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锻炼运气不好,孩子总受伤手眼协调

视频-幼师宝妈推荐:如何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肌肉
&gt亲子早教
视频介绍:
让3、4岁的孩子清洁植物能教会他们感恩自然,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和你的孩子一起试一试吧!这个活动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肌肉。妈妈将工具提前准备好:洒水壶、海绵、棉球和棉签。您的位置:&&&&什么是手眼协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手眼协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过程
日 20:59阅读次数:275
手眼不协调不属于生理问题,属于视动统合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如果这方面不好有可能前庭不好,也就是感统,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写作业拖拉,写字歪歪扭扭以及其他问题。
从西安宝篮讲课回来的火车上,邻座有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子一直在抽泣,原来是开学后孩子逃学去了奶奶家,妈妈在一旁不停的数落他。可能是鲍教授的职业习惯,观察了一下孩子后主动和这个家长攀谈了起来,希望妈妈不要给孩子压力,更多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得知鲍教授是儿科医生后,妈妈就想我们给孩子检查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智商发育有问题。孩子妈妈说孩子三年级了,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写字歪歪扭扭,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一直倒数,厌学情绪高。我们和小朋友聊了一下,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会的题但是经常写错字,一出错老师就批评,时间长了就不爱学习了。我们看孩子有课本在桌子上,先让他朗读,没有发现问题,算术也能算很快,再让他写几个字,发现孩子确实写得很慢,虽然很认真地在写,但是字还是出了格子,不整齐,写了几分钟就开始显得很吃力,写一个字就得念一声,身体开始多动,眼睛频繁切换在书本和手之间,额头冒汗,明显感觉紧张怕出错,可还是把“真”写成“直”。问孩子为什么这么紧张,孩子说总是看着一个字写成另一个,或者写得上下不整齐。观察了一会,鲍教授说,孩子的的问题可能是手眼不协调造成的,建议孩子去做一些感统训练,强化一下手眼。
手眼不协调不属于生理问题,属于视动统合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如果这方面不好有可能前庭不好,也就是感统,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写作业拖拉,写字歪歪扭扭以及其他问题。
什么是手眼协调?
手眼动作的协调是指人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是由小肌肉的能力配合知觉能力而组成的。
宝宝的双手会根据知觉讯息而改变活动的方向及力度,这就是手眼协调能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手眼协调能力能促进小肌肉与知觉协调运行,让宝宝更好适应环境的要求,进而促进宝宝智能的发展。
宝宝手眼动作的协调是随着神经的发育而逐渐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协助非常重要。当胎儿尚在妈妈的子宫里面时,便已经有听觉和触觉能力;所以当宝宝渐渐长大时,通过模仿大人的动作,自己也会想去抓、拿物品,进而练习手部抓握的能力,再加上视觉、听觉、触觉能力的发展,便能逐渐刺激手眼协调的能力。
0-3岁这个阶段,大多父母都注重宝宝大运动和语言的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同样重要的精细运动发展。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手是发展的工具。从出生起,你就可以跟踪观察小婴儿的手,从反射性抓握到自主性抓握,从全手掌抓握到使用拇指抓握,从三指抓握到灵活的两指抓握。手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代表着脑部的革命性进步。
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过程
1-3个月宝宝:反射性抓握
宝宝1个月时,他们的双手还多是紧握的,2个月时小拳头开始慢慢松开,有时他们会把小手放到嘴巴里尝尝味道,这预示着宝宝精细动作开始发展了。宝宝长到3个月时,虽然他们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但他们开始愿意用整只手去抓握物品。
4-6个月宝宝:自主性抓握
宝宝4个月时他们已能主动伸手抓住逗引他的物品了,只是他们还抓不准。5个月时,宝宝的小手能力进一步提升,每只小手都可以抓住一件物品。6个月时,他们越发地喜欢摆弄自己的小手了,随之而来的扔东西、撕纸片等行为也成为了生活常态。
7-8个月宝宝:主动抓握
这个月龄的宝宝,看到东西便会伸手去抓,随着手眼的配合度更好,小手的动作已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准确率也大大提升了。这个月龄的宝宝,不仅能准确地抓握,还可以将物品从一个碗里舀到另一个碗里。
9-12个月宝宝表现:两手灵活抓握
宝宝9个月时,他们可以用眼睛寻去找从手里掉到地上的东西,喜欢玩可以打击出声的发音,对捏小物品也更熟练了,他们可以轻易地捏起串珠。宝宝长到12个月时,和翻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没错,现在的他们小手已经非常灵活,手眼协调性已经非常棒了。
生活中如何提升宝宝的手眼协调力呢?
1、让宝宝经常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可从宝宝生活用品开始,让宝宝摸摸他衣服的材质、玩具的材质,生活用品的材质,从而提升宝宝小手触感的灵敏度,为提升手眼协调打下基础。
2、尽量让宝宝多动手: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些手指饼干,之后再准备一杯奶,让宝宝用手抓住手指饼干去蘸奶,再放到嘴里吃,这种训练方式,宝宝的配合度会非常高的!
3、变换轨迹提升宝宝手眼协调性:妈妈在递给宝宝玩具时,可以突然改变原有方向,让宝宝需要追视玩具走向,从而拿到玩具。只是,这种“训练”不可太频繁,以免宝宝因为总拿不到玩具而引发。
这些小游戏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纸,让宝宝撕。或者揉皱或打开纸团,拆信时扯开信封,或是在收到礼物时撕开一层层的包装纸,这些动作都能发出声音,让游戏更有趣,这些动作要求宝宝能使双眼和双手有效地协作。
2、有目的的敲打
宝宝已经准备好用锤子瞄准并敲打了。他很喜欢敲打,喜欢把球敲进洞里,也喜欢在木琴上敲出一个音节或在多功能玩具台上敲来敲去。
将纸球放在小盆里,宝宝坐在小盆旁边。妈妈先示范用勺子来舀纸球,然后把勺子递给宝宝,引导宝宝用勺子从小盆里舀纸球,舀起再倒回盆里。等到宝宝动作熟练后,可以让宝宝把舀到的纸球倒进小碗里。
妈妈教宝宝一颗一颗地把彩珠串起来,一边穿一边说:“小珠子,圆又圆,上面开个小洞眼,我拿小绳往前钻。”可以将穿好的彩珠围在他的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当作“项圈”或“手链”玩。
家长演示放豆的过程,突出两指捏豆的动作,豆子放入瓶中后摇一摇,使之发出声响引起宝宝的兴趣。家长再引导宝宝如何从瓶中取到小豆,先由宝宝自己进行探索,宝宝不能解决时,家长再示范将豆子从瓶子中倒出。家长与宝宝一同游戏,玩后与宝宝一起将玩具收起来。
家长可以用这些小游戏在家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不仅能够让宝宝在有趣的方式中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增进亲子间的交流,可谓好处多多。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适合的游戏,宝宝成功时要及时表扬,失败了也不要责备,而应鼓励他继续尝试,要知道练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儿童在学龄期出现手眼不协调的问题,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测评一下,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的位置:>>>正文
宝宝护眼大法 1-2岁训练手眼协调
  但是,过大的学习压力、不注意用眼卫生、缺乏保护眼睛的常识,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明亮的眼睛。如何才能捍卫宝宝的闪亮双眸,是每个合格妈妈的必修课。
宝宝视力发育表
  出生 视力极差,只有光感。
  1个月 眼睛只能聚焦在眼前20-30厘米的东西。
  2个月 0.01 眼睛会随徐徐移动的物体运动,开始出现保护性的眨眼反射。
  3个月 0.01-0.02 视野已达180度。
  4个月 0.02-0.05 手眼协调开始,能看自己的手,有时也能用手去摸所见物体。
  6个月 0.04-0.08 双眼可较长时间地注视一个物体。手眼协调更为熟练,可抓住物品或将东西放入口中。
  8个月 0.1 深度知觉有所发展,有判断距离的能力,设定目标后会移动身体去拿取。能够用眼睛判断亲人的长相。
  1岁 0.2-0.3 视力与细微动作协调,可处理更小的物品,如用手抓取食物。
  2岁 0.4-0.5 深度知觉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区分远处及近处的东西。
  3岁 0.6 视力更敏锐,手眼协调更佳。
  4岁 0.8 喜欢翻阅图画书,能辨别图案的方向。
  6-7岁 1.0 与正常成人视力相同。
不同年龄的宝宝护眼大法
  呵护宝宝的眼睛需要分年龄、分阶段。新生儿因视网膜发育尚未完成,所以视力极差,仅能感觉明暗。0-3岁是视力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之后以缓慢的速度进行,直至六七岁,幼儿视力才会发展完全。宝宝视力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妈妈的格外呵护。
  1岁以内 与他(她)甜蜜接触
  不满1岁的宝宝视觉系统发展迅速,起初,宝宝只能分辨黑白影像,然后,逐渐可以分辨事物的颜色、远近,并开始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此时他们的眼球运动仍不稳定,如果宝宝偶尔出现眼睛偏斜实属正常,妈妈不必太紧张。妈妈要注意的是:4个月的宝宝眼珠是否会随眼前物体移动;6个月的宝宝是否眼位不正或是眼球运动不协调,如果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聪明妈妈这样做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与均衡的营养是宝宝视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嗜甜是宝宝的天性,不过,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一定要少喝含糖果汁、少吃甜食,保持身体酸碱度平衡,并多吃蔬果摄取维生素。
  在宝宝视力发育的关键期,科学的刺激有助于他们的视觉发展。当宝宝刚出生时,对他(她)微笑,多让宝宝近距离看爸妈的脸;宝宝8个月了,已经能寻找眼前消失了的物体,和他们藏猫猫是训练视觉的最佳游戏!
  1-2岁 训练手眼协调
  宝宝将发展出成熟的视觉辨别能力,能将物品做简单的归纳。手、眼及身体逐步协调让宝宝能准确地接和丢东西。视力不佳或有问题的孩子,在练习走路时,会因无法准确地感受事物的立体感而不敢跨足。
  聪明妈妈这样做
  孩子的视网膜尚在发育期,电视、电脑等对他们的发育都有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宝宝再吵再闹也要少看动画片,如果看电视,1次不超过30分钟,1天最多1小时,注意电视画面需柔和稳定,看电视要与电视机保持画面对角线6~8倍的距离。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辨别简单的几何图案了,和他一起玩形状和颜色的搭配游戏,除了让宝宝玩得不亦乐乎,还能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2-4岁 培养良好习惯
  宝宝看到的世界已经与我们不相上下了,手眼协调能力佳,行走时,能轻易躲开障碍物,视线也能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
  聪明妈妈这样做
  此时,宝宝的好动天性表露无遗,若不懂得自我保护,追跑碰撞之间,很容易造成眼睛的外伤。因为宝宝还无法表达视力状况,若有外伤,爸妈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由眼科医师为其进行详细检查。
  多数孩子已会翻阅书籍,此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眼睛与书本应保持30~35厘米,每阅读20~3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不要在摇动的车内或直射的日光下阅读。
  宝宝满3岁后,即可接受第一次视力检查,带孩子接受检查前,要先教会孩子认识视力检查表,懂得指出方向在哪里。
爸爸妈妈是大眼镜,宝宝是小眼镜
  爸爸妈妈的眼镜有瓶子底那么厚,宝宝会不会也沦为小眼镜?近视是否遗传呢?
  近视可以分两种,即高度近视和普通近视。
  普通近视可从儿童时期发病,到20岁后即很少进展,近视的度数一般在600度以下,戴眼镜后视力可以矫正到正常。高度近视随年龄的增长,眼睛前后轴不断加长,眼球后部扩大,伴有眼底脉络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化,戴眼镜以后视力也难以矫正到正常,视力逐惭减退,以至发生严重障碍。
  研究发现,近视的发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同时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学者们都认为,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即病人有多个致病基因,但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在普通近视的发生上非常普遍。环境因素包括照明不佳、不良阅读和工作习惯,如长时间和近距离的阅读工作,使眼睛的调节肌肉处于持续紧张收缩状态,进而调节能力减弱,而发生近视。但同样的条件下,并不是所有人都发生近视。可见,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度近视则被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即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患者,其子女患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100%;如果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是基因携带者(无近视表现),则子女高度近视的预期发生率是50%;如果双方均无高度近视表现,而只是基因携带者,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25%。 
吃出山鹰般的完美视力
  三餐食物安排不当,也是导致孩子近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吃得过甜:消耗体内大量维生素B1,降低钙质,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吃得过精:长期吃精细食物,造成肌体缺铬,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产生近视。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品中。 吃得过软:咀嚼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萝卜、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
  叶黄素:能保证眼睛的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应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蛋白质、钙、磷是增强虹膜坚韧性的主要物质之一,能防止近视眼的发生。
  钙:钙的缺乏是造成视力发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牛奶、豆制品、鱼虾、动物骨骼等富含钙元素。
  铬:铬元素缺乏可导致晶状体鼓出变凸而成为近视眼。儿童每天需摄入一定量的铬。谷物、肉类、乳酪及蛋黄等含有铬。
  硬质食物:经常给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嚼频率与力度,可促进小儿视力的发育,如:胡萝卜、水果、甘蓝、动物骨骼、豆类等。
  硒:山鹰的眼睛最为敏锐,因为鹰眼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硒元素,高出人类100多倍。肝脏、瘦肉、玉米、洋葱、大蒜、牡蛎、海鱼、淡菜都富含硒。
  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保障眼睛角膜润泽的作用。动物肝脏及牛羊的奶汁、蛋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及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
  维生素B1和尼克酸:缺乏这两种维生素易出现眼球颤、视觉迟钝等症状。小麦、玉米、鱼、肉等富含维生素B1和尼克酸。
  维生素B2:缺乏维生素B2容易出现流泪、眼红、发痒、眼睛痉挛等。维生素B2常存在于牛奶、羊奶、蛋类、瘦肉、肾脏、肝脏、扁豆中。
  蛋白质:如果蛋白质长期缺乏会引起眼睛功能衰退,视力下降,并发生各种眼疾甚至失明。
  宝宝护眼大法!
  转转眼睛:一则可以振作精神;二则可以活动眼珠子,最适合孩子们了!首先,看着正前方,头不动,眼珠子尽量往上看,再缓缓往下看、往左看、往右看,数次后疲劳的眼睛会感觉轻松活跃得多。
  户外运动:其实最佳的护眼方法就是户外运动,如打球、跑步、做体操等。假日时跟孩子们去郊游,青山、绿水、阳光、新鲜空气,才是眼睛的最佳守护神。如果能够保持每天运动的好习惯,不仅可以放松身心,激活身体细胞,对眼睛而言,更是最理想的保养大法。
  望远运动:长时间阅读或者看电脑、电视后,要做做望远运动,例如在户外,让宝宝自然站立,两眼先平视远处的一个目标,再慢慢将视线收回,到距眼睛比较近的位置时,再将视线由近而远转移到原来的目标上,如此反复数次,可帮助眼球的水晶体获得适当的调适。
孩子的第一副眼镜必须由专业医师验光配镜
  现在普通眼镜店标榜的电脑验光其实并不科学,并不能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也给你配了眼镜,反而会使近视加深、眼部疲劳、眼压升高。而专业的医学验光配镜是一个复杂的医疗过程。专业的验光流程包括散瞳、复验和试镜。其中散瞳的一般原则是:12岁以前的学生首先应进行阿托品散大瞳孔的医学检影验光,待20天后瞳孔恢复正常再进行复验试镜。因为学生时期其调节力过强,多数都带有部分假性近视,通过散瞳可以使调节相对麻痹,验光的度数才能更加准确。
责任编辑:李芬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手眼不协调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