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双岔乡图片音河乡中学体育老师刘永东

阿荣旗音河乡:“四三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法
日10:56&&&来源:
为了有效克服传统培训定时定点定员培训的“瓶颈”和基层党员集训的“工学矛盾”,永葆农村党员先进性,将党的声音、决策传播到基层,种养技术、致富经验传递到农村,音河乡党委围绕“提升党员素质”这一核心,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四三二”党员教育培训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提出背景
近几年来,农村党员数量与日俱增,已接近400人,占总数的93%,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很多农村党员参与封建迷信活动、酗酒闹事、赌博等思想退化的现象,如何开展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永葆党员红色本质成为摆在各乡镇党组织面前的新课题。音河乡党委在创新实施了农村党员“四三二”教育培训法,即夯实四大基地、搭建三个平台、组建两支队伍,打造“阵地式+信号式+流动式”党员教育培训模式,以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断开创“处处有党校,人人是学员”的党群教育新格局。
二、基本做法
夯实四大基地,筑牢“阵地党校”。一是理论学习基地。充分灵活应用现有的农民书屋,为书屋配置涉及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等内容的图书3000多册,电子音像制品1000多种,建立拥有30台计算机的信息化教室,方便党员群众上网查阅信息。二是农民培训基地。投资720万元,建设集多媒体教学、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民培训基地,该基地可一次性接纳培训学员120人,并与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林业学校、黑龙江农科院达成师资皮勋战略协议,拥有了可自主选择的,涉及农业、木业、林业等内容的五十多门课程。三是党建展示基地。利用刚刚建设完成的党建中心和民俗馆,通过展示文字、图片、视频、实物,从视觉、听觉、触觉上向广大党员群众展示音河发展历程、党建成果、民俗文化。四是实地参观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模式,在每村落实一个参观基地,开展“村村互动学习,共同提高”活动,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到基地实地参观学习。
搭建三个平台,打造“无形党校”。为进一步构建立体化学习格局,加快推动农民信息获取的便捷化、高效化步伐,该乡以党建信息“数字化”为切入点,搭建三大平台,极力打造 “无形党校”。一是手机短信平台。该平台收集了党政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的手机号码,不定期发送党建信息;二是无线广播平台。通过无线广播及时向全乡的党员、干部、群众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等。三是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富吉金桥网,在网站上发布党委决策、党建知识、惠农政策等信息。
组建两支队伍,开启“流动党校”。将党建理论扎实的党政干部组织起来,成立党建指导工作队;整合各站所技术员、各村种养能手等资源,成立实用技术推广队。两支队伍同时深入村屯对基层党员群众进行培训,以农家大院、田间地头为课堂、采取“主动服务、现场示范、流动授课”培训的方式,使各族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不出村、不出屯就能接受培训。
三、取得实效
“432”教育培训法,拥有范围广、内容新、形式多样、持续性强的培训特点,共计培训党员近千人次,在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引领能立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农村党员思想意识、服务意愿进一步增强。推行“432”教育培训法后,党员主动或被动接受培训的次数明显增多,思想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意愿明显增强。在庆“七一”系列活动中,我乡开办了《党章》学习班,并通过村村通无线广播向全乡党员现场直播,全面调动了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全乡有一百多名无职党员分别找到了所在支部,要求支部为自己设岗定责。涌现出多例的优秀党员感人案例,65岁的五龙泉村老党员盖广远组织15名党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质量监督小组,无偿建设道路硬化、院墙改造等工程,保障了工程质量;66岁离休党员刘继民依然活跃在关工委工作的前线;年过80的老党员孙世惠成为了老百姓信赖的村财务监督员。
农村党员引领能力、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全乡共培育出南瓜种植、肉牛养殖、“五荒”治理等党员种养能手80人余。积极开展“党员+贫困户”结对活动,在征求双方意愿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就近结对,将培育出的80于名党员种养能手与贫困户一一结对。富吉村老党员吴成林,在一次参加乡“五荒”治理培训班后,他积极与乡林业站联系,在自家荒山种植落叶松5000株,因自身种植技术有限,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外出打工,今年年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
在开展“村村互动学习,共同提高”活动中,在各村共打造出设计种植、养殖、组织建设等参观基地12个,打造出了“一村一品”的格局,有效带动了群众依托本村实际,抱团发展特色种养业。
党组织与农村党员互动渠道进一步畅通。以往仅是在党员大会上才能与组织互动,“432”教育培训法,利用了村村通、短信平台等现代通讯设备,并组织起两支队伍时常下乡入户,拓宽了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渠道,使党员的归属感更加强烈。
四、几点启示
一是党员培训范围由“点”到“面”的扩大。以往党员培训工作只能是通过少部分参加培训的党员回村后,将学到的知识在传递给其他党员,这种培训方式因农村党员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积极性相对不高等原因,倒是信息传递不到位或深度不够。而“432”法利用上了现代通讯设备无线广播、手机短信平台、网络信息平台,这就可以使全体的党员接受培训。
二是党员培训工作由“取”到“送”的转变。农村党员身在一个信息获取得到相对闭塞的地方,以往党员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都是到村、乡去打听,“432”教育培训法以态度更积极,采取了“送”信息上门的态度,利用设备定期发布信息,组织队伍开班授课,使党员不出门就能接收到培训,获取到信息。
三是党员培训形式由“一”到“多”的丰富。“432”教育培训法,即采用了流动队伍讲课、基地培训的方式是又利用上了先进的通讯设备、网络等载体。以“便民.效率”为核心,没有实际的课堂,没有职业的讲师,可能农家院、田间地头就是课堂、本地的种养能手就是讲师,在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同时将信息传递给党员群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权娟)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音河乡:“蚕宝宝”变“金宝宝”
&&&&&&字号
“今年蚕茧的行情好,再加上用了新技术,赚上三万块钱没问题。”眼前这位正在往屋里搬蚕箱的村民名叫崔玉金,是阿荣旗音河乡五龙泉村人,说起“新技术”,崔玉金放下手中的活,开始滔滔不绝的给记者讲起来。
原来,市场上销售的蚕蛹有黑色和金黄色两种,前者每斤约22元,而金黄色蚕蛹高达30元左右,且供不应求。如何让自家的蚕蛹在市场上走俏呢?崔玉金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摸索出这门新技术。他把即将变蛹的蚕茧置于室内,控制室温30―35℃,湿度70%,蚕虫在高温下加速转化,经过5―7天,蚕蛹就会立即变成金黄色。“我用这方法今年至少多赚5000元。”崔玉金自豪的说。
养蚕是一项短、平、快的农业增收项目。在音河乡五龙泉村,像崔玉金这样的养蚕户不在少数,而单靠养蚕一项,就让全村人都过上了比较宽裕的日子。
近年来,音河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蚕业,并鼓励致富能人搞基地建设,成立了蚕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库,集中贮存,将零散养殖集中为规模化养殖,实现“产、培、收、销”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全乡有蚕场480把,养蚕农户695户,预计年产鲜茧120万斤,实现产值18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张连池 吴志凌)&
(责编:刘泽、曾晓强)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北方新闻网-内蒙古人的新闻主页-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第09版:呼伦贝尔
&&标题导航
&&按期查询: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阿荣旗音河乡
将信息传递到“最远一户”
  本报呼伦贝尔8月5日电&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阿荣旗音河乡党委针对党群互动载体不足、纽带不长、方式不实的实际,积极打造党群信息传递、工作服务、活动交流三大平台,在党群间“最后一公里”上架起一座连心桥。  打造党群信息传递平台,将信息传递给“最远一户”人家。该乡以引领工作队、手机短信平台、村村通广播为内容,建立“一组一册、一户一页”的民生台账,分发“一人一张”的民生联系卡。收录了全乡所有党员、村组干部、种养大户以及贫困户等重点人群的手机号码,按照各自所需及时为其发送所需求的信息,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精神和致富信息。  打造党群工作服务平台,将服务简化为“最后一道”程序。该乡将民政办等10家单位整合在一起,成立便民服务中心,下放27项惠农业务的审批权,简化办事程序;将巡回法庭、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整合到群众接待中心,开创“白+黑、五+二”群众接待模式,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开展“亲情化”服务,定期组织开展窗口工作人员礼仪培训班,执行首问负责制,通过窗口单位亲情化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截至目前,该乡村村通广播已播报各类信息80余期,发送短信平台信息1.5万余条,征求群众意见125件,当场解决问题56件。培训基地共计培训党员近千人次,有12名党员经过培训成为致富能手、种养能人,并带动周边群众达300户。  (王建庭 吴相奇)
请您选择其他数字报纸 内蒙古日报(汉文) 内蒙古日报(蒙文) 北方新报 北方经济报 北方周末报“另类”村支书――记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付华廷-黑龙江新闻
主流媒体 龙江门户
省领导活动报道集
<input type=hidden name="header" value=""
<input type=hidden name="footer" value=""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另类”村支书――记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
付华廷接受东北网记者采访
  东北网3月3日电(实习生李天池)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评价自己,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斗大的字不识两麻袋。可就是这样一个没“文化”的书记,凭着自己踏实肯干的态度,一切为民的信念,硬是将这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偏僻小村,建成了拥有10多亿元固定资产,35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的省内首富村、别墅村。
年三十晚上付华廷和“家人”一起过年
  “抠门”付华廷
  住房从草房土房,到砖瓦房,再到现在的别墅;收入从零,到90年代初的5百万,再到跨世纪的几个亿,按付华廷的话讲,能有今天的兴十四,都是全体村民一滴血一滴汗滚雪球滚出来的。
  在外人看来,富了的兴十四其实很“抠门”。
  农历腊月二十九,记者走进80年代修建的村委会办公楼,里面很暗,怎么不开灯?村民告诉记者,年关将近,因为楼里只有值班的人,为避免浪费才不开灯。楼里不仅暗,而且旧,从墙上贴满相片的像框,到办公桌椅都算得上“古董级”,付华廷说:“村委会是为村民办事的地方,修那么漂亮给谁看?”
  而在楼外,村委会正为村里的党员发“福利”―一辆自行车和一件品牌羊毛衫。
  村里的掌管财政大权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会计,这位老“财神爷”经常将一个信封用两次,一面用完,用刀裁开再用另一面,这也是他至今没有退休的原因之一。
  别墅区里的路灯晚上是关着的,其它一切能省则省,这一系列的“抠门”措施,硬是让付华廷“抠”出了一系列的福利。
  自来水免费供应,儿童免费入托、入学,考入县城的学生由村里的客车免费接送,每栋30多万元的别墅只收村民10万元,村集体补助20多万元,产权给个人;考上学的有奖励,村里老人有生活补助,村民有福利待遇,就连过年过节的年货,村里都免费统一为村民发放。
  与日常生活的“抠门”相反,在给人才的优惠待遇上,付华廷显得“大手大脚”。
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东北网记者在采访付华廷
  付华廷的“小算盘”
  付华廷以“借鸡生蛋”为用人战略,用诚意和优惠政策请人,待人则一视同仁。
  从养奶牛,到小作坊,再到办企业,直到今天的集团化,付华廷和村党支部成员清醒地认识到,靠村里人的文化基础,已无法把握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市场的变化发展,必须“借鸡生蛋”。兴十四以10万到20万的年薪从哈尔滨、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26位专家做科技顾问,投资6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两座别墅,供专家居住,现在在富华集团工作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有60多人。
  如果把付华廷眼里的人才只归为高科技人员,那太狭义了,在他的眼里只要能带动兴十四村发展的,都是“人才”。
  付华廷的“小算盘”也就在认定人才的同时,开始工作了。
  外村来的魏庆海搞蔬菜大棚,收入颇丰,本村的一位村民看到了“甜头”,也开始种植蔬菜,因为处于起步阶段,暂时还未受到肯定,大部分村民还是买魏庆海的。
  引进本村无人经营的事业,让村民看到“甜头”,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两者在完全公平的情况下,凭各自的本事展开竞争;无论是本村的村民,还是外来人员,村里都平等对待,在兴十四区别外来人员与本村的村民只能用口音区分。
  在外聘的人员身旁,总要由本村的村民做副手,为啥?很简单,“偷”学技术。从饭店管理到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兴十四村的村民都在学。
  付华廷的“小算盘”扒拉了出2006年的收入,总收入达到一亿多元,人均收入1万5千元,固定资产总值10亿零5千元。
  付华廷的“家”
  付华廷的家就是兴十四村。
  农历腊月二十九夜里,付华廷的左眼眼底出血,“眼镜上像落只苍蝇”,他打算初三去看病。因为,初二会有广东客商,初四会有一些外国客人过来,初五哈尔滨来人,初六则是厦门……看眼睛的事情显然不能排到日程里了……农历三十,他急忙吃了口年夜饭,就扔下全家20多口,一个人去了村委会值班。
  别人忙着过年,他却忙着筹划如何落实2007年兴十四村的13件事(/system//.shtml),和如何让新一年的总收入达到10亿元,利税要如何实现50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怎样达到1.7万元。
  付华廷“家”的“家长们”就是村委会,由老中青三代组成,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按付华廷的话说,老一辈的人吃过苦,受过罪,知道今天成绩的来之不易,用实际行动把兴十四村的精神传下去,不在乎年龄,只要还能干。
  “家长”吃苦耐劳,“家人们”则团结一致。
  1998年,洪水要“吞”兴十四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全村齐上阵,裹着小脚的大娘,也拎着装着土的竹筐,一筐一筐往坝上运土;2005年,村里决定扩修水泥路面,村民每人被“摊派”送2立方米沙子,第二天天刚亮,负责验收的村干部,就被来送沙子的村民叫醒,原本一周需要的沙子,3天就弄好了。
  几十年来,凭着吃苦耐劳、团结一致的“家风”,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和“家人们”苦干实干,成了今天拥有35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10多亿元总资产,集农、林、牧和房地产开发等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黑龙江富华集团;拥有耕地1.68万亩、树林1.13万亩、草原4000亩,198户村民、956口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造就了“龙江第一村”―兴十四村。
   来源:
    编辑:
【】【】【】【】【】【收藏】【】
 相关新闻
 百姓理财
 视频       
  国内?国际推荐
  法治?社会推荐
  娱乐?体育推荐
  社区?评论推荐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内蒙古阿荣旗音河乡:探索“321乡镇管理模式”建立乡镇服务党员群众的新机制
日09:13&&&来源:
巍巍兴安岭下,滚滚音河东畔,山水间的内蒙古阿荣旗音河乡是闯关东的重要驿站。“音河”为满语“水流舒缓”之意,以达斡尔、鄂温克族为主体,全称为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位于阿荣旗西部,与扎兰屯市达斡尔乡隔河相望,素有阿荣旗“西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558.3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其中2个民族村、1个猎民村),44个自然屯,42个村民小组,全乡4973户,13100人,其中党员434人,主体民族居民488户,1884人。
一、出台背景
阿荣旗音河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村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同乡镇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农村党员群众的增收愿望同乡镇党员干部的引领方式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党员群众的信息来源同乡镇党员干部的传播渠道存在一定误区,群众对以往“衙门式”政府的畏惧心里依然存在,导致党群之间的沟通缺乏、距离拉大。面对这样的课题,音河乡党委以党员群众需要为镜子,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动刀子,创新“321乡镇管理模式”,即“三搭两管一引领”,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二、主要做法
(一)三搭:搭建党群信息传递平台、党群工作服务平台、党群活动交流平台
党提供的服务能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关键看我们党创新的载体是否符合实际、采取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工作的触角是否全面覆盖。乡党委积极搭建党群信息传递、党群工作服务、党群活动交流三大平台,在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处架起一座连心桥。
1.搭建党群信息传递平台,破解信息传递“还差一公里”的断档问题。由于农村人口素质不齐、居住分散、农学矛盾严重等原因,导致各类信息在农村党员群众中的传递“还差一公里”。信息传递的不畅通,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阻碍了方针政策落实,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乡党委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利用村村通广播、手机短信平台、网络媒体等便捷、易用的现代通讯媒介,建立了农民实用信息服务立体式传递系统,全方位、全天候向党员群众播报天气、市场、农技、政策等实用信息。一是手机短信平台随时“发”。收录全乡部分党员群众手机号码,按照政府职工、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贫困户等进行分类,及时为其发送所需求的信息;二是村村通广播定期“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播发计划,定期传递党的声音,并将《音河动态》及时向全乡党员群众播发,让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就能听到乡党委政府想做、要做的事情;三是网络媒体事事“挂”。建立音河党建云平台和富吉金桥网,将各类信息特别是视频信息挂到网络平台,在乡政府所在地富吉村建立信息化教室,免费开放,方便党员群众随时查阅所需信息。
2.搭建党群工作服务平台,破解群众办事“隔着一层纸”的机制问题。乡镇党委政府作为最贴近地气、靠近群众的基层政权,直接肩负着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服务管理的重任。从以往看,群众到乡镇党委政府办事存在着找不到门办事、找不到人办事、楼上楼下跑着办事等现象,导致群众不满意、有怨言,感觉就差一张纸事就办不成,群众急在心里、愁在眉睫。对此,音河乡党委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打造党群工作服务平台。一是推行“一站式”审批。将民政办、合管办、农经站等十家单位整合在一起,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将27项惠农业务的审批权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并执行AB岗位工作制度,做到工作时间段岗不离人,同时,在政府一楼大厅设置了办公室导引台,每个办公室门上都标注了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让群众能够找到人办事;二是厉行“亲情化”服务。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引领台,安放包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相关责任人、服务电话等内容的便民服务图版,通过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流程、执行首问负责制,让办事群众知道怎么办事、找谁办事;三是执行“全天候”接待。将巡回法庭、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整合到群众接待中心,开创“白+黑、五+二”群众接待模式,执行“全员接待群众”制度的实行,全体干部参与到信访事项的接待和处理工作中,确定了“党委政府分工合作、属事和属地相结合”的群众接待原则,党委部门负责人事调动安排、干部选拔任用、党员违规违纪、工作流程不规范等方面的群众来访问题;政府部门负责社会服务保障、财政收支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土地管理使用等政务类工作引发的群众来访问题;涉及属地管理的群众来访,第一责任人为乡级引领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涉及属事管理的信访事项,第一负责人为分管工作领导,相关科室、站所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确保来访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接待,怨气“第一时间”得到释放,心理“第一时间”得到安抚,矛盾“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3.搭建党群活动交流平台,破解党群奋进“不使一股劲”的目标问题。目前,部分地区党员群众难以完全拧成绳、抱成团的主要原因是相互之间缺少清晰透彻的了解。音河乡党委以富吉党群活动中心为依托,一是建立包含本乡建制沿革、发展脉络、引领工作、党建成果等内容的党建中心,让干部和群众清晰地掌握全乡发展历程、前进方向,知道劲往那里使;二是建立展示达斡尔族、鄂温克两个主体民族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宗教等内容的民俗馆,通过对比的手法,让党员群众知道两个民族生产生活习惯的区别、民族发展的历史以及下一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三是将农业部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呼伦贝尔市农村党员培训基地、阿荣旗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落地我乡富吉村,依托“一个培训教室(富吉培训教室)、两处培训设施(富吉宾馆、富吉饭庄)、三所学校师资(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林业学校、黑龙江农科院)、四个参观基地(白瓜籽产业园区、富吉肉牛养殖小区、党建中心、民俗馆)、五十门可选课程(涉及农业、牧业、林业等内容的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五十门)”,打造出了培训产业的基础条件和雏形,目前,该培训基地已成功开班8期,共培训800人次,全面提高党员群众的理论修养和发展能力。通过党群活动交流平台,进一步引起党群间的共鸣,有效地将全乡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
(二)两管:管好人、管好事
党委政府机关管理工作无外乎就是管人和管事,乡党委按照“管人靠制度,管事靠尺度”的方法原则,在制度和思路上创新,激发了干事热情,理清了权责关系。
1.建立机制,管好人。乡村两级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先遣部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工作能力的强弱、态度的冷热,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成果的优劣。作为乡村干部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要用质朴之“心”与干部交谈,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用伯乐之“眼”发现挖掘干部的优点,扬长避短、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还要创新干部的日常管理方式,创新一整套操作性强、认可度高的干部管理制度,为干部行为提供科学规范的准则。一是执行领导值周“七个一”制,创造人人当班长的机会。 每周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为本周党委政府常规工作的责任人,并执行“七个一”值周制(即:主持一次例会、组织一次学习、做好一周公告、编发一条信息、安排一期广播、督查一次考勤、打扫一次卫生),主持召开一次小结上周工作和部署本周安排的例会,协助宣传委员开展一次全体干部学习,协助纪检委员进行一次查岗,组织编发一期《音河动态》或短信,利用村村通广播播发一期广播,利用电子屏播放上周大事记及本周安排,协助常务乡长开展一次卫生打扫活动。二是执行机关站所“周报告”制,营造事事争第一的氛围。各站所、科室负责人要在周五上午将本周的工作小结及下一周的工作安排报送至党政办,并由党政办整理后在电子屏上滚动播出,起到对重点工作捋顺、提醒、强调的作用,也为各机关干部营造赶超氛围。三是执行村级管理“事事评”制,制造时时不放松的气息。为将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科学化、常态化,我乡执行村级组织日常工作评分制,在乡党委每一次布置重点工作后,分管领导都要根据每个村完成的质量、态度和时限为其打分,评比结果将作为年底分类定级的重要依据,破解村组干部“日常工作不想抓、临时工作不愿管”的行为陋习和“重年底、轻日常”的思想弊端,警醒村干部要时刻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2.创新思路,管好事。在如何管好事方面,我乡通过权力逐级下移、责任逐层上排的方式,将更多的话语权给最掌握情况的党员干部,将工作任务分解给每一层级,释放业务干部压力。一是权力下移,防止主要领导盲目“拍板子”。坚持党的领导,在充分发挥党委会职能职责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召开党政联席会,凡是涉及全乡重大发展战略、重大资金支出的事项都邀请科室、站所负责人,村书记、主任,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列席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能够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愿,进而赢得群众支持。二是责任上排,防止分管领导甘当“二传手”。明确分管领导、环节干部、业务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的责任,通过责任上排的方式,倒逼分管领导经常督导工作,甚至亲自上手抓工作,可以减少主要领导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也可以释放具体业务干部的工作压力。三是月度分析,防止政府支出“冤大头”。政府成立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负责政府采购工作,每月形成支出明细报主要领导,由乡党政联席会对支出情况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支出较大、增速较快的项目,并制定解决对策,明确下月支出预算,避免花冤枉钱。针对乡镇后勤、环卫、保洁等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乡创新执行“花钱购买服务”办法,将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以“招标”的方式委托转交给个人或者社会组织,以服务质量确定报酬额度,有效解决了招聘临时工费用多、纠纷多、效率低的问题,保证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满足了群众的需求。
(三)一引领:引领引出新成效
乡党委以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为目标,以引领科学发展、引领基层党建、引领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了大引领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组建引领队伍,解决“谁去引领”的问题。在旗级引领工作队的指导下,乡级成立了8支以领导班子成员为队长、站所负责人为副队长、机关干部为成员的引领工作队,负责引领全乡8个行政村;村级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队长、村委会主任为副队长,村干部、小组长、“党员中心户”、“两代表一委员”为成员的引领工作队,构建起覆盖全乡各村组的由95名队员组成的旗乡村三级引领工作队。
2.明确引领任务,解决“引领什么”的问题。明确乡村两级引领工作队的共性任务是负责引领科学发展、引领基层党建、引领社会和谐;乡级引领工作队的个性任务是帮助村组织强化班子、增强活力,落实制度、监督运行,调整结构、促进增收,维护稳定、攻坚克难;村级引领工作队的个性任务是遍访民情、汇集民意,反映意见、反馈信息,倡导文明、树立新风,示范带动、引领致富。
3.细化引领措施,解决“怎么引领”的问题。乡党委制定了包括做好引领准备、掌握引领方法、明确引领内容、考核引领效果、形成引领机制等内容的《引领工作流程图》,为引领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导。引领员深入村组的过程中,为每一户建立包括基本信息、存在困难、发展思路等内容的民生台账,为每一人发放包括引领员联系方式、乡机关站所负责人联系方式的民生联系卡,通过组织召开会议和全面走访,掌握群众基本信息、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帮助群众谋划发展。
4.考核引领效果,解决“不愿引领”的问题。乡党委把考核评比工作贯穿于整个引领工作的始终,建立“月汇报、季调度、年评比”的考评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解决问题。并成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考核小组,以党委书记亲自抓的力度,提高对引领工作的重视度,并制定实施《音河乡引领工作评比、奖励办法》,为考核工作提供依据。每个月末乡级引领工作队队长向党政联席会汇报引领工作成果及下一个月工作计划;每个季度末乡党委召开引领工作调度会,总结上一季度工作情况,布置下一季度引领工作;每年借助“七一”活动,开展大引领工作评比表彰工作,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本年度各项引领工作完成后,组织所有引领队和相关村民代表到全乡各村参观督查,各引领队成以彼此为镜子,互相打分、互相揭短、互相斗艳,营造各引领队“比、学、赶、超”的氛围。
三、取得实效
“321”工作模式拥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持续性久的特点,通过畅通党群交流渠道、激发干部工作动力、创新服务群众载体等措施,拉近了党群距离,树立了党员干部威信,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党的声音得到有效传达,群众困难得到及时解决。截至目前,村村通广播累计播报各类信息150余期,短信平台发送信息18000余条,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培训23次,引领员征求意见462余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315件。
党员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基层组织得到切实巩固。培训基地共计培训党员近千人次,有25名党员在经过培训后成为了致富能手、种养能人,并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达500户。乡党委为各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并在引领队的监督指导下执行,有效推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全乡8个村全部实现晋位升级,处处涌现出新农村的景象。
干部队伍得到充分锻炼,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班子成员在“班长”的位置上,在统筹规划中得到锻炼;党员干部变成“农民”,在田间地头的忙碌中得到锻炼;干部素质在系统的学习体系中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在制度的硬杠杠下得到转变,工作潜能在匹配的岗位和合理的分工中得到充分发挥。
四、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要善于调动力量。干部数量是有限的,群众服务需求是无限的,如果以“有限”破解“无限”?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调动力量。要善于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力量,党员干部作为群众与党组织联系的桥梁,是党最贴近群众的服务员,应该担当起为群众解决难题重任。对于干部管理要软硬兼施,既要用制度去管理干部,规范其行为,又要注重发挥干部的潜能,让干部主动去工作,努力去服务。
启示之二:要勤于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复杂多样,要拓宽群众的诉求渠道,采取被动等待与主动问寻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全员接待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消除误会,打破隔阂,让干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形成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进而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启示之三:要勇于创新机制。如何处理好新时期下的乡镇工作、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如何引领好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认真思考,精细谋划,用新机制破解新问题、引领新发展。(作者为内蒙古阿荣旗音河乡党委书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南双岔乡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