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有什么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来源:&&&&关键词:
南昌市东湖小学 万 辉[摘 要]信息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需求。 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信息能力应用而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能力是人必有的能力之一。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信息能力、任务驱动[正 文]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全局出发,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无论是其自身的,还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都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学科本身的学生特点以及确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的事实决定的。课程整合也确已成为各国信息教育乃至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的原则。一、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时代的呼唤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的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儿童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它同发散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正日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在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时,要为学生的意义建构创设各种必要的条件和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现情境化教学。二、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三种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guoqixiayanjianggao/
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例如键盘练习和学习相结合;用画图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这种整合模式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即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型课程(综合课),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即综合地学习信息技术、各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的整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将不同的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而能从更层次去认识信息技术并综合运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三、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任务设计的根本目标就是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提高学生正确掌握与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也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终身受益,适应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在“任务”设计时,应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1][2]下一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出自:写论文网、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lingdaojianghuagao/
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学生的个性塑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6、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性和应用很强,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就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考核的内容,可以由一个人完成,也几个人同时完成;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了他们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不再将考试视为一种压力和负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式的探讨》  3、《中小学电教》  4、《电化教育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第2页)》出自:写论文网
本文★★网址:/show/209177.html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大学生技能培养--《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大学生技能培养
【摘要】: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改变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技能培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生技能培养模式分四个步骤,其中教师现代化在培养大学生技能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34【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变化,市场化的人才选择方式给一向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历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加快培养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克松;[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李镇伟;[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明翔;杨艳彬;蒋彩虹;;[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徐立君,赵立竹,王睿垠;[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朱肖川;[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陈秀清;[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卢大学,张雅玲,郝文亭;[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杨喜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赵玲;[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邢沈阳;李文涛;高玉霞;;[J];吉林医学;2006年12期
苗张木;[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谢明荣;邢邦圣;;[J];教育与职业;2005年3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天明;[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胡绪阳;[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惠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陈栋梁;[D];苏州大学;2007年
姜芬;[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肖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李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洪华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朱荣;[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李霞;[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汤飞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唐铭培;[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艳芳;[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张天宝;[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周志青;[J];成人教育;2004年01期
李积元,张发廷;[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进京;[J];网络与信息;1994年06期
柴纯青;[J];图书馆;1995年06期
王奕标;;[J];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01期
欧阳电平,罗凤兰,张忠军;[J];审计月刊;2004年04期
付智怡,李莉;[J];中小学电教;2005年01期
吕贵香;[J];中小学电教;2005年03期
周雷,杨凡;[J];中小学电教;2005年04期
郑建秋,王洪录;[J];中小学电教;2005年05期
徐淑梅;[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庄锦晖;[J];中小学电教;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梅惠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洁;[N];中国财经报;2001年
于志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杜承平、葛永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N];光明日报;2002年
周英文;[N];计算机世界;2002年
记者 曹培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赵雪媛;[N];中国财经报;2003年
聂旭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潘克明;[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王慧;[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王琪;[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朱朝霞;[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王文君;[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宋正国;[D];河北大学;2005年
王宁;[D];河北大学;2005年
白然;[D];河北大学;2005年
郦晓宁;[D];河北大学;2006年
毕磊;[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
【摘要】:
本研究是基于网络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题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最为显著的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体现在能够成功地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未作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自适应题库,创建包括开放性的学习资源库,形成具有良好的写作交流功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个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
1)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阐明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学习方面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
2)针对上一部分指出的问题,确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3)以重庆万州沙河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为培养对象,对其物理学科能力培养展开研究。以行动研究法进行实验,多媒体网络题库为平台,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检验、修正和完善。
4)为整个培养过程制定一套多元评价策略,并且采用数据分析和访谈法对培养效果进行考查和分析。
5)反思整个研究过程,总结出培养实施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学科化原则、实用性原则和一体化原则),展望下一步工作,为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G632【目录】:
Abstract6-7
第1章 绪论7-11
1.1 研究背景7-9
1.1.1 国际趋势7
1.1.2 现状反思7-8
1.1.3 问题的提出8-9
1.2 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9-11
1.2.1 研究内容9
1.2.2 研究目标9
1.2.3 研究方法9-11
第2章 相关理论11-21
2.1 行动研究法11-14
2.1.1 行动研究法的定义11
2.1.2 行动研究法的特征11-12
2.1.3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和操作程序12-14
2.2 教学相关理论14-18
2.2.1 相关教学理论14-16
2.2.2 相关教学模式16-18
2.3 多元评价相关理论18-21
2.3.1 教育评价18-19
2.3.2 多元评价19-21
第3章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21-32
3.1 培养目标及内容的确立21-22
3.1.1 培养目标及内容的确立原则21-22
3.2 行动研究环境介绍22-24
3.2.1 课堂教学环境22
3.2.2 信息化题库平台22-24
3.3 前测报告24-27
3.4 教学模式设计27-32
3.4.1 教学模式的构想27-29
3.4.2 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29-32
第4章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行动研究32-46
4.1 研究方案设计32
4.1.1 研究目标32
4.1.2 研究计32
4.2 第一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行动研究32-37
4.2.1 目标32
4.2.2 计划32-33
4.2.3 行动33-35
4.2.4 观察35
4.2.5 反思35-37
4.2.6 小结37
4.3 第二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行动研究37-41
4.3.1 目标37
4.3.2 计划37-38
4.3.3 行动38-40
4.3.4 反思40-41
4.3.5 小结41
4.4 第三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行动研究41-46
4.4.1 目标41
4.4.2 计划41
4.4.3 行动41-44
4.4.4 观察44
4.4.5 反思44
4.4.6 小结44-46
第5章 效果评价、总结与展望46-53
5.1 效果评价46-48
5.2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施策略48-50
5.3 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50
5.4 实践启示50-52
5.5 研究的不足52
5.6 发展的方向52
5.7 研究的创新之处52-53
结束语53-54
参考文献54-56
附录一56-58
附录二58-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艳婷;[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袁明珠;[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余蕾;[D];湖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南国农;[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何克抗;[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施福涛;[J];教学与管理;2003年16期
张俭福;[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祝智庭,李宁;[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庞维国,薛庆国;[J];心理科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滕志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张晓戍;谢亚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黄鹤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夏本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王红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朱祖林,钱立三,刘盛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赵翠芳;欧靖;刘玉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曹洁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张庆华;;[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荆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硕兵;;[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伶俐;;[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陈敬;;[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周洪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陈蕴奇;陈春玲;;[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涂玲;周彦晖;张为群;;[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王琦;;[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李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孙俊三;谢丽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郝振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洪朋;[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谷志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齐伟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韦立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龙耀;[D];南京大学;2010年
翟艳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史大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卢玉卿;[D];南开大学;2010年
刘娜;[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岚;[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吕远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许翠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史小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董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田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刘宇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宋娜;[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管颖;[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徐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淳爱;;[J];成才之路;2008年02期
张定强;[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李芒;[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蒋家傅;[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常咏梅;;[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张怀德;;[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叶雯;;[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6期
华玉杰;;[J];福建电脑;2006年12期
庞维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3期
徐一欣;;[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连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李吉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碧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张丽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刘小国;[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袁智强;[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李长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蔺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何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王文君;[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艳利;[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叶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蓝善贵;;[J];才智;2013年1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俊杰;;[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赵新峰;;[J];学苑教育;2010年21期
李道顺;;[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年09期
吴芳,陆玖玲,周瑛;[J];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05期
韩立敏;[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唐琴;;[J];常州师专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杜琼英;[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5期
聂良刚;[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秦春艳;[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尚士云;[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波;;[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刘敏;张玉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王国振;;[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刘湜;孙玫玫;张丽;;[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颜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李志凯;赵俊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冯学身;;[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陈雪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张洪雁;周德信;郭雪松;;[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洪俊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张成;[N];中国体育报;2007年
梁国祥;[N];中国教师报;2005年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唐翠华;[N];江苏教育报;2010年
泗阳县实验小学
王志娟;[N];江苏教育报;2011年
新华社记者
刘志杰;[N];科技日报;2001年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中心学校
王顺宁;[N];学知报;2010年
何文华;[N];中国教师报;2006年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王素珍;[N];光明日报;2008年
蔡明;[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潍坊市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赵玉慧;[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爱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胡钦太;[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朱超华;[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万校基;[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崔雅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何明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吴本连;[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梅珊;[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陈春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张敏;[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天清;[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冯国华;[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张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金彩虹;[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马俊峰;[D];延安大学;2010年
杨淑芝;[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王秋香;[D];中北大学;2011年
徐九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赵丽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宋金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信息技术竞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