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中的自救的学习审计开题报告怎么写写

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事件:洋务运动(2分)。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2分)(2)时间:1911年(2分)。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分)。(3)两面大旗:民主(1分)、科学(1分)(4)主题:近代化的探索(意思相近即可,2分)。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依据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依据教材可知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打着“自强”与“求富”的口号,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第(2)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指的是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我国存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3)问,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蔡元培”“胡适”“陈独秀”等信息可以推断出材料阐述的是新文化运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主要考查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洋务运动的评价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评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的认识: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地主阶级不可能完成自救。2.改革既需魄力也需毅力。 3.改革既要布新更要除旧。 4.改革成功必须以国家民族的独立为首要前提,以优越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中国近代化必须在取得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近代化: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治民族化,即资产阶级的民族取代专制独裁。思想文化现代化,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取代封建思想。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洋务运动:1、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2)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创办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2、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3、失败的原因:(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2)顽固派的阻挠。(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4)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626917729215444317966119273019791  半岛网11月1日消息 在遇到火灾等时,如何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今天,青岛市政府办、黄岛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在利群长江购物广场组织开展应急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活动,并现场组织了灭火器操作、火灾科学逃生、高层缓降滑道使用和心肺复苏急救等演示科目,此外还通过发放资料、现场咨询、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市民进一步了解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防范、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现场为市民发放宣传资料
  活动形式多样 增强市民感性认识
  活动现场以高层起火为模拟背景,组织了灭火器操作演练、火灾科学逃生、高层缓降滑道使用和心肺复苏急救等演示科目,并安排现场市民互动体验。同时,通过播放应急宣传口号、公益宣传片、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防范、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卫生、消防、环保、通讯等应急专业车辆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在现场进行了装备、设施的展示和讲解,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感性认识。现场500余名市民积极参与互动。
  此外,市政府应急办还组织开展了《中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动员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并在各类户外显示屏播放应急宣传口号,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市民现场体验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急救演练 可现场体验
  现场摆放着三具人体模型,并由来自青岛市黄岛区“山海情”救援联盟队伍的应急志愿者现场为市民演示并讲解心肺复苏急救的具体做法。“人在心脏骤停3至4分钟内,可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主要分为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按压法。”应急志愿者讲解到,人工呼吸时,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颚,捏住伤员鼻孔,深呼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鼻孔,吹气量要大,每分钟吹15至20次。并按压其胸部帮助其呼气,按压时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手背,重叠放在伤员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的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80到100次每分,深度3到4厘米,儿童在2到3厘米,反复并有节奏地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现场,在应急志愿者讲解完毕后,不少市民纷纷上前体验,并有志愿者一对一进行指导。
  应急包扎演练
  此外,现场应急志愿者还为市民演练如何正确包扎伤口,如果我们平时不慎被利器割伤,出血时如何进行紧急救治?首先,将一段纱布折叠后覆盖在出血部位,然后用绷带进行自下而上进行包扎,绷带的下边缘应超出纱布的下边缘2厘米,绷带上边缘同样超出2厘米,包扎完成后,可以将绷带整个掖到纱布里面,也可以通过胶布等东西进行包扎止血。
  现场讲解灭火器的使用
  遭遇火灾保持镇静是关键
  起火初期,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准确快速的处置初起火灾。灭火器在使用时先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即可喷射,但应注意的是,干粉灭火器在使用之前应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因干粉冷却作用有限,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
  在发生火势蔓延和扩展时,不要盲目行动保持镇静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由于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毛巾等物掩住鼻口,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前进,快速向楼下撤离。当通道被火封住,无法出逃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赌赛门缝,或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文/图
  [编辑: 董芳]
  
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伤害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
(1)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2)时间:1911年。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两面大旗:民主、科学。(4)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主要考查你对&&洋务运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洋务运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武昌起义:在全国保路风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湖北武汉的两个革命团体共进会、文学社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日,熊秉坤等革命党人首先发难,各营革命士兵纷纷响应,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接着光复汉阳、汉口。武昌起义立即在全国各地引起响应,将已经高涨的革命形势推向新的高潮。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建立的临时地方军政机构。是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之后,根据孙中山等人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建立的。其首脑成为都督,总揽省区军政大权,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都不在武昌,于是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以后,以黎元洪为首的一批旧官僚、旧军人和立宪分子,逐渐掌握了军政府大权。武昌起义:1、时间:日2、结果: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但政权多落入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手中,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险。辛亥革命在首先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1、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强大。2、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地区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了革命党的骨干。3、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这里的人民反抗愤怒不断高涨。4、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准备,在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5、当时清政府忙于派兵镇压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取得了时机。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的成就: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比较及形成不同的原因:1、相同点:(1)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2)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3)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4)都有进步性。(5)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2、不同点:(1)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2)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3)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二者是资产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与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有一定的联系;而革命派则是中下层分子,其革命性较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以后帝国主义再也找不到稳定的代理人,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抗中迅速下台。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作了条件。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出现了亚洲解放运动的高潮。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其失败的经验教训:1、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2、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1.相同点: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③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2.不同点:①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②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⑤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1)武昌起义后,腐朽清政府已经无法维持局面,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得到了列强的赏识。(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的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压,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向革命派进攻。(4)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2、经过: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德先生”和“赛先生”: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Democracy意:“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Science意:“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再文化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 陈独秀提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9254623238071669816769632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题报告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