就让对方吃进一分力,这好 Bruce答复: 1、:两种力都可发透力,火烧身图的是个惊炸之力,要求力沾着就进去了。栽锤是马失前之力,是靠重心提升后突然失重下沉之力,要求劲放长,不要回劲,透出他身体入地三尺。 2、风吹大树百枝摇,你理解的对,比喻也很好。近身沾着时用,一动无不动,抖擞之力。 3、铁砂掌高手的格物碎砖我没有练过,不敢妄言。但原理略知一二:靠的是打击技巧,打到第一个砖速度放慢些,感觉和手链在一起,一起冲击下一块砖,打多了慢慢就有了。
34、@梦想夭生提问:我想问一下谷道上提的细节问题,是一直上提还是应当随着呼吸有紧有松?我零碎地练了几年无极式和浑圆桩,沉肩坠肘,松垮,扭脚跟,顶膝和腹式呼吸都做到了,有时会拿站桩代替午睡(效果只能算凑合)但是最近注意到谷道上提的问题,不得要领。 Bruce 答复:谷道上提应当随着呼吸有紧有松,吸气上提,呼气稍稍放松。很多练拳的练了几年臀部都是松塔塔的,我是2年后才完全抽紧的,拿浑圆桩说吧,你的胯松下来后,吸气胯往上顶,谷道再提就容易些了,呼气稍稍放松,但不要完全松。 35、两仪是练习内三合,要点:松胯,腰椎笔直下去,重心到后脚跟,大脚趾轻轻抓地。前手和前脚一个方向,后手轻扶前手,腋窝要象夹了鸭蛋,撑开。此时就是自然呼吸啥都别想,等站的呼吸急促了,如同风箱,这是丹田如同磁铁,气不断涌入如,同时气沿脊柱上冲。这时的状态就是内三合。这个是入门孙门所要经历的,我是三年才做到。 36、关于内外三合:我认为合就是一起到位。外三合是:肩胯肘膝手脚如同皮筋拴着齐到,就是通常说的架子整。意气再随心一起到位,透进去。这就是内外相合。 37、关于塌腰:塌腰是在脊柱笔直下去的基础上,尾椎骨往前卷,就如同夹了尾巴的狼。此时微微顶胯,不要翘臀,头往上领,后边的大弓就拉满了。就如同孙禄堂前辈晚年三体式拳照身体笔直如同白蜡杆。 38、练功就是三体式+劈拳。。这个练好了其他就简单了。劈拳练的是什么?不是单纯一个招式,而是全身筋骨的连串贯通,这个出来了才是万物之本。各种力道稍微走走劲都很容易出来。 39、1.松胯是关键,每天站站桩,打打熊鹰斗志,过段时间胯一松就如坐高凳,这时再塌腰;2.沉肩的时候要有往外拉的力,拔背。手指象坠了个小铅球,直指地心;3.重心落到脚后跟;4.手臂有往下的沉的力和往里拧裹的力。 40、今天寿老师讲解什么叫出如钢锉,回如钩。钢锉就是把手臂和斜方肌焊牢固,如钢锉整体搓出去,到达终点前面一寸轻轻一翻,同时后手轻轻一拉如钩。我和几个师兄弟一起把手放在老师前臂,那个力道极大几个人被逼的都要后退。这个锉,是胯发出的,中转于腰而行于臂。我把手放在老师腰胯上感受这个力道发出时腰胯的动作要领。这个就是练功夫。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动作,包含了形意的精髓。这个打一趟,比啪啪啪打10趟拳吃功夫多了。以前听老师讲过,但身体手臂和斜方肌没有焊牢固,体会不到,这次就完全体会到了。我回去后结合如撕棉之意,搓了一下午。 41、何谓四正八柱:形意拳一站出来就要做到一气合四象。虎豹头、熊膀、龙身、鸡腿。八柱的虎领筋两根就是虎豹头,肱二头肌两根就是熊膀,斜方肌两根做到龙身,股大肌两根就是鸡腿。 42、我客观的说句目前传统武术遇上散打多数会输,不是形意拳不好,而是很多人都没练好打法、身法,光打打五行拳就和散打的打当然吃亏,很多人被蹂躏的很惨。但当打法上身,身法练出,整暴力形成,再练练实战可完暴散手。为啥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孙禄堂先生独步江湖几十年就是形意拳间架合理,他们人很瘦,但可轻取大块头图的就是间架结构好,加速度和整体爆发力。这几年我深有体会,和大块头交流我不吃亏,很多都可以轻取。 43、腿部力量不足,胯没松下去,劲下不去,站桩久了就会血气上涌。试着打打熊鹰斗志吧,胯解决不了其他练啥都白练了,而且伤身。刚开始站不要站久了。 44、如果肩胯没解决,骨节没拉开,几个大筋抽不住,不要谈气了,意了,内劲了,都是假的。形意拳本身就是一个间架结构,只要合理了,求出来的才是真的。基本间架结构都没有,继续练基本功,啥都别谈了。我的一个师弟体格还不错,以前交钱跟一个名师学,只学了几个套路,后来不练了来找我。我说你练了这么久怎么身上软绵绵的啥都没有,劲道也发不出来。师弟说老师不讲筋骨他自己都没有怎么给学生讲?我记忆中那老师还写过不少文章,出过书。文笔还不错,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45、间架结构各个门派理解的可能不同,我的体会是手臂通过斜方肌焊在腰上的感觉,前胯顶后胯抽,同时谷道上提,前手撑,肩抽,重心到脚跟。整个浑然一体的感觉。 46、形意拳就是个间架结构,并不神秘,说白了就是开肩松胯,全身筋骨贯通,和打出胯的翻浪劲。我也没有去神话它,只是写出自己几年来内心感受。形意拳是个优秀的拳种,简单实用,拧裹钻翻容易练出整劲。当然其它的如拳击,泰拳,散打,少林,咏春等等如果练好了都不错,但我独爱形意。我是上海一个外企小白领,一个平凡的武术爱好者,散打自由搏击以前都接触过。5年前身体不好,每次发力都胸口痛,中断了锻炼几个月,感觉可能这辈子和武术无缘了。后跟随寿关顺老师学习形意拳,寿老师不保守将养生之法倾囊相授,一年内老师不让我发力,我自己身体不好也不敢发力。3年后不但身体养好了,四正八柱都有了,筋骨出来了,而且梦寐以求的整劲,爆发力也出来了,此时怎么发力都没事,和人切磋功夫也是质的飞跃。小感冒也离我远去了,整个人都自信。我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对形意拳也有着独特的爱。传统武术不光是为了搏击,而是一个整套的体系,包括养生,找劲,盘手,对练,怎么找出整劲,怎么发出翻浪力,怎么打出爆发力。。很多人没经历过,对形意拳缺乏认识,有的去过度夸大,甚至神话它,也有些人去黑它,说的啥也不是,不如散打、拳击等等。做为一个忠实的武术爱好者,我只是用自身去体会去证实,探索形意拳的一些奥秘,并将之简单化、通俗化。我也是血性男儿,形意拳拯救了我的武术梦想,我也要去捍卫形意拳,去将这个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有人练了几年现代搏击就黑传统,我遇到过很多,他妈的连我这个习练几年的爱好者都赢不了,有啥资本去评论上百年历史的东西。平心而论,首先问问自己懂不懂?学到了多少?? (注:该段是石师兄针对武友@青山不改520的质疑的回复) 47、对于新手,刚开始站还是不要站的太累,建议4-6比较好,站到脚跟就可以了,只关注于肩胯,先不要拧裹钻翻,先让认识的人看看脊柱,保证脊柱是正直的,不要扭曲,等几个月后,肩胯稍稍松了,再一点点扣脚趾,拗脚跟,扣膝,拧裹,把九要慢慢加进去,等站的血气很舒畅了再慢慢调至3-7式。等以后胯完全开了,全身筋都抽住了,再专注于呼吸,几年内先不要考虑呼吸。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意三体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