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杨村村史

碌碡壕村简史
&&&&&&&&&&&&&&&&&&&&&&&&&&&&&&&&&&&&&&&&&&&&&&&&&&&&&&&&&&&&&&&&&&&&
&&&&&&&&&&&&&&&&&&&&&&&&&&&&&&&&&&&&&&&&&&&&&&&&&&&&&&&&&&&&
&碌碡壕村简史
碌碡壕,在华夏大地的众多村庄里,小的很难找到。可它从诞生之日,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一百多年来,国家的每一次变革,在它身上都能找到痕迹。未来,还会继续走下去···
碌碡壕,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前辈没给后人留下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村史》。100多年过去了,村名是谁起的?那个是第一个来到这个里的人?现在没人能说清楚。要想寻觅它走过的足迹,只能从老人们留下的破碎故事里寻觅。
&&作为喝碌碡壕水,吃碌碡壕饭长大的碌碡壕人,村里的山水养育了我,每当想起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心里或喜或悲,或伤或叹,各种滋味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与我共存,不离不弃。魂牵梦绕的碌碡壕,只要想起他,就会开启童年的记忆,就会追忆岁月的风霜,就会缅怀远去的故人。
村民中,1930年前出生的人均已离去,1940年前出生的也为数不多了。现在。有的年轻人记不起爷爷奶奶和老爷姥姥的名字。对20年前的事含含糊糊说不清。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碌碡壕,特别是2010年以后,实现了百年跨越。如今村民富裕,村庄美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行,家家过上了好日子。遗憾的是,一个现代文明的村庄,却没有一部记录繁衍生息,创业奋斗的《村史》,与外界赋予的“流油壕”、“文化壕”格格不入。
我在村里生活了16年,亲历了碌碡壕的发展变化,有好多感慨。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不忘祖先,开拓未来,写《村史》我自报奋勇。一是想让村民知道碌碡壕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二是想给子孙后代留一份比较准确的历史资料。
写碌碡壕100多年的历史,只有16年村龄的我,力不从心。为了写好《村史》,近几年查阅了《四子王旗志》、《四子王旗地名录》、《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志》、《武川县志》等书籍,对后山有了轮廓了解。我的老爷郭二作为1924年到碌碡壕开地的先民,我的母亲郭二女作为1932年出生在碌碡壕的老人,从小给我讲的那些家中和村里的事,一直埋在我的记忆里。现在健在的老人,有的就出生成长在村里,80多年的经历,是碌碡壕村的见证人、活字典。
& 开地的时间
据史料记载,乌兰察布盟垦殖农业的发展始于雍正年后,其原因是,康熙年间清廷兵分两路出击准噶尔部的噶尔丹,乌兰察布盟六旗为支应阿拉泰等北路各处军台的大宗驼马等项要需,“积欠债累甚多”。为偿还债务“帮添军台”,经请准理藩院,乌兰察布盟六旗于乾隆年间分别开放了一部分地气较暖适宜垦殖的牧地。此后开垦之风越刮越猛,直至同治年间仍未收敛。当年,乌兰察布草原上来了许多手持银票的山西等地的地商,他们以一次性交付货银的方式租地,招引来无数走西口的农民。如光绪年间四子王旗的地商万亿号李世俊、李荣恩叔侄,他们的先人在咸丰、同治年间包租的地即有2000余顷。除了李家,四子王旗较著名的还有举人通泰的通泰地,地商张杰、苏朗亭的巴音脑包地,车户石亮等42家的高要亥尔地,地商于延的打拉开地,面积都在千顷和数百顷以上。四子部落旗的放垦属乌兰察布盟6旗中的一旗,早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清朝国子监司业黄思永、山西巡抚胡聘之就提出要放垦乌兰察布盟境内的牧地,因盟旗的反对,只好“请免开办,以顺蒙情。”而正式放垦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开始,经过四年多的开垦与反开垦斗争,直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六月,才勉强报垦,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一日,成立乌兰察布盟垦务总局。六月十一日颁发关防,二十二日正式办理垦务事宜。四子部落旗的报垦地归乌兰察布盟垦务分局管辖,由乌盟垦务总局会办刘锦荣专办乌盟分局垦务事宜,放地委员图伽本、宋乃楫到旗丈放。当时,四子部落旗在武川厅辖境,所以委派武川厅同知魏丞铨办理,任用4人担任绳丈等员。四子部落旗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报垦,到1911年(宣统三年)时,共放垦3070顷37亩,四子部落旗的报垦是已经开垦过的熟地,包括商人李世俊的万亿号地和绥远城举人通泰的通泰地。1915年(民国4年)春,设立垦务总局,由农商部委派聂树屏到绥远放垦,在今乌兰察布地区,放垦了四子王旗乌胡克图地。1918年(民国7年)总局派员劝垦报图克木(后演变为土格木)地后,由总局、土默特总管署、四子王旗3处派员会同勘界。4月,始设行局丈放,隶于牧厂分局,定期二年结束,共放垦水旱地2500顷,应收荒价银12万5千两,提三成充放垦经费,其余一半归公,一半归蒙旗)。1923年(民国12年),四子王旗报垦旧东新地东畔之地,地名叫巴音脑包(白彦敖包)1935年(民国24年)冬,四子王旗牧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白灾,牲畜死亡大半,蒙民生计无以为继,旗内无力赈灾,国民政府又视而不见,闻而不管。旗王爷潘迪贡扎布决定拨出一部分牧场给牧民放垦,以度难关。即所谓的“分收地”(兴隆庄就是分收地)。到1936年,四子王旗已18.3的牧场被开辟为农田,而所放垦的地区又多系土质肥沃的草原,牧场被垦后,蒙古族牧民被迫北迁到干旱戈壁驻牧,造成牧民生存艰辛,四子王旗畜牧业经济日益脆弱而下降。纵观太平庄地区的31个自然村,开地最早的是东设进村(1902年),秃亥湾村(1904)苏记村(1905年),最晚的是胜利庄村(1952年),据此推断,1900年前太平庄地区是纯牧区。1900年后逐步由牧区向—半农半牧—农区转变。相邻的银贵河以西的召河地区,现在还是牧区的事实,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碌碡壕的模样。
&&建村的时间。1983年出版的《四子王旗地名录》记载,碌碡壕约在1919年建村。早于兴隆庄(1920年),晚于东西土格木村(1908年)。在1983年以前提供建村时间人,要么是当时村里的的最老者,要么是邻村的最长者,真实可靠。1918年图克木(土格木)开地后,村庄开地始形成。可以推断,那时侯村里还没人居住,大部分的地是草场,东梁方向的地是东土格木村人种的。如皇栓小(皇福来爷爷)的地就是1924年向东图克木人李玉花买的。正南方向的地大部分是刘玉臣(刘队长)购买的。据说侯五斤、王福祥也是最早到村里的人(后来卖地迁走)。
&&村民迁徙的时间。村里九成以上人是从东面的东八号地区迁来的。据史料记载,东八号万兴后村在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就有人居住了。170年—1800年间,这一地区的草场是被从土默川、山西迁来的移民开垦的。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后,放垦的清廷王公牧地,因以放地所编的顺序为村名,以头号、二号、八号等为名。随着人口的增长,能开的地已经没了。1918年(民国7年)正值图克木地区开垦时,统称什八太(什八太和东西南北五个什八太),后改为石庄子村的李姓(1782年建村)、古营子村的韩姓(1780年建村)纳令沟的皇甫姓(1790年建村)、小什八台的张姓(1788年建村)、西坡子村的任姓(1796年建村)家族和从川底(托克托县、土默特旗)、山西省朔县、右玉县迁来的散户,先后购地耕种,延续至今。
确定老户的标准。谁是村里最老的住户?查看家族史,得出的结论:凡是从迁入到现在,子孙繁衍到第五代以上的都可算是碌碡壕先民。如:张和平、皇志刚、韩云旺、郝志强、李喜平、姚喜贵、任宝宝、郭月旺等家族,曾祖父都在村里种过地。
碌碡壕建村以来,经历了民国、日伪、解放时期、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个时期。
民国时期()1914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建立了绥远特别区,所辖有武川、乌兰察布、伊克昭二盟及土默特等旗。国民党政府在县以下设乡、保、甲三级组织,但由于未能统一全国,政权的合法性受到土豪劣绅、军阀、土匪等社会次生群体等多方面的挑战,社会失控现象严重。当时,乌兰花镇为武川县第一区公所所在地。这个时期,北洋军阀以“移民殖屯”和派兵屯垦的方式,侵食蒙古人的土地。国民党控制华北后,地方政府和驻军继续霸占土地,侵夺牧场。蒙古王爷们渐渐开始向往城市生活,习于奢侈浪费,也乐意以“放荒招垦”方式,加重赋役,扩大收入来源。
1924年,孔祥熙在察哈尔地区设立“五大农垦公司”,迁来大量内地农民开垦牧地,影响到察哈尔蒙古的生计,致部分察哈尔蒙古牧民北迁。遂有一部察哈尔蒙古人迁居四子王旗。当时的农业情形是:除王爷外,王府的官员、保安队员均有户口地。多则500亩,少则200亩。他们将地租给农民耕种,劳方大约实得7成到8成,上缴蒙古地主的粮款称“租银”。晋绥当局统治时期的武川县承认这项租银为合法赋税,同时县政府也另向人民征收“粮银”,即田赋。税种还有:私垦地租、报垦地租、比丁银、水草银、地皮银、保商捐、烟亩罚款及军粮摊派等项目。
在民国时期,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娼妓、土匪、鸦片烟毒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普遍灾荒。匪患在20世纪30年代十分猖獗,常有土匪出没,造成商业萧条,路断行人。“至于无名的土匪就更不知多少”,被称为“念小经”,白天耕地当好老百姓,晚上三五成群,出乡几十里抢劫。鸦片泛滥是当时又一社会问题,在绥东等地区大片种植罂粟,有人专门从事运销、批发烟土,毒害人民,吸毒成瘾者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建村初期,因为土地大部分是新开的,土质肥沃,连年丰收,日子过的很充盈。1926年后,匪祸、兵燹、自然灾害不断发生,蒙古地主征收的“租银”、和县政府征收的
逐年增加,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灾频发又是当时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民国统治的25年中,有10年遭受自然灾害。民国十五年,春多风,入夏少雨,田禾多枯,又值大军过境,匪扰民逃,秋禾践踏萎弃,秋收歉薄,遂成饥馑之岁。民国十六年,春耕大半停辍,夏复大旱,下种之田秋收无望,灾情甚重。民国十七年,春夏大风,仍亢旱,五谷不登。1929年(民国十八年)绥远全省各县乡间,无分贫富,日难一食,麻糁油渣糠秕不可得,全村妇女呼儿结伴,千百成群,遍布原野山谷间,剥树皮,挖草根,以延一线之命,盖村村如是也。这一年境内并发水灾和霜灾,“鬻妻卖子从此开始。”
归绥地区成千上万的蒙汉各族灾民衣衫褴褛、啼饥号寒、鬻妻卖子。富饶美丽的土默川田园荒芜,村镇破败,饥殍遍野,一派凄凉惨景。正如《绥远通志稿》所载:“民国十八年,各县乡间无分贫富,日难一食,麻糁、油渣、粮秕尽不可得。村村妇女呼儿结伴成群,遍布原野山谷,剥树皮,挖草根,以维持活命。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民国十八年,绥远遭年馑。几年无收成,百姓遭劫难。扶老又携幼,啼饥又号寒。卖儿又卖女,骨肉两分离,爹娘泪涟涟。骨肉两分离,心肝肠欲断
”。据老者讲,那几年由于连旱,地里种的麦子连穗都长不出来,吃不饱饭。还的交租银粮银,轮番讨要的饥民成群结队的到村里讨要。村里虽然没饿死人,但日子过的十分艰难。
日伪时期()日,伪蒙古军配合日寇侵入归绥。193年春,乌兰花沦陷。四子王旗被迫设立日本特务机关长。伪蒙古军第五师伊恒额部队驻扎在了四子王旗,
1938年底,韩凤楼接任。
日夜,李井泉、武新宇带领部队,从旗下营和三道营两火车站之间穿过平绥铁路,9月1日到达武川县大滩、甘沟子一带。9月5日支队袭击陶林。9月10日夜,攻克武川乌兰花镇,王爷府家兵(袍子队)缴械投降。支队与四子王王爷苏达那木朝格吉谈判,达成了合作协议。八路军遂袭占领乌兰花。
1941年,大青山支队在旗南境成立武川一、二联区抗日民主政府与日寇和日伪政府作斗争。武川县政府在1940年划区政府时,将乌兰花划为第一区,西河子划为第二区。第一区因敌伪控制严密无法单独设区,所以成立了一个第一、二区联合区政府(活福滩人范守义曾任过区长)。一、二联区政府得到了区内蒙古族的支持,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联区政府和游击队坚持战斗,直到抗战胜利。
日伪时期,伪蒙疆政府在十顷地村设村公所,负责太平庄地区事务。日本军队所到之出,烧杀掠抢,无恶不作,老百姓在惊恐中度日。骇人听闻的“哈彦忽洞惨案”。就发生在这个是时期。1941年农历正月,因为绥远抗日自卫军向2辆日军测量车射击,打坏汽车1辆,打死打伤14名日本兵。20晚,日军在30多名伪警察的带领下,动用7辆汽车,载着200多名日本兵,包围了村子。他们点燃了柴草垛,用枪托、刺刀把全村老百姓逼到村东的空地上,责令跪下。中队长气急败坏地喊:“为什么你们村里来了‘胡子’(指自卫军)不报告?”赵老汉说:“我们不敢报告!”中队长挥起战刀就砍下老人的头,鲜血溅到乡亲们的脸上。接着王小秃老汉全家老小5口也被鬼子刺死。就这样全村被杀害了61人(刺死33人、枪杀19人、烧死3人、菜刀砍死1人,因害怕上吊3人,吓死妇女2人),全村只活下了4人(躲藏在山药窖里得以幸免)。鬼子杀人后,将全村的100多间房屋、50多间牛马圈、20多万斤粮食、3头牛、100多只羊全部烧成灰烬,整个村子变成了废墟。
在民国和日伪统治时期,国民党鄂友三的12旅、特务头子郑殿卿,“伪蒙古军”的伊恒额、韩凤楼和苟团(苟子成)、杂毛青(董文华)、不浪队(棍子队)等大小土匪,一会儿你来,一会儿他去,遭遇后就在村里交战,炮声连天,子弹横飞。遇到兵家,有的到东边的爬牛壕子躲,有的在窖里藏。郭三的妻子在大文公山被伪蒙古军杀死。任二银全在南滩被土匪小炮打死,郭栽根被土匪追杀,背着3岁的女儿逃命川底。,土匪、兵燹进了村,人、财、物全抢,既要吃,又要拿,没有了,就往死打。家家户户被他们抢的一干二净,只剩破锅烂碗了。土匪来了,常常是男的溜马,女的做饭,闺女和媳妇陪他们睡觉。老百姓形容他们“人吃饺子马吃料,没有闺女媳妇不睡觉”。村民们整天胆颤心惊地过日子,只能在黑暗中苦熬···
解放时期()日,伪蒙古军第九师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乌力吉敖喜尔师长的率领下,从六合营将部队开到乌兰花镇,并召集到防卫第六师,随即击毙日本教官,在乌兰花镇宣布起义。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由聂荣臻、贺龙指挥的晋察冀部队53000人,完成了对归绥、包头2000余名国民党军队的包围。12月结束了第一次平京战役。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内战,绥蒙大部分地区被傅作义部队占领。1947年1月董其武接任绥远省主席。1948年9月在第二次绥远战役中,将绥远国民党驻军围困在归绥、包头两城。11月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呼包。
日平津战役结束后,从张家口以北地区西逃的国民军骑兵鄂友三、安恩达部和苏和巴特尔部会合于大青山以北的四子部落草原。2月初,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锡察军区骑兵部队分三路拟围歼驻四子王旗南部西河子的国民党新编骑兵第1旅和驻乌兰花的鄂友三骑兵12旅,对方发现后撤逃。内蒙古人民自卫四支队于日解放了乌兰哈达、白乃庙等地。1949年2月,蒙骑第11师出兵四子王旗,4月26日,在吉拉壕赖围歼了四子王旗保安队第一中队。5月2日,驻防大庙的保安队第二中队起义。6月15日,四子王旗临时政府随蒙骑第11师进驻四子王府,标志着四子王旗彻底回到人民手中。
日,董其武宣布起义,绥远实现了和平解放。
1939年四子王旗解放,废除王公制度,苏达那木朝格吉被解除王位。1949年3月,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结束了延续315年的封建郡王世袭制。
在创建新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碌碡壕的村民们,主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捐粮捐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村为抗日革命军队和政府捐征粮食300多石,白洋1500元,军马50匹,皮袄布鞋200余双。在二份子战役中,村民杨来宝支前抬担架冻掉了脚趾,落下了终身残疾。
土地改革时期()历史上后山曾是一个土匪肆虐的地区。解放初期,土匪和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破坏活动猖獗。从1951年开始,内蒙古剿匪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和剿匪肃特斗争,两个月歼灭土匪1300多人,击毙匪首张板楼、郑殿卿等10余人,俘获匪首20余人.。从1950年初到1951年下半年,四子王旗开展了大规模的清剿土匪和肃清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斗争,一大批横行乡里、臭名昭著的土匪恶霸被枪毙。
1951年冬—1952年春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的方针,在农区实行了土地改革。经过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产、复查总结和动员生产等步骤。建立了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作为土改执行机关。随后,进行划阶级,开展对地主阶级面对面的斗争。
划成分。根据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给所有村民划了阶级成分。按照土地占有、是否劳动、有无剥削三大标准,将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不同的阶级。这既是土改中变更地权的理由,更成为确立新政权在乡村中合法性的基础。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为生的划为地主。占有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的划为富农。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的划为富裕中农。比富裕中农土地略少的划为中农。比中农土地略少的划为下中农,人均土地很少的划为贫农。一点儿土地也没有,全靠做长工渡日的划为雇农。村里李生成家被划为地主。李秀家被划为富农,皇二、韩联华家族被划为富裕中农,姚白娃等家族被划为中农。张满良、张俊亮、郭栽根等家族被划为下中农。李富、李成和家族被划为贫农。董三、李三、郭有、杨来宝等被划为雇农。
分土地。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据着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导致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从1951年冬~1952年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了土地所有制改革。土地是按全村土地总亩数除以人口的平均数划分的。无地的贫农和雇农只分地主的地。村里将李生成的部分土地、房屋、牲畜、农具分给了李成和、张月后、李三、杨来宝、郭德明、崔汉山等人,至此,村里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土地。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也有一些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由于缺乏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因为遇到疾病、灾害,生产难以为继,生活也发生了困难,于是,只好将土地等生产资料转让,以维持生存。土地出卖以后,这部分农民基本上就靠借高利贷和出卖劳动力生活。村民们学习借鉴邻村做法,1953年,村里有地没牲畜,有地没工具,有地没劳力的董三、郭德明、郭有、姚存官、李三等贫农和雇农组成了3个
“互助组”。1954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部分富裕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和雇组成了3个“初级社”他们把土地、耕畜、农具放在一起使用,按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分红(其他生产资料也给一定报酬)。随着形势的的发展,1956年,又成了2个农具集体所有,土地不计报酬,完全按劳分配的“高级社”。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适应了农村情况,避免了因生产关系变革而出现的损失,农业生产稳步上升。1956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400000斤,比1954年增20000斤,比丰收的1955年还多10000斤。
人民公社时期()1957年上半年,我国开始了“大跃进”步伐。“人民公社特点是‘一大二公’。经营上采取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核算;管理上实行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三级管理;分配上全公社统一。”这种生产和管理模式,由于高度集权,社员的劳动投入和利益分配不成等价关系,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民口粮人均在300斤以下,连吃饱肚子都不可能。全国有近1/4的生产队年人均分配在40元以下,有2.5亿人吃不饱饭。1977年,平均一个大队的公积金不到1万元,买不上一部中型拖拉机,甚至于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1962年5月前,碌碡壕村属大黑河人民公社领导,1962年5月太平庄人民公社建立后,先后经历了人民公社、革委会、管委会三次变更。20多年来,社员们在生产队的直接领导下劳作。这一时期,经历了“大跃进”、“三年困难”、“文化大革命”和“农业学大寨”运动。“大跃进”,牛粪炼钢惹人笑,土坯熏黑做肥料。社员家中没有粮,全村都吃大食堂。
“三年困难”家家没粮吃,灰菜沙蓬来充饥,人人穿破衣,买布购线要票证。灶里无柴烧,人人穿皮袄。“文化大革命”,你争我斗搞派性,地富经常挨批斗,好人赖人分不开,灰猴变成造反派,贫宣队混工分,村里来了解放军。“农业学大寨”时,行政强迫离了谱,打井平地自找苦,甜头一点没尝到,本来不行还说好。出工一窝蜂,劳动大忽隆,派公送人情,记工吵不停。干活不出力,慢慢腾腾磨阳工。结果出现劳力越来越少,地越种越小,田里草大苗小,场里丢多收少,分红难超9毛。社员们从正月初五翻粪开始,到大年30场面里还没利索,年年是种不完,锄不完。收不完,打不完。即是这样,社员却家家没存粮,户户住土房。碗里没好饭,兜里无钱装。盖不起房,娶不起妻,吃不饱饭,穿不起衣,就是哪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20多年的大集体,留给后人的只有三样东西。“穷困”、“石头”和“林木”。50多岁的碌碡壕人恐怕最清楚的是知道甚叫“穷”?生产队从后赛林忽洞村南刨回的近2000万方石头,是队里留下的遗产,村庄改造中它做了基础,起到了垫底的作用。500多亩郁郁葱葱的林木,让碌碡壕告别了黄沙滚滚的昔日,迎来了景色秀丽的春天。老人们说,西面的树林子是屏障,给碌碡壕带来了风水。
过去的碌碡壕人虽然很穷,但他们穷的有志气,穷的有骨头,没钱花,不懂得瞒报产量,没饭吃不懂得偷分粮食,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他们整整坚守了20多年。再穷,也让娃娃们上学,是村民们形成的共识。上学的多,工作的多,让碌碡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长期以来,广大农民深受"左"倾之害,吃尽了"一大二公"、"穷过渡"、"大锅饭"、"形式主义"的苦头。不论干部怎么催,喇叭怎么叫,成天开会发动,也改变不了"上地一窝蜂,干活磨洋工,评工坐下吵不清"的局面。辛勤劳苦一年分不到红,只分到债,劳动越多债务越多。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全国农村有1/3的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为了摆脱食不果腹的困境,1978年底,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风险搞起了大包干,给传统的集体使用土地的制度捅开了缺口。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允许土地承包到户。到1981年底,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年中央连续五年相继发出了五个1号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了不断完善。其中,1984年1号文件作出了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决定,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并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1998年10月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此后,全国各地政府分别通过行政村与农户签订了土地延包30年的合同。年,中央再一次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有关“三农”问题政策的意见。
日自治区作出《关于农村牧区若干政策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加强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建立生产责任制,计酬形式可按定额记工分,可以按时记工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根据文件精神,队里分成了三个作业组,将土地牲畜和农具分给他们使用。头一年威力初显。作业组成员一改过去责任心不强的状态。出勤率高了,劳动卖力了,种锄收打样样精心,产量收入增加了不少,得到了社员们的拥护。
1981年1月,自治区党委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各盟市、旗县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群众的意愿支持不同责任制的存在。3月,村里废除包工到组,实行包产到户。将全队的耕地、树木、农具、房产、外债、牲畜,按人头、分等级、定价格分到了各户。土地到户后,生产队一家的东西分成了40多户,耕牛少,农具少,车辆少,精通农活的少。在困难面前,村民们采取互助、购买、学习等方法,很快步入正轨,单干起来了。包产到户把种地的责任分担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要想活下去。只有种好地。包产到户后“东阴凉倒到西阴凉”的人不见了,“病人”没病了,老汉年轻了,懒汉下地了,全村人起早贪黑地干,一天顶三天。圆地变方田。翻得深,种得满。顺地皮刮的不见了,早锄多锄深锄,就怕留下草伤了苗;缺苗及时补,弱苗有人扶。熟一块,收一块,做到了寸草入垛,颗粒归仓。秋收时,当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万斤,人均粮食2000多斤,增产30%
。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年劳动有了光,有钱又有粮,不像过去“工分上了万,粮食没几石,分红几毛钱,穿着皮袄过大年”民谣也添了新内容。包产前,客人上门只能“刀切卷子不垫油,烩菜里头净土豆”。包产后,来人不用愁,“涮火锅倒烧酒,每道菜里都放肉”。真是
"粮满仓,肉满缸,穿的讲漂亮,吃的讲营养,用的讲高档,住的讲宽敞,年年有人盖新房,光棍娶新娘”。
2002年前,村里对承包地作过多次小调整,将外嫁闺女、去世人的地调整给了娶来的媳妇、新生的娃娃。2009年又对新增的林地进行了分配。2010年后承包地进入了稳定期。,
从1981年到2009年,包产到户的18年里,村民们的市场意识逐年增强。一改过去种地是为了自己吃旧观念,让土地与市场对接,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从本地实际出发,什么赚钱就种什么。过去后山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莜麦和土豆。小麦莜麦产量低,卖不上价钱,种好了每亩能卖300多元。而种山药,同等年景,每亩能卖1200多元。从1999年开始,村里由主要以种植小麦、莜麦为主,改变为以种植山药为主,收入稳步增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投资160万元,打了8眼机电井,安装了3套能灌溉1500亩的圈灌和能灌溉2100亩的滴灌后,所有耕地都变成了水浇地。机械化的普及,所有地都改种高垄田,地的产量成倍增长。2013年,又从以种植山药为主,改变为种植山药和葵花并重,收入又上了一个台阶。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最富裕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一般家庭也在10万元上下。
村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党对农民的关心,政府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从2014年开始推进的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百年跨越。我作为旁观者,有10个没想到。
(1)没想到祖祖辈辈靠担喝地表水的后山人,家里安装了一开就流的自来水。
(2)没想到世世代代靠老天吃饭后山人,地里安装了美国进口的喷灌、新疆建设兵团发明的膜下滴灌,高低不平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3)没想到建村以来一直靠牛耕人劳、面朝黄土背朝天,常年拴在地里的村民,被机械化解放了。每年地里干活的时间不超过30天,种锄收打都靠机械。秋收时,家家都有打工的帮忙,再也不愁“男人拔麦子”了。
(4)没想到过去几代出门靠步走,走路背东西的村民,开着吉普逛北京,坐着卧车去锄地。
(5)没想到自古种地交租的农民,不仅地税全免,而且国家倒给发粮食和农机补贴。建新房、盖凉芳、垒院墙、挖菜窖也给补贴。残疾人发现金,老年人发燃煤。孕妇发牛奶。
(6)没想到农民同市民一样,全村人有医保,困难户有低保、老年人有社保,养老靠儿女,变成了养老有国家。
(7)没想到村里垒起了花围墙,铺上了水泥路,建起了小广场,修起了旱厕所,设上了垃圾点,种上了风景树,安装了马路灯。
(8)没想到全村拆光了土坯房,消灭了土坯墙,埋掉了大深坑。
(9)没想到家家住上了设计新颖、功能齐全、摆设时髦、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10)没想到全村99%的青年人都上过大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的年轻农民都有1—2门专业技术。
 编写《村史》,有固定格式。我写的《村史》,只能算是个豆腐账。写个初稿,给后辈留点素材,好让他们按格式整编续写。
由于没有文字材料可查,由于没有百岁以上老人健在,由于我在村里住的时间太短,水平有限,有些写的不准确,有许多该写的没写上,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敬请知情者修改、补充、勘正。
本资料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原太平庄公社李振和书记的指导,得到了刘荣华、皇福来、韩明生、支涛等的支持,得到了胡贵生、李德、张士新、韩存财、支福元等老人们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一、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为匈奴地。秦汉时为雁门定襄郡之徼外地、匈奴中部单于庭辖地。魏晋南北朝时为跖跋氏据地,隶属抚冥镇。隋朝时为突厥族牧地。唐朝时属振武军兼大单于大都护府。辽代时期属丰州东北境,隶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朝时为净州路及西南境沙井总管府之各郡,中东西部皆为赵王传世食邑。
1604年,明朝为察哈尔部林丹汗右翼属地。1634年,林丹汗战败后,逐渐西迁于此。归属后金。1644年.清朝初期封给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代子孙---脑音岱,生有四个儿子。这个家族原居于呼伦贝尔草原一代,后因多年征战迁居此地。本旗就是有脑音岱的四个儿子统辖并世袭王位而得名的,称四子部落旗。迄今已有317年的历史了。
1649年,四子部落正式置旗,建制为28个苏木,称四子部落郡王旗,为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受绥远城将军节制。1865年,因战事伤亡惨重,缩编为20个苏木。日伪时期又改为8个苏木。北洋军阀执政时,这里仍称四子王旗。1903年,旗地属山西布政使归绥兵备道,武川直隶厅领导。
1914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旗地受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节制,直隶蒙藏委员会。武川直隶厅改为武川县,乌兰花镇时为武川县第一区公所所在地。
1937年—1945年日伪时期,受伪蒙绥联合政府统辖,建制改为8个苏木。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旗地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领导。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随着四子王旗的解放,封建王公世袭制及清朝盟旗制也随之而土崩瓦解了。最后一位王爷苏德纳木朝格珠尔,死于
1957年,王爷府原址在查干补力格公社所在地。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乌兰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领导;日,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四子王旗归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4月,乌兰察布盟人民委员会改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四子王旗属乌盟行政公署领导。
,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建制设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属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领导。
二、村庄概况
碌碡壕村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时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土格木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1919年建村,因村中有古碌碡而得名。从出土的古瓷器、古钱币古井、石臼、古碌碡、古村落遗址推断,该村早在元朝时期时就有人居住过。后金汪古部(汪古,又作汪古惕、王孤、汪骨、旺古、瓮古、王狐、雍古等)由于归附蒙古后,随蒙古军队入金境,尽有天山(大青山)以北的地区,后来在汪古部领地设有净州、德宁、砂井、集宁四路总管府。这些路仍都为汪古部驸马投下分地,当时的四子王旗就属净州路管辖。考察四子王旗境内多处汪古古城遗址,特别是位于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古城村北的波罗板升古城遗址,其文物与碌碡壕村发现的相同。大小文公山,也是根据“瓮古”的谐音遗留下来的。
村庄位于四子王旗西南部,东接东土格木、兴隆庄村,南连胜利庄、东赛林忽洞、后赛林忽洞村,西邻太平庄、罗罗图村,北毗西土格木村。距乌兰花镇30公里,距武川县可镇35公里,距呼和浩特市80公里。村里有乌兰花—呼和浩特市的柏油公路通过。
村子行政区划多次变更,1959年3月前为自然村,4月后为生产队,1984年后又恢复自然村名称。54.05—56.10四子王旗第八区区公所管辖。56.10—59.04第八区区公所苏计乡管辖。59.04—62.05大黑河人民公社管辖。62.03—68.03太平庄公社管辖。68.03—81.01太平庄公社革会管辖。81.01—84.02太平庄公社管委会管辖。84.02—2001.02太平庄乡人民政府管辖。06.03大黑河乡人民政府管.12.05东八号乡人民政府管辖。2012.05—大黑河乡人民政府土格木行政村管辖。
村庄属丘陵地区。全村占地面积5600亩(3.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30亩,林地500亩,宅基地1000亩,荒滩270亩。全村44户,213人。
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年极端最低气温-37.0℃,出现于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6.2℃出现于日。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14.8℃,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18.8℃。无霜期124天左右,月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年积温,历年平均为51;。历年平均降水为354.1mm左右。
农作物主栽品种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是马铃薯、莜麦、油菜籽、向日葵等,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语言为晋语后山话。
三、人口变迁
1924年前后,武川县垦务局梅尚华、梅文裕免费给开荒的农民每户十丈地,让其盖房居住,最先到来的主要有以下几户(西头——东头):
1927年左右,从四子王旗东八号广兴昌村迁入,山西省朔州市福善庄乡安子村
妻子 弓仙桃 东八号东号村人
父亲 郭启元
母亲 郭张氏
长女 郭兰梅 1928年生
次女 郭二女 1932年生
三女 郭三女
妻子 郭王氏
1920年左右,从山东省容城县迁入
妻子 王X氏
儿子 王三海
1928年左右,从四子王旗石庄子村迁入,祖籍山西省忻州市
妻子 姚爱花(姚丑之妹)
秀(富海子)
儿媳 张二女(张二娃之妹)
长孙 大后生
次孙 李凤光(白旦子)
孙媳 王存梨
侄孙 李凤山(积旺子)
孙媳 李来弟
1922年左右,从山西省右玉县迁入
妻子 曹大女
长子 郝炳小
次子 郝忙小
三子 张金耀
儿媳 赵果花
1920年佐右,从绥远省归绥市迁入,祖籍山东省
妻子 刘X氏
续弦 李雪梅 绥远省归绥市人
长子 刘宝林
长孙 刘银双
孙女 刘大女
儿媳 刘刘氏
次子 刘宝峰
孙女 刘秀英
三子 刘宝祥
儿媳 刘X氏
孙女 刘秀莲 内蒙古乌审旗
四子 刘宝山
1925年佐右,从内蒙古托克托县五什家乡迁入
妻子 耿团叶
长子 郝虎挠
次子 郝志宽
儿媳 郭巧巧
孙子 郝林伟
儿媳 李三鱼
孙子 郝玉成(有根子)
孙媳 郭三莲
孙女 郝金香
孙女 郝玉香(二毛人)
长女 郝梅艳
1924年走右,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迁入
妻子 张X氏
长子 张银贵
1926年左右,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善岱镇五里桥村迁入
妻子 田林叶&
归绥市田家营村
长子 张俊亮(有有)
儿媳 胡贵生 东八号乡小头号村
长孙 张连平
孙女 张蝴蝶
长女张袭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桃花镇沟子板村
1923年左右,从四子王旗古营子村迁入,祖籍山西省定襄县
长子 韩兰根
儿媳 刘玉兰 东八号乡西八号村
李生成(猫小子)
1922年左右,从四子王旗石庄子村迁入,祖籍山西省忻州市
妻子 姚栓巧
长女 李小叶
次女 李粉粉
三女 李召女
德(登海子)
儿媳 贾鲜花&
大黑河乡李油房村
1926年左右,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大岱乡独立坝村迁入
妻子 郝梅艳(郝三之姐)
长子 张毛小
儿媳 闫花女
次子 张士新
儿媳 张召女
三子 张世杰
儿媳 陈珍花 东八号乡大头号村
1920年左右,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迁入(住张福院落)
妻子 侯X氏
女儿 侯玉娥 达茂旗小文公乡老圈村
1923年左右,从四子王旗东八号纳令沟村迁入(住张福院落)
二弟 李二仁
妻子 丑闺女
三弟 李三猫
弟媳 李X氏
侄子 李小宝
侄孙 李润花
1926年左右,从四子王旗古营子村迁入,祖籍山西省定襄县
妻子 韩X氏
二弟 韩二表
三弟 韩三表
长子 韩富宝
次子 韩玉宝
三子 韩成宝
儿媳 赵培仙
长孙 韩存财
孙媳 支素贞(喜鱼儿)
1923年左右,从四子王旗东八号西坡子村迁入
妻子 任X氏
续弦 田二女
弟弟 二银全
长子 任生财
次子 任旺财
三子 任培德(兰旺子)
儿媳 姚爱花(姚白娃之女)
1924年左右,从四子王旗东东八号补号地村迁入
妻子 李润女 东八号乡克连沟村
长子 高财旺(成全子)
儿媳 支桂贞(小闺女)
长女 高改团
1924年左右,从四子王旗小什八台村迁入,祖籍山西省定襄县
妻子 姚刘氏
儿子 姚白娃
儿媳 刘改云
孙子 姚世明(福表子)
孙媳 李润花
1923年左右,从山东省定陶县迁入
妻子 董X氏
长子 董白小
二弟 董丁鹏
三弟 董山东
1924年从四子王旗纳令沟村迁入,祖籍山西省洪洞县
妻子 皇X氏
长子 皇金泉
儿媳 冯果女(冯生和之姐)
长孙 皇梦元
次孙 皇殿魁(二娃子)
孙媳 杨美鲜
三孙 皇甫贵(福来子)
孙媳 二喜梅
外甥 张德华
1924年左右,从武川县壕赖山乡大沙岱村迁入
妻子 郭X氏
长子 郭栽根
儿媳 郭王氏 东图克木村
妻子 王巧珍 东八号补号地村
长孙 郭金龙
孙媳 王存弟
1924年—1958年,是村里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有的是投靠亲戚搬来的,有的是当长工留下的,有的是当兵复原进住的。这一时期新来的住户主要有(西头——东头):
户主杜有财山东东明县人,当兵退伍后迁入
妻子 杜X氏
闺女 杜二玲 四子王旗碰湖卜子村
裕山西省右玉县马莲滩村人 1946年迁入
妻子 沈大培(沈云大妹子)
长子 支福元
儿媳 张维芳(润枝子)
次子 支建国
儿媳 郭二女(郭富之女)
长女 支素贞(喜鱼儿)
次女 支桂贞 (小闺女)
户主韩秃孩山西省右玉县马莲滩村人,1953年迁入
妻子 沈二培(沈云二妹子)
相(大孩子)
儿媳 王金梅
户主李富四子王旗石庄子村迁入(住李秀院)
妻子 王爱花&
四子王旗大黑河村(蒙古族)
长子 李三女(蒙古族)
儿媳 高二改 东八号乡克连沟村
长女 李金花(蒙古族)
次女 李玉花(蒙古族)
三女 李玲花(蒙古族)
户主傅伟红山西省右玉县迁入(住张福蝉院外)
弟弟 傅二有
户主 段三山西省右玉县迁入
妻子 段X氏
长女 段二女
四儿 段四女
&三(龙王三)山西省右玉县迁入
妻子 王X氏
儿子 王银扣
户主沈&云山西省右玉县马莲滩村人
1952年迁入
妻子 张玉莲
长子 沈存堂
次子 沈玉堂(二后生)
儿媳 邱络慧
长女 沈大女
次女 沈二白
三女 沈玉青(老娃子)
户主吴二娃绥远省归绥市厂汉板村迁入
妻子 吴李氏
长女 李大板
次女 二板女
户主刘迎喜内蒙古托克托县永圣域镇迁入(1955年迁入)
父亲 刘通义
母亲 刘高氏
妻子 任四召
长子 刘荣生
次子 刘荣华
三子 刘月华
弟弟 刘彦晓
户主张祥林四子王旗小什八台村迁入
妻子 乜板旦
长子 张引旺
儿媳 李鱼女
次子 张来旺
长女 张桃女
次女 张连桃
户主姚存官山西省朔县姚庄村迁入
妻子 李雪梅(刘玉臣之妻)
户主霍品俊山西省朔县大霍家营村迁入
母 亲 霍X氏
同山西省朔县福善庄乡安子村迁入
妻子 张二女&
山西省右玉县
长子 郭称心
代女 王金枝
户主 李文财&
山西省朔县陈庄村人 1956年从东八号乡海生沟村迁入
妻子 郭二女(郭楼之女)
李&渊(54)
次子 李 林
三子 李 明
四子 李 宏(红四)
儿媳 张喜莲(张白小之女)
户主韩士瑞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1961年迁入)
妻子&刘秀英(刘宝峰子女)
长子 韩美元
长女 韩美云
户主郭栽根武川县壕赖山沙岱村迁入
妻子 张二女(郭同之妻)
户主 郭 有山西省朔县迁入
弟弟 郭 来
户主邓仁卿山西省朔县姚庄村迁入
侄儿 邓 二
侄儿 邓 三
户主韩栓根四子王旗古营子村迁入,山西省定襄县
妻子 郭花女
长子 韩喜旺
儿媳 王四女
次子 韩美旺
三子 韩喜宏
儿媳 刘拉弟
长女 韩桃女
次女 韩美桃
户主郝步骤武川县厂汉木台乡哈达图村迁入
妻子 郝 X 氏
户主李文斌武川县厂汉木台乡李郭三户村迁入
妻子 郭玉梅
凯(祖小子)
长女 郭凤英(拉莲子)
户主韩树根四子王旗古营子村迁入,山西省定襄县
妻子 陈省心
长子 韩大旺
儿媳 张蝴蝶
次子 韩二旺
儿媳 杨银莲
三子 韩建国
长女 韩美女
户主张月厚四子王旗小什八台村迁入(住李德大院)
妻子 李二板
光棍汉(住李德大院)
郭德明(83)山西省朔县安子村迁入
崔汉山(老崔)山东省人当兵退伍后安家
杨来宝(远来宝)武川县壕赖山迁入
三(老黑三)山西省右玉县迁入
李成和(蒙古族)四子王旗西河子乡巨成号村迁入(住李德大院)
妻子王金枝
长子 李喜亲(蒙古族)
长女 李喜梅(蒙古族)
次女 二喜梅(蒙古族)
三女 三喜梅(蒙古族)
张福武川县大青山种地窑子村迁入
妻子 陈丑女
长子 张维义(成成)
儿媳 杜玉花
次子 张维廉 (三娃子)
妻子 张计女
长女 张维芳(润枝子)
代子 赵海海
子媳 李二巧
代女 赵叶叶
户主殷殿文山西省忻州市迁入
妻子 殷X氏
长子 殷二娃
户主 高有财山西省朔县迁入
妻子 高X氏
次子 高二旦
户主王科四子王旗东八号克连沟村迁入
妻子 刘大女(刘宝林支女)
长子 王来根
闺女 王来花
户主韩满岁山西省右玉县迁入
弟媳 王玉玲
侄子 韩存英
侄子 韩全英
侄女 韩银娥
户主傅珍四子王旗兴隆庄村迁入,内蒙古清水河县王桂窑乡,祖籍和林格尔县
妻子 秦巧花
长子 傅有俊(义和子)
儿媳 郭凤英(拉莲子)
次子 傅有伟(有和子)
儿媳 曹艳梅
长女 傅翠梅
次女 傅二桃
户主李喜全武川县厂汉木台乡李郭三户村迁入
妻子 田二女(任存亮之妻)
大弟 李海全
二弟&李金全
户主 董 三 山东省馆陶县
妻子 丑闺女(李二仁之妻)
户主冯生和四子王旗西河子乡麻会沟村迁入
前妻 樊玉召 内蒙古清水河县
后妻 王巧玲(郭富之妻)
闺女 冯玉兰(四闺女)
户主张二娃武川县安字号乡小五号村迁入
妻子 李枝叶(李双环之女)
长子 张白小
儿媳 张葡萄(张满良之女)
长孙 张交其
孙媳 任素梅
孙女 张喜女
孙女 张喜莲(毛耗子)
从1958年—2015年,这个时期,村里人口基本稳定,住户和人员主要有(西头—东头):
丈夫 刘荣华 1955.09
妻子 郝& 华
1957.05 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长子 刘大可 1983.06
父亲 张引旺 1947.10
妻子 李鱼女 1950.02
武川县壕赖山乡西官井村
长子 张& 明
1969.03(现住呼和浩特市代州营村)
儿媳 孙琳梅 1971.03
武川县壕赖山乡口子村
孙子 张靖尧 1995.01
次子 张景光 1972.05
儿媳 聂俊爱 1972.09
武川县耗赖山乡中海流图村
孙女 张& 卓
丈夫 郝玉成 1952.06
妻子 郭三莲 1955.04
大黑乡孙家圪旦村
长子 郝志强 1974.05
(现住呼浩特市浩沁营子镇石头兴营子村)
儿媳陈喜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石头兴营村
孙女 郝晨阳
丈夫 李& 宏
妻子 张喜莲 1958.08
丈夫 郝有伟 1960.10
妻子 王果桃 1969.11
商都县格化司台乡
长子 郝永强 1990.09
父亲 韩大旺 1947.04
妻子 张蝴蝶 1950.04
长子 韩光耀
1969.08(现住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儿媳 沙& 仁
&阿拉善左旗
长孙 韩俊飞 1990.02
孙媳 张利生 土默特左旗陶思浩乡
重孙 韩子阳
次孙 韩啸天 1998.09
次子 韩玉新
1971.07(二耀)
妻子 段素云 1973.10
四子王旗活福滩乡
孙女 韩雅楠 1997.12
丈夫 李福河 1976.12
妻子 史玉梅 1980.11
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长女 李佳鑫 2009.06
父亲 韩二旺 1950.11
妻子 杨银莲 1956.01
大黑河乡胜利庄村
长子 韩玉文 1978.10
儿媳 赵凤凤 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孙子 韩腾飞 1999.11
母亲 胡贵生 1932.02 东八号乡小头号村
长子 张连平 1963.02
儿媳 白巧生 1966.03
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长孙 张勇强 1985.09
孙媳马翠玲&准格尔旗薛家湾
重孙 张浩庭 2011.05
次孙 张永红 1989.08
孙媳 席美琳 1986.09
达茂旗小·文公乡
母亲 赵果花 1946.12
达茂旗小文公乡大有庆村
次子 张和仁 1972.10
妻子 李娜努 云南省普洱市
孙女 张宇秀 2006.12
父亲 李& 德
妻子 贾鲜花 1945.04
大黑河乡李油房村
次子 李福义 1965.10
儿媳 王桃花 1974.06
大黑河乡四十顷地村
孙子 李建国 1995.09
父亲 韩& 相
妻子 王金梅 1955.10
大黑河乡苏计村
长子 韩永红 1974.10
儿媳 张兰英 1977.06
大黑河乡胜利庄村
长孙 韩虎虎
孙女 韩美琪
丈夫 张财旺 1967.01
妻子 张计香 1971.06
东八号乡银庆壕村
长子 张晓敏 1993.10
父亲 张士新 1935.05
长子 张& 云
母亲 支桂贞 1953.07
义 1974.04(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住)
儿媳 段秀娥 1973.04
大黑乡西土格木村
孙子 高宇勋 2002.02
丈夫 沈玉堂 1961.06
妻子 邱络慧 1968.01
四川省成都县
长女 沈邱燕 2001.02
父亲 张维义 1947.08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住)
妻子 杜玉花 1950.07
乌兰花镇阿贵村
长子 张登文 1970.01
儿媳 孙文兰 1968.08
达茂旗西营盘乡西拐子村
孙子 张振国 1999.02
次子 张彩文 1977.06
儿媳 皇瑞英 1981.02
乌兰花镇鲁红道村
孙子 张振华 2002.09
父亲 韩存财 1940.12
妻子 支素贞 1941.09 本村
长子 韩俊峰
1960.07(云旺子)
儿媳 李俊兰 1 963.08
武川县宽滩子村
孙子 韩立国 1982.11
孙媳 韩雪慧 1985.09
准格尔旗沙圪堵镇
重孙 韩依霖 1905.08
次子 韩秀峰
1964.08(二雨旺,病故)
儿媳 王拉弟 1963.12
大黑河乡苏计村
孙子 韩永祥 1990.05
三子 韩瑞峰(三旺)
妻子马美琳土左旗白庙子乡毛扣营子村
孙子 韩国军 1999.01
父亲 支福元 1944.09
妻子 张维芳 1952.05
长子 支& 涛
儿媳 蔡鲜梅 1972.10
大黑河乡太平庄村
孙女 支雅荣 1996.09
次子 支& 敏
1978.04 (四子王旗杨油房村住)
儿媳 朱慧峰 大黑河乡
孙女 支雨欣 2004.08
父亲 支建国 1950.04
妻子 郭二女 1956.03
长子 支青春 1983.05
儿媳 刘明凤 1987.06
武川县大豆铺村
孙女 支佳睿 2007.01
孙子 支佳鑫
丈夫 韩明生 1963.04
妻子 段鲜枝 1962.10
大黑河乡毛独亥村
长子 韩& 峰
儿媳 杨慧芳
丈夫 姚存贵 1966.08
妻子 石二巧 1965.06
大黑河乡小设进村
长女 姚淑英
长子 姚文博 1993.12
丈夫 闫满伟(蒙古族) 1944.05
大黑河乡大黑河村迁入(王爱花之子)
妻子 李润花 1947.03本村
丈夫 姚喜贵 1964.02
妻子 张连桃 1963.05 本村
长子 姚永强 1984.04
次子 姚永清 1990.02
丈夫 任宝宝 1978.10
妻子 弓盼盼 1989.08
土左旗大岱乡独立坝村
长子 任佳浩 2006.06
父亲 王德元 1942.01
1984年从商都县格化司台乡迁入
妻子 武润鲜 1949.09
次子 王海滨 1980.03
儿媳 王永芳 1978.09
商都县格化司台乡
孙女 王雯婧 2003.05
孙子 王宇超 2009.03
父亲 皇甫贵 1956.04
长子 皇甫珍 1988.08
丈夫 韩贵虎
1980年东八号乡古营子村迁入,四子王旗乌兰花镇住
妻子 冯玉兰
长女 韩文娥
母亲 王存娣 1949.04
武川县壕赖山乡四顶房子村
长子 郭月旺 1976.08
妻子 贺秀秀 1974.04
四子王旗大黑乡大黑河村
孙女 郭& 婷
次子 郭二旺 1973.05
丈夫 张维廉 1956.07
妻子 张计女 1963.08
东八号乡银庆壕村
长子 张文青 1994.11
父亲 张白小
长子 张交其 1962.05
儿媳 任素梅 1963,07
武川县壕赖山乡南房子村
孙子 张海平 1992.08
丈夫 郝富强 1975.10
妻子 黄香梨 1976.09
达茂旗小文公乡格尔此老村
长子 郝世雄 2001.03
母亲 郭花女 1938.06
三子 韩喜宏 1977.03
儿媳 刘拉弟 1985.04
达茂旗小文公乡南拐子村
孙女 韩颖妮 2006.02
丈夫 张连财 1970.01
妻子 尤连枝 1972.08
东八号乡二号村
长女 张& 璐
丈夫 韩喜旺 1962.04
妻子 王四女 1962.09
武川县壕赖山乡南哈拉乌素村
丈夫 张和平 1964.12
妻子 张建宏 1962.06
大黑河乡秃孩湾村
长女 张丽娟
长子 张宇昊 1995.06
丈夫 王海军 1971.09
妻子 赵红梅 1970.01
大黑乡西土格木村
长子 王冬雪 1992.12
父亲 皇二娃 1938.08
妻子 杨美鲜 1949.12
武川县壕赖山乡下营盘村
长子 皇志刚 1978.01
儿媳 贾素英
孙女 皇甫娇 2001.01
丈夫 赵登云 1965.07
妻子 沈玉青 1966.10
长女 赵文凤 1989.06
次女 赵中华 1995.12
丈夫 高 勇 1971.12
妻子 郎玲鲜 1973.09
大黑乡胜利庄村
长女 高宇霞 1994.10
次女 高宇星 1999.02
父亲 李凤光 1952.11
妻子 王存梨 1954.09
商都县格化司台乡
长子 李喜平 1976.04
儿媳 赵理梅
1980.01锡盟太卜寺旗
孙女 李斯璐 2004.03
丈夫 韩玉明 1974.12
妻子 王海英武川县大豆铺乡
长子 韩鹏飞 2002.10
1935年生(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村住)
沈存堂 1943年生
郭称心 1944年生
郝林伟 1958年生
张来旺 1959年生
韩美旺 1964年生
亮(二登子)
侯五斤 四子王旗大井坡乡老圈滩村
王福祥 内蒙古托克托县
张挨义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邓仁卿 内蒙古四子王旗三元井乡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
内蒙古武川县耗赖山乡前哈达图村
高有财 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
殷殿文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汉区
张月厚 四子王旗东八号半滩子村
韩士瑞 四子王旗西土格木村
李三女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克连沟村
武川县壕赖山乡巴独龙贵村
外嫁女村民
郭兰梅 武川县耗赖山乡庆隆店村
郭三女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脑包沟村
李板女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二号村
1949年生呼和浩特市桃花乡田家营村
侯五斤家族
侯玉娥 四子王旗大井坡乡老圈滩村
1952年生武川县上秃亥乡圪奔村
1957年生达茂旗小文公乡红盖房村
1962年生达茂旗小文公乡红盖房村
杜有财家族
杜二玲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碰胡卜子村(现巨宝庄村)
1949年生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东土格木村
1952年生武川县豪赖山乡下营盘村
刘迎喜家族
刘爱玲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张祥林家族
1956年生武川县豪赖山乡中海流图村
张引旺家族
张计毛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土格木村
张小花 呼和浩特市
张来旺家族
张丽丽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胜利庄村
韩栓根家族
1957年生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韩美桃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河西村
1983年生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1947年生武川县上秃亥乡高山子卜村
1957年生达茂旗西营盘乡红盖房村
韩大旺家族
韩春香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银贵河村
韩树根家族
韩美清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韩二旺家族
韩芳芳 武川县豪赖山乡口子村
张金耀家族
张翠萍 达茂旗小文公乡东毛安村
张翠英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韩兰根家族
韩翠翠 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苏木
韩明生家族
韩霞霞 湖北省武汉市
李生成家族
李小叶 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
李粉粉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兰尚红村
李召女 武川县安字号乡黄花铺村
李凤珍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罗罗图村
李凤英 武川县上秃亥乡红羊盘村
李成和家族
1954年生武川县上秃亥乡下七盖村
1957年生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碌碡壕村
三喜梅 呼和特市回民区乌素图村
张士杰家族
1971年生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1973年生四子王旗大黑河乡阿路不浪村
张叶叶 武川县上秃亥乡道伦忽洞村
张维义家族
张朝霞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张彩霞 呼和特市新城区
王来花 武川县壕赖山乡前哈拉乌素村
张维廉家族
张彩清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乌拉太村
赵海海家族
1962年生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秃亥湾村
赵美美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长盛梁村
赵登云家族
赵凤凤 察右中旗五号乡
韩存财家族
韩瑞芳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东八号村
韩秀芳 土默左旗铁帽乡可沁村
韩云旺家族
韩晓燕 1984年生 内蒙古包头市
傅翠梅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傅二桃 四子王旗卫巾苏木
支福元家族
娟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支建国家族
支凤芳 山东省淄博市
支俊芳 武川县可镇
崔福元家族
高改团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东土格木村
高财旺家族
芳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兴隆庄村
姚世明家族
姚金团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逯家沟村
姚粉团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银贵河村
任兰旺家族
任引娣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大设进村
任存娣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
任来娣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兰尚红村
任四毛 达茂旗西小文公乡古庄王村
1949年生武川县豪赖山乡下营盘村
皇二娃家族
皇素素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胜利庄村
皇改改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海生沟村
皇爱青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大设进村
皇福来家族
皇甫云 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村
皇甫英 四子王旗朝克文都乡
王德元家族
王俊桃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西土格木村
王喜桃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郭秀英 1949年生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东土格木村
郭三女 1957年生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银贵河村
郭金龙家族
郭爱鲜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西万兴后村
张白小家族
张喜女 1956年生
达茂旗希拉穆仁镇西房子村
张交其家族
张海燕 1985年生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韩喜旺家族
韩春燕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苏计村
四、学历就业情况
(1)中专以上学历人员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碌碡壕村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学龄前儿童全部受过学前教育。从上小学开始,所有孩子都在旗所在地的乌兰花镇上学,有的还把孩子送到呼包二市。这几年,九成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考上了大学。
支素贞 四子王旗师范学校
刘荣华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校
韩建国 内蒙古东胜煤炭学校
张和义 内蒙古集宁师专学校(大专)
张彩霞 包头医学院 (大专)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呼和浩特市市卫生学校
张翠萍 云南农业大学(本科)
支凤芳 鞍山钢铁学院(本科)
支俊芳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专)
内蒙古财经大学(大专)
李亚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科)
李丽娜 内蒙古工业大学(大专)
韩永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本科)
李喜平 内蒙古中医大学(大专)
赵丽梅 内蒙古中医大学(大专)
刘大可 内蒙古大学 (本科)
韩文俊 内蒙古大学 (研究生)
韩文娥 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生)
赵凤凤 内蒙古卫生学校(大专)
内蒙古化工学院(大专)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专)
韩永祥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专)
张晓敏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专)
姚永清 江西电力学院(大专)
王冬雪 内蒙古赤峰大学(大专)
(2)就业情况
(H) 在本地安排工作的
四子王旗太平庄公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会计
刘月华 四子王旗农村信用社分社主任
相&四子王旗太平庄乡土格木小学校长
傅翠梅 四子王旗太平庄学区 教师
傅有俊 四子王旗太平庄学区 主任
傅有伟 四子王旗粮食局办公室主任
皇甫贵 四子王旗太平庄乡供电所所长
(B) 学校毕业安排工作的
刘荣华 四子王旗太平庄乡副乡长
韩建国 达茂旗物资局 科长
李喜清 四子王旗邮政局 干部
张和义 达茂旗中学 教师
包头市委宣传部干部
北京市外资企业高管
张彩霞 四子王旗防疫站 医师
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卫生院 医师
四子王旗乌兰花生盖营小学 教师
支凤芳 山东省淄博市船舶集团工程师
支俊芳 武川县第一幼儿园 教师
韩永明 察右前旗第一中学 教师
张翠萍 乌兰察布师范学院 教师
北京市农业集团新普乐公司技术监督
韩文俊 南京航天8511研究所
伊利集团股份公司酸奶部人力资源部员工
刘大珂 内蒙古测绘局 员工
张 娟 乌海市化工集团员工
姚永强 包头市黄河管理公司 员工
韩永祥 包头市二机厂员工
姚永清 伊利集团 员工
(C)在外地安排工作的
呼和浩特市基督教堂
刘宝祥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商业局干部
李建平 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 员工
(D) 当兵安排工作的
四子王旗国税局稽查局长
(E) 在部队退休的
内蒙古军区退休干部
(F)自谋职业的
张维义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开诊所
张登文 大黑河乡碌碡壕村开诊所
赵文凤 呼和浩特市开诊所
张彩霞 呼和浩特市开幼儿园
呼和浩特市开汽修厂
郝志强 呼和浩特市 开饭店
大黑河乡太平庄乡开商店
韩光耀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开商店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开商店
韩永红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开商店
韩玉明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开商店
韩玉新 呼和浩特市 粉刷工
张永红 乌海市汽修厂修理工
郝永强 四子王旗政府招待所小车司机
韩立国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大车司机
韩玉文 呼和浩特市大车司机
张勇强 呼和浩特市出租车司机
(3当兵人员
崔汉山 国民党董其武部队 战士
国民党鄂友三骑兵第12旅 战士
杜有财 国民党傅作义部队战士
国民党傅作义部队,起义后参加解放军战士
刘彦晓 国民党傅作义部队,起义后参加解放军战士
1950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国民民傅作义部队,起义后参加解放军战士,1950年赴朝谢鲜参加过抗美援朝
张德华 四子王旗公安局中队 战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 军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 军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集团军士官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山西总队战士
(4)历任村干部
董三(55.01)
生产队队长
刘彦晓(58.02)
张俊亮(66.02)
姚世明(73.02)
韩存财(78.02)
自然村村长
涛(2013.02—)
(5)任过大队干部人员
李二板 土格木大队妇联住任
土格木大队党支部书记
姚世明 土格木大队大队大队长
张金耀 土格木大队大队民兵连长
张金耀 土格木大队大队会 计
土格木大队大队民兵连长
傅有伟 土格木大队大队民兵连长
刘荣华 土格木大队大队民兵连长
宏土格木大队大队民兵连长
张和平 土格木大队大队会计
韩秀峰 土格木行政村副主任
韩永红 土格木行政村副主任
(6)共产党员名录
李文斌、傅珍、张金耀、李林、姚世明、韩相、刘荣华、张和平、李宏、韩永红、姚存贵、张登文
(7)民国时期公职人员
刘玉臣 归绥市公安区队长
山西省右玉县乡长
张子仁 四子王旗民丰乡秘书
四子王旗前赛林忽洞村保长
四子王旗西河子乡麻会沟村甲长
五、土地分布情况
1924年开地时,全村耕地约2500多亩,最多的是刘玉臣、李生成、韩联华、皇栓小、任存亮、王福祥等,由于人少地多,村民们种地是种一年,休一年。那时侯,滩地面积约2000多亩,土肥草茂,大畜成群,既有田园景色,又有草原风貌。1924年后,有人卖地迁走,有人搬来开荒,滩地面积逐年减少。1951年土地改革时,全村都有土地耕种。人民公社化时,4000多亩耕地分布大致如下:
东梁方向——南北长珍
150亩(购东图克木李玉花地)
100亩(购本村王福祥地)
张挨义 50亩
姚白娃 80亩
东梁方向——东西短珍
冯生和 100亩
东滩方向——南北短珍
张俊亮 50亩
张满良 50亩
张二娃 40亩
李喜全 50亩
李二仁 50亩
正南方向——南北长珍(爬牛壕以西与太平庄地接壤)
崔福元 30亩
李生成 200亩
任存亮 150亩
韩联华 100亩
韩成宝 100亩
张满良 50亩
韩树根 100亩
李二仁 80亩
李月厚 50亩
刘宝林 100亩
刘迎喜 100亩
正南方向——东西短珍
郝步骤 50亩
张祥林 100亩
郭栽根 50亩
吴二娃 50亩
东北方向——南北长珍
李成和 100亩
正北方向——南北短珍
韩联华 100亩
张俊亮 100亩
郭栽根 30亩
正西方向——东西珍
崔福元 80亩
张忙小 100亩
郝虎挠 150亩
农会地 100亩
西北梁方向——南北珍
郝虎挠 100亩
刘迎喜 50亩
六、住房情况
1919年(民国八年)建村时,梅师爷给每户免费提供10丈(33米)宅基地,由于本地无树,交通不便,村民们多数盖的是简易的土坯房,有的住土窑房。全村最大最好的院子有10家:李双环、刘玉臣、郝万红、张子仁、韩联华、李生成、李长命、韩启表、任存亮、皇栓小。土改后,住房条件逐步改善。房子也由土的变成了砖的。村落布局也有了改变,村西住户逐步向村东迁移,一字型村庄有了前后排。村庄最大的变化是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的推动下,村民住房和村貌出现了百年跨越。村里铺上了水泥路,垒起了村围墙,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小广场。村里道路宽绰平坦。住房错落有致,家家院落整洁,户户窗明几净。村民们住上了面积大、窗户亮,双卧室、有客厅、有暖气,有厨房、有厕所的新房子。
&(1)年建新房的(土房、四角落地)
刘云华、张引旺、李宏、赵海海、张连平、韩大旺、韩二旺、张金耀、李福河、张财旺、张登文、高财旺、韩秀峰、韩瑞峰、皇二娃、李凤光、赵登文、王海军、赵登文、张和平、姚存贵、姚喜贵、任宝宝、王德元、郭月旺、韩喜旺。
&(2)1990年—2010年建新房的(全砖结构)
韩永红、支敏、李福河、郝富强、韩喜红。
&(3)2014年建新房的(政府投资,钢瓦结构)
刘荣华、郝有伟、张连平、支青春。
(4)2015年建新房的(政府投资,钢瓦结构,凉房带院墙)
李宏、郭称心、韩美旺、韩二旺、张和仁、李福义、赵二登、张财旺、张彩文、韩俊峰、韩明生、沈玉堂、郭二旺、张维廉、张交其、韩喜旺、皇志刚、王海军、赵亮。
&(5)在乌兰花镇购楼房的
张景光、王果桃、韩光耀、李福河、韩永红、高勇、高义、张维义、张彩文、韩永祥、支涛、支敏、支青春、韩明生、李喜平、韩贵虎、张交其。
&(6)有小汽车的
姚存贵、张交其、张景光、王果桃、韩光耀、韩玉新、韩玉明、韩玉文、韩永红、赵登文、张彩文、韩永祥、支青春、韩明生、赵登云、皇志刚、王海军、李喜平、李建平、张和平、郭月旺、韩喜红、郝富强、姚存贵、姚喜贵、张财旺、张连财、赵登文、张彩文、席补环、高勇、高义支涛、支敏、韩瑞峰。
七、有专长人员
医生张维义、张登文、支敏、李喜平
木工李文才、韩树根、韩旺小、韩贵虎、韩云旺、韩喜红、郝志强、支青春、姚存贵
李德、韩树根
皇甫贵、张彩文
任宝宝、席补环
张连财、韩美旺、姚喜贵、韩俊峰、张交其
韩玉明、韩玉新、韩美旺、任宝宝、白巧生、席补换
&土医生李德、韩秃孩
八、已故村民()
&韩秃孩家族
妻子 沈二培
李双环家族
妻子 姚四女
儿子 李富海
儿媳 张二女
孙子 大后生
侄孙 李积旺
妻子 王爱花
张福蝉家族
妻子 曹大女
长子 郝兵小
次子 郝忙小
三子 张金耀(2009年故)
傅伟红家族
弟弟 傅二有
杜有财家族
妻子 张玉莲
刘通义家族
妻子 刘高氏
长子 刘迎喜
儿媳 任四召
次子 刘彦晓
孙子 刘荣生(1963年故)
张祥林家族
妻子 乜板旦
刘玉臣家族
续弦 李雪梅
长子 刘宝林
儿媳 刘刘氏
长孙 刘银双
次子 刘宝峰
三子 刘宝祥
四子 刘宝山
妻子张二女
郭栽根家族
妻子郭王氏
赵海海家族(2011年故)
妻子 李二巧
姚存官(1972.12故)郭德明、郭栋、郭有、郭来、李三、韩满岁、杨来宝、
妻子 段X氏
霍品俊家族
母亲 霍X氏
郭楼家族 (1974故)
父亲 郭启元
母亲 郭张氏
妻子 弓仙桃
弟媳郭王氏
李文财家族 (01.08)
妻子 郭二女 (1932.08
—2010.05)
长子 李 渊
(1950.05(—1963.10)
韩栓根家族
郝万红家族
妻子 耿团叶
长子 郝虎挠
次子 郝志宽
儿媳 郭巧巧
儿媳 李三鱼
张子仁家族
妻子 田林叶
儿子 张俊亮
韩树根家族
妻子 陈省心
韩联华家族
妻子 薛 红
儿子 韩兰根
儿媳 刘玉兰
李生成家族
妻子 姚栓巧
孙子 李福福(2009年故)
李成和家族
儿媳 X X (2014故)
张满良家族
妻子 郝梅艳
长子 张毛小(2009年故)
儿媳 闫花女
二媳 张召女
三子 张士杰(2011年故)
儿媳 陈珍花
李长命家族
二弟 李二仁
三弟 李三猫
侄儿 李小宝
侄媳 郭巧巧(改嫁郝志宽)
妻子 陈丑女
妻子 刘大女
儿子 王来根
韩启表家族
妻子 韩X氏
二弟 韩二表
三弟 韩三表
长子 韩富宝
次子 韩玉宝
三子 韩成宝
儿媳 赵培仙
次孙 韩秀峰 (2010年故)
妻子 沈大培
李文斌家族
妻子 郭玉梅
崔福元家族
妻子 李润女
长子 高财旺(2011年故)
妻子 秦巧花
妻子 姚X氏
儿子 姚白娃
儿媳 刘改云
孙子 姚世明
李喜全家族
弟弟 李海全
弟弟 李金全
任存亮家族
妻子 任X氏
续弦 田二女
弟弟 二银全
长子 任生财
次子 任旺财
三子 任兰旺
儿媳 姚爱花
董九文家族
妻子 董X氏
长子 董白小
二弟 董丁朋
三弟 董三东
皇栓小家族
妻子 皇X氏
长子 皇金泉
儿媳 冯果女
长孙 皇梦元
孙媳 二喜梅(2008年故)
冯生和家族
妻子 樊玉召
郭有成家族
妻子 郭X氏
儿媳 王巧珍
孙子 郭金龙
张二娃家族 (1981年故)
妻子 李枝叶
儿媳 张葡萄(1963年故)
九、大事记
碌碡壕村同中国众多村落一样,在民国、日伪、解放、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都有大事发生。
早在后金时期,汪古部领地设净州,在大黑河乡古城村北的波罗板升建城时,碌碡壕村就有人居住。
1919年,碌碡壕村有居民开始居住。
1919年,梅尚华开始出卖草场,让汉人耕种。
日,随着绥远省的解放,从旧中国走出来。
1950年,建立了农会,开展了反霸斗争。董三任农会主席。
1951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分土地、划阶级成份。
1952年,对阶级成份进行了复查:成立生产互助组。
1955年,建起了初级社。
1956年,建起了高级社。
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成立了生产队,刘彦晓任第一任生产队队长。搞起了大跃进。
1959年,村里办起了食堂(分别在李富院和韩联华院内)。
1960年,遭遇了大饥荒,家家户户无粮吃。耗子粮、野菜、沙蓬,灰菜籽上了饭桌。
1964年,阴历七月初十遭遇冰雹袭击,丰收在望的庄稼绝收,全村人没粮吃。
1965年,村里办起了小学校,韩相任教师。
1965年前,全村只有10棵榆树。从1965年—1976年,在姚世明队长的主政下,在张福老人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全村种树500亩。村西有成片林,田间有防风林带。村里变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树木既挡住了黄沙侵袭,又给村里带来了风水。张福老人和姚世明队长的功绩。后人千万不能忘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村民分成好几派,你争我斗。队里乱哄哄。
1970年,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1970年—1971年,在姚世明队长的领导下,打了5眼水井,修了2公里水渠。在农会地东头平整了100亩的堰子地,实现了洪水灌溉。新建了20亩菜园子·,增加了蔬菜供应的品种和数量。在村南和村后垒起了2华里的护地石头围墙,阻挡了牲畜对农田的侵害。新建了队房和饲养院。学大寨前,劳动实行的是定额工分制,学大寨后,改为评分记工制。
1971年,大队由西土格木村迁到了碌碡壕村。
1979年,实行了包产到组。全村分成了三个生产组。
1981年,生产队解散,实行了土地下户的土地承包责任制。
1980年,全村通电,结束了点灯靠油的历史。
1982年,土格木大队小学迁到了碌碡壕村。
198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投资建起了6个制式旱厕。
1997年,碌碡壕小学撤销。
1998年,由主要以种植小麦、莜麦为主,改变为以种植山药为主,收入逐年增加。
2004年,政府投资100万元,在村西打了机电井,建起了水塔。使西土格木、东土格木、兴隆庄、苏计、孙家圪旦6个自然村第一次吃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
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发放粮补、低保、独生子女、残疾人补助费。
年,村民在国家的支持下,投资160万元,打了8眼机电井,安装了3套能灌溉1500亩的圈灌和1100亩的滴灌。所有耕地由旱田变成了水浇地。结束了种地靠天吃饭的历史。
2011年,年满60周岁的老人领上了政府发放的老龄补贴。
年年,购买了数台50、90拖拉机、旋耕、点播、喷药和起打山药葵花的机械。种地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建起了数十座能储存30万斤以上土豆的大型菜窖。
2013年,由以种植山药为主,改变为种植山药和葵花并重。
2012年,乌兰花—武川的柏油路建成通车。乌兰花—呼和浩特市全线变为油路。
2014年,国家投资,硬化街巷1.447 公里,村里有了水泥路。
2015年,国家和村民共同投资,20户人家进行危房改造。
(1)四子王旗第八管理区历任主官名录
地址:大黑河巨龙太村,辖2个乡,7个行政村(1953年4月建,1958年10月撤销,建立了人民公社)。
刘家祥(53.04—53.07)
李殿奎(53.07—55.08)
张廷辅(55.12—56.03)
贵(56.05—58.03)
尹国太(52.07—53.01)
王 发(55.08—55.11)
张廷辅(54.05—55.12)
蔺振平(56,02—56.11)
李 贵(56.11—58.03)
韩培林(54.05—55.08)
云 鹤(55.08—56.06)
王奎武(56.06—57.02)
蔡四海(56.10—58.10)
李 富(56.10—58.10)
2)太平庄乡历任党政主官名录
1962年5月建立,2002年撤销。现属大黑乡管辖。
李建垣(62.05—65.07)
栗树身(71.04—76.07)
李生宝(76.10—79.04)
王世昌(79.04—80.01)
(80.04—84.03)
于世江(84.03—86.11)
李振和(87.11—90.02)
袁明俊(90.02—93.11)
石贵生(93.11—94.12)
祥(62.05—66.05)
(973.02—76.03)
李振和(75.10—76.10)
陈全根(77.11—79.01)
王世昌(79.01—79.04)
李振和(76.10—80.01)
张改娥(79.07—84.03)
马青云(84.03—86.10)
刘金城(87.11—93.02)
董云飞(90.04—92.02)
王存久(91.02—94.12)
杨俊达(92.02—94.12)
邢文清(92.08—93.11)
廷(92.08—94.12)
茂(92.08—93.11)
曹存英(96.10—98.12)
历任(主任)乡长
侯殿发(62.05—60.09)
陈 俊(63.09—66.05)
刘德贵(68.03—71.05)
栗树身(71.05—73.06)
李生宝(73.06—76.10)
李生宝(76.10—79.04)(兼)
王世昌(79.01—79.04)(兼)
李振和(80.01—87.09)
袁明俊(87.09—90.03)
刘金城(90.03—92.02)
王存久(92.02—94.12)
曹存英(96.10—98.12)
历任(副社长)副乡长
苏天顺(62.05—63.02)
郭炳淼(63.02—65.08)
俊(68.06—71.05)
张二召(68.03—71.05)
韩三海(71.05—75.08)
王世昌(71.12—76.10)
李开和(73.02—76.03)
李振和(75.10—80.01)
陈全根(77.11—79.01)(兼)
李振和(76.10—80.01)
周玉山(80.01—81.03)
赵德旺(81.03—83.03)
杜生荣(83.03—84.03)
王继德(84.03—87.09)
董云飞(84.03—90.03)
王文礼(90.04—92.02)
刘荣华(92.08—94.12)
王宏星(93.12—94.12)
蔺福元(92.03—94.12)
历任武装部长
刘德贵(62.05—68.03)
庞长财 (68.03—72.10)
张志春(87.11—92.02)
连道平(92.02—93.03)
崔利民(93.05—94.12)
历任团委书记
卢元满(68,07—71.09)
袁明俊(72.05—75.04)
蔺福元(87.11—89.09)
陈美(89.09—94.12)(女)
历任妇联主任
史效文(69.05—72.09)
田秀娥(72.05—79.08)
王桂梅(87.11—97.12)
(3)皇甫贵提供的家族购地契约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日)皇栓小通过武川县牧场登务局梅文裕向东图克木人李玉花用九十九元八角五分钱,购买土地一百九十九亩五分地(每亩一元)。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1924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奎 乐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