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自我塑造身心和谐的如何塑造大学生形象论文1500字

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分析--《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9期
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对自我和谐的概念、理论及测量工具进行阐述,并根据已有文献对自我和谐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展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844.2【正文快照】:
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我和谐的研究对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1概念和理论1890年,William 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中批判了对自我的人为割裂,认为个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俊生;肖海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赵冰洁,陈幼贞;[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刘军;范喜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王海荣;;[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尚晓燕;;[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王登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沐林林;王文娟;袁娜娜;;[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王登峰,崔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王登峰,崔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王雪;王景芝;杜明颖;;[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吕亚妮;烟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徐姗姗;闫艳;黄凤鑫;;[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杨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2期
杨琳娜;刘春艳;;[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郭伟斌;;[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唐梅;周仁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王登峰;;[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王明琼;王所荣;王艳杰;严璟;;[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郭志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王军;;[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孟秀红;何成森;;[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二辉;[D];西南大学;2011年
王晓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建明;[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庹焱;[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周永康;[D];西南大学;2008年
刘邦惠;[D];西南大学;2008年
姜峰;[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万增奎;[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程科;[D];西南大学;2009年
张瑾;[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玮;[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邢云妹;[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陈盛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马金保;[D];西北大学;2011年
高东丽;[D];西北大学;2011年
徐敏;[D];河南大学;2011年
何敏;[D];河南大学;2011年
韩荣涛;[D];河南大学;2011年
王芳;[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薛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俊生;肖海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余国政;尹春霞;;[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邢强;唐志文;黄裕兴;;[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陆璐;姚本先;;[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辛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张殿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李业平,何思忠,凌云熹,朱剑云,查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李志凯;崔冠宇;赵俊峰;张香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何昭红;梁永锋;周建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王海荣;;[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薛本洁;张静;;[J];全科护理;2010年16期
蒋灿;阮昆良;;[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张燕平;王玉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谢四元;张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付伟;雷蕾;于增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22期
邢强;唐志文;黄裕兴;;[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张玲;陈家麟;;[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张莉莉;张小龙;;[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胡琳丽;;[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张玲;陈家麟;;[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道阳;高洪波;姚本先;;[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隋光远;吴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滕建荣;;[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孟秀红;何成森;;[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东明;张珍;赵永刚;董智恒;周宝卿;李丽琴;;[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包陶迅;;[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陈斯君;;[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晏双平;甘霖;张进辅;;[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闫琼;王有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熊强;徐学俊;;[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朗;[N];人民日报;2005年
王静;[N];石家庄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峰;[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高琦;[D];山东大学;2011年
乔云雁;[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帖彦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何敏;[D];河南大学;2011年
薛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亚杰;[D];天津大学;2010年
陈盛科;[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傅凌海;[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唐洁;[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施侣婴;[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李婷;[D];广州大学;2012年
陶文静;[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自我剖析层面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兵家常胜之道,不仅在古代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应该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学生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论文网 /9/view-4080448.htm  [关键词]心理健康 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的偏差 塑造健全人格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各个专家都有着自己的研究和看法。总的来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通常表现为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适当的情绪反应,健全的意志品质,正确的自我意识,完整的个性结构,协调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   我国的傅连璋教授则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1、身体器官发育正常,没有疾病,功能健康。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并能吃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能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1]这就突出强调了心理健康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较大的起伏。在心理上的跨越体现的尤为显著,如专业化的学习方向、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自主化学习方式等学习方面有了改变,心理就会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而在此期间,个人的心理将会出现较大的起伏;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变、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等方面也会使心理出现波动,然而这些波动还不会是小幅度的。   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多数大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而对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调查显示较多的大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有些学生甚至由此而一蹶不振,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严重失败地位,这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来说极其不利。那么,学生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较好地认识自己,从而顺利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剖析自己,认识自我,定位自己。   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学生的心情会随着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时的吃力,而越来越烦躁,此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缩小的社会,这就涉及到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别人的感受他们很少考虑,冲动也是常有之事。另外社会上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容易带来学生间的信任危机。因此,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积极乐观地接受自我,这才是最明智的态度。   二、如何进行自我剖析   (一)性格因素分析   一项调查显示,一个表面上性格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一般来讲给人的感觉是没心没肺。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被表面的坚强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表面看似坚强的人内心越脆弱,因为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恰恰掩盖在坚强的外衣之下。所以有时候这种伪装的坚强甚至会被自己怀疑,就连自己也认为自己的种种做法毫无意义可言,但常常是在下定决心去改变时却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自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能扛得住任何刺激或打击,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与保护的人。   案例(主人公孙明(化名),大学生。资料来源于网络):从小到大,在学校和在家孙明扮演的角色截然不同。在家里,他是不经世事的孩子,在父母眼里,他什么都不会做也不能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形象是弱者;在学校,他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他是班长,在同学眼里,他很坚强能扛得住事,所以也就对他的付出习以为常。可是长时间这样使他身心疲惫,不想再成为强者,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脆弱,他需要大声向界呐喊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是这些委屈只能藏于心底,同学看到的依然是他的乐观与坚强。   从孙明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明不是一个弱者,但也不是一个强者。表现在外人面前的乐观坚强背后充满了委屈和泪水。孙明的做法可能不是一种正确的减压法,可他心里明白: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是却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去对待。总之,不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是正确的。   (二)学习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通常是指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它既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不同,也与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学习不同。   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各门科学知识,是源于前人研究成果的间接知识经验。当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有时也会通过实践去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的实践活动不同,它带有一定的学习目的。   2.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为指导。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系统地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在较短的时问内收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3.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主要任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的主要任务。   4.以学校的班级为单位。班级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它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学生的学习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既有同其它学习相同的普遍性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如果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人化;如果只是把学生当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去灌输,学生的学习将会很被动。   姚梅林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也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即:1、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前人的经验;2、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2]   虽然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生活能力。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的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学习与接受,这样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才会好。   (三)人际交往能力因素分析   由于大学生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对于人际交往也必然会有一定的障碍,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生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既是校园内的交往主体,又是缺乏经验的个体,他们的人际适应困难,人际交往问题突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3]   人际交往态度由性格决定,与人交往贵在主动。想要更快融入集体,拓宽人际关系面,必须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际关系。当然,在社会生活中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解决的。任何事情都不能缺少主动:对冲突的原因主动弄清楚、对自己的错误主动认识、对自己的错误主动面对,才能主动地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可能,对自我进行剖析,能够从许多方面入手,当然,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去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以上仅仅从三个方面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为大学生的自我剖析提供一些意见与看法。   三、自我剖析的偏差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剖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独立进行自我剖析。但是大学生自我剖析的偏差是在认识自己的同时相伴产生的:   1.过度的自我接受和拒绝;   2.过度的自尊心和自卑感;   3.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偏差:①“自我中心主义”倾向;②过分的独立意向;③过分的依赖心理;④不当从众行为倾向;⑤过分追求完美。[4]   各种报刊杂志中经常报道,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从外部环境看,大学生的心理受到了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的影响,大学生要想有较好的发展,必须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其生理、心理在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出现很多矛盾和冲突,理想与现实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四、结束语   对自我进行深刻剖析,正确的认识自我,会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进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平衡灵活地进行交际和接受新事物,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走好人生之路。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心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把智慧和能力成功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从而使自己积极主动的融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生活,为成功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熊建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程》齐力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3]《学习心理学》姚梅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心理学》.杨永明、王有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哲管院 辽宁沈阳)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客服电话: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在线投稿: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宿舍人际关系是其中较特殊的一种,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大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占整个课余时间的80% 以上,宿舍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和谐的概念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罗杰斯提出。他认为,自我和谐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是在自我认知之后形成的一种悦纳自我、和谐发展的精神和品格。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自我和谐因素是否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呢?如果有关系,又存在何种相关呢?本研究以新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拟对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中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39人;大一学生53人,大二学生101人,大三学生44人,大四学生52人;文科学生116人,理工科学生134人;城镇学生63人,农村学生187人;独生子女35人,非独生子女215人。
  (二)研究工具该研究采用了《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由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杨荣根据郑日昌老师等人编制的同学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改编而来,采用五级评分制。此量表有交谈、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4个因子,通过统计用来诊断宿舍人际关系的质量。
  《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王登峰编制的量表(SCCS),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点式(1~5)评分,其中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三)数据处理该研究以寝室为单位随机发放问卷,回收后用EXCEL和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采用了频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斯皮尔曼积差相关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总体状况描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乡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为:困扰较少的学生有58.4%,有38.4%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困扰,困扰严重的有3.2%。
  (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状况的差异分析寝室人际关系及其各因子在性别、专业、年级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性别、专业和年级不是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在城乡上有显著性差异。
  尤其在交谈和交友二因子上,农村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5),并且在交友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O1)。
  总体上,寝室人际关系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人际关系的待人接物因子上,非独生子女寝室人际关系显著好于独生子女(P&0.05)。
  (三)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分析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我的灵活性维度在性别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O1)。
  大学生在文理、城乡、独生与非独生的三个维度与自我和谐及其三个因子上未显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文理、城乡、独生、非独生等维度可能不是影响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
  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在年级上无显著性差异。但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在自我和谐的刻板性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大一、大二得分均高于大三(P&0.05)。
  (四)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质量的相关分析对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各项因子与寝室人际关系及其各项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困扰度相关非常显著(P&0.O1);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灵活性与寝室人际关系的交谈和待人接物因子相关显著(P&0.05),但在交友和室友支持上未显示显著性的相关。从结果可以看出自我和谐程度高的大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度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对寝室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很大。谐能够解释人际的23.1%,交谈的26.4%,交际交友的18.7%,待人接物的12.7%,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其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联合预测能够解释寝室人际关系的26.2%、交谈的30.8%,交友的21.7%,待人接物的15.7%;另外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可解释室友支持的10.8%。
  2.以自我和谐各维度为因变量,寝室人际关系各维度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表5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有寝室人际关系中的交谈因子进入了以自我和谐、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对自我和谐的影响最大,分别解释自我和谐的29.6%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的26.4% 、A我的刻板性的4.8% 。
  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只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交谈维度上存在相互影响,即大学生如果对自我不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灵活性不高,就会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质量。
  三、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差异分析大学生寝室人际困扰度在城乡维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尤其在人际均分和交友两个因子上,农村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显著差于城镇学生,这与高亚席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中的结果是一致的 。说明农村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更多的困扰。可能是因为农村学生从小接触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当进人大学后,发现与城镇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感到自卑,产生人际闭锁。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寝室人际关系上并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但在待人接物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差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与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只顾自己很少考虑到别人,待人接物方面能力差些。
  (二)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差异分析总体上,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具体到三个因子上,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这可能是由男女的个性差异造成的,与男生相比,女生一般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期望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一般容易对自己不满;在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反向计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即预示了男生自我和谐的刻板和僵化比女生高。这可能与社会赋予男性的角色有关,与女性相比,一般赋予男性的责任大,男生潜意识里承担的责任比较多,压力大,做事比较刻板,不如女生灵活。
  从专业、城乡、是否独生的三个维度上来看,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三个因子在这三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文理、城乡、是否独生等维度可能不是影响自我和谐的关键因素。
  从年级而言,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上无显著差异,而具体到三个因子,在自我的刻板性因子上,大一&大三、大二&大三,差异显著(P&0.05)。李彦章的研究也表明类似的年级差异。大一、大二在自我和谐的刻板性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大三,这可能是因为大三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又经过两年的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所以与大一、大二的学生相比能力也就比较强、更灵活些。
  (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对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各项因子与寝室人际关系及其各项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困扰度密切相关(P&0.0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对寝室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很大,这是因为自我和谐程度高的学生,能够对自我及自我与经验之间有合理的认识,更容易体验到快乐等正性情感,从而能够促进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即对经验有不合理期望,其外在表现就是不自信,因此与人交往中会不自然,其人际困扰度也就高;自我的刻板性因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刻板性高的人,往往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难与别人融合,其人际关系困扰度必然也高;自我的灵活性与寝室人际关系在交谈和待人接物的因子上呈显著相关,这是因为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越刻板和僵化,因此在与人交谈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够游刃有余。
  (四)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寝室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1.以寝室人际关系各维度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和谐各具体维度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发现,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是具有显著性意义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它所产生的症状更多地反映了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
  &自我的灵活性&与敌对和恐怖的相关显著,可能预示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以交谈因子为因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说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对交谈有重要影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越能接纳自我,外在表现就比较自信,在与人交谈时,一般能清晰地向人传达自己的意思,也能够很好的倾听别人。
  灵活性高的人,他们总是能够恰如其分表达自己。
  以交际交友因子为因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如上面所分析,个体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在交际交友中会显得大方自然,热情地参与社交活动,而灵活性不高的人,在集体活动或陌生场合会比大多数人更为拘谨而表现出不自然。
  以待人接物为因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人一般容易对自己做出消极的或否定的评价。在与人交往时,也总是特别小心,甚至不惜故意做一些细节方面的事以得到对方赞美,获得内心的平衡。
  灵活性不高的人,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他们在待人接物时总让人感到一些做作,一种虚伪在里面。别的人就可能对他回报以冷漠、排斥,甚至是厌恶。
  以室友支持为因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说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室友支持有影响。如上面所分析,个体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更容易获得正面的、积极的情绪,这样的一个人总是给周围人带来更多的快乐,所以也更容易受到身边人的青睐。
  2.以自我和谐及其各维度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在以自我和谐、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只有寝室人际关系中的交谈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的意义。
  说明交谈对自我和谐有重大影响。如果大学生在与人交谈时能清晰地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意思,也能够很好地倾听别人,那么就容易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自我;而不善于交谈的大学生在交往时容易感到紧张,对自己的不自信也会大大降低与人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更容易产生烦恼和难以排除的苦闷,与周围同学相比也感觉自己是无力的,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很不满意,人也会慢慢变得刻板。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我们的服务
客服经理咨询电话:025- 客服经理咨询QQ
客服经理咨询Email:
建议及投诉电话:025- 建议投诉QQ
建议及投诉Email:
期刊合作QQ
期刊合作Email: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号码:苏ICP备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人格塑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