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圣女能超越中国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印度经济会超越中国吗
英文报道相关报道
  郑宇|文
  印度总理莫迪是近来国际政坛的明星人物。去年5月在大选中以压倒优势当选后就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并频频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亲和的改革形象,受到明星式的热烈追捧。莫迪也试图改革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在今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莫迪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为印度馆揭幕并展示了印度的新标志。与传统的温顺的大象形象不同,代表印度的是一头雄壮的狮子,是印度国徽上的动物形象 。指着狮子身上“印度制造” (Make in India)的口号,莫迪称这是投资印度最好的时期,印度的发展将会迈出“狮步”。
  印度经济最近也的确给力。在经历了连续两年低于5%的增长后,复苏势头十分强劲,主要经济指标都已明显改善。得益于进口石油价格的暴跌,印度的贸易赤字持续缩小,长期困扰印度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也在降低。莫迪政府推出的商业环境改革措施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回升。亚洲开发银行最新预测,印度2014财年经济增长为7.4%,2015财年将达到7.8%,而2016财年则进一步提升到8.2%。 有意思的是,仅仅在半年前,亚行对印度经济的预测远没有这么乐观。2014财年和2015财年的增长分别为5.5%和6.3%。
  与此同时,一直被印度视为追赶对象的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出令人担忧的迹象:出口增长缓慢,工业产能过剩,投资乏力,债务水平上升。从短期来看,中国的增长速度被印度超越已不可避免。经济发展态势上的此消彼长也给莫迪即将开始的中国之行增色不少,也为中印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那么,印度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是否能持续呢?
  不少对印度经济乐观的投资者认为,印度经济增长将得益于两个长期动力:制造业潜力和人口红利。但这两个因素是否能支撑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呢?
  印度制造
  尽管印度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把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制造业一直是印度经济的软肋,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都远远低于服务业。在2014年的印度独立日集会上,莫迪喊出了“来吧,到印度来制造 (Come, Make in India) ”的口号,希望能将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到2022年的25%,并创造出一亿个新的就业机会。
  “印度制造”是莫迪上任以来推出的最重要政策。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提升制造业的计划, 但事实上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宏大改革方案,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鼓励创新、减少政府管制,打造城市间的经济走廊等。计划涉及25个行业,既有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也包括技术密集型的通讯电子等行业。
  尽管“印度制造”的计划听上去让人振奋,但能否顺利实施却是个很大的未知数。首先,要达到政府设定的制造业比重目标,印度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4%左右。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印度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仅为6.8%,远低于预计的10%,更别说14%的中长期目标。也许一个宏大计划的实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印度早在10年前就制定了发展制造业的蓝图。2004年,印度成立了制造业竞争委员会,并推出了国家制造业战略,计划将制造业在GDP的比重从 17%提升到2015年的30%-35%。当时的报告称此后的十年将成为印度的制造业十年。而到了2014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却下降到了15%。尽管如此,麦肯锡公司还是看好印度的制造业前景,他们在2012年的报告称,如果印度的制造业潜能完全发挥出来,在GDP的比重将在2025年达到25%-30%。可以肯定的是,这份报告描绘的蓝图受到了印度政府的青睐。莫迪上台后立即任命麦肯锡印度的总经理为全国质量委员会主管,负责推进“印度制造”计划。
  印度制造业的最大潜能就是丰富且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能力,但这个“如果”的假设却会受到许多现实的制度条件制约。尽管莫迪在大选时的民意支持度很高,他在上任一年中也提出了很多有远见的改革设想,现行的劳动、土地、税收制度都是改革的目标,但现实的政治博弈却往往是短视的。越是庞大的改革方案,涉及的利益冲突也会越大,方方面面的反对就会越强烈。如果莫迪承诺的改革红利不能很快兑现,他身上的光环将会褪去,而改革的动力就更难凝聚。莫迪改革的黄金期其实很短。
  而且,这个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利用外资来改造印度的基础设施,但让很多外资对印度制造业缺乏兴趣的原因恰恰就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如果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国际投资,印度的国内资本和羸弱的政府财政不可能负担起如此巨大的投资计划。因此,对这个计划最大的担心,就是究竟会有多少方案能真正实施,而不至于变成纸上谈兵。
  人口红利
  支撑印度经济乐观前景的另一个因素来自于其人口结构优势。同样是人口超级大国,中印在人口结构上差异很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就业年龄人口(15-64岁)数量即将或已经开始减少,“人口红利”告罄。而印度人口结构年轻,65%的人口在35岁以下,就业年龄人口比例在今后二十年中将持续上升,进入了“人口红利”时代。
  但是人口红利只是理论上的优势。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财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必不可少的。近20年来,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仅略低于中国,但在创造就业上的表现则令人失望。年间,印度经济年均增长8.5%,但几乎没有新增任何就业机会。
  为什么印度经济没有强大的就业创造力?这主要有两个结构原因。
  第一是劳动力市场结构。印度现有的近5亿就业人口中,仅有8%是在正式就业部门。换句话说,超过4亿的印度劳动力从事的是贩夫走卒这样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当然,如果贩夫走卒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通过适当的职业培训完全可能进入正式就业部门,从事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但不幸的是,这个庞大的劳动力群体教育水平很低,缺乏职业培训的渠道,也得不到劳动法规和工会的保护。因此,他们往往无法跨越通往正式就业市场的巨大鸿沟。印度的劳动法规是世界上最严格最复杂的之一,这些法规让企业解雇正式工人非常困难,但同时却对雇佣非正式工人设置了重重障碍。如何缩小正式和非正式就业市场的鸿沟是印度政府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
  第二是经济结构。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同,印度经济的主要构成是服务业,约占GDP的六成左右,但仅创造了四分之一的就业机会。而最应该具有就业创造能力的制造业,对就业的贡献也不如预期。纺织业是对印度就业贡献最大的非农产业。即使是在这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80%以上的印度企业是不足8人的家庭作坊。而在中国,大部分纺织企业的规模都在200人以上。由此可见,生产规模太小是限制印度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其就业创造不足的主要问题。
  此外,政治因素也是创造就业的一个障碍。尽管印度政府把创造就业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政客们的目标却往往不是基础设施较好、便于规模生产的城市,而是缺少基础设施和高质量劳动力的农村。这种舍易求难的做法大概是受到了选民分布的影响。因为90%的国会代表是从农村选民占多数的选区中产生的,所以对大多数的国会代表来说,创造城市就业很难帮他们赢得选举。
  正如李克强被称为中国的“高铁推销员”,莫迪也是“印度制造”的超级推销员。这两个“推销员”都肩负着经济改革的重担。一个是已经高速增长30年,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正在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国家;而另一个则是中速增长20年,投资不足,人口红利很大,正在重聚改革动力的国家。劳动力短缺和产能过剩让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变得脆弱,急需产业升级换代。人口红利和就业不足让印度不满足于充当“世界办公室”。有意思的是,两国都选择了汉诺威博览会作为展示经济转型的舞台,也正好应合了中印目前的不同发展战略。
  作为工业博览会的合作伙伴国的印度,推出了“印度制造”的概念,规划了以制造业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而作为信息通信博览会(CeBIT)合作伙伴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力图把经济发展重心从制造业转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不过,对于这两个正在经历经济改革的国家,短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应该是首要考虑。莫迪说印度的目标是建立“小政府,大治理”(minimum government, maximum governance)。这句口号,也应该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
  作者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杜春艳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微信号:caixinfinance
微信号:caixintmt
微信号:on_china
微信号:wuyang
微信号:on_equaducation
微信号:CaixinInsight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凑齐小伙伴 这些悬崖精品酒店你也玩得起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
新媒体实验群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专家激辩: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能否超过中国?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微信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金融界网站讯 1月10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金融界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全程报道此次论坛。
  各式油价暴跌“阴谋论” 到底哪家强?
  来自各大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就印度经济能否超过中国展开了激烈讨论。以下是文字实录。
  鲁政委:我一坐到这里,我就发现我的位置坐错了,我对印度不了解,我想回顾一下中国历史,在历史上我们只要有名君,事情看准了,然后坚决执行,其他经济体就靠边站了,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表现,让我们有理由对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前景更加乐观。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
  李迅雷: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肯定比中国看,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是印度未来要赶超中国是不可能的,因为从过去历史来说,印度从来没有超过过中国。我觉得我们分析的经济因素当中,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他的就业比例非常低,即便他有人口红利,但是他的宗教等因素对经济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我觉得中国和印度的改革是两个层次的,中国的改革空间可能更大一些,因为毕竟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空间更大一些。
  林采宜:我和李老师的观点稍微不同。首先印度是人口优势,印度没有搞计划生育,现在印度整体的人口抚养比和劳动力人口占比远远高于中国,现在印度劳动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所以说国际的产业转移,转移到印度和越南去的非常多。现在美国的低端产品印度制造的比例大大增长。劳动力既是生产力又是消费力。因为你知道人老的时候他是不需要消费的,只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才需要消费。所以同样的人口,印度的消费需求,这个市场远远大于中国。从未来的趋势来看,我们老了,我们的消费需求也衰微,不仅仅是我们的生产力在衰微。
  第二,印度的基础设施远远不出中国。中国是三流的收入水平,二流劳动生产率但是我们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就是基础建设的空间,印度在大量的海外资本进入之后,成为出口大国之后,他的基建这一块的空间远远大于中国,这是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定会快过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一定比中国快。印度的改革可能会比中国更大一些,他会涉及到社会文化和制度的改革。至于说改革释放的红利谁的更大不太好判断,我们的改革性质不同,增长动力不同,但是有一点,印度未来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一定快过中国,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汪涛:从增长来说,印度确实会快一些,因为他的起步晚,这个反超应该说悬念不大。从改革上来说,我坚定的认为中国改革一定快于印度的改革。其实已经快于印度的改革。另外我估计大家对印度的了解不太多,我们对印度的了解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而报纸上都是英美媒体的报道,而英媒媒体对中国和印度的报道一定是偏向于印度的,因为他是民主体制,所以我在海外的投资者对话当中,包括去年年底在伦敦的时候,有一场辩论的时候讲新兴市场国家的改革,在座哪些人没有人说中国的改革有希望。只有我一个人说,中国的改革会超过其他地方的改革,其实在市场的一顿热炒之后,大家已经看到了印度的改革。其实是他们过于把希望放在一个人的魅力上,发现一个人无法应对庞大的官僚体制改革,而印度有庞大的官僚体系,所以印度的改革明显放缓,而中国的改革潜力巨大,所以我看好中国的改革。
  朱海斌:经济增速和经济体量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增速来说,印度比中国有后发优势,所以增速印度超过中国这是不奇怪的,但是从全球的影响力来说,印度是不可能超过中国的。另外从经济总量来说,我还是非常乐观的。去年我看了四周的印度改革,现在印度的改革思路非常奇怪他是参照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西方媒体都说,印度是非常激进的改革思路,但是实际上他更多选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思路,他很多方面是参照中国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改革策略。包括西方主要的媒体,可能对印度的改革有一些过度的解读。在中国来说,我觉得改革的希望是更大一些。另外刚刚说到人口。我对印度人口优势是比较悲观的,我觉得印度人口在长期来说不仅不是优势,甚至还是劣势。其实中国在采取计划生育之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印度过大的人口对以后创造就业机会,在政策上会有很大的制约。
  刘煜辉:简单来说,这个问题我认为两个国家完全处于不同的阶段,印度是赶超的阶段,当然他的当前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的建设。而中国已经开始穿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了。你只有通过改革来提高你的全要素,来提高你的劳动生产率才有可能成功的完成,实现这个陷阱的穿越,而中国的紧迫性远远超过印度。印度虽然说未来十年二十年比中国的高。但是印度是不是可以复制中国的奇迹,我觉得历史可能不会重演。你看中国过去20年成为全球的一个超级大国,这是因为全球经济失衡,发达国家是需求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不断的贡献有关。而现在全球失衡问题已经消除了,持续了差不多20年的商品生产和使用者的失衡现在来看基本上不存在了。过去全球化的红利,现在没有了这个历史机遇,如果说印度没有的话,那么他能否重现中国20年的奇迹我觉得是很难的。
  潘向东:印度确实相对中国有一些人口优势,但是我们看历史上赶超的国家,你们会发现有一个特点,他并不是这些市场优势造成的,而是制度造成的。实际上赶超都是强势政府做的事情。所谓的强势政府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们可以进行感觉。在发展史上来看,只有强势政府才可以推进改革,否则的话,你推进改革是不现实的,因为改革本身就会带来出清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他是一个破坏性的创造,在破坏的时候,他会对当前利益带来损失,也就是说利益格局要发生分化,在分化过程当中,对民选政府冲击是很大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任何民选的政府在改革当中都不可能很激进,都是很缓和的,他走一步看一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改革方面是很缓慢的。中国政府,当初的邓小平改革,他可以承受短期的风险。但是印度的话,你开始老百姓是支持你的,但是一旦面临失业等问题,他就会开始对了。很可能改革还没有见效,他就下台了。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从改革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个肯定是无法和中国政府来比的。所以我说在改革推进方面,中国是更有优势的。所以一个短期的增速,并不代表他可以持续下去,所以对印度来说,要走的路还很长。
  沈明高:我的看法基本上和大家差不多。第一,未来两三年印度经济增速可能会超过中国。第,二中国肯定会比印度更能改革。这样来看,今年的股市一定是买中国而不是买印度。从增长角度来说,印度成长性的机会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中国要重新找回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实际上中国和印度在鼎盛时期加起来是全球经济的半壁江山。
责任编辑:zdsh
注意!!!大盘走势暴露主力玄机?这些股票的买入机会来了!资深分析师教你如何操盘,精选个股,为您提供最有实战价值的股票资讯,还在等什么?关注天信投资微信号,为您深度解读大盘波动幕后玄机。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搜索"天信投资"(TXTZ1996)关注天信投资微信。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微信扫描二维码,体验微行情服务,速查股票、利率、贵金属行情印度能超越中国吗?
几年前人们谈论印度发展时,认为不久之后可能将超级成功的中国甩在身后。今天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近期刊登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亚历山大&萨利茨基的一篇文章,题为《印度奇迹: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有何过人之处?》。文章就多个方面将印度与中国进行了对比,财经国家新闻网将其刊文如下。
几年前,人们开始谈论印度的成功发展,认为不久之后,这个国家甚至可能将超级成功的中国甩在身后。今天印度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文盲和贫困 现今的印度仍是迅速发展的国家。2010年,其GDP增长率为8.5%。遗憾的是,上一个财政年度的成绩却令人失望:增长率仅为6.5%,卢比因资本外逃而贬值。但无论印度发展速度如何,赶上甚至超过中国还谈不上。如果放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看(不包括北美),中国GDP占了将近40%,而印度和日本分别只有16%。
的确,印中经济改革几乎同时起步。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富裕程度约是中国的1.5倍。印度当时的处境更为有利:改革开始前所有民主制度均已确立,建立了私有制。但改革三十年后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规模比印度高出一倍多。
一个中国人的年均用电量为3000多度,而一个印度人的用电量仅为700度。中国在其他指标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国平均寿命为73岁,印度仅为64岁。中国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只占5%,印度的这个比例高达40%。居民文盲率的差距也同样巨大。为何印度不能像它的邻国那样,实现如此巨大的腾飞呢?
国家好于市场 中国倚重的是国有部门。大型国企确保了国家取得突破。印度则决心发展中小企业,但它并未带来像中国那样的发展。中国把大笔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积极修建公路和铁路。它们将全国连接起来,确保了劳动力的移动。一个上海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安心到外地工作,因为他知道,只要坐上火车,4小时后就能到家与亲人团聚。
而在印度,地区间交通非常落后,劳动力并不能如此大规模地转移。印度落后于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储蓄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直到近年它才达到35%。而中国的储蓄率则为50%。
控制出生也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印度却没有采取这种措施,这导致大量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今天中国的城市人口占51%,印度的城市人口仅占30%。
但印度也取得了毫无疑问的成就。该国对金融领域实施严厉监管,这点与中国如出一辙。银行,包括私有银行,都面向支持中小企业。为其设定了必须完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指标。
印度的另一项成就是以输出智力服务为导向。该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印度的程序设计员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近期来看,印度经济前景良好。首先,相较于中国,它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还不是十分紧密。这意味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对它造成重创。上一波危机时即是如此。在危机过后的2009年,印度GDP增长仍维持在8%。其次,该国也有很好的机会研究自己的邻邦、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并借鉴其经验。(财经国家新闻网实习记者蔡倩编辑)
京ICP备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财经国家新闻网 瞭望全媒体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安排长青苔宿舍的几名学生住到其他宿舍,系下雨所致。
要替娃娃解决医药费,解决方式则是赌博,希望能翻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安永会计事务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32%的商界领导人认为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得票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中国以15%的得票率排在第二位。
  这项调查是在今年3月和4月进行的,其中包括了全球500多位来自工业、汽车业、消费品、生命科学、基础设施与技术业等行业的跨国企业决策者的见解。印度最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在于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30年前,中印两国的经济水平还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然而,到了2014年,中国GDP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印度则勉强超过2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龙象之争,中国胜出。但目前很多情况在悄无声息发生变化:印度正在很多方面超越中国,包括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最为关键的指标:外商直接投资FDI。
  英国《金融时报》旗下数据服务机构fDi Markets的研究显示,今年上半年,印度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约310亿美元,领先于中国的280亿和美国的270亿,为全球第一。
  这样的结果令人侧目,因为中国已经连续23年引进外商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风向在变!
  更关键的指标GDP:2015年将是印度几十年来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中国的一年过去三十年,我们的GDP保持了近10%的双位数增长。但自去年下半年起,印度GDP增速将超中国的说法就开始流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在2018年,高盛更乐观,预测在2016年。 上述的预测是去年10月份做出的。今年在中国公布了经济数据后,已经几乎不用做预测: 2015年,印度就将几十年来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中国。不出意外,中国明年经济大概率会下降到6.5%或以下。 印度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未来几年,印度较中国增速的领先优势将不断扩大。这将是自1999年以来“龙象之争”中,印度首次胜出。而从趋势来看,这个胜利将会延续很长时间。 是时候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经济增速开始超越中国?会持续多久? 支撑印度增长的核心优势在哪里?1 印度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中国之前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红利有莫大的关系,而作为与中国人口同等量级的印度,目前刚刚开始享受远比当年的中国更诱人的巨大人口红利。 印度劳动力相比中国非常充裕,人口结构则非常年轻, 要到 2040 年左右才会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年轻的劳动力资源是印度未来几年经济增长最大的优势。 目前印度的中位数年龄是25.9 岁,而中国是35.2 岁,整整差了10岁。印度人口年龄结构是金字塔形,10-14 岁年龄人口最多,然后依次递减。2 印度基础设施落后, 相当于中国 90 年代初,追赶潜力巨大
  尽管印度在人均 GDP 这个维度上跟 21 世纪初的中国差不多,但是在基础设施这个维度上相当于中国的 90年代。 在人均用电量方面,印度相当于 90 年代初期的中国,目前的水平远远不如中国和巴西等金砖国家,甚至离人均 GDP 水平差不多的越南还有一定差距。 其他方面,比如高速公路。印度的公路里程甚至要比中国更多,但是高速公路里程数仅有 200 公里,和中国的 9 万多公里相去甚远,仅仅相当于中国 90 年代初的水平。一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将有巨大的影响。而基建必将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一大助力。 3 印度拥有大量高科技、创造性人才中国在讲“互联网+”, 其实印度这方面人才远胜、完胜中国。记得我们习主席访美吧?前脚,由马云、马化腾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梯队科技企业集体亮相西雅图,后脚,印度总理莫迪就到访硅谷,虽没有气宇轩昂的“boss天团”陪同,但来到硅谷,接见的科技巨头高管都是 “自己人”――谷歌CEO皮柴、微软CEO纳德拉和Adobe公司掌门人纳拉延,都是在印度出生长大,然后移民美国的。 事实上,印度人不仅在硅谷各大科技巨头公司C-level(职位以 C“chief,首席”开头,以O“officer,官”结尾的高管)领导层占有席位,把控巨头公司发展走向,他们在创业领域也形成了端到端的产业链―― 印度很多B2B的创业公司,由印度VC投资,和印度人把控的IT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初创公司推波助澜,甚至被由印度人把控的IT企业最终收购,实现退出。相比起来,华人在硅谷科技界的影响力则逊色很多。并且这一差距,伴随着硅谷多位印度裔CEO的上马,正逐年加大。 印度崛起关键一环:莫迪如今,在印度,有这么一位意图带领印度崛起,走出持续20多年滞涨经济的一位人物―― 莫迪。莫迪是首位出生于印度独立后的总理,出生在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小商人家庭。2001年10月,莫迪当选印度古吉拉特邦的首相,并史无前例的连任了将近13年,直到他当选印度总理。莫迪最大的政绩是把古吉拉特邦建成了“印度的广东”。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西部,自古以商业发达闻名。作为印度几个工业化较为发达的邦,古吉拉特邦的发展走在印度的前列。在莫迪的领导下,古吉拉特邦的发展更进一步,其GDP占比由2001年的6%上升至8%左右,被誉为印度发展的桥头堡,有“印度的广东”的美誉。 莫迪新政给印度带来什么?印度经济问题重重,投资不足、法令繁琐、地域分割,种族问题,民主纠葛,种种沉疴限制了印度充分释放其发展潜力。出身小商人之子、有亲商之名的莫迪誓要革故鼎新,比如兴建高速铁路、将国企私有化、取缔纷繁复杂的审批、根治腐败等。而这些动作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比如: 1) 将外国企业持有本国企业股权上限从原来的26%调整为49%; 2) 将国防、电讯、土地等敏感领域也统统对外资开放; 3) 大幅缩减政府部长数目,从原来的70个减少为45个; 4) 废除了具有65年历史之久的计划委员会。 这种改革,结合其人口、教育、科技等优势,印度的崛起基本是无可阻挡了。印度的崛起将让我们无路可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以上转载自:港股那点事,微信ID:hkstocks,作者:格隆 纽约时报:印度制造想要取代中国制造,它先得吃一大堆补药印度,浦那――培乐多(Play-Doh)、大富翁(Monopoly)以及差不多孩之宝(Hasbro)其他的玩具几十年来一直在中国制造。但现在,孩之宝正在改变航向。 虽然这家公司旗下像电动玩具FurReal Friends这样昂贵、复杂的玩具依然来自中国,但孩之宝在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墨西哥都有生产合同。不过,它最积极挺进的地方却是印度。在那里,孩之宝现在从几家规模可观的工厂采购,另外一家也正在计划之中。
  印度人力资源丰富而廉价,全球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开始认真考察印度制造。但投资并不意味着现在在印度做生意就变得比以前容易了。相反,它只是一个迹象,表明在中国做生意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位于香港的美好集团(Musical Group)在华南的主要工厂遭遇了严重的人手短缺和工资飙升问题之后,决定在印度建设最新的孩之宝工厂。但美好集团和许多公司一样,因为买地问题,正一头栽进印度官僚主义的泥沼,整个项目也已经落后计划好几个月。 “我们和当地政府的谈判非常艰难,”近35年来大部分的制造业务都在中国进行美好集团董事总经理克里斯多夫&谢说。“花的时间比我预计的多。” 这种情形对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构成了一种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挑战。 一年多以前,莫迪穿着传统的明黄色夹克站在一个巨大的印度虎Logo下面,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誓言振兴印度的制造业。“印度制造”行动承诺减少官僚主义,改善基础设施,为大型跨国公司和其他外国公司铺平道路。这是他当时竞选的一个重要支柱。 但从此以后,几乎没有一件事在按计划进行。 这个国家的道路、铁路线和港口统统不足,而改善行动进展缓慢。腐败现象依然严重。印度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甚至比中国还要严重,随着更多的工厂建起来,甚至可能继续恶化。 重新编撰劳动和土地法、全面改革国税的计划也在印度国会搁浅。莫迪尝试利用临时行政命令绕开国会的努力同样遇到了麻烦。 莫迪最有争议、但潜在影响最大的行政命令,也就是简化将农用耕地转化为工厂用地的命令今年8月31日已经到期。他选择不再续期。这项法令在印度各邦的选举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上的不利因素,因为农民们都担心,它可能被用来把他们从土地上赶走。 印度财政部长阿伦&亚特力说:“简化经商是一项还在进展之中的工作,”他还补充说。“印度各邦的政府都已经开始改革土地和劳动法。” 然而,缓慢而且有点始料未及的是,印度的制造业眼下正在吸引海外的投资。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外包制造商,大部分工厂都在中国。但今年8月,它同意到2020年前之前在印度西部开设10到12家工厂,雇佣多达5万名工人。之前一周,通用汽车也宣布,计划投资10亿美元为印度市场研发新车型,同时把它在浦那郊区已经有7年历史的工厂扩建几乎一倍。 意大利CNH工业公司(CNH Industrial)正在附近建设一个农业收割机工厂。福特汽车今年在印度西北部开设了一个庞大的汽车组装工厂,而戴姆勒也在它位于印度东南部的卡车工厂增加了一条宽大的巴士组装线。康宁印度公司包括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光线工厂,公司总经理拉斯托姆&德赛说:“如果能够在印度制造一款世界级的产品,出口生意就会相当有利可图。” 印度政府官员们认为制造业对印度的未来必不可少。他们每年有一千万年轻工人加入劳动大军,但却没有太多别的选择来创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 莫迪的盟友、包括孟买和浦那的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德文德拉&法德纳维斯出访中国和其他地方时一直在积极宣传该邦庞大的劳动力。法德纳维斯说:“我们拥有人力资源,如果我们能够解放他们,我们就能成为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先锋。” 这种推销奏效了。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过去两年增长了46%。中国的这个数字则下降了1.3%,尽管最近又显示出了温和反弹的迹象。 最近的这股外国投资大潮正在推动印度的发展,而印度今年也有望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月估算,印度经济2015年年将增长7.3%,而中国只有6.8%。 从许多方面来说,中国面临的挑战都给印度带来了好处。 过去10年间,中国蓝领工人的工资增长了不下5倍。虽然经济疲软,许多工厂却都面临着工人短缺的问题。孩之宝供应商美好集团的克里斯多夫&谢说:“想招1000个工人,最后只能找到600个人,而且每个月还有15%或者20%的流失率。” 相比之下,印度提供了更低下的工资和稳定的用工环境。浦那有时候又叫做印度的底特律,但即使是浦那熟练的工厂工人,每个月也只能赚大约300美元,只有中国工资的一半。 印度想要维持自己的优势并不容易。其一,印度需要大幅升级道路、港口及其他基础设施。美好集团最开始考虑在加尔各答郊区200公里的地方建厂。印度糟糕的道路意味着,整个行程将需要花4个小时。克里斯多夫&谢说:“在中国,200公里只要2个小时。”他最终决定多花点钱在离港口若干英里的地方物色土地,但却碰上了当地行动迟缓的地方官。 全球贸易停滞之际,印度还在努力扩大制造。印度储备银行(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行长、印度政府前首席经济顾问拉格兰&拉詹说,印度大力推动出口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弹。 “指望出现另外一个中国、但却不碰到任何政治阻力很天真。”他在孟买的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将来要打一场艰难得多的战斗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虽然许多跨国公司醉心于印度消费者的潜力,但印度国内市场要消化大量额外的生产力可能会很困难。 目前至少有四家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商,也就是华为、一加、酷派和OPPO已经说过,计划在印度生产手持设备;小米则正在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组装手机;而联想则计划与伟创力(Flextronics)合作。中国的市场正在接近饱和,印度每年却有几百万人还是第一次购买智能手机。 但印度市场还没有产生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汽车生产商等更高端的制造商依然很难打入这个市场。 印度的人口已经接近超过中国。不过,汽车生产商每个月在中国能卖出接近200万辆汽车,但相比之下,在印度一个月只能卖出20万辆。印度最畅销的车可能是Maruti这样的本土公司制造的非常廉价的超小型汽车,而不是跨国公司们销售的尺寸更大、但也更昂贵的车型。 位于印度果阿的汽车研究公司Segment Y总监保罗&布洛克兰德说,即使是有钱人,“有人就算买得起讴歌,可能也会买辆思域。” 印度几百万人现在都处于能够负担得起汽车的边缘,尽管大多数人现在还不会这么做。夏尔马&罗德是浦那本地的一名汽车工人,有一个3岁的女儿,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儿子,每个星期能赚80美元。就算只是买辆780美元的摩托车,他也得借一笔三年期的贷款。但他相信,好日子会来的。 “将来我希望买辆车,”他说。“过去10年,很多事情都变了。”
  来源:政商内参转载,纽约时报
  作者:Keith Bradsher
  译文:轩然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也是唯一覆盖中国的新...
1017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50超级大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