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提出了哪些经济全球化翻译理论有哪些

〖 出国在线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主题报告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主题报告会
主&&& 题:教育联通世界
时&&& 间:7月9日13:30—16:20
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楼226
形&&& 式:演讲式&&&&&&&
规&&& 模:400人
主持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线联平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发展主题报告会现在开幕,我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王旭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经济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既加剧竞争,又深化合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召开今天的主题报告会,邀请八位领导和资深学者作为演讲嘉宾,他们将围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交流和探讨,相信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启迪。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参会的主要领导和演讲嘉宾,他们是:
  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线联平先生,英国卫生部学习开发局主任鲍勃·福莱尔先生,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廖庆丰先生,日本国立多媒体教育学会理事长清水康敬先生,法国职业学院联合会主席郝讷特先生,还有两位演讲嘉宾,美国百人会成员、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先生和美国百人会成员、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主席王逢旦先生。
  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首先我们有请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先生为我们致辞。大家欢迎。
  范伯元: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2005年今天上午隆重开幕了,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举行的又一次国际教育盛会,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再教育领域深化合作、扩大交流提供了机遇。作为本届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主题报告会,会聚了来自各国的嘉宾,带来了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信息。在此,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出席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发展主题报告会的各位嘉宾,对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教育管理者,包括企业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的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于主题报告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北京市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为实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北京市把教育扩大开放,提升首都教育国际化水平列为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在北京留学的外国学生已经达到27000多名,来自130多个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37个,教育合作与交流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相信,在今天这个高规格的大会上,各种教育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必将促进北京教育向着优质、创新的目标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教育合作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教育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为迎接奥运会,我们首都教育系统也在不懈努力,我们愿与国内外朋友携手合作、共同进步,共享世界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我们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国际教育主题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祝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范市长,下面我们将进入主题演讲阶段,我们将邀请八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每位专家演讲的时间为20分钟。首先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线联平先生发表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人文奥运与北京教育》。
  线联平: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国内外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同行,共同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交流有益的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我想再次代表本次报告会的主办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再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知道,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为办好这次奥运会,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其中,“人文奥运”是北京提出的创新理念,是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奥运会是全球大家庭的盛会,人文奥运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也必将为全世界所共享。同时,也将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将就人文奥运与北京教育这样一个主题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人文奥运与北京教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体育运动教育青年。他认为,在现代人的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工业社会中的生产方式、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方面又造成了严重威胁,为解决新的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和改善社会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社会改良方案,而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是通过教育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于是,奥林匹克主义将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正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所指出的,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即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运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教育是沿着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建立的。首先是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近而扩展到社会,实现其改造社会、建立美好世界的目标。1895年,当国际奥委会成立之际,讨论的主题即为教育的价值。在奥林匹克运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早已认识到,离开了交口称誉,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离开了教育,现代体育就会出现异化。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界中,奥林匹克主义仍面临着竞技主义价值观异化的挑战,过渡的商业化、兴奋剂泛滥,将运动员作为专区利益的手段和工具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因此,举办教育与体育结合的运动员,将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实现它的崇高目标。
  二,人文奥运与奥运精神。
  人文奥运的提出,更加昭示和强调了人文和高奥运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人文的民族,人文奥运旨在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举办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和手段,通过文化和教育的方式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参与奥运、德育奥运、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广泛参与的特点。
  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各种文化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从5000年中国深厚文化中提炼中的人文奥运理念,不仅体现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更对依托奥运会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聚会,发挥奥运对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各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
  三,实现人文奥运、促进北京教育的发展。
  近20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证明,举办奥运会将给举办城市或者国家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方面,可以说,影响是全方位的。同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给北京教育发展带来诸多发展机遇。特别是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更是为北京教育的改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已经制定了北京2008教育草案,提出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四个结合,即把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把奥林匹克的传播与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素质,把奥运精神教育与学校体育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水平和身体素质,把奥运会筹备工作与学校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奥运的素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校教育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弘扬交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学校也将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已经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培养目标,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学生和市民的素质,加强北京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体育场馆和相关设施,提升北京学校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培养数以万计的体育人才,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奥运会提供科技支撑,树立北京教育良好的国际形象,开发各种相关资源,为首都教育留下宝贵的奥运遗产。
  第二个方面,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升北京教育发展的内涵。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文奥运”的核心价值取向,这同样是北京教育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以奥林匹克教育为重要载体,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者的素质,是我们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下作出的重要选择。
  今天,北京市各级各类的教育共有在校生270万人,教职工30.6万人,全市的教育人口达到了300万人,其中,在校的学生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项活动的主力军,代表着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重要风貌,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教育青少年以高尚的道德素养迎接奥运,是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工作。
  一,要改革学校课程,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我们将在2005年秋季开学以后,把文明礼仪知识纳入课程,通过文明教学,普及礼仪知识 。北京市奥运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组织专家为中小学生编写了《学生礼仪》系统丛书,作为教材。大学还将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通过德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与之相配套,我们还将组织实施系列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同时我们还将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各种奥林匹克知识读本,应将其列为阶段性地方课程,通过这项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广大的青少年做好参与北京奥运会的思想、心理和知识准备,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举办奥运报告会、编写奥运教材、开设奥运课堂、组织奥运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奥运。我们还要求,要把奥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第二,以教育为主体,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正在中小学推行“一校一国”合作项目,即一所学校对应一个奥运参赛国,系统地学习该国的文化、礼仪、语言等,并分别与一个参赛国建立联系,举行各种活动,这项计划旨在加强学校与国际各国的交流,并教育孩子们懂得国际交流的重要性。通过这项通过,不仅为北京市看世界、世界看北京建立起重要的桥梁,同时也使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目前,北京市中小学与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交往,通过这个项目,将大幅度增加国际合作的范围,加速北京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提升北京教育的水准。
  三,加强统筹协调,保证奥运教育顺利实施。
  2005年,北京市设立了奥运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奥运教育项目的实施。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成立了北京市奥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个办公室负责根据每年的奥运工作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并落实全市年度奥运工作计划和项目的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积极稳妥地推进北京市的奥运教育工作,整合首都奥运教育资源,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市的奥运教育工作进行策划、组织、指导、协调、审批和监督。
  根据奥运教育工作的需要,各个区县的教育委员会、各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同时还成立了65个奥运教育工作机构,这些机构接受北京市奥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负责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奥运教育工作。
  第三,未来三年北京市奥运教育的工作设想。
  奥运理念的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奥林匹克教育必须突出绿色奥运,尤其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思想,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广泛动员青少年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人文培训及科技攻关的奥运事业中,让绿色走进、走进学院、走进市区,让高普及带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新的感受。
  深化奥运理念的教育,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
  第一,抓好文明礼仪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养。;2008年,我们将在首都青少年中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该项活动年年有新意,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实现人文奥运理念,为建设新北京、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今年的9—10月,我们将重点开展校园礼仪活动,掀起北京市文明礼仪活动的高潮。
  第二,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取各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奥林匹克夏令营、冬令营的活动,如奥运聚话剧的创造表演等,在各地开展奥林匹克文化艺术云会展活动,开展多种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奥林匹克纪念品的收藏展示活动等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并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课、体育活动及运动会结合起来,使理论与事件相结合。要分期分批地举办大中小学学生、体育教师培训班,使其得到奥林匹克知识的系统学习,力求做到体育教师都能胜任本岗位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这是从本质上解决奥林匹克知识传播问题所在。
  第三,培养奥运专门人才,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人才保障。
  北京市重点开展奥运语言人才培养,根据奥运对语言人才的破求需求,增加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招生计划,从2005年开始,在少数高级中学进行以外语口语专业为特点的定向配合试点,并与高职三年级教育相衔接,通过多种形式升入高职相关外语专业,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到2008年使在校外语专业学生达到3万人,实施高效外语专业语种主修方案,并提高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要充分发挥北京地区体育院校人才的作用,选拔1万名左右优秀教练员、裁判专项服务人员,从全国的中学生中选拔一批体育尖子学生进入体育大学深造,还要培养一批有体育特长的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疾人奥运会,重点扶持奥运急需的交通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体育经济和现代服务等学科的发展,到2008年以前,要培养出2万名左右与奥运相关的人才。
  对于奥运会东道主来讲,举办一届奥运会,除了有硬件设施以外,还需要相当数量的为大会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据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工作和服务的人数达到了4.7万人,其中60%的青年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服务,占其各年龄服务人数的绝大多数。由此看来,青年是办好奥运会重要的一支新生力量,他们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举办奥运会的质量。从现在起到2008年奥运会前,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真正了解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而自觉地为北京奥运会做贡献。与此同时,还要有专门机构抓好青少年志愿者的语言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要开展系统主题活动,营造人文奥运氛围。
  从;2008年,在北京市中小学中开展“我心中的奥运”为主题的中小学生迎奥运系列活动,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摄影、诗歌、作文、绘画、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夏令营等活动,通过青少年描绘变化中的家乡、变化中的中国,向世人展示中国的风俗人情、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抒写青少年儿童自己对奥运的追求和理想。这些获奖的作品将用于巡展、装饰奥运村的住宿,并赠送各国运动员和官员。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代表,以上是我从奥运的新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一些认识,请大家指正。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先生发表演讲,演讲的主题是《教育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顾明远: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首先,让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对这次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以及同时召开的国际教育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这次博览会和研讨会的成功。
  我的题目是《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
  什么叫文化?现在定义很多。可以说,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种。但是,我非常赞成张岱民先生的一个观念,他认为,什么叫文化呢?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当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及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是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过去我们讲文化,总是讲文化成果,张岱民的定义既强调了动态的活动,又强调了静态的成果,人类的成果既包括精神成果也包括物质成果,人类的活动方式也包括了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因此,人类的活动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不只是它创造的成果。这是我对文化的理解。文化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文化是由具体的民族创造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是随着这个民族所居住的环境、使用的语言、活动的方式和习惯等逐步形成的,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性,也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但是文化又是不断发展的,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的变革而不断创造和变迁的,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有了这种变迁,才能使得文化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是及其复杂的一个过程,但是它不外乎四个环节:传递、选择、发现、创造。
  传递,有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纵向的就是本民族内部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横向的就是民族之间的交流、国家之间的交流。
  选择,是指文化的主体在接受前人的文化或者别人的文化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有所选择。
  发现,就是挖掘和利用已经存在的但没有被别人注意的文化。比如考古,挖掘出来的文化是一个文化成果,但是挖掘之前我们没有注意到,通过挖掘我们发现了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文化。
  创造,就是在原有的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最高形式。
  所以说,传递、选择、发现、创造,这四个环节是互相渗透的。
  下面我们讲讲教育。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教育离不开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总是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时,文化又是要靠教育来传递和创造的。说到教育受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恐怕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系。因此,教育有传播、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递保存在典籍中的物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是民族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教育在传递文化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原有的文化进行选择,特别是制度和观念层面上的文化,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总是要反映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生产方式变革了,教育也必须要变化。所以,教育不能原原本本地传递原来的文化,要加以选择和重新解释。
  教育在文化创造当中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任务,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创造知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开展学术讨论、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丰富和创造人类的文化。
  下面讲讲文化交流。
  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在民族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吸纳而进行的,文化的传播不只是纵向的、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而且很重要的是横向的传播,也就是通过民族间的交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去文化的交流往往是通过战争、贸易、迁徙等进行,因此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今天,在世界和平、民主平等的潮流中,文化交流应该是在友好交往当中实现。反过来说,友好的文化交流会促进世界和平,民主和平等。因为,友好的文化交流能促进互相了解和互相理解,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促进友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有着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她哺育着13亿中国人民,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很多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现在更加在努力地吸取世界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我们需要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吸纳别国的优秀文化,发展和创造中国的新文化。
  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代以来,由于长期的闭关自守和列强的压迫,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了,从这点也可以看出,闭关自守、不重视与别国、别民族的交流,民族文化就得不到发展,只有落后。开放、交流,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动力。通过交流,不仅我们向外国学习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外国的学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长期以来,外国的一些媒体,有的是出于不了解,有的是出于偏见,介绍中国的情况总是有某些片面性,不能反映中国的实际。再加上语言的障碍,我们很少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世界,世界不大了解我们。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的扩大,中西方学者的交流日益频繁,彼此的了解增加了,促进了世界文明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促进。
  下面我想讲讲教育和文化的交流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交流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交流更是各国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交流的作用不仅在于现有文化的传播和交融,更重要的是,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的活动,教育交流不仅限于现代一代人,而且会影响到下一代人,培养下一代人成为国际化人才。
  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进行的。一个是100多年以前列强进行舰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通过通商贸易,把西方的科学技术输送到了中国来。另一个渠道是通过传教士,把西方的教育制度传到中国来。开始,中国对西方文化是被动接受。但是到了后来,逐渐领悟到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是克服我国封建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从而逐渐地、主动地向西方学习。但不论是哪个渠道,都是通过教育来完成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看到西方的新进科学技术,新政府、洋务派曾经开始派遣留学生到西方留学,以后更是出现了留学潮,大批的留学生到海外学习,一开始到日本,民国时期大多是到西方。其实当时向日本学习也是学习西方文化,因为日本也是学习西方。
  但是近20年来,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又出现了新一轮的留学高潮。改革开放早期留学的很多人都已经回国了,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现在新一批的留学高潮也在进行,留学潮还在进一步高涨,而且年龄越来越小,逐渐向低龄化发展。通过留学,中国的文化也在走向世界。许多留学生不仅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了西方,而且有的还著书立说,系统地介绍中国的文化。比如早期的留学生林语堂先生就写过《吾国与吾民》一书,介绍中国的文化。近几年来,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和著作也越来越多。但总体上讲,还是我国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比较多,真正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世界还很不够,西方了解中国文化也还比较少。今后,我们要加强努力,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
  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现象,它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结果。也只有在互相交流当中,中国的教育才能得到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便捷,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信息交流更加迅速、快捷,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某一个国家、某一项教育改革会迅速传播全世界。大量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会议,学者间的往来以及学者间的各种信函、资料的交换,都促进的国际文化教育的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比国际化更加强烈和深刻。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强势文化正通过强势的经济输入到别国,并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因此,在文化交流中如何吸取别国文化的优点,摈弃其缺点,在吸取中如何改造并使之本土化,是各个国家需要研究的问题。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前面讲到,教育具有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作用。我们在国际交流中要虚心学习外国的文化,但对外国的文化也需要加以选择,选择优秀的文化因素,摈弃不好的文化,有些文化在别国是流行的,但是并不适应我国,我国就要通过教育来加以选择和改造。
  近些年来,我们引进了很多外国的教育思想、流派,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但也有本土化的问题。所谓本土化,即不是简单地把外国的理论搬到我们中国来。而且,要切切实实掌握最新的理论精神实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一种我们自己的理论。这就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变成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并逐渐加以推广。
  国际教育展是教育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形式,它可以使中国学生了解国外的教育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和学校。同时,通过展览,外国学校也可以了解中国的学校、中国的学生。将来,我们还可以到国外去办我们中国的展览,展示中国的教育。现在,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很想了解中国,北京已经有几所中学到国外去办学校了,这是双向交流,更容易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总之,国际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将越来越发展,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顾先生,下面请英国卫生部学习开发局主任鲍勃·福莱尔先生发表演讲,演讲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鲍勃·福莱尔:各位朋友们,各位参会者,非常感谢你们邀请我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我要带来我的朋友、我的同事布莱尔先生对大家的问候,因为这时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复杂的时候,因为伦敦将继北京之后举行奥运会,我要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同情,因为伦敦刚刚遭受了爆炸,也可能这正是全球化的后果。
  我今天想和大家谈谈经济全球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我想提出一个很难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就是,在第一页幻灯片上,对于这个新兴的世界,我们应当有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学习者,对这个新兴的世界来说,什么样的学习、什么样的学习者是合适的,因为以前我们有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有一个互联网的世界,而且有一个学习型社会、一个后现代社会,或者像我所说的,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所有这些,都是描述这些新兴世界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所有称呼的一个共性就是,它与正在消逝的事物有一个对比。在高科技的社会中,用了很多技术、专家,把人性的东西降低了。有些专家水平非常高,像德国一位社会学家就把这个社会称为一个官僚的社会,这个官僚的社会有一些有趣的特征,实际上它是一个固定的社会,有一个固定的规格,官方或者权威是固定的,这些官方是有规格来规定、限制的,而且它的权威是分级别的,有很多写下来的文档、书面文件,活动都是定期的。我们把这些当做是一种职责,履行这种职责的人称为官员,这些官员把他们个人的工作和政府工作分开,把他们的工作作为一个职业,这个职业要通过考试,官员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事业,对他们来讲,要成为官员要经历特殊的考试,稳定性、规则、等级森严、书面文档、必备的资质、技术,这就是一个官僚的社会。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就已经有这样的社会了,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的社会都是按照这个历史严格发展的,就像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类似。韦伯先生说,这样做对这类社会有一定优势,官僚就像一部机械,精确性、速度、清晰、对文档的支持、谨慎、合作、严格的下级服从上级、而且能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所有这些,都使这个社会的组织机构成为最佳的。在坐的专家学者都认识到,这个理论包括了一个生产的理论、一个组织的理论、政府和企业的理论。韦伯说,官僚主义对我们来讲,是进行计算的最好机会,它是基于客观性的,是市场上最重要的一个图,对个人来讲,它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非人性化。我们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管理的理论主宰了组织理论长达几百年,科学理论的奠基人科勒先生引进了大规模生产的理念。还有一种教育,是和官僚主义并行的官僚式的教育。通常,大学的教育首先是由国家提供的,学校不是个性化的学校,而是对人们从幼年开始就进行教育,教育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体系,它是从一个水平到另外一个层面,越往上,人数越少。教育的内容是通用的,学习是普遍性的,重点是放在教师身上的。学习经常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我们想一下,数学的教育方法不是作为实用的教育方法,而是理论性的教学方法,使所有的成人都会觉得数学很难,因为都是以抽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后来我们进行了一些特定性的技巧,比如针对一个工作进行职业培训的时候采用一些职业技巧。以职业培训的证书、资格与别人区别。你到一个医生中去,看一下他墙上的证书,体现了他的受教育经历,当你工作的时候,要列出自己所获得的证书,这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但现在,正如副市长所提到的,我们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我的同事也提到,世界在不断变化,政治变化、文化变化、经济上的变化等等,我们的工作也和过去也大大不同,今天所做的工作和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将会有大大不同,这和你的父母、祖父母的工作大大不同,你的身份、你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比如妇女,她们有大大的雄心,和她们的祖母辈不同,身份也有了大大的变化。在英国、南美,我们不断地谈到选择,人们必须要可供选择的。我的中国同事告诉我,我们谈到信息、知识、信息革命、不断变化的技术,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我们还听到了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地方主义,也就是在全球化中地方主义的重要性。因为全球化使得地方文化在不断破灭,公民需求不同的权利,比如在我的国家,年轻人不太喜欢参加选举。但是人们都非常关注于减少全球的贫困,年轻人都非常踊跃,愿意参加绿色活动、社区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在不断变化中,100多年以来,我们都是在经营教育,都是根据官僚主义理论,那种理论很有效,我们没有犯过错误,我们都从中获益,都对人类社会的处理怀有理智,但是现在,世界不同了。如果你考虑到工作,工作正在不断变化中,新的事业、新的职业、新的技能、新的竞争力、新的技术都在不断产生,全球化也是我们今天的话题。不仅仅是过去垂直水平关系,而是一种扁平关系,我们看到,工会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没有人一生只有一个工作。同时,由于高科技、经济繁荣,我们发现在非洲、亚洲,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家庭,失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不仅仅是一两代人,随着新技能、新职业的需要,失业无所不在,工人必须更加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在工作、学习、中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我们教育学者所谈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家也在政府工作,我们说,这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都发现,学习无处不在,不仅在学校、在大学、在学院或书本上,而是在我们每天的日常中都需要学习,我们要重新定义学习,学习无处不在,在每种、任何一个可能不可能的地方,我们都需要发现能学习的地方。政府和雇主认为学习意味着什么呢?他们谈论新的技术和能力,一些高级的能力和技能,他们希望雇员具有灵活性、对客户的需要反应更快,他们需要雇员有创造性,能解决问题,他们希望雇员能成为团队小组的合作成员,希望雇员能具有雄心、进取心,他们也希望员工能有一种学习的文化。五年前,我们听到终生学习的概念。但是最奇怪的事情是,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是好象我们依然在过去的官僚主义社会,我们所学习的技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教这种理论,我翻阅了世界各国的文献,他们都说他们需要这种东西,但是一些学院、一些公司进行培训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还沿用了过去的方法。
  学习和我们的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多种方式的学习,比如正式的、非正式的学习,外在的和潜含的知识,任何人都需要学习,不仅仅是那些精英。学习能支持你所做的一切,自己主动地学习,是你的自尊、你的身份的加强,学习是一种进步性的、是有酬劳的,如果你学习就会获得进步,这是很好的,你的雇主、你的家人、朋友、政府都会鼓励你学习,他们想说,学习是正常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是对教育而言的。
  但是在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学习并不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在等级社会中,学习仅仅是少数们的特权。伟大的美国作家褒曼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是个不安全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可以突然之间消失。如果你投资去实行某种技能,如果你发展了某种技能、学会了某种技能,这实际上是个不利的地方,你学会了技巧,会给你一个自我的感觉,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面临着风险。我们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存在着管制的放松、私有化,权威的消逝,人类的不断分层。
  德国专家拜克说,一个风险的社会就是不可预测性、不可持续性,机构和社会之间的界限、人们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变得模糊、不再清楚,不像过去官僚主义社会那么清楚。现在,科学和知识正在变得有竞争性,科技知识不断互相冲突,它不再按照规则去做,我们必须要创新工作,去进行自我选择。拜克介绍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这个世界是个风险的社会,这种风险实际是一种后果,是官僚主义成功的后果,工业社会的后果,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后果。我们看到的不同的事情,比如环境问题、动物、食物、饮料、核能等等,目前我们有两个学习的模型,一个传统的模型是蓝色的,一个新兴的学习模型是红色的(见图),从学校中的学习转变为不所不在的学习,在社区、在家里都要进行学习。过去,学习只在人生的儿童时期,现在是终生学习,每个人都在终生学习,学习不但是精英的事情,过去我们是以老师为中心、由老师指导学习,而现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过去我们是在教室中面对面学习,而现在通过远程网络学习,学习有不同的方式。我们也从过去的那种精教育发展到大众化的教育。在我的国家,有一个目标,50%的年轻人都要去接受教育。今天,有8万中国学生进入了我们的大学。我们也从过去那种理论性、抽象性的学习过渡到了实践为主的学习,关注实践,从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发展到反思性、思考性、学习性、开放性的学习。过去那种老师指导性的学习到现在互动性的、日常中的学习,也就是一种渐适性的学习。我们是根据需要而学习的,而不是根据课本而学习。我们过去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资格证书,现在学习的原则是行动和应用。朋友们请记住,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是对我们原有的教育理论的挑战。当人们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会产生慌乱,这是不是意味着的传统要消失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领域、比较吓人的领域、不那么容易抓住、非常具有风险的领域。
  我所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真正能满足个性的学习方法,把学习者放在中心位置,你的时间和学习方法适合你自己,这个空间适合你,你需要经济上、技术上的支持,你需要资源支持你,需要学分制度,也需要认证制度来满足你的需要,也满足你的方式、你的文化、你的家庭、你的社区、你的个人的情况,这是不同文化的学习方法,不是过去那种定义式的学习方法。这和过去其他国家的教育不同,在过去一些的大学中有足够的资源去学习,但是这很难。现在的问题是,刚才我提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针对什么样的社会和世界。如果我的主题是正确的,我们从一个官僚主义为特点的工业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充满着不可预测性,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开发新的学习模型,去适应这个社会。
  大家想一下,这种思考会变得非常关键,批判性的思考会变得非常重要,它正成为你的新智慧,是你的思维所必须的。如果没有这种独立性的思考,我们就不能应对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些理论、概念和数据,我们要在变化的世界中去学习,这对我们个人、我们的家庭、公司都有利。我们要适应纳米技术、信息技术,但是这还不够,要去理解、去适应。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学习,以便我们能成为变化的主人,而不是受害者。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目前处于一个不同的、完全变化的世界,不管你如何描述它,不管是后工业化、后资本主义或者是知识经济社会、或者是学习型社会也好,我的观点是,我们过去熟悉的工业社会正义在变成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这种灵活的变化,产生具有适应性的工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学习模型,适应这种新的世界、适应新的人类。我目前能看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个性化学习的社会。如果你问我,我是否访问过这个个性化的学习社会?我的回答是,没有。
  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廖庆丰先生发表演讲,主题是《政企联手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廖庆丰:各位来宾,在座的有很多是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或者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我除了大学的时候做了两年家教之外,在工作以后从事过三年的教育工作,在各位面前发表演讲,可以说班门弄斧。所以我从公司教育家度作一些演讲。
  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高新技术发展很快,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很多产业发生了变化。在60年前,战争结束以后,伏特汽车推动管理,是从量上提高生产,而今天,量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为客服特制,有很多好的工具。在这样的情景下,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所看到的管理模式也在变化。环境在变、市场在变、客户需求也在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不再以生产为中心,而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今天,我们在走到天安门,看到“为人民服务”几个字,代表了非常真切的时代意义,因为人民已经是主人,政府、教育、企业都是为主人服务,企业也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取得客户的满意。
  今天的企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个别企业就能发展成功,一定要与你的上游供应商、横向伙伴共同发展,不能盲目发展企业。我相信,过去2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如果我说,政府必须要再一步考虑宏观调控,走计划经济路线,大家肯定会觉得我的脑子有问题,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怎么谈计划呢?还是要计划,因为现在发展太快速,我们面临了很多过去没有的问题,很多原因是污染,在东南亚发生了禽流感,澳大利亚、新西兰都会担心,因为侯鸟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可以飞行几千里,可以把病毒带过去。所以,产业的发展,政府一定要扮演计划的角色,但是不要介入。有兴趣发展企业的人,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提出一个计划方案,你提供风险基金给他,这样,企业发展起来,对社会负责。但是,整个发展的方向是否符合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从中国来看,从到2050,整个发展是否有计划?企业要跟着政府的大方向走,同时结合同行业的企业,共同走向真正对社会有发展。
  今天,高新科技飞速发展,大家都知道,网络科技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接轨。如果我请问各位,过去15年中,你感受到的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我想不一定是汽车,虽然小客车的产量已经达到300万辆,但是小汽车是100年前已经有的产品。不是手表,两三百年前就有手表。那么是什么?那就是在座各位人手一机的手机。虽然说在15年前,我们看到的手机有三公斤重,申请一部手机,在90年时要2万多元人民币,现在买一部中档手机也就是1500元左右人民币,全国有3.5亿部手机,固定电话也只有3.5亿,90年我到国内的时候,全国只有1%的人有电话。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个发展是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呢?值得怀疑,大家看过电影《手机》,就是在讽刺手机。例如我从北京到巴黎出差,我的手机不关,那么我在巴黎的时候,半夜九点手机就会响,提示我要工作了。无论你在哪里,别人也可以通过手机和你通电话,你的私秘性没有了。
  再看互联网,第一波网络泡沫破灭以后,大家怀疑,这个产业是不是完蛋了?但是,现在第二轮互联网浪潮又开始了,很多公司又在挖人。所以说,这是刚刚启动的时候太快了。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不会再回头了。可是,在这其中产生问题的时候,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有的清华大学的学生不学习,沉溺于网吧、游戏机,家长很着急。或者在家里可以上网的,小孩子趁家长不在的时候看一些不应该看的东西。网络中也有黑客等等,这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30年前,工业都靠烧煤,造成了很大污染,所以亚洲提出要发展旅游业,但是后来发现旅游业也会带来污染,所以发展高科技,现在高科技有了,手机也有污染,那就是电池,电池电量不够,手机屏幕就不够亮。现在手机很多,每个厂家的电池规格都不一样。如果在15年前发展手机工业的时候,能够制定好,欢迎全世界的高新科技企业到中国来发展的条件,各个公司的电池统一规格,根据手机不同的型号装不同数量的电池,手机淘汰了,但电池可以继续使用。因为电池是最厉害的污染源。所以说,需要有一个真正的调控机构观察行业的发展。企业也要和行业、和政府共同配合。
  作为一个企业,对于职工的管理,要提供给职工美好的工作环境和美好的未来,更要规范职工的行为。很多企业在中国搞合资,不但要遵守母国的法律,也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发展得好,一定是守法的企业,不逃漏税,公司所有职工个人的操守、行为都能和社会的发展配套。这同政府一样,我们是法制国家,在一步步往上走,企业也一样。
  教育也是一样,要提供这个环境让学生理解未来的社会是怎么的,怎么样做好一个公民。
  我相信在座各位很多人看过《星球大战》,30年前我看过第一集,我说,30年前如果把它放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放的话,可能只有中科院的院士能理解里面的情境,因为里面的东西太高深了。可是今天放到第三集,我相信小朋友都会理解里面的内容,里面的东西就是未来的世界,比今天的突破一步而已。
  所有的科技的发展都来自于梦想,20年前有个小说家写了一个故事,画了几张漫画,就是小孩子在过年过节放的炮,可以把人送到天空。那么,在未来是不是就会变成现实呢?实际上,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都是靠幻想,然后再一步一步到位。
  搞生产的人可以看出,假如今天投入60%的力量,可以得到70%的产出,投入80%,可能会得到80%的产出,但是投入百分之百的时候,可能只有90%的产出,如果是120%的投入,也不一定会有百分之百的产出。如果把120%分成两部分投入呢,是不是会有两份70%的产出?这就是效率的提高,我们可以用科技来提升我们的效率。鲍勃·福莱尔也提到,我们要终生学习,怎样终生学习?办职业培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很多事情都要投入,怎么样提高效率,使有效的资金达到目的?在今天所有的电子科技平台加上软件,可以提供很多学习工具,使我们导向终身学习。
  有人说,电子学习不见得行得通,我同意这种说法。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进入工作单位以后,还必须要学习,如果不继续学习,三五年之后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说,一个学习的环境怎样产生终生学习的环境,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一个环境使大家不受物理环境的限制而终生学习。使他所学的东西通过硬件、软件平台的开发变得互相有关联。对中西部的开发来讲,我们更需要注意到,如何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把师资集中,西安、成都、昆明、武汉,使这些中小学老师能参加大专院校组织的学习,使其接受最新的知识,使其对工具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再回到学校中,通过软件的支撑、工具的运用,使其能因材施教。过去老师们评作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看,现在如果能应用电子的方式,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当然,以最新的信息产业技术来带动初等教育也面临很多问题,企业在过去15年也面临很多改革,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教育也一样,使大家面临很多挑战。对领导来说也是一样,在过去,如果你是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工作了以后,可以保住一辈子的饭碗。而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太快,领导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要能接受新东西。我看到在国内有很多好现象,很多机关的领导、教授,都带着PC,很多资料放在PC中可以随时查阅。
  资金,怎样有效运用资金?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要重新搞一套新的设备?很多平台三年前是好的,今天可能稍微落伍,但是不一定不能用,今天你再买东西,肯定会买新的东西,那么这新旧两套设备是否互联互通?而不是从购买了新设备开始就把旧设备淘汰,而是要共用,要共享资源。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汽车工业发达了,可是我们的交通很难预测,从三元桥到中国大酒店,过去15分钟就可以,有时候在下午5—7点的时候可能要花一个半小时,如果要开一个会,你提前出发,也很有可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坐在那里。这就需要我们用手机这种通讯工具及时互通信息。
  如果大家出国,你会看到,很多国家的高速公路有上下三条线,其中有一条是限制单独使用的,必须两三人共乘一车才能使用。资源也是一样,要想办法共享资源。
  今天来了很多专家,希望能够以各行各业的经验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同探讨怎样使中国的教育发展,但是,理想归理想,落实还是有困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一个社区、一个学生、一个工作者实现终生学习。哲人曾说,我从来不教学生具体的东西,我教的是方法。2000年前我们讲,师者,传道传业解惑。现在我们说,还要启惑,让他工作以后还能继续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老师教的东西。
  (见图)美国一个专家的理论很有意思,他问大家“ATTITUDE”代表什么意思?每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排序分别是1、20、20、9、20、21、4、5,加起来就是100。我们的工作中总是有矛盾,要能够达到十全十美,那需要我们端正心态,互相理解。如果我们要发展中西部教育,肯定这里要发生很多问题,因为中西部没有像沿海大城市那么好的条件,也就是说,我们在执行的过程,态度特别重要。我相信,在我们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这个标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希望我今天的报告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主持人:谢谢廖先生,下面请美国百人会成员、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先生发表演讲,主题是《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全球联盟结合的趋势》。
  张钟浚: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这里和大家交换意见,我今天讲述的课题是《全球化以及全球联盟结合的趋势》。
  我非常同意鲍勃·福莱尔的提法,学习无处不在。我的话题是,在高等教育中,全球化能够如何影响高等教育制度工作方法。
  提到全球化,首先要看一下为什么变化会加速,以便我们能够谈论ICT(电子技术革命)如何给我们带来影响。如果我们想一下,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内所发生的变化,我们会非常吃惊,电话达到100万用户花了15年,而互联网达到1000万用户只有用了5年,这就是变化在加速。
  我们有趣地看到,互联网进行第一次商业应用的时候是在1998年,那时候我们对互联网几乎一点也不知道,而目前我们有10亿用户,他们正在互相改变数据,使用3亿个服务器,我们越来越容易进入互联网,可以利用互联网即时发送信息、接受信息,这是非常快的速度,而成本很低。
  那么,人们是如何进行互相交流的呢?比如博客网。5年前,博客还几乎不为人所知,这种变化目前正在加快。IBM的预测是,在未来20年内,电脑会比现在快100万倍。这意味着什么?鉴于目前PC的智能已经很惊人了,对于人类的大脑而言,它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无论是在虚拟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互动。人们的新观念在不断产生,你可以确信这种新的技术会多么惊人,这些新技术可以随时商业化,变成商品,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实验室中。在高等教育中,在这个学习的社会里、工业化社会中,这种创新的思想可以说更加重要,比发现更重要,比许可证更为重要。在几个月前,在同样内容的一次会议中我曾提到,创新和发明不同,因为创新是创造一个渠道,是把这些原来不存在的产品拿到市场上来,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要发明这个想法,而是要把发明的想法付诸实践,这就是创新。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明显的趋势。
  在商业中是怎样呢?新技术的开发会不会越来越快?技术研发会不会越来越快?产品的销售目前会变得更加强大,你必须要教会使用者如何使用才能做销售,即,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Ebey和亚马逊这种网站非常成功,信息都在那里,消费者可以随时发现,可以去订购,从网上预定的酒店比通过当地的朋友去预定要便宜,当地的朋友预定可以获得30%的优惠,而我从网上预定可以获得更低的优惠。正变得越来越方便,一按按纽,消费就可以完成。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你会发现什么样的商业模型会起作用。但是,一些国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发展教育,标准很重要,如果你有了统一的、固定的标准,这时候你就会损失个性化、创新性,这是一个悖论,我们必须要面对这点。
  现在不是一个官僚主义社会,而是一个风险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明的衰落,目前在南非有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我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有智力的社会,他们希望相互交往,他们希望有一些规则,他们是自我组织的,但是也希望有一些规则去组织他们,使他们能主动合作,最终会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能会想,当这种技术变得更快的时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些世界级的科学家都很担心,在社会重组行为之间的匹配问题,也就是发展的进程问题,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由ICP导致的全球化,在这个世界中,你必须要全球化,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身份。但同时你必须本土化,你要和人们进行更好的沟通。福里曼的著作中曾说,互联网创造了公平的社会,但是我们要学习合作,不仅仅是在学校之内要学习,而且要超越国家的界限。互联网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但是这个世界又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又相互依赖,所以有很多悖论,我们如何能够去发展,如何保持、保护这些青少年的方式,让他们去应对这种悖论、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关于挑战方面,我再说一点,除了IT技术方面的革命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都是非常快,所有这些都比我们研究任何去应对它发展得更快。科纳尔大学的员工雷曼说到,在这一代,像科纳尔大学也面临着挑战,这个挑战来自人类基因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基因多变,使我们变得有一点非人性化了,我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数字的信息无处不在,随处可得,但是这个数据的时代对于智慧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对我们的智慧产生影响?最后他说到,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们的能力,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所以对于大学,我们面临这些挑战,这些挑战都是很难应对的,正是因为全球化的速度,使这些挑战变得严重了。我们说,教育改变世界,这也是我们这个研讨会的主题,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教育,看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特别是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大家可以更多的看到合作关系以及在学校中进行合作,实现全球联盟。
  下面我很快地总结一下,当我们看看这个领域,如何才能使大学更有效,我们可以作一些传统的大学研究,我们有一些学生、一些硕士,在中国、美国他们可以参加大会,也许我们可以实现一个教学的同样的标准,这些都是传统的。当然,它们是有用的,但是在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方面,它们并不足够。所以,我要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特别是有关国际实习方面。
  我用2+2来表述,在中国学习两年,到国外学习两年,或者是1+1,在国内和美国分别呆一年,这样你可以拿到两个学校的学士学位,我们是在科技大学进行了这个项目,在台湾有开展了这个项目,我们开展硕士课程的合作。在来之前我和清华大学的巩校长讨论了“快速硕士”学位的合作,在两个大学都有辅导老师,使得学生可以比较快地拿到学位。
  总之,这个技术可以使我们的校园跨越国境,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平台,因为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和美国大学有些不同,我们可以合作解决。IBM进行研发的时候,位于中国、美国的研发中心都可以跨境合作,对教育来讲,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采取超越国家、超越文化的设计团队进行这样的合作。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有一些好事已经发生了,iNEER,它代表国际工程教育资源,它有3.5万个工程教员,我们想通过这个机构来开发一个共同的课程平台,为工程教育和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资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仅仅全球化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它也迫使我们的大学去考虑,在这个环境下如何准备自身来面对这个全球化的世界。
  最后总结一下,问题中的问题就是,你、我、我们大家,作为教育者如何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来实现这样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技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更多地实现合作,实现全球联盟,这就是我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教授。下面请美国百人会成员、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主席王逢旦先生发表演讲,主题是《开放式教育》。
  王逢旦:各位朋友,今天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见面。首先我声明一下,我不是百人会的成员,但是我的堂弟是百人会创始人之一,我和百人会、和曾博士、张博士都是很好的朋友。
  我年在中国上学,此后离开中国,1978年中美建交后来到中国。
  我发言的主题是《开放式教育》,在中国,这种开放的教育资源,在今天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全球的教育资源,它是基于几个基本原则,有基本的原因。
  知识是在不同时代人类智慧和实践的累计,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因此应该由所有人无偿分享。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它会促进合作和交流,这能够提升我们每个人。通过技术的发展和高效的通讯手段,这些技术能够使我们得到更多的资源,能够从这个世界得到更多。
  新的教育形式都已经被开发出来了,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形式,比如远程教育、网上学校,一些教育机构对此作出了新的贡献,网上学习是随后发展出来的,它是能够得到更多教育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的开放资源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威尔士博士于2001年4月提出的,现在有很多大学都在和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合作,随后也会有我的同事向大家进一步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开放课程(OCW)的概念,OCW集团中包括中国的清华、北大及西班牙一些大学都在进行合作,包括欧洲、南美国家的一些大学,一个月前,日本也成立了OCW。在中国,OCW几乎囊括了中国领先的大学,并几乎覆盖大部分中国。  OCW有哪些优势呢?它可以开放课程,这样,我们可以得到高水准的、开放的大学的课程键,品质是有所保证的,通过这个教育体系,能够传输到更多的地方,教给更多的学生。学校的教员会尽可能地协调这些资源,与之互动,降低重复的工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览他们的课程,在课程之前就了解主要内容,这样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有很多用户,这样效率非常高。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有大量公开课程键的使用者,比如在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各大洲都有。
  OCW的使命就是帮助中国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能促进在大学之间进行的合作和交流,使更多的学生利用公开课程键,我们的方法就是选择或利用具有全球世界级质量的课程,而且使中国高质量的课程在全球得到分享,我们也和其他大学的教员进行互动,并且能够实现可持续的模型,通过互联网、通过大会、研讨会、CD及各种各样的文件,使全球的大学之间能进行更好的沟通。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保持财务上的独立性,这是通过建立会员制并提供服务实现的。我们同时和成员的网站进行交流,通过会议、研讨会、CD和各种文献进行交流,这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
  我们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些世界级的课程,将之翻译出来,并把中国优秀的课程翻译成英语,我们有5000多名会员,有2000万使用者,其中50%的课程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更长时间内进行持久合作。
  目前,我们有十个主要大学,我们希望扩展为20个,或者超过20个。同时,我们有一些本地化的翻译团队,同时有一些网站,有中文或英文的材料或课程,并和许多网站进行链接,还有一些支持平台提供服务。
  在1993年11月,我们建立,1994年4月开始运作,有十家著名大学加入了我们,我们有1.1万个开放键课程,一些概要都是中英双语的。
  另外,我们的工作室翻译了50多个课程,还有100门课程正在翻译中,有60门中文课程放在了我们的网站上,我们也会经常举办各种研讨会。
  关于我们的成本,可能大家会很吃惊。因为有大量人员的参与以及互联网的介入,而我们的成本很低。
  我们的宗旨是,这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要成为一个持续性机构,另外我们把内容、教员、认证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打包服务,是大家所需要的。另外是激励学生,开发他们的个性。在目前常规的训练方式之下,对所有的OCW项目来讲,我们都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在此我感谢很多大学和机构、个人的贡献,我们相信,这种开放性课键是可行的,能够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与传统教育互补,它值得我们持续开发下去。我们的愿望就是,它能够在将来的教育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谢谢各位。
  主持人:下面请日本国立多媒体教育学会理事长清水康敬先生发表演讲,主题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清水康敬:首先谢谢大家,谢谢主办者邀请我参加此次会议,我深感荣幸,与大家分享日本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方面的经验。
  正如大家所说,我们处在一个多变的世界,教育也要改变,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我们必须要改变。在2002年,日本各学校都实施了电子教育标准,在高中也实施了这个标准,并于2003年加以改变。电脑的应用使之成为一个学科,我们在IT技术上开展我们的教育,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这是日本的多媒体教育情况,我们有三个目标,第一,有实用性的能力使学生使用即时信息。第二,使学生正确理解信息科学。第三,培养一种态度,积极参与到电子社会中去,以便让学生理解并适应这种信息社会。我们这样教育我们的学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
  我们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的战略,在2003年时,IT基本法在11月29日颁布,2003年我们修改了数字日本策略。
  提到IT技术教育,大家会想到电脑,在本财年,也就是至明年3月为止,每5.4个学生就要有一部电脑。我们要用宽带把不同的学校联系在一起,宽带的使用率要达到百分之百,而在去年是37.6%。我们要教育每个老师去使用IT技术,同时和教育部合作,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我们进行了电子学习的开发工作,因为教师自身使用电子技术的能力非常重要。
  另外,日本政府也强调IT技术,但是很不幸的是,与美国和加拿大相比,这种“e—Learnig”的学习并不太受重视,教育也拿出相当的资金,在日本的大学中推展这种课程。
  我目前是日本多媒体教育学会理事长,我们这个机构就是要在大学中促进“e—Learnig”,“e—Learnig”对其他的学习者来说也非常重要。财政部支持我们促进电子教育的使用。对终生学习者进行帮助也是我们的使命。
  现在互联网上有如此之多的信息,但是对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资源,所以我们呼吁国家建立一些门户网站进行日常运转。在我国有两个门户网站,第一个是NICER(国家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另外一个是初中、高中网站,叫NIME—Glad,这是一个促进学生能力开发的网站。学生自己很难发现教育资源,我们希望能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给学生。目前,我们的网站中有124230个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网站中安排了不同的课程,包括家政、文学、艺术等等。
  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打开我们的网页,对于小学生,网站中有各种不同的课程,网站中会列出课程的名称、对课程的主要描述,如果点击课程题目,就会看到具体的课程内容,会有移动的画面,学生们还会听到声音讲解。对十来岁的小孩子,也有课本的索引,以便学生结合学生课本的内容进行选择。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课程。除了一些书籍,网站中还有一些体育课程,包括动画讲解。但是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会运用这个课程。
  利用NICER网站,我们还可以链接到不同的学校的主页,在网站的信息中心,大家可以得到各种需要的信息。
  我们还可以点击并播放古典音乐来欣赏。
  网站中一共有124230个内容,所有内容都是分类的,每个内容都有标题,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搜索。根据国家的教育标准,对不同的科目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国家课程标准来进行客户化。目前,我们有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根据课程分类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科学、社会研究。但很不幸,特殊的活动课键及内容还不够多。
  对于教师的培训,我们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学时的最佳做法,通过展示,让教师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教给他很好的教学方法。
  除了针对小学和中学的NICER,还有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的网站。
  在日本,我们也加入了公开的课程键。上月我和MIT联系了合作项目,每个MIT课程都可以包括在我们的网站中,对我们来讲,和国外大学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将来和中国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合作。谢谢大家。
  我再示范一下,如果我们点击一个课程,显示的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这就是来自日本的课程,如果我点击电子工程,可以提供886个课程,我们点击其中一个,就会看到真实的课程内容。所以,很多大学生可以用这个网站来选择他们的课程。
  这是当前我们的公开课程键,比如,有113个大学都参加了,有7万多个课程大纲,在这里可以按课程分类,共有9万多项教育内容,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一个英语网站,我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这个英文网页,如果我点击一下“OCW”,就可以通过这个英语网站来观看公开的课程键。在日本的大学,我们可以用两种语言,如果你选择的是英语,里面的所有内容也是英语的。
  我们现在正在建立这样的国家门户网站来分享教育资源,当前我们正在和欧盟合作,如果大家向NIME Glad网站发送内容,我们将内容加入,大家就可以进行搜索。本周末我会到东京,也会到美国和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合作,我们正在国际合作,我也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很多教学内容和系统大纲,还有一些参数,我们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标准,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国际合作。国家支持我们和欧洲进行了合作,还包括澳大利亚、美国,通过数据库进行合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得到合作的教育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清水先生。下面请法国职业学院联合会主席郝讷特先生进行演讲,题目是《法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郝讷特:法国的高等教育是根据欧洲的AMD系统创建的,首先是学士学位,第二是硕士学位,最后是博士学位。实际上和中国的高中是一样的,学生在18岁完成中学教育以后有两个选择,要么是进行完全的学术教育,可以拿到一个专业水平的学位,或者进行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和学位是可以在大学或特殊学校中学习,或者是在中等学校中进行,学生学习两年,拿到职业教育的学士学位,可以通过法国职业教育学会(BTS),是在一些中等学校中学习,由一些具体的部门进行组织。课程中包括准备性课程、技术性课程以及一些和专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我们大概有135个BTS,71个都是在生产领域,54个是在服务领域。所以,BTS课程包括1—12个课程,课程都是整合的。拿到学位以后,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行业中得到工作,一小部分学生会继续学习,从而拿到更高的文凭。我们称技术方面的文凭为IUT,它是一个大学的文凭,所以我们称这个大学为技术职业学院,是我们大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都由教育部来核准,因此它们也能够提供国家性学位,能够提供最好的技术课程,使学生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作技工,他们的学习既包括理论学习,课程分成各个单元,十个礼拜的学习中,星期一他们会进行一些项目,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决定是否可以发放全面文凭。有二十三不同的IUT课程,法国共有115个IUT,15个IUT课程是针对生产领域的,8个课程是针对服务领域的。
  在得到文凭以后,学生可以开始工作,有65%的学生学习以后继续工作,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继续上学,他们希望拿到硕士学位,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把职业学位和其他的学位学习相结合。对工业行业来讲,IUT课程是倍受看重的。在拿到学士学位三年之后,他可以去学习新的课程。学生可以花额外的一年课程拿一个学位。这个国家性的学位是在2000年设立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组织好的。所以,它使大学和企业之间有密切的合作,特别是在培训学生的技能方面,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的就业得到更好的保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特定需求,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课程包括几个礼拜不同的安排,学生可以做不同的项目,在项目中的表现也可以作为整体评估的一部分,一共有600个这样的课程,包括了46个行业,有制造行业、服务行业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标准化,这个学位代表了专业性,这个学位是工业行业非常看重的,因为它是一个国际学位,能够使学生了解他的就业前景,并且学习了管理知识。这个学位和大学有关,对于大学和工业企业来讲,学生要能够获得工程学学位,获得一个硕士学位,并通过工程学会认证才能成为合格的工程师。他们要参加竞争激烈的考试,才能学习两年,并进行一些特殊课程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些五年的专业课程,入学是非常严格的,学校接受学生的申请进行严格的挑选。有一些专门化的学校,包括卫生学、社会学、建筑学、农业、兽医学等专门学校,这些学科都能够使学生得到一些求职时所需要的额外价值。
  学生在学术性培训时候参加一些常识性或公式性实践,这些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能真正接触到工作环境。学习的时间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水平和工作时间而定。对于中等城市,还有一些公司的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也举办一些演讲、研讨会,以达到和学生的交流。公司也支持这种职业教育,他们通过强制性的职业教育税而支持职业教育,这个税种是强制性的,每个公司必须支付,公司可以选择将其所缴纳的税金与某个大学的研究结合。
  可以说,职业教育培训是一种学徒式的,学生参加公司的实践,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工资。这些年轻的学生也可能和公司签署一个合同,比如公司送他们去参加职业培训,一旦培训完成,他们将在多少年内服务于公司。这种将学习、学徒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课程被称为“三明治”式课程。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的精采演讲,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再见。
摘自:&出国在线
【】【】【】&&&&&&&
& 频道精选
& 热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化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