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艺无德,和有德无艺,哪个在中国职业四川好弈德围棋俱乐部界更好混

弘通教育专稿:前代弈谱目录
作者:何为
棋势四卷。梁有《术艺略序》五卷,孙畅之撰,《围棋势》七卷,湘东太守徐泓撰;齐高棋图》二卷,《围棋九品序录》五卷,范汪等撰;《围拱势》二十九卷,晋赵王伦舍人马朗等撰;《棋品序略》三卷,《建元永明棋品》二卷,宋员外殿中将军褚思庄撰;《夭监棋品》一卷,梁尚书仆射柳挥撰,亡。
鏸按:《南齐书·王谌传》,明帝好围棋,置围棋州邑,以建安王休仁为围棋州都大中正,谌与太子右率沈勃、尚书水部郎庾珪之、彭城丞王抗四人为小中正,朝请褚思庄、傅楚之为清定访问。又《南齐书·萧惠基传》,惠基南兰陵人也,善隶书及弈棋,当时能棋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庄、会稽夏赤松并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迟巧于斗棋。宋文帝世羊元保为会稽太守,帝遣思庄入东与元保戏,因制局图还于帝前复之。太祖使思庄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竞。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抗睡于局后,思庄达晓不寐。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对也。抗、思庄并至给事中,永明中敕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云云。则是王抗亦有棋品矣。又《南史·柳恽传》,恽字文畅,少工篇什为诗云:“享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梁武帝好弈棋。仗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其卷数与此注异。
棋势十卷,沈敞挥,
棋势十卷,二卷成。
棋势十卷,王子浮撰。
鏸按:《历代名画记》:北齐杨子华,天下号为画圣,时有王子冲善棋通神,号为二绝。
棋势八卷。
棋势图十卷。
棋九品序录一卷,范汪等注.
棋后九品序录一卷,裘遵终,
围棋品一卷,梁武帝撰。
鏸按:《南史·梁武帝记》,武帝讳衍,字叔达,棋登逸品。又《南史·陈庆之传》称:帝性好弈棋,每从夜至旦不辍,亦足见所嗜之酷矣。
棋品序一卷,陆云撰。
鏸按:《南史·陆云公传》,云公字子龙,善弈棋,尝夜侍武帝。冠触烛火,帝笑谓日:“烛烧卿貂。”时将用为侍中,故以此戏之。太清元年卒。又云公子琼传中,有“大同末宋,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语,此云陆云,或有脱误。
棋法一卷,粱武帝撰。
围棋赋一卷,梁武帝撰.
以上见《隋书,经籍志》,二十种。
棋品五卷,梁简文帝撰。
以上见《南史》,一种。
鏸按:《南史》又载有梁柳恽《棋品》三卷,已详前注,不复录。
棋势六卷。
棋品五卷,范汪等注。
围棋后九品序录一卷。
竹苑仙棋图一卷。
棋评一卷,梁武帝撰。
以上见《旧唐书·经籍志》,五种。
唐绩棋图五卷。
金谷园九局谱一卷。
鏸按:宋郑樵《通志·艺义略》七,亦载此谱,注云:伪唐徐铉撰。明焦竑《国史·经箱志》卷四所载,亦云唐徐铉。
王积瑞等棋块三卷。
鏸按:王积薪事实,错见唐人说部中,薛用弱《集异记》载,积新从元宗至蜀,投宿深溪孤姥家,夜闻妇姑围棋事,尤为奇幻。积薪盖翰林善弈者,文多不录。
棋势论并绩一卷。
鏸按:《崇文总目》作《棋势图》一卷。
徐铉棋图义例一卷。
棋势三卷。
杨希璩(一作璨)四声角圈一卷。
又:双泉图一卷。
玉溪圈一卷。
蒋元吉等棋势三卷。
大宗棋图一卷。
局谱一卷。
韦珽棋图一卷。
弈棋经一卷。
鏸按:此编《崇义总目》、《通志略》,均不着撰人。
棋经要略一卷。
以上见《宋史·艺文志》,十五种。
烂柯经一卷,宁献王权。
棋史二卷,林应龙。
以上见《明史·艺文志》,二种。
鏸按:《明史·艺文志》又载有林应龙《适情录》二十卷,不及《四库存目》之详,故录于后。
御棋图一卷。
以上见《邯郸艺术志》,一种。
梁武棋评一卷。
棋诀一卷。
图棋品一卷。
鏸按:国史《经籍志》载《圈棋品》一卷,注梁武帝撰,当即此编。
棋要诀一卷。
鏸按:《崇文总目》作《棋术要诀》。
金谷九局图一卷。唐开元中,王积薪、冯汪二人于太原尉陈九言金谷第弈棋,为金谷园图。
鏸按:唐韩偓诗,“手风慵展八行书,眼病休看九局棋”,即指此也。
凤池图一卷,王积薪撰。
棋本一卷。
王延昭棋论一卷。
角局图一卷。
应机子棋势重元图一卷。
诸家精选新选一卷。
鏸按:国史《经籍志》“新选”作“新势”,当从之。
国手纲格一卷。
围棋故事一卷。
以上见《通志》,十三种。
鏸按:通志》载弈谱凡三十余种,巳见《隋唐志》、《宋志》者不复录。
忘忧集三卷,皇朝刘仲甫编,载念韦延祐《棋诀》,并古今棋图。
以上见《郡斋读书志》,一种。
鏸按:何蘧《春渚纪闻》载:棋待诏刘仲甫初自江西入都,.行次钱塘,舍于逆旅,自言江南人,欲至都试补翰林袛应,于邸前悬一帜云‘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其高自位置如此。又按《元元集》谱首载有“四仙子图”序称仲甫字甫之,为济阳人,则山东人也,或乔迁江南亦未可知,《春渚纪闻》又载仲甫与祝不疑弈事。蔡條《铁围山从谈》亦载仲甫与王憨子、晋士明弈事,并云:“仲甫著棋经,效孙子十三篇(作棋经十三篇者为张拟,此语疑有误),又作《造微精理》诸集,成见棋之布置用意,成一家说。陈第《世善堂书目》亦载《忘优集》三卷,又棋势二卷.
忘优清乐集一卷,棋待诏李逸民撰集。
通远集一卷,无名氏,视《清乐》为略。
以上见《直斋书录解题》,二种。
鏸按:《文献通考》、《山堂肆考》所载正同,均本此也。又按:钱遵王《读书敏求记》载,李逸民棋谱二卷。粉数与此异。附录其跋于此:“辛丑暮春,客有过述古堂者,流览宋刻书,谓可当绛云楼之十三。予生平侈言藏彝,搜访殆遍,独未见宋椠本棋谱。丁卯秋,至秦淮,偶从书肆检得《元元集》,前有虞道园序文.巳诧为世鲜有蓄之者。今年阵游武林,匏系湖上,有人持去、宋客棋谱示予,题为前御书院棋待诏踢琳李逸民重编,得之意蕊舒放,欣喜竞日。逸民云:我朝善弈显名天下者,昔年待诏老刘宗,今日刘仲甫,杨巾隐以至王琬、孙侁、郭範、李百祥辈,予从《春渚纪闻》中记得刘仲甫名,其余姓氏翳如,微此谱皆湮没无传矣!宋太宗作变棋三势,使内侍裴愈持示馆阁学士,并莫能晓。其一曰独飞天鹅势,共二曰对面千里势,其三曰大海取明珠势。今其图不知尚存人间否?此谱中列‘孙策诏吕範’、‘晋武帝诏王武子’、‘唐明皇诏郑观音’弈棋三局,千载而下,予得凭谱复按之,何其幸与?古棋图之法,以平上去入分四隅为记,交错难辨。徐铉改十九路为字,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行、六宫、七千、八方、九州、十日、十一冬、十二月、十三闰、十四雉,十五望、十六相、十七笙、十八松、十九容,以易古图之祛,甚为简便,世之弈师,有能言其故老乎?一行观王积薪一局,遂与对敌,笑谓燕公,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人人自为国手。予不解弈,而性好观棋,日长剥啄,展阅此谱,诵老杜清簟疏帘句,颇笑羊元保赌胜宣城太守,仍居第三品也。庚午上巳书于西湖之逆旅小楼。“又按: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亦载有棋诀、棋谱、棋经,《通远集》未著撰人名氏。
棋书十二册。
以上见《菉竹堂书目》,一种。
尹沫棋势二卷。
公允棋势七卷。
石室秘传。
橘叟元谈。
弈萃搜元。
玉局藏机。
鏸按:此讲明雍皞如辑,刻于万历间,陈眉公序之,曾见山阴平济之家藏有残帙。又按:雍皞即雍穆野。
以上见《弈旦评》,九种。鏸按:《弈旦评》载谱二十余种,已录者不复录。
增广通远集。
以上见《辍耕录》,五神.
鏸按:《辍耕录》截谱九种,已录者不复录。
自出洞来无敌手。棋谱。此句本一善弈道人诗也,见《西溪丛话》。
以上见《绛云楼书目》,一种。
鏸按:是编不著撰人名氏,绛云楼所收多宋、元版,不取
近代所刻及抄本.故可知为古谱也。
适情录二十卷,明林应龙编。应龙字祥之,永嘉人,尝充礼部儒士。是书成于嘉靖乙酉,前八卷载日木僧虚中所传弈谱三百八十四图,第九卷以下为外篇、补遗、图说,则应龙所搜辑也。
弈史一卷,明穉登撰。历述古来弈品,叙次颇为简洁,其未附辩论一则,驳诸书附会神奇之说,亦颇中理。
弈律一卷,明王思任撰。思任字季重,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江南按察司佥事。是编定弈拱禁令,各以明代律文列前,而以弈者所犯附会比照之,分答、杖、徒三等,纳赎有差,凡四十二条。
秋仙遗谱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皆弈图也,前冠以马融《围棋赋》、班固《弈旨》,张拟《棋经》、刘仲甫《棋法》及《围棋十诀》.前集八卷,后集四卷,验其版式皆明刊本也。
以上见《四库提要存目》,四种。
柯枰新印。
金鹏千八变四卷,二木.
破金鹏四卷,二本。
以上见《述古堂藏书目》,三种,
鏸按:是编共载五种,已录者不复录.
葛法棋经一卷,原释阙,见天一阁抄本。
棋势一卷。
以上见《崇文总目辑释》,二种。
鏸按:是编共载弈谱十种,已见《旧唐志》、《宋志》、《通志略》者不复录。
棋品,沈约。
弈问,王世贞.
弈旦评,马元仲。
鏸按:《弈旦评》刻本作句章冯元仲。
以上见《汇刻书目91编》,三种。
鏸按:此篇共载七种,巳录者不复录。《弈问》、《弈旦评》及王思任《弈律》、《说郛》(续)中曾刻之。予最爱《弈律》,时置案
棋经十三篇一卷。宋黄祐学士张拟撰。
鏸按:元晏天章、严德甫辑《元元集》冠十三篇于卷首,此棋经刻本流传之最古者。明人《说郛》及《居家必备》中亦有之。而刻之最精者,又推本朝《金壶墨汁》、《守山阁》两本。钱学枝《守山阁丛书》云:“姚广孝等编《永乐大典》,取晏本编入,即题《元元棋经》,而云晏天章撰。十三篇固无元元名目,晏天章亦非宋人,著棋经者并非晏天章。”钱氏此辨,极为确凿,唯云:“《崇文总目》有《弈棋经》一卷,不著撰人名氏,《通志略》、《宋志》并同,疑即此书。按《崇文总目》所收,多宋以前本,且庆历初即已成书,不能采皇佑中著作,似无可疑。
元元集六卷,元严师、晏天章辑。
鏸按:师字德甫,天章字文可。是编以礼、乐、射、御、书、数六字分卷。首有元至正七年虞集序,至正九年欧阳元序,晏天章序三篇。第一卷辑有宋皇祐中学士张拟棋经十三篇,及刘仲甫棋诀四条,后五卷则严、晏二人以所见及家藏各谱图之者也。近所传,皆明时重刻木。
石室仙机五卷。明许榖辑,榖字仲诒,上元人。
鏸按:王应奎《柳南续笔》云,前辈中式有所谓元灯者,一脉相传,明眼辄能预定。闻唐荆川家居,薛方山上公车来别,荆川日:“意君当作会元,但南京有许仲诒者,曾以窗艺来相证,君往须防其出一头地。”及榜发,许果得元,方山第二。是编不著年代,金陕世德堂梓行,朱墨版本,世所少见。榖序后有石城居士乙未会元摹印,一一与王东溆所云合,故知为明人。按《疑年录》,唐顺之生于正德二年,卒于嘉靖三十九年。复按《明史·顺之本传》,嘉靖十二年以后,十八年以前,正家居时。则榖之得元乃嘉靖十四年乙未也。又按《存微录》云:“许榖号石城。”《金陵琐事》云:“仲诒工行书。”
仙机武库八卷。明陆元宇辑,张怀玉刊。(鏸按:是编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字分卷。首有崇祯二年董中行一序,序中谓:“笔削主裁,过百龄实执牛耳。”所采诸谱,如程白水遗局,苏具瞻《弈薮》,朱玉亭《手谈选要》,皆近世所罕见者,赖此编以存其概。)
以上为弈潜斋藏本,四种。
此录集于光绪甲申,刊于丙申。自惟浅学,不免疏漏,博雅君子,有以益之,幸甚。无锡邓元鏸识。
#你好,何为#
历史本周(8.14-8.20)
作者:何为
2004817385
#你好,何为#
每周人物·唐韦星
作者:弘通围棋
每周之星&唐韦星
8月19日,第二届“洛阳白云山杯”围棋世界冠军邀请赛决赛,唐韦星战胜柯洁,获得冠军。
1993年1月15日,中国,贵州贵阳
2006年入段,2007年二段,2009年三段
&&&1月11日,第18届晚报杯冠军(决赛胜胡煜清)
&&&6月29日,第19届群英会杯(即黄河杯)冠军(12胜1负)
&&&8月31日,第22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青年组亚军(决赛负宋相旼)
&&&1月13日,第19届晚报杯冠军(决赛胜胡煜清)
&&&5月31日,第27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亚军(7胜1负)
&&&3月7日,第4届理光杯新秀赛四强(半决赛负连笑)
&&&9月25日,2010全国围棋个人赛男子甲组季军(7胜2负)
&&&1月29日,第3届BC信用卡杯64强(首轮负彭立尧,世界大赛本赛初战)
&&&2月16日,第26届同里杯天元战四强(半决赛负周贺玺)
&&&11月1日,第1届百灵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四强(半决赛1:2陈耀烨)
&&&4月13日,第13届理光杯亚军(决赛负周睿羊)
&&&7月2日,2013亚洲室内运动会男子个人赛冠军(胜卞相壹)
&&&12月11日,第18届三星杯冠军(2:0李世石)
#你好,弘通围棋#
朝鲜兴起围棋风
作者:辛华
#你好,辛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事实证明学习围棋有以下好处
下载积分:1400
内容提示:事实证明学习围棋有以下好处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0:28: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事实证明学习围棋有以下好处
关注微信公众号七、北宋(960-1127)、辽(947-1125)、南宋()、金()
Δ宋建隆至开宝年间(960-976)南唐后主(李煜)命李从谦赋《观棋》诗,时从谦方数岁。(《全唐诗》)Δ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太宗遣中使赐钱亻叔文楸棋局,水精棋子。(《宋史·钱亻叔世家》)&王禹?(954-1001)作《筵上狂诗送侍棋衣袄天使》诗,称宋太宗创有“对面千里”、“独飞天鹅”、“海底取明珠”三棋势。Δ宋太宗屡召潘慎修对局。慎修作《棋说》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宋史·潘慎修传》)Δ太平兴国至至道年间(976-997),棋待诏贾元(玄)号国手。(宋欧阳修《归田录》)Δ天圣至嘉佑年间(),李重恩善弈棋,冠绝当时。(《集事渊海》)&吕济叔工棋,亦当时第一。(近人黄俊《弈人传》)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传》,寓棋于名号中。(《欧阳文忠集》)邵雍()作《观棋大吟》、《观棋长吟》是我国棋诗中最长一首,计1800字。(宋邵雍《伊川击壤集》)&Δ皇佑年间()&翰林学士张拟著《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王安石()作《棋》、《棋叶致远》等诗。苏轼()作《观棋》诗,有“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等句。黄庭坚()作《棋经诀》、《弈棋二首呈任渐》。(黄铭功《棋国阳秋》)Δ元佑至大观年间(),刘仲甫称国手,擅名二十余年。著《忘忧集》、《棋诀》等。(宋何莲《春渚纪闻》)
Δ绍圣元年(1904)正月十日,刘仲甫、王珏、杨中和、孙?&联棋,称“四仙子图”,是现存我国最早的联棋纪录。(《玄玄棋经》)Δ绍圣初年,祝不疑至汴京,与刘仲甫对局。(《春渚纪闻》)Δ政和初年(1111前后)晋士明由河东来汴京,年方二十八九,弈技左右纵横,出刘仲甫之上。(宋《铁围山丛谈》)宋徽宗(赵佶,)《宫词》有“忘忧清乐在枰棋”等局。Δ建炎至绍兴年间()&棋待诏李逸民重编我国现存最早的棋谱《忘忧清乐集》。,&沈之才为棋待诏。(南宋王明清《挥尘余话》)&吴郡王益偶致棋客,关西人。王试命与诸国手弈,俱出其右。(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郑樵完成《通志》。其中《艺文略》载棋谱目录三十一部,凡九十二卷。
Δ隆兴至淳熙年间(),孝宗留心棋局,诏国手赵鄂供奉。(南宋张端义《贵耳集》)&沈姑姑工围棋,为“一时之选”。(明陈继儒《太平清话》)郑日新、施茂、童先、朱镇、吴俊臣等为棋待诏。(南宋周密《武林旧事》)Δ金张大节()善弈棋,当世推为第一。(金元好问《中州集》)
八、元、明()
Δ元天历年间(),元文宗(图贴睦尔)诏国师以名弈侍御于左右。(《玄玄棋经·虞集序》)元文宗命虞集铭其弈之器。集故有“周天画地,制胜保德”之喻。(同上)Δ至正九年(1349),严德甫、晏天章编成棋谱《玄玄棋经》,虞集、欧阳玄等作序言。&金元诸院,有琴、棋、书画之目。单折剧有《围棋闯局》。(近人周家森《留余?弈话》)
Δ明洪武年间()&刘基夜扣宫门,与太祖(朱元璋)对局。(《渊鉴类函·巧艺部》)华亭相礼(子先)精于围棋,召至京师(南京),厚赐遣还。(明正德七年(松江府志·人物》)
Δ明永乐年间()&永乐初,楼得达精围棋,屡胜相子先。(清道光二十六年《宁波府志·艺术》)&钱允升待诏禁垣,工弈,永乐帝(朱棣)呼为“棋仙”。清陈田《明诗纪事》唐理弈棋为吴中第一,家有“竹素园”,揪枰满四座。(清康熙二十九年《无锡县志·方技》
Δ天顺年间(),杭州叶折手善弈棋。(明郎瑛《七修类稿》)
Δ弘治年间()&宁波赵九成以弈游京师,孝宗(朱佑樘)御燕殿试之,称“真国手”。(清道光二十六年《宁波府志·艺术》)日本京都建仁寺僧人虚中移居杭州,精于弈,著《决胜图》二卷。(《适情录》、[日]野上彰《僧虚中》)
Δ弘治十七年,林应龙取虚中《决胜图》益以臆见,成《玄通集》。(《适情录·林应龙序》)Δ正德年间(),范洪游京师,时李东阳、杨一清,乔宇当朝,每延致对局,遂以国手名。(清道光二十六年《宁波府志·艺术》)Δ嘉靖年间()&鲍一中屡游江淮间,海内咸推第一手。&吴承恩(约1500-约1582)作《围棋歌赠鲍景远(一中)》、《后围棋歌赠小李》。(《射阳先生存稿选》)
Δ嘉靖三年,林应龙自序《适情录》二十卷。
Δ嘉靖、隆庆年间()&明代棋界繁荣时期。形成以鲍一中、李冲、周源,徐希圣等为代表的“永嘉派”;以颜伦、李釜等为代表的“京师派”;以汪曙、程汝亮等为代表的“徽派”。(明王世贞《宛委余编》)
Δ嘉靖三十年,许?辑《石室仙机》五卷。Δ嘉靖三十六年,诸克明辑《秋仙遗谱》十二卷,徐慰怀作序。Δ隆庆、万历年间()&方新、岑乾、蔡学海称国手。&王世贞()与李釜论弈,作《弈旨》、《弈问》。&王艺贞评虎林邵栋《玉局藏机》二卷。(《贩书偶记·续编》)
Δ万历十一年(1583),李釜以寓公老于娄(今江苏昆山)。陈继儒与李釜谈论弈理,称:“前李(釜)而为敌者鲍(一中)与颜(伦),后李而为敌者程(汝亮)、岑(乾)与方(新),仅六人。”(《弈正·陈继儒序》)同年雍?如生。(《弈正·孟淑孔跋》)
Δ万历二十七年,刘玄铣与?禹明对局。([日]安永一《中国之&》引《烂柯堂棋话》)
Δ万历三十三至三十四年,四方国手有周生、范生、卷头陀及明宗室某等云集南京,六合王生(玄所)屡胜,称第一手。(明谢肇制《五杂俎》)
Δ万历三十七年,益藩仙源道人序《会弈通玄谱》四卷。Δ万历四十一年,陈继儒、程开社等序雍?如《弈正》四卷。同年,汪贞度自题棋谱《弈志》。钱谦益()少时,在虞山(江苏常熟)观方渭津、林符卿对局。(钱谦益《有学集·卷十五》)
Δ泰昌、天启年间()&冯元仲撰棋人棋事评论文《弈旦评》、《弈难》。&王思任()撰《弈律》)。苏具瞻辑《弈薮》六卷,陈继儒、徐大化、陈盟、程明宗等题词作序。林符卿、过伯龄弈于北京,大小百余战,时“林年已耄,过气方新”,林负局较多。(《弈墨·王燮序》)Δ崇祯二年(1629年),陆玄宇父子辑棋谱《仙机武库》,董中行作序。
Δ崇祯七年,潞国敬一道人辑《万汇仙机弈谱》十卷。
Δ崇祯年间(),崇祯帝(朱由检)常在宫中与田贵妃对局。(清王誉昌《崇祯宫词》)
九、清()
Δ顺治年间()明清鼎革,海内国手如过伯龄、许在中、周元服、汪幼清、周?予、姚?孺、汪汉年、周东候、盛大有、季心雪十数人,往来江淮间,十余年未尝虚席,争雄竞霸,累局不啻千盘。(《弈墨·王燮序》)李子燮收集明清国手棋谱,达六百余局。(同上)Δ顺治初,徐星友生。&
Δ顺治四年,姚书升生。&钱谦益作《棋谱新局序》、《观棋绝句六首》、《后观棋绝句六首》。(《有学集》)
Δ顺治八年秋,钱谦益为弈师过百(伯)龄作《京口观棋六绝句》诗。(近人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同年,黄龙士生。(《兼山堂弈谱》)汪汉年、周东候会于扬州,争胜负十余局,时人目为“两雄”。(《弈墨·徐致章序》、《兼山堂弈谱》)
Δ顺治十四年,过伯龄以《三子谱》手稿付程正揆。时过年已七十余。(《受三子遗谱·程正揆题前》)&
Δ顺治十五年,孙枝蔚作《赠汪汉年弈师》诗,有“西京亦有杜夫子,天下曾为第一人。”句。(孙枝蔚《溉堂集》)
Δ顺治十六春,汪汉年、周东候、程仲容、盛大有至杭州对局,并刻谱流传。(《弈墨·徐致章序》)&周?()作《周懒予传》。秦松龄()作《过百(伯)龄传》。
Δ顺治十八年,汪显勋重编汪贞度《弈志》刊行。Δ康熙元年(1662),过伯龄卒于北京。&(《弈黑·王燮序》、《受三子遗谱》)汪幼清卒。(《弈墨·王燮序》)曹元尊、李元兆对局于吴门。(《弈墨·王国泰序》)秋,季心雪至淮,选李子燮所藏棋谱,得百局,评为《弈墨》。王燮、徐致章、王国泰作序。
Δ康熙三年,黄龙士随父往江都(今属江苏)谒文人杜睿(),时龙士棋艺“下弈秋一等”。(杜睿《变雅堂文集·送黄童子序》)Δ康熙三年至七年,黄龙士随父北抵燕市,有某将军爱重龙士,留居毳幕中,居一年南归。(同上)Δ康熙八年,黄龙士、盛大有对垒七局,时盛年已髦,七局均负。(《兼山堂弈谱》)
Δ康熙十一年,黄龙士、谢龙玉对垒十一局,谢龙玉多负。(同上)Δ康熙八年至三十年,黄龙士主要活动年代。黄龙士、周东候“弈乐园”三十局;黄龙士、徐星龙“血泪篇”让子局,黄龙士与同时国手何?公、周西候、卞?原、吴瑞徵、张吕陈、娄子恩、朱嗣升等对局均弈于此时。
Δ康熙二十年,吴瑞徵至福州交流棋节。(吴瑞徵《不古编》)Δ康熙二十一年,吴瑞徵辑评棋谱《不古编》,福建总督姚启圣及瞿世寿等作序。&
Δ康熙二十八年秋,陶式玉客扬州,日观吴瑞徵、胡安士对局。(《官子谱·陶式玉序》)Δ康熙三十四年,陶式玉刊《官子谱》三卷。&阎若璩()《潜邱札记·与刘超宗丈》称黄龙士为“十四圣人”之一。&孔尚任()作《续燕台杂兴》诗,记有徐星龙、周东候在北京对局事。
Δ康熙三十七年,董耀序《弈学会海》。Δ康熙四十八年,范西屏生。(《海昌二妙集·年谱》)&Δ康熙四十九年,施定庵生。(同上)&吴天寅序黄龙士著棋谱《弈括》。
Δ康熙五十五年,金?志刊《围棋近谱·初集》&沈赋等编《居易堂围棋新谱》六卷,徐星友作序。
Δ康熙五十八年,徐星友著《兼山堂弈谱》,翁嵩年作序。
Δ康熙五十九年,钱东汇获交徐友龙、程兰如于松江提署。(《残局类选》)&范西屏、施定庵先后从俞永嘉学弈。Δ康熙六十年,范西屏、施定庞遇徐星龙,受三子对局,得徐著《兼山堂弈谱》。(《弈理指归·施定庵自序》)Δ雍正元年(1723),俞永嘉让范西屏先十局,俞均负,自是师徒间不复对弈。(《海昌二妙集·年谱》)Δ雍正二年,范西屏、施定庵从俞永嘉游松江。Δ雍正三年,扬州梅影楼刊过伯龄著《三子谱》(即《受三子遗谱》)。Δ雍正八年,施定庵游湖州(今属浙江),遇梁魏今、程兰如,定庵受先。(《弈理指归·施定庵自序》)&
Δ雍正十年,梁魏今、施定庵同游乌程(今浙江湖州)南岘山,梁借山下流泉以喻弈理,定庵有悟,棋艺愈进,遂与诸国手分先角胜。时梁魏今年已及耄。(《海昌二妙集·年谱》)郑燮()作《赠梁魏金(今)国手》诗。薛雪()作《赠弈士程兰如》诗。曹寅()作《送弈师张崇辉南游》诗。(《楝亭集·卷四》)Δ乾隆四年(1739),范西屏、施定庵于当湖(今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分先对局,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Δ乾隆五年,范西屏为钱东汇校定《残局类选》二卷。Δ乾隆十一年,范西屏客太仓毕见峰宅,教授其孙毕沅围棋。&毕沅()作《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屏)作》诗,推范为“百年来第一高手”,时海内已誉范为一代“棋圣”。(《灵岩山人诗集》)
Δ乾隆十九年,程兰如偕韩学元、黄及侣谒文人高岱,三人对弈十五局,由程兰如评为《晚香亭弈谱》。时兰中年逾六十。(《晚香亭弈谱·高岱序》)Δ乾隆二十一年,范西屏至江宁(南京),与李步青弈六局,李受二子,胜负相当。(《弈理析疑》)
Δ乾隆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间,两淮都转盐运使卢见曾邵童子姜杰士、卞立言进署对局。清高宗(弘历)南巡,卢见曾特设琴、棋二馆,命姜、卞两童子接驾,极一时盛典。(刘文淇等《续仪徽县志·人物志》)&
Δ乾隆二十七年,施定庵《弈理指归》。&Δ乾隆二十九年,范西屏著《桃花泉弈谱》。&江暹居扬州,能诗善弈,一时国手如范西屏、施定庵辈皆久馆斋中,海内弈者云集。(1937年《歙县志·人物志》)&吴?序《弈妙·二编》。Δ乾隆三十年,施定庵游松江,又居苏州汪秩宅数月,为校订《弈隅通会》二卷。(《弈隅通会·汪秩序》)
Δ乾隆三十三年施定庵客苏州,著《弈理指归续编》授弟子李良,其中《凡遇要法总诀》载围棋格言较多。Δ乾隆三十五年,施定庵卒。
Δ乾隆三十七年,钱东汇演绎施定庵《弈理指归》成《弈理指归图》三卷。&钱东汇辑《残局类选》刊行。&满人青?(松龄)遇冒湘舟于山左,时冒年已七旬,论弈甚精。(谭其文《弈选诸家小传》)&
Δ乾隆四十二年,浙江平湖张氏刻《三张弈谱》。
Δ乾隆四十三年,李良刊施定庵《弈理指归续编》。
Δ乾隆五十五年,臧念宣卒。松龄、朱广溪序臧念宣、吴修圃著《弈理析疑》。&Δ乾隆六十年,李斗《杨州画舫录》刊行,多处记载盛清时期扬州围棋轶事。其中引李?&《谷雨放船吟》有“香生玉局,花边围国手之棋”等句。袁枚()作《范西屏墓志铭》、《徐君量标墓志铭》及《观棋》、《咏棋》等诗。(《小仓山房集》)
Δ嘉庆三年(1798),汪秩刊棋谱《弈隅通会》Δ嘉庆四年,张雅博辑《弈程》刊行。&刘福山生。(《弈理金缄》)&
Δ嘉庆十年,徐耀文生。(《待月?弈存》)Δ嘉庆十三年,汪秩刻棋谱《弈理妙悟》,毛孝光作序。Δ嘉庆十五年,汪秩辑《受子谱》。&浙江平湖陆东山精于弈,几无与争白者。(清光绪十二年《平湖县志·人物》)
Δ嘉庆十七年,明昌慢德序《空中楼阁谱》。Δ嘉庆二十一年,卞立言刊《弈萃》、《弈萃官子》二谱。Δ嘉庆二十二年,李汝珍(约)刊《受子谱》。&盛新甫序《师竹斋谱》。陈用光序《董六泉弈谱》。(《太乙舟文集》)Δ嘉庆二十四年,程爱函跋棋谱《眉山墅隐》。Δ嘉庆二十五年,周小松生。(清闵尔昌《碑传集补》)赵绍祖()作《赠弈者任位(惠)南序》文。(《琴士文钞》)Δ约道光五年(1825),陈子仙生。Δ道光六年,金春亭选编《绘声园弈谱》,郭谦作序。
Δ道光八年秋,梅寄序《僧贯如弈谱》。
Δ道光十一年,徐耀文、陈陶轩对局于汉皋(《稼书楼弈谈》)Δ道光十五年,董六泉、李湛源同撰《如松斋弈录》。
Δ陈子仙随父往常州与董六泉对局,时子仙犹以红丝饰辫,而六泉须发皆白。(《清稗类钞》)&Δ道光十八年,秋航让周小松二子对弈百余局。(汪二邱《周鼎传》)Δ道光二十一年,李湛源至扬州,与周小松弈,周小松成国手。(同上)&徐耀文、赖秀山对局于鄂城。(《稼书楼弈谈》)&李昆瑜、周小松、傅延焘同校订《尊天爵斋弈谱》。
Δ道光二十六年,董六泉由杨州赴甘肃。(《餐菊斋棋评》)Δ道光二十八年,邓元?生。(《弈潜斋丛谱》)Δ道光二十九年,唐滏刊《怡怡堂围棋新谱》三卷。&梁章钜()著《观弈轩杂录》。&(梁章钜《浪迹三谈》)
Δ咸丰元年(1851),李昆瑜、徐耀文对弈于汉皋。(《稼书楼弈谈》)咸丰初,陈子仙至上海与张玉泉对局。(光绪五年《青浦县志》)Δ咸丰四年冬,徐耀文游冀北,馆谷邑员钝庵、员履亨宅“兰岩别墅”。Δ咸丰六年,员履亨刊徐耀文、员履亨校定《稼书楼弈谈》一卷。徐耀文选、员履亨校《国朝弈汇》三卷。Δ咸丰七年,王彦侗刊《六家弈谱》。Δ咸丰十年,方秋客卒于苏州。(《陈方七局》)&程国贤卒于杭州。(1937年《歙县志·人物志》)
Δ同治二年(1863年)秋,僧秋航卒。清代北京遂无国手。(曼殊震钧《天咫偶闻》)Δ同治四年夏,陈子仙由浙江抵武汉,与徐耀文弈于晴川阁,同人因作晴川雅集之举。(《晴川会弈偶存》)&秋,橘斋刊《晴川会弈偶》。&Δ同治八年,福建荫亭吴氏刻琉球孙小文辑著《中山弈谱》。Δ陈子仙、周小松同客安徽,对局甚多。(《餐菊斋棋评》、《皖游弈萃》)冬,周小松返扬州,方?颐邀至景贤楼对局。(《待月?弈存》)&
Δ同治十年秋,陈子仙卒。(《餐菊斋棋评》)Δ同治十一年,无弦琴室刊周小松著《餐菊斋棋评》。&Δ同治十二年,龙椒散人序《听秋轩弈谱》。Δ光绪元年(1875),方臻大序棋谱《待月?弈存》。Δ光绪二年,方?颐序棋谱《皖游弈萃》。
Δ光绪四年,刘福山偕弟子刘左泉客如皋,时福山年七十九,弈之工处未尝稍懈。(《弈理金?》)Δ光绪七年至二十四年,邓元?编纂《弃潜斋集谱》十四册。
Δ光绪九年,周小松、金明斋弈于杭州高云?宅“红栎山庄”。Δ光绪十一年,常仲卿编棋谱《陈方七局》。Δ光绪十二年至二十二年,鲍鼎刊《蜗?弈录》八种
Δ光绪十三年,周小松、刘云峰弈于九代肃亲王及薛福辰邸。(《寄青霞馆弈选》)
Δ光绪十四年,胡陶轩刊《摘星谱》。Δ光绪十六年,赵晋卿选《子仙百局》刊行。&顾水如生。Δ光绪十七年秋,周小松卒。(《问秋吟社弈评初编·王伯恭序》)
Δ光绪十八年。&王子晏生。&王幼宸生。&Δ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王存善编《寄青霞馆弈选》八册、《寄青霞馆煤选续编》八册。
Δ光绪二十三年黄绍箕、蒯光典辑《海昌二妙集》刊行。&刘棣怀生。Δ光绪二十八年,刘勤垣、史子成对局刊为棋谱《刘史十局》。&
Δ宣统元年(1909),日本高部道平(四段)游朝鲜、中国。([日]高部道平《围棋圣典·绪言》)Δ段祺瑞任保定军官学堂总办,结识在华日本业余棋手中岛比多吉,经中岛介绍,段与高部道平交往。&([日]濑越宪作《支那之棋界》)冬,高部道平至南京,日与王彦卿、陈子俊等对局让二子,互有胜负。(《问秋噙社会&弈评初编》)Δ宣统二年,南洋劝业会开幕,浙、皖及淞、沪、扬诸弈手皆至江宁(今江苏南京),高部道平来赴会,范楚卿等各与对子,皆大负,受二子,仍负。丁学传(礼民)年最长,与对局,受二子二局,一胜一负。(黄铭功《棋国阳秋》)10月,张乐山与高部道平弈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韬园杨士琦邸,张受二子,负三子半。&([日]渡边英夫《中国古棋谱散步》)&李子干编棋谱《手谈随录》刊行。&上海文瑞楼开始编印棋谱。&
Δ清末民初,高部道平让张乐山二子,前后共弈八十局,张仅胜十三局。([日]高部道平围棋圣典·绪言》)
十、近代()
Δ1912年秋,张乐山殁于上海。(《周小松受子谱》)Δ1913年,上海有正书局刊《日本第一国手棋谱》)
Δ1914年,顾水如至北京,与高部道平累战百局。(徐去疾《围棋入门》)
Δ1916年8月,日本长滨彦八(四段)抵上海,与戴季陶、张澹如、章时霞等对局。([日]方圆社《棋道》)&吴祥?至北京,与段俊良先后弈百数十局。(围棋丛编》)&Δ1917年,春,顾水如东渡日本学弈。(徐去疾《围棋入门》)&陈永霖、吴祥?辑《围棋丛编》刊行。湖南黄铭功著《棋国阳秋》刊行。&汪云峰评辑《问秋吟社弈评初编》刊行。
1918年9月,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邀日本棋手广濑平治郎(六段)访华,广濑弟子岩本薰(初段)同行。([日]林裕《大正围棋史年表》)
Δ1919年,上海有正书局刊《中日围棋对局》、《新桃花泉》等谱。夏,日本濑越宪作(五段)至青岛,旋赴北京,与汪云峰、顾水如等如局。([日}濑越宪作《支那之棋界》)秋,日本名人本因坊秀哉一行访北京、上海,与段祺瑞、善耆、张澹如、顾水如、何星叔、潘朗东等对局。([日]《支那之棋界》、《本因坊秀哉全集》)Δ1920年,潘朗东、汪云峰于天津分先六局,潘全胜。(日《新闻报》)
Δ1922年,成都围棋俱乐部刊行《弈学月刊。Δ1923年,王子晏与日本安藤馨(三段)弈于上海,王多胜。Δ1924年,日本棋手都谷森逸郎(五段)访上海,与丁公敏等对忆。[日]《棋道》Δ月,王子晏与日本山平寿(四段)弈于上海,子晏受先相先,七局全胜。
Δ1926年8月,日本岩本薰(六段)、小杉丁(四段)访青岛、济南、北京、天津、旅顺、哈尔滨等地,与顾水如、吴泉、汪云峰、刘棣怀、段俊良等对局。([日]岩本薰《支那漫游记》)&陶审安卒Δ1927年7月,顾水如、王子晏在上海分先对局。([日]《棋道》)徐去疾著《围棋入门》被译为意大利文,在罗马发行。冬,日本井上孝平9五段)访上海、北京,与王子晏、吴清源对局。Δ1928年,日本濑越宪作在《棋道》发表《支那棋界之现状》文,罗列中国南方棋手王子晏、丁公敏、潘朗东、陈藻藩等十四人;北方棋手吴清源、刘棣怀、顾水如、汪云峰、雷溥华、王幼宸等二十人,评定棋艺优劣。顾水如致函日本濑越宪作,指责《支那棋界之现状》一文“其间程度高下迥非真相”([日]1928年《棋道》)《时事新报》连载吴祥?收藏古谱《秋仙汇选》。&日本桥本宇太郎(四段)访天津、北京,与顾水如、吴清源等对局。10月,吴清源移居日本。Δ1929年7月,日本濑越宪作(七段)、桥本宇太郎访上海。Δ陶审安《东瀛围棋精华录》刊行。&徐去疾《围棋入门》中文版刊行。&冬,刘棣怀、王子晏弈于上海。(《围棋纪录》)Δ1930年4月,日本女棋手都筑米子(四段)、伊藤甲子(三段)访上海。([日]《棋道》)7月,日本小杉丁(四段)、筱原正美(四段)访上海。(同上)Δ1931年,无锡薛汇东创办“无锡棋社”。(《无锡文史资料》)&吴祥?编译《围棋布局研究》刊行。
Δ1933年,顾水如在上海创办“上海弈社”。Δ月,日本棋手木谷实(六段)、安永一、田冈敬一以及吴清源(五段)等一行访上海、无锡、青岛、东北等地,与雷溥华、刘棣怀、顾水如、魏海鸿、张澹如、张恒甫等对局。&([日]木谷实《新布石之针路》、《围棋通讯》等)&Δ1935年,南京“公余联欢社”附设围棋组,聘刘棣怀为指导。6月,南京举“京沪埠际杯”围棋比赛。&潘朗东卒。
Δ1936年,过惕生、金亚贤、崔云趾在北京组织棋社“四宜轩”。
Δ1937年,上海创立“中国围棋社”,发行《中国围棋月刊》。7月,抗战事起,“中国围棋社”、“无锡棋社”等先后解散。《中国围棋月刊》停刊。Δ1939年,周家森辑《留余?弈话》刊行。(《象棋与棋话》)Δ1940年,刘棣怀等四十八名棋手在重庆创立“中国围棋总会”。
Δ1941年,顾水如、魏海鸿于上海分先对局。沈子丞《围棋与棋话》出版。胡检汝编译棋谱《围棋布局要则》出版。东北成立伪“满洲棋院
Δ1942年10月,日本濑越宪作(八段)、吴清源(八段)、桥本宇太郎(七段)、井上一郎(四段)一行访上海、南京对局。Δ1943年,北平(今北京)成立伪“华北棋道院”。Δ1948年,胡沛泉、余世?编《围棋通讯》。6月,黄乘忱编译《中国围棋会重庆分会丛书》。刘棣怀、过惕生、胡沛泉等在上海进行六局升降棋。
1949年7月至9月,以刘棣怀为四段标准,王幼宸()从北京去上海,和刘进行定段赛,王由定先升为先相先,定为三段,胡沛泉编油印围棋资料《围棋纪录》10月至1950年2月,刘棣怀、过惕生在上海进行两次升降赛1951年年初,北京著名棋手举行围棋比赛,过惕生、金亚贤、汪振雄、崔云趾、雷葆申等五人参加,过惕生获冠军1952年4月&北京棋艺研究社成立。
8月17日&聂卫平出生
1953年6月,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会编印《围棋艺术的新认识》&1954年北京棋艺研究社编印内部油印刊物《北京棋艺》北京棋艺研究社邀上海刘棣怀北上交流棋艺 
1955年&春,上海文史馆举办“上海围棋友谊赛”&
1956年围棋定为国家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北京举行"全国围棋表演赛"。台湾《围棋杂志》创刊1957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围棋比赛—全国城市围棋锦标赛举行,过惕生夺得冠军上海市围棋协会成立,并举行首届上海围棋比赛人民体育出版社首次出版《围棋规则》&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围棋史学家徐润周的《围棋术语图说》
11月至12月,1958年全国城市围棋锦标赛决赛在广州举行,冠军刘棣怀
1959年9月,第一届全运会围棋比赛在北京举行,冠军刘棣怀11月上海举办秋季棋赛,陈祖德获得个人生涯的第一个冠军。
1960年1月,我国大陆第一家围棋杂志《围棋》月刊创刊。6月,以名誉九段濑越宪作为团长的日本围棋代表团首次访华,中国棋手在被让先的情况下2胜、1和、32负陈毅接见上海棋手时发表谈话,提出"国运盛、棋运盛"的著名论断10月至11月,上海棋社成立全国围棋赛在北京举行,安徽选手黄永吉获得冠军&1961年春,国家围棋集训队在北京首次组建。
9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结华,双方采取分先对局。中国棋手5胜、1和、34负。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竟获全胜李耀东《中国围棋史》(油印本)出版1962年&&7月,中国围棋代表团首次访日,团长李梦华,副团长刘棣怀、孙平化,团员黄永吉、过惕生、陈祖德、张福田、陈锡明。中国棋手12胜、23负11月至12月,全国围棋比赛在合肥举行,过惕生再次荣获冠军
11月,中国围棋协会成立,主席李梦华,陈毅元帅任名誉主席。
1963年9月至10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19胜、1和、33负,而与日方九段对弈时均为二子手合陈毅副总理接受日本棋院、关西棋院赠送的围棋名誉七段称号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围棋名谱精选》,首页刊有陈毅元帅"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的题词1964年2月,中国开始实行段位制,各地一些著名棋手被国家体委授予初段至五段的称号4月至5月,全国围棋比赛在杭州举行,陈祖德获得冠军6月至7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20胜、4和、30负8月26日马晓春出生
1965年4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17胜、3和、40负。7月至8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11胜、2和、22负。10月至11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17胜、3和、40负。比赛中陈祖德胜岩田达明,这是中国棋手第一次分先战胜日本九段(各场比赛纪念为分先手合)
1966年4月,全国围棋比赛在郑州举行,陈祖德再获冠军6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6胜、19负。10月,上海《围棋》月刊停刊。11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9胜、3和、24负。1972年12月,恢复国家围棋队。
1973年4月,日本棋院追赠陈毅元帅为名誉八段7月至8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14胜、2和、40负,但沈果荪执白战胜了赫赫有名的坂田荣男,爆出一大冷门&1974年 4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25胜、2和、29负7月至8月,全国围棋比赛事隔八年重新举行,陈祖德获得个人冠军11月至12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30胜、2和、24负,中国队的成绩第一次胜多于负
1975年9月,第三届全运会围棋团体、个人决赛在北京举行,聂卫平第一次获得全国个人冠军10月至11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23胜、3和、30负。1976年4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27胜、5和、24负。6月,全国围棋赛预赛在合肥举行,未进行决赛)&
1977年4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23胜、3和、30负8月至9月,全国围棋团体、个人赛在哈尔滨举行,聂卫平再获个人冠军&1978年4月,全国围棋团体赛在厦门举行。6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28胜、28负。7月,中国围棋参观团首次访问欧洲,成员有陈祖德、聂卫平、沈果荪上海《围棋》月刊复刊。9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郑州举行,第一次举行女子个人赛,男子冠军聂卫平,女子冠军孔祥明11月至12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6胜、2和、11负。
11月,日本棋院赠予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方毅名誉七段&1979年3月,第一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日本东京举行,聂卫平获得冠军5月,英国围棋代表团访华。&
6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21胜、5和、22负。7月,"新体育杯"创设,聂卫平夺得首届冠军&8月,中国少年围棋代表团访日。9月,第四届全运会围棋男女团体、男女个人决赛在北京举行,男子冠军聂卫平,女子冠军孔祥明聂卫平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北京棋院成立19804月至5月,全国围棋团体赛在安徽屯溪举行。6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32胜,24负。8月至9月,全国围棋个人分组决赛在四川乐山举行,男子冠军刘小光,女子冠军杨晖。《成都棋苑》开始出版围棋专刊和丛刊,在全国公开发行。台湾出版朱铭源《中国围棋史话》。1981年3月,第三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东京举行,中国邵震中获第一名。4月至5月,全国围棋团体赛在洛阳举行。5月至6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26胜,30负
7月,首届大学生围棋邀请赛在北京举行8月,"国手战"创设,聂卫平夺得首届冠军9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温州举行,男子冠军聂卫平,女子冠军杨晖。
国家体委颁布《围棋选手段位试行标准》
1982年2月至3月,全国围棋团体、个人赛在北京举行,男子冠军马晓春,女子冠军杨晖。第四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东京举行,曹大元获得冠军国际围棋联盟成立,日本有光次郎当选为代理主席,中国胡昌荣当选为副主席。国家体委向十名高段棋手颁布发段位证书。陈祖德、聂卫平、吴淞笙等被授予九段称号,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批九段棋手。
3月至4月,首届"全国围棋升段赛"在北京举行,114名棋手下式定为初段至七段(五段以上20名)6月,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43胜、13负的成绩占据压倒优势,日本方面表示中日围棋对抗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将不再派业余棋手出场参加中日正式比赛8月,中国高中围棋队访日。洪州、葛康同编剧、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以围棋为题材的彩色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在全国上映。北京棋院试刊《围棋春秋》杂志
1983年3月,第五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东京举行,马晓春获冠军
4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杭州举行,男子冠军聂卫平,女子冠军出人意料的被丰芸夺得6月至7月,日本围棋代表团以前所未有的豪华阵容访华,中国棋手25胜、31负。7月,首届"电视杯"(CCTV杯电视快棋赛前身)比赛在北京举行,聂卫平夺得冠军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获国家体委颁布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4月,第六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东京举行,王群获得冠军
全国围棋团体赛在石家庄举行。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22胜、1和、33负。
10月,第一届"NEC中日围棋擂台赛"在日本东京开幕,中方先锋汪见虹,日方先锋依田纪基12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广州举行,男子冠军马晓春,女子冠军孔祥明1985年1月,《围棋天地》杂志创刊。5月,吴清源先生访问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第七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东京举行,中国汪见虹获得冠军
从六十年代起开始的"中日围棋友谊赛"正式更名为"中日围棋对抗赛"5月至6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26胜、2和、26负
7月,《棋牌周报》创刊。中国大学生围棋协会成立。9月至10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南京举行,男子冠军方天丰,女子冠军杨晖11月,蜀蓉棋艺出版社在成都成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蜀蓉棋艺出版社联合出版刘善承主编的《中国围棋》。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方擂主聂卫平战胜日方擂主藤泽秀行,中国队以8比7获得最后胜利&
1986年中国围棋代表团访日,中国棋手31胜、25负5月,第八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在东京举行,香港陈嘉锐夺得冠军陈祖德当选为国联围棋联盟副会长。6月,第一届"神童杯"围棋邀请赛在北京举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陈祖德《超越自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全文。
7月,北京中日友好围棋会馆举行落成仪式。10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洛阳举行,男子冠军马晓春,女子冠军芮乃伟&1987年"十强战"创设,聂卫平在最后的决赛中击败钱宇平,夺得首届冠军
1月,国家体委授予过惕生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天元赛"创设,首届比赛在上海举行,马晓春战胜聂卫平,夺得冠军
4月,聂卫平在第二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击败日方擂主大竹英雄,完成五连胜,使中国队以9比8再次在该项赛事中获胜。5月至6月,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中国棋手24胜、32负。第七届"国手战"决赛在江苏淮阴举行。陈临新夺冠。国手战自此停办。
9月,全国围棋个人赛在北京举行,男子冠军马晓春,女子冠军芮乃伟。11月至12月,六届全运会围棋团体赛在广东番禺举行。
1988年名人战创设,刘小光以3:1战胜俞斌夺得首届冠军中日天元对抗赛创设,赵治勋战胜刘小光获得第一届优胜&中日名人对抗赛创设,小林光一战胜马晓春获得第一届优胜第一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举行。聂卫平闯进四强,最后&获得季军。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举行,聂卫平连克强敌打入决赛,最后2:3惜败于曹熏铉,屈居亚军。CCTV杯电视快棋赛创设,马晓春夺得首届冠军全国围棋个人赛中钱宇平获男子冠军,芮乃伟获女子冠军;&&&
1989年马晓春从刘小光手中夺得"名人战"冠军,就此开始"名人"十一连霸棋王战"创设,钱宇平以3:0战胜俞斌夺得首届冠军全国围棋个人赛在福州举行,汪见虹夺得男子冠军,芮乃伟获女子冠军&1992年在第五届中日围棋天元对抗赛中,聂卫平以2:0战胜林海峰,为中国方面赢得该项赛事创办以来的首场胜利。从此,日本天元陷入了十四连败的尴尬,在此后七年中没有赢过中国天元一盘棋!第二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举行,中国方面因故退出。俞斌在第十四届"新体育杯"决赛以3:1战胜陈临新夺冠。这项一度&代表着中国围棋最高水平的赛事就此停办。1993年
大国手战"创设。该项赛事是"新体育杯"的延续,马晓春以2:0战胜钱宇平夺得首届冠军。但两年后,该比赛停办
1994年&上海《新民围棋》月刊为纪念创刊三十五周年,组织"聂卫平--马&晓春七番特别对局。这是中国围棋史上第一次七番棋比赛。比赛中,聂卫平先胜三局,马晓春随即回敬三局,在决胜局的较量中,聂卫平幸运地以1/4子取胜,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王位战"创设,刘小光夺得首届冠军。"新人王战"创设,梁伟棠夺得首届冠军。"乐天杯"中韩围棋团体对抗赛创设1995年马晓春以3:1战胜聂卫平,获得第六届"东洋证券杯"世界职业围棋赛冠军,这也是中国棋手在世界大赛上第一次登顶。马晓春在第八届"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中战胜小林光一夺冠。这是中国棋手在该项赛事第一次捧杯。"霸王战"创设,曹大元以4:3战胜俞斌夺得首届冠军由韩国旅美棋手车敏洙赞助的"友情杯"创设,刘小光夺得首届冠军1996年第十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以中方7:2取胜告终,这项传统赛事就此停办BNEC杯创设,曹大元夺得首届冠军1997年&
全国业余围棋冠军刘钧在第四届"新人王战"中连克常昊等众多高手,夺得冠军,创造了中国围棋史上的一大奇迹。
1998年第一个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围棋大赛"春兰杯"举行。"乐百氏杯"创设,该项赛事是"霸王战"的延续。常昊击败"末代霸王"王磊,成为首届冠军。"棋圣战"创设,这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职业围棋比赛。经过大约一年的层层淘汰,常昊在最后决赛以4:3战胜马晓春,成为中国第一位经比赛产生的"棋圣"。&1999年首届阿含·桐山杯快棋公开赛举行,马晓春夺得首届冠军&中国职业围棋联赛创办,重庆队夺得首届冠军
2000年中国旅韩女棋手芮乃伟九段在韩国第四十三届"国手战"中,以2:1力克曹熏铉夺得冠军。成为韩国围棋史上第一位外籍国手,震惊世界。2001年2月重庆建设摩托男子围棋队与韩国棋手睦镇硕签约,参加2001年全国围棋甲级联赛,成为参加我国围棋联赛第一位外籍棋&手。3月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在北京开幕,此次联赛与以往有所不同,首届有外籍棋手参赛,韩国棋手刘昌赫加入云南香格里拉队,韩国棋手金荣桓加盟福建红古田队,韩国棋手睦镇硕加盟重庆建设摩托队,韩国棋手朴升哲加盟弈友贵视队;此次比赛共有12支代表队参加,采取主客场双循环制,共进行22轮。
2002年7月25日,2002年全国围棋段位赛在杭州落下帷幕,共有364名棋手参与定段,创下了历史纪录。9月4日,第一届“丰田杯”世界围棋王座战的第3轮比赛中,中国参赛棋手常昊九段、俞斌九段和王磊八段在与日韩棋手的对抗中全部获胜,拿下了四强中的3个席位。2005年&&3月5日常昊九段执黑3点优势战胜韩国的崔哲瀚九段获得第五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冠军。常昊此次夺冠不但是中国棋手首次获得四年一届的应氏杯冠军。2011年
南方棋苑正式成立!
8月25、26日,第六届番禺区运动会围棋赛在番禺体育馆隆重举行,南方棋苑师生组成的洛浦队勇夺团体冠军、个人冠亚军。
相关新闻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好弈德围棋俱乐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