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肌肉疼痛针刺什么穴

【引用】常见肌筋膜疼痛,针刺可愈。
我的图书馆
【引用】常见肌筋膜疼痛,针刺可愈。
【引用】常见肌筋膜疼痛,针刺可愈。&&
22:18:42|&&分类:
本文引用自老针
原文地址:&&&&原文作者:常见肌筋膜疼痛,针刺可愈。一、头颈部常见之肌筋膜疼痛&&&有些学者将头颈部之肌源性头痛笼统地归因于「肌肉紧张型头痛,往往处方已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或肌肉松弛剂来解决,虽然能暂时止住疼痛,但患者常要受症状反覆发生之苦。就病理观点,不同部位之头颈部肌肉疼痛,各有其特有之诱因。能正确地找出有问题的肌肉,并施以适当之局部治疗及指导病患正确的治疗性伸展运动,方能彻底解决患者之问题。本节将就常见之头颈部的肌筋膜疼痛作个别讨论:1.斜方肌(Trapezius)脖子僵硬,落枕,膏肓痛,慢性颞侧头痛,都是因为它…2.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头痛,头晕,耳鸣脑鸣,眼痛耳痛,视力模糊,却找不到原因,很可能就是它…3.提肩胛肌(Levator&scapulae&muscle)脖子僵硬,就是血浊,高血压吗?4.头夹肌及颈夹肌(Splenius&capitis&and&cervicis)头项痛,痛之入骨,原来就是它…5.后颈肌群(Posterior&cervical&muscles:&multifundi,&semispinalis)脖子僵硬,孙悟空金箍咒型的头痛,原来就是它…6.下枕骨肌(Suboccipital&muscle)金箍咒型的头痛的另一个帮凶7.颞肌(Temporalis&muscle)单侧颞部的头痛,不一定就是偏头痛喔!8.脸部表情肌及咀嚼肌假性三叉神经痛,颞颚关节疼痛牙关开合困难,可能就是它!二、常见之肩胸背部肌筋膜疼痛肩胸背部的疼痛,为患者在门诊常见的主诉,个别的肌肉有不同的激痛点及不同的转移痛分布区,本节就此区域常见的肌肉作逐一的介绍。1.斜角肌(Scalene&mucscle)手指酸麻无力最常见的源头,偶见手指关节痛及晨间僵直,而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得不慎。2.上肩脊肌(Supraspinatus&muscle)五十肩的秘密客,肩关节内收动作困难,无法侧面上举。3.下肩脊肌(Infraspinatus&muscle)无法侧睡的肩关节痛,向后不能,向前困难。4.小圆肌(Teres&minor)后肩痛,不动比动痛。5.扩背肌(Latissmus&dorsi&muscle)恶性的中胸部背痛6.大圆肌(Teres&Major)后肩痛,动比不动痛。操作无动力方向盘大货车尤其明显。7.菱状肌(Rhomboideus&muscle)痛入膏肓而非病入膏肓8.三角肌(Deltoid&muscle)肩部运动伤害最常见的肌肉9.胸大肌及胸小肌(Pectoris&major&and&minor)非心绞痛的前胸肌,尤其左侧胸肌痛常被误诊为心绞痛。10.胸骨肌(Sternalis)不因活动影响之胸骨下疼痛,为持续性疼痛与休息或运动无关。11.前后锯肌(Serratus&anterior&and&posterior)猛烈咳嗽或长期咳嗽后的胸痛。疼痛型态如同在胸部侧面侧面缝线三、常见之腰臀部肌筋膜疼痛&&&&腰酸背痛是现代人常见的毛病,也是基层医疗常见的问题。许多病人的腰酸背痛,常被告之以“长骨刺”或“腰椎间盘脱出”。事实上,是正常的退化现象大部分的骨刺是不痛的。最常见的腰痛原因,就是肌筋膜疼痛。有些肌肉的肌筋膜疼痛,甚至会引起神经压迫症状,造成临床诊断之困扰。&本节将讲述腰臀部常见的肌筋膜疼痛1.胸腰脊旁肌(Thoracolumbar&paraspinal&muscle)腰骨痛无力、站久也痛,就是它…2.腰方肌(Quadratus&lumborum)腰子筋痛就是肾脏不好吗?让你站不起来、也坐不起来。3.髂腰肌(Iliopsoas&muscle)腰痛的藏镜人,严重还会引起股神经压迫症状4.臀小肌(Gluteus&Minimus)假性坐骨神经痛的元凶5.臀中肌(Gluteus&Medius)臀部疼痛,走路更痛6.臀大肌(Gluteus&maxmus)臀部痛,痛到坐立不安,就是因为它。常以自由式游泳的人,更容易有这种毛病。7.梨状肌(Pyriformis&muscle)假性坐骨神经痛的另一个元凶,久站久坐,走远之后更痛、更酸、更麻,很可能就是它。四、常见之上肢及下肢肌筋膜疼痛&&&&手脚酸痛抽筋、上下楼梯困难是现代人常见的毛病,其中大部分是源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因其表现类似关节病变,易引起误诊,兹就常见之上下肢肌筋膜疼痛介绍如下:1.手二头肌(Biceps&brachii)易误诊为肩关节病变,造成手臂前侧疼痛及肩关节前侧疼痛&2.手部伸肌(Hand&extensors)易误诊为腕关节病变,疼痛常反射至肱骨外上,常诊断为网球肘3.股四头肌(Qudraceps&femoris)易误诊为膝关节病变,骨四头肌的紧缩,会造成大腿前侧疼痛及膝痛4.腿后筋肌(Hamstring&muscle)易误诊为膝关节痛,也会造成大腿后侧疼痛,须与坐骨神经痛区别5.腓肠肌(Gastrocnemius&muscle)易误诊为电解质不平衡,容易在晚上造成小腿部抽筋6.比目鱼肌(Soleus&muscle)会造成脚后跟疼痛五、自我检测18痛点&&&&常见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有18个压痛点,患者不妨DIY压压看。先从身体前面,由上到下:分别是:1.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即天柱穴风池穴完骨等穴2.肩部:棘上肌。即肩井穴秉风穴巨骨等穴3.上背部斜方肌上缘的中央处。即大杼穴风门穴肺余穴肩中余肩外余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等穴4.下颈部:在第五至第七颈椎横突前侧处。即大椎穴,定喘穴.5.第二肋骨:在软骨接合处。即前胸的余府穴神藏穴豫中等穴6.手肘外侧:髁骨上远端2公分处。即肘鹩穴天井等穴7.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处。即胞肓穴居鹩等穴8.股骨头大转子的后缘。即秩边穴环跳等穴9.膝盖内侧近端。即血海穴曲泉穴&&&&两侧共18处。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本研究以腰部夹脊穴为主,触发点及其他辨证配穴辅助取穴进行针刺为治疗方法,以利多卡因触发点阻滞为对照,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初步探索针刺夹脊穴治疗MP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病制定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触发点合谷刺法,取穴:L2-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触发点、委中、昆仑。每次留针20分钟。对照组选取不多于3个触发点,使用0.5%利多卡因溶液,每触发点2ml进行局部注射阻滞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每3天治疗1次,5次治疗为1疗程。二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次及第5次后采用简化McGill量表(SF-MPQ)、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压痛阈(包括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和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其不良反应。
最终治疗组、对照组各有30例,共60例患者完成了本次临床观察。通过评价指标数据统计可知:
1.针刺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压痛阈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2. SF-MPQ量表总分方面,针刺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13.43±6.62)与治疗前(25.97±10.12)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4.95,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4.80±4.72)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0.87,P=0.01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13.79,P=0.000.01)。对照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13.87±5.06)与治疗前(27.17±8.58)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2.26,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5.10±4.44)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4.49,P=0.00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15.64,P=0.000.01)。两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80.05)。第5次治疗后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254,P=0.80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均可下降,且下降水平相当。其中在PRI情感评分方面,针刺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1.83±2.18)与治疗前(4.50±3.80)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6.09,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0.70±1.78)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6.60,P=0.01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4.41,P=0.000.01)。对照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1.73±1.64)与治疗前(4.27±2.91)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5.96,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0.70±1.78)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7.26,P=0.00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6.27,P=0.000.01)。第3次治疗后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40.05)。第5次治疗后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30,P=0.760.05)。提示针刺与阻滞治疗均有效减轻了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且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
3.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针刺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7.80±5.84)与治疗前(16.43±8.85)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1.52,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3.47±4.42)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0.87,P=0.01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8.60,P=0.000.01)。对照组在第3次治疗后评分(9.13±5.47)与治疗前(19.27±9.29)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9.92,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3.63±4.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0.14,P=0.00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8.53,P=0.000.01)。第3次治疗后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70.05)。第5次治疗后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5,P=0.88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改善,且针刺组与对照组改善程度相当。
4.在压痛感受阈方面,针刺组在第3次治疗后测定值(3.44±0.87)与治疗前(2.11±0.65)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3.65,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测定值(5.68±1.20)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8.23,P=0.01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13.16,P=0.000.01)。对照组在第3次治疗后测定值(3.16±9.34)与治疗前(1.80±0.66)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2.69,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5.07±1.24)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6.97,P=0.00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16.20,P=0.000.01)。第3次治疗后两组组间压痛感受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P=0.480.05)。第5次治疗后两组组间测定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2.68,P=0.060.05)。在压痛耐受阈方面,针刺组在第3次治疗后测定值(4.17±1.00)与治疗前(2.72±0.67)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2.33,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评分(6.36±1.13)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1.67,P=0.01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17.54,P=0.000.01)。对照组在第3次治疗后测定值(4.02±1.37)与治疗前(2.40±0.75)相比,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t=-12.17,P=0.000.01)。第5次后治疗后测定值(5.92±1.3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9.62,P=0.000.01)与第3次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t=-18.07,P=0.000.01)。第3次治疗后两组组间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300.05)。第5次治疗后两组组间压痛耐受阈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2.26,P=0.16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存在客观改善,且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
5.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未报告有不良反应。对照组2名患者曾出现恶心欲呕、腹胀及入睡困难等不良反应,均能自行缓解并完成研究,提示针刺与利多卡因阻滞治疗相比有更高的安全性。
1.针刺夹脊穴是治疗腰部MPS的一种有效的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的特点,且能减轻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2.针刺夹脊穴与公认有效的利多卡因局部阻滞注射对MPS的疗效相当。并且避免了阻滞治疗带来的肌肉及软组织损害、过敏等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R24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佳;;[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牛喜信;何万庆;;[J];甘肃中医;2011年04期
柳围堤;杨卫新;;[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1期
王建国;耿葆梁;闫洪涛;张雷;冯建来;郜时华;贾春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刘忠华;周冰;;[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年06期
查和萍;谢健周;范志勇;何巧宜;;[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王升旭,赖新生,杨哲;[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刘梦琳;王祥瑞;;[J];上海医学;2010年12期
王升旭,赖新生,洪军,蔡俊杰;[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周勇;高立华;刘书玉;王晓睿;;[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健;张永臣;吴富东;;[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李飞,周美启,胡玲;[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王航;黄浩;蔡克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李征宇,严隽陶;[J];按摩与导引;2004年02期
张皓;王健;陈新勇;吴富东;单秋华;蓝竹梅;;[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董宝强;李曦明;董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王丹;李殿宁;丁月东;;[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尤欲镇;梁彦勤;黄有荣;;[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宗振勇;尚方明;赵云雁;;[J];国医论坛;2012年06期
邴雅珺;;[J];西部中医药;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宁;;[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路遥;马惠芳;;[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田宁;;[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黄强民;杨昭;白庭富;;[A];玉溪市第二届骨科学术研讨及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黄强民;张雄文;纳强;王俊;;[A];玉溪市第二届骨科学术研讨及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王春雷;黄敬伟;黄福开;;[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董宝强;李曦明;董刚;;[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华经筋医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杨永晖;郑根贤;苏国宏;宋阳春;;[A];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符仲华;;[A];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乃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廖映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亮;[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YEMENG CHEN(陈业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金龙洙;[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王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韩旭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王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吴云川;[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马荣连;[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德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左甲;[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魏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谢健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唐成林;[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李志明;[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吕娇娇;[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赖岳玄;[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晓博;[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振文;[J];北京中医;1987年03期
蒋爱品;王庆军;;[J];北京中医药;2009年02期
麻林;李玉霞;;[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庞勇,李希成,黎海蒂,徐有奇,熊鹰,龚发云;[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阮怀珍,李希成,黎海蒂,赵邦云,郝勇,俞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娄之聪,刘昱,李晓文,欧阳群,孙闻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崔阳;张晓;;[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王宁华,张传汉,南登崑;[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年03期
张维;傅志俭;王梅英;;[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年04期
姚旌;王林;孙丽华;;[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玲香;[J];陕西中医;2002年05期
张红星;黄国付;;[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高德亨;;[J];河北中医;2006年11期
张志强;谭吉林;杨楠;;[J];江西中医药;2008年03期
符健;张丽;罗道珊;虞成飞;;[J];北京中医药;2012年06期
郑观成,包新民,李有;[J];陕西新医药;1979年02期
金百仁;;[J];针灸临床杂志;1993年01期
陈宁宁,李玉堂;[J];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06期
杨英姿;[J];针灸临床杂志;1997年10期
赵大贵,彭力,赵凤琴,杨定荣,刘敏娟,胡熙耀,穆敬平;[J];针刺研究;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利;张红星;;[A];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高杰;;[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C];2011年
周丽莎;望庐山;;[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张红运;骆小娟;胡卡明;;[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周丽莎;望庐山;;[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陈晓军;;[A];2012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高杰;吴明远;李令根;;[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金爱荣;;[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姜永霞;程博;蒋松鹤;楼新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刘方铭;;[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衣晓峰?李晓莲;[N];健康报;2008年
衣晓峰?靳万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何世桢;[N];健康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雯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杜景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明广;[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陈新勇;[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史良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李易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刘安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吴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振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孔素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若祥;[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杨丽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吴海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詹富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于丽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张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王淑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姜海霞;[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郭勤;[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肯尼帝;[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樊莉,朱晓平,蒙昌荣,文幸,针刺三角肌及肱三头肌治疗脑梗死患者上肢肌肉痉挛:与同部位阳经穴位针刺的对比
擅长领域&专家姓名
&&&&&&&&&&&&&&&&&&&&&&&&
&&&&&&&&&&&&&&&&&&&&&&&&
&>&&>&内容
文献名称:针刺三角肌及肱三头肌治疗脑梗死患者上肢肌肉痉挛:与同部位阳经穴位针刺的对比
&&&&前言:目的:比较针刺三角肌和肱三头肌以及针刺醒脑开窍针法的上肢主穴和针刺阳经穴位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以11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99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在进行活血化瘀和康复治疗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常规针刺组(n=33):针刺患侧醒脑开窍针法的上肢主穴:内关,极泉下1寸,尺泽,均采用提插泻法,不留针。②阳经穴位针刺组(n=32):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取患侧肩骨禺、臂、天井、会,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③三角肌和肱三头肌针刺组(n=34):除常规组针刺外,取三角肌、肱三头肌肌肉丰满处任一点(每次针刺取不同点)进针,周围左右隔约1cm处再各刺一针,共6针,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全部行针完毕后留针半小时。3组均为治疗1次/d,周日停针,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h量表(共分0,I,I+,II,III,IV6级,0级为肌张力不增高;IV级为强直)评定上肢肌痉挛状态。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0~I+级合计率:治疗前常规针刺组,阳经穴位针刺组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针刺组无差异(31%,37%,28%,P>0。05),治疗。。。&&&&AIM To compare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applied on the deltoid muscle and triceps brachii musculus and on upper limb main point and yang channel point on the purpose of the amelioration of upper limb muscular spasm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Ninety-nine cerebral infarction inpatients adopted in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October 2003 to November 200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① Regular acupuncture group ?n=33? They w...
针刺三角肌及肱三头肌治疗脑梗死患者上肢肌肉痉挛:与同部位阳经穴位针刺的对比
Article Name英文(英语)翻译
Acupuncture applied on the deltoid muscle and musculus triceps brachii for upper limb muscle spasm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arison with the acupuncture a
Fan Li? Zhu Xiao-ping? Meng Chang-rong? Wen X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 Guangdong PC
作者单位Author Agencies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广东省广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
文献出处 Article From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度
痉挛/针灸疗法;
注:本页信息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勿将此信息作为用药或者就诊的依据!
ChemYQ.com &2005&&京ICP备号&左胸部上方肌肉疼痛怎么回事_百度宝宝知道手机版更便捷
多裂肌针刺的方法有哪些
  在腰部,多裂肌紧紧贴在腰椎骨旁边,其生理功能就是保证各个腰椎的紧密连接、并精细分配腰椎所遭受的压力,使从第一腰椎直至第五腰椎的五个椎体协调工作,既灵活自如、又能年复一年的承担各种作用于腰部的力量。但是,多裂肌又是非常容易萎缩的。长期在床上休息的志愿者,其腰部多裂肌肌肉萎缩方式和下背疼痛患者的肌肉萎缩方式很相似。  腰部多裂肌位于竖脊肌的深部,异常厚实,更多的纤维为纵行走向而且明显更加有力。大多数肌纤维的纵行走向使其不直接参与脊柱的旋转,它与腰椎切面相一致,这样可以允许屈曲、伸展和侧屈,而阻止旋转。它们的痉挛可以诱导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  因为多裂肌的力线位于腰部曲线的后部,可以起到“弓弦”的作用,使脊柱保持伸展并且增加腰椎的前凸。斜行的肌纤维可以使上部身体产生旋转,如果没有多裂肌的作用,腰椎的屈曲将会被强制约束,防止腰椎过度屈曲出现损伤。同时在脊柱单纯旋转时保持直立(而不出现前屈)。  多裂肌纤维是位于腰骶结合部(L5-S1)后方的唯一肌肉纤维,由于该部位前倾明显,多裂肌必须产生足够的拉力保证L5椎体不向前滑移超过骶骨的前缘(脊椎滑脱)。庆幸的是,多裂肌大量精确地聚集在脊椎这个部位,但是不幸的是,它经常得不到锻炼出现废用性萎缩,而被脂肪组织渗透替代。  腰部的多裂肌特别的厚实,而且几乎完全为薄片状。虽然反复的过度使用会使多裂肌功能受到影响,但外层的竖脊肌和背阔肌在此形成的联合腱膜也非常厚实,同样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多裂肌的刺法  1、如果是一个腰4和腰5的椎间盘疾病,先刺第5腰椎的关节突和横突的部位,首先摸到第5腰椎的椎骨棘突,它旁开2厘米一针刺到刺关节突骨膜,穿插几次,不超过3次,大部份人都有退行性病变。  2、旁开3.5厘米和4厘米的地方各一针,这是刺到了多裂肌的起点,同样刺到骨膜,不要穿插针数太多,点刺以后迅速出针.然后在提升2个椎体,摸到第3腰椎的棘突,这时要跨过第4腰椎。  3、在第3腰椎的棘突旁2厘米左右的上下左右做点刺,共4针,不做穿插手法,点刺以后迅速出针,然后行拔罐的治疗。
│武汉市第三医院
播放(2869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27304)
│武汉市第三医院
播放(3909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广东省中医院
播放(36487)
│广东省中医院
播放(37725)
│广东省中医院
播放(3158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3483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2088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36256)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27698)
│广东省中医院
播放(22498)
│广东省中医院
播放(2872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4979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23995)
│煤炭总医院
阅读(8621)
│北京协和医院
阅读(1580)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3071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993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748号
所有权归属:新疆有来健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沪ICP备号-4 Copyright (C)2018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间歇性针刺般疼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