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文要从哪五个方面抓起?

第A02版:春城时评&&&&
第A01版第A02版第A03版第A04版第A05版第A06版第A07版第A08版第A09版第A10版第A11版第A12版第A13版第A14版第A15版第A16版
全民健身,可以从学校体育课抓起
&&&&本报评论员&刘孙恒&&&&落实整个“全民健身”计划并不容易,但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比如上好那几节体育课,让孩子们先动起来,在不缺场地、组织等各种资源的学校,应该也没想象中的那么难。&&&&在昆明,每天傍晚到翠湖夜跑的爱跑一族越来越多了,爬山、骑车、射箭、打高尔夫球,我们的健身选择也越来越多。昨日,云南省政府发布了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未来五年大家能享用的公共体育设施将更多更方便。&&&&可以说,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伴随着国人金牌情结的淡化,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全民健身”就开始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特别是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46号文件出台之后,“全民健身”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马拉松热,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一共举办了306场马拉松赛事,接近每天1场,相比于几年前的10多场,已是巨大的改变。&&&&但亦不可否认,由于生活、工作压力等诸多原因,健身并未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国民整体的健身热情仍有待提高。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不足,“健身去哪儿”依然是很多想锻炼身体的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因此,政府从自身责任以及现实情况出发,大力加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体育资源,激发每个人的健身热情,并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安排,以此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而在我看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可以从学校体育课抓起。当下一个思维误区是,很多人往往是感觉身体欠佳才开始强身健体,并不像欧美国家的人们那样,把健身当做一种高品质生活的标配,如此也导致我们并没有健身意识,更遑论形成积极向上的健身文化。在物质生活已经基本满足的今天,这显然需要“从娃娃抓起”,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以及体育课上的具体实践。&&&&更主要的是,学校体育建设如何通常就是公共体育服务的缩影。譬如,如果青少年的体质是一代不如一代,又如何保证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一代更比一代强呢?如果学校体育依然是在为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又从何谈起呢?不恰当地说,倘若学校体育课都无法落实到位,不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乐趣,说什么“全民健身”,让每个人实现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的融合,岂不是更加的为难?&&&&是的,落实整个“全民健身”计划并不容易,但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比如上好那几节体育课,让孩子们先动起来,在不缺场地、组织等各种资源的校园,应该也没想象中的那么难。而这又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何乐而不为呢?(相关新闻见A16版)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新闻爆料热线: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 (R)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input type="hidden" name="PubTime" id="PubTime" value=" YearPh-MonthPh-DayPh " />半月谈搜索
全民健身“肠梗阻”梗在哪
全民健身“肠梗阻”梗在哪
作者:郑旭
来源:民生周刊 编辑:刘飞
&全民健身&肠梗阻&梗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和评估激励等&软件&保障不健全等方面。
&和以往相比,社会对全民健身的理解、认识、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如此,我认为地方各级政府不能只满足于现状,而是要在&活&字上做文章,积极疏通这项工作尚存的&肠梗阻&问题。&
近日,河北省咏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兵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指出,全民健身&肠梗阻&梗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和评估激励等&软件&保障不健全等方面。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民生周刊:在您平时的调研中,地方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王兵:近些年来,各级各地领导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后北京奥运时代&各地群众体育出现了蓬勃发展势头,各地各级领导在认识到&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后,都能够把这项工作提升至&全社会全民族事业&的高度。但总体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目前,地方政府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而未意识到全民健身对心理、道德、社交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拉动内需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全民健身作为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事业,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作用是教育、文化、医疗等其他事业无法替代的,最容易让百姓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感受到党的温暖。随着全面改革进入深水期,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而全民健身对于推动其他工作来说,既是&药引子&,又是&催化剂&。但就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大多数都未意识到这些。
二是重视不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体育工作始终处在弱势地位,全民健身又是体育工作中弱项。因此,在地方政府对全民健身人力投入少,资金投入不足,领导对全民健身的关注度也不够。很多地区基层没有体育部门,更没有主抓全民健身的工作人员。而百姓的健身需求旺盛,全民健身的新问题又层出不穷,所以出现了全民健身工作&没人管、不会管、按惯性管、拍脑门主观粗暴管&等现象。
全民健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中央地方各级媒体要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全民健身的核心功能和多元价值。其次,要加大对基层体育部门的人力、财力、精力的投入,在必要的地区成立独立的体育部门。第三,要积极调动三大社会力量:一是调动智库力量,帮助各级政府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调动媒体力量,宣传全民健身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三是调动协会、民间草根组织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
存在&不足、不够、不力&问题
民生周刊:&广场舞&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健身活动,尤其受老年朋友欢迎。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被爆&广场舞&舞者&抢地盘&,有的甚至升级为治安案件。您怎么看这种因&抢地盘&引发的冲突?
王兵:客观地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来临,&全民健身&参与者总量增长速度一定是快于一座城市所能提供符合参与者需求的场地建设速度。这实际上是人与场地资源供求矛盾。首先,从本质上来讲,是全民健身场地总体供给不足、场地类型供给不足的问题;其次,它反映出的是相关配套政策和细化政策不够;再次,它反映的是社会引导不力,传统教育严重缺失。
要解决&广场舞&舞者&抢地盘&的现象,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场地供给,丰富场地类型,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二是要制定配套政策和细化配套政策,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明确使用要求,为存在有&抢&&占&现象的场地制定&进出&规则,分时段错峰使用,分场地明确运动项目,让场地使用有规可循;最后,要加大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等传统美德教育,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标准,形成舆论氛围,引导每个人的行为,并且,要通过评估、激励手段,将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站点工作人员等培育成为草根意见领袖。让他们在已形成公平正义、和谐友善价值观的基础上,既能发挥榜样力量,又能行动起来,在民间发挥作用,带动周围的人。
场地适度开放&全局一盘棋&
民生周刊: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出台了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但无论学校还是文教体育主管部门对此都不是很积极。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王兵:我认为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责任问题,另一方面是资金问题。
一方面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相关政策中没有对权责问题予以充分说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是好事,但对于政策执行层级而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谁来担责?谁来监督政策执行层级去执行已经出台政策?执行有力,谁来量化考核?如果执行不力,谁来问责?做得好,如何奖励?
另一方面,如果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必将让全民健身参与者受益,但对于设施供给方而言,设施的损耗、维护需要经费,开放期间的安保、管理需要经费,钱从何来?即便有经费保障,但每个学校的设施、设备的损耗、维护、安保、管理又都耗费不同,是&一刀切&式的保障?还是单独核算?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制定一个有利于推进开放的顶层设计,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考虑到全国差异性和基层落实的特殊性,预留出弹性空间,明确&天花板&和&地板&。其次,各部委要联动,科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责任问题、资金问题等。第三,地方要与中央相互衔接,尤其是教育部门,出台细化政策,让校长敢开放,愿意开放。第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要适度,不是全面开放、彻底开放就一定是好的,要在满足学校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开放。
三方面发力疏通&肠梗阻&
民生周刊:该如何破解全民健身推行过程中的&肠梗阻&?
王兵:我认为,第一,要通过宣传、教育等&软&方法,以及制定考核指标等&硬&方法,提高各级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重视。
第二,从体制机制上,要参照中央部际联席机制,成立省、市、县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在时机适合的时候,整合体育、文化、教育等部门,共同向全民健康融合,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委。
第三,充分运用评估和激励手段。建设评估、激励体系,调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协会乃至百姓个体的积极性,使其向追求全面健康、为社会积极作出贡献的方向发展,并形成政府、社会和百姓的三方合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热点排行TOP10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全民健身日,大家动起来 ,这里有份健身攻略要送你
  浙江在线8月8日讯(记者 胡昊)每年的8月8日都是“全民健身日”,今年已经到了第九个年头。当年,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也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正好是周二,在上个周末,全省各地已经组织了不少全民健身活动,但这并不影响浙江省“全民健身日”活动的正式启动。记者从省体育局了解到,今晚,浙江省“全民健身日”活动的启动仪式主会场,将放在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  之所以选择舟山,是因为浙江省第三届体育大会的主办城市就是舟山,而“三体会”各类比赛几乎都是全民健身项目。就在启动仪式之后,将举行“三体会”的健美健身比赛。  很多比赛邀请大家免费去看  杭州各个县(市)区在今天都有各类活动,不但可以免费去看,还可以带上家里的孩子一起参加一下。  上城区将免费开放定安路体育中心,同时还会举行“南马”杯杭州少年五人制足球联赛和“南马”杯杭州少年篮球联赛、亲子游园会、上城区青少年城市趣味定向赛。  下城区体育馆一楼会有工作人员9点半开始,向前来健身的群众免费发放福利,其中包括《韵动·舞动》系列丛书100本,每人限领一本,以及下城区先锋游泳馆游泳票70张,每人限领两张,送完即止。  拱墅区的“电信杯”广场舞大赛、萧山区湘湖健身走,以及淳安千岛湖西园广场的健身技能展示都能将在今天进行。  今晚6点半,湖州市全民健身中心操场上将进行戏曲广播体操展示与《核心价值记心头》排舞展示,根据已经报名的情况来看,各个乡镇、街道、社区将有超过700位市民参加这次活动。  台州市第三届体育强镇运动会也将从今天正式启动,比赛时间将一直延续到今年11月,比赛的项目包括太极拳、跳绳、象棋、拔河、飞镖、健身排舞、海洋趣味、游泳、乒乓球、户外拓展、健身跑、门球、气排球、钓鱼、体能测试、篮球(三人制)等16个项目。只要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乡)”和“浙江省体育先进街道”称号的乡镇(街道),以及被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称号的乡镇,都可以参加。  而早在2016年,台州市就已经实现了省级体育强县的全覆盖,并建成了全市“15分钟健身圈”。  浙江省“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之后的“三体会”的健美健身比赛,则是一场“行走的荷尔蒙”的较量,充满力量的肌肉和富有动感的线条将为所有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天气热也别忘运动场上流流汗,体育场馆大开放就在今天  尽管有午后的强对流天气带来雷雨,但整天闷热的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连平时海风习习的岛城舟山都在8月7日成了全省气温最高的城市。  不过,天气再热也挡不住大家到运动场上流流汗的决心,只要在早上、傍晚和晚上气温稍低时进行锻炼,并保证水分和电解质的摄入,做好自我保护,大热天照样能把自己练得棒棒的。  今天的场馆几乎都是免费向大家开放的,只是多数都有限制的时间,且不接受预订,先到先得,人满为止,所以想要到那些平时去不了的地方尝尝鲜,得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位于杭州体育场路上的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平时工作日上午对杭州市民免费开放,寒暑假对学生免费开放,今天将把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的具体时间是早9点到11点半,下午1点到5点,晚上6点到9点。  黄龙体育中心内,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的3块壁球场、8块乒乓球场、15块羽毛球场、2块室内门球场地将从早7点到下午5点免费开放;舞厅的免费开放时间是早7点到中午11点半;室外笼式足球场有8块场地免费开放,时间为早8点到下午5点;10块室外网球场免费开放的时间从早6点半到下午5点;黄龙训练馆内有5块壁球场、2块室内网球场,免费开放时间是早7点到下午5点;这些都需要提前预约,预约电话是96218。  包玉刚游泳场的室内泳池免费开放时间是早6点到下午4点半,不接受预约,每次场限200人,先来先得。  全省各地的公共运动场馆也将全面限时向公众免费开放。  比如湖州的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游泳馆,开放时间为早9点到11点15分、下午1点至6点半;奥体中心游泳馆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11点45分、下午1点半到6点。  绍兴的奥体中心、体育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少体校等都将分时段免费开放,开放最晚的将一直到晚上10点。  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还组织了176家杭州民营体育场馆免费开放,项目涉及健身房、羽毛球馆、游泳场所、篮球馆、户外基地等等。这已经是民营体育场馆连续第三年参与免费开放了,从2015年共有88家民营体育场所参与,到了今年,已经增加到了176家,翻了整整一番。  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100%,缩短百姓“开始健身”的心理距离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开展全民健身的基础。当全民健身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浙江各地的健身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在2015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出现在十方面民生实事中。  当年,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就达到了100%,基本实现了免费和低收费的要求,特别是大量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普遍免费向群众开放;位于大型公共体育场所的室外田径场、篮球场等实现了免费开放,其他设施按低收费要求向社会开放。  “利用现有的设施,向更多百姓开放,既节约了财政资金,也加快了场馆启用的速度。”省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到2016年底,全省3368所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全部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在杭州市,到2016年底,登记开通入校健身的人数超过56.9万人,入校健身人数超过249万人次。  全省各地的健身场馆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底,浙江已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3个、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8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32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460个,建成健身步道3500余公里,所有社区和行政村都建有体育健身场和健身点,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85平方米。  便民、利民的体育健身场地遍布城乡,大大缩短了百姓从“想健身”到“开始健身”之间的距离。  据统计,到2016年底,浙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达到了36.2%,超过全国比例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0.5%以上,超过全国比例0.9个百分点,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10多年来,在“体育强省”决策的指引下,浙江的全民健身事业经历了飞跃式发展,从群众体育中的一个环节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参与健身人群的年龄段到健身项目分布,都更为丰富。全民健身已不再是中老年人跳跳广场舞那么简单,而是一项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工程。  目前,我省已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县(市、区)83个、体育强镇(乡)1044个、城市体育先进街道190个、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661个。各种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先进、科学的健身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快乐体育、民生体育、和谐体育、生态体育”的理念得到推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体育+”等新模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