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用心做,我要评讲师论文要求的,,,

题目《生活要用心感受》演讲稿.我想要一篇能够讲5分钟的演讲稿.名字就叫生活要用心感受.要围绕这个来写.尽量简单一点_百度作业帮
题目《生活要用心感受》演讲稿.我想要一篇能够讲5分钟的演讲稿.名字就叫生活要用心感受.要围绕这个来写.尽量简单一点
题目《生活要用心感受》演讲稿.我想要一篇能够讲5分钟的演讲稿.名字就叫生活要用心感受.要围绕这个来写.尽量简单一点
用心感受生活 记得儿时,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不用猜大家都知道谜底了吧!答案是"镜子"可有人却不这样认为,就拿法国大文学家拉伯雷来说.
法国大文学家拉伯雷在他的巨著中说道:"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真佩服这为乐观豁达的拉伯雷,佩服他那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啊!如何看待生活,关键是自己用心去感受,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发现花朵的娇艳! 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意,不要总为了不如意的事而去生气,这样是跟自己过不去,凡是往好的方面想也许你就不会烦了.如此,生活便会少些不悦,而多些欢喜.
生活需要用内心心灵去感受,而并非外在事物,许多人总是觉得生活累,活得窝囊和无聊,把原因囚结于外在原因,客观因素,面对人生的挫折,事业的失败,爱情的不顺,往往归于自己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没有适合自己的事业工作,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偶.,可是对自己的悲观,懒惰,无知,软弱等消极心态却熟视无睹. 常言道: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其实好的心态也决定着你的命运,因为人生的命运全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面对同一件事,既会给你欢乐又会给你带来悲伤,关键看你如何去把握.生活多欢乐少悲伤,人间多关爱少仇恨,处事多宽容少计较,情绪多稳定少激动,对人多诚恳少偏见,人生会变得格外美好与幸福.
既然如此,何不用心去感受生活呢?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吧!别什么事都去斤斤计较!别动不动就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认真感受生活吧!感受人世间的万物,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每一天都是美好的.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一个女孩说叫我用心跟她相处,不要做表面工夫,什么意思呢_百度知道
一个女孩说叫我用心跟她相处,不要做表面工夫,什么意思呢
可能她感受不到你的真诚
越是喜欢才越介意对方是否也向自己那样喜欢自己。所以,难道你不懂得怎么爱人吗?还有恋爱中的女人缺乏安全感,这是常有的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5条回答
不要刻意去掩盖自己的缺点,自己有缺点也要让她知道不要去装,然后尽量改掉这些缺点。
意思你不够为她着想,不要和她耍小聪明,有些事情她知道,她依然爱着你,如果在做表面功夫就有可能失去她,你的明白!
意思就是说不要虚伪的对他 用真心对待她 她看出你不是真心来了 她不喜欢这里一套哪里做一套的人
说明有时候你不实诚,类似有时候说话不算数,说的多做的少,嘴上说的好听,现实却做的不如人意
意思就是叫你用心去对她,她不要虚情假意,而是要真心。
你给她的感觉有点滑,叫你拿出诚意来。
用行动证明你对她的关爱,不要只说不做
就是让你别耍心眼,比如说欺骗她的
意思就是让你对她好点,感情专一点
她感觉不到你的真心
她是喜欢我
你不喜欢她?
你一心一意用心相处不要三心二意。
她喜欢你喽
不要只是用嘴上功夫,要有实际行动
就是用心对待她。听姐的没错。
她喜欢我呢
他觉得你在做表面功夫。她觉得你没有用心对待她。反正女人心海底针。你要慢慢去了解她没说她。
没事慢慢的去关心她了解她。
她觉得你是在装,并没有用真心去对待她
觉得你在敷衍他
意思都不懂,还要跟她相处, 不够成熟。
有人跟她说什么了
感觉不到你给她的安全感吧
想让你认真的态度,目的是以结婚
就是晚点下手,别急着干她
看不见希望
你男的女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小题1】对选文中“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使人快乐的。B.痛苦和快乐只在于你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这件事本身。C.心态决定你对某件事的看法。D.所做事情的苦与乐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小题2】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入职业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B.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C.做事专一,心无旁骛。D.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领略工作中的乐趣。【小题3】本段文字没有运用的一项论证方法是A.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C.归谬论证D.道理论证【小题4】这段文字对语言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通俗浅显,准确周密。B.含蓄典雅,闲适自然。C.大量引用经典格言。D.论证条理,生动有力。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题库>&初中语文>&试题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小题1】对选文中“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使人快乐的。B.痛苦和快乐只在于你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这件事本身。C.心态决定你对某件事的看法。D.所做事情的苦与乐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小题2】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入职业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B.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C.做事专一,心无旁骛。D.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领略工作中的乐趣。【小题3】本段文字没有运用的一项论证方法是A.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C.归谬论证D.道理论证【小题4】这段文字对语言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通俗浅显,准确周密。B.含蓄典雅,闲适自然。C.大量引用经典格言。D.论证条理,生动有力。阅读《敬业与乐业》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4题。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小题1】对选文中“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使人快乐的。B.痛苦和快乐只在于你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不是这件事本身。C.心态决定你对某件事的看法。D.所做事情的苦与乐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小题2】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入职业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B.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C.做事专一,心无旁骛。D.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领略工作中的乐趣。【小题3】本段文字没有运用的一项论证方法是A.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C.归谬论证D.道理论证【小题4】这段文字对语言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通俗浅显,准确周密。B.含蓄典雅,闲适自然。C.大量引用经典格言。D.论证条理,生动有力。科目: 初中语文难易度: 教材: 初中语文人教版最佳答案【答案1】A&【答案2】D&【答案3】C 【答案4】B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可知这是在谈人的心态问题。A项内容与题干毫无关系。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作者在文段中对怎样做到乐业做了精辟的阐述,要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趣味。1、 “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3、专心做一职业。分析ABC三项都能从文章中找到对应点,而D项中“发展想象力,得物外之趣”,这是文中作者所要求杜绝的,作者要求“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所以D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归谬法是驳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这样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手法就叫归谬法。本文不是驳论文,也没有推出啥荒谬论题。,所以没有用归谬法。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作为一篇议论文,语言特色表现为:准确、严密、鲜明、概括、简洁。而选项中的B“含蓄典雅,闲适自然”,这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知识点: 初中语文综合库,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阅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学以致用,有些时候就迷惑在,不知道是自己不会使用,还是根本无用。
  @金刀在手
10:03:46  学以致用,有些时候就迷惑在,不知道是自己不会使用,还是根本无用。  -----------------------------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平均、均匀,这是天底下最高的准则,在具体事物上也适用。一根头发丝,如果自身均匀,那么就能悬挂均匀的物体。一头轻一头重,头发就断了,这就是不均匀导致的。如果均匀,那么该断的也不会断。普通人都认为一发千钧是不可能的,但有人知道这是可能的。詹何用春蚕吐的单丝做鱼线,绣花针做鱼钩,细竹枝做鱼竿,米粒劈成一半做鱼饵,在百仞深、水流湍急的深渊中可以钓一车的鱼。而鱼线没有被崩断,鱼钩没有被拉直,鱼竿没有被扯弯。楚王听说了这件事很好奇,就找到詹何问他什么窍门。詹何说:“我听我父亲说过,蒲且子射箭的时候,用的小弓和细箭,顺着风射出去,能一箭射中高空当中的两只黄鹂。这都是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缘故啊。我按照蒲且子射箭带给我的启示,模仿他学习钓鱼,五年才钻研透彻。当我在河边手持钓竿之时,内心没有任何杂念,只有把鱼钓上来的念头,抛线甩钩的时候用力均匀,没有任何事物能干扰我。鱼在水中见了我的钩饵,就和掉进河里的尘埃或者泛起的水花一样,很自然的就吞食进去了,一点疑心都没有。这就是以弱制强,以轻连重的道理。大王您治理国家要是能像我钓鱼这样,那么天下大事尽在掌握之中,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呢?”楚王说:“说得好。”
  当乱世之时,老百姓最渴望的是天下太平。天下如何太平呢?不患寡而患不均。列子身逢乱世,于是提出了“均,天下之至理”的思想。从物理学的角度,所谓的均,其实就是熵增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封闭而孤立的系统里,混乱度会趋于最大。混乱度趋于最大是什么状态呢?其实就是绝对的平均,没有高低,没有贵贱,没有冷热,一切对立都消失,用物理学家黑暗的解释说,就是宇宙热寂。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吻合的,所以自然的规则是趋于均一,而人类的努力是维持两极分化。人道和天道背道而驰,道家主张顺应天道,我们人类目前的主流思想还是人定胜天。金字塔屹立了几万年,就是人道挑战天道的丰碑。至于人道好还是天道好,这种对立的概念完全取决于你的位置,处在塔顶和塔底,就算砖一样,位置不一样,那好坏的标准也是不一样滴。
  这里再谈谈合于道的方法。之前我们已经讲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道家认为只有用心专一,才能通达于天道,各种打坐冥想,内丹修炼的法门都不多说了,本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统摄心神,以窥天道。用心专一是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无数种途径或者手段,至于哪种管用,那就因人而异了。有的人天生就如此,还有的人通过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可以达到这个状态,比如郎朗弹钢琴的时候,比如齐白石作画的时候,王羲之写兰亭序的时候,陆羽品茶的时候,隐者们拔刀毙敌的时候,甚至某些人做爱高潮的时候……这就是“以术入道”的基本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蒲且子射箭,詹何垂钓,都是以术入道的表现。用心专,用力均,心神一而肢体匀,至于这种状态下是不是能窥见天道,那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天道啥样没人讲得清楚,但是进入用心专一的状态可以做出一些平常做不出来的奇迹却是真实不疑的。后面列子讲了一堆音乐家的故事,其实也就是在反复强调这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
  楚王是个管理者,詹何给楚王的建议是管理学也靠的是用心专而用力均。楚王虽然说好,但是他肯定做不到,做到也就不是现在这个吊样了。高水平的管理看的是管理者的境界与素养,但这样的人凤毛麟角。所以管理者如果自身境界不高,就只能依靠外物,例如强化制度,增设机构,更换设备之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社会规定越来越多,机构越来越臃肿,摄像头等设备越来越多的原因。试想让楚王去河边钓鱼,钓不上来那肯定不会说自己有问题,只能怪鱼线不结实,鱼钩不够大,鱼竿不够长,换钢丝,用金钩,铸铁杆是必然的选择,如此反复下去,我们的社会外物越来越先进和丰盛,内心却越来越苍白与空虚。等到一根电线电死一片,一颗炸弹炸翻一群的时候,詹何钓鱼法就只能永远的封存于神话传说当中去了。
  @金刀在手
10:03:46  学以致用,有些时候就迷惑在,不知道是自己不会使用,还是根本无用。  -----------------------------  @coreana
22:44:19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  自我感觉很多东西加诸自身就迷惑了,看来还是要多在遇事上磨啊。  楼主辛苦了!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鲁国人公扈和赵国人齐婴两个人得了病,一起去找扁鹊治病。扁鹊为他们施治,没多久就治好了。扁鹊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才治好的那个病,是外邪侵入五脏六腑导致的,吃吃药打打针就好了。但我发现你们两个有娘胎里就带出来的病,和身体一同成长,我想为你们治疗一下,怎么样?”二人说:“那你得先跟我们说说,这病都啥症状,治好了会怎么样?”扁鹊对公扈说:“你头脑发达身体孱弱,所以想得多做得少。齐婴则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心没肺但是认死理儿。如果把你们两个的心调换一下,你们两个人的长短之处会平均中和一下,那就很完美了。”二人同意后,扁鹊给两个人喝了麻药,麻醉三天,扁鹊就利用这三天时间,剖开他们的胸腔,取出他们的心脏互换了一下,然后给他们服用神药,两个人就醒了过来,和原来一样。二人向扁鹊告辞回家,结果公扈跑到齐婴的家里,搂着齐婴的老婆,抱着齐婴的孩子,而老婆孩子根本就不认识他。齐婴呢,却跑到公扈的家里,也是搂着公扈的老婆,抱着公扈的孩子,而老婆孩子也不认识他。所以这两家就打起了官司,公堂之上,法官听完缘由,叫来扁鹊,扁鹊把换心的事一讲,这场官司才算完结。
  扁鹊换心的故事由于太过匪夷所思,所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都没有记载这个重大的医学奇迹。 但是古人医术精湛也不是从扁鹊开始,同样就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扁鹊路过虢国的时候,恰好碰到虢国的太子得病死了,扁鹊问了主治医生一些问题,然后就断言太子可以起死回生,主治医生不信,就说了这么一段话:“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兒。”大概意思就是扁鹊你是不是在吹牛啊,死人怎么可能复生呢?我听说上古时代黄帝的外科医生俞跗,治病不打针,不吃药,不按摩,不贴膏药,直接开刀手术,顺着五脏的连接线,剖开皮肤肌肉,进行血管结扎和韧带处理,然后拉开胸腹膜和大网膜,对病变部位处理,然后清洗缝合伤口。你扁鹊要是会这一套,那么太子就能活过来,不会这一套却想让太子死而复生,那你真把我当成三岁小孩来骗了。我引用《史记》里这个故事,重点不是扁鹊能医治死人,起死回生不过是错觉,能回生只说明那个人是假死,扁鹊自己也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鹊姓秦叫越人,他的结论就是我不是能让死人活过来,而是这个死人其实是活着的,我只不过用了一些手段解决了他假死的病因,让他恢复活着的状态而已。我引用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主治医生那段话实际是记载了在黄帝时期就有很高明的外科手术。有人会觉得这段记载有些夸大,不过是司马迁随便记载的民间传说而已,但是这段记载所描述的外科手术过程却非常有章法,即剖开皮肤肌肉(割皮解肌)——血管结扎和韧带处理(诀脉结筋)——拉开胸腹膜和大网膜(揲荒爪幕)——病变部位处理(搦髓脑,湔浣肠胃,漱涤五藏),与现代手术基本程序大致吻合,没有一定的手术经验是无法做出这样的陈述的。
  根据考古学发现,在国内已经发现开颅术案例三十多起,其中可以确信带有病理治疗色彩的约有十一起,时间多为距今年前,而2001年在山东广饶傅家村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发现的一个颅骨则将我国开颅手术历史上推到5000年前,该颅骨右侧顶骨有31×25mm椭圆形缺损,“根据体质人类学和医学X光片、CT检查结果,392号墓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修复的结果。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这种手术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排出某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就全球范围而言,开颅手术的历史有可能上溯到旧石器时期。 马王堆出土西汉《五十二病方》中还有疝修补手术和痔疮切除术的记载。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夜郎自大,自恃现代医学藐视古人,要知道换心手术直到最近国外才有成功案例,而且动用了各式仪器,团队合作。而根据列子的记载,扁鹊换心,全靠一个人动手完成,被换心的却是两个人,并且三天就痊愈,这要是真实记载,那扁鹊的外科手术水平可比现代医学高明多了。
  不过我也不是医务工作者,也不准备研究中华医学历史。所以回过头来重新看扁鹊换心这个故事,应该发现,这是列子对“均”理论的进一步阐释。扁鹊换二人之心,就是为了均二人之性。在古文里志从心,气从形。所以公扈志强气弱,就是头脑发达,身体羸弱,好比一台车发动机很强,但是轮胎、底盘、车框架什么的都很差劲,发动机发猛了,车就要散架,典型的心有余力不足;而齐婴呢,志弱气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好比悍马车装了一个比亚迪F0的发动机,带不动,也根本就不发动,把个大悍马的外形浪费了。所以扁鹊就相当于把两辆车的发动机对调了一下,让悍马有动力,让F0少折腾,达到这样一个“均”的状态,对二人的养生都好。
  但是,尽管“均”乃天下至理,却不能随便施用于人世。 因为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则和法度。换心固然能让二人养生保命,但是却违背了伦理道德。换心之后,世人认形不认心,而自己则认心不认形,那么外人眼中的“我”,就会和自己眼中的“我”产生冲突。形我,心我,孰为我,孰非我,这种对立冲突恰如两小儿辩日,都是站在自己角度,各执一词,以错搏錯。解决这种对立冲突就要回头重新审视,世间其实并无我,无我即是大我,大我则能同你我他,能同万物。如果能站在如此高度,所谓换心,不过胸口割皮移植到脸上,有何异哉?
  黄帝外经可能有,估计是大家接受不了这治疗的负面影响,慢慢隐了。听说还能换头的
  楼主 你好 为什么要这样! 每个人都这样
世界会变成啥样!
  这个坑 挖的太大了
跳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你这是把人全都废了!绝圣弃智,呵呵,可是现在的人都人精!都搞大道去,呵呵,那就如老子说的 天下斯知美 什么的里面去了! 你这么做又是啥意思呢? 不矛盾吗!
  坐等楼主 回答
  虚无主义 吗
  经史子集 大部分 都是像你说的这种味道 !只是没有人实验过
自然也不知道 照做是个什么样 !要不然怎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呢!
  你说的当中 有很多东西 就是社会经验
普通人学会了 已经很聪明了!但是学会了 去干坏事 也是干干的!
  能不能 学会 或者 学废 了,都是有可能的! 学会了 就是现实 学废了 就不知道了去哪了!能不能这样 理解 楼主!
  其实 你只要让太阳不发光
什么都OK了!
  @金刀在手
09:13:50  黄帝外经可能有,估计是大家接受不了这治疗的负面影响,慢慢隐了。听说还能换头的  -----------------------------  周室衰微,焚书坑儒,废黜百家,多少历史文献都湮灭不见,仅从这片纸残卷,已能窥见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繁盛的景象!
  @galaxyslll
13:04:46  -----------------------------  易是永恒的,想守住或留住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所。”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著名音乐家匏巴弹琴的时候鸟跟着飞舞,鱼跟着跳跃,郑国音乐家师文听说音乐可以达到如此境界,觉得自己水平还有待提高,于是离开家跟着鲁国的大音乐家师襄深造。学习期间,师文天天光用手指头在琴弦上比划,三年了也没弹出一首曲目。师襄以为师文就是个滥竽充数的废柴,于是对他说:“你不是学音乐的料,还是回家去吧。”师文放下琴,叹口气说:“我不是弹不了琴,也不是作不了曲。我内心追求的,既不是琴,也不是曲。不得心自然就不应手,所以才不敢动手弹琴。你先给我点世间,再看看我会怎么样。”没多久,师文找师襄,师襄说:“你琴练得咋样了?”师文说:“练好了,让我给你演示一下。”于是在春意盎然的伴奏当中,敲商弦起南吕的调,让人忽然感觉到春天之中秋风忽至,草木成熟结出了果实。在秋风萧瑟的伴奏当中,弹角弦起夹钟的调,让人感觉秋季之时春风拂面,草木发芽。在夏日炎炎的伴奏当中,敲羽弦起黄钟的调,让人感觉盛夏之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凛冽寒冬的伴奏当中弹徵弦起蕤宾的调,让人感觉骄阳如火,冰消雪融。一曲将终,又弹宫弦并以其他四弦同时发音以和之,让人感觉祥和之风起,五彩之云升,甘甜之露降,淳美之泉涌。师襄情不自禁的说:“弹得太好了!就算师旷弹琴、邹衍吹箫,也达不到你这个境界。他们只能抱着琴拿着箫跟着你屁股后面学习啦。”
  首先声明,师文、师旷、师襄不是亲兄弟。这个师,指的是职业是乐师,名字分别叫文、旷、襄。翻译的时候为了顺口,就以师文、师旷和师襄称之。在古代,要懂乐理会乐器才可称之为师,所以我们现在老师老师的喊着实有些愧疚,毕竟没几个老师能跑到中国好声音上炫一把。中国的古琴是五弦琴,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五音相当于简谱的1、2、3、5、6,都是全音,4和7是半音,称之为变徵和变宫。古乐又有十二律制,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我们直接理解为十二个调就完了。关于三分损益法,在司马迁的《史记》“律书第三”中写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徴。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意思是取一根用来定音的竹管,长为81单位,定为“宫音”的音高。然后,我们将其长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将81乘上2/3,就得到54单位,定为“徴音”。将徴音的竹管长度增加原来的三分之一,即将54乘上4/3,得到72单位,定为“商音”。再去掉三分之一(三分损),72乘2/3,得48单位,为“羽音”。再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48乘4/3,得64单位,为“角音”。而这宫、商、角、徴、羽五种音高,就称为中国的五音。
  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于是在中国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它们之间的对应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律中姑冼;  孟夏之月,律中中吕;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仲冬之月,律中黄钟;  季冬之月,律中大吕。   所以列子写道:师文起南吕调,则成仲秋之景;起夹钟调,则成仲春之景;起蕤宾调,则成仲夏之景;起黄钟调,则成仲冬之景。这都是有来历的,可不是随笔胡诌。
  师襄是鲁国的大音乐家,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可以做孔子老师的程度。《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琴己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己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己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谬然思焉,有所睾然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大致翻译一下,孔子向师襄学弹琴,师襄说我虽然职业是敲鼓的,但是弹琴我也会。我弹的那只曲子,你也学会了,还学点别的不?孔子就说了我还没掌握你弹的技巧呢,于是师襄又弹一遍。孔子说我还没听懂你的心意呢,于是师襄再弹一遍。孔子说我还没听出你弹奏的是什么样的人呢,于是师襄又弹一遍,这回孔子说我听出你弹奏的是谁了,皮肤黑,身材高,仰望大海,胸怀天下,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立刻向孔子作揖说您真是圣人啊,听得太准了,我弹的曲子就叫《文王操》。
  《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我们中华文明是礼乐文明,乐不但指代音乐,还有喜悦的意思。二者通用,就很明显了,音乐能够让人喜悦。音乐通乎人情,而且能达到人情里相同的那一面,所以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如何能让他们和谐共处?那就只有奏乐了。我们要了解道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不同事物里所蕴含的相同的那么一点东西,所以乐是近乎道的。所以从近道这个角度讲,对牛弹琴如果牛没有反应,那不是弹错了对象,而是弹奏者的音乐水准还没上升到一定境界。所以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那是他的他的境界已经可以同于鸟兽,师文虽然也是乐师,但是只不过能弹些人能听懂的东西,所以他才意识到自己境界不及瓠巴,因而去向师襄学习。他学习的不是琴乐的技巧,而是自身境界的提升,因此三年不成章,其实是在修心,直到师襄误解了他,他才开始检验自己到了什么境界,结果是他已经到了齐同万物的境界,因此一曲下来,天地为之色变。因此列子记述师文学琴的故事,仍是在讲以术入道。师文表面是在学琴,其实还是在修道啊。
  今天学习的不少,反观今天那些节目上的导师,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金刀在手
09:09:19  今天学习的不少,反观今天那些节目上的导师,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  求名和求学时两条路,各有所长吧。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悉,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薛谭跟随秦青学唱歌,还没有学到家,自以为已经把老师那点东西都学透了,就告辞回家。秦青也不挽留,在郊外大道上给他饯行,要离别的时候,打着拍子唱起悲伤的歌曲,声音之高,引起了旁边树木的共振,让天上的白云不再前行。薛谭听傻了眼,连忙向老师道歉,要求跟随老师回去继续学习,一辈子都不敢再提回家的事儿。秦青对他的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韩娥东游齐国的时候,路途上盘缠用尽,在雍门这个地方卖唱讨饭。等到他离开之后,回音还在房梁之上环绕,三日不绝,附近的人都以为韩娥还没有离开呢。韩娥去旅馆投宿的时候,被旅馆的伙计羞辱,韩娥为此拖着长腔哀哀凄凄的哭,全村的人,不分老少都感觉到悲伤不已,家家对泣,三天都吃不下饭去。由于悲伤的情绪挥之不去,这日子也没法过了,于是聚集了上百人去追韩娥。把韩娥追回来后,韩娥再次拉长了声唱欢快的歌,全村不分老少情不自禁地就跳起舞来,之前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最后村里给韩娥准备了一份厚礼把他送走了。所以雍门地方的人到现在都擅长唱哭腔,这都是韩娥流传下来的。
  雍门是指现今西安一带,西安盛行秦腔,秦腔由“苦音”和“欢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愉快的感情。秦腔之所以名秦腔,是因为传闻起始于秦穆公时期,怎么起始的语焉不详。从列子记载的韩娥悲歌来看,韩娥很有可能就是秦腔的创始者。
  世界最高音是谁?小沈阳?阿宝?韩红?卢兰青?帕瓦罗蒂?亚当洛佩兹?维塔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当我听维塔斯的海豚音时,那尖锐的声音真的让我胸闷气短,恶心想吐,所以不同频率的声音会引起人的生理反应,这是事实。在汤问篇,连着三个小故事是关于音乐的,师文学琴、韩娥悲歌、伯牙逃声。由此可见列子对音乐的重视。为什么道家会如此重视音乐,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是一种振动,和水一样最近乎道。而振动或许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本质。
  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毕达哥拉斯就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单弦琴,弦的上半部连接绝对的灵性,弦的下半部连接着绝对的物质。他曾向学生们指出:“学习单弦琴,你就会知道宇宙的秘密。”在现代物理学看来,宇宙间充满了各种物质与能量,从其小无内的夸克到其大无外的宇宙,都以振动的方式存在。十九世纪美国天才科学家特斯拉就充分认识到共振的力量。一个小能量的输入,经过共振就可变成大能量的输出,这种能量的超级传输可以带来全球的能源革命,特斯拉终生都在研究这种共振能量传输。据说,他曾在实验室里向地下打下一口深井,装入钢套管,然后向井内输入特定的频率,结果地面开始晃动,引发了一场小地震。特斯拉说“如果把物体的振动与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的结合起来,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他还仿照阿基米德的名言说“假如给我一个共振器,我就可以把地球一分为二。”朱清时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在2009年的一次名为《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中,对现代物理学的最新成果----弦论进行了解读。他说;“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万物皆在振动,即使是一颗坚硬的金刚石,在微观世界中,它的粒子、电子、夸克等等都是在不停地振动。宇宙万物,没有绝对的静止状态。而近代量子物理学中弦理论更是提出,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在微观层面,实际上是一堆“弦”的振动所产生的。而人类由于器官感知能力的局限,只能感受到大自然极少的一部分“振动”的现象,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无时不在的“声音”了。其实从许多古老文明,我们能隐约看到关于声音的奥秘的记载。古老的印度,唱诵(Mandala,曼陀罗)一直是冥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瑜伽的一个重要分支之一(Mantra Yoga唱诵瑜伽)。唱诵瑜伽士在唱诵中能逐渐进入一个“入定”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Samàdhi三摩地,即感知宇宙真理“开悟的智慧”,借助它“洞悉宇宙的奥秘”。
  现代科学尝试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研究声波对人体的影响。其中最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叫做“生物共振”原理,也就是某些声波频段能对其脑电波进行同步共振,让人进入到特定的状态。我们经常听说某些音乐(死亡交响曲)能让人心情烦躁,甚至有自杀倾向;而一些声音,例如Alpha脑波音乐,却能让人安宁放松,这些现象都来自于“生物共振”原理。而在唱诵中所产生的声波,是一种能让人进入某种脑波频段(例如Gamma波),进入“开悟”的状态。所以瓠巴鼓琴,鸟舞鱼跃;师文钩弦,天地色变;秦青抚节,响遏行云;韩娥鬻歌,绕梁三日……这一切天人交感的神迹,不是古人凭空杜撰,完全有其科学道理在里面。相同频率,共振共鸣,大概就是我们沟通万物的最有效手段了。
  频率共振,这一段细细体会,还是太考脑力了,思想是没用了,只有自己体悟了。还有念力,有物理上的解释没?
  @金刀在手
09:22:51  频率共振,这一段细细体会,还是太考脑力了,思想是没用了,只有自己体悟了。还有念力,有物理上的解释没?  -----------------------------  念力就是不停的发射一个频率,会引起相同频率的事物共振。吸引力法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勇攀高峰。钟子期就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转而想着顺水漂流,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恣意的江河!”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他的想法。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简直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有你在,我心里是藏不住小秘密的。”
  上一篇我们讲过,振动是宇宙的本质,所区别的只在于频率大小。包括我们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振动,所以才有脑波一说。那么所谓的知音,其实就是频率相同时的一种共振。伯牙弹琴就像是加密和传输,子期听琴就像是接收和解码。两个人配合起来,几乎就成了一台加密电台,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其军事价值完全没有被开发出来啊。
  伯牙和子期的基情故事最早见于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后读《吕氏春秋》 见之,再读《警世通言》,又见之。只不过在冯梦龙笔下,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列子》中百字典故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哲学是骨感的,艺术是丰腴的,艺术包裹住哲学,真相虽然不再露骨,但却增加了抗击打能力,使真相得以行走的更远。
  伯牙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著名到可以和瓠巴相提并论的程度。荀况在《劝学》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所以伯牙的音乐境界,和瓠巴一样,已经到了齐同鸟兽的地步。古人对于声、音、乐三者的定义截然不同,根据《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知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在古人看来,声是外在的,机械的,客观的;音是内在的,感性的,主观的;而乐,则更具抽象性,能从所有不同的音中升华出来,已经具有仪式感。所以我们称知音,即不说知声,也不叫知乐,因为音,单独针对我们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
  但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与《乐记》完全不同的说法:“心之为声,明为二物。……欢者闻之则悦,忧者闻之则悲,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 嵇康的意思很明显,音乐就是音乐,和人心啊,感情啊,没半毛钱关系,你非要说这个曲子乐,那首歌曲哀,那是你自己的内心感情变化,情绪波动的结果,只不过你自己牵强附会,说自己的情绪是音乐带出来的。若按嵇康的观点,伯牙和子期就是一对儿装逼犯,非要从音乐当中听出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来,并以此作为音乐素养的标准,这本身就是违背了音乐的自然属性,是强加于音乐欣赏者的压力和枷锁。你要是个天生乐观主义者,或者内心平和,那么即便敞开了听《黑色星期天》,也不会忧郁到自杀。
  关尹子说:“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道无我,圣人不见己进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不分人我,不分有道无道,不论得道失道,这才是真正的道。合道之人是不会苦苦寻觅什么知音的, 就像老天爷不会捶足顿胸地说你们辜负了我之类云云。列子写高山流水,只不过记述了伯牙恰好碰到了一个和他同声同气的子期,到了《吕氏春秋》,就多了一条“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狗尾巴,甚至发出了良臣待明主,良马等伯乐的感慨。从这个故事的演变,也看得出儒家和道家同源而异路的痕迹。大道因歧路而亡羊,杨朱的感慨,也正是为此吧。
  先顶再看。
  易是永恒的,想守住或留住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   是啊,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啊!   你说的那一套只能是少数人的追求罢了!   如果所有人都去 搞这一套,政治马上就干预,到时候血雨腥风,不知道有几个可以坚持。  不知道 谁说过 三教本一家 目的都是一样 争夺信徒 !  只要有了人
什么都会有
一切都白塔
哪怕你已经是神仙
可是你没有信徒 你能奈何 !就好像 老师没有了学生
!那老师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信则有 不信则无 !不知道是哪个牛人说过的!这句话 貌似还可以信!   不过不得不承认宗教是最懂人的。可是他们井水不犯河水 与政治相安无事
虽然宗教知道许多真相
又能如何呢!
  @galaxyslll
00:36:45  易是永恒的,想守住或留住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  是啊,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啊!  你说的那一套只能是少数人的追求罢了!  如果所有人都去 搞这一套,政治马上就干预,到时候血雨腥风,不知道有几个可以坚持。  不知道 谁说过 三教本一家 目的都是一样 争夺信徒 !  只要有了人
什么都会有
一切都白塔
哪怕你已经是神仙
可是你没有信徒 你能奈何 !就好像 老师没有了学生
!那老师还有存在的必要......  -----------------------------  知其白,守其黑,不必定要如何。
  知音难寻。古人的境界更难得,现在还有像伯牙瓠巴的人吗
  @coreana
22:44:00  @金刀在手0:03:46  学以致用,有些时候就迷惑在,不知道是自己不会使用,还是根本无用。  -----------------------------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  哈哈哈哈!!!问的好,答的好~~~  
  @galaxyslll
00:36:45  易是永恒的,想守住或留住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  是啊,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啊!  你说的那一套只能是少数人的追求罢了!  如果所有人都去 搞这一套,政治马上就干预,到时候血雨腥风,不知道有几个可以坚持。  不知道 谁说过 三教本一家 目的都是一样 争夺信徒 !  只要有了人
什么都会有
一切都白塔
哪怕你已经是神仙
可是你没有信徒 你能奈何 !就好像 老师没有了学生
!那老师还有存在的必要......  -----------------------------  既知不能如何,那就不如何,难道你还想如何?
  @金刀在手
13:45:39  知音难寻。古人的境界更难得,现在还有像伯牙瓠巴的人吗  -----------------------------  一定有,只要我们的境界到了,就会发现这些人。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周穆王到西域视察,跨过昆仑山后,还没到弇山就向回走,还没进入中国地界,路上有毛遂自荐的能工巧匠,名字叫偃师,周穆王就召见了他,问道:“你有什么本事啊?”偃师说:“您想要什么本事,我就会什么本事,不过我有个现成的小玩意,希望大王您先观摩一番。”穆王说:“明天你把它带来,我和你一起看看。”第二天,偃师请求参见穆王,穆王召见了他说:“和你一起来的小伙伴是谁啊?”偃师回答说:“这是我打造的艺人,能歌善舞,人工智能哦!”穆王很惊奇地看着这个机器人,走路、弯腰、伸懒腰,和真人一样;偃师摇它的头,它就跟着伴奏唱卡拉OK;偃师拉起它的手,它就合着节奏跳起了舞。你想让它干什么,它就能干什么,真是千变万化,无所不能。穆王认为这就是个真正的人,拉着最喜欢的老婆盛姬以及其他妃嫔们一起观摩。演出快结束的时候,艺人忽然向周穆王的妃嫔们频频抛媚眼,周穆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要处死偃师。偃师吓坏了,马上把艺人开膛破肚给周穆王展示,都是皮革、木材、胶水、油漆和黑、白、红、青各色染料拼凑而成。周穆王仔细查看,发现肚子里的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面的筋、骨、关节、皮毛、牙齿、头发,都是人造的,但是一样都不少,和真人一样完备。聚合起来又和开始见到的那个艺人没什么两样。周穆王试着摘下它的心,这个假人就不会说话了;拿掉它的肝,它就失明了;拔掉它的肾,他就迈不动腿。这下周穆王才转怒为喜,感慨道:“人类技能的巧妙,竟然可以和大自然相媲美吗?”于是下旨单独用两辆车把这个机器人拉回国内。以前鲁班发明了云梯,墨翟发明了飞机,自以为牛逼得不得了。他们的徒弟东门贾和禽滑厘听说了偃师的技艺之巧,就告诉了这两个装逼犯,这两人听说后立即就老实了,一辈子都不敢对别人说自己是能工巧匠,但是一辈子也没停止修习自己的技艺。
  关于周穆王的传说,很多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不过偃师献艺的故事却是列子一书所独有。西晋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由钟会抚养成人,不过没养出恩义反而养出大义来,荀勖以自己对钟会的了解,向司马昭进言,说钟会是个忘恩负义的人,用他伐蜀必然背叛,并建议司马昭:“伐蜀应该以卫瓘为监军。”蜀国投降后钟会果然想自立为蜀王,有赖于卫瓘才得以平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属于野草型的,只要不人为压制,就疯长个没完没了。《周礼》的《考工记》是一部切实而具体的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记述官府手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据后人考证,《考工记》成书约在春秋末战国初,是春秋末战国初一部有关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水平。《考工记》所记述的攻木之工有七种,攻皮之工有五种,刮摩之工有五种,抟埴之工有两种,还有设色之工、攻金之工等六大类30个不同工种。手工业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发展了数学、力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把这种知识具体地应用于手工业制造。根据《淮南子·齐俗训》,春秋末战国初,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为鹊,墨子已能造木鸢“飞之三日而不集”,而王充的《论衡·儒增篇》,则记载了民间有公输般造木人,御木车马,载母其上,一驱不还的传说。《三国志》里诸葛亮能为木牛流马,已属老生常谈,不提也罢。
  所以,即便没有偃师的机器人,鲁班和墨翟也已经把仿生学推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后世的木匠们都奉鲁班为祖师爷,一旦有了标杆,就有了止境,所以后世的木匠鲜有能在创新上超越鲁班的。这就是有标杆和没标杆的区别,鲁班和墨翟没拜过祖师爷,所以向大自然学习,创意无限,等到以鲁班墨翟为标准的时候,那么这个标准就成了最终目的地了。所以道家看不惯后世以孔子为万世师表,把孔子往神位上一放,儒家的礼乐那一套就成了终点和目标,还创新个头,还进步个屁啊。
  在列子的黄帝篇,我们讲过所谓的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为什么要柔,因为柔才能看到比自己强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好强,那么眼里就只剩下那些不如自己的东西,天天装逼,必遭雷劈。如果你能柔,眼里就天天都是比自己强的东西,那么你哪有时间和心情装逼,只能不断努力去超越,自然会越来越厉害。所以目标这个东西,说好也不好,从短期内可能让你奋进,从长期来看,目标一达到就容易让你自满,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技艺的精进相伴随的就是自我的膨胀,自我一膨胀,就有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了喜怒好恶和是非,是非不断,麻烦不绝,等同于自寻烦恼。所以鲁班墨翟以“飞行”为目标,做出云梯和飞鸢之后,自以为技艺到了极限了,自我空前的膨胀,一膨胀,就止步不前了,天天忙着装逼,哪有时间再搞创新。直到听说了偃师的机器人之后,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科学无国界,技术日新月异不等人。有了偃师的机器人做参照,就等于重新设定了一个目标,于是再也没时间装逼,一辈子辛苦钻研,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准去了。
  所以偃师献艺的故事,我们不要计较它的真假,而要把握其内在的劝诫之道。无论我们修什么道,学什么术,都是没有止境的。而修习的进步,会同步膨胀自我,而自我的膨胀伴随的就是分别与是非。就像一个初次进城的农民,你让他做什么,他都会说好,你给他多少工钱,他也不会计较,但是一旦在城里待得久了,混得熟了,就开始挑三拣四了。自我膨胀是我们进无止境的大敌,就算我们做不到无我,也要尽量控制自我不会膨胀。列子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无我”这么深刻的道理,所以他干脆用了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达到相同的目的,那就是给大家设立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就像偃师的机器人,和真人一样,和造化同功,无论你是鲁班还是墨翟,无论你自诩多么高超和巧妙,按着这个标准追逐吧,理论上你永远也无法追得上,如果你真的追上了,那么功同造化,你已经和造物主一个水准了,这不就是合于道了吗?合于道者常清静,合于道者常无形。真到那个境界,你已经无我而大同。都无我了,自然也没有一个“我”来膨胀,所谓的成仙了道,大概也就是那么个样子吧。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扦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途,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甘蝇,远古传说里的神箭手,张弓则走兽伏卧,飞鸟坠地。他有个徒弟叫飞卫,跟着甘蝇学射箭,青出于蓝。纪昌又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想学射箭,要先学会不眨眼的基本功,基础牢固之后才能学射箭的技术。”纪昌听完,二话不说,回家躺在老婆的织布机底下,眼睛盯着织布机的踏板一动不动,如此练了两年之后,就算是用锥子刺到他的眼眶,眼都不带眨一下的。到了这个程度,纪昌就向飞卫汇报进展情况。飞卫说:“还不行,你还要练习眼力。要把小的东西看大了,把细微之处看显著了,然后再来找我。”纪昌仍旧二话不说,回家用牛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户上,面朝南方盯着这只虱子练眼力。十几天后,虱子在纪昌眼里慢慢变大了。如此过了三年,虱子在纪昌眼里就如同车轮一样大。看其他的东西,都和山丘一般巨大。于是纪昌用燕国牛角做的弓,新生蓬草为箭杆的箭射过去,箭从虱子的正中心贯穿过去,而悬挂虱子的牛毛却没有断。纪昌把这个成果向飞卫汇报,飞卫捂着胸口跳起来说:“你已经学会了,可以拿学位了!”纪昌把飞卫的本领都学会了,心里盘算天底下能和自己匹敌的人也就飞卫一人而已,于是就计划刺杀飞卫。纪昌在野外截住飞卫要射杀他,飞卫也不是白给的,两个人对射,箭尖对箭尖在半途中撞击到一起,箭矢落地而没有溅起一丝尘土。飞卫的箭射没了,而纪昌多了一支箭,纪昌把箭射出来后,飞卫用路边荆棘的刺尖儿抵挡,荆棘的刺尖儿正好击中箭尖,分毫不差。于是纪昌和飞卫两个人扔下弓,热泪盈眶。在路上跪拜后结为父子。割破肩膀立下血誓,不再把射箭的技术告诉他人。
  关于纪昌学射,很多人都以为列子再讲一个忘恩负义的故事。这都是不了解道家思想的曲解。恩也好,义也罢,那都是儒家的思想,是层级社会故意设立的对立分别概念。站在系统高度,以全局视角,整体观念来看,没有恩,也没有义。天无大恩而大恩生,从恩义的角度,太阳养育了万物,是为大恩;太阳辐射又残害万物,是为害。那么你说太阳对你是有恩还是有害?无论你执哪一种观点,都是以偏概全的狡辩。抛开恩义,很多人就完全无法理解这个故事,纪昌学射被选入过小学课文,当时老师讲得信誓旦旦,我听得迷迷糊糊。
  首先,我们看纪昌的眼不眨、视小成大、箭穿虱心的功夫能不能让人相信?我想大部分人第一感觉就是着他么是扯淡,是神话,是吹牛逼,是艺术创作,是意淫。持这种观点很正常,因为大部分人是没有合道体验的,按照我们的五感官和所谓的物理规则来看,纪昌的功夫完全超自然。但此处的自然,只是我们所能感知的自然,当以术入道,在道那个境界,“自然”所囊括的范围已经超越了我们的五感官。在汤问第二段,夏革讲焦螟之小,可以群飞聚集在蚊子的睫毛上而蚊子不能察觉,这么小的微生物,黄帝和容成入道之后却可以看见,和山一般大;可以听见,和雷一样响。所以,合道之后,能视人所不能视,闻人所不能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虎克没有发明显微镜,谁又相信我们会是由细胞构成的呢?所以,列子描述纪昌的功夫,其实就想说明一件事,就是纪昌和飞卫,已经练成箭道,以箭入道,他们都已经到了合于道的最高境界。
  其次,在上一篇我们讲过,在“术”这个层面,随着水平的提高,自我也开始膨胀。有了自我,就有了你我他的分别,就有了私利公德,就有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想法。 所以道家才会有“圣人出有大伪”、“圣智造迷”等说法。纪昌射箭的水平越高,自我膨胀的越厉害,用我们上学的时候经常被教导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勇争第一,要做第一,就容不得有人并驾齐驱。于是欺师灭祖就成了必然选择。
  再次,以术入道的根本在于,术的最完美状态,是在神合于道的情况之下。杂技演员在表演高难度动作的时候,刘翔在冲刺的那一刹那,郎朗在弹钢琴的那一段时间,齐白石在泼墨的那个时刻,町井勋刀劈BB弹的那一瞬间,都是几近于道的时刻,那个时刻,那个瞬间,他们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处于完全的忘我状态。所以, 尽管习“术”会让自我膨胀,但入道的那一刻,是完全的忘我。忘记了自我,还谈什么是非对错,还讲什么恩义情仇?那是一个最空,最淡然,最神妙的时刻,没有自我,没有一切思虑,有的只是镜花井月的宁静和把“术”发挥到极致的力量。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纪昌学射的真意了。纪昌的自我随着箭术的提高而膨胀到要欺师灭祖的地步,这是普通人的正常表现,然而他和飞卫对射的生死瞬间,两人都把箭术发挥到了合于道的极致。在合于道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自我,在道的层面,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混同于天地万物,无一物非我,我即整个宇宙,那么,我怎么可能杀死我呢?所以,道不害道。飞卫即使没有了箭,也可以飞花伤人,落叶取命,信手拈来,无一物不可以克敌制胜。这就是无剑胜有剑的境界。总之,一个得了道的人,是不愿,也不能杀死另一个得道的人。道里只有和谐,没有残害,没有分别,只有混同。
  讲到这里,就再多扯几句,谈谈所谓的人工智能或者外星人吧。 最近我国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三体》获得了国际上的雨果奖,是第一位领到此奖项的亚洲人。许多国人站在“中国人”的范围内弹冠相庆,沾沾自喜。从我个人角度,并不喜欢刘慈欣的作品,尽管其大部分作品我已经阅览过。《三体》的主体故事构架,建立在一个“黑暗丛林法则”的基础上。什么是黑暗丛林法则呢?他的立意就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为此,刘慈欣还提炼出两条所谓的宇宙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当年我读到刘慈欣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他的思想真的是很阴暗,正如黑暗丛林法则,他把文明想象成了暗黑世界。事实上,黑暗丛林法则完全建立在分别对立的思想之上,只考虑了竞争,忽略了合作。大自然乃至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并不仅仅是竞争,更重要的是合作。如果黑暗丛林法则是真理,那么不仅适用于宇宙各个文明,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按照此类法则,人类社会早就不能和谐共处,早就自相残杀至殆尽。而事实是,无论经历多少动荡,人类社会都平安无事的走过来了。
  当我把你看成外人的时候,你有可能是敌人;但当我把你看成自己人的时候,你有可能是朋友。按照道家思想,人的思想境界越高,越能混同万物,道是最高准则,道把万物都看成一体,一体又怎么会自残呢?所以无论外星文明也好,人工智能也罢,文明程度越高,越容易向合于道的方向走,打打杀杀只是野蛮文明,蛮荒落后的偏执表现。就像《超体》一样,Lucy最后成道,消弭于无形,无处不在,但没有报复那个黑社会老大,因为她成道以后,已经把万物看成一体,黑社会是她,警察也是她,她就是整个宇宙,她不会再刻意做什么,只任宇宙里面的事物自然的演化。刘慈欣能获国际奖,是因为黑暗丛林法则是西方所信奉的标准,曾经有哲人说拯救世界的思想在东方,真是明鉴。
  所以,人工智能不可怕,超越了人类智力更不可怕,当它们进化到一定程度,会发现,清静无为,混同万物是最佳的选择。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稗,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子,三日尽其巧。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造父的老师叫泰豆氏。造父刚开始和他学习驾车神技的时候,态度十分谦卑,如此三年,泰豆也不教他。造父持礼愈发的谨慎,泰豆于是就对他说:“古诗上说:‘制弓达人,先从编簸箕开始;冶铁大师,先从做皮衣开始。’凡事都有个从易到难的顺序,你先仔细观察我快走时的身姿步法,能做到和我一样,就可以驾车御马了。”造父说:“一切都听您的。”泰豆于是在地上打上木桩,粗细只能容纳一只脚,按照步伐的大小设置间距。然后跳上木桩,快步行走了几遍,很稳当,没有从木桩上掉下来。造父跟着学,三天就达到和泰豆一样的水平。泰豆感叹说:“你怎么这么聪敏?学得太快了!其实驾御马车也就这样。你练梅花桩的时候,表面上固然是脚在走,实际上却是心在动。这个道理可以类推到驾御马车上,缰绳一头抓在你手上,一头系在马嚼子上,如此你就可以通过缰绳协调马匹并驾齐驱,通过马嚼子的松紧来调整马速的快慢,内心别无杂念,手中的鞭子挥洒自如。心、绳、马、车四物合一,所以绳子一动就可进可退,拐弯转圈毫厘不差,以此驾车,跑得路再远,也毫不费力,这就是驾御马车的技术要旨了。而马的反应,通过嚼头传递到缰绳上,从缰绳上传递到你手上,从你手上又传递到你心中,此时马心即你心,人马合一,你也不需要看,也不需要马鞭子抽,气定神闲,六根缰绳毫不混乱,六匹马的二十四只蹄子合乎节奏,不会踏错一步,前进后退,转弯回旋,无不随心所欲。到了这个境界,车轮完全行驶在一条轨迹之上,马蹄可以精准地踏在仅容马蹄大小的土地之上,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我的本事就这么多了,你好好记住吧。”
  造父是周穆王的司机,据说八骏就是造父搜罗进献给周穆王的。周穆王上位的时候都五十多岁了,感觉世界这么大,我应该出去看看,于是造父抓住了领导的心理,送了八骏大礼,还亲自驱车,载着穆王去和西王母幽会。结果穆王乐不思蜀,徐偃王趁机造反,眼看江山易主,造父把穆王从瑶池的温柔乡里拉出来,架八骏千里疾驰到京城,平定叛乱。于是周穆王赐造父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为封地,赵氏由此得姓。自此,造父就成了赵国和赵姓的始祖。
  造父学御的故事被很多人解读为学习技术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扎实基本功。 这还是儒家惯性思维。造父学御的开头很有意思,拜了泰豆做师父,泰豆三年都不教。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泰豆有所藏私,那么一开始不收徒弟不就完了?所以,三年不告,这里面大有玄机。古人都是因材施教,所以特别讲究根器,啥是根器,就是天生带来的东西。郎朗弹钢琴厉害,如果勤学苦练可以做郎朗,那么不知要有多少郎朗。有些技术,只有根器完美的人才能发挥到极致。所以泰豆晾了造父三年,其实是在摸清造父的根器适不适合学驾车这种技术。驾驭马车需要内得于中心,外合于马志,那么一个心性不平稳的人是学不会驾御之术的。所以那些心浮气躁的人,被泰豆晾三年,早就跑光了,而能留下的,自然是心性平稳,不急不躁的可塑之才。
  有人说了,那么以后拜师,忍住性子,挺上三年,不就行了。这样做表面可以留下来继续做泰豆的徒弟,但本质上是害人害己。天道自然,如果你不是一个心性平和的人,强忍三年,那不但会扭曲自己的性格,遭三年罪,并且还误导了泰豆。你就不是一个适合学驾御的人,最后学不好,还得归咎于泰豆教不好。这种刻意强求的行为,于己无益,于人有害。关尹子说:“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学习切记不要盲目模仿那些有道之士的表面行为,你看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勤奋,你就模仿勤奋去追求诺奖,那是追求不到的;你看马云执着就认为财富可以通过执着获得,那你穷一辈子并且进精神病院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保持自己的天性,万事顺其自然,那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人负责。
  造父被泰豆晾三年,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愈发恭敬谨慎,这就是善于内求的表现。所以走梅花桩,别人三年练不好的,他三天就可以学到和泰豆一个水平。《文始真经》上说:“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无形无方,故可得之于一息。”你天生是那块料,稍加点拨,就可瞬间臻于至境。是鹰稍加练习就可以振翅于九霄,是鸡天天扇一万遍翅膀,也飞不过房顶。《文字》说:“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归之。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历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道家无为不是啥也不干,是顺其自然的去干。
  造父本身有这个条件,经过梅花桩的测试也得到了验证,于是泰豆把自己驾车的经验说了一遍,这门技术就算是传授完了。因材施教,教育就是那么简单。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分众人秉性,齐集于课堂之上,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敷衍了事,应付考试,拿个证书炫耀一番就算大功告成。 成才的没见几个,废材倒是一大堆,你说我们的教育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了呢?
  @coreana
14:53:57  先解释一个概念。  神、仙、圣是不一样的,从出身或者源头上讲,神是单独的一个物种,不同于人,而仙和圣都是来源于人。从字形上看,神是天上的闪电,因此神来自天上,你说他是外星人亦可,反正不是我们地球上的人类物种,而仙就不一样了,仙是山人,你经常能听到二逼称“山人自有妙计”,其实他就是自夸是仙, 古代修仙的人都是隐居在山洞里,故称山人,据说修成后有神一样的能力,但是奈何出身不好,只好屈居为仙,至于......  -----------------------------  神,就是阳气重的一类;鬼,就是阴气重的一类。仙和圣,都还没有离开地,但仙是上山去了,圣是还在平地玩一类。
  @金刀在手
13:45:39  知音难寻。古人的境界更难得,现在还有像伯牙瓠巴的人吗  -----------------------------  @coreana
21:11:32  一定有,只要我们的境界到了,就会发现这些人。  -----------------------------  嗯,非常期待
  关尹子说:“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  自知之明有点难,努力中。  楼主博学啊,每天更新,赞
  @coreana
14:53:57  先解释一个概念。  神、仙、圣是不一样的,从出身或者源头上讲,神是单独的一个物种,不同于人,而仙和圣都是来源于人。从字形上看,神是天上的闪电,因此神来自天上,你说他是外星人亦可,反正不是我们地球上的人类物种,而仙就不一样了,仙是山人,你经常能听到二逼称“山人自有妙计”,其实他就是自夸是仙, 古代修仙的人都是隐居在山洞里,故称山人,据说修成后有神一样的能力,但是奈何出身不好,只好屈居为仙,至于......  -----------------------------  @西厢柳
00:32:56  神,就是阳气重的一类;鬼,就是阴气重的一类。仙和圣,都还没有离开地,但仙是上山去了,圣是还在平地玩一类。  -----------------------------  也到天涯来了?
  @金刀在手
10:36:07  关尹子说:“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  自知之明有点难,努力中。  楼主博学啊,每天更新,赞  -----------------------------  谢谢
  魏黑卵以暱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计粒而食,顺风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绝众,九抗百夫,节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刀,披胸受矢,铓锷摧屈,而体无痕挞。负其材力,视来丹犹雏鷇也。来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过矣,将奚谋焉?”来丹垂涕曰:“愿子为我谋。”申他曰:‘吾闻卫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宝剑,一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奚不请焉?”来丹遂适卫,见孔周,执仆御之礼,请先纳妻子,后言所欲。孔周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皆不能杀人,且先言其状。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二曰承影,将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际,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识其状。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而不见光,方夜见光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宝者,传之十三世矣,而无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尝启封。”来丹曰:“虽然,吾必请其下者。”孔周乃归其妻子,与斋七日。晏阴之间,跪而授其下剑,来丹再拜受之以归。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黑卵不觉。来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于门,击之三下,如投虚。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来丹知剑之不能杀人也,叹而归。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畴昔来丹之来。遇我于门,三招我,亦使我体疾而支强,彼其厌我哉!”
  魏国的黑卵因为丘邴章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就把丘邴章杀了。丘邴章的儿子来丹想报杀父之仇。来丹这个人勇气可嘉,奈何身体太孱弱,吃饭要数着米粒吃,走路要顺着风才走得动。所以报仇也是心有余力不足。而来丹又是个心气儿特别高的人,不愿意求别人帮忙,发誓要亲手用剑杀死黑卵。再看黑卵是个什么样的人,脾气大,本事大,一个人可以打一百个,那一身皮肉骨头,和普通人不一样。伸着脖子让人用刀砍,敞开胸口让人拿箭射,刀砍断了,箭射弯了,身体跟没事似的,连个印记都不会留。黑卵这么猛,当然很自负,看来丹就跟个刚破壳的小鸡儿似的,根本不放在眼里。来丹的朋友申他说:“你恨黑卵恨得要死,黑卵却毫不把你放在眼里,这太气人了,你要怎么办呢?”来丹一听就哭了:“没办法,指望你给我出个主意呢。”申他说:“我听说卫国孔周的祖先继承了殷商国王的宝剑,一个小孩拿着这宝剑,可以打退左中右三军的正规部队,你为什么不去孔周那借剑呢?”来丹于是跑到卫国,拜见孔周,以奴仆车夫的身份行大礼,并把老婆孩子抵押给孔周,然后才肯说自己的请求。孔周说:“我有三把宝剑,你可以随便挑,不过这三把剑都不能杀人。先和你说一下这三把剑都是啥样的。一把叫含光,眼睛看不见剑形,挥舞起来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用它砍东西,一下就砍过去了,感觉不到它触碰到什么,被砍的东西也没有感觉;第二把叫承影,在早晨天色要亮没亮的时刻,黄昏要黑没黑的时际,面朝北面察看宝剑,淡淡的好像有那么一道东西存在,看不出具体的形状。用它砍东西,能听到剑身经过物体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被砍的东西不会感觉到疼痛;第三把叫宵练,天刚亮的时候能看见剑影看不到剑光,天刚黑的时候能看见剑光看不到剑形。用它砍东西,霍得一声就过去了,被砍的东西随着剑刃的经过,先分后合,会感觉到疼痛但不会有血粘在剑身上。这三把宝剑,已经传了十三代了,从来没有拿出来用过。放在盒子里珍藏,还没开启过盒子呢。”来丹说:“就算你说剑不能杀人是真的,我也要借一把最差的剑试一试。”孔周于是把来丹的老婆孩子还给他,和来丹一起斋戒七天。在一个半阴半晴的日子,庄严肃穆地以跪礼把最差的那把剑借给来丹。来丹两次跪拜之后接过宝剑返回家乡。回家之后,来丹带着宝剑天天跟踪黑卵,趁着黑卵喝醉酒躺在窗户底下的时候,从脖子到腰,斩了他三剑。黑卵依旧处于睡眠当中没有醒过来。来丹以为黑卵已经死了,快步向回跑,结果跑到门口迎面碰到黑卵的儿子,二话不说,用剑刺了他三下,和空手击虚空一般。黑卵的儿子笑着说:“你跟个傻逼似的向我招三次手是啥意思?”来丹这才明白此剑真的不能杀人,叹息着回家了。黑卵醒过来之后,和老婆发脾气说:“我喝醉了你也不给我盖条被子,弄得我喉咙疼腰也痛。”黑卵的儿子说:“刚才来丹来过这里,和我在门口相遇,冲我招了三次手,也让我身体疼痛四肢僵硬,是不是他在搞鬼啊!”
  文艺青年都爱玩隐喻。有话不直接说,拐弯抹角,挤眉弄眼,然后递上一句“你懂得”。得其意的人自然心领神会,没得其意的人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列子是不是文艺青年我不知道,但我是文艺青年,所以就算列子没那个意思,我也以隐喻的方式去理解,孔周三剑其实在讲道家的内丹修炼。气运周天为周,聚于孔窍为孔,三剑者,含光为神,闭目垂帘以养神;承影为气,遍布虚空,周游全身而不可得见,若有若无仿佛捕风捉影;霄练为精,生身之根,护命之宝,戒而练之在夜,故名霄练。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复生精。所以老子道德经有云:“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西游记》菩提祖师秘传孙悟空的口诀也讲得明白:“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泄漏。”在我们的概念里,精气神是分离的,而事实上,精气神只是概念上的分离,本质实为一体,就像磁铁的两极,看似有分别,但是你想把两极单独分开,那是不可能的。
  黑卵可以理解为真铅,所谓的铅汞也是丹道学的术语。后世丹道学著作甚多,每个人都依照自己的理解把内丹阐释了一遍,结果就是杨朱说的“歧路亡羊”,越说越乱,越解释越糊涂,每个作者都是文艺青年,都爱玩隐喻,所以同一个东西,有叫真铅的,有叫阴的,有叫青龙的,有叫后天之炁的,也有叫命的;相对应的就是真汞,阳,白虎,先天阳精,性,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故事里的来丹。
  内丹修炼说白了,就是让两种对立的东西融合到一起,所以也叫铅汞炼合,阴阳交接,白虎斗青龙,后天反先天,性命双修……那么在这个故事里,就是来丹刺黑卵。所以这个故事隐喻的就是内丹修炼的路线,先天之性来丹,借精气神三剑,打通周天,聚于丹田,去刺杀后天之命黑卵,结果是水火既济,性命双修。由此而知,性不害命,却可伤身。
  来丹不但伤了黑卵,还伤了黑卵的儿子,所以如果性命不合,性对命的伤害是可以遗传的。故事中的“下剑”,当指霄练, 觉疾而不血刃,所以黑卵和他的儿子会感觉到疼痛。来丹作为先天之性,能持霄练剑伤身,此处当指要想炼精化气,百日筑基,靠的全是先天之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根器或者道缘吧。没有根器,不合道缘,不要妄自修炼,否则成不成仙不好说,伤身害命倒是一定的了。
  故事中的“下剑”,当指霄练, 觉疾而不血刃,所以黑卵和他的儿子会感觉到疼痛。来丹作为先天之性,能持霄练剑伤身,此处当指要想炼精化气,百日筑基,靠的全是先天之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根器或者道缘吧。没有根器,不合道缘,不要妄自修炼,否则成不成仙不好说,伤身害命倒是一定的了。  -----------------------------  结合昨天的道不以勤成,不以执得,心里稍释然。  随顺 自然,做个明理豁达的人就够了  阳明先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故事中的“下剑”,当指霄练, 觉疾而不血刃,所以黑卵和他的儿子会感觉到疼痛。来丹作为先天之性,能持霄练剑伤身,此处当指要想炼精化气,百日筑基,靠的全是先天之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根器或者道缘吧。没有根器,不合道缘,不要妄自修炼,否则成不成仙不好说,伤身害命倒是一定的了。  -----------------------------  @金刀在手
09:35:26  结合昨天的道不以勤成,不以执得,心里稍释然。  随顺 自然,做个明理豁达的人就够了  阳明先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要开悟的节奏:)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萧叔曰:“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周穆王西征犬戎,大胜,犬戎进献锟铻剑和火浣布作为臣服的礼物。锟铻剑长有一尺多,百炼钢打造,剑刃红色,用来切割玉石就像切泥巴那样简单。火浣布更神奇,要清洗它不用水,而是直接扔到火里,那布被火烧得通红,和火融为一色,而上面的污垢被烧成和布一样的颜色,从火中把布取出来一抖,和雪一样白。皇子认为世间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都是人们以讹传讹。萧叔却说:“皇子这个人,就是过分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过分怀疑客观真理啦!”
  皇子和萧叔是谁,目前没有找到任何考证。但质疑列子为伪书的杨伯峻先生却信誓旦旦的说:“此皇子则指魏文帝(曹丕)无疑。”我想依据应该是出自葛洪《抱朴子·论仙》:“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论》,尝据此言事。其间未期,二物毕至。帝乃叹息,遽毁斯论。”曹丕记载了自己不相信有锟铻刀和火浣布,杨先生据此就能断定列子中的皇子就是曹丕,实在令人咂舌。在我的感觉,正因为有列子记载了锟铻刀和火浣布,才会有曹丕读了之后产生怀疑,然后记述在自己的著作里。杨先生实在应该把萧叔对皇子的评语好好看看,我越看这两句话,越觉得符合杨先生自己的表现。如此轻率的断定皇子是曹丕,列子是伪书,这难道不是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吗?
  火浣布在古代或许会让人感觉很神奇,但如今我们普遍都知道,这就是石棉。虽然耐火,但其纤维入肺后可致癌。所以估计犬戎进献石棉布给周穆王也没安什么好心。锟铻剑不过是硬度比较高的刀剑而已,所谓削铁如泥,以前读小说时也是不信,后来参观了广东阳江十八子,新疆英吉沙小刀,才知道削铁断石不是什么稀罕事。美国的冷钢公司出产的刀具也可以做到切割铁棒,网上自有视频,感兴趣的不妨搜索看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