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胜负,多少回合定胜负?几年定胜负?

【PCB信息网】2017 年大陆占据全球50%以上PCB 产能,且PCB 产品落入美国征税名单,关税由2%提升至27%,究竟对产业影响几何,我们做了些许分析参考:

中美贸易战几经波折,有进一步恶化可能:中美贸易战始于3 月8 日,期间经过多轮谈判,并未达成统一意见。最终,6 月15 日,美方发表声明称对1102 种产品总额500 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贸易战未来走向难测,有进一步恶化可能。日美贸易战为参考,贸易战难改产业逻辑:日美贸易战历时30载。涉及行业从纺织、钢铁到彩电、汽车和半导体等领域。以汽车行业为例,95 年美国对50.9 亿美元贸易规模的豪华轿车加征100%关税后的12 年里,日本汽车产业开启了复合增速超过8%的高速增长,产业并未因贸易战而停止崛起。

PCB 产能向国内迁移,未来四年受益5G 及汽车电子全球增速提升至1.94%:2008 年至2017 年,中国大陆PCB 产值全球占有率不断攀升,占有率从2008 年的31.11%升至2017 年的50.82%,中国PCB 行业产值从150.37 亿美元增至280.9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5%,远超全球整体增长速度1.35%。未来四年受益于5G 基站建设以及汽车电子需求增加,全球行业复合增速提升至1.94%。

PCB 行业整体受贸易战影响有限,极端情况下影响不到3%: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PCB 贸易额保持在6 亿美元左右,而由于中国PCB 产值稳步增长,因此对美PCB 贸易额占当年中国PCB 产值比例有下降趋势。中国对美出口PCB 贸易额占当年中国PCB 出口总额比例有上升趋势,从2008 年的5.01%上升到了2016 年的6.39%,但是占据国内整体产值不足3%。

}

几经反复之后,中美两国还是亮出刀剑,准备在贸易问题上一决雌雄。接下来的问题是,中美贸易战能打多大,持续多久?谁又会在贸易战中胜出或认输?

自3月下旬美国威胁要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以来,中美高层经过了三轮谈判。虽然中方在谈判中的妥协和让步明显更多,充分展示出其不想打贸易战的愿望,但美方短暂犹豫之后,还是在6月15日宣布将对自华进口的约500亿美元(670亿新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今年6月15日恰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5周岁的生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前一天还在北京当面向习近平祝贺生日快乐。尽管美国未必是故意选择这个日子向中国发难,但不难想象这一巧合给中国方面带来的不快。

另外,中兴公司被美国商务部罚款14亿美元后才“死而复生”,也让一些人感觉这是故意针对14亿中国人。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迫使中国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而当时中国人口大约就是4亿5000万。

当然,上述巧合不是中美开打贸易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以及美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在特朗普政府看来,它领导制定的世界贸易规则让中国等世界贸易国家占尽了美国的便宜,已经无法维护美国利益,也难以阻止中国崛起,美国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哪怕这些手段尽显霸道,伤人伤己。

特朗普政府的霸道也把中国逼到墙角。本来,利用世贸规则和中国特色的贸易方式“闷声发大财”,是中国这些年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凭借。如今,美国要以开打贸易战的形式摧毁这一凭借,对中国已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一种“釜底抽薪”。中国退无可退,只能打一场贸易“自卫反击战”。

在美国公布对华贸易制裁清单之后,中国迅速宣布了同等规模、同等力度和相同进程的对等反制措施。双方都已枪在手,弹在膛,就等着7月6日开火了。

从双方将要交火的领域看,美国对华500亿美元规模的征税项目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光学仪器与电气设备,征税清单分为340亿美元先期制裁项目与160亿美元的待制裁项目,打击中国有科技含量制造业的意图十分明显。中国的反制也分为340亿美元的先期项目与160亿美元待反制项目,主要集中于水产、水果干果、畜禽肉以及煤炭、燃料油、汽车等领域,打击作为特朗普票仓的农业、能源、汽车领域的意图也昭然若揭。

同时,美国已经放言如果中国出手反制,美国将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征税清单将扩展至1000亿美元。现在中国已决定反制,并提出同等规模的报复清单。中美贸易战似乎正直奔千亿美元级,一旦实施,确实将是一场“史诗级”的贸易大战。

}

导读: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贸易战的大背景。

北京时间3月23日0时50分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特朗普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从美国此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产品领域看,有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以及航空设备,基本来自“”产业范围。有分析称白宫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计划。那么此次中美贸易战到底会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惊人真相:狙杀“中国制造2025”!

有观点认为,贸易战其实早已酝酿,而且这只是美国阻遏中国崛起冲刺阶段的“组合拳”之一。去年底,特朗普任内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国竞争正是此轮贸易战的大背景。

大致而言,大国竞争包括制度的持续革新能力、持续的坚强领导能力、整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与贯彻能力、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持续的高科技突进能力、强大而可用敢用的军事实力等。日常而言,科技与产业属于竞争的核心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遇重创,加上长期依赖金融,制造业外流严重,元气大伤。看下面的统计图,清晰地呈现美国如何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服务型国家的。

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

相比之下,那个长期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加工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在不声不响间异军突起。

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正在抢滩。最近流传一个段子:

遥想一百多年前,皖籍的李鸿章中堂访英,是去欧洲购买船只、大炮和向列强借款。一百年后,同样安徽籍的李克强总理访英,则是去欧洲推销中国的高铁、核电,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离岸中心建设。而据传 2015 年 10 月中国国家领导人访英的成果汇报由卡梅伦“中堂”完成:“启禀老佛爷(英国女王),洋人要给我们修铁路……”

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超越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德国,2010年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6年以204亿美元之差被美国反超,但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4.2%,增幅创6年新高,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更让美国苦恼的是,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只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4.2%。这意味着美国人在经济上,其实已经丧失了遏制中国崛起的能力。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贸易战胜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