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偏大偏厚的休闲沙发坐垫多厚真的可以在公路骑行的时候长时间使用吗?

疫情反复,特殊时期下,“放宽心出门玩”的愿望依然遥遥无期,但居家宅家却难挡健身热情。为了消耗宅家期间“储备”的脂肪,这两年,很多人都种草了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等家用有氧器械,希望在家搭一个“有氧健身房”,即使不出门,也能“甩肉”,以理想的身姿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季。

而在一众有氧器械之中,动感单车凭借其易于上手、老少皆宜的特征被许多国人青睐。

但是,作为几大有氧器械中的最热门,动感单车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般的这么美好,许多传统动感单车产品上也有不少“坑”,不仅让许多用户在入手后直接从兴致勃勃地试骑变为放在一边“收集灰尘”,更有可能出现伤膝伤身的劳损问题。

而以下四点,就是传统动感单车的几大坑:

1、噪音问题——邻居投诉,晚上不敢用

由于多数采用了摩擦式阻力调节,传统动感单车的阻力产生原理为飞轮与刹车片的摩擦而产生,在摩擦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毛屑碎屑,也会产生相当可观的噪声。过大的噪声不仅影响自己的骑行体验,若楼板隔音不好,也会对周边的邻居造成影响,甚至被投诉。甚至有传统动感单车的用户因为噪声问题不敢在晚上骑,千把块钱的单车只能在周末白天骑两把,相当浪费。

2、缺乏指导——伤膝伤身,得不偿失

作为有氧健身器械,动感单车看似易于上手(只需要坐上座儿蹬腿),但因为运动强度比日常骑车通勤要高不少,其实仍需要专业指导。而传统家用动感单车往往只有单车的硬件本体,几乎不会附送任何教程、课程,在缺乏专业指导之下,家庭用户往往会出现骑行姿势错误,甚至出现“硬骑”“不顾体能强行增加训练量”等状况,容易造成劳损,损伤膝盖、膝关节疼痛等现象。为了保持身材而导致关节受损,可谓得不偿失。

3、阻力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家庭共用与训练提升的需求

由于多数采用摩擦式阻力调节,传统动感单车的阻力依靠旋钮手动调节,而缺乏档位、平滑阻力等功能,常会出现阻力过小或阻力过大等问题,不利于长时间的训练提升。再者,因为传统动感单车的飞轮重量与阻力值都局限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运动强度也因而只能小幅度调节,对于有老有小的全家人来说,较为不友好。

4、较为枯燥——难以持续,往往成了灰尘收集器

动感单车是中低强度有氧器械,它的热量消耗和慢跑类似,意味着想要达成可观的训练效果,必须坚持长期训练,且每次训练的时间可能都需要半小时以上。而对于大多数家庭初学者来说,在训练之初,五分钟、十分钟已是极限,更不用说动辄半小时的枯燥、乏味训练,因而许多购买传统的动感单车的家庭,也抵不过长时间有氧的枯燥,最终还是让动感单车成了角落上的“灰尘收集器”,既浪费钱又占地儿。

一句话总结:因为噪声大、缺乏指导、阻力设置不合理以及较为枯燥的问题,在现在看来,传统的动感单车已经不能再满足家庭用户居家锻炼的需要,吃灰浪费钱是小事,缺乏专业指导而损伤自己是大事,因而在现在,不再推荐再购买传统的动感单车,尤其是仍然使用刹车片进行调阻的产品。

我的选择:麦瑞克4D游戏竞速单车绝影GTS

家中的老单车吃灰已久,但最近又有了骑车瘾,于是准备换一台磁控调阻的新单车。好巧不巧逛小米有品的时候发现,众筹上上新了一款游戏竞速单车——麦瑞克4D游戏竞速单车绝影GTS,不仅是磁控飞轮调阻,更现代,还有“4D沉浸式体验”的游戏化功能,众筹价的性价比也很高,多番筛选对比下,觉得在市面上同价位中的性价比非常高,于是入手。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款单车的体验。

外观:黑黄机身相当酷,体积小巧不占地

外观方面,绝影GTS整机主体为黑色磨砂材质,脚踏和飞轮处有两个亮黄色的环,飞轮外圈则为金属亮银色,黑、黄、银的配色让单车观感相当酷炫。个人认为,相较于市面上许多纯白或米色的产品,这个颜色是比较有辨识度的。

单车两个握把类似公路车的弯把设计,有防滑胶垫,握感不错。握把中央有一个平板电脑的支架,可以将iPad放在上面,可以边骑车边看视频缓解无聊,或者用来玩配套的骑行游戏,这点下面会说到。

体积方面,绝影GTS则与大多数家用动感单车相似,宽度约为一人宽,总体非常小巧,单身公寓或者学生宿舍也放得下。而且有一点要点赞,单车支架底部还配备了两个轮子,很方便搬运。

骑行:磁控很安静,调阻平稳,长时间骑行也很舒适

由于采用了磁控飞轮,一上脚就能感受到,绝影GTS骑行感受很顺滑,比家里那台用刹车片的老单车要流畅许多。在两个握把之间,有一个MERIT EYE飞梭旋钮,上面会显示骑行时距离、热量消耗等实时信息,而旋转旋钮就能直接调节单车的32档阻力,非常方便,比要手动拧机械结构的传统单车要好用很多。

而且,因为磁控飞轮的调阻远离为磁力切割产生阻力,绝影GTS在骑行的时候,无论阻力大小,因为没有机械摩擦,都完全没有噪音。零噪声这点是很可贵的,因为没有噪声,就算是996,回到家后已经十点多十一点了,也能放心骑,不怕噪声打扰到旁边的邻居。

值得一提的是,单车的坐垫也很舒适。和其他动感单车不同,绝影GTS的坐垫比较大,且内部很饱满,软硬度适中,不会出现骑几分钟就硌得慌的问题。

游戏感:倾斜+坡度模拟开启新世界,玩到停不下来

名为“游戏竞速单车”,绝影GTS的游戏功能是我着重体验的点。刚开箱组装完毕的时候就能发现,绝影GTS的前部飞轮处没有垂直支撑,主要是因为单车的具备了电动扬升系统,以脚踏为轴,可以实现12°的抬头与下沉,模拟山地坡度。

而除了车头能抬头、低头外,因为配备了专利悬挂摇摆系统与悬挂式弹簧组件,绝影GTS还在左右两个方向实现了6°的侧倾摇摆,模拟现实骑车中的变道、超车、转向等动作。

倾斜+坡度模拟功能配合上配套的顽鹿竞技游戏,在单车上倾斜身子,在游戏里就能转弯、变道;而游戏里遇到了上下坡,单车也会相应的调整角度,非常具有真实感。这样的体验,我此前在动感单车上是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就像骑行版的“健身环”或者说4D版的“QQ飞车”一样,在家骑车再也不怕枯燥了。

燃脂:配套专业指导,燃脂效率很高

而在配套课程上,绝影GTS则随附了Onelap App与MERIT超燃脂课程,专为小白设计,不会出现单车到手后“两眼一黑”乱骑的问题。

跟着MERIT课程骑行后发现,整个课程设计得非常科学,从座椅调节、骑行姿势到注意事项,课程里的教练都会有详细的讲解,大大减少了受伤、劳损的可能,而且,整个课程是应用了HIIT训练法的,训练期间会在高强度和中低强度间歇进行,燃脂效率比较高。

经心率表实测,15分钟的MERIT课程能燃脂约280大卡,是日常骑车的几乎两倍,令我相当惊讶。

总的来说,在噪音、骑行体验、专业指导等方面,绝影GTS都把传统动感单车的痛点一一解决,还依靠特色的倾斜/抬升配合游戏,实现了“4D沉浸式游戏体验”,解决了有氧健身中枯燥乏味的问题,作为常年的有氧锻炼者,我认为它可谓开创了一个将运动与游戏结合的新世界。如果你有刷脂瘦身的需要,无论是否喜欢运动,都大可以入手它,不过要当心别玩得太上瘾、停不下来。

目前,麦瑞克4D游戏竞速单车绝影GTS正在小米有品众筹发售中,日常价3299元,众筹价仅售2499元,1元支持与全额支持均有好礼,性价比相当出色。如果你也受够了传统动感单车的苦恼,或者说希望在游戏中甩掉脂肪,那么不妨给自己来一次4D的沉浸式骑行体验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让更多人向往户外,自行车成了近郊旅行的交通工具。健康生活风潮下,骑行所带来的强消耗比跑步性价比高,疫情让健身房关门,但关不住自由畅快的公路。,也不一定要上山入林,城市休闲骑的热潮也正在兴起,同时也在变成“奢侈品”,靓丽的配色,爱好者精心设计的穿搭,都代表了一种审美和生活态度的外显。

“欢迎回到20世纪。”在看到城区里密密麻麻的骑行队伍时,有网友感叹道。

自行车不是新鲜玩意,不如露营、飞盘、桨板、陆冲板这样新兴的户外项目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在当下的时间节点,骑自行车这个古老的出行方式,或称运动方式,开始展露出新的面孔。骑车的人越来越多,骑的车越来越好看,骑车也不仅仅是代步和运动,还要完成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多方原因的作用下,变化就这样悄然发生。疫情让更多人向往户外,自行车成了近郊旅行的交通工具。健康生活风潮下,骑行所带来的强消耗比跑步性价比高,疫情让健身房关门,但关不住自由畅快的公路。骑行,也不一定要上山入林,城市休闲骑的热潮也正在兴起,自行车同时也在变成“奢侈品”,靓丽的配色,爱好者精心设计的穿搭,都代表了一种审美和生活态度的外显。

需求来了,生意也来了。但是,卖车不是卖消费品,走量的线下自行车店是重资产生意,慢慢地更像是一家修车铺子。选择做综合生意的,又很难靠卖车挣到钱。铃铛、车灯、车筐等等衍生品尚有商机可挖,但目前市场还比较初级和松散。

速度有了,风景有了。骑行这股风,都刮动了谁?

骑行都开始“堵车”了局

有多年骑行经验的张俊告诉深燃,最能代表自行车骑行风潮正盛的现象就是,2022年居然还能看到自行车堵车的画面。

多位骑友跟深燃交流时都会提到北京长安街的盛况,公路车、折叠自行车和共享单车都有,热闹非凡。“我在2018年、2019年和朋友也会经常在长安街一带骑车,那时候路上跟我们并行的人还很少。这才过去两年,突然冒出来成千上百的自行车。”说,长安街的道路条件也确实适合骑行,自行车道宽,路况好,风景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末,长安街上的骑行者

来源 / 小红书博主 闫小财

长安街之外,北京的骑行爱好者经常打卡的地方还有戒台寺、妙峰山、首钢大桥,这些也是社交平台上经常见人分享的网红骑行地。张俊说,首钢大桥的夜景很美,夜骑又是爱好者们热衷的一种玩法。晚上骑到首钢大桥,身边基本上都是来骑车的。张俊是北京人,他还喜欢骑车遛遛北京胡同。

骑车的人多了,买车的人多了,一些热门款自行车甚至一车难求。北京的Damon去年冬天入坑骑行,今年终于买到一台捷安特。“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去年订自行车大概需要6-8个月能收到货。但是过了今年正月,开春之后,订一些热门款的自行车,等候时间延长到了12个月。”

骑行的人多了,但为什么是现在?

在玩了多年骑行的爱好者眼里,共享单车普及,自行车代步这件事逐渐被更多人接受。疫情之后,汽车、电动车以及公共交通的通行条件经常受限,于是更多人愿意选择回归自行车。而且,自行车不但能满足通勤需求,骑行本身还是一种运动,也能满足都市人的健身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将骑行当作运动,而不仅仅是代步工具的这一波人,构建了城市骑行这一道风景线。两三年的时间里,张俊的自行车基本就是用来健身,“我每周骑三四天,总共两三百公里。”他觉得,把骑行当作运动方式,效率很高。“跑步两个小时我可能只能跑10公里,但是同样的时间,骑行可以骑四五十公里。”

Damon也说,骑行是一个用时很短,但效率很高的一项运动。他所说的效率高不仅是距离,还包括减肥的效果。“骑一小时,大概30公里,可以消耗1000多大卡,如果是跑步或者在健身房,卡路里可能要折半。”两个多月,Damon和爱人都瘦了十多斤。

另外,效率高也是在于骑行这项运动和生活的兼容性。Damon说,对于一个生活节奏比较快,又需要照顾家庭的中年人来说,“从换上衣服,到骑车出门,再到骑回来洗完澡,整个过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就全部完成了,就可以马上投进入到下一个事情中。”

年轻的时候,Damon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但后来因为伤病、工作和家庭渐渐放下了运动。重新开始培养骑行的爱好,他明显感觉自己的腿部力量、心肺功能在慢慢提升。“而且骑车的时候不会造成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平时如果打篮球,或者每天走很远的路,都会让我膝盖不舒服,甚至积水,但我骑几十公里自行车,膝盖完全没有不适。”更让他上瘾的是,骑长距离的时候,“骑着骑着就可以进入到冥想状态了。松弛、自由,无忧无虑。”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骑行也得到了来自多地政策层面的支持。西安Fri福来商店创始人孙璐告诉深燃,他们合作过的一些老城区的产业园区,都非常鼓励建设适宜骑行的基础条件。他说,西安今年还竣工了一个围绕“三河一山”的自行车环线,全长几百公里,配套设施完善,“很多人约朋友节假日去骑一骑。”

奢侈品、鄙视链、自我表达

入骑行坑,第一件事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在圈外人看来,电动车也不过大几千,自行车无非就是一个更简易的代步工具,价格应该更低。实际上,骑行爱好者的自行车价格并不便宜,资深的发烧友手里至少也是两辆车打底。

城市道路上常见的自行车大致可以分为山地车、和休闲折叠车三种,其中和公路车对道路条件、骑行技术、存放空间要求更高,休闲折叠车近几年大受欢迎。从价格上看,爱好者普遍认为,如果只是用来通勤代步,休息日简单骑个几十公里,3000元-7000元是比较友好的价位区间,可选择的品牌有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迪卡侬、大行等。

7000元往上,来到了养爱好的高阶消费区段。上述几家品牌也会推出高端车型,还有一些本身产品价格就偏高的品牌,均价3万-5万元,如瑞豹、Trek、闪电、比安奇等。休闲折叠车品牌Brompton,俗称“小布”,近几年也在国内火了起来,单品均价在一两万元。

千元打底,3000元-7000元基本满足需求,7000元-10000元“入坑”,万元以上“发烧友”,再往上还有价格十几万元的私人定制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璐的店里有售日本品牌Tokyobike的自行车,主打城市骑行场景、复古外观,价格在4000元-6000元不等。他明显感觉到,这类品牌更像是文创产品,甚至是奢侈品,不是仅仅用来使用和消耗的。“这类受众,一般是为了彰显品位、文化、审美。当然还有一些社交属性。周末骑个漂亮的单车,去网红店打打卡,拍拍照。”在这种场景下,骑行更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

买车之后,相关的配件也要置办起来。一般来说,头盔、前后灯、手套、码表、服饰、杯架比较常用,“配齐这一套差不多要一千块钱。”张俊表示。

配件这一环,也是像买车时挑选外观配色、品牌格调一样,代表了爱好者的审美和态度。不少爱好者会手作皮把手、杯架,也会根据自行车的配色搭配服装。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骑行爱好者的穿搭风格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戴着头盔、骑行镜,身着紧身骑行服,另一种则是走工装路线,马甲、工装裤、休闲鞋。张俊说,这也是考虑到车和人的适配度。他解释,公路车和山地车比较大,外观硬朗,也需要技术,前者会比较安全。后者更适配小布一类的休闲车,更符合城市骑行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价格上看,专业的骑行自行车仍然是“奢侈品”。但从使用上看,如今的自行车更承担了一种自我表达的需求。选车、穿搭、与城市生活方式的融合,都让骑行的意义更为丰满。

“任何运动里,只要涉及消费,就会有鄙视链。”Damon觉得,鄙视链不是真的鄙视,而是能通过一个骑友的配置、技术基本锁定对方是在哪个层级上。而且,这种鄙视链不是价格崇拜,而是车的档次和人的技术够不够适配。

他举例,骑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年纪较长的骑友,看起来特别朴素,但从车的细节能看出来对方一定是老炮。“上了锁鞋的一看就是厉害的。因为上了锁鞋中途停车时不能把脚拿下来,很考验技术。”

车的细节,也就涉及改装。根据自己的需求,车上的任何一个零件,爱好者都可以自行选择,后续也能根据骑行体验进一步细化。Damon还会为车做Fitting。“就是根据身体数据和车的数据进行匹配。做Fitting的店会看你的骑车姿势、腿长、胯高、肩宽、臂长、上肢的柔韧性,在身上定点位,传到电脑里,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根据结果调整脚踏、坐垫的角度,车把的长度、座椅的高度等等,精确到一个小数点之后。”

看到圈子在扩大,张俊觉得很开心。“我认为骑行本身在装备上不应该有鄙视链。之前有人说准备入坑骑行,但是因为预算有限被劝退了。我跟他说,1000块钱的车和1万块钱的车在骑行感受上确实有差别,但是用1000块钱和1万块钱追求到的快乐是平等的。”

装备在溢价,在成为文创和奢侈品。回到本质,在爱好者眼里,简单直接的公里数崇拜、纯粹的运动体验、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才是骑行圈应该较量的东西。

毛利低、重资产、淡季长,

需求大到一车难求,自行车市场真的火爆起来了吗?在祝阳眼里,卖自行车是一门苦差事。

祝阳在北京拥有三家大行自行车直营店。开自行车店是重资产生意,每家店的面积在100平左右,租金一年40万,店内还要配备两位技术人员。“事儿多,累,工作时间也长。”卖出一辆大行,毛利大概10%。祝阳说,直营店的售后服务是免费的,不像有的经销商后续保养和维修会收钱。所以,卖出一辆车,就等于欠下一堆售后债。

孙璐的店主营户外运动用品,包括露营、飞盘、骑行、滑板、飞钓等等。对于自行车不赚钱这一点,他深有体会。“自行车是我们店里所有东西里面毛利最低的。”他说,进口品牌毛利在20%左右,国产品牌毛利在30%-40%,但是单价太低,“2000块钱的车,即便40%的毛利,800块钱,也就那么回事。”相比之下,他店里一块飞盘的毛利有70%,远超自行车。

从业15年,祝阳对当下的骑行热潮态度冷静。“销量确实上浮了,客户多了。但是工厂的货跟不上。拿我们的品牌来说,复购率也不高。”而且,卖自行车的旺季很短。“严格来说一年只有四五个月是旺季,夏天和冬天都是淡季,冬天可能半个月都卖不了一台。也就是说一年中有半年是在放假,在亏钱的状态。”祝阳以前有五六家店,陆陆续续关到只剩三家。“肯定不可能再开新店了。前几年共享单车冲击的时候,各个店都在赔钱。现在也只是表面看起来火爆而已,实际上也就是把以前的库存清了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自行车协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指出,自行车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同时,自行车以及其他耐用消费品的出厂价仅同比上涨0.7%,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成本上升、疫情防控影响、物流运输、出口不确定性增大等重重困难之下,行业整体处于低位运行。

自行车本身难赚到钱,从业者看向了更有想象空间的衍生消费。

孙璐说,综合性的城市运动、户外运动品牌反而和骑行结合得更为紧密,所以在服饰类上有一定的发掘空间。“利润也比较可观,是正常的服饰行业的利润水平。”上文提到,城市骑行爱好者更倾向于围绕着自行车本身做一些个性化的自我表达。除了服饰还有配饰,铃铛、车把、杯架、包等等,需求量也是水涨船高。

“这些基于生活方式所产生的装饰性需求和功能性需求的配件,市面上做品牌的很少,大家都是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在DIY。但小商品的利润很好,增长潜力也比较大。”在和资本的接触中,孙璐了解到,资本方面还是更看好卖自行车。“逻辑就是,做一个自行车品牌,在市场上铺量,先不挣钱,然后再通过卖配件、配饰和耗材挣钱。就像相机市场,卖机身不挣钱,要靠卖镜头和其他东西挣钱。”

比起露营、飞盘、桨板等户外运动,骑行有一个天然的商业化弊端,就是没办法在场地这一环掘金,爱好者都是在城市内外自由骑行。就像飞盘,卖装备不怎么挣钱,但做培训、开俱乐部却有很大盈利前景。

“骑行可以当作一个入口。”孙璐解释,骑行虽然没有专门的场地,但可以承担一些点对点的引流作用。“骑行活动在个体商业圈非常受欢迎。比如骑车去打卡一些独立精品咖啡店,可以为它们做引流。通过骑行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引流,可以带动一种生活方式的流向。”不过,点对点的形式,不一定能带来收益,它更像是先把城市这潭水搅活,至于水下有没有金子,还要另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红书上的骑行爱好者 来源 / 小红书

不可否认的是,骑行不管是作为一项运动,还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它都代表了当下都市人对户外、健康以及社交的渴望需求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一车难求的情况也明摆着,但是归根结底,一车难求还是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和物流的限制所导致的。自行车卖得火,但也没有那么火。自行车卖得贵,但也没有那么挣钱。

自行车更像是一条鲶鱼,能与城市里的大多数场景结合,能盘活角落里的网红店,能带火几个地标建筑,甚至能融进露营、飞盘这种当红的户外项目。当下,对于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享受风速,留住风口,是最重要的事。

从版权开路到股价跌停,这不只是当代明诚的悲剧

一年7300%的赞助投入增幅,NBA第二大“金主爸爸”能否唤醒体育市场?

创新创业数字化营销 | 欧洲名校·内布里哈大学EMBA二期报名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本帖以Q&A方式存在,回答我所知道的事情。既然要回答问题,那势必要懂一些东西,且还要以大陆人思维模式去思考。

居住北京,2009年开始来台商务出差(每个月1次,星屋白金会员),从2014年开始长期出差(每月20天台湾,10天大陆)。直飞过,香港转机过,济州岛转机过,日本转机过,泰国转机过,各种尝试

当然,我不是旅游达人,你如果问我哪里好玩好看,我想很多游记足以满足你的要求,但是我认为旅游过程中,一些后勤和生活便利才是我们能否享受快乐旅程的关键。不多说了,在主贴中说说台湾点滴,不求覆盖全面,只求展现普遍现象(不要用极端情况PK我):

钱:ATM取款最为方便和经济。如果要用现金去换,远离机场的台湾银行(因为有手续
费),机场外的台湾银行没有手续费

吃:台湾小吃也就那么回事,别迷信。台北市全球各地美食汇集地,同时也意味着非常的中庸,或许精致但是不美味。如果你一定要大吃,台北的日本料理(除日本本岛外,最好吃的日本料理)和台南的小吃值得一试。至于那几个夜市,还是算了。台湾空气水土不错,但是食品安全和卫生,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住:台湾酒店住宿偏贵,但是普遍比较精致和干净,不同预算选择不同的价位。网上预订可以帮助你们解决大部分问题

行:捷运,大巴,高铁,的士(坐的士一定不要坐第一排)任君选择。办一张悠悠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在捷运站和便利商店办理。离开台湾的时候,只能去捷运站办理退费手续

观光:网路上各种游记已经覆盖了各种讯息。通俗讲,观光分人文和自然风景。前者我重点推荐,可以取台湾购票网站看看最近有啥顶级的艺术展或者音乐会,通常会有不错的惊喜(价格合适,质量颇高)

购物:说真的台湾真没啥购物的优势,但是有几个点大家可能没有挖掘过,我一一提醒。No.1 台湾有很多商店卖日本原产的食品、药妆和其他商品,价格不错(如果没去日本的话) No.2 台湾有几家COSTCO的商店,大部分是全球各地搜罗的性价比最好的商品,免了很多海淘的麻烦,且COSTCO可以5%退税(前提,需要有COSTCO的购物卡)。重点推荐COSTCO啦,每次回大陆,基本整箱装满。至于那些经典的手礼,1,2盒就够了,真心不值不好吃,台湾农产品不推荐购买,不是质量不行,是你买不到真货。

台北便利店(7,全家等):大家一定要善用,可以帮你完成很多事情,购买食品,高铁票,买悠游卡(有芯片的那种不能退卡费),买各类文艺观光票,电信预付卡等等

台湾人:善良慢节奏,礼仪之岛,也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典范之地。对外国人崇拜热情:西方发达国家 > 讲英语的国家 > 非讲英语其他国家 > 港澳地区。至于陆客,不在上面之列,你可以放在最前面,也可以放在最后,又爱又恨。

一时扯这么多,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在后面跟帖,能回答定帮大家。

有些东西一定要自己长时间体验才会感受真实,外表美丽的东西或许里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发坐垫多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