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旋转有四种运动常见的旋转方式

前臂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网球发旋转球质量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前臂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大学生网球发旋转球质量的研究
【摘要】:
网球发球是唯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方控制的击球方法,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的武器。因此,运动员在发球时可借助有力和准确的落点造成对方接发球困难,从而使自己获得取胜对方的有利条件。在第一发球中,运动员常常借助快速有力的平击发球直接得分。在第二发球中,运动员往往借助落点刁钻的旋转发球造成对方接球困难。快速、凶狠的平击发球在比赛中往往能直接得分,但是成功率较低,因而限制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大胆运用。而右侧切削发球和右上旋发球在实践中运用较多,特别是后者在第二发球时已被运动员广泛采用。第二发球通过高成功率、刁钻的落点、强烈的旋转等也已成为向对方进攻的开始。
在旋转发球时,手臂及手腕强烈内旋外旋、屈伸,其主要作用是使球产生强烈的旋转,它是旋转发球的基本环节。为了提高发球的成功率和得分率,一定要增加球的旋转和落点的变化,这就要增加你在发球时手腕的动作。
在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技术的教学,而轻视专项素质训练,并且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手段单一,训练负荷、周期设置不合理。基于上述的认识,研究与探讨我院学生的前臂肌肉速度力量训练与技术教学相结合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院网球学生前臂肌肉速度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调查研究和人体科学的相关理论,本文提出了前臂肌肉速度力量训练的5项指标:X120次直臂负重屈伸手腕计时(3--5千克)、X220次直臂手腕负重绕环计时(3--5千克)、X320次直臂手腕负重内收外展计时(3--5千克)、X420次直臂手腕负重旋内旋外计时(3--5千克)、X510次握力器握松计时。
2、前臂肌肉速度力量训练的安排。一次课的训练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好保持在无氧的状态下,即每个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练习速度应采用极限或次极限,每个循环之间休息时间应控制在4--5分钟之间,每周练习次数为2--3次。
3、重视发旋转球技术教学与前臂肌肉的速度力量训练相结合。前臂肌肉的速度力量的训练,能够提高旋转发球速度、成功率和增加球的旋转。实验组学生的旋转发球的成功率和球的旋转都有显著性的提高。
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前臂肌肉速度力量训练方法与技术教学有机的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发旋转球技术,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球技术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G845【目录】:
中文摘要4-5
英文摘要5-9
1 前言9-14
1.1 问题的提出9-10
1.2 研究现状10-13
1.2.1 速度力量定义10
1.2.2 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研究现状10
1.2.3 网球运动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研究现状10-11
1.2.4 高校网球运动发球技术教学研究现状11
1.2.5 网球运动发旋转球技术研究现状11-13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2 研究对象和方法14-16
2.1 研究对象14
2.2 研究方法14-16
2.2.1 文献资料法14
2.2.2 专家访谈法14
2.2.3 实验法14-15
2.2.4 数理统计法15-16
3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16-23
3.1 网球发球速度力量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和方法16-19
3.1.1 网球发球的速度力量训练的理论依据16-17
3.1.1.1 网球发球速度力量训练的运动解剖学原理16
3.1.1.2 网球发球速度力量训练的生理生化原理16-17
3.1.1.3 对不同肌纤维速度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17
3.1.2 网球发球速度力量训练方法制定的依据17-19
3.1.2.1 网球发球速度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17-18
3.1.2.2 不同阶段速度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的选择18
3.1.2.3 网球发球前臂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18-19
3.2 前臂肌肉速度力量实验结果19-20
3.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比较19
3.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5 项指标比较19-20
3.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5 项指标的比较20
3.3 发旋转球质量实验结果20-21
3.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侧旋球、上旋球的成功率、旋转的比较20-21
3.3.2 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侧旋球、上旋球的成功率、旋转的比较21
3.4 分析讨论21-23
4 结论与建议23-24
4.1 结论23
4.2 建议23-24
参考文献24-26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3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守东;赵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陆永江;柳青;郑孟君;;[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5期
张文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刘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陶志翔,祁兵,胡亚斌,裘荣,董保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杨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何杰明;何康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陈海春;[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05期
万丽丽;[J];福建体育科技;1995年01期
朱征宇;谭冬平;陈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川;[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秦鹏;[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占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韩学民;申海军;郑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叶菁;周志辉;冷波;;[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宫兵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宋元平,储庆桂,王淑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高守东;赵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鲁建仁;曹宜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黄建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高守东;滕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王艺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子文;郭义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谢云;;[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莉清;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王三保;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林莹晓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李竹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胡法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霞;许奎元;徐玄冲;董德龙;;[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冯加付;;[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阮青松;[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崔冬冬;[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舒盛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漆振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韩夫苓;[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郭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张莹;[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解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苗;[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章凌凌;[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文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周国魁;[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赵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陈兰婷;[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晖;[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陆永江;[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陈松,马启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刘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彭承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陶志翔,祁兵,胡亚斌,裘荣,董保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刘青,唐小林,王良佐,张琪;[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杨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魏高峡;李佑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刘淑慧;赵国瑞;王惠民;张全宁;张绍颖;;[J];体育教学;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兴;;[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志翔;[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振;[J];网球天地;2002年04期
张奔斗;;[J];网球俱乐部;2007年05期
何龙;;[J];网球俱乐部;2008年Z1期
MO;;[J];网球俱乐部;2009年03期
;[J];体育博览;2010年11期
;[J];网球天地;2004年08期
;[J];科学健身(时尚健身);2008年06期
吴斌;张丹;;[J];网球俱乐部;2009年03期
;[J];体育博览;2010年02期
李硕;;[J];网球;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道义;;[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吴松伟;;[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杨梅;;[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斌;[N];中国经营报;2010年
吕立祥;[N];中华建筑报;2011年
罗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公兵 王集旻
李鹏翔;[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崔吕萍 陈杰;[N];北京商报;2011年
刘颖余;[N];工人日报;2011年
耿诺 赵鑫 王波;[N];北京日报;2005年
张斌;[N];中国经营报;2010年
董昆;[N];北京商报;2011年
潭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哲生;[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陈曦;[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梁成军;[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周桂琴;[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陈亮;[D];苏州大学;2013年
杨勇涛;[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艳松;[D];西南大学;2011年
张建磊;[D];温州大学;2011年
梁枢;[D];山东大学;2011年
黄春鑫;[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王傲;[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马海;[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陶小纯;[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杨艳;[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卢振宇;[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周盼盼;[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常见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常见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下旋球技术在网球运动中的运用(3)2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下旋球技术在网球运动中的运用(3)21
网球反手削球技术的教学环节调查研究;罗文,白雪冬;(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101;网球是一项激烈的隔网对抗性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有;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校网球队的1;表1实验对象基本情况;组别平均年龄(岁)标准差;总体;17.5;16.2;16.8;3.5;1.2研究方法;1.2.1文献综述法笔者通过查阅数
网球反手削球技术的教学环节调查研究罗 文,白雪冬(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101) 网球是一项激烈的隔网对抗性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体能,同时也要求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全面的技术,灵活的战术等等。中国有句古话:/艺高人胆大0这告诉我们,要想在比赛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有比较全面而可靠的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无论是高水平选手还是网球的初学者,都需要学好各项基本技术。在网球各项基本技术中反手切削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优点在于既具有进攻性又具有较好的防守性。因此,掌握好这项技术对于网球选手是至关重要的。以前很多的文献认为反手切削球技术的重点环节是在击球时手臂的动作,强调的是球拍与球接触过程中,使球与球拍的摩擦从后部移动到球的底部,从而产生下旋。本文要阐述的是网球的反手切削球技术,需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方法和完整的挥拍过程来加大击球的力量。因为没有强有力的挥拍就不可能击出高速、有力的 下旋球,而且球的旋转又取决于挥拍的路线和击球时球拍和地面的仰角角度,只有注意了以上这些技术环节才能打出强而有力的反手切削球。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校网球队的16名队员,其中男队员8名、女队员8名。年龄平均数为16.8岁,女队员年龄平均数为16.2岁;男队员年龄平均数为17.5岁。标准差为1.4岁(表1)。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组别平均年龄(岁)标准差男女总体17.516.216.8433.5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综述法 笔者通过查阅数十篇有关网球切削球技术的文献资料,以其了解网球切削球技术教学的重点环节,检索有关切削球技术教学的重点环节的文献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阅读大量国内、国外的文献资料、著作、期刊这些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依据。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获取网球切削球技术教学方面的信息,本人走访了原国家队教练、国家少年队教练、北京体育大学的多名教授、老师。1.3 实验法1.3.1 实验过程 采用抽A、B签的办法将队员平均的分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间的男女比例相同,每组为8个人。在训练量与强度相同的前提下,施以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效果的对比分析。两组一组是练习下旋球,在整个练习中为了能更好的判断球的旋转将采用红黄相间的训练球。试验组与对照组所不同的是试验组加入针对技术动作中的两个重点环节即挥拍动作和击球时球拍与地面的仰角角度而制定的专门练习为反弹击球练习。在试验前,先在各组内进行一次多球30个球P组技术测验,统计两组球员下旋球的成功率。经过三个月的练习后,再进行一次多球30个球P组的技术测验,统计两组球员下旋球的成功率,并将两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共同的训练部分:准备活动、手感练习、结束部分。1.3.2 实验组练习方法1.3.2.1 观看切削球录像 心理学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学习70%是通过眼睛的观察,因此,在练习之前教练员将世界顶尖选手的切削球技术录像给运动员们播放。在观看过程中,教练员进行必要的、简短的讲解,使运动员进一步理解切削球技术动作结构要领。而后,要求运动员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切削球的技术动作。教练员用录像机拍下每个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而后进行播放集体讨论每一个运动员技术的优点和缺点,使运动员建立起自己切削球技术动作的表象。1.3.2.2 徒手挥拍 徒手挥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训练方法,要求运动员把自己假想成处于击球状态中。其原理是,想象击球技术在大脑里面建立一个概念,建立一些程序,不断的思考,慢慢的进入人体自动化状态,通过徒手挥拍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首先,找到自己的起点)终点,想象自己的挥拍轨迹,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想象就是把正确动作概念输入到人的潜意识。其次,想象来球的高低变化,调整自己的挥拍高度去击球。根据不同的来球调整自己的步伐。最后,想象在发力点上发力,当放松通过转身带动手臂向前挥出,在击球点上,用/爆发力0击球,用全身的力量去击球。特别注重挥拍后的快速挥送并逐渐增加速度。通过徒手挥拍训练,运动员能够很好的掌握技术要领。能对教练员所教授的知识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领悟。对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结构有很好的作用!教练员将同学分成两个人一组,一个同学先挥拍20下,另一名同学在旁边观察,并通过观察,对挥拍同学的技术提出自己看法和建议。然后相互交换角色。教练员分别来到每个组,通过观察以及同学间的建议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每次课挥拍100次。1.3.2.3 切削球的手感练习 手感的含义:手感分为外在客观反映和内在主观感觉两部分。外在客观反映是指一个运动员在掌握了各个击球动作、调节方法,处理不同来球时(包括不同力量、落点、旋转、节奏的球)都可以合理、准确地将球回击到自己所想打的位置上去。内在主观感觉即是球感,指运动员在击球时对各种来球的感知程度和对自己击球过程的感知程度。这种感知是具有可控性的,并且这种感觉是与客观实践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手感训练的意义:训练手感就是要提高运动员在实践中感知、调节和处理球的能力。虽然手感在各种旋转球和放小球方面反映较为突出和明显,但并不能将它仅仅局限在这两方面,运动员在做任何击球动作时,都包含着手感的作用,因此一定不能把基本功训练与手感训练截然分开,更不能将其对立起来。好的手感是又快、又好地掌握基本功的先决条件,而在基础训练中抓好手感训练,对迅速掌握提高基本技术以及比赛中技术水平的稳定发挥也是必不可少的。放松问题放松是培养良好手感的先决条件。因为运动员挥拍击球时,缠绕在肌纤维外和埋在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会随着肌肉运动产生的压力刺激而兴奋,这个信号经神经系统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动觉细胞,通过分析综合,来感知击球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情况,这就是本位感觉。大脑皮层通过本位感觉和视觉、触觉、内感受器的相互作用,才能随环境的变化调节肌肉的动作,实现击球动作的精确和协调。因此击球前越放松,击球时神经末梢受到压力刺激产生的兴奋就越 强、越清晰,大脑皮层对此感觉才能迅速、准确地分析,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就高,击球时的手上感觉将得到加深。开始进行切削球训练时,要求两名同学一组,相互隔网站立。一名运动员进行切削球练习,另一名同学进行喂球,保持回合,每组20次,然后换另一位同学练习,一共练习4组。要求切削球的落点在发球线里,不要求运动员发力击切削球,主要体会在放松状态下击切削球的手感。同时,教练员巡视并及时纠正同学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1.3.2.4 进攻性切削击球练习 在球网上方拉设一条高于网50 cm的绳子,在距离球场底线2.5 m处放置一条横线。由教练员送球,送出中场球或者前场浅球,队员掌握好时机进行切削击球,并随球上网。要求回球低于球网上方的障碍绳,并且回球落点在横线与底线的范围之内。这就迫使队员击切削球时回球的水平速度加快、下旋更加强烈、更具有进攻性、给 对手造成更大的回球压力。通过练习,使运动员逐渐体会进攻性切削旋球的击球部位,击球高度,挥拍角度,用力大小及步法移动等,建立规范的进攻性切削球技术动作。在练习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引拍的时间和挥拍的路线。1.3.2.5 防守性切削球击球练习 在球网上方拉设一条高于网60 cm的绳子,在距离球场底线1.5 m处放置一条横线。由教练员送球,送出的球角度较大,速度较快,是运动员处于被动形势下回球。要求回球高于球网上方的障碍绳,并且回球落点在横线与底线的范围之内。这就迫使运动员回球的腾空时间较长,落点较深,不给对手进一步的进攻机会。同时,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复位,使自己摆脱被动的形势。通过练习,使运动员逐渐体会防守性切削旋球的击球部位,击球高度,挥拍角度,用力大小及步法移动等,建立规范的防守性切削球技术动作。由于防守性切削球是在被动情况下使用的一项技术,因此,练习中对送球的技术要求较高,一定要是运动员处于被动情况下进行切削球练习才有意义。1.3.2.6 变换比赛节奏的切削球练习 运动员利用切削球技术来到达变换比赛节奏的目的。比赛中,适当的变换比赛节奏可以使对手回球质量下降或者主动失误增多。练习中,两名球员相互拉球,一名同学始终采用上旋击球技术,另一名同学练习切削球技术。当练习切削球技术的同学听到教练员随机给出的口号后,就采用切削球技术来变换比赛节奏。通过练习使运动员进一步体会切削球在比赛中变换比赛节奏的能力。1.3.2.7 吊球提拉练习 用有弹吊绳将红黄相间的彩色球吊起至击球高度,全方位反复体会击球时球拍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和球触球拍时的感觉,并有意识地不断调整球拍与地面的倾斜角度,观察球被击出后的变化。1.3.3 对照组练习方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须分析下旋球的技术特点,进行一般的没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要求运动员任何球都采用下旋技术击球。并不强调打下旋球的适当的时机和优势。1.3.4 测验方法 采用送多球的方法,由教练向指定方向送球,运动员用下旋球技术击球,30个球为一组,打直线。计算进入指定区域的成功率。1.4 数理统计法 所获得的实验数据由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 2 结果与讨论2.1 实验结果 按所设计的练习模式,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进行一次多球形式30个球P组的技术测验,统计两组球员在测验中切削球的成功率,并将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下表:表2 实验结果组别初测成功率终测成功率试验组对照组均差18.517.70.825.519.36.2从表中看出,经采用该方法训练后的试验组在技术测试中切削球的成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在训练中针对切削球技术动作中的重点环节所应用的两种练习方法使得切削球技术动作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对照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在测验中的稳定性低于试验组,击球的成功率也较低于试验组。2.2 技战术讨论2.2.1 过去关于切削球的认识 以前较多的文献认为切削球技术的重点环节是在击球时做向下切削动作,强调球拍与球接触过程中,使球与球拍的摩擦从球的/10点0摩擦到/5点0的位置,从而产生下旋。由于网球的球拍和球较重,球在飞行中速度较快,因此只用手腕或者前臂的动作来打切削球是很难达到网球所需要的预期效果。2.2.2 球拍与球接触的角度 通过设计针对练习切削球的训练方法,分析切削球的技术特点,得出由于在打切削球时球与球拍接触的时间极短,只是一瞬间,因此接触的过程几乎就是一个碰撞的过程,所以要想产生下旋,就必须注重球与球拍接触的瞬间球拍与地面的角度。只有把球拍的角度控制好才能产生想要的下旋。所以控制击球时球拍与地面的角度是击切削球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2.2.3 技术结构与击球力量 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比赛中球速越来越快,力量越来越大,所以在打切削球时应该注重挥拍和转体的作用。击球的力量取决于动作结构的完整。没有强有力的挥拍就不可能击出有威胁的回球。所以挥拍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击出球的质量。因此挥拍的动作是击切削球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综上所述,在网球切削球过程中过多的使用手腕做切削球动作是不对的,在整个网球击球过程中应该注重前期的挥拍动作和击球时球拍与地面的倾斜角度。2.2.4 切削球的战术 切削球在比赛中的战术运用有3种情况:2.2.4.1 防守作用 比赛中,为了使对手回球失误或者降低回球质量,从而大角度调动对手奔跑,使对手处于奔跑中击球。所以,在被对手大角度调动不得不处于奔跑状态中回球时可以采用切削球技术来加大自己的防守区域,同时由于防守性切削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较长,所以使得运动员有充分的时间复位,来准备下一次的击球。使得运动员从被动的状态转换到相持的状态。2.2.4.2 进攻作用 比赛中,切削球的进攻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运动员采用了发球上网的战术时,可以采用切削击球而后随球上网。因为切削球的特点前冲快、弹跳低所以对手很难打出有质量的穿越球,从而使得发球上网的战术可以出奇得分。另一方面,运动员采用切削球技术控制球的落点和线路使得对手的击球状态始终处于被动地位。2.2.4.3 控制比赛节奏作用 切削球的回球节奏可快可慢,并且回球速度的可控性较大。因此,比赛中通过恰当的使用切削球技术来控制比赛节奏,使得对手的击球节奏被破坏,从而迫使对手回球失误或回球质量降低。这样在比赛中掌握了比赛的节奏也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性。2.3 教学训练讨论2.3.1 表像教学法 与以前的切削球技术教学方法相比较,实验组教学采用了表像教学法。表象之所以具有提高运动水平的功效,是因为运动员做表象练习时,利用了和运动有关的各种表象反馈信息,对运动技能认知因素进行了适当的编码和复习,因此,动作技术的学习,不单是对肌肉活动训练,而且是对大脑的心理机能训练,如在实验组教学中,讲/切削球技术0,实验组学生头脑中就出现/切削球技术0动作形象,并产生相应的肌肉感觉。因此,表象训练能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并借助于自己语言对动作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了语言暗示的作用。同时,通过观看切削球录像、回忆动作过程,呈现动作表象,同样会起到强化动作的作用。再加上表象训练时伴随的词语暗示,有助于在两个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切削球技术动力定型。2.3.2 集体讨论教学 集体讨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动创造性思想,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讨论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切削球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集体讨论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中的优缺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或更正,能够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而通过交流教师也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2.3.3 循序渐进 学习切削球技术的过程应当由简入难,在学习切削球技术的初期,首先,应当在整体上建立起正确的技术结构,不要过分的强调细节。当整体的技术结构正确时,运动员在击切削球练习时不建议发力击球,而要培养良好的手感,在手感渐渐形成的基础上,发力由轻到重逐步增加。2.3.4 建立目标 由于切削球这项技术功能的多样性。练习前,要向运动员明确练习的主要目标。使训练的针对性加强,提高训练的效率。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抓住动作的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来强调,而不是泛泛地介绍。使运动员从学习的开始阶段就知道应该练习和注意什么,有的放矢,从而达到缩短动力定型的教学目的。训练时明确每项训练的任务以及数量,这样可以增强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2.3.5 启发型教学 让运动员参与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在能力参差不齐的组中采用因材施教法,以保证每个学员得到足够的锻炼。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法:普通教学法(当教练员示范和教击球动作时不分解击球动作)或分解教学法(教练员将击球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有助于领会)。2.3.6 因材施教 网球是一项开放性技能的运动项目,形式(技术)应服从于功能(战术)。训练前要了解将要采用什么教具(球、场地)并以此为依据备课,让备课符合学员们所处的学习阶段(认知阶段、表象阶段、定型阶段)和每个学员学习方法(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以便课前为学员确定内容和目标。当运动员是一个初学者,最好使用分解数学法。当运动员是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目标难度大,最好使用混合教学法;分解和整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3.7 两种教学的比较 传统的切削球教学模式注重于技术的规范性。这就使得教学程序和手段就显得呆板。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运动员在初期击球的成功率很低,这样会造成运动员的畏难情绪。通过灵活地改变教学难度,以及创设有利于鼓励学生的教学条件等手段,其目的就是力图纠正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阶段的艰难期,能够正确、快速、有效的掌握切削球技术。在教学训练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相同,但在训练方法上不同,使得两组学员通过不同的技术训练方法,得以进行最后的技术比较。 3 结 论1)切削球技术教学易从简入难、从近到远、发力渐增。2)网球切削球技术教学的重点环节是击球时球拍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以及挥拍方向。3)在切削球的练习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使用手腕力量,并按照技术重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专门性练习,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4)网球的切削球是需要通过整个挥拍过程来继续击球的力量。没有强有力的挥拍就不可能击出高速、有力的回球。所以挥拍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击出球的质量。参考文献:[1]丸山薰(日).网球技术图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62.[2]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6.[3]陶志翔.网球运动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5.[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2).[5] ITF高级教练员手册[M].中国网球协会,.[6]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中学教育、下旋球技术在网球运动中的运用(3)21等内容。
 ? 3 3.1 下旋球技术 ???...? 13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下旋球技术在网球运动中的运用许乾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网球运...  3 比赛过程中,一名运动员球拍减震器意外掉落到对方...下旋球、侧旋球、复合旋转球 网球比赛的三大要素:...速度 网球技术主要运用的生物力学原理:力量、运动定律...  3 比赛过程中,一名运动员球拍减震 器意外掉落到对方...触球、随挥和还原 网球的旋转运动:平击球、上旋球...速度 网球技术主要运用的生物力学原理: 力量、运动定律...  3、网球比赛中,短盘是指 6:6 平局时,打 12 分...35、双打运动员一般运用 截击 技术比较多。 36、当...32、 下旋球 下旋球是由于球拍向下摩擦整个球体,...  第三节 第四节 网球技术的基本原则 网球技术的评定...击球的落点、击球的旋转五个方面阐 明了网球运动...总之,我们在研究和运用这一基本原 则时,应自觉地...  网球运动中的上旋球是由球拍稍前倾,从下向前上方擦...3. 接发球的技术要领有哪些? 答:①从球离开发...答: 1 使用大陆式握拍;2 用指尖轻轻拿住球,抛球...  关于网球的知识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1、网球比赛中,一局为 ...76. 发球技术一般分为下旋发球、平击球、上旋球 3 种发球。 77.发球员因...  (1/2 台不定点) 教学 1、锻炼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下旋球技术技巧 3、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推挡的技术...当球下落至球网上沿高度时, 手臂至左上方向前下方...  2、网球比赛中,一盘为6局必须是净胜 2 局。 3...35、双打运动员一般运用 截击 技术比较多。 36、当...32、 下旋球 下旋球是由于球拍向下摩擦整个球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旋转有四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