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短文梦见踢足球进球比赛用晴朗,突然,踢球,开始,进行,传球,很脏,奔跑,进球这些词语

  《踢球的不哭》  作者 布莱恩·格伦威尔  一本以足球内容为主的体育文集,有非虚构内容:古力特、佐拉等球星的小传;有短篇小说:如成为书名的《踢球的不哭》;还有两篇类似学术争鸣或专业探讨的作品:如《Still Looking for an Idiom》,大致讲体育报道的文字质量和风格,“知识分子读起来不觉得羞耻,劳工阶层读起来不费劲”。  最打动我的是以第一人称写出的小说《踢球的不哭》,主人公是“我”的父亲,一位有些怀才不遇、遭遇挫折的足球教练,写出了竞技场的残酷,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还有生活中的淡淡悲凉。我挺想翻译出来,篇幅略长。  作者布莱恩·格伦威尔大名鼎鼎。贝利和马拉多纳谁是球王还有得一争,谁是在世的足球记者之王没有争议。他出生于1931年,曾受到国际足联嘉奖,这是一个国宝级的足球记者,著作等身的泰斗,英国犹太人,阿森纳球迷,喜欢枪手的传奇边锋巴斯汀。  17岁那年,到意大利度假的格兰维尔走入《罗马体育报》办公室,得到了一份工作,当时他还不会意大利语,随后在罗马和佛罗伦萨生活过,在自传里记录了一些见闻:夜行火车上,一些意大利妇女直接解开衣服,给孩子喂奶。  报道1960年罗马奥运会后,格兰维尔成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第一位体育专栏写手,在这份报纸工作了三十多年。60年代,英格兰足坛设定的最高工资是每周20英镑,他支持球员废除工资封顶制度的要求。  格兰维尔的一个成就是调查和报道了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等意大利球队的操纵裁判事件,他供职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刊发了匈牙利人索尔蒂与葡萄牙裁判洛博的通话记录,洛博是个可敬的人,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60年代和70年代时,格兰维尔担任金球奖的评委。他的经历和积累常人无法企及,例如,他接触和采访过一些早已故去的足球人,其中包括前意大利队功勋教练波佐。格伦威尔还写过一些小说和剧本,除了足球,似乎非常喜欢拳击。  格兰维尔在业余球队“切尔西临时工”一支踢到69岁,今年已经82岁了,仍在写足球,主要为杂志《世界足球》撰文,他和保罗·加德纳是这家杂志的招牌。格伦威尔早早预言了麦克莱伦执教英格兰队的失败,没记错的话,这句话是他说的:“跟兰帕德一样,麦克莱伦是那种地位和成就远远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人”,他还有句名言:“布拉特每天有50个主意,其中51个是糟糕的,”不过他受到国际足联嘉奖时,从布拉特手中接过奖杯。  回到这本书,可贵之处在于一些细节叙述。例如,安切洛蒂执教帕尔马时,拒绝巴乔加盟,间接导致佐拉的出走——他要求佐拉踢不熟悉的位置。马尔科蒂的一篇讲安切洛蒂转变的专栏,还有中文媒体的相关报道,通常将这件事看作安切洛蒂战术素养单薄的例子,安切洛蒂自己也说过一些话:“也许在佐拉的问题上,我确实犯下一个错误……我不知道怎么改变战术体系……巴乔想踢双前锋身后的位置,我告诉他我们没有这种阵型……我被贴了个铭牌,说我反对进攻型中场,这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但这本书里明确提到,安切洛蒂跟佐拉就位置交流时,太简单粗率,佐拉加盟切尔西后,经常踢安切洛蒂在帕尔玛安排给自己的位置,而且效果很好。可见,佐拉出走的这个问题,跟战术有关,也涉及组织内沟通和人性化管理,这才是更完整、更真实的庐山面目。  还有一个特点是文风平实,有一说一,外文足球书籍基本都给我这个感觉。中文和外文足球文字有很多不同。最明显的,是中文里的臆断和想当然太多,一些人不区分事实和想像,直接用编造代替观察,经常出现对球员或教练的心理活动描写,似乎别人心里想什么自己能一清二楚。外文也会涉及,但少得多。  对有志从事足球报道的后辈,格兰维尔有两个建议:首先是坚持,“如果你有些用处,就会实现目标”;其次是避免那种错误,即夸大记者和报道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并且不断挑战他人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
楼主发言:23次 发图:3张
  沙发!  好文章、好角度、好选题!  严重推荐!
  懂的  
  《足球解读世界》  作者是现供职于《新共和》的美国媒体人富兰克林·富尔,他说:“我的足球生涯始于1982年,当时我8岁。”  富尔的父亲非常喜欢棒球,但为了让他踢足球,肯花很长时间开车送他到远在郊外的球场。多年后,富尔回顾这一经历时想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我们居住在中产阶级聚居的上西北区,周围全是从常春藤联盟毕业的律师,他们持有积极进取的自由主义政治观。我们的社交圈子几乎每个人都送自己的孩子去踢球,这是一种时尚。”  1994年,富尔到巴塞罗那观光时喜欢上巴萨。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在华盛顿做政治新闻记者,大部分闲暇时间都用来看球。一次到巴塞罗那度假时,在诺坎普的看台上,家人向他建议写一本书,随后富尔向供职的杂志《新共和》请了长假,用八个月时间在全世界奔波,采访、参观和观看比赛,2001年秋天开始写作。2004年出版后,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跟西蒙·库珀的《足球之敌》一样,这部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之前的足球书籍大多为球星传记、球会历史和技战术讲解,主要内容是比赛胜负和场内外故事。富兰克林·富尔和西蒙·库珀、杰米·伯恩斯一起,为足球文字带来崭新而丰富的内涵。他学识渊博又眼界开阔,写出的《足球解读世界》非常不同,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宗教等多重角度,呈现了格拉斯哥德比、英国足球流氓、意大利足球与政界的纠葛、还有非洲球员在乌克兰的经历……这一思路同上文提到的他对童年的反思一脉相承。  例如,在描述格拉斯哥德比时,他介绍了这里的移民史和宗教斗争,观察流浪者球迷对英国王室的态度;表现皇马与巴萨的对立时,他引用作家蒙塔尔班的话:巴萨是“一部无政府主义的史诗般国家武器……巴萨的每一场胜利,如同雅典对斯巴达的胜利”;他还认为,贝卢斯科尼对阿涅利家族的超越,是民主以一种独特方式战胜旧政权而取得进步。  这本书的叙述性内容和思辨类内容都非常精彩,尤其是后者,在足球书籍中首屈一指,书中频繁引用作家、 哲学家、政治家、乃至犯罪学者的言论和观点,显得非常“有文化”,富有启迪又非常自然,鲜见生搬硬套。   2006年出了中文版,省略了一些内容。翻译有一处错误,将“catenaccio”,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链式防守,翻成了“433”阵型。其他部分基本不影响阅读。
  《足球经济学》  我看的是中文版,没看完,简单谈谈。  两位作者大名鼎鼎。一位是体育产业学者西曼斯基,得意之作是《为什么美国人爱打棒球而世界选择足球?》。另一位是著名足球记者西蒙·库珀,他撰写的《足球之敌》等作品深受好评,此人是足球记者中的梅西。  这本书2009年8月在英格兰发行,用西蒙·库珀的话来说,“反响非常好,好评差评的比例是4:1”。后来书名改得特别长:《足球经济学:为什么英格兰输,为什么德国和巴西赢,为什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乃至伊拉克注定会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王者》。可见其关注的是世界足球,有整体眼光、局部放大、细节观察、纵向追溯和横向对比,不是光研究三狮军团的丢人现眼史。  西蒙·库珀说,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足球的思维方式过时了、发展迟缓、太基于传统。它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新鲜看法……在我们这本书里,我们摆弄了数据,很明显,在预测某个国家是否有出色表现时,人口是一个重要因素。英格兰总是去跟意大利、法国、德国还有巴西比。但是意大利和法国要大一些,德国大得多,巴西人口更是四倍于英格兰。”   一个基于人口、财富、足球历史等因素的评估模式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两人拿这个评估模式当尺子,逐一衡量各足球强国的“真实表现”。按照他们的观点,英格兰的表现甚至比正常水准还强一些:  “我们测算后认为,他们(指英格兰队)应当排在世界第十左右,这差不多就是他们通常的世界排名——实际上,英格兰还略微好一点……如果冷静地从远处打量英格兰,它只有中等岛屿的一半大。为什么我们觉得英格兰应该夺得世界杯?这太滑稽了。”  此外,书中还提出一些鲜明观点。例如,认为最理想罚点球方式是这样:61.5%的情况下选择自然摆腿方向,38.5%的情况下选择非自然方向。还有一个观点是大型体育赛事很难让举办国获益,这个问题中国人太感同身受了。  也许,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和革新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足球的方式:更为科学和理性,用数据说话。光是这一点,本书就能开卷有益。  不过,这种新思路天生就需要传统方式的补充,两者相反相成,因为足球大体是感性和理性、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它不是科学更不是数学,否则还要金球奖评委干嘛?直接列个公式然后看谁分数高不就得了?  这个“足球经济学”大致能自圆其说,是否符合现象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好多年前,我听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想洗衣服,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块牌子写着‘洗衣店’,就走了进去,但里面的人说,我们这不洗衣服,我们是做牌子的。至少有两种经济学,一种做牌子,一种洗衣服,两者都有价值。”  2010年6月,西蒙·库珀接受采访,回答完关于这本书的问题后,最后被问到谁将在南非夺得世界杯,他提到两支球队,一支是西班牙,这是公认热门和最后冠军,另一支是阿根廷。这多少走眼了,谁会指望攻守那么不平衡的球队能拿世界杯?
  都有中文版么 ?  要去淘一淘
  《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  作者 应虹霞  这本是中国人写的。  人名和队名  作者精通日语,可能受日语发音影响,书中一些人名队名跟汉语习惯不同,如德国教练“克拉玛”,中文里习惯称为“克拉默”,同为德国教练的“赫尔贝加”,中文一般翻成“赫尔贝格”,西甲球队“马约卡”,中文通常翻作“马洛卡”,这几个倒还好,著名球星莱因克尔被称作“里内卡”有些不应该。  史实硬伤  作者似乎没报道过日本之外的足球。  法尔考拿意甲冠军是在球员时代,也就是1983年,教练是利德霍尔姆,他没执教过罗马,不可能如书中所说,“出任教练后也曾率领罗马队夺得过意甲冠军(第98页)”。  将萨基视为意大利混凝土风格的代表,不恰当。萨基和泽曼等人大打攻势足球,单看防守战术,他钟爱区域防守,逐渐让意大利足球放弃了自由人和人盯人。  2010年南非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是十强战,不是“亚洲区八强赛(第257页)”。十个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前两名直接晋级,第三名打附加赛的胜者跟新西兰踢。  1999年尼日利亚世青赛,日本队夺得银牌,有稻本润一和远藤保仁,决赛0-4输给西班牙,不是书中所说的铜牌。  出版社是浙江古籍出版社,可能缺乏能校对的编辑。另外,在第108页,“以2000年为例,剖析一下其(J联盟)年度收支的内容构成”,我看完后,自然而然想知道最新情况,以及有哪些变化和延续。  草津温泉  书中有很多豪言壮举,如长友佑都所说的,“我是日本男儿,日本的路就让我来开拓吧!”这让我想起萨拉米海战,“前进啊,希腊的男儿,快救你的国家,快救你的妻儿,快救祖先的神殿和坟墓!”  我印象最深的是草津温泉,从业余联赛一步步跻身J联赛的故事真好看,众人齐心协力,如阿信般奋斗,不可思议地实现奇迹。叙述不是特别详细,我感觉,是理想主义,商人的务实努力,有一技之长者的才干,民众的纯真热情,还有日本足球的人才培养和竞争体系,一起实现了这个非凡梦想。  转圈看孔雀  孔雀开屏时再好看,背面也是那个样子。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不愿提及乃至难以启齿的经历,J联赛不例外。我听人说起过日本足协高层的派系争斗,J联赛中的默契球和人情球,乃至某些中国球迷以为只有中超才存在的现象,书中着墨很少。  地域密着型和高元宫亲王  地域密着型是J联赛的最成功经验之一,“确保与地域居民、自治体和企业的三位一体化”,俱乐部扎根于某一地区,小至一个城市,大至一个县(相当于中国的省),跟所在地区形成尽可能亲密的纽带,乃至融为一体,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和热爱,不能只关心本队的战绩和营收,还要肩负起为当地荣誉而战的使命。  喜爱足球的高元宫亲王是明仁天皇的堂弟,从1987年起担任日本足协名誉总裁,在申办世界杯和对外交往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身份、语言能力和音乐才华,做出了难以复制的贡献。他还“关心青少年足球,倡导公平竞赛”,以自己名号命名了青少年赛事和公平竞赛奖。  “地域密着型”可借鉴,想找到类似高元宫亲王的人物就难了,中国没有贵族和世家。
  国外关于足球,围绕足球的书好像还挺多的,国内几乎没有吧
  作者:shzhqqq 时间: 10:47:54  沙发!  好文章、好角度、好选题!  严重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那么好吗,兄弟!一连三个好!
  3一个  
  好文!  《踢球的不哭》看来还没中文版,LZ翻译完工之前,能把英文原文先贴上来么?谢谢
  好帖!远比一天到晚看口水贴令人愉悦。若能弄成书摘性质则善莫大焉。否则颇令人有墙外闻烤红薯,楼下瞟美娇娘之感。
  喜欢迪生的这篇文章,但是这句话不同意:  “贝利和马拉多纳谁是球王还有得一争,谁是在世的足球记者之王没有争议。”  远的不说,英国卫报的Daniel Taylor,中国的王勤伯,马德兴,陆逸,寒冰我觉得都比格伦威尔厉害;如果再算上专业评论员什么的,那就多了,马尔科蒂,马丁塞缪尔,Sid Lowe,菲尔球,张晓舟。。。  这还仅限于我所了解的一些记者和评论员,这个世界如此之大,恐怕还有不少名气未知但实力高于格伦威尔的。格伦威尔的优势是年龄大、履历多,可能接触上一代足球界人士的机会更多,但水平如何,大家看看网易体育他的专栏就知道了。  就在网易专栏作者里,那个叫雷默的英国老小子写得也比格伦威尔要好。
  顶迪生。
  应虹霞那本书那么多硬伤呀  体坛当时还大吹来着
  《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和忧伤》  作者 加莱亚诺  书名很文艺,内容挺扯淡。  看的是英文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看到期望中的作家具有的文字美感和思想深度。   这本书由一个个故事组成,大多篇幅很短。通常聪明人闲扯也能扯出精彩和技术含量,这本书聊胜于无地扯出一些,史实、趣味、文采等,不是没有,但我觉得相当很有限。  身为乌拉圭人,作者加莱亚诺讲了一些中国球迷很难了解到的南美足球故事,除此之外,鲜见普通人不知道的见闻。  有些故事打动人,如一位球员失去主力位置后,深夜走进球场,开枪自杀。总体而言,远远谈不上生动翔实。   中文版我没买。在球迷一家的一个帖子里,一个人引用中文版的内容跟我争辩,他引用的那段有严重翻译错误,将内战中的西班牙共和派翻成了一支球队,说这支球队遭到轰炸。  作者的足球情怀也许是真诚和高尚的,但没有展现出能超过平庸足球记者的智识。另一部作品《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也给我这个感觉。  适合少年儿童或对足球缺乏了解的人阅读,小孩子把世界看简单一些,乃至用善恶来划分,问题不大。
  请迪生点评一下
passion  
  @罗嗦与罗素 20楼   请迪生点评一下
passion  -----------------------------  我看过的最好的足球书。
  @Adele呆   《踢球的不哭》没中文版,其他有没有帖子中提到了。  @水边闲坐
  近期没时间翻。看的是书,也没法贴原文。
  回复第21楼,@迪生  @罗嗦与罗素 20楼   请迪生点评一下 barca : A people's passion   -----------------------------   我看过的最好的足球书。   -------------------------  啊,原来我如此幸运!
  加个之一吧。我写的巴萨史从里面找到不少资料。
  楼主,新年好
  好贴,顶个  
  好贴要顶~~~
  好贴  
  @烟花少爷 15楼   喜欢迪生的这篇文章,但是这句话不同意:  “贝利和马拉多纳谁是球王还有得一争,谁是在世的足球记者之王没有争议。”  远的不说,英国卫报的Daniel Taylor,中国的王勤伯,马德兴,陆逸,寒冰我觉得都比格伦威尔厉害;如果再算上专业评论员什么的,那就多了,马尔科蒂,马丁塞缪尔,Sid Lowe,菲尔球,张晓舟。。。  这还仅限于我所了解的一些记者和评论员,这个世界如此之大,恐怕还有不少名......  -----------------------------  其实也就是见仁见智而已
  没见过拿铁岭跟纽约比的。
  @shzhqqq 29楼   其实也就是见仁见智而已  -----------------------------  马德兴和寒冰都出来了,一个是皇家马德兴,一个是极端仇视巴萨的阿森纳球迷,几次在足球报上编数据黑巴萨,最近一期金球奖的专题最搞笑,丫一个人搞了四个版,核心内容就是说梅西当先生没有实至名归。然后开始自相矛盾,前两个版说梅西拿金球靠的不是场上,而是足球外的全球影响力,后两个版拿来和C罗比,说梅西的足球外的影响力还不如C罗。自己抽自己脸抽的不亦乐乎。
  @shzhqqq 29楼   其实也就是见仁见智而已  -----------------------------  皇家马德兴的故事好像是一次写稿写错方向,哭跪着在领导门外求了一晚上。
  @迪生 30楼   没见过拿铁岭跟纽约比的。  -----------------------------  井底之蛙,不足以观象
  精华帖,顶!
  反正我只看张晓舟的,又好玩又辛辣又有趣!
  @迪生 21楼   我看过的最好的足球书。  -----------------------------  有中文版么?中文版的书名是怎么样的?
  我囤了不少书,虽然三分之一没怎么看。  这个帖子慢慢更新。
  @ben003  都好  @木有普洱茶  无中文版
  @迪生 43楼   @ben003  都好  @木有普洱茶  无中文版  -----------------------------  英文版的网上买得到不?
  @迪生 22楼   @Adele呆  《踢球的不哭》没中文版,其他有没有帖子中提到了。  @水边闲坐  近期没时间翻。看的是书,也没法贴原文。  -----------------------------  好的,谢谢。期待能早日看到译文。
  《奇迹之城》  这本不是足球书,是一本城市文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奇迹之城》是巴塞罗那作家爱德华多·门多萨为故乡创作的小说,他说:“我少年时代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写一个城市,任何一座城市的历史的愿望。我选择了巴塞罗那,因为它是我的城市。”  故事从1886年乡下男孩奥诺弗雷来到巴塞罗那开始,叙述他从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奋斗成纵横黑白两道的大富豪,巧妙又自然、细致又超现实地描述了世博会、无政府主义传播、悲惨周、沙皇皇后访问、里维拉政变等真实历史事件,这段历史像奥诺弗雷的人生一样,光怪陆离,似真似幻,小说最后以1929年世博会上他惊世骇俗的举动告终。  在1888年和1929年,巴塞罗那倾己之力,耗费重金举办了两次世界博览会,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为此债台高筑。四十一年里,巴塞罗那经历了化茧成蝶前的阵痛期,从平凡走向伟大,从黯淡走向光彩。昔日贫穷、破旧、落后、动乱频发的港口城市,今天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傲视全国、艺术独树一帜、足球受到全世界追捧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伟大的实现方式往往不那么伟大,往往伴随着人性中阴暗的一面,伴随着贪婪、残忍、不择手段乃至背叛良知,门多萨这样评价自己所塑造的主人公奥诺弗雷和所表达的城市精神:  “这个人物精力充沛,性情暴烈,果敢刚毅,充满奇思妙想,奇异古怪,流氓成性,我正是利用这么个人物的阴暗和冷酷无情的方方面面比任何人都更好的体现了我想表现的巴塞罗那精神。”  不止是奥诺弗雷,几乎所有人物都有几分古怪和疯狂,旅馆老板有异装癖,还是个受虐狂;伯爵追求性刺激;奥诺弗雷的第一次带有疯狂、尴尬、强迫;奥诺弗雷同自己追求的女孩结婚后,没有笔墨提及两人之间存在爱意和体贴,他称妻子是白痴,拒绝父亲的请求;建筑大师高迪出场时也是一副神经质,很难在这本书找到一个善良又有理智的人,也找不到什么洋溢人性光辉的举止和作为,愣头愣脑的行为倒是不少,动辄蠢血沸腾,砸镜子,咸猪手,斗殴,杀个人,这跟加特兰的民族性格有关?这跟那个混乱年代有关?我宁愿相信这是普世的,这就是真实的世间世界,人性人类。  书中有大段写生般现实主义描写:海水的气味,树木在大街上投放的阴影,水手血淋淋的牙床,小旅馆房间里的跳蚤和硬床垫,乃至市长的秃顶和胡须。这跟旅游手册上对巴塞罗那动辄高迪、动辄地中海明珠的吹捧太不一样。  我感觉有些意犹未尽,奥诺弗雷自始至终是一个形象,印象中只有一次反思,性格、想法几乎没有变化,真正的社会变革是人精神世界的变革,小说没触及这一面,但提到了无政府主义在巴塞罗那的引入、不温不火、兴起、肆虐,也提到各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最势不两立的不是左派和右派,而是左派内部的不同派别。因此内战中发生巴塞罗那的血腥内斗简直是顺理成章,详细情况可参见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我读这本小说是抱着功利目的,想了解巴萨所在的这座城市,所以读了下去,吸引我的是悲惨周等真实事件,书中还真出现一次巴萨,讲到奥诺弗雷一个伙伴埃弗伦的儿子长大后在巴萨踢球。另外书中出现一个罗塞尔家族,祖上来自意大利,不在当地结婚,跟当地其他家族没有血缘和亲属关系,因为政治斗争中站错队,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奥诺弗雷买了这个大家族的庄园。我好奇现任巴萨主席桑德罗·罗塞尔是否跟这个家族有关。  我没读出多少幽默,一些书评说一些段落非常好笑——提到奥诺弗雷同追求自己女儿的年轻人见面那一幕,我读到那时没什么感觉。  这部小说是城市文学的典范,对想了解巴塞罗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绕不过去的必读书。
  颜强比较推崇格兰维尔,是英国第一人,还是世界第一人?英国人未必承认?《世界足球》杂志前主编拉德尼治其实很不错,还有泰晤士报的戴维.米勒,何振梁很推崇米勒,因为他一直写奥运会相关的文章。  我去世界杯也经常看到一个英国记者,如今还用打字机敲字,好像就是格兰维尔,但就是个普通记者,可见“第一”就是平凡。  当年看英国《世界足球》我更愿意看拉德尼治的评论。可能格伦威尔历史更好些,颜强还把格伦威尔邀请到网易上,但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怎样?一般般。
  记号!  
  书名 《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 亚历克斯·贝洛斯  有中文版  当年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室看这本书,直到天亮,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不那么难捱。在我心中,这本书是送给全世界巴西球迷的一份礼物,如同《光辉之橙》是给荷兰足球拥趸的一份礼物。  作者贝洛斯出生在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学的是数学和哲学。从1998年到2003年,贝洛斯生活在巴西里约,担任英国《卫报》的记者,在采访、查阅资料、观看比赛、参与狂欢节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他写出了这本深受好评的《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出版人周刊》的评价是:“迷人……趣味和阴暗相互交替……贝洛斯写出了像狂欢节游行队伍一样五彩缤纷的众多人物。”  2006年,贝洛斯为贝利撰写的自传同样非常成功,在英国登上销量榜榜首。回到英国后,他还写了一本数学书,2010年发行,在《星期天泰晤士》公布的畅销榜前十里停留了四个月。  足球已经成了世界看待巴西的方式,就好比用硅谷、好莱坞和华尔街看美国。作者撰写了巴西足球的方方面面,上下溯源,左右延衍,编织出的景观五彩斑斓又明暗交织,珠玉满堂又鸡毛狗血齐飞。在东欧冰天雪地里踢职业联赛的巴西球员,加林查的印第安血统和悲剧人生,国家队在1950年世界杯决赛遭遇的“将我们的历史分为两半”的惨痛失利,巴西足球根深蒂固的腐败痼疾,卢森博格收钱不办事的可耻行径,全被贝洛斯收进自己的万花筒,然后展现给读者,让人体会足球到底是怎么改变巴西,巴西又是怎么改变足球的。  文风平实、轻快,对比贝利和加林查的那一段文字简洁、优美。一些情节和评议全无说教意味,但透露着动人、启迪人的哲思。我似乎读出了作者的平和:保留对真善美的向往,也不回避现实中的阴暗邪恶和痛苦。
  格兰维尔在网易的专栏我点开过几次,篇幅短,有些内容离当下远,不怎么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  体现水准的是他发在《世界足球》上的一些文,尤其是夏季特刊的长文,还有几本书。我见过英国媒体称他为第一人。
  灌水  
  顶一下
  《球王贝利自传》  贝利的这本自传于世界杯年的2006年发行,代笔者之一贝洛斯是《足球,巴西人的生活方式》一书的作者。有中文版。2007年,我在上海书城看到这本书,翻得很脏很破,相想必很多人看。   贝利在前言中写道:“我希望这本讲述我人生的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向人们展示足球怎样塑造了我,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并且能揭示这样的事实: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懂得如何面对挑战。体育如人生一样,有失败,也有胜利。”  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从童年,家庭,贫穷,初恋讲起,一直讲到世界杯,1000球,离婚,债务……内容丰富,叙事流畅,为贝利的人生勾勒出轮廓,描绘出情景。  贝利首先表达对足球的感激:“我将我所获得的一切都归功于足球。当我在桑托斯即将结束职业生涯时,鬼使神差地在签名时写道:“埃德松·阿兰特斯·多纳西门托 足球”——这似乎是我对这项运动赋予我的一切表示感激的最好方式。”  有对童年难忘经历的回忆,1950年世界杯决赛那天,巴西队输球后,到处弥漫着悲伤,到处是一片寂静,他走进父亲房间,对着墙上一幅耶稣像放声大哭。  有对贫穷的感受,并流露出亲情:在巴昆霍队时,一场决赛贝利射入致胜一球,本队球迷冲进场,“他们向我们抛掷硬币,好像有好几百枚,这可是很大一笔钱,我四处搜寻,把所有硬币都捡了起来,揣回家去给了我妈妈。”  内容大多围绕足球,偶尔展开,有一次是谈性问题和怎么教育子女,“人们总是把性问题说得神乎其神,玄而又玄,其实全都是废话。荷尔蒙是支撑生命的,是产生感情的,说明白就可以了。爱上别人根本不是罪过。”这段话像是经过了代笔者的润色。  一些内容具有史料价值,能足够强硬地澄清讹传。跟某些媒体和大众的印象不同,贝利明确表示自己从来不是突前射手,位置一直拖后,“我长大后,更喜欢踢稍后的位置,我穿的是10号球衣。甚至在小时候,我都不是一个进攻时冲在最前面的球员,我总喜欢后排插上。很多人以为我进了那么多球是因为我是一名突前前锋。实际上我从来不是。我是一名攻击型前卫,一名隐藏的中锋。”  一些内容涉及技战术,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彼得罗尼略也是名优秀选手,很多人说是他发明了倒勾,而时常有人误把这一专利算在我头上。”  1958年世界杯,“英格兰队设计出严密的四后卫阵,其中有沃尔夫队的比利·赖特和西布罗姆维奇的唐·豪。他们盯死了迪迪……苏联队也是一支被普遍看好的球队。他们身上有冷战带来的恐惧感……尽管杯赛上大多数球队排的是442阵式,我们的阵型却经常更像是424,一旦我们控球转入进攻,就会有四人冲向前场,形成前后两列双驾马车。”  1962年世界杯,“墨西哥队非常勇猛,组织得也很严密,我们不得不将阵形由424改成433。但这一变阵收到了成效,下半场我们越踢越好。”  “1963年我总共为桑托斯踢了50多场国际比赛……许多教练都要求他们的选手对我们‘严防死守’,足球的艺术性自然难免受到损害。后卫接受的命令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盯死我——这甚至走向荒唐极端。我记得有时候当我走出场外系鞋带时,都会有一名后卫跟在我身旁,手搭在屁股上,虎视眈眈盯着我弯下腰去。”  “我很喜欢出国比赛。我们总能受到良好接待,听到成千上万观众的热烈掌声。而且这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我们从欧洲球队的打法中获益良多。英格兰队喜欢他们传统的长传打法,总是瞄着一名高大中锋起球,最后以或长或短准确有力的头球一剑封喉。东欧球队,如捷克队、波兰队和苏联队,风格与南美球队相对近似,尤其是匈牙利队,踢法非常优美。”  “1964年,桑托斯聘用了马泽伊教授担任体能指导,授权他监管球队体能准备的一切事务。他在美国留过学,是一个学识渊博、有国际眼光也极富教养的人。马泽伊的教诲使我和我的队友、以及体能教练组成员如同醍醐灌顶。马泽伊的作风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训练方式。”  我见过一些文章说贝利与独裁政权合作,嘲笑他说自己因反感独裁而拒绝重返国家队的言论。  贝利在书中没有回避军事独裁及其对巴西足球的影响,“从1964年起,巴西就实行独裁统治,而从1969年执掌大权的梅迪奇是一位公认的球迷……他当然看到了潜藏在巴西足球杰出表现之中的某种政治资本——这对这个国家来说是好的公关宣传,对他的政府来说同样如此,但显然他也是一位热爱足球的人,是一位爱国者,而且从一个基本层面考虑,他对我们获胜就是感到高兴……作为球员,我并没有感到有来自政府的任何政治压力,备战世界杯期间,他就曾告诉我们说,打赢比赛是重要的,因为可以让这个民族平静下来。”  1971年,贝利宣布退出国家队,举行告别赛。他在书中提到,1974年自己受到多方面压力,很多人希望他重返国家队,参加世界杯,包括盖泽尔总统、总统夫人、一些上校、巴西体育联合会领导人阿维兰热、国家队主教练扎加洛,他仍然拒绝了,“我已听说军人政权正在对一些学生采取行动,一些著名歌星已流亡海外,人们也在谈论使用酷刑的事。盖泽尔的女儿来看我,要我重新考虑。但我不打算回去。”  这些回忆如果是真实的,那嘲笑他的人多少有些牵强。
  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加林查,两人交往不算密切,贝利毫不掩饰对加林查的欣赏,后者遭遇不幸时他没有袖手旁观。“他(加林查)也遇到个人问题,尤其是酗酒,失去生活方向。我曾试图帮他摆脱这一切,向巴西咖啡研究所建议给他安排一些工作,侨居意大利时他确实为他们做了些推广工作。我们都想让他摆脱困境,他是一个偶像。”  加林查参与里约狂欢节游行那一幕让贝利心碎,“当时我正在看电视,见到他时我直想哭。他坐在一辆彩车上,显然不知道周围是怎么回事。他面部消瘦,好像毫无活力。这是我见过的最为悲惨的一幕。”BBC拍摄的纪录片《Gods Of Brazil Pele And Garrincha》中有这段影像,加林查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看上去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很糟。  两位伟大天才,一个象征快乐,一个象征胜利,都受到巴西人的崇拜,他们结局迥异,加林查很早就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一些家人也非常不幸,贝利经历过离婚和财务困境,但早就是百万富翁,还担任过巴西体育部长,不久前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段婚姻。  也许两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性格,尤其是自制力。贝利的足球才华离不开有意识的苦练,“我训练非常刻苦。我始终是个完美主义者……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练习左脚,因为它不像右脚那样有劲。我也练习头球,桑托斯也有一个体操馆,我在那里练了一年空手道,那之后我还练过柔道……我很喜欢客串守门员,多年来一直是桑托斯的后备门将。”  而加林查如贝洛斯所说,看上去“走直线都难”。也许他悔恨过,但无力改变自己。在贝利攻入1000球后不久,没有积蓄的加林查向巴西体育协会申请贷款,但遭到拒绝,然后他便失踪了,晚上在里约一座教堂前辈发现,烂醉如泥,泪流满面。  才华横溢常常伴随着放浪形骸,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如足球、音乐、绘画,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天赋,但不太懂人情世事,他们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快乐,为整个人类留下财富,但不如普通人幸福,乃至结局悲惨。  贝利兼有理智和天赋,遇到过挫折,“度过了一段疯狂的日子”,但没有像过去的加林查,现在的加斯科因一样迷失方向。他提到自己的本性和家庭教育:“我在21岁时便成了全球知名的人物,但我从未忘本,没有忘记从家里学到的一切,那些规矩仍然对我大有裨益。我应当与人为善,待所有人彬彬有礼。我应当诚实和忠于职守。我应当永远谦恭,应当辛勤劳作,全力以赴做该做的事情。我非常感激我的家庭对我的这些教育……我认为我的本性没有什么改变,这正是帮助我渡过1962年世界杯期间面临的难关的关键。”  但同样是在这本书中,贝利抱怨过自己的家庭教育:“我也许应当停顿一下,向你说说我小时候人们的行为方式……我说我的第一次性体验带来的更多是担心而不是快乐,是因为那时候几乎什么事情都被认为是罪孽。我们不准在家里骂人,我们要将自己的父母称为先生太太,我们有许多问题不许问——无论父母说什么,我们都必须照办。我们不能与父母讨论问题,我们只能照他们所说的去做,而且行动还得快!”看来这个问题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是一本让人向往伟大,同时审视常人性格的书。没几个人能成为球王,但可以像他一样,努力面对挑战,努力承受高峰和低谷。
  @迪生 刘明慢慢看哈
  学习了,期待介绍弗格森的有关书籍。
  很是羡慕啊!
  很好,刘明
  教练谈战术,跟球迷或记者谈非常不同,就是不同。这本书是意大利教练扎乌利写的,2002年发行第一版,当时他已经有16年工作经验。内容分讲解和访谈两部分:  图文并茂地讲解了大量战术案例——副标题是“意大利顶级教练通过180个案例分析比赛阵型”,具体有中前卫的射门、后卫和中场球员的叠加跑动、三后卫防线的上抢和保护等,非常细致而且成系统,从防守到进攻的方方面面基本都涵盖,并且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训练内容。  穿插了扎乌利同萨基、里皮、安切洛蒂、乌利维耶里等意大利名帅的对话,主要以问答形式,每名教练重点阐述一种阵型:里皮论述433,安切洛蒂谈4312(他曾说:“到今天为止最有说服力的阵型就是这样,4名后卫,3名中场和3名前锋,至于是4312还是4321都无所谓。”),诺维利诺讲442(熟悉意甲的球迷会知道,这位教练钟爱442阵型)。扎乌利会向不同教练问相同问题,可以对比一下他们的回答。  前一部分,能够当作非常实用的教练手册,教练可以按照书中所讲,对球员提出明确要求,带领球员做针对性训练。对于战术爱好者来说,可以将书中的讲述跟实战表现相对比,看球员的举动是否符合,教练有无别出心裁的布置。  后一部分,我感觉在爱好和学术之间构建了桥梁,将业余和专业之前的鸿沟弥合了一些。这些从科维尔恰诺走出,经历过职业联赛实战,有的还引领变革和潮流的教练,没有把战术讲得高深莫测,也鲜见振聋发聩的观点,倒不时见到对战术之外的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单靠技术得不到彻底解决,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扎乌利问里皮的第一个问题是:“让我们谈谈433阵型……”里皮回答说:“好的。谈阵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弄清楚,真正问题在于球员心理。如果心态不端正,谈论战术毫无用处。”扎乌利问萨基的第一个问题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什么阵型……”“打住,我想让你马上停下来,我觉得阵型没什么大不了的……”萨基认为,意大利足球风格的形成有社会的和竞技两个因素,“我们缺乏那种付出努力的文化。”所以,这不是一本唯技术论的书,萨基等人不仅有见地和经验,还有思想和追求。  一些内容我希望看到但没如愿。我喜欢看名帅谈最简单概念,往往表达出独到理解和鲜明倾向,萨基心目中的阵型是这样的:“我们的真正阵型是移动,根据球、对手和场地的移动。”我非常想看他们对“平衡”、“空间”、“纵深”等常见术语的理解。还有就是对意大利足球特有概念的详细解释,如“精灵”和“链式防守”,书中基本没涉及,中文里对“链式防守”的瞎编太多。这种出自专业教练的著作至少不会编造概念骗人。这个菱形切割,/post-fans-.shtml,我认为是某个不看米歇尔斯著作不看相关比赛连现在巴萨比赛都很少看的中国球迷幻想出来的,然后安到米歇尔斯头上,谎称一些球队采用过。  说下文字难度。我看的是2002年8月发行的英文版,译者是Paola Milan。用词非常简单,但读起来比生词更多的球星传记吃力,有两个难点:  一是术语多。读者得具备一点足球知识,前锋和传球之类的概念谁都懂,“mark”、“overlapping”、“zonal defence”等词语就不那么好对付。另外,处理一些术语时,译者如果保留意大利原文更好一些,一些概念是意大利足球和意大利文特有的,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物,那不如保留原文、附加注释。书中出现“makeshift striker”,根据图片和上下文判断,原文可能是trequartista,在英文报道中,trequartista比makeshift striker更常见。   二是部分内容偏抽象。书中讲解了一些概念,比如第3页讲“good marking”,也就是怎么盯人,提出两个基本要求和两种情况下的选择,这四条看懂不难,不过挺抽象的,如果配几张内斯塔在比赛中的图,呈现他的判断和行动,那会直观许多。一些教练的话翻成英文后词语和句式都简单,但挺费解。书中有安切洛蒂的这段话:“因为这种阵型能让我们安排球员保护边路,并且不是用去年那种静态方式。实际上,去年我们的踢法更为静态……”这里的“静态”具体指什么只能靠猜。  这本书相当适合教练和战术爱好者看,虽然可以写的更好。我翻了其中的两篇问答,即《里皮谈433》和《安切洛蒂谈4312》。
  《Soccer Modern Tactics》  
  值得期待,楼主加油
  读过足球往事,不知道是不是译本的原因,更像一部简单的记录体,连纪传体都算不上吧,平铺直叙,少了一些态度和立场
  真实叙事本身也能是一种态度,《足球往事》的部分内容真实程度相当可疑。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死亡比赛”,暂且不论德国人对此事的调查,苏联官方的宣传痕迹是显而易见的。书中对巴萨主席索诺尔之死的叙述也容易产生误解。
  迪生,我这几天出差,回京联系阁下
  《白天使——贝克汉姆,皇家马德里和全新足球》  我看的是中文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作者约翰·卡林出生于1956年,父亲是苏格兰人,母亲是西班牙人,在阿根廷长大,毕业于牛津大学。跟同为混血的著名记者杰米·伯恩斯一样,卡林的主业不是足球。  2003年夏天,卡林向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表示,自己想为这支银河战舰写一本书,弗洛伦蒂诺非常欢迎,许诺“我将为你敞开俱乐部大门。”接下来的2003-04赛季,卡林与皇马亲密接触,“我与球队同乘一架飞机,在塞维利亚、慕尼黑和马洛卡与球队住在同一家酒店。我几乎和球队中每一名成员谈过话,从弗洛伦蒂诺到贝克汉姆,从充满睿智的市场主管桑切斯到罗纳尔多、卡洛斯、劳尔、费戈和齐达内。那个赛季,我观看了皇马的每一场比赛……”这简直是天堂般的待遇。2004年9月,这本精彩的《白天使——贝克汉姆,皇家马德里和全新足球》问世了,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称之为“皇马哲学思想的经典”,在当年的威廉·希尔最佳体育图书评选中荣获亚军。  对中国球迷来说,皇马那么近,又那么远。联赛进行时,几乎每周都可以看到皇马比赛的直播,从财务报告到球星女友花边,新闻资讯异常丰富,但好多问题只能雾里看花:皇马这样的顶级豪门是怎样经营的?决策由哪些人做出?转会如何运作?这本书可能不会给出明确答案,但肯定能让这些问题不像从前那么神秘。  白天使贝克汉姆是本书的主角之一,光是讲述他加盟皇马的前前后后,卡林就花了不少篇幅,写得内容有趣也有技术含量。弗洛伦蒂诺跟贝克汉姆通电话那一幕挺幽默,当时他正跟马竞主席共进午餐,市场主管桑切斯拿着手机径直走了进来,弗洛伦蒂诺想找个僻静角落跟桑切斯密谈,但餐馆里到处都是人,他走到门口,门口挤满了人,去了厨房,不行,洗手间外的走廊,也不行,男洗手间,人流也很多,情急之下,弗洛伦蒂诺冲进女洗手间,还好里面没有人,他示意保镖守住大门,不让任何人进来,然后开始通话。  弗洛伦蒂诺同样是主角,可能分量更重,这本书更多地是在论述他的哲学。书中引用费戈的话说,“真正的巨星是那个穿着灰色西装的人。”卡林写道:“弗洛伦蒂诺是银河舰队之父。没有他极其超群的远见卓识,我们根本不可能在一支球队中找到如此众多的超级足球英雄。将这么多技艺超群的球星收归帐下,他需要同样超群的想象力,还要有一往无前的信念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卡林被一些人称为皇马的御用记者,书中一些文字可能略夸张。他将弗洛伦蒂诺比作莫扎特,将加斯帕特比作萨利耶里,说加斯帕特“内心和外表一样阴暗,其妒忌、怀恨、狡诈的萨利耶里式的形象与弗洛伦蒂诺明朗的莫扎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那个赛季皇马在尾声阶段的崩溃,让卡林大发思古之情,想起了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六百轻骑向死亡之谷飞驰”。   弗洛伦蒂诺象征着一种全新的足球经营思路,他在皇马主席任上的作为,跟自己的经历直接相关。  1983年,在加泰罗尼亚大区港口城市巴格罗纳,弗洛伦蒂诺联合几位工程师,以一比索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建筑公司。完成这家公司的重组后,他们用同样方式获得了规模更大的建筑企业OCISA,逐渐发展壮大。以在80年代末收购从事电力设施安装和维护的SEMI为起点,弗洛伦蒂诺领导了一系列并购和投资,将一家纯粹的西班牙的建筑公司,迅速发展成一个涉足能源、环保和通讯等多个行业的跨国集团——即成立于1997年的ACS。按照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ACS是西班牙最大的10家企业之一。2012财年的营业额为383亿欧元,员工超过16万人。弗洛伦蒂诺是ACS集团的主席、CEO和大股东(股份一度占11%)。  1995年,弗洛伦蒂诺第一次参加皇马主席竞选,结果不敌门多萨。2000年,他出人意料地在主席大选里战胜桑斯,后者刚刚带领皇马赢得冠军杯。许诺引进费戈是弗洛伦蒂诺竞选策略中的关键一步,他同费戈签了一份协议:如果自己当选皇马主席,费戈将加盟皇马,5600万欧元的违约金由皇马支付,如果任意一方毁约,赔付对方300万欧元。包括费戈本人在内——他在《每日体育报》的头版采访中承诺留在巴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次转会根本不可能,但弗洛伦蒂诺毫不退让地宣称,如果当选后费戈不来,就自己将为所有会员支付一年会费。日凌晨,弗洛伦蒂诺当选皇马主席,他很快拿出5600万欧元,付清费戈同巴萨合同中的毁约金,如愿引进前巴萨队长。  从费戈开始,弗洛伦蒂诺治下的皇马每年都投入重金引进巨星:2001年齐达内加盟,2002年是罗纳尔多,2003年则是“白天使”贝克汉姆。弗洛伦蒂诺的逻辑是高投入带来高回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贵的就是最便宜的”,他喜欢用自己从事的建筑业需要的重型机械作例子:如果买了最贵最好的隧道挖掘机,那就能用上很长时间,而且工作效率高,这比那些廉价但不可靠的机械更有价值。弗洛伦蒂诺购买巨星的举动背后有同样思路,他曾说齐达内是自己买的最便宜的球星。  高投入不是总能带来高回报。皇马在2003-04赛季一无所获。“让那些崇尚漂亮足球的人麻木的是,他们最终失败了。从没有任何一支伟大球队经历过这样惨痛的失败,即将登上足球运动的最高峰时,他们摔了下来,比谁摔得都更快更狠。但这也恰恰证明了足球运动的伟大,提醒我们,不管皇马强盛,目标多么远大,球员多么天赋异禀,这项运动本身的意义超过任何一名球员,任何一家俱乐部,不管他们的地位有多高,才华有多出众。”  2006年2月,弗洛伦蒂诺辞职,“我相信俱乐部到了改变方向的时候了,因此我决定辞职。一些情况在恶化,大家从昨天对马洛卡的比赛中可以看出。就在那个时候,我下决心离开。”从第一次当选到当时,皇马的年收入从1亿欧元增加到3亿欧元,德勤财富排行榜上皇马从第18位上升到头名。2009年夏天,弗洛伦蒂诺在大选中不战而胜,第三次成为皇马主席,他继续在转会市场上挥金如土,引进C罗和卡卡,以高额年薪签下穆里尼奥,但到目前为止,只获得一个西甲冠军和一个国王杯,本赛季的西甲冠军已经丢了,刚刚在欧冠半决赛里被多特蒙德淘汰。以皇马的地位和投入,过去四年难言成功。  今年夏天,皇马将进行主席大选。
  2011年出版,22章,大卫·比利亚作序。  笔记和摘译:  雷纳从小就打呼噜,在拉马西亚的时候,早上醒来,经常发现自己的床上全是球鞋,同寝室的伙伴扔过来的,受不了他的鼾声。  整个家族都很希望雷纳加入巴萨,1995年,父亲带雷纳见了偶像苏比萨雷塔(他也喜欢莫利纳),然后找到当年自己在巴萨时的队友雷克萨奇(正为克鲁伊夫当助手),为雷纳安排试训,两周后雷克萨奇给老雷纳打了电话,通知去试训,但没有承诺什么。只过了几天,雷克萨奇就又给老雷纳打了电话:“听好了米格尔,你跟我们讲你儿子能不错,但是他比你说的还好。今年夏天,他肯定会来跟我们在一起,拉马西亚有他的位置。”  日,雷纳正式加入拉马西亚。他回忆说,当时自己还没过13岁生日(8月31日),在那个年纪,离开所有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些艰难,在拉马西亚,因为想家,有些孩子悄悄哭泣。不过拉马西亚是个大家庭,雷纳结识了好多朋友,他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经历之一。  雷纳认为,拉马西亚最重要的方法是遵循同一个理念,“我的意思是,每个队的风格都一样,用的体系也都一样……是青训系统影响一线队的踢法,而不是反过来。不同的年龄组千篇一律,所以球员成长起来,迈进下一个年龄组的时候,不会出现文化冲击。他们升级后踢自己的位置时,用的还是前一级的踢法。这种策略很简单,但非常起作用,因为是以常识为基础……我在那(时候)的时候,我们每个级别都踢343,这是克鲁伊夫引入的体系。我们用菱形中场和三前锋,所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都习惯了保持控球和运用多名攻击手。”  18岁的时候,雷纳开始在巴萨一线队上场,那是在2000-01赛季。首秀是客场对凯尔特人,门将杜特鲁尔受伤,下半场雷纳登场,他一直说自己的首演是2-0赢了,因为上场时巴萨1-3落后,最后3-3战平。  当时巴萨主帅是费雷尔,阿尔瑙和杜特鲁尔都伤了,他只好派上年轻的雷纳。雷纳挺感谢他,不过两人也有过冲突,起因是费雷尔不准他拍广告。雷纳说,费雷尔“对怂货来硬的,对硬货来怂的。”   2002年夏天,雷纳加盟比利亚雷亚尔,在这待了三年,起初球队成绩和氛围都很好,但雷纳说,里克尔梅、索林和帕勒莫这几个阿根廷球员来了后,更衣室的氛围就变了,再也没恢复。  2005年,雷纳转会到利物浦,贝尼特斯对他青睐有加,为了这次转会,给他打了无数电话,有一阵雷纳不用看号码就知道是贝尼特斯打来的。利物浦跟米兰的欧冠决赛前,这笔转会已经敲定,但没有对外宣布,这是为了让比利亚雷亚尔得到全部转会费——雷纳离开巴萨的时候,合同里有个条款:如果雷纳继续转会,巴萨将抽取一部分费用,这个条款的有效期是到2005年7月,所以得等它到期作废。这场决赛,雷纳坐在电视机前,为利物浦加油,上半场结束后,他和经纪人通电话,抱怨自己踢不了欧冠了。  2006年2月,利物浦0-2输给切尔西,雷纳吃到红牌,他说:“罗本在我耳边逼逼各种难听的话,我知道自己不该反击,但就是出手了,几乎没碰他,只是把手套放在他的脸颊上,结果他像孩子一样哭起来了,倒在地上,好像脖子都断了。”  “从前英格兰的球队喜欢靠后一点的站位,这个我知道。但是足球的踢法已经变了,比赛速度加快,还修改了回传规则,这就是说,如果门将对自己的控球能力足够自信,那队友们就可以向前推进,提高强度,我更喜欢这种踢法。霍奇森执教利物浦的时候,你能看出来,我们的站位更靠后,我的表现就没达到最好……我们球队一后撤,我的水平就滑落, 对我来说,这不是巧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注意到雷纳,大概是2010年世界杯的夺冠庆典,他客串主持人,挨个介绍队友,把气氛搞得很热烈,可见他的人缘和交际能力。皮克和普约尔将巴萨球衣套在法布雷加斯身上时,雷纳紧紧抱住小法,让他无法反抗,这时我想起,雷纳是从巴萨出来的。  雷纳的父亲也在巴萨踢过,父子都参加过欧冠决赛,分别代表马竞和利物浦。1973年,克鲁伊夫攻入马竞的那个著名进球,守门的就是老雷纳,那一年,他刚离开巴萨。1974年冠军杯决赛,马竞对拜仁,阿拉贡内斯踢进一个直接任意球,但还有20秒比赛就结束时,拜仁的施瓦岑贝克来了脚贴地远射,扳平比分,穆勒朝他挥手,让他传中,但施瓦自己射了进去。传说老雷纳当时正在跟球门后的一位摄影师说话,这个摄影师朝他要球衣,结果他一转头,发现球已经进了,老雷纳一直否认有这回事。  雷纳对西甲和英超都有亲身经历(后来又加上意甲),那讲讲两国足球的异同,还有在球场内外的感受,即便是牖中窥日,阅者也会有所得,书中讲了一些,篇幅不多。涉及技战术的地方也不多,提到霍奇森的防线特点,说不适合自己,在球星传记里找这类内容,通常是沙里淘金。开篇处,他非常详细地讲了自己的迷信举动,每场比赛前已经有一套繁琐、庄重、严格执行的仪式,挺有意思。  这本自传适合对利物浦和西班牙感兴趣的球迷。从球场到球迷,对利物浦说了不少好听的,选的是利物浦的一家出版社,当时他还没去那不勒斯。将来会更新吧,把在意甲的经历加进去。另外,明夏他会重返巴萨吗。
  顶  
  我也提供一些数目:  书名 作者  足球史 亨特戴维斯  为梦想奔跑 朴智星  我的太阳 孙继海  中国足球内幕 李承鹏  中国职业足球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 郑志强  恒大传奇 张守刚  我知道的中国足球 王俊生  足球经济 斯蒂芬多布森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成长研究 顾晨光
  涨知识了!楼主辛苦了,谢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很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