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肩膀出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减耗技能值得吗

&p&“传统燃油车”将死的舆论,基本上就是源自于这两年来从欧洲到中国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提及要在十年二十年内完全禁售燃油车。&/p&&img src=&/v2-eaffb0b5d61531deb5eb4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38&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8& data-original=&/v2-eaffb0b5d61531deb5eb43_r.jpg&&&p&这股风潮之所以会从欧洲刮起,本质上就是为了逼迫那一波传统车企及早转型,以让未来的欧洲依然能跟现在一样,在汽车工业保持龙头地位而不被淘汰……愿景是很好,但欧洲终究是资本主义,现在这些计划基本只是加入议程的步骤而已。千万不要小看巨头在政策制定上的影响力,多想想车厂在内燃机上的沉没成本以及石油公司目前的既得利益,他们是不是愿意去推动这一改变,考虑清楚了的话,会对整件事的前景有一个更好的判断。&/p&&p&而中国则是明白了在传统燃油车范畴怕是难以追上欧美日列强了,所以干脆想着通过政策手段来改造市场,给国内车企弯道超车的机会。相比起欧洲,我倒是对咱们制定政策的效率与执行力相当有信心;担心的反而是,即便为我们的本土企业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但谁能保证结果理想呢?&/p&&p&或有人觉得我是一个狂热的内燃机主义者、Petrol Head,所以才对EV的未来如此悲观。其实我是绝对赞同汽车的未来会逐渐脱离单纯内燃机供能的,但就目前以及可预见未来中电池的技术水平来考虑,EV真的能在短短十几年内,处理好能量密度(自重和续航的矛盾)、成本、充电速度、充电便利性、废旧电池处理无害化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主流?&/p&&p&而且大家也看到,政府一方面是在把市场往EV的方向引导,但对于内燃机阵营,包括油耗和排放指标等的指导也是依旧执行和推进着,这最起码能说明连政府自己也明白对内燃机的淘汰并非一朝一夕。&/p&&p&不过,内燃机虽不会明天就不见踪影,然而随着排放和油耗指标一年比一年严苛,超标往往意味着巨额罚款,所以车企也不得不把开发的重点放在节能减排上。&/p&&p&&b&而小排量(增压)引擎的大面积兴起,正是这样的大背景所造就的。&/b&&/p&&p&为什么说小排量就可以节能?&/p&&p&对此,大神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92e1cff06caad& data-hash=&392e1cff06caad& data-hovercard=&p$b$392e1cff06caad&&@姚昌晟&/a& 在&a href=&/p/& class=&internal&&我们正在见证的,可能是最好的发动机时代&/a&一文中,已经从技术层面把发动机节能原理说得很详细,同时把目前车企从提升热机效率到提升整车效率的各种手段都列举了出来。&/p&&p&而把大神的观点总结一下,得出的结论就是要省油不一定只有缩小排量这一途,例如混合动力从发动机到整车效率都有优化,所以能得到更好的节能省油效果。但是!混合动力的成本始终是绕不过的坎儿!这点至关重要,毕竟你要是车企老板,要是明天就让你旗下所有产品涨价30%甚至50%以上,你觉得企业的业绩会变成怎样?&/p&&p&幸而,虽然节能的幅度不比混动,&b&但Downsizing却几乎是所有手段里成本最低的&/b&,只要沿着自家的科技往上爬就是了,技术框架可以继续用下去,甚至整车匹配都不需要重头再来。所以,如大家所见,目前从几百万的豪车到几万的买菜车,更多在用Downsizing来压低能耗,而不是混动。&/p&&p&举个刚好在手边的例子吧,最近关于小排量引擎这个话题,最大的“IP”肯定是伴随着英朗改款及GL6推出而引入的通用1.0T/1.3T两款增压三缸,我们不妨就拿这两款引擎、特别是Downsizing做得更“尽”的1.0T作为例子,来帮助咱们讨论这个问题:&/p&&img src=&/v2-debe90c0e2fa60c5eadb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ebe90c0e2fa60c5eadbb_r.jpg&&&p&首先,正如其他所有小排量增压一样,这两款三缸机的引入,目的是替代现有1.5L自吸和1.4T增压四缸。而要有对比的话,考虑到GL6是全新车型,我们还是主要看英朗上的情况吧:在新款英朗上,新机型依然搭配旧有的手动及双离合变速箱,甚至连整车结构都与旧款大同小异,整件事里面唯一改变的几乎只有发动机本身,最终却能达成0.5L(手动)/0.8L(双离合)每百公里的节油幅度,算起来足足有10%上下。当然,毕竟英朗旧款动力的油耗也不算高,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可能很多人觉得10%也就是每公里几分钱的差距,但对于工程师来说也足够努力好一阵子了,&b&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幅度追上指标绰绰有余。&/b&&/p&&img src=&/v2-51b7f547f7b68e8fe32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51b7f547f7b68e8fe320_r.jpg&&&p&其实说到这里就已经回答完题主的问题了,厂商热衷于小排量引擎的动机也就基本是这。&b&但是,对于用户而言,这一百公里下来几块钱的吸引力有限,相比之下他们的诉求更多还是在体验方面&/b&。毕竟如果你要他们因为这几个钱,而忍受小一截的动力、更差的响应以及NVH表现的话,那么在车价没有大幅下降的前提下,我估计是不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而这也是目前消费者讨论最多的话题,到底小排量三缸引擎会不会对使用体验造成负面影响?&/p&&p&如果只谈动力输出的话一切都还好,就拿刚才提到的1.0T ECOTEC,以及其要替代的1.5L来说吧,前者的参数是125PS/170Nm,而后者只有114PS/143Nm,就数据而论,1.0T可以说得上是完胜,落实到装车之后也的确能带来破百时间约一秒的提升。这也是当下涡轮机的特性:通过减低排量和加入涡轮,给发动机赋予“性格分裂”的特质,在扭矩请求小(低负荷)的时候,小排量带来的低泵气/排气/散热/摩擦损失能降低非必要能量浪费,从而降低瞬时油耗;而到了扭矩请求大(高负荷)的时候,涡轮介入强制打入更多空气,又能榨出更大的输出,满足了瞬时动力需求。&/p&&p&&b&因此,“动力够不够”是最不需要担心的问题,真正的难题更应是响应性以及NVH控制。&/b&&/p&&p&&b&先说响应性方面。&/b&&/p&&p&主要克服的问题是涡轮迟滞。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只能优化和减轻的问题。但即便如此,它却是两者中更好处理的一个。&/p&&p&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增压机,加入涡轮的目的并非为了压榨极限性能,更多是为了以更小排量来达到动力需求,所以匹配的涡轮增压器尺寸往往都非常有限,像是1.0T这样的小引擎,涡轮转子直径比一块钱硬币都小。&/p&&p&小身材=小质量=小惯性&b&,&/b&这不仅意味着它的反应速度可以更短,而且驱动起来所需要的废气流量也更小了。后面这点反映在参数上,1.0T ECOTEC扭矩峰值在2000rpm就出来了(1.0T因为基础排量不大废气流量低,达到峰值其实还有点儿晚了,同期推出的1.3T ECOTEC的扭矩峰值还能往下延伸到1800rpm就出来,更不必提以BMW或者VW为首的制造商,旗下一堆2.0T比怠速高一点点就直接爆峰值),相比之下,此前的1.5L自吸引擎的对应转速是4000rpm,到底谁的发力点接近常用转速范围?其实答案不言自明。&/p&&p&如此一来,只要变速箱匹配做得靠谱,很多涡轮车不单不会让人感受到明显的反应迟钝,反而因为日常用到的中低转速输出更“肥厚”、不需要“等转速”的缘故,会给人“动力比自吸更随传随到、更跟脚”的感觉。即便你都依然一口咬死自吸就是要比涡轮反应快,但涡轮区间式的发力,相比起自吸薄如纸的sweet point,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优势呢?&/p&&p&当然了,要想在响应上达到更高水平的话,单单依靠小涡轮还不够,还需要有VVT去优化不同转速区间的缸内换气效果,供油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的方面——到底是用直喷好呢?还是歧管喷射好呢?还是混合喷射呢?&/p&&p&几年前可能大家都会毫不犹豫选直喷,毕竟优势就是可以把压缩比再调高一些,使得涡轮压力没上来时引擎的发力不至于太羸弱,但直喷自身也是有问题的,总结起来是气门背易积碳、气缸会“湿壁”浪费燃油、加剧机油劣化减低润滑效果,以及尾气颗粒物暴增这三点。所以到后来,即便大众这样当年的直喷领军企业,最新的中高端引擎产品线也在直喷基础上把歧管喷油嘴补回去了。&/p&&img src=&/v2-01cbab2dd9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1cbab2dd94_r.jpg&&&p&而还有更加激进的企业,比如还是刚才一直在讲的通用,在上面说的两款三缸ECOTEC发动机中,采用了每缸进气歧管布置两支喷嘴的“DPI双喷射”。表面上看是为了杜绝直喷的问题而放弃了直喷的好处,但我同事却从通用工程师处得知,这种供油方式的设计初衷竟然也是出于加强缸内降温效果和提高压缩比的目的,这样一来,颇有点“既能避免直喷问题而又能享受直喷好处”的意味,到底原理是怎样,我个人是充满好奇了。&/p&&p&&b&说完响应性我们来谈NVH。&/b&&/p&&p&要明确一点是带来NVH问题的并非增压的设计,而是少掉了的那个气缸。而和响应性一样,这也是一个只能优化和减轻的问题,不过处理起来就没上一个问题那么简单了,因为涉及到的除引擎自身的振动外,还有扭矩输出连贯性的问题。&/p&&p&振动方面,可以加入平衡轴或者使用特殊设计的曲轴,从根源上减轻机身摆动的幅度,但再配合更高质量的发动机脚(减振胶)来隔绝最后那一点“漏网之鱼”的话,传导到驾驶者身上的振动是可以控制得比较好的,基本可以做到和四缸机无异。当然,跟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428f2c12cbdd& data-hash=&a428f2c12cbdd& data-hovercard=&p$b$a428f2c12cbdd&&@冯晞帆-稀饭&/a& 老师说的那样,减振胶的寿命一般都比较有限,几年之后性能衰减了车主就要多留心去考虑更换一下了。&/p&&p&至于在振动之后,进而要克服扭矩输出的不连贯,双质量飞轮怕是目前几乎唯一的可行解决方案。这部件的原理其实就是在飞轮上加一组减震器(一般是惯性减震、阻尼减震和弹簧减震并举),使得曲轴输出的转速即便有波动,但经过飞轮传到变速箱输入端后就能抹平其中的绝大部分。经过多年实践,双质量飞轮的减振实际效果普遍认为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技术也比较成熟稳定,只要不经常暴力驾驶的话,可以做到和车辆几乎同寿命,所以一直都是存在感极低然效用极大的一项配置。&/p&&img src=&/v2-e0a86d1e571dbfef2d5a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0a86d1e571dbfef2d5a3_r.jpg&&&p&还有一种技术说不定在未来也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它就是目前才刚刚开始在部分高端车型上搭载的48V轻混。因为成本要比刚才所讲常规意义上的“混动”低得多,所以估计不久的将来,48V系统也会推而广之到更多平民化的产品之上,而这系统除了因为采用电动化附件、免去空调等功能“窃取”发动机动力输出,从而让油耗更低而且动力输出更强外,更重要的一个技术特点是使用了更大功率的起动电机(甚至是ISG),如此不仅仅像静止起步这样的工况下能辅助发力,使加速更凌厉一点,而且起动机还能实现实时的扭矩调整,去抹平内燃机某些工况下并不十分平顺的输出——不用我讲大家也明白,这对三缸车来说,意义就非常大了,如果能实现全转速/负荷范围的调整的话,说不定连双质量飞轮都能省掉。&/p&&hr&&p&&b&总结一下:&/b&在我看来,一刀切搞电动化进程,无论对消费者、厂家抑或是整个社会而言,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把小排量引擎看作是一种过渡方案,用户不需要因为低油耗而忍受动力的不足及舒适性/操控性的下降;此外,它的节能特性可以让车企应对政府一年年收紧的排放及能耗指标;在这一段能源变革的阵痛期,车企也能靠小排量引擎来为自己赚取时间与空间,好赶在对手之前做好将来汽车电动化的准备。&/p&&p&所以,作为一个能同时满足三方当下需求的方案,小排量又哪有不爆发的道理呢?&/p&
“传统燃油车”将死的舆论,基本上就是源自于这两年来从欧洲到中国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提及要在十年二十年内完全禁售燃油车。这股风潮之所以会从欧洲刮起,本质上就是为了逼迫那一波传统车企及早转型,以让未来的欧洲依然能跟现在一样,在汽车工业保持龙头地…
&p&谢自己邀,不想看分析过程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p&&p&&br&&/p&&p&2017年,我29岁,在美国生活已经十多年了。&/p&&p&我本科和硕士的专业都是会计,这算是我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专业问题。我虽然没有选择税务做为职业发展的方向,但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连续四年帮低收入家庭申报个税,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p&&p&美国个税政策每年都有一些小变化,在未来的一个月里(2017年11月),美国国会和白宫可能会联合推出重大个税改革,我今日所列数据和分析也许会和最新情况有所出入。还有一点需要提前说明,美国各州州税制度差别巨大,联邦税制度条款多多,我不会在回答里一一点到,本文的目的是让大家对美国个人/家庭税收有个大概的了解。&/p&&p&&b&美国有句俗语,only two things are certain, death and tax,翻译过来就是,唯有死亡和税收亘古不变。&/b&&/p&&p&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在这里虚构一个人物,美国阿牛。&/p&&p&美国阿牛住在中西部的威斯康星州,是企业员工,家有一妻,牛嫂,一子,牛娃,家庭年工资收入为$150,000美元。&/p&&p&牛牛们每年需要承担的主要税种如下:&/p&&ul&&li&联邦税(Federal Tax)&/li&&ul&&li&医疗保健税(Medicare Tax)&/li&&li&社会保障税(Social Security Tax)&/li&&li&联邦收入税(Federal Income Tax)&/li&&/ul&&li&州税(State Tax)&/li&&ul&&li&州收入税(State Income Tax)&/li&&li&房产税(Property Tax)&/li&&li&消费税(Sales Tax)&/li&&/ul&&/ul&&p&&br&&/p&&p&阿牛每年交$5,000的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 Premium),投$5,000到健康储蓄账户(Health Saving Account),这$10,000不被征缴任何个税,所以阿牛的缴税基础是$140,000。&/p&&p&&br&&/p&&p&接下来我们一条一条分析。&/p&&p&&b&一,医疗保健税(Medicare Tax)。&/b&&/p&&p&医疗保健税占缴税基础的2.9%,幸运的是,阿牛只需要负责其中的一半,阿牛的雇主负责另外一半。如果阿牛自己做老板,就需要付全额。&/p&&p&&b&$140,000 x 1.45% = $2,030&/b&&/p&&p&联邦政府用征缴来的医疗保健税给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一部分残障青年提供医疗保险,目前美国大概有5500万民众享受了这项福利,这项支出占了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14.6%(2015年数据)。由于奥巴马医保的推出,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高收入人群需要额外支付0.45%的医疗保健税(起征点在20万美元)。如果阿牛的家庭年收入是25万美元,他的医疗保健税会是 $200,000 x 1.45% + $50,000 x 1.9% = $3,850。&/p&&p&&br&&/p&&p&&b&二,社会保障税(Social Security Tax)。&/b&&/p&&p&社会保障税占缴税基础的12.4%,异常幸运的是,阿牛只需要负责其中的一半,阿牛的雇主负责另外一半。社会保障税的个人缴税基础上限是$127,000,也就是说,超过$127,000的那部分缴税基础不需要支付这个税。&/p&&p&注意,这个上限是个人上限,而不是家庭上限,如果阿牛和牛嫂都工作,各赚$75,000工资,那么他们全部$150,000工资都要缴纳社会保障税。&/p&&p&&b&$127,000 x 6.2% = $7,874&/b&&/p&&p&社会保障税主要用来给67岁以上民众发养老金,也用来支持上面提到的医疗保健税,2015年联邦政府在这一块的支出是$8,820亿,占年度预算的2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享受这项福利的民众越来越多,单一民众享受这项福利的年限也不断上涨,社会保障系统的破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p&&p&&br&&/p&&p&&b&三,联邦收入税(Federal Income Tax)。&/b&&/p&&p&联邦收入税的计算非常复杂,必须用表格。&/p&&p&申报联邦收入税的时候要选择家庭状况(Filing Status),不同的家庭状况享受不同的减税政策,可供选择的家庭状况一共有五种。&/p&&p&Single,单人报税&/p&&p&Married filing jointly,夫妻一同报税&/p&&p&Married filing jointly,夫妻分开报税(夫妻各填一份报税单)&/p&&p&Head of household,单户主报税,适用于有需要抚养的子女(或者依靠户主生活的父母亲)的单亲家庭&/p&&p&Qualifying widow(er) with dependent child,适用于配偶去世的有需要抚养子女的单户主家庭&/p&&p&阿牛选择的是夫妻一同报税,这是对他最简便也最有利的选项。&/p&&p&理论上,所有收入都要缴纳联邦收入税,我能想到的不需要缴纳这个税的收入只有从前夫/前妻那里收到的未成年子女抚养费(Child Support)。&/p&&p&在这里还要提一点,阿牛投了税前收入的6%,也就是$9,000到个人养老基金(401K),这$9,000不需要缴纳联邦收入税,但是需要缴纳上面提到过的医疗保健税和社会保障税。&/p&&p&下图绿色部分为缴税基础中的常见增加项(注:这些增加项不是从雇主那领取到的工资,所以不需要缴纳医疗保健税和社会保障税,只需要缴纳联邦收入税和稍后会提到的州收入税)。&/p&&img src=&/v2-ff56ffda44a86a2af41a19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v2-ff56ffda44a86a2af41a19d_r.jpg&&&p&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收入$8,000这一项,投资如果超过一年,比如持有一只股票超过一年才卖掉,所获得的收益只需缴15%的联邦收入税,而不是正常的28%或更多的税,这对于美国富人来说是极大的一项利好。&/p&&p&下图为缴税基础中为特定人群设立的减少项,阿牛享受不到其中的任何一项。拿搬家支出来说,如果阿牛为了工作而搬家花费了$2,000,那么他的缴税基础有可能减少$2,000。&/p&&img src=&/v2-69eec46e9fae0ebeb21be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1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v2-69eec46e9fae0ebeb21bea_r.jpg&&&p&下面为缴税基础中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的减少项,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有两项:标准扣除额和人口免税额。&/p&&img src=&/v2-dcf7f36c6b42ee3007cfa8d295d1cdb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1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v2-dcf7f36c6b42ee3007cfa8d295d1cdb2_r.jpg&&&p&单人家庭的标准扣除额是$6,300,单户主家庭的标准扣除额是$9,300,阿牛这样的双户主家庭的标准扣除额是$12,600。&/p&&p&人口免税额是每人$4,050,如果阿牛和牛嫂生了一个篮球队,那么一家七口可以享受到的人口免税额就是$4,050 x 7 = $28,350,这是美国政府鼓励生孩子的一个税收政策。&/p&&p&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知阿牛的联邦收入税的&b&最终缴税基础是$114,500&/b&,那么他到底需要缴多少税呢?&/p&&p&下面这个表格是2016年的税收等级。&/p&&img src=&/v2-c412d2ee2dc90e690ae4cd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1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p&阿牛的缴税基础是$114,500,并不代表他所有的缴税基础都需要缴纳28%的税,他缴税基础里的前$9,325只需要缴纳10%的税,接下来的$28,625($37,950 - $9,325)需要缴纳15%的税,以此类推。这是美国税收系统里一个劫富济贫的做法,收入越高,承担的税率也越高。&/p&&p&好了,最惊心动魄的计算来了,$114,500的缴税基础要缴纳的联邦收入税是:&/p&&p&DENG,DENG,DENG,DENG,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响起来。&/p&&p&&b&$9,325 x 10% + ($37,950 - $9,325) x 15% + ($91,900 - $37,950) x 25% + ($114,500 - $91,900) x 28% = $25,041&/b&&/p&&p&计算出了联邦收入税后,我们还要考虑联邦政府提供的各种减税(Tax Credit),这些减税项可以实打实地减少需要缴纳的联邦收入税。&/p&&img src=&/v2-fa5c629ad753ac795fc0eb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v2-fa5c629ad753ac795fc0eba_r.jpg&&&p&阿牛享受不到这其中的任何一项。&/p&&p&需要说明的是,“劳动所得减税”是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稍微高一点的家庭就享受不到这项福利。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上表中前面五种减税最多只能把联邦收入税减至为零,而“首次购房减税”和“劳动所得减税”可以把联邦收入税减到负数,也就是可以拿钱回来。&/p&&p&如果阿牛的家庭年收入只有$25,000,按照以上计算,他不仅不需要缴纳联邦收入税,还可以从联邦政府那领到$3,300的劳动所得减税。&/p&&p&&br&&/p&&p&&b&联邦税小结,阿牛的家庭年收入为$158,250($150,000工资+$8,000短期投资获利+$200股票分红+$50利息),他一共缴了$34,945的联邦税,占家庭年收入的22.1%。&/b&&/p&&img src=&/v2-7d136cf104c7c2c71b37e9c27a7ce6b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45& data-rawheight=&1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5&&&p&注:&/p&&p&如果阿牛的家庭年收入是$108,250,那么他需要缴纳的联邦税大概会占到年收入的18.0%左右。&/p&&p&如果阿牛的家庭年收入是$208,250,那么他需要缴纳的联邦税大概会占到年收入的23.4%左右。&/p&&p&如果阿牛的家庭年收入是$258,250,那么他需要缴纳的联邦税大概会占到年收入的24.6%左右。&/p&&p&如果阿牛的家庭年收入介于$300,000到$1,000,000之间,那么他有较大的概率需要支付额外的联邦收入税,这个税叫做“可替代最低赋税”Alternative Minimum Tax,算法有点复杂,这里不做详细介绍。&/p&&p&&br&&/p&&p&&b&四,州收入税(State Income Tax)。&/b&&/p&&p&前文提到的三个联邦税全美通用,甚至可以说全世界通用,因为你只要有美国身份(公民或者绿卡),那么不管你是在美国工作,还是在国外工作,这三个税你都必须缴 (在国外给非美国雇主工作的员工不必缴纳医疗保健税和社会保障税)。&/p&&p&美国各州的税法并不统一,拿州收入税来说,美国有七个州不征收这个税。先不忙着打听是哪七个州,要知道,羊毛出自羊身上,不征收州收入税带来的财政短缺肯定要从别的税收项目上补回来。&/p&&p&威斯康星州的州收入税计算方法和联邦收入税很相似,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知道的是,&b&阿牛的州收入税是$8,070,占家庭年收入的5.1%。&/b&&/p&&p&有些城市还征收市收入税,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纽约市。如果你住在纽约市,你要缴纳的州收入税和市收入税大概会占到家庭年收入的7.7%左右。如果你住在加州,你要缴纳的州收入税大概会占到年家庭收入的6.3%左右。&/p&&p&&br&&/p&&p&&b&五,房产税(Property Tax)。&/b&&/p&&p&有房子的人需要支付房产税,嗯,这是一句废话。&/p&&p&房产税是市税(有别于联邦税和州税),用来支付房子所在城市的开支。缴税多少取决于房子的价值,以及所在城市的年度预算。&/p&&p&每年需要缴纳的房产税大概占到房子价值的1% 到 2%(极端的可能达到4%),&b&阿牛一年需要缴纳$6,700的房产税&/b&,这其中的90%被用来维持当地的教育系统,剩下的用来维持当地政府和安全部门(警局/消防局)的运转。&/p&&p&租房子住的人其实也逃不开房产税,房租中的一部分会被房东用来缴纳出租屋的房产税,相当于租客们间接缴纳了房产税。&/p&&p&&br&&/p&&p&&b&六,消费税(Sales Tax)。&/b&&/p&&p&美国各个州的消费税不尽相同,有些州不征收消费税,威斯康星州的消费税是5.6%,加州的平均消费税是7.75%,纽约市的消费税是8.875%,芝加哥地区的消费税是10.25%。&/p&&p&在威斯康星州,购买绝大多数物品时要缴纳消费税,不过,购买食物原材料不需要缴纳消费税,比如各种蔬菜,肉类,盒装牛奶。&/p&&p&使用服务时也需要缴纳消费税,比如,请人修理下水道就要缴纳消费税。水管工如果收费$100,你要支付给他$105.6,这多出来的$5.6是你要缴纳的消费税。至于水管工到底会不会如实地把这$5.6交给州政府,取决于你支付给他的是现金还是信用卡。&/p&&p&如果你支付的是现金,且没有留下任何交易记录,他有可能会瞒报这$100收入,还会贪下你交给州政府的$5.6消费税。&/p&&p&&b&个体户偷税漏税是美国普遍存在的,全国人民都心照不宣的一件事。&/b&&/p&&p&这里再提一点,购买香烟/酒精/汽油时需要缴纳大量的额外消费税,由于额外消费税已经提前被算在价格里,所以大部分人对这些额外的消费税不敏感。&/p&&p&&br&&/p&&p&&br&&/p&&p&总结:&/p&&img src=&/v2-e4cd468daa8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9& data-rawheight=&5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9& data-original=&/v2-e4cd468daa8f_r.jpg&&&p&红色部分为必缴税,包括三项联邦税和州收入税,计$42,623,占家庭年收入的26.9%。&/p&&p&&b&这个26.9%很重要,对于阿牛来说,他每赚一美元,就要被政府拿走26.9美分,自己只能拿回家73.1美分。&/b&&/p&&p&黄色部分为刚性支出,包括房产税和医疗保险,计$11,700,占家庭年收入的7.4%。&/p&&p&蓝色部分为刚性储蓄,包括健康储蓄账户投资和个人养老金投资,计$14,000,占家庭年收入的8.8%。健康储蓄账户里的钱可以用来支付医疗费用,也可以补缴税收后取出来随便用。个人养老金里面的钱要等到59岁半以后才能取出来(硬要现在取出来也可以,但是要缴纳10%的惩罚性税金)。&b&这部分储蓄集中体现了美国和其他高福利西方国家的区别,美国是自己存自己用,高福利国家是大家缴税大家用,&/b&阿牛这样的中产阶级肯定更喜欢美国的制度&b&。&/b&&/p&&p&绿色部分为扣除以上三项后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计$89,535,占家庭年收入的56.6%。$89,535可以购买到价值$84,521的物品或者服务,因为要预留5.6%的钱($5,014)用来支付消费税。&/p&&p&&br&&/p&&p&p.s.因为阿牛给个人养老金(401K)投了$9,000,他的雇主会匹配这笔投资,给阿牛的个人养老金额外注入$9,000,这笔收入通常不计算在阿牛的家庭年收入内,也不缴纳任何税金。&/p&&p&p.p.s.评论区有人提到2016年美国的“家庭年收入中数”(median household income)是$59,039,觉得阿牛的家庭年收入有点高,不符合普通人这个概念。&/p&&p&“家庭年收入中数”是一个没有多大指导意义的数据,因为美国税务意义里的”家庭“范围太过宽广,它包括(但不限于):&/p&&ol&&li&单身母亲和她的孩子,唯一的收入是政府补贴,算一个家庭&/li&&li&刚刚毕业开始工作的男青年,一个人算一个家庭&/li&&li&阿牛这样的单职工家庭&/li&&li&夫妻都在工作的双职工家庭&/li&&li&每月领退休金的退休夫妻&/li&&/ol&&p&当例3例4例5的家庭年收入和例1例5的家庭年收入放在一起统计的时候,你得到的只能是一个没有指导意义的数据。举个例子,你想知道全国律师的平均工资,上网查到了一份官方数据,但是这份数据把数量庞大的失业在家的律师和已经退休的律师全都统计在内,这样的数据对于你来说有多大意义?&/p&&p&&br&&/p&&p&&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顾宇:普通美国人一年花多少钱在医疗上?&/a&&/b&&/p&&p&&b&&a href=&/p/& class=&internal&&顾宇的知乎回答索引&/a&&/b&&/p&
谢自己邀,不想看分析过程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2017年,我29岁,在美国生活已经十多年了。我本科和硕士的专业都是会计,这算是我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专业问题。我虽然没有选择税务做为职业发展的方向,但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连续四年帮低收入家庭申报个…
我心中五本最好的穿越小说《临高启明》《花与剑与法兰西》《奥古斯都之路》《清末英雄》《血海孤狼》&br&&br&次一等的《鹰扬拜占庭》《阴魂(娶个姐姐当老婆)》《戈地图》《异时空间谍(愚蠢的猎人)》《宰执天下》《克里姆林宫的狼人》&br&&br&再次一等《东方好莱坞》《窃明》《重生传说(周行文)》《新宋》《汉魏文魁》&br&以上均为佳作,请放心食用,有时间我会对这些书做个简单书评
我心中五本最好的穿越小说《临高启明》《花与剑与法兰西》《奥古斯都之路》《清末英雄》《血海孤狼》 次一等的《鹰扬拜占庭》《阴魂(娶个姐姐当老婆)》《戈地图》《异时空间谍(愚蠢的猎人)》《宰执天下》《克里姆林宫的狼人》 再次一等《东方好莱坞》《窃明…
&p&印度人民党最大的弱点其实很简单,就是椅子(seats of parliament)不够。“有多少椅子能干多大的事”这是一个民主政治国家的通例,这个最大民主国家也不例外,如果不认识到什么是民主国家,那么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弱点”。&/p&&p&本回答还是很烧脑的,没有基本政治概念、逻辑思维一般的小伙伴。真心劝你打住别看了,我只能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p&&p&&br&&/p&&p&(1)———— 民主政治中立法权力来源&/p&&p&在民主政治中,一个政府能使用的权力,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b&立法权力(legislative power)&/b&,重要的法案在议会中投票,议会通过并实施该法案,以此行使权力;第二部分是&b&行政权力或者说是非立法权力(nonlegislative
power)&/b&,领导人往往通过行政机构直接行使权力。对于重要的改革来说,可以说是一定需要第一种立法权力来通过重要法案,莫迪组建政府以来最重要的两个改革分别是破产法统一改革和税收统一改革,都是立法权力推动的政策;而废钞令则属于第二种行政权力推动的政策。&/p&&p&一个政党如果当选了,并且组建了政府,那么就可以行使第二种行政权力,但是却不一定能实施第一种立法权力。因为法案需要在上下议院通过,那么只有执政党同时能让上下议院都支持自己的法案才可能成功,所以立法权力的关键在于上下议院的权力分配,&b&也就是说在上议院和下议院都有足够多的议席(seat)才能够成功推行法案&/b&,有多少椅子干多大的事。&/p&&p&举例:美国总统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有上议院和下议院同时两个议院,理论上如果本党全员支持特朗普的政策,特朗普可以推行任何只需要半数通过的政策。&/p&&p&如果一个政党在议院的席位占比超过一半,一个政党超过了其他所有人,他就可以让所有党员投本党法案,在绝对意义上可以通过任何立法,那么就是所谓的&b&“绝对多数”&/b&(absolute majority,有些国家可能要更高)。如果一个政党在议院的席位是最多的,但是不足一半,这时候想要组建执政政府必须要其他政党支持,这时候就是&b&“相对多数”&/b&(relative majority)。&/p&&p&所以民主政体常常发生一个比较糟糕的事情就是“朝小野大”,执政党在议会占少数,在野党反而是议会第一大党,那么实际上如果在野党执意反对,执政党所有的立法法案可能都不会通过。&/p&&p&举例: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民主党作为少数党往往不能推动法案。&/p&&p&但是这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b&“悬浮议会”(hung parliament)&/b&,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在野第一大党都不是议会多数党,那么执政党想要执政必须组建政治联盟形成“联合政府”,这种情况下事态会非常复杂。执政党想要推动一个政策需要政治联盟内部其他政党的支持,而在野大党要想反对也要盟友支持自己的反对态度。这个时候小党的影响力会大大的放大,往往可以左右执政政府是否垮台,或者是左右执政政府能不能推动法案,或者小党就足以在议会击毙法案。&/p&&p&举例1:最近英国选举中,英国保守党虽然是第一大党,但是下议院不过半,于是形成了“悬浮议会”。这时候第一大党保守党可以尝试组建政府,第二大党工党也可以尝试。最后工党放弃组建执政政府,保守党和小党组建联合政府,这时候小党可以影响大局。&/p&&p&举例2:在1996年、1998年、1999年三次总选举中印度人民党都是第一大党,但是三次都只有30%的席位,也就是三次都是“悬浮议会”。前两次印度人民党试图组阁,但是失去小党支持迅速垮台,也就是小党可以使得执政政府直接垮台。&/p&&p&举例3:在年,印度国大党是第一大党,由于不过半数形成了“悬浮议会”,依靠自己组建的政治联盟UPA(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来组建执政政府。在2012年以后国大党和执政政府的小党关系恶化,几乎所有改革都陷入停滞,是当时印度经济一落千丈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小党可以左右执政政府的政策推行。&/p&&p&所以理论上,民主政体中总统制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发生政府独裁等问题(总统制国家只有美国成功存活下来了),但是实际运行中并没有那么简单。总统制国家也要受限于“椅子多少决定能干多大事”的基本规律,所以总统制国家总统虽然强势,但也仅仅是在自己是多数政府的情况下。&/p&&p&因为“椅子多少决定能干多大事”这个事情,所以民主国家如果想要集中权力,是不可能违背这个规律的,他们是怎么做的?&/p&&p&举例1:法国本身是半总统制度,先选举总统,再次进行国会选举。如果总统本党是国会第一大党,那么总统本人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两种权力;如果总统本党不是第一大党,那么总统一般会挑选一个多数党的领袖当总理,这时候拥有议会多数的这位总理才是实际领导人,总理本人还是同时有行政权和立法权两种权力。所以不论如何法国最高领袖总是有着两种权力,甚至关键时刻总统可以随意解散议会,在以前总统任期甚至是7年,堪称“帝王总统”(这种半总统制对本人能力要求太高,称职的法国总统本人必然要是一个“伟大父亲”)。2017年法国选举中,马克龙担任总统,同时建立的新政党是议会的绝对多数党,堪称山崩式胜利。&/p&&p&举例2:加拿大本身是议会制,下议院多数党组建执政政府。加拿大民主政治有两个根本性的优势,第一个是由于效仿英国体制,实际上上议院基本不会驳回下议院的提案,也就是说总理只需要应付一个议院就行了。第二个优势是虽然下议院多数党就可以组建政府,但是实际运行中“相对多数”的政府往往会迅速垮台,也就是说如果选出来的是一个“相对多数”,这个没有下议院统治权的政府必然会垮台,执政政府最终必然是“绝对多数”政府。所以结果是不论如何,最后执政政府都会同时有立法权和行政权。&/p&&p&这两种成功集中权力的民主体制成功集中权力,并不是违背了“椅子多少决定能干多大的”的规律,而是用了更好的制度设计。“有足够多椅子”才能当政府,而不是普遍的“有相对多椅子”,这样一来执政政府总是有权力推动立法。&/p&&p&到了这里,已经基本讲清楚了民主政治下“椅子多少决定能干多大事”这个基本规律,但是实际运行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往往民主国家同时有两个议院,所以事情复杂的多了。如果是英国、加拿大这种实际只有一院运行的国家,事情会简单的多。可以说在立法问题上,英国和加拿大的体制有先天性的优势。&/p&&p&普通的民主国家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总统本人的政党仅仅在一个议院有多数地位,那么法案依旧很难通过,一旦执政政府并没有全面掌握议院,那么他所有的立法政策都必须建立在和在野党协商沟通的情况下才能成功。&/p&&p&在制度设计中,比较糟糕的一种情况是,上下议院的功能高度重合,就会导致执政党非常难以施展权力,例如意大利,执政内阁频繁倒台。另一种糟糕情况是,议会中党派过多,很可能引发政治混乱,总体来说两个大党统治政坛是更加稳定的。不幸的是,印度本身上下议院就是功能高度重合的,同时今年来上下议院党派林立。&/p&&p&&br&&/p&&p&&br&&/p&&p&(2)———— 印度本身的4层权力机构,两个一体两面&/p&&p&首先谈这个问题,读者先对印度本身政治基本架构有一点了解,请阅读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天涯明月刀:真实的印度政府真的像媒体所说那样弱智么?&/a& 。其次对印度两大执政党的特性有基本了解,请阅读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天涯明月刀:印度的国大党和人民党有什么区别?&/a& 。&/p&&p&在默认你已经了解印度基本政治情况的情况下,我就跳过基础知识了,直接讲一个关键概念——印度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权力是哪里来的?&/p&&p&因为本身至少有四级权力单位——总理内阁政府、上议院或者叫做联邦院、下议院或者叫做人民院、地方邦一级内阁政府(实际上地方的邦一级还有自己的议会)。&/p&&p&先讲解总统内阁政府和下议院:&/p&&p&每5年印度进行一次总选举,实际上是下议院选举,由下议院绝对多数的党组建政府政府。假设出现了不足半数的情况,也就是“悬浮议会”,下议院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都可以尝试组建政府,由成功组建联合政府的政党执政。在1996年、1998年印度人民党作为下议院第一大党两次组建的联合政府垮台,此时是第二大党国大党组建的联合政府;在1999年、2004年、2005年都是当时的第一大党组建的政府。&/p&&p&&b&所以实际上总理内阁政府和下议院本身是一体两面&/b&,绝大多数情况总理本人同时控制内阁政府本身和下议院。&/p&&p&再讲解地方政府和上议院:&/p&&p&每5年进行一次邦选举,胜利的党组建邦内阁政府,这个内阁的领袖是邦首席部长,基本的组建政府和总选举基本上一样,当然也会有“悬浮议会”的情况。&/p&&p&上议院本身的议员诞生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总统任命,总统本人掌握了12个上议院议员任命资格(一共245个,总统是执政党的话优势很大)。第二种方式是各个地方邦的组成立法选举委员选举上议院议员,上议院议员的名额基本按照每个地方邦的人口比例来分配,在实际选举中基本上你在这个邦的议院比例决定了这个邦的上议院名额你能获得的比例。&/p&&p&举例:北方邦大概是2亿人,按照人口比例在上议院有30个选举议员的名额(2/12≈30/250,30是约数,非实际数字仅仅用于讲解),人口少的邦都固定为1个席位。在北方邦本身的议会有400个议席,印度人民党控制了320个,也就是80%,那么基本上最后的上议院印度人民党就会是30*80%=24个,也就是本地席位比例基本等于上议院比例。&/p&&p&例外:在2016年的上议院选举中,由于两个政党相互争斗,出现了所谓的“cross vote”,碰巧印度人民党一个代表反而当了上议院议员。。。当然了,这种美事大概10年一次。&/p&&p&补充1:上议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替换其中1/3,同时总统重新任命12*1/3=4名议员。印度人民党2017年在北方邦选举赢了80%的本地议会席位,那么不会立刻多24个上议院议员,而是在2018年、2020年、2022年每一年北方邦撤换10个议员的时候,每次多8个议员。&/p&&p&补充2:虽然2018年是1/3替换的上议院选举年,但是实际上2017本身也有小型的上议院选举。例如日-8月18日结束印度进行了10个上议院议员的替换选举,本次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又多了一个席位。此次小选举印度人民党历史性的与国大党并列,成为了印度上议院第一大党,也就是40年来第一个同时在上下议院同时是多数的政府(上议院相对多数,下议院绝对多数)。这个昨天刚结束的事情,竟然国内没有任何消息,可见中国对印度了解之少。(&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Indian_Rajya_Sabha_elections%2C_20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dian Rajya Sabha elections, 2017&i class=&icon-external&&&/i&&/a&)&/p&&p&由于总统任命的12个,虽然数额很客观,但是只占了极少数部分。所以基本上,上议院议员都是地方选举产生。由于上议院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比例高度重合,所以实际上&b&地方政府和下议院政府也是一体两面&/b&。&/p&&p&所以实际上,&b&印度四层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两个两层&/b&,最高的总理内阁和下议院的权力是一体两面,地方的政府和上议院的权力也是一体两面,所以印度的权力实际上是两部分组成的:&b&由普选组成的下议院和内阁政府、地方政府选举生成的上议院。&/b&&/p&&p&也就是说&b&,简化的说印度的行政权和立法权同时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b&,同时存在两个立法权力机构和两个行政权力机构,一个行政权机构归中央政府,一个行政权机构归地方政府,一个立法权机构归下议院,一个立法权机构归于上议院。&b&同时中央执政政府同时拥有一个行政权机构和一个立法权机构,地方享有一个行政权机构,同时也会自动生成一个立法权机构。&/b&&/p&&p&复杂的情况是,还要考虑到地方政府本身的立法权和行政权也是分离的,地方邦也存在议会,但是实际上基本上地方执政政府大部分都是同时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更复杂得情况是,地方邦也可能同时有两个议院。&/p&&p&&br&&/p&&p&&br&&/p&&p&(3)———— 印度政治历史、当前政治气候&/p&&p&在我之前的两个文章的科普中,基本讲了印度的政治历史,这里重新梳理一下。&/p&&p&印度在最开始是国大党一党独大,虽然权力本身分散在多处,但是实际上印度所有的政治机构都是国大党控制的。当时的10大邦都是国大党控制的,所以上议院也是国大党控制的;当时总选举国大党一般能控制65%左右的下议院席位,也就是说总理也是国大党的。所以虽然权力机构多,但是其实四层机构都是国大党控制的,也就是当时根本没有现在的问题。&/p&&p&由于国大党施政不善,70年代80年代印度人民在地方邦选举中普遍投票给了地方政党,也就是说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割是这时候发生的,于是上议院开始出现了“悬浮议会”。&/p&&p&国大党治理国家越来越糟,连全国总选举都不投国大党了,国大党的席位从原来的350跌到了150个了(下议院一共550个席位),连绝对多数都不是了,结果下议院也出现了“悬浮议会”。&/p&&p&如果民主制度如果不考虑被推翻的话,最糟糕的情况是“悬浮议会”的话,那么印度诠释了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事情——印度两个议院竟然同时出现了“悬浮议会”,竟然连续出现了30年!&/p&&p&连续三十年的两院“悬浮议会”,印度没有崩溃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毕竟印度发明了一种新的政治方式,那就是联盟执政。由于长期的“悬浮议会”存在,印度形成了以“联盟”为单位的政治运作方式,在90年代这个方式非常糟糕,10年内换了8届政府。到了1999年以后,联盟执政方式运用逐渐成熟,后来的3任联合政府都没有崩溃,成功运作了16年。其中国大党领导的联盟叫做UPA,印度人民党领导的政治联盟叫做NDA,所以现在媒体叫莫迪政府为NDA government,便是因为其本身是整个联盟都参与政府组成。&/p&&p&然而印度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请问您听说过联合执政也能出现“悬浮议会”的情况吗?&/p&&p&实际上最近30年从来没有一个执政联盟能在上议院超过半数以上,现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在上议院是第一大势力,有245个席位中的89个席位,也就是说只有大概35%的席位,竟然还只是一个“相对多数”政党。也就是说只需要下议院“绝对多数”就可以执政的印度政坛并不需要上议院”绝对多数”。&/p&&p&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印度政府执政党其实都是两个议会的“相对多数”,甚至是还可能不是下议院的“相对多数”(1996年、1998年的国大党政府都是下议院第二大党),但是只要联盟组合成的联合政府领袖同时是下议院多数党/多数联盟的领袖就可以。&/p&&p&所以说有这么几种糟糕的情况,出现在印度了。&/p&&p&1 下议院没有任何党派过半,出现悬浮议会,同时上议院也是悬浮议会。这时候下议院有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第一大党和其他政党组成联盟试图组建政府,成功在下议院占有多数,于是整个联盟是下议院的“绝对多数”。执政政府本身可能是上议院的第一大势力、也就是“相对多数”,也可能就是第二大势力,甚至是第三大势力。&/p&&p&这种情况下政府十分容易跨台,在年发生了多次政府跨台,印度人民党在这种情况下年两度垮台;在1999年以后基本不会出现联盟垮台的情况了,年间这种联盟-下议院绝对多数一直成功运行了16年。&/p&&p&2 下议院没有任何党派过半,出现悬浮议会,同时上议院也是悬浮议会。这时候下议院有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第一大党和其他政党组成联盟试图组建政府失败,没有在下议院占有多数,于是第二大党组建政府,第二大党领导的联盟是下议院的“绝对多数”。执政政府本身可能是上议院的第一大势力、也就是“相对多数”,也可能就是第二大势力,甚至是第三大势力。&/p&&p&可以说印度政治气候的乱象完全是国大党治理无能,这导致了人民信心丧失普遍寻求本地政府支持,新党派如春笋崛起,国大党本身江河日下。于是多个因素汇合起来形成了当时的混乱局面。归根结底是国大党治国无方引起的,地方上的人民都相信自己地方上的政党能解决自己问题,而不是中央政府,才导致现在的僵局。&/p&&p&&b&而印度人民党,或者说所有的印度党的问题都在于虽然能控制得了下议院,但是怎么能控制上议院呢?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怎么能获得全面的立法权才是印度所有执政党面临的最大问题。&/b&&/p&&p&&br&&/p&&p&&br&&/p&&p&(4)———— 2014年选举以来印度人民党的现状&/p&&p&印度本身民主制度堪称所有成功运行的民主制度里面最混乱的之一,虽然能比意大利、日本这种长期缺乏最高政府的情况要强一点,但是实际上也算是比较糟糕的。这种情况下,印度能搞出来现在的经济增长、经济成就,可以说是值得刮目相看。&/p&&p&就算这么糟糕的政治情况,加上落后的医疗、教育、法律情况下,印度的经济增长还是比一党专政的越南高出1%,可想而知本身印度的经济能量真的是深不可测。&/p&&p&到了2014年,晴天霹雳,印度人民党大获全胜,成为30多年第一个在下议院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共有282个席位,占比52%。整个执政联盟NDA共有339个席位,也就是62%,这一历史性的成就意味着,内部高度团结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实际上可以让任何一个莫迪的法案在下议院得到通过。&/p&&p&政党联盟破裂无力推进改革、电信腐败案严重、经济低迷打击了国大党的威信。最后两年治理国家像翔一样的国大党彻底垮了,仅仅获得了获得了44个席位,也就是仅仅有下议院的8%。曾经缔造了印度、彪炳史册的国大党彻底成了一坨翔。&/p&&p&虽然印度人民党在下议院已经可以说是无敌了,但在上议院依旧处于绝对劣势。在2014年印度人民党只有50个不到的上议院的席位,加上联盟也仅仅60个,也就是占上议院还不到30%。当时JD的领袖、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和莫迪翻脸,拥有10个席位的政党JD直接走人,更是让印度人民党蛋疼不已。国大党虽然已经是翔了,但是上议院是两年才选举1/3议员的。所以这让国大党这坨翔还有喘息的时间,虽然印度人民党势力大,但是依旧要很长时间才能努力统治上议院。&/p&&p&在2015年,印度发生了政治地震,印度人民党虽然不可一世,但是在德里和比哈尔邦都选举惨败。德里是首都,结果印度人民党惨遭地方政党血洗;比哈尔邦就是之前翻脸退出NDA的库马尔所统治的邦,库马尔击败了印度人民党的势力,虽然印度人民党赢了930万个选票,库马尔领导的JD只获得了641万,但是两者分别获得了53和71个席位,也就是印度人民党失败了。当年在第三大邦比哈尔邦和首都德里的失败,非常大的动摇了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威信,人们普遍认为地方分割化会继续进行,没人觉得莫迪能拿下上议院了。&/p&&p&但是到了2017年,莫迪本人看来是时来运转了,简直是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胜利。&/p&&p&在3月份,印度的5邦选举中,印度人民党大获全胜,一下拿下了2亿人口的超级大邦北方邦,取得了30年未有的胜利。这可以让印度人民党在未来6年内,在每一次上议院选举中都让印度人民党拿到7个席位。&/p&&p&7月22日,印度总统选举中,印度人民党的候选人成功上位,由于总统实际上控制了12个上议院议员名额,每2年换届选举可以提名4名上议院议员。虽然提名议员应该是各行业专业人才,但是总统可以无耻的全都任命印度人民党的党员。这样的话,印度人民党一共可以在未来3年多获得5个上议院名额。同时印度总统拥有强行通过任何法案的“最终决议”,也可以在关键时刻解散邦政府宣布进入“总统治理”,或者在最危急的时刻宣布“紧急状态”使莫迪进入全面独裁状态。&/p&&p&8月18日,也就是昨天,上议院的小型选举结束,印度人民党再次获得1个席位,国大党失去2个席位,上议院两大党均拥有为57个席位。印度人民党成为接近40年以来第一个同时拥有上下议院多数的政党,虽然是下议院的“绝对多数”+下议院的“相对多数”。&/p&&p&8月19日也就是今天当天,曾经脱离NDA的、第三大邦比哈尔邦的执政党领袖和首席部长、在2015年击败印度人民党的库马尔正式重新加入了印度人民党旗下的政治联盟NDA,这个7月27日就传出来的消息终于落下实锤了。印度人民党完全一扫两年前的失败,又将一亿零三百万人口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下。这使得NDA的上议院席位又增加了10个,可以说如虎添翼。&/p&&p&至此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拥有89个席位,成为了上议院最强大的势力。尽管如此,莫迪本人依旧不能在上议院为所欲为,国大党领导的UPA依旧拥有63个席位,其余接近90个席位掌握在各种地方政党身上,很多政党虽然已经被印度人民党彻底撸下来了(例如北方邦的所有地方性政党都完蛋了),但是依旧得到5年以后才能彻底滚蛋。&/p&&p&&br&&/p&&p&&br&&/p&&p&(5)———— 印度人民党何时能获得上议院多数?&/p&&p&要想问印度人民党什么时候能成为上议院绝对多数的领袖,就一定要知道印度人民党本次崛起始于什么时候,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印度人民党的权力基础到底是什么。&/p&&p&&b&很多人可能以为是2014年大选中莫迪的崛起,这是很普遍的观点,但是是错的,答案是2012年。&/b&&/p&&p&2012年是彻底改变印度命运的时刻:在次贷危机后印度政府通过大量投资试图稳定经济增长,短暂高潮后2011开始陷入低潮,2012年就陷入到了全面的经济不景气中,经济增长是新世纪新低,通胀高企,汇率狂跌。同时当年发生了6亿人的大停电事件,当年电力缺口达到了最大的8%以上。而那时候英联邦腐败案、电信腐败案极大的重创了执政政府和辛格本人的威信,辛格竟然自始至终不愿意追究电信部长的责任,因为电信部长本身是印度第二强邦泰米尔纳德邦的政治领袖,试图追究执政联盟内部的地方性盟友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辛格不愿意失去他的支持,于是辛格和国大党一时间臭名昭著。&/p&&p&当时国大党控制的UPA发生了普遍的内讧,小党不愿意支持辛格进行经济改革,经济改革全面停滞,这使得经济更不可能好转了。&/p&&p&&b&既然世道混乱,那么就只能期盼英雄改变一切,远看天边,印度人民党就出现在眼前,这股让失势已久的印度人民党再次崛起的强运始于此&/b&。在2012年以前,曾经辉煌无限的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仅仅统治了29个邦的5个(考虑伪邦的情况下)。到了2012年,印度人民党获得了新的一个邦;2013年,又获得了新的一个;2014年不仅印度人民党全国大获全胜,在地方上竟然一口气获得了5个邦的统治权(同时有邦退出了NDA统治),自此印度人民党一下子统治了11个邦,成了印度地方上最大的全国性政党。&/p&&p&印度人民党的惊人崛起还没有结束,虽然经历了2015年的惨败。2016年印度人民党又获得了3个邦的控制权,2017年重新获得了3个邦的控制权,再加上比哈尔邦首席部长重新回到NDA,也就是说此时日起,印度人民党一共控制了全国的29个邦的18个邦,12.1亿中的8亿以上的人民(2011年统计,现在估计人口为13.4亿),一线大邦除了两个以外全部在印度人民党统治了。&/p&&p&&b&印度人民党统治了印度人62%以上的邦,以及68%的人口,自尼赫鲁时代以来前所未有这种总统、总理、下议院、地方邦的权力高度集中,被称为“saffron wave”——藏红花浪潮。&/b&印度人民党的旗帜是藏红花,这就是印度人民党的浪潮,&b&实际上并非是莫迪塑造了印度人民党,而是强大的印度人民党选择了莫迪,莫迪如果想要成功,必须要印度人民党在整个印度政坛取得全面成功&/b&。&/p&&p&在印度一个重量级法案要想通过并且实施,需要下议院和上议院半数通过,并且得到半数邦以上的同意。当今的印度,莫迪的法案可以在地方和下议院畅通无阻,独独无法在上议院横冲直撞,便是因为上议院反对党的完全不合作态度。&/p&&p&实际上,一旦上议院反对党转向合作,任何改革都可以在莫迪意志之下推行。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印度说:“地方邦怎么会任由中央政府统一财政,他们又不傻”,问题是实际上印度有足足18个邦在莫迪的控制之下,地方不可能对莫迪的改革造成什么阻碍。&/p&&p&另外有人有误区是,罢工之类的对印度打击很大,会放弃改革,这是不得不说是误区。像本次税收改革,所有民间抗议都不会影响到莫迪的计划。什么一亿工人罢工、农民抗议、地主老财抗议,这种纯粹读历史书读傻的言论,在中国广泛流传,&b&实际上莫迪唯一害怕的是来自上议院的狙击(实际上无论民众怎么反对,下议院都会通过莫迪的任何法案)&/b&。迫使莫迪放弃土地征收法改革和劳工法改革的不是什么抗议,&b&而是在上议院国大党的绝对不合作&/b&,即使莫迪三次改变了自己的方案,国大党也不会放开通行的道路。而莫迪最重要的高难度改革是破产法和消费与商品税收法案,前者统一全国七部各不相同破产法,后者统一各邦税收体系,都是要走议会,最终莫迪在政治筹码交换的情况下,才让国大党退步。&/p&&p&而对于土地改革法案和劳工市场改革法案,这个影响数亿人的法案,无论如何国大党都不会让开道路,莫迪必然要通过夺取上议院“绝对多数”地位才能顺利推进法案。&/p&&p&按照现在普遍的计算,不考虑预测未来地方选举印度人民党的得失(也不可能预测,有可能印度人民党失去几个邦,就彻底没戏了,反之获得了一个卡纳塔克邦就稳了),结果如下:&/p&&p&2018年上议院选举,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大概会从89个进一步增加到100个以上。&/p&&p&2020年上议院选举,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大概会从100个以上进一步增长到了115个以上。&/p&&p&考虑到总统提名的5名上议院议员完全可以无耻到全是印度人民党党员,到了2020年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几乎可以继续增长35-45个名额,也就是可以达到124-134个左右,超过了245的一半123,成为了“绝对多数&,此时印度人民党才可以说可以高枕无忧的推进彻底变革。&/p&&p&实际局势实际上对印度人民党更加有利,地区性政党中的AIADMK,BJD,TRS, YSRCP,INLD虽然不是印度人民党下的联盟NDA的一员,但是实际中,作为支持政府的一派(back-government),他们总是选择支持印度人民党的政策。这几个政党共有26个上议院名额。&/p&&p&如果到2018年的上议院选举以后,那么印度人民党会成为上议院单一大党,上议院的潜在支持者大概拥有130票以上的支持,也就是说印度政府只有2018年以后才有能力进行根本性变革,对于仅仅剩下半年多任期的莫迪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搞大规模改革,所以必然会拖到2019年以后,甚至选择2020年取得全面权力以后再做出史无前例的改革措施。&/p&&p&问题在于莫迪所承诺的是2022年实现新印度的愿景,留给莫迪的时间不多了,要想在5年实现所谓的“新印度”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莫迪相信一旦他获取全面权力,就可以全力推行各种关键改革,这必然使得印度成为经济大国。然而,这里存在两个重要问题。&/p&&p&首先留给莫迪的改革时间太过短促,可能仅仅是年,2019年莫迪需要处理重组政府等事情,这样子仅仅有2年时间改革。其次,这种改革的效果显现要非常长的时间,到了2022年很可能莫迪现在做的GST税收改革才刚刚显现出效果,他所做的全面改革,起码要到他的第三个任期才可能出现积极效果(年)。如果莫迪先生能三度担任印度总理的话,那么他执政的绝对时间,可以堪比尼赫鲁和英迪拉甘地两位印度的伟大领袖。&/p&&p&无论如何,2022年不会出现莫迪所说的新印度,即使2022年的印度的面貌会大面积革新(按照现在的进度,到了19年大概可以普及厕所和村庄电力了),但是不足以支撑他所说的理想。&/p&&p&莫迪作为一个以发展为纲领上位的领袖,民众会不会再次之前对他失去耐心?&b&这是一个噩梦性的结果&/b&。&/p&&p&虽然他2019年获得连任是100%的,但是他要想做出突破性改革,必须要有上议院的全面权力,也就是地方上的权力根基扩充。民众对莫迪失去耐心,虽然不会让莫迪失去大选,但是如果民众一旦在地方驱逐印度人民党邦政府,那么莫迪将会失去获得上议院“绝对多数”的那么唯一的一瞬机会。&/p&&p&即使这个机会仅仅是两年都足以莫迪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再失去多数地位也就没有关系了。但是一旦在此之前,民众驱逐莫迪政府——年这个时间段,足以使得莫迪丧失“绝对多数”的机会。虽然莫迪依旧可以和那5个小党合作,尝试用加减法死扣那一两个名额尝试达到半数,不过莫迪的梦想很可能就这么成为泡沫。&/p&&p&还有印度人民党控制下的NDA本身实力强大,占有半数以上(123以上)或者至少接近半数(110以上),莫迪许诺的“新印度”才可能梦想成真。&/p&&p&现在莫迪已经占了先机,印度总统的胜利使得莫迪切切实实可以获得12个上议院议员的名额,自命不凡的库马尔的突然回归让印度人民党突然多了10个上议院名额,甚至现在在联合外部小党盟友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上议院取得半数,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从三年前印度人民党仅控制60个不到的上议院名额,到今天为止的89个名额,印度人民党在上议院影响力几乎翻了一半,一切看起来都更加有可能了。&/p&&p&&br&&/p&&p&&br&&/p&&p&(6)———— 小贴士&/p&&p&本来还想写几个有意思的东西,但是想想太麻烦了。。。18号19号突然蹦出来两个重量级改变实力对比和现状的事件,弄得大半都得重写了。&/p&&p&仔细想想,最近印人党的胜利可以让时间轴为半年以前的、对印度人民党的所有预测都当废纸,心情顿时好了很多。。&/p&&p&以下几个小问题,如果评论区有人想知道为什么我就写吧&/p&&p&1—— JD的库马尔在2014年为什么退出印度人民党领导的NDA?当然如果你看了我之前的答案,应该知道库马尔也是一代奇人。&/p&&p&2—— 莫迪当时是怎么脱颖而出的?&/p&&p&3—— 印度人民党为什么要大力扩充党员&/p&&p&在2014年印度人民党执政后,他的全国发言人夏斯特里说:根据统计,印度国会选举需要9000万选票才能胜选,因此如果能达到1亿党员,将党员转化为选票,就能够巩固执政地位。这才是印度人民党在2014年11月以后大力扩充党员运动(expansion of the base)的根本原因。&/p&&p&在近几十年来历次印度总选举中,其中议会第一大党获得的选票比例在25-35%左右,最低的执政执政条件是25%。而印度选举中大概有60%投票率,所以在历史上来看最低只需要9000万张选票就可以组建政府。&/p&&p&在2014年总选中,投票人数共有54000万人左右,印度人民党得票17100万,得票率约为31%,获得下议院席位中的52%;而国大党得票10700万,得票率为19%,获得下议院席位8%。而2014年印度人民党按照党员数量计算为印度第一大党,共有3500万党员,国大党则仅为2000万党员。所以印度人民党有理由相信将党员扩张到1亿人,可以大幅度巩固印度人民党的政权稳定。&/p&&p&实际上在2014年很多投票给印度人民党的选民,可能单单是因为莫迪的存在,本身并不是印度人民党的成员。在扩员运动中大幅度吸收这些新成员,可以保证增加自己选民基础。即使他们不是组织紧密的党派一员,但是只要新党员中客观数量的选民在总选举中投票给印度人民党,就很可能不断夺取政权,从而打造长期政权,从而实现一党执政的梦想。&/p&&p&在2015年印度人民党已经将党员扩充到1.1亿以上,增长了两倍,但是印度人民党依旧不能放心,因为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在传统上印度人民党被认为是一个极端印度教主义政党,要建印度教徒独大国家,这一身份认知严重限制了印度人民党发展,大量的穆斯林、基督徒、锡克教徒等等都不会支持。由于印度教本身对落后种姓的歧视,很多在印度教体系下利益受损的落后种姓也不愿意支持印度人民党,这导致长期以来印度人民党的形象不佳。&/p&&p&所以长期以来印度人民党被认为是北方地区的一个高种姓精英支持的政党,而印度人民党的支持者很多是印度本土的中上等种姓、海外商业精英、小企业主。为了弥补自身的选民基础缺陷,印度人民党大力提拔低种姓进入高层,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莫迪,同时采取了贴近低种姓人民实际生活的关怀政策,这使得印度人民党在整个北部印度和西部印度站稳了脚跟。&/p&&img src=&/v2-d6dda7ffe1_b.png& data-rawwidth=&351&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1&&&p&印度各邦(包括伪邦)执政党分布:黄色为印度人民党控制的邦,浅黄为印度人民党盟友控制的邦,蓝色为国大党,红色为各个地方政党。&/p&&p&&br&&/p&&img src=&/v2-e4bc2a44acb2d9763a9e_b.pn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印度地理分布图,印度人民党主要统治的地区是西部、北部(中部)和东北部,对南部和东部影响力非常小。&/p&&p&由于印度人民党极少控制南部和东部各邦,所以印度人民党在2015年完成扩员运动后便将主要目标放在东部和西部上。相比之下,虽然国大党已经衰落,但是由于长期的纵横印度政坛,本身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这是新兴的印度人民党所做不到的;同时由于有南北矛盾问题,南方各邦对印度人民党印象很差,根本不屑于支持北方出身的印度人民党;而南部和东部两个共产党的势力也很强大,他们总是反对莫迪所推动的游击经济改革,也是深受痛恨已久的眼中钉。这种情况下印度人民党两个扩张计划就出炉了。&/p&&p&第一个为东部扩张计划:在2017年莫迪下达指示,要在东部进行扩张,主要目标放在不受印度人民党控制的西孟加拉邦和奥里萨邦,尤其是西孟加拉邦为重中之重。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尔各答曾为英属印度总府,是传统上印度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中心,但是经过共产党、本土党派、官僚主义治理已经彻底歇菜了,即使如此人口多大一亿的西孟加拉邦有极大的政治意义。现在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为地方党派出身的班纳吉,是印度第一大莫迪反对派,同时作为印度国内广泛的左翼阵线的一员。彻底歼灭西孟加拉邦的地方势力,有利于大大集中中央权威,推进右翼经济改革计划。&/p&&p&在最近几年印度人民党已经逐渐在东部扩张了影响力,在西孟加拉邦南部逐渐崛起,但是依旧不足以获得地方选举多数,这一次扩张就是要在2019年时打击西孟加拉邦的本土政党,并且最好在之后的地方选举中撸下来,实现地方控制和中央集权的两个目标。&/p&&p&第二个为更加雄心勃勃的南部扩张计划:印度人民党主席Amit Shah力主推进南部5邦的扩张计划“南方使命”(“South Mission”),在这一计划中印度人民党将要在南方五邦进行党员扩张,并且要努力保证在最近南方的卡纳塔克邦选举中获胜。一旦控制了班加罗尔所在的人口多达6000万的卡纳塔克邦,不仅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足以确保2020年印度人民党成为上议院绝对多数党,这个新兴的印度经济中心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改革意义。&/p&&p&现在在南方各邦中,印度人民党仅仅在卡纳塔克邦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他各邦影响力都约等于0,想要在这片真空中崛起恐怕需要漫长的时间。&/p&
印度人民党最大的弱点其实很简单,就是椅子(seats of parliament)不够。“有多少椅子能干多大的事”这是一个民主政治国家的通例,这个最大民主国家也不例外,如果不认识到什么是民主国家,那么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弱点”。本回答还是很烧脑的,没有…
我翻遍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觉得没有一个能答到点子上,所有的答案全是关于能量守恒与运动,如果你关于减脂你所知道的就只有这么点信息的话,那你能减下来就真见鬼了。关于本篇文章,我希望能带大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减脂,也希望我们工作室的技术能帮助到大家,好,废话不多,马上上干货&br&&br&当你在知乎提出这个问题,或者抛给现在绝大部分的私人教练时,得到的回答就是:少吃(普通知乎er给出的回答)或者是你的摄入热量要小于输出热量(一些网红教练。)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了两个字上“热量”!这些话本身并没有错,对于绝大数巨型减肥者(体重上百)初期,就算只是单纯的限制热量,提高运动,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注意!我说的是初期,也就是说到了后期效果会变差,而且对于那些体重正常,体脂偏高的人(skinny fat)继续限制热量来减重本身就不太合理。也就是说对于营养这一块,如果你懂的只有能量守恒的话,那么减脂这场战役,你基本就会输。你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脂肪代谢其他的东西,关于脂肪代谢的信息,你知道的越多,你打赢这场战的几率就越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br&&br&要了解脂肪,我必须从他的代谢过程开始说起&br&&br&脂肪在身体里的储存形式是甘油三酯分子,然后无数的甘油三酯分子集结在一起,形成了小油滴,小油滴混合着些许水分储存在脂肪细胞里面,如果你要减脂,你就必须要分解储存在脂肪细胞里的甘油三脂,没有分解,就没有减脂。好的假如你的身体接受了某种信号开始分解甘油三酯了,一分子甘油三酯会被分解成一分子甘油加上三分子脂肪酸,然后分解后的甘油和脂肪酸会在细胞间隙间做微循环,此时如果有这些分子边的毛细血管有足量的血液流过,这些分子就会被血液带走,否则就会被重新储存回脂肪细胞(很不幸。。。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之后会教你怎么防止这个重新储存),甘油会被送往肝脏转化成葡萄糖,不过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需要关注脂肪酸的去向,脂肪酸会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被送完全身的各个细胞进行氧化,首当其冲的细胞就是肌细胞,脂肪酸被送到肌细胞后会被送往线粒体,最终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br&&br&&br&好的上述的就是脂肪的代谢过程(注意真实的过程远比我上述的复杂),有点乱,我帮你们打理下。&br&&br&首先是“分解”:脂肪必须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有被氧化的可能,否则什么限制热量都是扯淡(当然限制热量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加速脂肪的分解,之后会讲为什么)。&br&&br&&br&第二是“转运”:就像上文所说,脂肪如果被分解后如果没有及时被血液送走(这就是为什么臀腿脂肪难减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地方血流量比较少,内脏脂肪之所以好减就是因为内脏上血流量比较多),那么它会重新送回脂肪细胞,那么分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转运也至关重要。&br&&br&&br&最后是“氧化”:OK,脂肪被分解,被及时送走,如果没有细胞及时接收血液里的脂肪酸并送至线粒体来完成最后的补刀:氧化,那么分解与转运也在做无用功&br&&br&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加快减脂,那么你就要加速上面的三个过程:分解,转运,氧化。&br&&br&我们为减脂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该围绕着这三点进行,加速上面的三个过程。&br&&br&首先我们来聊聊怎么加快脂肪的分解,脂肪的分解受一种酶的控制,这种酶叫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英文缩写为HSL(后文会经常提到,请大家记住这名字),这种酶的活性越高,脂肪的分解越快,反正则越慢,所以我们要加快脂肪分解,无非就是要增加这种酶的活性,那我们该如何提高它?这里就要提到两种激素: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物质),这种酶的活性接受这两种激素的调控。首先讲讲胰岛素和它的关系,胰岛素升高,这酶的活性就直线降低,胰岛素低,它就开始活跃。&br&&br&而肾上腺素和它关系则与胰岛素相反,肾上腺素高,它活性也高,反之则低。&br&&br&所以如果我们要提高这酶的活性。我们就要低胰岛素,高肾上腺素,那如果高胰岛素遇到高肾上腺素会怎么样呢?结果是胰岛素会赢,高肾上腺素会被忽视,这酶接受胰岛素的指控。不过一般情况下,胰岛素高,肾上腺素就低,胰岛素低,肾上腺素就高,不过也有例外,比如你在运动(运动提高肾上腺素)的时候喝了高糖饮料(高血糖引起胰腺分泌)。&br&&br&&br&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尽量降低胰岛素的水平,这主要通过饮食也就是营养来调控。我会在后面的章节细讲。&br&&br&&br&那么关于另一种激素:肾上腺素呢?我们都知道你需要提高你的肾上腺素,但是肾上腺素这种激素一般在人体处 于紧张,害怕,兴奋的情况下才会大量释放,人为制造这种环境的可能性不大,但我们有能做的事,那就是进行相当强度的运动,注意我的用词:相当强度!!也就是运动需要有一定的强度,不是你上个跑步机,椭圆仪慢走个一小时,或是拿个粉红色的哑铃做几个臂弯举就能提高肾上腺素的,运动的篇章我会在后面讲,这章主要讲营养,所以不先多说了&br&&br&好了,上面基本就是我们为加快脂肪分解所能做的事&br&&br&好的脂肪被分解了,现在它等着被转运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转运”&br&&br&转运这个过程指代血液将脂肪分解后的甘油和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附近带走,并送到细胞氧化的中间过程,这个转运过程可以分两部分,&br&&br&第一部分为脂肪组织到肌肉组织的转运&br&第二部分为肌肉细胞外到肌肉细胞内的线粒体的转运过程&br&&br&完成第一部分的主要角色是你的血液,你的血液的流动速度越快,脂肪被送走到达肌肉细胞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加快你的血流量,这同样是通过运动来实现,但是这个运动必须能极大的加速你的血流量,否则没有意义,那什么指标说明你的血流量上升了呢?无疑是你的心率,心脏的功能就是泵血,如果心脏在拼命的跳动,那就说明你的泵血速度在加快,也就意味着你的血流量在加速,还有就是你的运动必须要全身参与,否则你只是局部身体的血流量上升,不利于减脂。至于怎么运动,后面的运动章节会详细描述&br&&br&完成第二部分把脂肪酸从肌肉细胞外面转运至肌细胞里面的线粒体你需要一种名叫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之后我们简称他为CPT(不是康比特!!))的东东来完成,这名字巨长的酶的日常工作就是把脂肪酸送到你的线粒体(补充肉碱加速减脂的理论来自于此,认为补充肉碱能加快脂肪的转运从而加快减脂,实际有待考证!),这种酶的活性越高,转运越快。这种酶的活性受你细胞的有氧能力的影响,你细胞有氧能力越强,酶的活性越高,所以要加快第二部的转运,我们要想办法提升你细胞的有氧能力。毫无疑问也是通过训练。不过请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提高你的有氧能力就是去做慢跑这些有氧运动,这些只能叫有氧运动,而非有氧训练。至于怎么提高你的有氧能力后面的章节也会提到,这里只是开个头,不细讲。&br&&br&好了,上面就是你能为加快脂肪转运所做的事&br&1:通过训练提高血流量&br&2:通过训练提高细胞的氧化能力&br&&br&好了脂肪酸已经被转运至你的线粒体了,可以开始氧化了,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加速线粒体的氧化呢?&br&&br&可以有。&br&第一个:我们增加单个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br&第二个:我们增加单个线粒体的氧化能力&br&&br&当我们增加肌细胞内的线粒体的数量和这些线粒体的氧化能力后,脂肪酸的氧化就变快了,同样我们如何做到这点呢?&br&&br&学术上线粒体的数量和线粒体的氧化能力基本就代表了你这个人的有氧能力,所以我们要做的也就是提高你的有氧能力,方法同上,也是通过训练,训练会在后面的章节继续讲&br&&br&好了让我们总结下为加快减脂我们能做的所有事&br&加快“分解”(提高HSL酶的活性)&br&1:降低胰岛素水平(营养)&br&2:增加肾上腺素水平(训练)&br&3:降低血液中甘油三脂的含量(营养)&br&&br&&br&加快“转运”(提高血流量和CPT酶的活性(受细胞氧化能力控制))&br&4:通过相当强度的全身性的运动加快心率和全身的血流量(训练)&br&5:
提高某些形式的运动来提高你细胞的有氧能力(训练)&br&&br&&br&加快“氧化”(提高你线粒体的数量和氧化能力)&br&6:通过某些形式的运动来提高你的线粒体的数量和氧化能力(训练)&br&&br&好的大家看下上面我们所能做的6件事有两件是关于营养的(如何吃) 四件是关于训练的(如何练)的 接下来的篇章就是教授大家如何正确的吃和练&br&&br&营养。&br&我想先讲讲营养的章节,大家都知道三分练,七分吃,知道吃的重要性,这句口含从健身运动流行起来到现在已经喊了十几年了,但是正真能做到会吃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知道的吃无非就是:减脂的时候你吃进去的热量要小于消耗的热量,增肌的时候你吃进去的热量要大于消耗的热量。。。。这些话某种程度上没有错,不过太过于表面,如同我开头所讲,如果你知道的只有这些东西,那么减脂这战役,你必输无疑。&br&&br&接下来我会详细讲关于减脂,我们该怎么正确的吃&br&&br&上文的已经说到,我们需要来降低胰岛素的浓度来提高HSL酶的活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到降低胰岛素呢?&br&&br&如果我们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我们日常的胰岛素水平,那么我们就能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加速分解脂肪这一过程。那让我们看看我们能做什么&br&&br&要调控胰岛素,我们必须要知道胰岛素的尿性。&br&胰岛素由胰脏内胰岛B细胞分泌,它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控制,胰脏感受到血糖浓度上升,那它就会释放胰岛素,将血糖送至肝脏和肌细胞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如果胰脏感受到血糖浓度低,那么胰岛A细胞就会释放胰高血糖素将肝脏的糖原释放回血液维持血糖浓度,此时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降低,也就是说如果要限制胰岛素浓度,我们要限制我们的血糖水平,限制在一个我们的大脑接受(不引发低血糖,一般不会引发),尽可能低的水平那么胰岛素的水平就会低,那么你的脂肪分解就会被最大化。&br&&br&那么我们怎么限制我们的血糖浓度呢?&br&&br&血糖,也就是血液中糖的浓度,这里的糖指的是葡萄糖,非果糖和半乳糖,葡萄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血糖的浓度上升的就和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关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你血液中的速度越快,那么你血糖就上升的越快,那么你胰岛素分泌的就快,那么HSL酶的活性就被抑制,所以我们要限制你碳水化合物进入你血液的速度,那么我们该如何限制呢?&br&&br&碳水化合物进入你血液的速度就和你所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GI值(升血糖指数)有关,你食物的GI值越高,碳水化合物进入你血液的速度就越快,血糖上升的就越快,胰岛素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我们要控制胰岛素,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把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全部换成低GI的,那什么食物中的碳水是低GI的呢?答案就是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原因可能是碳水化合物突破纤维素的束缚需要时间),另外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还能带来其他的好处,首先他们的热量都很低,吃同样热量的蔬菜水果,你能吃更多的量,这样可以增加饱腹感。再者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必须先被送完肝脏转化成葡萄糖重新释放回血液才能引起血糖上升,这一转化过程又延迟了血糖上升的速度。所以要想脂肪减得好,蔬菜水果不能少!! &br&&br&OK,假设现在有两个人他们每天都吃了1500卡的热量,每个人都吃了800卡的碳水化合物。但是一个人的碳水化合物来自蔬菜水果,一个人来自巧克力糖果这些高GI的食物,这时候他们每人每天都消耗了2000卡,一周后他们的减去的体重一样,你猜他们减去的体重里面,谁的脂肪成分比较多?&br&答案毫无疑问,吃蔬菜的人远远大于吃糖果的 。因为吃糖果的人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脂肪的分解较少,血液中的脂肪酸就少,身体没有足够的脂肪来氧化供能,那么你的身体就会把矛头指向别的东西,比如说你的肌肉,吃糖果减脂的人会减去更多的瘦体重。所以高GI还是低GI你看着选吧。而且吃糖果减的人一定会因为饥饿而提早放弃减脂,所以从长期坚持的角度上讲,还是低GI好&br&&br&那么控制胰岛素我们除了吃低GI的食物还能做什么?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少食多餐,为什么?且看下图&img src=&/c065a56db4fd3c261c529b2b806ef516_b.jpg&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4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c065a56db4fd3c261c529b2b806ef516_r.jpg&&&br&这是我画的美丽的胰岛素与时间的关系图&br&&br&首先看看分三餐吃,碳水化合物被分到三餐,每餐相对于六餐来说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引起胰岛素有较大波动(注意比较两种餐数制的胰岛素峰值)。&br&&br&但是当你将碳水化合物分成6餐之后,每餐含有较低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引起的胰岛素上升较低,且胰岛素浓度下降的较快,待胰岛素平稳之后再摄入下一餐的碳水化合物,以此往复,你就把一天的胰岛素水平都控制在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会有太大的胰岛素波动,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一天都不会受太大的抑制,你这一天的脂肪分解也就大大的加快了。&br&&br&上面的描述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多餐制的原因了&br&&br&好,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吃低GI的食物了,为什么我们要少食多餐了,那关于热量呢?似乎照我这么一解释,热量和脂肪的代谢没任何关系(上文没有丝毫提到热量),是不是只要我们能调节好胰岛素,是不是我们随便吃多少热量都可以? 原理上是行的通的,不过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就是当你摄入额外的热量时,这额外的热量就来自于三个元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当你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胰岛素自然会额外随之增加(即使你吃的是低GI的碳水化合物,虽然低GI的会引起的会小一点)。&br&&br&同理为什么减脂初期就算只是单纯的控制热量也会有效果,因为减少热量摄入就会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胰岛素自然会低,脂肪分解自然加快(即使你吃的全是高GI的食物)&br&&br&所以在减脂的时候我们应该合理的限制热量。&br&&br&现在从我的带课的经验看来,体重正常的,体脂偏高的会员在减脂课程进行的时候完全不必造成热量的缺口,只需要通过合理的分配所能吃的热量里三种营养元素的比例和碳水化合物的GI值,再采用少吃多餐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体重不变,体脂下降的状态(增肌减脂同时进行,我最成功的一个女会员,通过上述的方法调控饮食,三个月,体重增加1KG,上腰围减少8CM,下腰围我估计至少10CM以上(脂肪主要囤积在下腰))。&br&我们工作室的教练全部采用我的训练模式,如何在会员饮食配合的情况下,均能取得不错的效果。&br&而那些体重超大的会员,我们一定会造成热量的却空再配合以上述的营养方法,会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当惊人的效果(我一105公斤的大胖子会员第一个月减去10斤体重,腰围狂减10CM详情可见我们工作室)这里我只上几张对比照(第一张为一个月效果,第二张为三月效果,第三张为三月效果)&br&&img data-rawwidth=&922& data-rawheight=&1280& src=&/70e7b347495cdfccf282b54c6760da0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2& data-original=&/70e7b347495cdfccf282b54c6760da06_r.jpg&&&img data-rawwidth=&922& data-rawheight=&1280& src=&/33819eea4faa2c36649c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2& data-original=&/33819eea4faa2c36649cb_r.jpg&&&img src=&/d5f7acad76b45dc122d9_b.jpg& data-rawwidth=&1082&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2& data-original=&/d5f7acad76b45dc122d9_r.jpg&&&br&&br&还有研究表明,这种酶的活性受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的调控,甘油三酯的含量越高,酶的活性越低,这就是提示我们在减脂的时候要把脂肪的摄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尽量采取低脂饮食。&br&&br&好的营养部分我今天就讲到这,大家看了到了全是理论,我个人习惯先讲理论再根据理论讲方法,以后会为伸手党献上操作方法,不过我还是强烈建议读完理论之会(之后持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毕竟,我还要带课,国庆抽空写文章),如果大家想了解跟多的关于增肌减脂(简单的) 可以关注我刚刚开通的专栏:徐恩东体能训练笔记。&a href=&/c_& class=&internal&&徐恩东体能训练笔记 - 知乎专栏&/a&&br&&br&&b&训练章节--心肺训练&/b&&br&&br&&br&作者:徐恩东&br&链接:&a href=&/p/& class=&internal&&关于减脂,你还需要知道的重要信息--心肺训练 - 徐恩东体能训练笔记 - 知乎专栏&/a&&br&来源:知乎&br&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br&&br&我翻了一下关于减脂期应该如何选择运动的问题,比如说&p&减脂的时候是有氧好还是无氧好?&/p&&p&HIIT好还是持续的低强度有氧好?&/p&&p&无氧供能系统明明不消耗脂肪,为什么无氧运动还能减脂?是因为过氧耗(EPOC)吗?&/p&&p&有氧运动的前40分钟不消耗脂肪,40分钟后消耗的脂肪才开始上升吗?&/p&&p&有氧的运动的前40分钟不消耗脂肪是因为身体要先消耗糖原,所以我应该在有氧前做些力量训练预先消耗糖原,如何做有氧的时候就能直接消耗脂肪了,对吗?&/p&&p&有氧运动消耗脂肪,无氧运动不消耗脂肪?&/p&&p&。。。。。。。。。。。&/p&&p&类似的问题循环往复,我看过某些网红教练的回答,他们有些对于上面的回答持肯定,有些否定,这就直接导致普通大众的迷惑。我希望我接下来写的文章能够一口气回答出上面的所有的问题,当然其中避免不了一些原理性的东西,也就是理论基础,伸手党可以不用看,直接等着实际操作的部分,不过我还是觉得,减脂是一辈子的战役,不了解你的敌人,你无法保持长胜的。所以大家沉下心,听我讲述理论,废话有点多,直接上干货。&/p&&b&供能系统与减脂&/b&&p&如果你要消耗脂肪,你就必须要通过生命活动来(无论是运动还是你现在在看我的文章死脑细胞)消耗能量,然后这个能量的来源就是你的脂肪,但是你的身体是没有办法直接利用脂肪里储存的能量的,你的身体必须先将脂肪的能量转化成你身体可以识别的能量,那什么是你身体可以识别的能量呢?你身体能识别的只有ATP(三磷酸腺苷)。那什么把脂肪的能量转化到ATP里的能量呢?也就是你的三大供能系统,三大供能系统通过他们各自独特的方式将你吃进去的东西(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转化成人体可识别的能量货币----ATP&/p&&p&下面是我画的供能系统和能量代谢的关系简图&/p&&p&&img src=&/v2-ffff2df79db79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v2-ffff2df79db79_r.jpg&&为什么要讲供能系统呢?因为你的脂肪没法通过别的途径代谢,只有通过供能系统来实现代谢,所以要减脂你就需要了解这三大供能系统的尿性,了解了它的尿性,基本你就可以玩转减脂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问题几乎就随之解决,所以让我们来看下人体的供能系统。&/p&供能系统简述&p&你的人体的供能系统可以分成两大类&/p&&p&无氧供能系统(糖的快速酵解系统与磷酸原系统)&/p&&p&有氧供能系统(糖,脂肪的有氧供能)&/p&&p&我简述下这两大供能系统的特性。&/p&&p&首先是有氧供能系统,我在文章的开头曾经说过,三大供能系统都在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为你补充你人体可以识别的能量货币ATP,有氧供能系统的方式特点有以下&/p&&p&1:补充ATP的速度慢:由于糖和脂肪的氧化在你的细胞里的进程需要进过许多许多步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且反应底物还要从肌细胞的细胞质运送至线粒体内,还需要有氧气,而且受限于你的细胞内的线粒体的总量,毛细血管的密度(毛细血管输送氧气),酶的活性(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能量消耗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